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44章 平延津郭淮殞命棄天險子丹守鄴

144章平延津郭淮殞命 棄天險子丹守鄴

話說司馬懿識破劉瑞、陳登之計後,剿除了朝歌城中的影狼,又分兵馳援了黎陽,保住了二處城池。

龐統言欲接應過陳留的張遼軍,令其渡過黃河,攻襲濮陽。劉瑞採納其言,令龐統都督龐德、趙統、趙廣、劉封、關興、關索等將,率軍十萬駐守黎陽。劉瑞自引五萬軍,以關平、張苞爲將,陳登爲謀,往黃河沿岸而去。

路上,劉瑞問道:“近聞文遠鏖戰烏巢,朕欲引兵奇襲延津,與文遠兩面夾擊,則郭淮必棄城而走!”

陳登道:“今曹魏勢力孤微,陛下伐之,非取其城池,更要滅其精銳!郭淮,魏國上將!陛下若將其驅逐,則郭淮必將領兵於別處,終究爲陛下大患!今不若設計誅之,使魏軍喪膽!”

劉瑞問道:“元龍可有妙計?”

陳登道:“陛下可知當日荀攸設白馬之謀?”

劉瑞聞之,道:“聲東擊西,分敵之勢!”

陳登笑道:“白馬守將文欽,恃勇之輩,全無謀略!陛下可仿照荀攸之謀,大張旗鼓往平丘進兵,卻趁夜進兵突襲白馬,魏人不備,白馬必破!”

劉瑞依其言,率軍向平丘進發。

及夜,劉瑞卻調轉方向,率軍走水路急行軍抵達白馬。

等魏軍反應過來時,蜀軍已然有登城者。

文欽聽聞劉瑞率軍至此,大驚失色,趕忙引著親衛登城指揮作戰。

張苞不甘寂寞,親自登城。待他翻上城頭時,正看到文欽率軍大肆屠殺登城士卒。

張苞大怒,在腰間解下蛇矛向他刺去。

文欽見一環眼黑臉的人物衝他殺來,也不懼怕,舞槍迎了上去。

二將相遇,兵器瞬間交錯在一起,迸發出的火花在黑夜中格外顯眼。二人約戰五十餘合,張苞精神抖擻,愈戰愈勇,甚有當日張飛的幾分神韻。

文欽雖勇,卻敵不過張苞,數合後,其覷見空子便欲逃走。

張苞哪裡能捨,快步追上一矛將他抽到,周圍士卒趕忙上前,將文欽五花大綁。

城頭的魏軍士卒見此,紛紛跪地請降。

未及一刻,城門打開,劉瑞率軍入城,安撫了降卒。

張苞壓著文欽走來,道:“大哥,這小子確實有幾分本領!”

劉瑞仔細端望著文欽,見他虎背熊腰,故笑著走過去,親自爲他鬆綁,道:“朕已擺下酒宴,專爲將軍接風!”

文欽見此,道:“汝不欲殺我?”

劉瑞道:“吾甚是仰慕將軍之名,如何會殺汝?”

劉瑞目示陳登,陳登會意,舉杯勸酒。

待文欽飲下後,陳登道:“以將軍勇武,必在郭淮之上吧!”

文欽聞之,嘆道:“郭淮乃平東將軍,官居高位!某不過以安遠將軍,何敢與他相比!”言畢微微嘆了口氣,將酒杯舉起,一飲而盡。

劉瑞心中暗喜,道:“將軍之勇,雖不及昔日虎侯許褚,然卻高於郭淮遠矣!可惜,曹睿不識良才,否則閣下必當爲朕之強敵!”

文欽聞之,跪於地,道:“望陛下垂恩收錄,某必當效之以死力!”

劉瑞大喜,親自將他扶起,道:“朕能得仲若,則又添一猛將!”言畢下旨,封文欽爲安西將軍、關內侯。

劉瑞勸降文欽,非是看重他他的勇猛,而是惦記其子文鴦。文鴦之勇,不亞於趙雲,倘若其爲曹睿所驅使,必當爲自己大敵,是故劉瑞不殺文欽卻以禮招降。

劉瑞取了白馬,與衆人商議攻取延津之事。陳登道:“臣有一計,可破延津!只是,不知仲若願不願意幫忙。”

文欽抱拳道:“但有差使,臣必不推辭!”

