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章伐曹魏再出大軍 取洛陽克復舊都
劉瑞率軍伐魏,歷經一年,取得豫州、幷州、揚州之地。
劉瑞因幷州新定,遂改封馬超爲幷州牧、李恢爲幷州刺史、弟馬岱爲涼州刺史、高覽爲涼州牧、張頜爲豫州牧、孫禮爲豫州刺史,劉瑞因周魴斷髮之功勞,遂賜爵石亭侯。其餘文武按功行賞。
此時劉瑞朝中文武多有病故者,最早之人乃是許靖,後有杜瓊、簡雍、糜竺、孫乾等人。此番歸國,太傅田豐因隨軍奔波,加之年事已高,遂一病不起。
劉瑞聽聞田豐病重,親自前往其府中探視。見田豐臉色蒼白,知其病的不輕,遂急招華佗兩位高徒吳普、李當之爲田豐診治,二人皆言不能迴天。
劉瑞聞之,心痛不已,守在其身旁,久久不願離去。
田豐彌留之際,見劉瑞臉頰間有淚痕,道:“臣不過一老匹夫,陛下無需爲臣傷心!”
劉瑞道:“元皓隨朕近四十載!朕每有過失,元皓輒能告誡,今卿病重如此,安能不讓朕傷心墜淚!”
田豐聞之,面帶微笑,道:“得遇陛下賞識,以至今日,雖死無恨矣!臣日後不得伴隨陛下於左右,望陛下戒驕戒躁,謹慎用兵!如此大漢重興之日不遠矣!”言畢病故。
劉瑞握著田豐之手,痛哭不已。
沮授聞知田豐病逝,亦是悲傷。
二人自於冀州一起來到牟平,同受劉瑞重用,是故二人之間關係最爲親密,常以兄弟相稱。田豐年長沮授一歲,故沮授喚其爲兄。今聞兄死,沮授竟亦得病,後數日亦病故。
短短幾日,劉瑞一連失去兩位大才,當真是痛入心肺,整日茶不思、飯不想,衆人苦勸皆無果。
後日設朝,劉瑞下旨追諡田豐爲忠侯,並將其七千戶食邑分與其二子,長子田光四千戶,爲冀侯、次子田弘三千戶,爲武都侯。
追諡沮授爲敬侯,其門下唯有一子,乃是沮鵠。劉瑞令沮鵠承其父爵,爲咸陽侯,食邑七千戶。
後拜顧雍爲司空、諸葛瑾爲太傅,闞澤爲中書令、呂範爲侍中。
田豐之子田光、田弘,有乃父之風。劉瑞令田弘爲太子冼馬、田光爲諫議大夫,沮鵠爲太中大夫。
散朝之後,劉瑞一人悶在御花園。不時,清荷、薇兒、尚香尋到劉瑞。
三人知道他心中煩悶,故特來給他逗樂。
劉瑞知道他們好意,遂強顏歡笑,與三人在花園中散步。
清荷道:“陛下征戰歸來,今正值帝王選妃之時,不若....”
不待她說完,劉瑞道:“夫人好意,吾心領了!朕此生有汝三人,已然知足!”
一晃數十日,劉瑞設朝議事。忽揚州、豫州加急書信至,言曹真於下蔡糾集二十萬兵馬,不知所圖。
劉瑞聞之,道:“既魏人急死,朕當成全他!”
言畢下旨,令張遼督率揚州軍馬出淮水,襲徐州;令張頜督率豫州軍馬取許昌;陸遜、太史慈督率荊州軍馬取洛陽。令馬超謹守幷州,伺機出兵襲擾冀州。
劉瑞親率涼州騎軍五萬、狼軍二十萬、姜維鐵車軍兩萬共計二十七萬大軍,詐稱五十萬出兵洛陽,令魏延、龐統督率益州軍二十萬取箕關、襲河內。
時陸遜、太史慈率荊州軍二十萬先一步抵達崤山,司馬懿亦領軍二十萬進駐澠池、永寧設防。
數日後,劉瑞大軍抵達弘農,與陸遜軍合兵一處。司馬懿聽聞劉瑞率軍五十萬至此,心中畏懼,遂令士卒死守城池,不得出戰。
劉瑞召集文武,道:“司馬懿於澠池、永寧蓄勢已久,其聞朕軍勢大,故不敢出戰!若相持下去,吾軍損耗頗多,故當速戰!衆愛卿可有良策?”
陳登道:“司馬懿雖在澠池、永寧防禦牢固,然洛水纔是其安危之地!若能取洛水,陛下便可於水陸同時攻打永寧,永寧破,則澠池弱,司馬懿之防線無用矣!待二城皆取,則陛下舉陸軍攻洛陽、伯言取道洛水襲洛陽之後,此一戰可定也!”
