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

124章徐元直聲東擊西 馬孟起兵進夏陽

自劉備攻取長安,盡有涼州之地後,馬超便坐實了這涼州牧。然因涼州地靠邊界,時有異族來犯,故馬超將治所遷至北地。後率軍大破匈奴,匈奴恐懼,舉衆依附漢朝,由是邊界遂安。

後劉瑞下旨,令馬超引涼州之軍出馮翊,襲取河東。

馬超久鎮邊疆,因匈奴歸順,無有戰事,正愁不得建立功勳,忽聞劉瑞下旨,令調涼州軍出馮翊渡河襲河東。

馬超大喜,當即聚涼州軍十萬出征。其中步卒五萬、騎兵五萬。

數日後,馬超引衆抵達馮翊,徐庶奉劉瑞旨意,早在馮翊等候。

馬超素聞徐庶乃是智謀之士,深得劉備父子信賴,此戰劉瑞令徐庶輔佐,足可見劉瑞重視自己!

徐庶見馬超麾下將士,讚歎道:“早聞涼州人素來驍勇,女子亦不讓鬚眉。今見孟起部,知此非虛言!”

馬超笑道:“不瞞元直,吾就是憑藉此軍屢次擊敗匈奴,繼而率衆深入草原,迫使匈奴歸降!此間雖有十萬衆,然敵曹魏河東之軍,足矣!”

二人邊走邊談,不時來到議事廳中,徐庶道:“孟起可知河東虛實?”

馬超道:“於北地趕來匆忙,未曾探聽!”

徐庶道:“孟起勿憂,吾早差影狼打探!曹睿令夏侯霸督率其族中兄弟,起兵十萬進駐河東!並河東原本守軍三萬,共計十三萬衆!”

馬超笑道:“十餘萬土雞瓦狗,何須出動十萬兵!吾部下五萬精騎定可一戰滅之!”

徐庶道:“兵者,國之大事,不可妄動!孟起雖勇,然魏國豈能無人!”

馬超改容,道:“徐先生所言極是,是某失言!”

徐庶笑道:“孟起切記,謹慎用兵者,絕無大??!自古驕兵必敗,此卻是實言!”

馬超道:“超受教矣!”

徐庶道:“孟起若欲取河東,當先渡河,不知孟起可有良策?”

馬超道:“吾正憂此事!若魏人據守河岸,待吾軍半渡之時卻出擊,如此吾軍難渡矣!”

徐庶笑道:“渡河之法多矣!”

馬超聞之大喜,道:“還請先生賜教!”

徐庶大笑,道:“孟起可將大軍悉數佈於河岸,到時吾自有計策讓汝渡河!”

馬超依其言,盡起大軍至於河岸,紮下營寨,與黃河東岸魏軍隔河相對。

徐庶登上小舟,立於河面之上,馬超問道:“先生究竟用甚麼計策渡河?”

徐庶手指對岸笑道:“黃河如此廣闊,魏軍不過一十三萬衆,安能守禦的全善?孟起可只需虛張聲勢,走南而攻北,聲東而擊西,使魏人來回奔波,不得休養!待其軍疲憊,孟起可集結精銳之師,攻敵不備之地,如此非但黃河可渡,河東亦可得也!”

馬超大喜,道:“先生多智,超佩服!”

隨後馬超於其弟馬岱各引兵萬餘駐紮在蒲州、蒲阪對岸,其軍中多帶旌旗、戰鼓。

二人依徐庶之謀,忽馬超引兵以向蒲阪、忽馬岱率部進攻蒲州。且凡軍馬出擊,戰鼓必響、軍士齊聲吶喊。令對岸魏軍不知蜀軍欲圖何處。

夏侯霸率軍抵達河東,聞知蜀軍忽進兵蒲阪、忽奔向蒲州,且每次出軍動輒數萬,其士卒殺喊震天,兩處守軍皆懼蜀人威勢,不敢迎擊。

夏侯威道:“蜀人忽出蒲阪、忽出蒲州,無非是欲令吾不知其軍主力!他卻趁吾軍懈怠之時,突起大軍,擇一處猛攻!”