劉瑞笑道:“元龍就不要賣關子了!”

陳登道:“郭淮駐守烏巢、延津,尚有兵馬三萬,實難攻取!文將軍可領著原部下假裝潰敗,逃往延津。郭淮見是將軍,必當接納!如此,待陛下領兵攻城之時,將軍卻在城中起事,趁機打開城門,如此郭淮必不防備,延津可取也!”

文欽聞之大喜,跪地指天立誓,道:“臣定不負聖恩!”言畢率領著三千餘人奔向延津。

延津城中,郭淮擊退張遼軍後,忽聞劉瑞遣軍襲破了白馬,心中大驚。正當此時,忽聞文欽引著三千餘敗卒逃回。

郭淮不假思索,便下令放他們入城。

及文欽來到府衙,郭淮問起詳情,文欽痛哭道:“末將無能!那劉瑞遣軍十萬,聲言攻打平丘,卻半路突然調轉方向,趁夜攻打白馬,末將奮死抵抗,奈何城牆倒塌,難以御之!”

郭淮聞之,長嘆一聲。道:“此事怪不得汝,下去休息吧!”

自始至終,郭淮皆不曾正眼看他一下。

文欽忍下心頭怒火,抱拳退下。

翌日,劉瑞引著大軍往平丘而去,陳登令每個士卒人手準備一袋土。

及大軍開至平丘,蜀軍士卒紛紛奔向城牆,將準備好的土堆在城下,不及一刻,已經堆起一個高於城牆的土丘,蜀軍士卒從土丘之上登上城頭,平丘城中僅有守軍數千,哪能擋得住蜀軍這般進攻,僅僅半個時辰,平丘已然易手。

劉瑞率軍向延津而去,時郭淮聽聞平丘城破,當即收兵據守延津。

張遼趁機攻取了烏巢,與劉瑞合兵一處包圍了延津。

郭淮看著城外蜀軍,似乎滿不在乎。

畢竟此時城中尚有三萬精銳,糧草尚可支撐兩月,也可以算得上充沛。

劉瑞圍繞城牆轉了一圈,看了一眼城頭後下旨攻打城池。

郭淮見此,下令文欽率領本部軍馬駐守北門。

文欽聞之大喜,率衆登城。

此時戰亂紛紛,並沒有人察覺到文欽部下所穿戴的鎧甲,皆繫著一條紅色布條。

正當雙方殺得起勁之時,忽然聽到一聲熟悉的聲音。

郭淮大驚,道:“何人打開了城門?”

文欽立在城頭,哈哈大笑,道:“郭淮,今日便是汝的死期!”

郭淮大怒,道:“汝竟敢投敵!”

文欽笑道:“吾乃漢臣,不事逆賊!”

劉瑞見城門打開,當即令張苞引軍殺入城中。

張苞引著三萬軍衝入城中,趁機奪取其他城門。

劉瑞下令死死包圍城池,不得放走郭淮。

郭淮見城池不保,引著親衛殺向文欽。

文欽舉刀迎上,二將在城頭大戰數十合不分勝負。

此時延津四城,唯有東門不曾易手,且城中三萬士卒死傷無數,今所剩者不足五千。

文欽道:“郭淮,今曹睿已是日落西山,不若儘早棄暗投明!”

郭淮冷笑一聲,道:“忠臣不事二主!今日之勢,唯死而已!”言畢瘋了一般砍向文欽。

文欽猝不及防,被逼得連連後退。

又是十合,只聽到郭淮大喝一聲,一刀砍中文欽胸口。

文欽滿眼通紅,隨手抓過一把環首刀劈向郭淮,誰料郭淮並不躲避,迎上他的刀刃,受了文欽致命一刀後,亦將手中大刀劈向文欽脖頸。

文欽滿眼不甘的看著郭淮,緩緩倒地。

郭淮看了一眼鄴城方向,沉重的倒下。

等張苞登上城頭時,才發現文欽與郭淮同歸於盡。

劉瑞率衆入城,見到二人屍體,嘆道:“此二人皆爲勇士,厚葬!”

