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三十四章 渡淯水子義逞勇破夏侯曹軍喪膽

三十四章渡淯水子義逞勇 破夏侯曹軍喪膽

上回說道,太史慈言有計渡河,劉瑞因此計太過危險故而遲疑不定,然其一心求戰,劉瑞再三囑咐後應允。

如是三日,劉瑞一直令孫觀在淯水岸邊建造竹筏,李典每日探查,皆不聞劉瑞出兵。

是夜,劉瑞親選勇猛善戰的軍士五百人,盡皆交與太史慈,而後再次囑咐道:“子義切記,若不能成功,當速速撤退。到時吾在想他法渡河便是!”

太史慈抱拳答曰:“公子之言,慈謹記於心!”說完毅然離開。太史慈臨行前,對五百壯士說道:“諸位,今夜渡過淯水,若不能成功,亦難以後退!諸位當隨我奮死殺敵,若能將沿岸營寨盡皆燒燬,則公子定然能率軍馳援,若不能,吾與諸位將死於對岸!”衆人聽後,皆靜靜的佇立在原地,太史慈繼續說道:“此番九死一生,若有人惜命,可留下,吾不強求!”說完劃動著渡河工具---瓦罐向對岸游去。士卒聞言,無一人退出。

安樂城中,李典獨自一人坐在大帳中想著劉瑞建造竹筏之事。他總覺得很蹊蹺,但想不通究竟哪裡不對勁。不時走出營帳,看著滿天的繁星與皎潔的月光,對親衛說道:“今晚月色不錯,諸位隨我去巡視衆營。”

李典走在軍營之中,看到一車車未運向前方的糧草、一隊隊巡查的士卒,總感覺放心了很多。正想回營之時,其親衛長問道:“將軍還去河邊的營寨中巡視麼?”

李典聞言,頓了一下,問道:“荊州軍依舊在對岸建造竹筏?”

親衛長答曰:“一連三日都在建造,只是數量並不多,似乎並不急著渡河。”

李典點點頭,剛剛轉身欲回中軍大帳,卻突然想到親衛長所說的最後一句話,再次問道:“你剛剛說他們似乎不著急渡河?”

親衛長聞言,心裡一哆嗦,說道:“這...是小人亂說的。”

李典突然感到一陣心慌,說道:“劉瑞若欲渡河,定然悄悄準備,豈能讓我軍發現!既然他堂而皇之的建造竹筏,乃是不怕讓我軍知道,其意難道是瞞天過海?”親衛們並不懂李典在說什麼,只是靜靜的聽著。想到這李典突然大叫:“來人,速速集合部隊,隨我去城外營寨!”令下,不時軍士紛紛集合,李典也不說話,只是帶著衆人匆匆趕往河邊。

淯水之中,太史慈劃著瓦罐正一步步接近岸邊,他回首看了看身後的士卒,只見那五百名勇士的眼睛血紅,似乎早已適應了戰場上血腥的廝殺。突然聽得一聲瓦罐破裂的聲音,太史慈首先登岸,隨之便將瓦罐打破,示意自己不再有退路,士卒登岸後亦紛紛效仿,待所有士卒登岸,太史慈清點人數之後,說道:“大家分爲五隊,每百人一隊,前往不同營寨放火!”之後便帶領著一隊人向中營摸去。

待兩支巡邏士兵交錯而過後,太史慈一聲令下,一百士卒如同惡狼一般沖沖進曹營,四處殺人放火,無數還在睡夢中的曹兵就這樣永遠的沉睡過去。不時其他四座營寨亦著起了大火,整個淯水岸邊,殺喊聲、求救聲此起彼伏。正當太史慈殺得起勁,一士卒跑來說:“將軍,東邊似有援兵!”

太史慈只是冷冷的說了一個字:“殺!”

李典剛剛率軍出城便看到河邊營寨中燃起了大火,故而馬不停地的趕來救援。太史慈看到援兵已近,提起雙戟獨自一人殺了過去。其所過之處無人敢攔,李典大怒,舞著鐵槍向太史慈心窩處此去。太史慈左手一揮,將槍頭打偏,立即揮動右手的鐵戟,將李典的坐騎砍爲兩截。馬首掉落的一瞬間,鮮血四處飛濺,將太史慈染成了血人。周圍士卒看後盡皆驚駭,無人再敢向前。

李典沒想到自己的坐騎會被對方斬殺,故而猝不及防摔下馬來。不等他站起身,發現一支鐵戟正衝自己門面飛來。在李典生死的一瞬間,其護衛長突然擋在了他身前,那支奪命鐵戟深深的插進了護衛長的頭顱之中。

