九十二章 北伐曹魏 (八)
陳倉城,大水淹沒城池之後,僅僅一夜,城中已然露出地面。只是一城的屍體,讓看者無不動容。劉備嘆息過後,令人將屍體深埋,整頓了軍馬向長安行去。
自從扶風被曹兵復奪回,劉瑞恐其攻城,故一面令人加固城防,一面令影狼四處打探軍情。當影狼言數十萬魏軍集結在扶風后,劉瑞以爲曹仁欲復奪長安,故爲此憂愁不已。
然陳登沉思之後,卻言此乃是曹仁欲退兵,推斷魏軍絕不會攻打長安。
劉瑞雖然信任陳登,然事關重大,故一夜未敢閤眼,只是率領親衛在城頭來回巡視。
第二天清晨,影狼言魏軍棄了扶風,悉數退走。劉瑞這才長舒一口氣,回房休息了。
兩日後,劉備率領大軍抵達長安,劉瑞聽聞此事後親自出城相迎。
劉備遠遠看到劉瑞等人,笑著迎上去,道:“此番朕能大破魏軍,瑞兒當居首功!”
劉瑞笑道:“父皇言重了!此番攻打長安,先是文長領兵先登,而後元龍定計取潼關。二弟、三弟奮死殺敵,將士用命,纔能有今日長安之勢!”劉備聞之,向劉瑞投來讚許的目光。
翌日,衆文武齊聚長安,張頜見到田豐後,拉著他的手問道:“可算見到先生了!某有一事,還請先生指教一二啊!”
田豐笑問道:“何事?”
張頜道:“某奉先生之令出兵攻打武都,卻敗於郭淮之手,先生當時明白什麼了?”
田豐笑道:“明白武都守將並非郭淮矣!”
張頜面露不解,田豐道:“郭淮之責乃是死守武都,不出一兵一卒!然後來吾在山頭髮現大隊魏卒前往武都。倘若是曹仁支援武都之援兵,則無論雋義如何挑戰,郭淮定不出城迎戰。然當日雋義言郭淮引軍突然殺出,使得雋義被迫撤兵。故吾知魏人遣軍前往武都乃是另有所圖!武都周圍,唯有祁山大寨值得魏軍攻打,故吾事先隱藏軍隊,令魏人不知吾軍虛實;令雋義領兵翻越高山,埋伏在山頂靜待魏卒襲祁山;又遣親衛前往祁山令黃權稍作安排。之後遣明觀領兵翻越陳倉山,埋伏在散關之東,吾卻連夜率軍奔襲武都、繼而陳兵散關關下,明觀聽聞散關之西有殺喊聲,故在關東面突然發難,如此便取了散關!”
劉備拍手稱讚道:“元皓妙計連環,破散關而震懾曹仁,乃是此番大戰的第二功臣!”
劉備自從踏進這長安城中後,心情便格外的爽朗,畢竟這是西漢故都,佔據此城也算是自己興復漢室的良好開端。
正當劉備得意之時,龐統道:“陛下,長安之北尚有北地未曾佔據,臣聽聞曹仁引著北地的軍民悉數撤走,倘若匈奴聽聞北地無防守,引兵入境,則長安附近的郡縣恐有大難矣!”
劉備大驚,道:“此必是曹仁故意爲之!倘若匈奴入境,吾必然分兵防守,魏人好做壁上觀,待朕與匈奴兩敗俱傷之後,他卻出兵函谷關!”
法正道:“陛下勿憂!倘若匈奴入境,孟起必可當之!”
劉備看向馬超,馬超抱拳道:“但憑陛下驅使!”
劉備大喜,道:“如今涼州大半已被朕所取,待孟起安定了邊境,便可坐實了這涼州牧!”
馬超聞之大喜,隨即領兵前往北地。
話說曹真引兵救援宛城,聽聞關羽大軍即將抵達鄧縣,故令先鋒樂進引兵兩萬先行抵達宛城,指揮作戰。
樂進抵達後,當即領兵前往安衆、安樂、郟下防備,抵擋關羽,三城之中各有兵馬兩萬。
是時關羽軍之先鋒太史慈部已然抵達鄧縣,聽聞樂進率軍駐紮於安衆,故引軍抵達安衆城下叫陣,然樂進知曉蜀軍勢大,故下死令,任何人皆不可出城迎敵。
太史慈在城下怒罵許久,然魏人只是死守,只得領軍撤退。
關羽聽聞此事,親自率軍抵達安衆城南三十里出安營,看了地圖,不由皺起眉頭。
徐庶道:“君侯勿憂,吾有一計,或可引出魏軍!”