鄴城之中,人言文欽降了蜀漢,並且打開延津城門,將蜀軍放入城中,導致城破,大將郭淮戰死。

曹睿聞之大怒,當即下旨,捉拿文欽家人。及御林軍殺到文欽家中時,文鴦正獨自外出打獵。是故倖免於難,然其弟弟及族人卻未能逃過一死,皆爲曹睿所斬。

文鴦聽族人皆爲曹睿所斬,當即便欲殺回,爲族人報仇。然卻恨力不足,故逃出城,投奔了劉瑞。劉瑞得知文鴦來降,令其繼承文欽爵位,加以重用。

郭淮戰死後,劉瑞與張遼合兵一處回到黎陽。

陳登道:“今黎陽、朝歌而出皆有重兵把守,不易攻取,然濮陽卻鮮有兵馬,文遠可引著本部兵馬奔襲濮陽,待城破後渡過漳水,直逼鄴城。”張遼大喜,抱拳而去。

因濮陽城不再邊界,且又有黎陽、白馬相護,故城中並無太多兵馬,僅有五千士卒把守。

城中守將王凌,乃是東漢司徒王允的侄子。

當王凌聽聞近十萬蜀軍殺奔至此處時,嚇得臉色大變。

不多時,張遼引衆包圍了城池,王凌登城觀望,黑壓壓一片。

張遼打馬上前,喝道:“城上之人可是王凌?”

王凌聞之,戰戰兢兢的道:“正是,不知閣下是何人?”

張遼道:“某乃大漢揚州牧張遼!今奉陛下旨意,來取此城!吾聞他人言閣下伯父乃是大漢司徒王允,不知可有此事?”

王凌聞之,點點頭,道:“確實如此!”

張遼道:“閣下叔父即爲漢臣,汝爲何卻事魏賊?今吾十萬天兵圍此城,閣下兵勢孤微,不若開門投降,陛下念王司徒功勳,必不會虧待汝!”

王凌沉思一刻,看到一眼身後士卒,下令打開城門,投降了蜀軍。

張遼大喜,與王凌並馬入城,道:“閣下棄暗投明,若陛下知曉此事,必定龍顏大悅!今此城便交與某了,汝可速去黎陽,面見陛下!”

王凌抱拳離去。翌日,王凌來到劉瑞軍中,遞上張遼書信。

劉瑞覽後大喜,道:“朕常思昔日王司徒之事,然卻不得其族人,是故不能封賞以表其功,今遇彥雲,終得使忠臣含笑九泉矣!”遂下旨封王凌爲絳侯、司金中郎將。王凌大喜,跪拜謝恩。

話說張遼引軍取了濮陽,早有小校將此事報與鄴城曹睿。

曹睿聞之,臉色大變,急忙將此事告與司馬懿。

時司馬懿駐守朝歌,忽聞此事,如同晴天霹靂一般。

司馬懿道:“今鄴城之中僅有御林軍三萬,倘若張遼引兵攻城,則鄴城危矣!”正當此時,忽聞陸遜率軍開至城下紮營。

司馬懿長嘆一聲,道:“此必是劉瑞恐吾分兵救援鄴城,故令陸遜引兵至此以威脅!”

司馬昭道:“倘若鄴城有失,空保此處又能如何?”

司馬懿長嘆一聲,回了住處。

曹睿在宮中久不見司馬懿答覆,有聽聞張遼引兵向此處殺來,其心中慌亂,故遣使往範縣,讓曹真率軍勤王。

使者趕到範縣,將此事一一相告。

曹真畢竟是曹氏族人,於司馬懿想比,更加重視曹睿安危。故令王昶引兵五萬駐守內黃,曹真親自引所餘五萬軍星夜趕往鄴城。

三日後,曹真率軍途徑魏郡抵達鄴城。

曹睿聽聞曹真引兵而來,心中大慰,親自出迎。以叔侄之禮相稱。

曹真深爲感動,道:“陛下勿憂,老臣在此,必保鄴城無憂!”

司馬懿在朝歌苦思數日,忽聞曹真引兵已然抵達鄴城。且令王昶駐守內黃,放棄了範縣、濟北。

司馬懿嘆道:“曹子丹爲此,黃河天險盡失矣!”