夏侯霸聞之,笑道:“弟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河東一郡,何處地形最爲險要?”

夏侯威沉思一刻,道:“難道不是黃河渡口?”

夏侯霸笑道:“非也,乃是首陽山!河東多平地,唯有首陽山最爲高險!倘若蜀人佔據此處,依山傍水立下大寨。其近可攻大陽、芮城,遠可渡河取jia縣,繞函谷而襲其後!今蜀人只在蒲阪、蒲州一代設疑兵,卻不動兵攻夏陽港、取首陽山!此間必有謀劃!”

夏侯惠道:“大哥多疑了,吾料此必是蜀人不知此間地利!”

夏侯霸道:“探馬來報,馬超軍師乃是徐元直!此人深得劉備父子信賴,以智謀顯於敵國!憑其謀略,豈能不知首陽山之地利!吾料徐元直之意,乃是欲吸引吾等注意,將大軍調至蒲州一帶設防,卻空出夏陽港,他好別遣軍馬奇襲此處!”

衆人聞之,深以爲然。

夏侯霸道:“吾料不出數日,蜀軍必走夏陽!諸位弟弟可在此處防備,吾暗引大軍往夏陽埋伏。然此間亦是重要之處,不可大意!季權(夏侯威)最爲持重,可引兵兩萬駐守河東,兼護各處;稚權(夏侯惠)引兵兩萬駐守蒲阪、義權(夏侯和)引兵兩萬駐守蒲州。切記,倘若蜀人來犯,只宜堅守,不可出戰迎之!”

三人抱拳領命。

夏侯霸吩咐已畢,自引七萬大軍往夏陽而去。

話說馬超兄弟依徐庶之言,虛張聲勢迷惑魏軍,數日之後,馬超奔回大帳,道:“先生令吾與伯瞻整日迷惑敵軍,不知何日才能渡河?”

徐庶笑道:“孟起難道等不及矣?”

馬超道:“先生勿要再嘲笑吾了!今大軍陳列黃河岸邊,士氣正盛,當趁此進兵!”

徐庶大笑,手指地圖問道:“孟起認爲,吾軍當奇襲何處?”

馬超看了看地圖,道:“蒲阪!”

徐庶搖搖頭,手指首陽山。

馬超頓悟,道:“先生不在此處安排疑兵,原來是欲襲此處!”

徐庶大笑,道:“此乃聲東擊西之計也!”

馬超大喜,道:“超願領兵襲取夏陽,必破之!”

徐庶笑著遞給馬超一個錦囊,道:“倘若取不得首陽山,再打開看!”

馬超接過錦囊,道:“先生放心,此錦囊必然用不到!”而後興高采烈的引著五萬大軍奔向夏陽。

待其走後,徐庶令霍峻統五千軍駐守大寨,令陳式領兵五千前往蒲州對岸虛張聲勢。

徐庶自引三萬軍來到馬岱軍中,與其合兵一處攻打蒲阪。

時黃忠之子黃敘請命爲先鋒前去破敵,徐庶不允,道:“善言(黃敘)不必急躁,吾自有安排!”

夏侯惠奉令駐紮蒲阪,忽聞蜀軍來犯,當即集結士卒,於寨中設防。

不一刻,蜀軍殺奔而來。夏侯惠見蜀軍旌旗林立,正不知有多少。

夏侯惠恐實力不足,故令小校前往河東安邑報知兄長夏侯威,好率軍來援。

夏侯惠下令士卒弓箭上弦,準備禦敵。

徐庶率領大軍抵達魏軍水寨,令陸氏家族所造的巨型投石車大船向水寨中投射火球。

火球之中灌滿硫磺、油脂等易燃之物。

當投石車運作的響聲傳入衆人耳中時,魏軍水寨已然成爲一片火海。

夏侯惠看著遠處的巨型投石車大舟,長嘆一聲,下令士卒棄寨汝蒲阪中據城而守。

徐庶見此,當即引軍登岸。

不一刻,蜀軍列陣城下,平夷將軍馬岱率衆前去挑戰,然夏侯惠卻置之不理。

徐庶微微一笑,對黃敘道:“善言可知夏侯惠是何人?”

