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章 北伐曹魏 (一)
待遠處的身影走近,劉瑞不得不相信自己沒有看錯人。他三步並兩步走過去,道:“清荷來此作甚!”
公主對劉瑞微微一笑,在懷中拿出聖旨,舉過頭頂,喊道:“陛下有旨!”
劉瑞一臉驚愕的看著清荷,一時間竟然忘記阻攔。待他醒過來時,清荷已然登上高壇。
劉備仔細看了看清荷手中的聖旨,發現果然是真的,故率先下跪喊道:“臣劉備接旨!”
清荷唸到:“朕繼位以來,天下分崩!自知德才不足,本欲禪位,然受拘於曹操,不得自任!朕聞皇叔德才兼備,可堪大任!故令清荷攜玉璽出宮,讓國於皇叔!期盼皇叔掃盡國賊,重興漢室!勉之!勉之!”
聽完聖旨,衆人皆大驚,壇下的劉瑞亦是驚得不敢相信。
清荷讀罷聖旨,在腰間解下一盒子,跪拜於地,雙手奉上。
劉備不敢接,將清荷扶起,道:“公主,此聖旨...”
清荷道:“當日陛下送清荷出宮前,言曹氏時有篡漢之心,皇兄不忍將漢家神器讓與國賊,故令人僞造一璽自用,將真璽交與清荷,言若日後大漢爲曹所篡,便將此璽獻於皇叔,登基爲帝,重續漢祚,剿除國賊,興復漢室!”言畢再次下跪,獻上玉璽。
劉備不敢接,正欲推辭,百官亦是跪拜,劉備這才接過傳國玉璽。
百官看後,無不大呼萬歲。
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立甘氏爲皇后,糜氏、吳氏爲貴妃,長子劉瑞爲太子;封次子劉禪爲潁王,三子劉永爲魯王,四子劉理爲樑王;封諸葛亮爲丞相錄尚書事,假節,許靖爲司徒,沮授爲司空,陳羣爲御史大夫,杜瓊爲太常,董和爲大司農,簡雍爲大鴻臚,向朗爲太僕,蔣琬爲少府,陳到爲光祿勳,劉巴爲宗正,鄧芝爲廷尉,陳震爲將作大匠,陳登爲侍中,秦宓爲太子太傅。封龐統爲大司馬,田豐爲太傅,徐庶爲督軍(位在丞相、太尉之下),法正爲尚書令,關羽爲大將軍領荊州牧,張飛爲車騎將軍令司隸校尉,馬超爲驃騎將軍、領涼州牧,趙雲爲衛將軍,黃忠爲鎮軍大將將軍。封太史慈爲前將軍,張頜爲右將軍,張遼爲左將軍,甘寧爲後將軍。封魏延爲鎮北將軍,使鎮漢中,封高覽爲鎮南將軍,使鎮永昌,封文聘爲鎮東將軍,使鎮彭澤,封龐德爲鎮西將軍,使鎮犍爲。其餘文武盡皆封賞,衆人按公爵封侯,於是文武皆乎萬歲,兩川軍民無不歡悅。
登基大典結束後,劉瑞回到家中對清荷道:“清荷瞞得我好苦??!”
清荷附在劉瑞懷中,道:“夫君生氣了?”
劉瑞假裝生氣道:“你說呢?”
清荷拉著劉瑞的手,道:“皇兄以如此大事相托付,故未敢輕易告與他人!天下知此事者除卻清荷,也只有皇兄?!闭f完故作委屈狀,可憐兮兮的看著劉瑞。
劉瑞終於忍不住大笑,道:“算了,爲夫就不怪罪你了!”
翌日設朝,衆文武齊至朝堂,劉備道:“朕自起兵以來,常以興復漢室爲志向,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朕欲起傾國之兵伐之,諸君以爲如何?”
法正道:“今兩川兵甲足備、糧草豐厚,又曹丕篡位,中原人心浮動,正可出兵伐之!然大軍非一日可集結,故陛下當耐心等候,明年再行出兵!”
劉備道:“朕討賊之心,一刻亦難等候!”
孔明諫曰:“陛下初登大寶,當先安撫民衆,依孝直所言明年出兵,則安撫之事以畢、軍馬集結完備!如此兩全其美,望陛下察之!”衆文武皆附議。
劉備道:“既衆卿皆以如此,朕當從之!”
隨後下旨集合兵馬、押運糧草以備來年大戰。又發使者前往江東,商議兩家共同出兵。
使者抵達江東,將劉備之書信呈上,孫權暫令使者回館驛,召集文武商議,張昭道:“今天下三分,曹、劉稱帝,主公若不進位,則以臣子面對二帝,恐失江東民望!”
孫權道:“子布言重了!孤只欲爲大漢臣子,未有別圖!”
而後衆人再諫,孫權不準。
隨後以張昭爲首的文武皆上表請孫權進位,孫權長嘆一聲,道出了心中顧慮:“諸位心意孤心領了!然如今江東薄弱,曹、劉強勢,孤若貿然稱帝,則劉備必以此事起兵攻伐,孤恐獨木難支,故不進位!”