果然,駐紮於東平、濟南的甘寧、孫禮聽聞此事,立即率軍渡河。

張遼引著十萬軍馬兵至鄴城城下,看著鄴城如此雄偉,道:“當日曹操在世時,曾著力經營此處,今又爲魏國都城,恐不易攻取!”

正當此時,曹真登上城頭,道:“張遼匹夫,識得老夫否!”

張遼擡頭一看,竟是曹真,心想:難道曹真放棄濟北、範縣?倘若如此,興霸、德達皆可引軍渡河,到時二路兵馬率軍縱橫於冀州腹地,曹睿安能御之!

想到此,張遼立即遣使往劉瑞軍中,言曹真已然率軍回到鄴城。

劉瑞收到張遼書信,傳示衆人。

陳登笑道:“曹真恐曹睿有失,不得不如此!此正是他與司馬懿不同之處!畢竟司馬氏與曹氏不通血緣!”

甘寧、孫禮打探知曹真盡棄範縣、濟北,二人立即率軍渡河,併發使者報與劉瑞。

劉瑞聞之,下旨令孫禮率軍攻清河、鉅鹿;令甘寧領兵攻取內黃、魏郡、廣平。二人合兵一處,攻打趙國。接應幷州的馬超軍、壺關的魏延軍。二將抱拳領命而去。

話說魏延領兵十萬攻打壺關,因壺關險要,位於太行山山澗之處,魏延雖說兵強馬壯,奈何關前地方狹小,施展不開兵力。是故蜀軍攻打了許久,關隘卻依舊安穩。

魏延大怒,策馬來到關前罵戰。

夏侯威立於城頭,聽著魏延在城下破口大罵,似乎並不生氣。

魏延自討沒趣,只得撤軍。

至於馬超,率領十萬鐵騎在太行山各處來回襲擾,雖說攪得魏軍不得安寧,卻威脅不得他們。

夏侯霸下令各處關隘死守,任憑蜀軍如何辱罵,皆不可出戰。有違將令者,皆斬。

魏軍將校聽聞此事,皆不敢出城迎戰。

馬超看著雄偉的太行山,只得暗自嘆氣。畢竟自己士卒沒長翅膀,飛不過這高山!

