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章起三軍劉瑞伐魏 誘魏軍張遼設謀
曹洪、賈逵等八萬軍駐紮於舒縣與張遼、甘寧軍對峙。
忽一日,一滿身是血的小卒於合肥方向趕來,言合肥爲朱然率軍襲破,刺史劉劭戰死。
衆人大驚,賈逵拉著曹洪道:“將軍勿再遲疑,速速率軍撤退!”
曹洪道:“合肥爲敵所取,吾退往何處?”
賈逵道:“安豐雖小,然畢竟是大魏國土,大人可撤至安豐!”
曹休面帶不甘,賈逵道:“大司馬出征之時盡率揚州軍力而出,今合肥失守,壽春已暴漏於敵軍兵鋒之下!倘若壽春不保,非但大人老幼不存,豫州、徐州亦不再爲國家所有!”
曹洪深以爲然,遂整頓軍馬向安豐撤退。
朱然襲破合肥之後,立即令小校飛報張遼。
當張遼接到書信時,曹洪正撤軍,甘寧道:“魏人必知曉合肥之事,故不敢居於此處!今其大軍撤退,其軍心必然慌亂,文遠何不遣軍攜尾追擊?”
張遼擺擺手,道:“魏人歸心似箭,若從後追之,其士卒定奮死相鬥,不若棄曹洪而取壽春!”
甘寧頓悟,道:“非文遠之言,吾幾忘矣!若壽春可破,則魏人必然喪膽!”言畢與張遼共引軍十萬向合肥而去。
數日後,張遼將揚州局勢一一報與劉瑞,劉瑞聞之大喜,召集衆臣,欲出兵洛陽與揚州相呼應。
正當此時,忽聞影狼來報,言遼東公孫淵自稱燕王,起兵反叛魏國。
劉瑞聞之大喜,對衆人道:“昨文遠令人持書來報,言於夾石大破曹休,斬獲十萬之上!今揚州空虛,文遠督率興霸、義封統兵二十萬衆取揚州!且魏國近遭公孫氏反叛,正是孤弱之時,朕欲趁此時出兵,攻取洛陽,諸位認爲如何?”
話音剛落,班內一老將挺身而出,道:“臣請命率軍出征洛陽,必斬司馬懿首級獻上!”
衆人視之,乃是趙雲!
劉瑞走過去,挽住趙雲手臂,道:“今趙叔年紀已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還是不去的爲妙!”
雲厲聲曰:“吾自隨太上皇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大丈夫得死於疆場者,幸也,吾何恨焉?願爲前部先鋒!”
劉瑞嘉其忠義,道:“朕有如此忠勇之將,何愁魏國不滅!然朕料司馬懿不在洛陽,趙叔恐不得斬之矣!”
孔明聞之,問道:“司馬懿坐鎮洛陽,豈能不在城中?”
劉瑞道:“公孫淵積蓄已久,此番出兵叛魏,定然準備充足!他人領兵而去,必然無功,吾料曹睿定讓司馬懿掛帥出征平叛!”
龐統聞之大喜,道:“倘若如此,取洛陽易也!”
劉瑞笑道:“恐非如此!吾知魏國有一人,名喚鄧艾,此人甚有謀略,當年朕與其交戰,若非令明及時趕到,恐不得歸矣!然此人位卑,權威不足!倘若得志,必爲我國中禍害!”
趙雲道:“既然司馬懿不在洛陽,陛下當趁遼東叛亂之際速速發兵!”
劉瑞依其言,下旨封陸遜爲荊州督軍,統帥荊州軍十五萬攻豫州、令太史慈督率南陽郡五萬軍出洛水。又下旨令馬岱駐守北地,調馬超歸長安,令其督率涼州軍十萬取河東,令徐庶爲涼州督軍佐之。
又下旨召魏延率軍五萬出漢中,至長安聽令。
吩咐之後,劉瑞起身道:“伐魏之事,朕當以身作則!故此番出兵,朕將統狼軍十五萬出潼關取洛陽!”
衆臣皆勸劉瑞,劉瑞不準,遂擇定日期,誓師出征。
話說曹休兵敗的消息傳到鄴城,曹睿聞之大驚,道:“朕悔當初不聽仲達之言,致使國家折損兵馬十萬衆!”
鍾繇道:“今揚州空虛,倘若蜀人來犯,恐揚州有失!陛下當速速調撥兵馬入揚,以防不備!”