張昭道:“若主公聯合曹丕,當如何?”
孫權擺擺手,道:“劉備、曹丕,孰與孤近?”
張昭道:“劉備!”
孫權道:“孤與劉備有聯姻之宜尚且不能信任,何況曹丕乎?故爲今之計,唯有聯合劉備共伐曹丕!”
顧雍道:“今劉備遣使請兵,主公打算如何答覆?”
孫權看著顧雍,笑道:“元嘆之意如何?”
顧雍道:“主公可許之!待曹、劉熬兵之際再行出軍,如此主公可收漁翁之利!”
孫權大喜,道:“孤之意亦是如此!”而後宣劉備使者進殿,言江東定然盡起兵馬呼應陛下。
章武二年四月,劉備命諸葛亮鎮守成都,管理國事、李嚴巡視永昌,防備南蠻、以龐統、法正、田豐、陳登爲謀,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張遼、張頜、高覽、龐德等爲將,起川兵三十萬,且令全軍掛孝,高舉‘討伐漢賊’大旗。令劉瑞率領狼軍十萬隨軍出征,令關羽督荊州兵馬十五萬攻南陽、洛陽。
封陸遜爲荊州刺史,坐鎮南郡以防不測。
劉備起兵之消息傳到洛陽,曹丕大驚,慌忙召集文武商議。
是時大將軍夏侯惇剛剛病逝,曹仁受封爲大司馬,故出列抱拳道:“陛下勿憂,臣願提兵出征,必斬劉備首級!”
曹丕壯之,遂賜予曹仁尚方寶劍,令其督率雍、涼兵馬出征。遣賈詡、司馬懿等人爲謀,遣徐晃、曹洪、夏侯尚、夏侯霸等人爲將共同輔佐曹仁。
又令曹真率軍十萬馳援南陽,遣滿寵、樂進佐之。
數日後,劉備軍四十萬抵達漢中,並漢中守軍五萬共四十五萬軍在漢中誓師出征。
當日探馬來報,言曹仁督率四十萬大軍鎮長安、曹真督十萬援宛城。劉備以曹軍勢大,問計衆人。
龐統獻計道:“陛下可令一上將將兵數萬於箕谷以爲疑兵分曹仁兵勢,而卻統帥大軍走祁山取隴西?!?
劉備方欲應答,魏延出列說道:“啓稟陛下,臣有一計可速取長安!”
劉備問道:“文長有何妙計?”
魏延道:“陛下可率領大軍走大路,攻秦州吸引曹仁主力,臣願領精兵萬人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到時陛下牽制曹仁主力,使其不能回援,臣可趁長安空虛之時破之!到時陛下領兵向東而來,臣向西而進,如此長安以西可一鼓而定!”
此言一出,劉備不禁眼前一亮,道:“此計甚妙!”
田豐阻止道:“不可!曹仁乃魏國名將,豈能不防備?若曹兵事先伏兵於谷中,於半路截殺,如此豈不危矣!”
劉瑞沉思一刻,道:“倘若能先安全渡過一批士卒把住前谷口,而後率領大軍突襲長安,如此可乎?”
劉備問道:“倘若如此,朕方可爲此計!”
劉瑞抱拳道:“兒臣願領狼軍留下助長文一臂之力!”
劉備準其言,令劉瑞率領十萬狼軍在箕谷以爲疑兵,並遣田豐、陳登、張頜、高覽相助。而後親率大軍走祁山攻打武都。
曹仁召集雍涼四十萬大軍抵達長安,向鎮守長安的鐘繇詢問了戰報。
鍾繇道:“前日探馬來報,言劉備兵分二路,一路軍駐箕谷、一路兵出祁山,卻不知哪裡爲其主力!”
曹仁皺眉頭,問道:“箕谷駐軍者爲何人統領?”
鍾繇道:“看其旗幟,似是狼軍!”
曹仁皺起眉頭,道:“狼軍精悍,不可力敵!”
司馬懿道:“大司馬可遣一大將領兵數萬馳援武都,只需擋住劉瑞大軍,則箕谷之軍不足爲慮!”
曹仁看了一眼麾下諸將,問道:“何人願統兵前往?”
郭淮抱拳出列道:“末將願往!”
曹仁大喜,道:“吾與伯濟精兵三萬,切記,只宜堅守,無需出戰!待吾破了劉備大軍,則箕谷狼兵自退。到時伯濟從後掩殺,必可得全勝!”
郭淮接過令牌,領命而去。
曹仁看了看地圖,道:“隴西乃是阻擋劉備軍之要塞,奈何吾軍距此處太遠,一時難以馳援,爲之奈何?”
賈詡道:“大司馬可遣使令金城守將遣軍馳援隴西,令其務必堅持三日!”
曹仁採納其計,隨即發使前往金城,而後盡起大軍馳援天水。
鍾繇問道:“大司馬親率大軍前往,不知留何人駐守長安?”
曹仁略一沉思,道:“駙馬夏侯懋可守之!”