關羽大喜,詢問計策。徐庶一一道出,關羽連連點頭。
翌日,關羽率領大軍將安衆城團團圍住,樂進看著城下的蜀軍,不禁出了一頭冷汗。
關羽冷冷一笑,下令士卒輪番攻打城池。
樂進親自立在城頭防守,一時間雙方在安衆鏖戰,戰場瞬時變得血腥。
關羽在安衆城下日夜不息的攻打了兩日。在樂進的苦苦支撐下,城池才得以保全。
郟下、安樂兩城的守將聽聞安衆處於危難之中,皆內心惶恐,本欲提兵救援,然樂進曾下死令,不得出一兵一卒。故兩處守將皆做‘壁上觀’。
忽一日,一全身是血的小將策馬奔至郟下城外向其守將成公英求救。
成公英聽聞此事,趕忙將他引進城,那小將道:“末將是樂將軍麾下騎將周凌,奉將軍之令引軍突圍,特來向大人求救!”言畢在懷中掏出一封滿是血跡的書信遞給成公英。
成公英接過書信後,看到心中內容大多被血跡掩蓋,然其字跡確實是樂進的,故當即決定引兵一萬五千出城前去救援。
安樂城,守將朱靈正在城頭張望,忽然看到一滿身血跡的士卒在安衆方向奔來,朱靈大喜,遂令人將他救進城。
那人說道:“啓稟將軍,小人乃是樂將軍麾下騎將周凌,奉樂將軍之令突圍而出,特來求援!”言畢遞上一封滿是血跡的書信。
朱靈同樣不疑,當即欲領一萬五千軍出城救援。
朱靈走後半日,宛城從事常林趕到此處,忽聞朱靈引兵前去救援,不禁大驚,詢問了情況。
守將一一相告,常林將書信邀來,仔細看了一番,嘆道:“此必是蜀軍詭計!”
而後對守將道:“汝速差人出城將文博攔下!”
守將苦著臉道:“朱將軍早就引兵離開,末將如何還能趕上?”
常林大嘆一聲,道:“汝可毫升守衛城池,吾這便回宛城差人調援兵來!”言畢跨馬匆匆離開。
成公英率軍離開郟下,大軍行至距安衆五十里處時,周凌突然不知所蹤。
正當衆人納悶之時,突然聽到一聲炮響,隨之前後左右殺出無數軍馬,爲首一將手持偃月刀,衝進魏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細看旗幟,乃是關羽二子關興。
魏卒猝不及防,陣腳大亂。成公英盡力約束士卒,然終因擋不住蜀軍的衝殺而潰敗。
成公英長嘆一聲,引著數騎倉皇逃走。然而當他來到郟下時,卻發現城頭在就改了旗幟,大書‘廖’字。
不時城上轉出一將,看著成公英狼狽的神情,笑道:“吾取此城多時矣!”成公英無奈,只得向宛城方向逃去。
朱靈率領大軍趕到淯水岸邊,令士卒分批渡河。
待魏軍渡過一般時,突然在河對岸殺出無數蜀軍,朱靈猝不及防,軍馬被殺得四散。
淯水岸的另一半魏卒見對岸有埋伏,皆裹足不前。
朱靈率軍在前方死戰,正欲挽回敗勢,卻不料突然殺出一將,朱靈與其大戰數十合後,終因氣力不佳,撥馬逃走。
臨行前,朱靈看了一眼其旗幟,大書‘太史’二字。
朱靈本以爲是太史慈,然細想其模樣,發覺他甚是年輕,絕非是太史慈。
其實那將乃是太史慈之子太史亨,奉令來此埋伏,專待朱靈大軍。
主將敗逃,其麾下士卒亦是散了個乾淨。那將見魏卒大敗,引軍殺過對岸,喝到:“投降免死!”
魏卒見那將虎虎生威,皆丟下兵器投降。
太史亨整合了軍隊,匆匆趕到安樂城下。
安樂守將因聽從從事常林之言,早做了準備。故先前引軍襲城的關索引軍攻打了數次,皆被魏軍擊退。後太史亨引軍殺來,兩軍合兵一處後纔將安樂攻下。
原來當日徐庶之謀,乃是先讓關羽引軍圍攻安衆,而後令人假扮樂進麾下騎將周凌,持假書信前往郟下、安樂二城求援。待兩城守將出兵後,卻在其大軍必經之地埋下伏兵,而後另遣他將引兵襲城。如此安樂、郟下皆被關羽攻破,如今所剩的安衆,也已是岌岌可危。
關羽聽聞兩城被攻破,遂令徐庶將大軍悉數派來,十餘萬蜀軍圍攻安衆。樂進終於抵敵不住,棄城逃走。
宛城從事常林匆匆趕回城中,建議守將李通率軍馳援安樂,然李通之軍還未發,成公英、朱靈二將卻相繼逃回。
李通詢問了戰況,得知郟下、安樂失守,且安衆亦是處於危難之中,故欲引軍馳援安衆。
卻被常林攔下,道:“如今郟下、安樂已失,安衆城破已是必然!倘若蜀軍趁將軍領兵出城之際突然攻城,爲之奈何?”
