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章平遼東司馬出兵 賺曹休周魴斷髮
自劉瑞登基之後,輕徭薄賦,不傷民時,天下百姓各自相安,無不稱頌劉瑞之德。
匈奴、羌人聽聞蜀國強盛,年年進貢,不敢妄動兵戈,由是蜀國日益強大。
話分兩頭,劉瑞出兵吳國之時,魏國國主曹睿曾召御史大夫華歆問曰:“朕聞蜀國出兵伐吳,卿認爲孫權能否御之?”
華歆道:“恐難矣!”
曹睿道:“孫氏經營江東數十載,可謂民心歸附,如何不能御劉瑞之師?”
華歆道:“孫權出兵彭澤,以十五萬衆尚且敗於張文遠八百壯士之手,此足見江東士卒戰力不強。今番劉瑞遣狼軍十餘萬,聲勢浩蕩殺入吳地,臣料不出數月,吳地悉平!”
曹睿恐劉瑞吞併東吳,實力強大,故召司馬懿星夜入鄴城,向其詢問對策。
司馬懿建議曹睿出兵,瓜分孫權之地。
正當曹睿欲下旨出兵之時,忽聞遼東公孫淵自號燕王,以大將軍卑衍爲元帥,楊祚爲先鋒,起遼兵十五萬,殺奔中原來。
邊官報知魏主曹睿。睿大驚,問計於司馬懿。
懿奏曰:“臣部下馬步官軍四萬,足可破賊。”
睿曰:“卿兵少路遠,恐難收復。”
懿曰:“兵不在多,在能設奇用智耳。臣託陛下洪福,必擒公孫淵以獻陛下。”
睿曰:“卿料公孫淵作何舉動?”
懿曰:“淵若棄城預走,是上計也;守遼東拒大軍,是中計也;坐守襄平,是爲下計,必被臣所擒矣。”
睿曰:“此去往復幾時?”
懿曰:“四千裡之地,往百日,攻百日,還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約一年足矣。”
曹睿曰:“卿若統兵而去,江東之事如何?”
司馬懿道:“今內憂不除,外患奈何?即便劉瑞果真能速亡江東,其民心亦難以收取,待臣平討公孫歸來再平定江東之地亦不遲!”
曹睿依其言。翌日司馬懿誓師出征,臨行前囑咐曹睿曰:“臣未歸來之前,陛下切不可令大司馬出兵擊吳,擊則必敗!”曹睿點頭應允。
司馬懿出兵之後,曹睿當即下旨,令曹休駐兵合肥,不得隨意出兵擊吳。
數日後,聖旨傳到揚州,曹休口呼萬歲接旨。
翌日,曹休率軍十萬進駐合肥。
時劉瑞率軍征伐東吳,孫權屢敗,退至建業。
數日後,細作言劉瑞率軍二十餘萬圍困建業。
曹休之子曹肇聞知此事,遂言於曹休道:“今聞劉瑞盡率大軍圍困建業,父親何不率軍東進,趁機攻破廬江!與劉瑞瓜分江東之地?”
曹休道:“非吾不願,乃是陛下有旨在此,令吾不得隨意出兵擊吳。”
曹肇道:“陛下遠在鄴城,豈知此處之事!縱便不許,父親遣軍爲國家擴土,豈有罪哉?”
曹休聞之,沉默良久,道:“且待數日,吾且思之!”
後數日,忽聞廬江孫朗開門投降了蜀將甘寧。
曹肇再次找到曹休,道:“父親可知廬江亦屬劉矣!”
曹休道:“吾知矣!”
曹肇道:“今廬江新降,其軍民不穩,父親何不趁此時機出兵擊之!倘若猶豫不決,待蜀人收攏廬江民心,再欲破之,恐難矣!”
曹肇見父親依舊猶豫,道:“陛下不令父親出兵擊吳,定是司馬懿進讒言,待司馬懿平討公孫歸來,他卻引兵擊吳,使父親寸功不立!父親若不出兵,此正中司馬懿下懷!”
曹休聞之,恍然大悟,遂召集衆人商議出兵之事。
刺史劉劭阻攔道:“陛下之所以不令大人出兵,非恐大人出兵不利,乃是因國中尚有憂患。倘若大人此時出兵,蜀人必然惱怒,由西出兵寇洛陽!如今驃騎不在,蜀人若至,洛陽如何?”
曹休沉默不語。
曹肇起身道:“堂堂大魏,非僅司馬懿一人知兵!倘若蜀人入寇洛陽,自有猛士相阻,何懼哉!”
劉劭道:“公子切不可因一時之怒而妄致國家於不顧!”
曹肇喝道:“武帝之時,吾父隨之徵戰,常伴於左右!斬敵之數,何止數萬!縱便蜀人入寇,吾父自可擋之,無需司馬老兒!”
曹休拂袖而起,道:“吾意已決,出兵廬江!”