劉瑞大喜,遂令陸遜督率荊州軍馬掃清洛水之上的魏軍,又令關平、張苞二人令五萬軍往崤山駐守。
探馬早將劉瑞大軍的調動報知司馬懿。
司馬懿深知洛陽安危取決於洛水,故令鄧艾引軍五萬把守洛水岸邊,不得令蜀軍渡河。
鄧艾引著夏侯德、徐晃、文欽等將抵達洛水,於洛水之上建立水寨防備陸遜大軍。
陸遜引著二十萬衆進至距離永寧三十里之處的水面,與岸邊的關平、張苞軍互成犄角。
鄧艾遠遠見到洛水之上的蜀軍大寨燈火輝煌,連綿數十里不絕,對諸將道:“蜀軍勢大,不可力敵!非用奇而不能破之!”
隨後喚來諸將,吩咐一番。
及夜,百餘隻小船從魏寨中駛出,向下遊蜀軍營寨中奔去。
早有巡江將士報與陸遜。
陸遜喚來諸將,道:“今吾軍四倍於鄧艾,然鄧艾猶敢出兵擊吾!吾料其必有奇謀,欲一戰而盡破吾軍!”
太史慈道:“伯言認爲,鄧艾有何奇謀?”
陸遜笑道:“老將軍請看,吾軍處於下游,若魏軍以輕舟火船,順著水勢火燒吾寨,當會如何?”
衆將聞之,皆倒吸一口涼氣。
陸遜笑道:“吾既然敢於此處立寨,則必有謀劃!絕不復當日曹孟德之敗!”
太史慈道:“伯言有何計謀,儘管說出!某絕不推辭!”
陸遜對衆人吩咐一番後,領軍迎戰。
鄧艾趁夜率軍行至距蜀軍水寨十里之地,見無有蜀人迎戰,心中納悶。正當此時,忽水面一聲炮響,太史亨引衆殺出。
鄧艾急令徐晃出戰迎之。
二人在江面大戰三十餘合,太史亨力怯,棄了徐晃落荒而逃。
鄧艾趁此時機,揮軍上前,令夏侯德引著百餘艘小船奔在最前面。
鄧艾見到不遠處的蜀軍大寨,心中大喜,正欲下令,忽見最前方夏侯德的船隊停滯不前,不待鄧艾發問,夏侯德麾下士卒喊道:“水底有鐵鎖!”
此時魏軍船隊因順江而下,行的極順,一時之間難以停下來,故紛紛涌到最前方與夏侯德船隊混雜在一起。
鄧艾見此,心中大叫不妙,喝到:“速速散開!”
雖然士卒很努力的劃船,然船隊卻難以及時散開。
陸遜立於水寨中,笑道:“吾令人將那個鐵鎖浮於水面,魏軍趁夜出兵,察覺不出,此時其大軍因順水而下,皆聚在一起,諸位且看吾破敵!”
言畢揮動令旗,太史慈見到令旗後,下令士卒向水面放箭。
一時間,數萬支火箭紛紛射向鄧艾軍中。
火箭落到夏侯德所統帥的船隊中,登時便燃起大火,那些與小船交雜在一起的船隻也未能倖免。
魏軍士卒見到熊熊大火,正向自己燒來,其爲求活命,皆跳入水中。
然洛水極深,不通水性者皆溺死,僅有少數士卒逃得性命。
鄧艾所乘大船處於後方,故倖免於難。其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領著敗軍撤回。
衆將皆恐懼陸遜引兵追來,鄧艾道:“陸遜非不願追,而是不能!其以攔江鐵鎖阻住吾軍,自己亦不能率軍進取!倘若此時撤去鐵鎖,則火船必將順江而下,燒其大寨。故陸遜唯有等到大火熄滅後纔敢撤去鐵鎖。”
及鄧艾歸寨,清點損失,折兵兩萬,夏侯德因親衛拼死相護才勉強逃過一死。
原來陸遜令太史亨迎戰魏軍,假裝不敵,以釋鄧艾之疑。後暗中令將士在水面佈下攔江鐵鎖,令太史慈引衆埋伏在一旁,待魏軍被鐵鎖攔下後,以火箭射之。陸遜算計到了、鄧艾欲用火攻,故爲此謀。
翌日,陸遜撤去攔江鐵鎖,率軍逆水而上,抵達魏軍大寨。
鄧艾因敗了一陣,不敢出兵,故瑾令士卒死守水寨。
陸遜笑道:“鄧艾雖爲智謀之臣,然終究不識水戰!今其所建大寨若在路上,可謂易守難攻,然佈於江面,卻有些差強人意矣!”言畢下令調來投石巨船,並備足了火球。
只聽得一聲炮響,投石巨船將火球拋向魏寨。
一時間魏寨之中火光沖天,士卒哀號聲遍地。
鄧艾不意陸遜有如此利器,其心中驚顫。正當他發呆之時,一顆火球飛向鄧艾。
其子鄧忠趕忙將他拉到一邊,這才免於一死。
鄧艾滿頭冷汗,下令士卒棄寨登岸,逃回永寧。
司馬懿見江面大火,知曉必是鄧艾兵敗,其以手加額,道:“士載不善水戰,今吾令其防備陸遜,乃是吾之失也!”
