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45章 王文舒自刎漳水夏侯霸困守孤城

145章王文舒自刎漳水 夏侯霸困守孤城

甘寧率軍渡河後,以淩統爲先鋒進逼至內黃城下。

王昶奉命固守城池,拒不出戰。

陳泰獻計道:“自從陛下攻取了譙郡,則曹氏根本便遷至魏郡。大人可引兵假意攻打魏軍,王昶必不敢不出兵救援。到時吾軍埋伏在半路,只要王昶出兵,伏兵齊出,趁機奪城!”

甘寧大喜,道:“陛下曾言玄伯有王佐之才,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陳泰聞之,謙遜的笑了笑。

甘寧依其計,令徐盛大張旗鼓蒐羅船隻,揚言欲渡漳水襲取魏郡。

內黃城中的王昶聞之,心中憂慮。畢竟此時魏國正處於存亡之秋,曹睿爲保鄴城,調集了各處兵馬前去勤王。魏郡地處鄴城正北面,被刑河、鄴水所環繞,一旦有失,則鄴城必然不保。

今蜀軍大張旗鼓揚言渡河襲魏郡,倘若不出兵救援,丟了魏郡,致使鄴城四面楚歌,自己必將成爲千古罪人;若救援,又恐甘寧趁機奪城。

王昶陷入這進退兩難之地,愁得他數日不曾進食。

三日後,船隻準備得當,甘寧令全琮引軍兩萬駐守此處,他卻引著大軍往漳水而去。

王昶見此,看了一眼黃河,嘆道:“大將軍下令撤去範縣、濟北,黃河天險已然盡失,今駐守內黃還有何用!既然盡退兩難,不若出城死戰!”想到此,王昶聚起城中五萬軍士,散盡府庫,大賞士卒。內黃城中的魏軍士氣高漲。

王昶微微點點頭,立即打開城門殺奔出去。

全琮率領兩萬軍駐守城外大寨,忽見魏軍盡數出城,心中大驚,趕忙整軍防備。

然五萬士氣高漲之軍,豈能憑藉兩萬士卒抵擋。

全琮守了不多時變爲魏軍突破大寨。

全琮長嘆一聲,引著敗卒向南逃走。

王昶不追擊,而是狠下心一路向魏郡而去。

正行到半路,忽聞一聲炮響,只見東、南、西、北四面皆殺來無數蜀軍。

甘寧、陳泰、徐盛、淩統各引一路人馬將王昶包圍。

王昶厲聲喝道:“今爲蜀人四面包圍,若不死戰,皆喪生於此!”言畢拔出寶劍當先衝鋒。

甘寧將令旗一揮,四面蜀軍各自結陣,待魏軍衝近時,蜀軍士卒皆已弓箭射之。一時間天空之上僅是紛飛的箭矢。

魏軍士卒猝不及防,多有中箭而死者。

王昶見此,下令收軍。

甘寧策馬走上前,道:“今曹魏已是日暮西山,不久將亡!吾大漢帝王不忍多殺生靈,故特地下旨,若魏軍有願降者,皆不得傷害!並恩準降卒卸甲歸田,回鄉贍養父母!”此言一出,魏軍士卒皆愣在原地。

甘寧對王昶道:“王將軍,吾主知汝有良將之風,思慕甚深!何不速速棄暗投明?今率軍五萬與在下對陣,無異於飛蛾撲火,卻白白令這五萬大好男兒折損在此處!”

王昶長嘆一聲,道:“老夫久在邊陲,不知如今局勢如何了?”

甘寧道:“今渡過黃河之軍遠超六十萬,且朝歌、黎陽之軍皆不敢輕舉妄動,揚州牧張遼率軍已然兵至鄴城城下!曹魏滅亡,只在旦夕!”

王昶聞之,仰天長嘆,對麾下士卒道:“汝等皆放下兵器,投降吧!汝等家中父母,必倚門而望,盼汝等歸家,吾不願令汝等喪命於此!”