黃敘道:“只曉得此人乃是夏侯宗族之人!”

徐庶道:“此人乃是夏侯淵之子!”

黃敘聞之,眼睛一亮。

徐庶笑道:“今夏侯惠據城而守,卻不出戰,倘若善言前去,吾料其必然出城迎戰!”

黃敘聞之大喜,道:“末將雖不才,然亦願續家父當日之功!”

言畢替換下馬岱,引衆來到城下。

令人打起南江侯大旗,喝到:“夏侯小兒,敢出城與吾一戰否!”

夏侯惠嗤之以鼻,並不答話。

黃敘笑道:“夏侯淵英雄一世,不料生出如此懦夫!”

夏侯惠喝到:“小兒竟敢直呼吾父之名!”

黃敘仰天大笑,道:“夏侯淵爲家父斬於定軍山,乃我家族之手下敗將,如何呼不得其名!”

夏侯惠聞之,雙眼噴火,喝到:“汝是黃忠後人!”

黃敘笑道:“是又如何?”

夏侯惠大怒,當即領軍殺出城來。

黃敘大喜,舉起大刀迎上。二將一場廝殺。

黃敘年幼曾患有隱疾,後得華佗相救,痊癒之後苦練武藝。至於今日,其武藝中平,然卻練得一手好箭法,堪有當年黃忠神技。

夏侯惠雖不是勇猛之將,然遇到殺父愁人之子,如何不拼命相敵。

黃敘見勝不得夏侯惠,忽心生一計,撥馬便向後逃。

夏侯惠哪裡能捨,打馬追之。

正當此時,夏侯威率軍抵達蒲阪,忽聞夏侯惠率軍迎戰,不禁大驚,趕忙登城觀戰。正看到夏侯惠追殺黃敘。

夏侯威大驚,從城頭喊道:“稚權速退,小心其箭!”

夏侯威喊出同時,黃敘已然拿出弓箭。

夏侯惠聞言,當即伏於馬背之上,恰巧躲過黃敘奪命一箭。

夏侯惠冷汗齊出,撥馬逃回城中,徐庶亦是鳴金收兵。

夏侯威拉著夏侯惠手,道:“稚權可曾受傷?”

夏侯惠擦著冷汗,搖搖頭。

夏侯威道:“汝忘記兄長之言,不可出城迎敵!”

夏侯惠眼中突然涌出熱淚,道:“得遇殺父仇人,安能不戰之!”

?ttκan ?C O

夏侯威道:“稚權何言?”

夏侯惠道:“弟於城下所戰之人,乃是黃忠之子黃敘!”

夏侯威聞之,亦是雙眼噴火,道:“弟弟放心,待大哥歸來,定取了黃敘首級拿到父親墓前祭奠!”

徐庶收兵回營後,道:“今日若非夏侯威及時趕到,善言定能斬將立功!”

黃敘道:“縱便是其兄弟皆在此處,吾何懼哉!”

徐庶笑道:“後生可畏啊!”

馬岱道:“大人可有良策破此城?”

徐庶笑道:“此城恐不易取,然有一處正可用兵!”

衆將聞之大喜,問何處。

徐庶指了指解良,道:“此城如何?”

馬岱當先出列,道:“末將願取之!”

徐庶應允,對馬岱耳語一番,馬岱面帶不解的看著徐庶,徐庶笑了笑揮手令其離去。

話分兩頭。馬超引著五萬大軍抵達臨晉港,遙望著不遠處的首陽山。待大軍悉數渡河後,馬超引著士卒揚帆駛向對岸。

半個時辰後,馬超率軍突襲了夏陽港。

夏陽港中果然無多守軍,被馬超輕易奪下,馬超心中暗笑徐庶多慮。

不時,馬超引軍來到首陽山附近,見此處多有林木,其部將李藐道:“此處地形複雜,末將請命前去探路!”