陸遜一鼓作氣,火燒了鄧艾水寨後,便遣使聯絡岸上的關平,欲兩面夾擊永寧。
陸遜使者未至,劉瑞卻於崤山之上看到魏軍水寨燃起大火,知曉必是陸遜得勝,遂下旨令關平、張苞率軍與陸遜夾擊永寧。
及陸遜使者至,二人已然接了聖旨,早準備好軍馬。
當日,陸遜率軍於水面以投石巨船火燒永寧南門,關平、張苞二人督率大軍攻打永寧西門。
陸遜軍的大火,燒的魏軍不敢登城駐守,陸遜見之大喜,令廖化、臧霸引軍登岸,攻打城池。
雙方激戰一日,永寧城破。
司馬懿知曉永寧失守,澠池亦不能獨存,故索性將二城一併棄了,率軍撤至洛陽。
劉瑞率軍越過了澠池、永寧的防線,笑道:“司馬懿辛苦營造的防線,僅僅數日便爲朕所取!此第一功當屬伯言!”
而後劉瑞下旨,令陸遜督率水軍,與自己水路並進,攻打洛陽。
劉瑞在此用兵之事傳到鄴城,忽一日,探馬來報,言司馬懿兵敗永寧,已然撤至洛陽。劉瑞水陸並進,督率五十萬大軍圍困洛陽。
曹睿大驚失色,急召衆人商議。華歆道:“洛陽城池雖堅固,然恐怕抵不住蜀軍水路夾擊!倘若陸遜率軍搶先佔據虎牢關,則驃騎後退無路矣!不若暫棄洛陽,駐兵虎牢關以抵禦蜀軍。劉瑞傾國而出,其軍士衆而兵鋒銳,然所耗糧秣亦不少!若能與之相持數日,待劉瑞糧盡退兵之時在從後掩殺,必敗蜀軍!”
曹睿同意華歆所言,遂令他持聖旨前往洛陽。
非止一日,華歆來到洛陽,宣讀了聖旨。
司馬懿亦知洛陽不可守,今聞聖旨,遂引軍撤退至虎牢關。
劉瑞聞司馬懿棄城而走,遂進駐洛陽。
衆人見劉瑞如此輕易便成此功,皆紛紛祝賀。
劉瑞突然傷感,對衆人道:“可惜元皓、公與不能見到此日之景!倘若元皓陪在朕身邊,此時必當勸朕不可驕傲!”
衆人聞之,亦是傷感不已。
劉瑞道:“朕能興復故都,皆衆人之功!然此時尚不能懈怠!倘若司馬懿趁朕慶功之時引兵來攻,則好容易打下的城池又將落入其手!待日後掃滅魏室,清平天下,朕當與諸位共享富貴!”
劉瑞於城中休兵數日,聽聞司馬懿領兵進駐於虎牢關。
劉瑞笑道:“司馬懿終有智竭之時!其欲憑藉險關,阻擋朕之天兵,與朕對峙。待吾軍糧盡退兵之時,他卻引軍出關,從後掩殺!”
龐統道:“虎牢關之險峻,不亞於函谷關!破之不易!”
劉瑞笑道:“士元識得軍陣變化、排兵佈陣之法,卻不通曉破城之術!”
龐統道:“陛下有計能破虎牢?”
劉瑞笑道:“朕前翻出兵,爲鄧艾以虎牢關阻住數十日!後回長安,朕研製出一利器,不論汝城牆再堅厚,朕都可輕易破之!”
衆人聞之,皆驚疑的看著劉瑞。
劉瑞笑道:“衆愛卿可拭目以待!”
翌日,劉瑞率軍渡過洛水,抵達虎牢關下。看著城牆,嘆道:“果然雄偉!昔日父皇與兩位叔父曾與此關之下鏖戰呂布!一轉眼數十年過去,雄及一時的呂奉先早已成爲枯骨矣!”
良久之後,劉封問道:“陛下,可下旨攻城?”
劉瑞擺擺手,道:“此關險峻,強攻士卒傷亡損亡巨大,今日暫且收兵,吾自有破城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