魏軍士卒聽聞後,紛紛放下兵刃、脫下鎧甲,向蜀軍投降。

王昶緩緩下馬,面朝鄴城方向跪拜,道:“臣王昶不能替主分憂,罪當萬死!”言畢拔出寶劍自刎而死。

甘寧見後,卻是阻攔不及。

衆人見此,無不爲王昶嘆息。

甘寧令人收了王昶屍首厚葬。

話說全琮退往南面後,見王昶率軍奔向漳水,遂再次領兵返回,見內黃早已是空城,故率軍進駐城中。

甘寧聽聞全琮把守內黃,心中大喜,繼續率軍往魏郡而去。

自譙郡被蜀軍所佔後,曹睿便將魏郡作爲根本,郡中有曹氏宗族的祠堂。因其不願將此重要之地交與他人,遂令弟弟元城王曹禮駐守魏郡。

因魏郡遠離邊陲,且毗鄰國都,向來是個安樂之地,故郡中除卻守護祠堂的五千甲士,其餘別無兵馬。

卻不料甘寧率軍近十萬兵臨此處,元城王曹禮聞之大驚,急忙召集甲士登城防禦。

然五千軍馬如何能抵擋住十萬大軍,淩統率軍親自登城,蜀軍僅一個衝鋒便奪下了城門。

曹禮不忍棄宗族祠堂,只得率軍死戰。

淩統大怒,持刀衝入其中,將曹禮斬於亂軍之中。

甘寧率衆入城後,留下徐盛引兵萬人駐守此處,甘寧自引所餘兵馬往廣平而去。

話說孫禮領兵渡過黃河,奉劉瑞旨意,率軍直奔清河郡。

因此是冀州空虛,孫禮憑藉人多勢衆,並不費力便取了城池。

其令張昭之子張休引兵萬人把守此處,後略經休整,引軍往鉅鹿而去。

時駐守太行山的夏侯霸聽聞清河、廣平二處皆有蜀軍,心中大驚。

夏侯霸看了地圖,便知曉蜀軍意圖。他們這是在剪除太行山周圍郡縣,斷了自己糧道,而後聚兵此處,跟幷州的馬超、壺關的魏延夾擊自己。

夏侯霸想到此便一陣頭疼,畢竟此處只有十萬軍,既要防備馬超十餘萬鐵騎,又要抵抗魏延十萬精銳步卒,如今竟又蹦出甘寧、孫禮兩路人馬,這著實令夏侯霸應接不暇。

正當此時,忽聞廣平、鉅鹿失守,且甘寧、孫禮各引近十萬大軍殺奔至趙國。

夏侯霸大驚,趙國是自己駐兵之地,倘若有失,抽調兵力來駐守,則太行山防備勢必減弱,倘若不守,則此處兵馬再無依靠。

正當夏侯霸難以決斷之時,忽聞魏延引兵襲破壺關,率軍翻越了太行山,抵達邯鄲。

夏侯霸聞之大驚失色,急忙詢問情況。

原來魏延率軍圍攻壺關數十日,因壺關險峻,久攻不下。忽一日,其見有數名百姓在太行山翻山而來。魏延聞之大喜,立馬令人將百姓請進大帳,以酒肉相待,問道:“今太行山各處皆有魏軍把守,汝等是如何過來的?”

百姓道:“將軍有所不知,壺關北面有一條小路,名喚羊腸阪。此路因巨石相阻,很少有人知道。吾等因聽聞兵亂,故暫隱於山中,因無米糧,這才冒險下山。”

魏延問道:“不知這羊腸阪可有魏軍把守?”

百姓道:“並無魏軍,若不時常住於此的人,定然不知曉!”

魏延又細細盤問了好久,見百姓應答時並無可疑之處,遂道:“吾乃大漢左將軍,奉旨來此處討伐曹睿,因壺關所阻,不得進兵!閣下若能帶路走羊腸阪,吾定有重謝!”

百姓聞之,趕忙下跪行禮。

魏延將他扶起,道:“不必多禮!”隨後令人取來金銀相送。

百姓見此,當即答應帶路。

魏延令他們暫去休息,而後召集衆人商議。

吳懿聞之,道:“將軍決不可聽這小小百姓之言而以身犯險!”