太史慈暗歎了一聲,再次殺了過去,李典匆忙爬起來持槍接戰。正當二人激戰正酣之時,太史慈帶來的五百死士早已將周圍驚恐不已的士卒殺盡,故而正漸漸向其靠攏。李典借著火光,看到數百名渾身滴著鮮血的士兵不僅大驚失色。其身後士卒看到後竟然不自主的一點點後退。太史慈抓住李典這一小空檔,向著他的脖頸處一戟砍去。李典本能的一側身,鐵戟劃過他的肩膀的同時無情的帶走了一大塊肉。李典知自己非太史慈對手,故而丟出長槍轉身便跑。其護衛看後紛紛擋在太史慈身前以保護他離去。太史慈毫不客氣的揮動著鐵戟,其每揮動一下,便會噴濺出無數鮮血。待李典跑遠後,其護衛大多殉職。太史慈握著血淋淋的鐵戟冷冷的看著周圍,原本安靜的河岸,此時已經橫七豎八地躺滿一地屍體,河邊原本清澈的水流早已被這場廝殺染成了紅色。

劉瑞看到對岸火光沖天,故而讓其親衛拉出數十艘早已準備好的船,令身後一萬餘名士卒登船向對岸駛去。孫觀站在劉瑞身後,只是愣愣的看著河面上的船隻。

劉瑞轉過身來,看著略顯呆滯的孫觀,問道:“仲臺可是再想吾從何處找來的船隻?”

孫觀回過神來,看著劉瑞說道:“屬下一直在河邊建造竹筏,不曾聽聞公子派人尋找船隻啊!”

劉瑞笑道:“吾聽到李典在河邊立下五座營寨後,思得一計。先是令汝在河邊大造竹筏,使李典知曉我軍每日僅能造十餘隻,以此迷惑其心,使其不以爲然。卻暗中準備好五百隻大瓦罐,欲趁其懈怠之時選死士渡河,力求一戰擊破其河邊營寨。而後令心腹士卒持我令牌趕回新野,令省之準備船隻,隨時渡河接應!然李典爲人謹慎,吾恐其識破吾計,故而遲遲不肯施行!昨日子義獻計,竟與我暗合,吾知其勇猛,故而今夜使其率衆渡河!剛剛看到對岸火起,料子義已然成功,故而拉出船隻打算渡河馳援!”

劉瑞剛剛說完,便聽到一人請命道:“公子,此番渡河能否帶上在下?”

劉瑞聞言轉身看去,驚問道:“伯言如何來了?”

陸遜笑道:“公子率軍出征時,吾出遊尚未歸來,故而未能隨公子一起,前日聽聞管將軍欲率衆前往安衆,遂跟隨至此!”

劉瑞笑道:“既如此,伯言便隨吾一同前去吧!”

話音剛落,便聽到一人抱怨道:“這次大家都渡河殺敵立功,唯獨不讓俺去!”

劉瑞聞言,知道是管亥所言,故而說道:“吾知省之忠勇,然汝傷勢未愈,不可遠行!”

管亥說道:“公子亦有傷在身!”

劉瑞嘆道:“此番吾若不親行,士卒豈能效命!省之暫且留在安衆把守城池,待吾凱旋吧!”說完率領萬餘士卒登船向對岸駛去。

藉著風力,不到半個時辰便到達,劉瑞首先跳下船,正看到數十名一身鮮血的士卒靜靜的立在河邊,劉瑞跳下船,其中一人走來行禮後說道:“公子,太史將軍命小人在此等候!”

劉瑞問道:“子義如今身在何處?”

小校答曰:“正率領其他人守在城門,防止曹軍出城報信。”

劉瑞聞言,立即下令率軍前往安樂。不時大軍開至城下,正看到太史慈張弓搭箭狙殺衝出城的曹兵。其每發一箭,便有一人落馬。劉瑞看後拍手讚歎道:“子義好箭法!”

太史慈聞言,走過去說道:“末將未負公子所託!”

劉瑞拉著太史慈手臂問道:“子義可曾受傷?五百壯士傷亡如何?”

太史慈答曰:“土雞瓦狗之輩,豈能傷到末將!所率五百壯士大都帶傷,然無一人陣亡!”

劉瑞聞言,看著身後血淋淋的五百士卒,感嘆道:“諸位爲我大漢奮死拼殺,大破曹軍!此番回城,定重重獎賞!”

五百壯士聞言,皆抱拳行禮道:“多謝公子!”

不時陸遜走來問道:“公子可知城內的情況?”劉

瑞聞言看向太史慈。太史慈說道:“城中大將唯有李典,且手臂受傷!其守城軍士三千餘人,大多爲羸弱之軍!”