鍾繇聞之,不由變色。
曹仁道:“長安城池牢固,子林足可任之!”
夏侯懋抱拳道:“叔父儘管放心!”
劉瑞率領十萬狼軍屯駐於箕谷,遣派哨騎四處遊弋,探查敵情。
不時探馬回報,言魏將郭淮率領三萬大軍抵達武都,山谷之中皆插滿魏國軍旗。且曹仁親率大軍四十萬向西支援各郡,僅留夏侯懋鎮守長安。
劉瑞聞之大笑,道:“曹仁此番必?。 ?
田豐問道:“殿下爲何如此自信?”
劉瑞道:“夏侯懋乃夏侯惇之子,憑父蔭而被招爲駙馬,實則乃是無用之輩!今曹仁令夏侯懋坐鎮長安,豈不是拱手相讓?吾駐兵箕谷,遲遲不肯進兵,乃是欲知何人鎮守長安,而後再行用計,今番時機成熟,不日長安可得也!”
魏延道:“殿下打算如何通過子午谷?”
劉瑞對魏延耳語一番,魏延眼睛一亮,道:“殿下果然妙計!”
劉瑞道:“爲保萬一,吾遣野狼護衛相助,如何?”
魏延抱拳道:“多謝殿下!”
隨後劉瑞撥三千野狼護衛與魏延,道:“萬事小心!”魏延抱拳而去。
曹仁使者抵達金城,守將韓德接到帥令,發兵兩萬星夜前往隴西。
時隴西太守楊陵盡率城中兵馬三萬抵達祁山,並立起五個大寨防備蜀軍。雖搶先佔據地利,怎奈兵微將寡,難以抵擋。忽聞韓德引兵兩萬來援,楊陵大喜,親自迎進寨中,道:“某已在山上建立起營寨,唯恐兵少難以阻擋蜀軍,今將軍到此,某無憂矣!”
劉備率領大軍直達祁山,探知魏軍已然在山上下寨,劉備令趙雲爲先鋒,領兵兩萬先行。趙雲點起兵馬來到山下擂戰。
楊陵與韓德正於大寨中商議軍情,忽聞擂鼓之聲,不時小校道:“大人,蜀軍先鋒趙雲率軍兩萬在山下擂戰!”
韓德大笑,道:“來的好快!楊兄且在寨中安坐,看某出戰斬趙雲首級!”
楊陵道:“將軍且慢,那趙雲勇猛非常,當需小心??!”
韓德不以爲意,笑道:“太守放心,憑著俺這柄大斧,一千個來,一千個死!”言畢點起兵馬兩萬出寨迎戰。
不時,韓德率軍殺出寨外,雙方在寨前各自擺好陣勢。
韓德打馬來到陣前,罵道:“反國之賊,安敢犯吾境界!”
趙雲大怒,挺槍縱馬,罵道:“賊將敢與吾一戰否!”
韓德方欲出戰,其長子韓瑛道:“量此鼠輩,不勞父親動手!”言畢打馬出戰,未及三合,韓瑛已然被刺於馬下。
次子韓瑤見之,縱馬揮刀來戰。趙雲不答話,挺槍直刺其胸口,韓瑤以大刀防禦,趙雲刺穿大刀,長槍穿過其胸,韓瑤墜馬而死。
三子韓瓊、四字韓琪大怒,各自揮舞兵器殺出。
趙雲抖動槍頭,獨戰二將。
不時只聽到一聲慘叫,韓瓊左肩處中槍,韓琪覷見趙雲破綻,不救韓瓊,舉刀砍向趙雲。
趙雲撥回槍頭橫掃過去,韓琪不備,爲趙雲劃斷喉嚨,墜馬而死。韓瓊大驚,撥馬便逃。
趙雲冷笑一聲,張弓搭箭,正中其頭顱。
韓德在陣中看到四子皆死於趙雲之手,不禁怒火中燒,揮舞著大斧殺來。
趙雲策馬迎上,韓德舉斧劈向趙雲頭顱,趙雲一個側身躲過,正看到韓德心窩處暴漏,故挺槍刺去。
韓德大驚,卻已是收手不及。眼睜睜的看著槍頭刺進自己心臟,韓德嚇得冷汗直流。只聽到一聲清脆的聲音,韓德鎧甲內的護心鏡救了他一命,雖然未死,但強大的衝擊力狠狠的打在了其胸口,韓德口吐鮮血,打馬逃回。
他畏懼趙雲神箭,故邊逃邊向後看。
其麾下士卒見主將逃跑,紛紛跟著向寨中涌去。趙雲一聲令下,兩萬蜀軍瞬時殺出,直殺到魏寨門前才止住腳步。
韓德狼狽逃進大寨,楊陵聞知其兵敗,趕忙出來撫慰。
韓德解開衣甲,護心鏡已然被刺成數瓣。
楊陵清點了軍士,折軍近萬。韓德嘆道:“不料趙雲竟勇猛如此,吾一時輕敵,致使四子盡喪於其手!”
楊陵道:“將軍且先安心養傷,待大司馬援兵到後,定然爲將軍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