魏延道:“若不用奇,如何能過此關!吾受陛下知遇之恩,即便身死,亦無憾矣!”隨後令吳懿總督此處兵馬,魏延卻在軍中挑選了五千精壯士卒,帶了十日之糧,隨著百姓往羊腸阪而去。

在百姓帶領下,第五日成功穿過羊腸阪,繞道壺關後方。

魏延重謝了百姓,率軍趁夜突襲了壺關之後。

夏侯威猝不及防,被魏延翻牆而入。

蜀軍得勢,趁機在關中放火。

吳懿見此,知魏延得計,遂引軍猛攻壺關。

僅僅半個時辰,壺關便被蜀軍所取。

魏延在亂軍之中尋到夏侯威,策馬殺奔而去,夏侯威不敵魏延,被其生擒。

夏侯霸聞之,嘆道:“此番乃是吾兄弟不識地利,以至於此!今季權未死,吾心安矣!”

夏侯惠道:“今蜀軍襲破壺關,陳兵毛城,爲之奈何?”

夏侯霸嘆道:“令義權死守井陘關,防備馬超之軍,其餘之軍,悉數撤回趙國,防備蜀軍。”

數日後,孫禮、甘寧成功在趙國會師,並將趙國城池團團包圍。

夏侯霸據城死守,一連擊退數次進攻。

甘寧與孫禮商議道:“吾軍長途跋涉,正值疲憊,不當在攻城池。”

孫禮道:“某聞文長領兵取了壺關,今已然陳兵毛城,吾等不妨寫信與文長,讓其引兵至此,突襲井陘關,將孟起接應至此?”

甘寧大喜,遂與孫禮一起寫信送至毛城。

魏延收到書信,立即整頓軍馬殺奔至井陘關。

井陘關中僅有士卒三萬,其西面有馬超軍數日攻打,東面又遭受魏延軍馬騷擾,若非夏侯霸事先提醒,或許此時井陘關已然易手。

魏延見攻城不下,便令人將夏侯威綁來,威脅夏侯和。

夏侯和見兄長被生擒,當即動了惻隱之心。

夏侯威被堵住嘴,不得說話,只是在城下亂叫。

魏延見生效,立即催軍攻城。

正當此時,忽見南面一陣煙塵,魏延大驚,以爲是魏軍騎軍殺奔至此,正欲結陣防禦之時,卻看到馬超面孔。

魏延驚問道:“孟起將軍如何出現在此處?”

馬超大笑,道:“此多虧了德昂獻計,其率軍猛攻井陘關,令魏人以爲吾軍主力在此,而吾卻暗暗偷襲了天井關,魏人不備,爲吾去了關隘,是故來此!文長是如何來此的?”

魏延盡述前事,馬超道:“文長善於出奇,昔日走子午,取長安,爲國立下第一功,今日又奇襲羊腸阪,破壺關,真智勇之將!”

魏延聞之大笑。

隨後馬超與魏延合兵一處,猛攻井陘關。

夏侯和終於抵擋不住,被攻破了關隘。

馬超率騎兵突入關中,生擒了夏侯和。

不數日,魏延、馬超引著二十萬大軍抵達趙國城下。

夏侯霸見此大驚,不多時,卻看到夏侯威、夏侯和被綁到陣前。

魏延道:“夏侯霸,今數十萬大軍包圍城池,且汝手足兄弟皆爲階下囚,難道汝還欲抵抗乎?”

夏侯霸恨聲罵道:“寧可戰死,亦不投降!吾兄弟雖死,然足以流芳千古!”言畢令人以弓箭驅逐。

劉瑞在黎陽聽聞馬超、魏延、甘寧、孫禮四將合圍了趙國,遂下旨令魏延引兵平定冀州諸郡、令馬超率軍北進幽州。令甘寧、孫禮繼續圍城。

馬超、魏延收到劉瑞旨意後,率軍離去。

甘寧、孫禮攻打數日,奈何夏侯霸固守有方,不能破其城。陳泰道:“大人可下令退兵,圍而不攻,泰料不出月餘,趙國可自破!”

甘寧問道:“玄伯何出此言?”