馬超不以爲意道:“魏人無備,如何在此處埋伏!”

說此話時,馬超突然想起徐庶所與錦囊。

其略微沉思,道:“軍師曾言用兵當謹慎,汝所言不無道理!”

隨後馬超令李藐率軍千餘前去探路。

李藐雖爲將,然卻是個仔細人!當他率領先鋒行了一里餘路,忽見地面草木似有踩踏痕跡,且痕跡甚深,間雜馬蹄之印。

李藐大驚,趕忙阻攔馬超,兵將此事相告。

馬超大驚,引衆欲還。

正當此時,忽聞山頭一聲炮響,數萬魏軍從四面八方衝來。

馬超道:“果不出軍師所料,吾此番取不得首陽山!”

不時,只見魏軍一員大將殺奔而出,喝到:“蜀賊!吾在此等候多時!”

馬超挺槍立於馬上,喝到:“何處來到狂徒,報上名來!”

“夏侯霸!”對面大將冷冷喊道。

馬超大笑:“吾此生不識有夏侯之姓!”

夏侯霸大怒,舉槍便刺。馬超打馬迎上。

此時魏軍從四面包圍而來,馬超見形勢不妙,棄了夏侯霸領軍便走。

馬超部下五萬中,有騎兵三萬。夏侯霸麾下軍馬大多爲步卒。

馬超見之,令騎兵當先衝鋒,步卒從後跟隨。

馬超引著親衛親自斷後,且戰且走。

夏侯霸見馬超欲逃,哪裡能捨,率軍衝殺上去。

馬超單槍匹馬,突入其軍中,一連刺死十餘員將校,駭的魏軍不敢向前。

夏侯霸大怒,挺槍迎上。

馬超知夏侯霸亦是勇將,然此時不宜與其糾纏,遂可意躲避,專刺別人。

不一時,夏侯霸軍中司馬、佐將被殺者三十餘人。

士卒因無有制約,陣腳大亂。

而此時,過河的蜀軍大多已然登船,馬超遂引著親衛奔向河邊登船離去。

夏侯霸引衆追到夏陽港,令士卒搜尋船隻,當即便欲渡河追殺。

然不料此書,乎夏侯威親兵至,言徐庶遣軍陳兵蒲阪城下,另遣別將奇襲瞭解良。

夏侯霸大驚,道:“中計矣!徐元直故意誘我至此,他卻引著大軍取解良,欲繞襲安邑!”