時孫權已然率衆出降,劉瑞班師歸國。
甘寧奉劉備旨意,爲水軍大都督駐紮於廬江防備魏國。
忽一日,前線官兵言魏國大司馬曹休率軍十萬出合肥,欲寇邊。
甘寧聞之,當即引廬江之軍欲迎戰之。
時廬江太守周魴聞曹休入寇,遂獻策曰:“曹休入寇,必是以爲陛下新得吳地,民心不附。今其大軍十萬,兵鋒正盛,都督若力戰之,雖可勝,然恐士卒損傷頗重,不若以計破之!”
甘寧素知周魴智廣,遂向其問計。
周魴道:“臣願輕身入魏,詐降曹休,誘其深入。都督可於夾石、石亭羣山之中設伏,斷曹休歸路,如此不需數日,魏軍必斷糧,其軍士必然潰散,如此曹休可擒也!”
甘寧道:“只恐曹休看出端倪,妄害了先生!”
周魴道:“臣乃降人,陛下不以臣嫌疑,委以廬江太守之職,臣不勝感激,雖死亦無憾也!”
甘寧壯之,遂令人擺下酒宴與周魴共飲,期間拉著他的手道:“子魚爲國家計,不惜感冒大險!倘若果真能賺得曹休,吾定上表陛下,爲子魚請功!”
周魴道:“即爲國家,何談功勳!”
當夜,周魴悄悄遣出廬江,晝伏夜行來到舒縣以北三十里處的魏軍大寨。時魏寨巡卒發現周魴,以其爲奸細,遂將他抓到曹休面前。
曹休見周魴似是讀書人,道:“敢問閣下何人?”
周魴冷哼一聲,不再言語。
曹肇大怒,舉劍便欲刺之。
周魴哈哈大笑,道:“可憐我周子魚不識時務,妄害了廬江數十萬生靈!”
曹休趕忙將子曹肇攔下,道:“先生所言何意?”
周魴不言語。曹休親自解其縛,待之以賓客,再問。
周魴大爲感動,避席而起,向曹休一輯,道:“僕名周魴,原效力於孫氏。奈何劉瑞入寇,盡有江東之地。吾主不敢御之,遂舉國投降。劉瑞爲安撫吳地舊臣,一一封賞,以魴爲廬江太守,待遇堪厚!魴本當盡心報答漢恩,奈何蜀國水軍都督甘寧,常屯駐於廬江!其輕勇嗜殺,廬江官吏稍有不如意者,皆爲其所害!更兼其麾下軍官不從軍紀,橫行民間,劫掠百姓!魴曾以此上述蜀主,然蜀主劉瑞以甘寧有功之臣,遂不阻攔。由是甘寧愈加驕橫,百姓皆怨之!其聽聞僕上表奏他不法,常有加害之意!僕聞大人起兵合肥,遂以廬江數十萬吏民爲念,特來向大人求救!”
言畢叩頭不止,額頭流血。
曹休見其意甚是誠懇,遂親自將周魴扶起,道:“吾起兵至此,正是欲下廬江!只恨不識廬江情況,遂駐軍此處,子魚既從廬江來,必知蜀人虛實,不知可否相告?”
周魴道:“甘寧入廬江時所帶五萬衆,後並廬江守軍三萬,今共計八萬衆!”
曹休聞之,皺起眉頭,道:“廬江竟有如此軍力!”
周魴道:“大人勿憂!廬江雖有八萬衆,然原廬江兵卒尚不歸心,加之甘寧不體恤降卒,故士卒定不爲其用命!且甘寧麾下五萬兵,皆爲土匪強盜之流,亦不足爲懼!”周魴見曹休依舊面帶憂色,繼續說道:“廬江百姓早已與甘寧離心離德,魴雖不才,願於大人兵至城下之時率城中百姓從中爲應,打開城門,助大人成事!廬江破,大人便可揮軍過江!今劉氏新得江東之地,士民不附,大人以天兵突至,江東八十一州定無敢迎戰者!”
曹休聞之大喜,道:“子魚遠來辛苦,暫於別帳休息,待吾與衆人商議一番。”周魴聞之,抱拳退下。
後曹休召集衆人,商議出兵事宜。
揚州刺史劉劭道:“出兵之事關乎國家,大人不若遣人持書往報陛下,待聞陛下旨意後行事!”
曹休聞之,覺得有理,遂遣使回鄴城報於魏帝曹睿。
數日後,周魴見曹休遲遲不曾動兵,遂再次找到他,問起何時出兵。
曹休含糊應答,周魴哭拜道:“廬江百姓日夜盼大人解救,大人遲何疑?”
曹休將他扶起,道:“吾前日令人持書奔回鄴城,請命出兵,然陛下遲遲未有答覆,故不敢動兵耳!”
周魴道:“魴聞國不可於外治,軍不可從中御!大人駐兵合肥,進退不能,久之則士氣衰,士卒難以用命矣!”