陳泰道:“趙國城中有兵卒六萬餘,糧草消耗定然不小。今吾軍只是圍城,斷敵糧道,待魏軍糧草耗盡,其自然出城死戰。以吾軍之衆,安能不勝之?”

甘寧聞之頓悟,遂下令收兵,只是圍城。

夏侯霸在城頭見此,嘆道:“蜀人料到吾軍糧草不敷,爲之奈何!”

夏侯惠道:“城中糧草僅支撐一月,一月之後,大哥欲何爲?”

夏侯霸淡淡一笑,沉默不語。

鄴城,曹睿將各處兵馬召集至城中,此時鄴城守軍足有十萬。

後聽聞各處傳來戰報,盡言哪處城池丟了、哪位將軍戰死,聽得曹睿心中惶恐。

曹真安慰道:“陛下勿憂,老臣必定保陛下無事!”

曹睿僅僅靠著曹真,道:“叔父認爲,魏國社稷還能支撐否?”

曹真只是微微一嘆,沉默不語。

劉瑞與陸遜各自包圍著朝歌、黎陽,因兩處兵馬皆有能人固守,難以攻破。一月之後,忽聞馬超、魏延來報,言幽州、冀州皆被取了。

劉瑞大喜,道:“河北大地,除卻朝歌、黎陽、鄴城、趙國,其餘皆爲朕所取!”