夏侯霸長嘆一聲,引軍匆忙趕向河東。

至於馬超軍,夏侯霸以其大敗,不敢再渡,故僅留偏將公孫王率軍萬人駐守首陽山,防備蜀軍。

七十六章 鄧伯苗出使江東孫仲謀遣使議和三十六章 嫁公主皇叔得計娶雙妻劉瑞大婚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六十九章 漢中之戰完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六十一章 漢中之戰二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122章 鄧士載夜襲蜀寨劉炎興陣前逞威五十八章 圍成都劉璋投降答關羽劉瑞返荊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四十七章 赤壁風雲起三第2章 揭身世老人爲指路 尋得母抗惡得忠良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十三章 昌盧城三人戰呂布敗溫候劉瑞受重傷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六十七章 漢中之戰八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四十六章 赤壁風雲起二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十六章 駕商船遠航大海上起風波袁氏平青州七十二章 圍朱然文聘用計破沔陽關張鏖戰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九十七章 擒二帥羌王服心定西涼姜維守邊五十三章 南徐城弔唁周瑜魯子敬引薦龐統八十六章 北伐曹魏二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二十三曹孟德再攻徐州城五狼軍傾巢救皇叔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116章 夾石路曹休大敗用奇兵徑取合肥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第64章 漢中之戰(五)五十六章 論對策孔明作答斬二將劉備伐蜀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110章 戰涇水孫劉對壘出奇策龐德襲城三十九襄陽城再遇龐公劉玄德二訪臥龍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十二章 設醫官華佗首出仕徐州亂父子再相隔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二十章 拜獻帝劉瑞訴身世封太守持節回牟平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135章 調兵馬徑取彭城曹子丹退守東郡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八十三章 江東迎親三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145章 王文舒自刎漳水夏侯霸困守孤城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九十五章 布軍陣陳登破羌斬敵酋姜維建功131章 襲譙郡迫降毋丘龐士元計誘蔣奇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110章 戰涇水孫劉對壘出奇策龐德襲城115章 平遼東司馬出兵賺曹休周魴斷髮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五十八章 圍成都劉璋投降答關羽劉瑞返荊九十八章 司馬孚出使江東孫仲謀驅逐魏使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三十八章 新野城衆將比武漢皇叔初遇臥龍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第64章 漢中之戰(五)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一百零一章 劉炎興殺將破陣龐令明怒戰夏侯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九十九章 劉炎興巡視荊州孫尚香返鄉省親第2章 揭身世老人爲指路 尋得母抗惡得忠良六十九章 漢中之戰完第6章 降管亥劉瑞爲說客 安黃巾牟平添新民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
七十六章 鄧伯苗出使江東孫仲謀遣使議和三十六章 嫁公主皇叔得計娶雙妻劉瑞大婚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六十九章 漢中之戰完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六十一章 漢中之戰二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122章 鄧士載夜襲蜀寨劉炎興陣前逞威五十八章 圍成都劉璋投降答關羽劉瑞返荊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四十七章 赤壁風雲起三第2章 揭身世老人爲指路 尋得母抗惡得忠良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十三章 昌盧城三人戰呂布敗溫候劉瑞受重傷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六十七章 漢中之戰八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四十六章 赤壁風雲起二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十六章 駕商船遠航大海上起風波袁氏平青州七十二章 圍朱然文聘用計破沔陽關張鏖戰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九十七章 擒二帥羌王服心定西涼姜維守邊五十三章 南徐城弔唁周瑜魯子敬引薦龐統八十六章 北伐曹魏二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二十三曹孟德再攻徐州城五狼軍傾巢救皇叔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116章 夾石路曹休大敗用奇兵徑取合肥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第64章 漢中之戰(五)五十六章 論對策孔明作答斬二將劉備伐蜀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110章 戰涇水孫劉對壘出奇策龐德襲城三十九襄陽城再遇龐公劉玄德二訪臥龍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十二章 設醫官華佗首出仕徐州亂父子再相隔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二十章 拜獻帝劉瑞訴身世封太守持節回牟平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135章 調兵馬徑取彭城曹子丹退守東郡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八十三章 江東迎親三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145章 王文舒自刎漳水夏侯霸困守孤城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九十五章 布軍陣陳登破羌斬敵酋姜維建功131章 襲譙郡迫降毋丘龐士元計誘蔣奇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110章 戰涇水孫劉對壘出奇策龐德襲城115章 平遼東司馬出兵賺曹休周魴斷髮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五十八章 圍成都劉璋投降答關羽劉瑞返荊九十八章 司馬孚出使江東孫仲謀驅逐魏使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三十八章 新野城衆將比武漢皇叔初遇臥龍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第64章 漢中之戰(五)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一百零一章 劉炎興殺將破陣龐令明怒戰夏侯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九十九章 劉炎興巡視荊州孫尚香返鄉省親第2章 揭身世老人爲指路 尋得母抗惡得忠良六十九章 漢中之戰完第6章 降管亥劉瑞爲說客 安黃巾牟平添新民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台南市| 郁南县| 共和县| 靖西县| 上思县| 甘孜县| 营口市| 惠水县| 三河市| 天门市| 灵台县| 新安县| 阜平县| 高碑店市| 青川县| 万安县| 海原县| 永丰县| 浙江省| 绥化市| 舞钢市| 西平县| 汕尾市| 四川省| 凤冈县| 遂溪县| 河源市| 鱼台县| 忻州市| 澜沧| 宽城| 汉源县| 惠州市| 高安市| 多伦县| 隆德县| 佛山市| 海南省| 泰安市|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