曹休安撫道:“吾自聞足下之言,日夜思進兵!故前日遣使回鄴城,欲請旨出兵。若得江東之地,足下之功不小。有人言足下多謀,誠恐所言不實。吾料足下必不欺我!”
周魴大哭,急掣從人所佩劍欲自刎。休急止之。
魴仗劍而言曰:“吾所陳之事,恨不能吐出心肝。今反生疑,必有人使反間之計也。若聽其言,吾必死矣。吾之忠心,惟天可表!”
言訖,又欲自刎。
曹休大驚,慌忙抱住曰:“吾戲言耳,足下何故如此!”
魴乃用劍割發擲於地曰:“吾以忠心待公,公以吾爲戲,吾割父母所遺之發,以表此心!”
曹休乃深信之,設宴相待。
話說曹休使者來到鄴城,將書信遞上。魏主曹睿聞之,認爲此乃是天賜良機,遂召集衆臣商議,欲令曹休出兵取廬江。
中都護曹洪道:“此言極有理,吳地可取矣!臣願引一軍往助曹休。”
忽班中一人進曰:“降人之言,反覆不一,未可深信。周魴智謀之士,必不肯降,此特誘兵之詭計也。”
衆視之,乃建威將軍賈逵也。
洪曰:“此言亦不可不聽,機會亦不可錯失。”
魏主曰:“子廉可與賈逵同助曹休。”二人領命去訖。
話說周魴前往曹營詐降之後,甘寧密令心腹趕往建業見到張遼,盡述前事。
張遼聞之,召集衆文武商議,欲出兵援助甘寧。
朱然獻策曰:“曹休孤軍深入,其軍必敗!敗後其必歸舒縣!大人可遣將出巢湖,奇襲舒縣,斷曹休歸路。而後引兵埋伏在舒縣畢竟之路,必可擒之!若擒了曹休,便長驅直進,唾手而得壽春,以窺許、洛,此萬世一時也。”
張遼聞之大喜,遂暗中調撥諸將,令其準備停當後待命。
話說周魴斷髮立誓,令曹休深信不疑。遂不待曹睿旨意,盡起大軍十萬往舒縣而去。
及大軍抵達舒縣,縣丞不戰自走。
曹休大喜,率軍入城。
周魴道:“今舒縣不戰自降,足以知曉蜀人無備!大人可星夜遣軍,過夾石,奇襲潛山,陳兵廬江之下,蜀人聞大人兵卒至,必四散驚走,如此廬江可得也!”
曹休大喜,遂依其言,令周魴引軍先行開路,時大軍已過夾石,正行之時,曹休問曰:“前至何處?”
魴曰:“前面石亭也,堪以屯兵。”
休從之,遂率大軍並車仗等器,盡赴石亭駐紮。
周魴見曹休上當,遂暗中遣人持書報與甘寧。
甘寧聞曹休兵進石亭,不禁大喜,召集衆將商議出兵之事。
朱桓道:“曹休以親見任,非智勇之將也。今聽周魴誘言,深入重地,大人以兵擊之,曹休必敗。敗後必走兩條路:左乃夾石,右乃石亭。此二條路,皆山僻小徑,最爲險峻。大人可遣將各引一軍,伏于山險,先以柴木大石塞斷其路,曹休可擒矣。”
甘寧大喜,遂令朱桓、徐盛各引一萬軍潛至夾石、石亭,待曹休率軍撤退之時出奇兵擊之。
甘寧親自率領五萬大軍前往潛山,令全琮、周泰各引一萬軍埋伏在城東西兩側,甘寧率所餘三萬人埋伏於城中,偃旗息鼓,只待曹休大軍。
曹休駐兵石亭,令士卒休息一夜。翌日,曹休令大將張普爲先鋒,率軍一萬先行,其與周魴引軍從後徐徐而進。
張普引軍出石亭,行軍十餘里,忽聞探馬言前往發現蜀軍。
張普聞之,策馬迎上去,只見來著打出‘丁’字旗號,其麾下士卒不足千人,且衣甲尚且不齊。
wWW?ттκan?℃O
張普笑著對左右道:“此莫非便是防備潛山的蜀軍?倘若如此,何須大司馬提兵十萬來此,吾領兵一萬即可下廬江!”
蜀軍前方大將見張普對左右笑言,竟未將自己放在眼中,不禁大喝一聲,道:“吾乃大將丁封,來將何人,吾不殺無名之輩!”
張普笑道:“吳地小兒竟敢自稱大將!”
言畢策馬飛出,丁封大怒,打馬迎上。
二將在陣前大戰十餘合,張普愈戰愈勇,丁封自知非其敵手,遂覷見空子撥馬便逃。張
普大怒,率領大軍追之。
丁封部下見魏軍勢大,無不丟下衣甲兵器逃向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