五十二掌荊州劉備受封感知遇張鬆獻三十九襄陽城再遇龐公劉玄德二訪臥龍二十章 拜獻帝劉瑞訴身世封太守持節回牟平112章 甘興霸智取虎林劉炎興妻子重逢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八十三章 江東迎親三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123章 奮短兵元復渡河背水戰子義破敵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106章 臧宣高力挫二將潘承明設計劫營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二十五破夏侯田豐出奇計劉皇叔兵敗奔汝南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十二章 設醫官華佗首出仕徐州亂父子再相隔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第1章 遊泰山少年墜山崖 夢驚醒穿越到三國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七十七章 訪江夏孫權出使換戰俘賠款割地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115章 平遼東司馬出兵賺曹休周魴斷髮二十五破夏侯田豐出奇計劉皇叔兵敗奔汝南二十八襲營寨曹丕遭敗績退曹兵劉瑞遷軍民二十二感知遇張遼降牟平據徐州父子首相聚六十二章 漢中之戰三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五十一章 劉皇叔暫借四郡周公瑾受封江陵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九十六章 鐵車陣大敗蜀軍定計策陳登破敵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致讀者朋友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130章 破陳留徐晃授首襲魏寨孫禮劃謀十四章 遠方客駕船訪牟平戰曹豹意外得俊傑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128章 伐曹魏再出大軍取洛陽克復舊都四十二章 破曹軍張趙顯威襲襄陽二蔡獻計144章 平延津郭淮殞命棄天險子丹守鄴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第1章 遊泰山少年墜山崖 夢驚醒穿越到三國六十九章 漢中之戰完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七十四章 破襄樊曹仁棄城遇玄德于禁降漢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119章 錦囊計妙取上蔡識敵謀陸遜移兵145章 王文舒自刎漳水夏侯霸困守孤城六十二章 漢中之戰三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二十七劉關張古城重相聚平昌城大破曹丕軍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八十五章 北伐曹魏一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115章 平遼東司馬出兵賺曹休周魴斷髮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五十五章 法孝直進言取蜀劉玄德擇將出兵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四十五章 赤壁風雲起一六十一章 漢中之戰二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四十二章 破曹軍張趙顯威襲襄陽二蔡獻計二十八襲營寨曹丕遭敗績退曹兵劉瑞遷軍民七十六章 鄧伯苗出使江東孫仲謀遣使議和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二十九華元化妙手醫陳登沙頭鎮生擒江東將112章 甘興霸智取虎林劉炎興妻子重逢138章 敗魏軍曹彰死節司馬懿議奏棄城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144章 平延津郭淮殞命棄天險子丹守鄴135章 調兵馬徑取彭城曹子丹退守東郡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
五十二掌荊州劉備受封感知遇張鬆獻三十九襄陽城再遇龐公劉玄德二訪臥龍二十章 拜獻帝劉瑞訴身世封太守持節回牟平112章 甘興霸智取虎林劉炎興妻子重逢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八十三章 江東迎親三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123章 奮短兵元復渡河背水戰子義破敵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106章 臧宣高力挫二將潘承明設計劫營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二十五破夏侯田豐出奇計劉皇叔兵敗奔汝南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十二章 設醫官華佗首出仕徐州亂父子再相隔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第1章 遊泰山少年墜山崖 夢驚醒穿越到三國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七十七章 訪江夏孫權出使換戰俘賠款割地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115章 平遼東司馬出兵賺曹休周魴斷髮二十五破夏侯田豐出奇計劉皇叔兵敗奔汝南二十八襲營寨曹丕遭敗績退曹兵劉瑞遷軍民二十二感知遇張遼降牟平據徐州父子首相聚六十二章 漢中之戰三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五十一章 劉皇叔暫借四郡周公瑾受封江陵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九十六章 鐵車陣大敗蜀軍定計策陳登破敵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致讀者朋友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130章 破陳留徐晃授首襲魏寨孫禮劃謀十四章 遠方客駕船訪牟平戰曹豹意外得俊傑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128章 伐曹魏再出大軍取洛陽克復舊都四十二章 破曹軍張趙顯威襲襄陽二蔡獻計144章 平延津郭淮殞命棄天險子丹守鄴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第1章 遊泰山少年墜山崖 夢驚醒穿越到三國六十九章 漢中之戰完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七十四章 破襄樊曹仁棄城遇玄德于禁降漢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119章 錦囊計妙取上蔡識敵謀陸遜移兵145章 王文舒自刎漳水夏侯霸困守孤城六十二章 漢中之戰三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132章 巧進兵奇襲淮安下鹽瀆老將奮武二十七劉關張古城重相聚平昌城大破曹丕軍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八十五章 北伐曹魏一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115章 平遼東司馬出兵賺曹休周魴斷髮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五十五章 法孝直進言取蜀劉玄德擇將出兵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四十五章 赤壁風雲起一六十一章 漢中之戰二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四十二章 破曹軍張趙顯威襲襄陽二蔡獻計二十八襲營寨曹丕遭敗績退曹兵劉瑞遷軍民七十六章 鄧伯苗出使江東孫仲謀遣使議和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二十九華元化妙手醫陳登沙頭鎮生擒江東將112章 甘興霸智取虎林劉炎興妻子重逢138章 敗魏軍曹彰死節司馬懿議奏棄城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144章 平延津郭淮殞命棄天險子丹守鄴135章 調兵馬徑取彭城曹子丹退守東郡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诏安县| 马公市| 亳州市| 通河县| 习水县| 广州市| 庆城县| 南昌市| 西贡区| 盱眙县| 繁峙县| 崇义县| 临海市| 吴忠市| 西藏| 公主岭市| 寿宁县| 龙南县| 商都县| 巴东县| 原阳县| 灵寿县| 喀什市| 湄潭县| 喜德县| 崇州市| 正阳县| 通化市| 太保市| 苍溪县| 久治县| 渝北区| 沂水县| 通辽市| 黄龙县| 大冶市| 西藏| 永丰县| 小金县| 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