陳登道:“陛下可急令孟起、文長引兵至朝歌,襲鄴城之後。”劉瑞依其言,遣使而去。

趙國城中,夏侯霸在此期間,曾遣軍出城劫寨。

奈何甘寧、孫禮皆備森嚴,非但沒能成功,反而折了數千人馬。

夏侯霸鬱悶非常,只得據城而後。

直到此時,城中糧草耗盡,夏侯霸望了望鄴城方向,對弟弟夏侯惠道:“糧草即將耗盡,不得不出城與蜀人死戰矣!”言畢召集了士卒,率軍殺出城去。

甘寧、孫禮下令各處憑寨固守,不得出戰。

夏侯霸欲攻不能,欲守又不得。

其麾下士卒見此,亦是軍心渙散。

後數日,魏軍士卒多有逃跑者,甘寧見時機成熟,與孫禮商議,打開寨門,率軍殺出。

魏軍猝不及防,被殺得大敗。

夏侯霸領兵死戰,卻被淩統、賀景、賀達等蜀將一齊生擒,夏侯惠爲孫禮所獲。

魏軍士卒見此,皆下跪請降。

七十八章 東北方隕落大才孫仲謀遣使聯姻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三十九襄陽城再遇龐公劉玄德二訪臥龍133章 破淮陰周邵泄恨遇周魴曹休再敗七十三章 取江夏兵不血刃擒呂蒙狼軍全勝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十五章 攬俊傑坐談天下事定計策劉瑞始造船四十九章 赤壁風雲起完七十六章 鄧伯苗出使江東孫仲謀遣使議和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五十三章 南徐城弔唁周瑜魯子敬引薦龐統六十五章 漢中之戰六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125章 布空城智欺夏侯渡黃河蜀人進兵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五十八章 圍成都劉璋投降答關羽劉瑞返荊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八十七章 北伐曹魏三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七十二章 圍朱然文聘用計破沔陽關張鏖戰十五章 攬俊傑坐談天下事定計策劉瑞始造船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二十六賈文和毒計破汝南劉玄德死戰僅脫身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二十三曹孟德再攻徐州城五狼軍傾巢救皇叔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三十八章 新野城衆將比武漢皇叔初遇臥龍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七十七章 訪江夏孫權出使換戰俘賠款割地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九十章 北伐曹魏六109章 過華山陳登施計破陵陽狼軍用武十八章 襄陽城劉瑞訪隱士棄水路潁川尋名人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三十二章 中毒計徐晃折兵渡淯水曹丕報仇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六十八章 漢中之戰九105章 孫仲謀江東稱帝張文遠彭澤破敵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第2章 揭身世老人爲指路 尋得母抗惡得忠良133章 破淮陰周邵泄恨遇周魴曹休再敗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第40章 瞞蔡瑁劉瑞用計 曹孟德率軍伐荊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五十九章 起狼軍炎興掛帥戰張飛龐德逞勇138章 敗魏軍曹彰死節司馬懿議奏棄城138章 敗魏軍曹彰死節司馬懿議奏棄城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110章 戰涇水孫劉對壘出奇策龐德襲城六十六章 漢中之戰七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七十七章 訪江夏孫權出使換戰俘賠款割地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第64章 漢中之戰(五)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九十八章 司馬孚出使江東孫仲謀驅逐魏使七十六章 鄧伯苗出使江東孫仲謀遣使議和八十六章 北伐曹魏二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118章 淮水南曹真折軍陸伯言兵臨古城六十五章 漢中之戰六144章 平延津郭淮殞命棄天險子丹守鄴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第40章 瞞蔡瑁劉瑞用計 曹孟德率軍伐荊九十七章 擒二帥羌王服心定西涼姜維守邊六十八章 漢中之戰九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
七十八章 東北方隕落大才孫仲謀遣使聯姻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三十九襄陽城再遇龐公劉玄德二訪臥龍133章 破淮陰周邵泄恨遇周魴曹休再敗七十三章 取江夏兵不血刃擒呂蒙狼軍全勝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十五章 攬俊傑坐談天下事定計策劉瑞始造船四十九章 赤壁風雲起完七十六章 鄧伯苗出使江東孫仲謀遣使議和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五十三章 南徐城弔唁周瑜魯子敬引薦龐統六十五章 漢中之戰六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125章 布空城智欺夏侯渡黃河蜀人進兵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五十八章 圍成都劉璋投降答關羽劉瑞返荊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八十七章 北伐曹魏三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七十二章 圍朱然文聘用計破沔陽關張鏖戰十五章 攬俊傑坐談天下事定計策劉瑞始造船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二十六賈文和毒計破汝南劉玄德死戰僅脫身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二十三曹孟德再攻徐州城五狼軍傾巢救皇叔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三十八章 新野城衆將比武漢皇叔初遇臥龍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七十七章 訪江夏孫權出使換戰俘賠款割地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九十章 北伐曹魏六109章 過華山陳登施計破陵陽狼軍用武十八章 襄陽城劉瑞訪隱士棄水路潁川尋名人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三十二章 中毒計徐晃折兵渡淯水曹丕報仇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六十八章 漢中之戰九105章 孫仲謀江東稱帝張文遠彭澤破敵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第2章 揭身世老人爲指路 尋得母抗惡得忠良133章 破淮陰周邵泄恨遇周魴曹休再敗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第40章 瞞蔡瑁劉瑞用計 曹孟德率軍伐荊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五十九章 起狼軍炎興掛帥戰張飛龐德逞勇138章 敗魏軍曹彰死節司馬懿議奏棄城138章 敗魏軍曹彰死節司馬懿議奏棄城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110章 戰涇水孫劉對壘出奇策龐德襲城六十六章 漢中之戰七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七十七章 訪江夏孫權出使換戰俘賠款割地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第64章 漢中之戰(五)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九十八章 司馬孚出使江東孫仲謀驅逐魏使七十六章 鄧伯苗出使江東孫仲謀遣使議和八十六章 北伐曹魏二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118章 淮水南曹真折軍陸伯言兵臨古城六十五章 漢中之戰六144章 平延津郭淮殞命棄天險子丹守鄴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第40章 瞞蔡瑁劉瑞用計 曹孟德率軍伐荊九十七章 擒二帥羌王服心定西涼姜維守邊六十八章 漢中之戰九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龙山县| 林周县| 日土县| 长春市| 乐清市| 台前县| 荔波县| 临朐县| 广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拜泉县| 毕节市| 大同县| 扶余县| 凌海市| 朝阳县| 普兰县| 广安市| 南昌市| 乐昌市| 信阳市| 蓬安县| 正定县| 金门县| 永吉县| 叙永县| 专栏| 丰都县| 永德县| 镇康县| 循化| 四子王旗| 郎溪县| 鄢陵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天津市| 凤阳县| 瑞丽市| 红河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