曹睿深以爲是,遂令曹真爲統領青徐之軍二十萬前往揚州,另遣王昶爲督軍相助。
然不待曹真出兵,合肥失守,曹洪、賈逵敗退之事傳到鄴城。
曹睿臉色大變,急令曹真出兵前往壽春設防。
劉瑞聖旨抵達各處,陸遜奉旨,督率荊州軍十五萬攻打豫州、太史慈統兵五萬出南陽,抵達洛水、馬超奉旨歸來,都督涼州軍十萬出馮翊、劉瑞統狼軍十五萬並魏延漢中軍五萬,共計二十萬出潼關。
時張遼率領揚州、江東軍二十萬攻破成德,陳兵瓦埠湖。
一時間天下狼煙四起,大戰一觸即發。
曹睿令曹真統青徐之兵出征之後,又聞洛陽、河東、豫州皆有蜀軍。
曹睿面如土色,遂令樂進督率豫州軍抵禦蜀軍,令滿寵爲都督佐之;又令許昌秦朗統軍五萬星夜前往洛陽。
而後令夏侯霸爲主將,督率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等將率領幷州軍十萬救援河東。
時司馬懿於遼東前線聽聞此事,遂星夜遣使至鄴城,向曹睿推薦鄧艾。
曹睿當即封鄧艾爲鎮西將軍,使其督率洛陽、許昌處兵馬抵禦蜀軍。
張遼率軍攻破成德,陳兵壽春城下,下令四面圍城。
朱然見壽春城池高大,不易攻取,故建議張遼圍而不攻。
甘寧道:“魏人援軍不日將至,若不能取之,必爲敵所破!”
張遼正猶豫之時,忽聞魏國大都督曹真督率二十萬大軍殺奔而來。
張遼大驚,令全琮引五萬軍在壽春之下虛設營帳,而後起軍一十五萬抵達淮水南岸附近。
時影狼來報,言曹真率軍距淮水不足二十里。
張遼略一沉思,下令偃旗息鼓,不可暴漏,又多遣探哨,時刻注視魏軍動向。
張遼親自登上一處高坡,遠遠的看著魏軍。
曹真奉旨出軍,率領二十萬大軍星夜趕到淮河北岸。
不時,探馬來報,言蜀將張遼大旗樹立在壽春城下。
曹真聞之大喜,欲下令全軍渡河,支援壽春。
王昶攔住他,道:“都督既然統兵自此,張遼豈能不知!蜀人若欲拒都督,必當在淮河設伏,待都督大軍半渡之時出兵擊之!今淮河南岸並無蜀軍,臣料此必是蜀人事先有所埋伏,望大都督謹慎處之!”
曹真聞之,道:“文舒之言不得不防!然若不渡河,如何救援壽春!”
魏國後將軍牛金抱拳道:“都督勿憂!末將願爲先鋒,領兵渡河,掩護都督大軍!”
曹真大喜,遂令牛金引兵五萬先行。
牛金領了將令,率軍先渡,未及一刻,其麾下五萬將士已然渡過大半,然卻不見一個蜀軍,牛金心中暗喜。
時朱然見魏軍先鋒渡過大半,建議張遼出兵,將魏軍堵在北岸。
張遼對衆人道:“魏人日夜奔襲,其軍必然疲倦,吾欲引誘魏軍渡河,卻出奇兵破之!怎奈不得死士相助耳!”
甘寧抱拳道:“末將不才,願爲國家死!”
張遼大喜,遂對甘寧耳語一番,甘寧抱拳離去。
而後喚來徐盛,道:“待敵軍先鋒盡數渡河之後,文向可引兵擊之,卻假裝不敵,向南而走!”
徐盛抱拳而去。又喚來朱桓、淩統二人,道:“汝二人各引軍兩萬伏於南面三裡處的土山之上,若僅有魏軍先鋒,可不必救援,但見曹真引大軍而來,可下山助戰。然魏軍勢大,汝等當死戰不退!”
二將抱拳領命。
張遼又喚來賀景、賀達,道:“汝二人各引一萬軍埋伏於南面密林之中,但見魏軍向河邊奔去,如等可於林中虛張聲勢,伺機殺出。”
二人抱拳而去。
張遼喚來朱然、周泰道:“曹真率軍渡河,其輜重比在後軍。今軍中所餘者唯有六萬,義封、幼平可引三萬軍循河向東,但見曹真引軍將其輜重悉數運過河之後,汝等可引軍從東面殺出;吾引三萬軍循河向西,與義封兩面夾擊!若能燒盡魏人輜重,則曹真所統援軍,不足慮矣!”
二人抱拳領兵而去。
張遼吩咐之後,與子張虎引三萬兵循河岸向西而去。
話說牛金引兵三萬渡過淮河之後,見並無蜀軍殺來,故遣軍通知曹真。
小校走後不多時,忽見南面涌起無數煙塵,未及一刻,一彪人馬殺出,爲首一將喝到:“吾乃大將徐盛,特來取汝首級!”