樂進之子樂綝道:“吾父處於危難之中,爲人子豈能坐視不理?”
常林道:“鎮南將軍必有脫身之計,將軍勿憂!”
樂綝無奈,只得日夜立在城頭,盼望樂進能安然歸來。
終於,兩日後,樂進引著殘部逃回宛城,得知郟下、安樂皆被蜀軍取了,懊惱不已。
後詢問了二將爲何出兵,二人從實相告,樂進道:“此事不怪二位!若非吾分兵駐守,六萬大軍亦不會全軍覆沒!”
常林道:“將軍勿憂,如今城中尚有軍馬三萬,足可抵禦蜀軍。且下官聽聞子丹急行軍,想必不日便到!”
樂進目光尖銳的看著南面,道:“宛城城牆高大,足可抵禦蜀軍!諸位當振奮士氣,待援兵來到,必可復奪三城!”李通等將抱拳應諾。
數日就,關羽率領十五萬大軍駐紮於宛城城下。
此時曹真聽聞樂進大敗,催促軍士加快行軍,終於在關羽圍城的當日來到宛城。
關羽懼於曹真援軍,故暫令士卒休息數日,與衆人商討對策。
是時劉備大軍打敗曹仁、攻取長安的消息傳來,徐庶道:“如今曹真援兵已到,不可與其硬碰!既然陛下襲破長安,君侯不若遣使往長安求援?!标P羽允其言,當即差人往長安。
數日後,荊州使者抵達長安,劉備知曉其來意後,召集文武商議出兵之事。
龐統道:“陛下可遣將領騎兵出青泥隘口,繞過武關,襲擾宛城之北,斷其糧道!如此不出數日,宛城之軍自亂!”
劉備皺著眉頭,道:“青泥隘口地形險峻,非易取之地也!”
龐統笑道:“陛下可令人大張旗鼓,領兵攻打青泥隘口,且暗遣精銳翻越華山,突襲其後!如此兩面夾擊,青泥隘口可得!”
劉備大喜,遂令黃忠引兵三萬大張旗鼓前往青泥隘口,卻暗遣張遼引兵五千翻越華山,偷渡到青泥隘口之後。
果然,關隘的守將猝不及防,在黃忠、張遼的兩面夾擊之下失守。
劉備聽聞關隘已取,遂令龐德率領起兵一萬繞過武關襲擾宛城。另遣陳登率領大軍五萬與張遼合兵一處,包圍了武關。
武關守將聽聞青泥隘口失守,遂令士卒加強戒備,日夜巡視。張遼得知守將有備,遂不攻城,欲耗盡關中糧草。
龐德引著一萬飛狼軍出青泥關,繞過武關僅一夜便到達宛城之北。
正巧此事有數車糧草此洛陽押運過來。龐德埋伏在暗處,待魏卒靠近後突然發動攻擊,萬名騎兵一起狂奔而來。魏卒大驚,撇下糧車四散逃走。
龐德令人將糧草盡皆燒燬後率軍離開。
當夜,龐德令人探查了宛城城下魏軍的大寨,摸清了其防備,故趁夜率軍悄悄靠近魏軍大寨,約至三更,龐德撿了一處防備鬆懈之地,悄悄靠近,用馬刀砍斷柵欄,清理出一大段缺口。之後龐德一聲令下,萬騎一起衝進魏營。
無數士卒感覺到大地的顫動,趕忙逃出大帳。龐德率領大軍疾馳而過,所過之處皆是殘肢斷臂。
曹真、樂進聽聞大寨異動,趕忙率領軍馬趕來支援。然步卒遇到疾馳而過的騎兵,終究逃不過一個敗字!龐德領兵橫穿魏卒大營,一時間宛城城下的數座大寨火光沖天,無數士卒爲了逃命各自四散奔走,任校尉如何制約也無用。
翌日,曹真看著眼前的殘像,嘆道:“不料荊州竟有如此多的騎兵!”
不時一小校匆匆跑來,道:“啓稟將軍,昨日我軍糧草在路上被蜀軍截獲並燒燬!”
曹真問道:“那騎兵是從何處而來?”
小校道:“據敗卒講是從武關方向奔來。爲首一將騎白馬,甚是勇猛?!?
曹真揮揮手讓小校離開,喚來樂進,道:“昨夜劫營的騎兵非關羽部下!似乎是劉備前來的援軍!”
樂進道:“將軍之意,難道長安...?”
曹真長嘆一口氣,道:“料是如此!”
樂進皺起眉頭,道:“昨夜一戰,吾軍死傷兩萬,不如將大軍悉數撤往城中,而後遣使回洛陽向陛下請求騎兵,有騎兵保護糧道方可通暢!”
曹真道:“吾正有此意!”隨後集合部衆,盡數回到宛城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