牛金大怒,率衆殺奔而去。
徐盛策馬迎上,二將大戰十餘合,徐盛覷見空子,撥馬便逃。
牛金以爲蜀將不敵,故而逃跑。遂率軍繼續追擊。
小校渡河來到曹真軍中,言後將軍牛金已然渡過淮河,淮河南岸並無蜀軍。
曹真大喜,令王昶從後調撥軍馬,看護輜重糧草,其身率十萬大軍緩緩渡河。
然曹真先頭軍馬剛剛抵達岸邊,忽聞前不久一彪蜀軍前來擂戰,牛金欺蜀軍不敵自己,率衆追擊。
曹真聞之大驚,喝令士卒加緊渡河,欲引軍前去相助。
不時,曹真率領大軍十萬渡過淮河,循著大軍足跡一路向南。
此時牛金一路追擊徐盛,待其追到一處土山之時,忽聞一聲炮響,山腳下突然殺出無數軍馬,爲首一將手持雙戟,喝到:“吾乃甘興霸,在此等候多時矣!”
牛金先是一驚,而後觀其麾下軍士僅有兩萬餘人,遂不以爲意,揮軍與之大戰。
徐盛見甘寧出軍接應,遂率軍反戰援助甘寧。
曹真循著足跡一路奔來,忽聞牛金遇蜀軍伏兵,雙方與前面一處土山之下大戰。
曹真率軍匆匆趕來,其意本欲接應牛金,使其暫時回軍,然不料土山之下的蜀軍僅有三萬人,不禁心中大喜,遂率軍衝進去,欲殺盡蜀軍後再行退兵。
隨著曹真的加入,甘寧以三萬衆力戰十五萬魏軍,正漸漸不敵之時,忽聞山上傳來無數殺喊聲,俄而便看到朱桓、淩統各引軍殺出。
甘寧大喜,遂鼓舞士氣,鏖戰魏軍。
曹真見蜀人從山上殺出,心中大驚。
然此時蜀軍僅有七萬衆,其實力依然倍於敵,遂不願撤軍。
牛金見曹真無撤軍之意,遂一馬當先,衝著一員打著‘凌’字旗幟的蜀將殺去。
蜀將見後,打馬迎戰。
二將大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
牛金心中暗暗稱奇,喝到:“來將通名!”
那將喝到:“吳郡淩統!”其言語充滿蔑視。
牛金聞之大怒,舉起大斧向其劈去。
淩統手持單刀硬生生接下了牛金的開山斧。
二人兵器交錯之時,火光四濺。
周圍士卒見之無不駭然。
牛金副將雷成見淩統英勇如此,恐牛金有失,遂於暗處以弓箭狙殺之。
幸得淩統發覺,勉強躲過。然竹箭依舊射中右肩窩,致使其手中大刀墜地。
牛金見之不禁大喜,舉斧再劈。
淩統手無寸鐵,只有躲避。
然牛金招招逼人,正當淩統危難之時,忽聽到牛金一聲慘叫,在看向他是,一根羽箭赫然插在其胸口處。
牛金副將雷成大怒,拍馬衝過來欲殺淩統。
正當此時,忽一人從斜刺裡策馬奔來,用身體爲淩統擋住了那致命的一刀。緊接著那將一個轉身,揮動雙戟將雷成斬於馬下。
淩統感激的看了一眼來將,不禁愣在亂軍之中。來著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殺父仇人甘寧!
當日孫權投降後,劉瑞曾大擺宴席,邀請衆人一起喝酒。淩統因心情不佳,遂多飲了幾杯。不時其看到甘寧起身爲劉瑞敬酒,當時淩統殺意頓生,衝上去欲殺死甘寧。幸得衆人攔下,這纔沒打起來,淩統心有不甘,卻也無奈,只得恨恨離席。
後來孫權、劉瑞皆來勸說淩統,然殺父之仇豈能說忘便忘,是故淩統一直耿耿於懷,久欲殺之。
卻不料今日甘寧竟然用身體爲自己擋住敵人大刀,甚至捨命搏殺,救得自己出來。
淩統看著臉色慘白的甘寧與其流滿鮮血的背部,不禁感動的墜淚。
甘寧忍住刀傷,問曰:“公績可曾受傷?”
淩統扶著甘寧,道:“區區小傷,倒是無礙!若非興霸,吾必死於賊將之手!”
甘寧聞之,僅是略微一笑。
此時蜀軍以七萬衆力戰魏軍十五萬軍,漸漸落敗。
甘寧見之,奮力一吼,鏖戰魏軍,一時間蜀軍士氣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