劉瑞笑道:“此天時與我!”而後轉身對帶來的一萬士卒說道:“諸位隨我前去攻城,先登安樂城牆者,賞千金!”士卒聞言,皆擡著雲梯殺了過去。

安樂城城頭,李典忍著胳膊傳來的劇痛,看到即將保不住的城牆,不禁仰天大嘆道:“爲何七萬大軍攻打安衆,卻猶能使劉瑞抽調出兵力來攻我城池!”

劉瑞在城下聽到李典的嘆息,說道:“曹丕太過自負,盡率大軍渡河到達宛城,卻不料將安樂暴漏在我兵鋒之下!其雖有七萬大軍,然早被吾以計擊敗,如今正困守南陽,不敢出戰!”

李典聞之,怒喝道:“劉瑞小兒,休想騙我!”

劉瑞瑤瑤頭說道:“吾還有什麼理由再去騙你?安樂城破只在旦夕,曼成還是速速開門投降吧!”

李典聲嘶力竭的喊道:“吾寧死不降!”說完忍著劇痛射出一支竹箭。

劉瑞看到竹箭僅僅射出三十步便落地,知李典臂膀傷的不輕。不禁嘆道:“李曼成雖投身曹營,亦是忠義之輩!”衆人聽後,皆沉默不語。

隨後便聽到一聲吶喊,只見無數荊州軍涌上了城頭,李典率殘部在城牆一角拼死奮戰。

劉瑞看到後,喝住了士卒,親自走上城牆對李典說道:“安樂城破,曼成還欲抵抗乎?”

李典捂著流血不止的臂膀,說:“城破身死,理所當然!”

劉瑞大嘆一聲,說:“將軍真忠義之輩!”

陸遜看到大家都僵在那裡,故而走到劉瑞身邊,拉了他一下。劉瑞會意,隨陸遜走下城牆後問道:“伯言可有話教我?”

陸遜說道:“吾知公子向來敬忠義之輩,故而不願使李典身死此處。不若今日打開城門,將李典放回。”

劉瑞沉思一刻後問道:“伯言有何計策,不妨明說!”

陸遜笑道:“此時夏侯惇在博望坡,並不知曉曹丕兵敗,不若放李典及其所餘士卒前往博望坡,使其將此事告與夏侯惇,如此曹兵定然恐慌,其軍心必亂!公子可趁其軍心不穩之時與主公約期共同進兵,則曹軍定然難以抵禦,必敗無疑!”

劉瑞聞言笑道:“伯言之智,不可估量!”

說完再次走上城牆,對李典說道:“吾向來敬重忠義之輩,故而不忍使曼成橫死此處,今晚汝可帶領所餘士卒離開安樂,前往博望坡告與夏侯惇,言吾不日將與皇叔合兵一處!”

說完放開一條道路,李典聞言,注視了劉瑞一會兒後,說:“多謝!”之後在幾名曹兵的攙扶下離開了安樂城。

伴著徐徐的威風,一輪紅日於東方緩緩升起。劉瑞站在久違的安樂城城牆之上,看到一夜未滅的戰火、染成紅色的土地,不禁感嘆:“亂世紛紛,血凝大地胭脂紅啊!”

陸遜走來,說道:“公子當速速休整城牆,增設防禦,而不該在此處感嘆亂世!”

劉瑞聞言,說道:“此間只有你我二人,伯言可喚我爲兄!剛剛吾聽弟所言,難道夏侯惇會分兵再攻安樂?”

陸遜說道:“今兄長攻破安樂,則斷夏侯惇糧道!其知曉後定然分兵再攻此城,欲打通糧道。若公子不修繕防禦,待曹兵壓境之時,城破僅在反手之間!”

劉瑞聞言,說道:“伯言謹慎,吾不如也!”遂召集衆人,修繕城牆以待曹兵。

博望坡曹軍大帳,夏侯惇看到一身傷痕的李典,不禁大驚失色,問道:“曼成何故成了這幅摸樣?”

李典涕泣道:“昨夜劉瑞率軍渡河,突襲了安樂城,吾軍寡弱,故而失了城池!”

夏侯惇聞言,顫抖著聲音問道:“子桓不是率五萬衆渡河圍攻安衆,劉瑞安有閒暇分兵渡河?”

李典嘆息道:“昨夜劉瑞言大公子盡率人衆前往南陽,與文謙攻打安衆,不勝,如今正困守於宛城,無力出戰!”

夏侯惇頓足嘆道:“子桓如此不顧大局,將我安樂置於劉瑞兵鋒之下!且率七萬之衆,竟不敵三萬弱旅。”

徐晃聞言,走來說:“昨夜劉瑞率軍突襲安樂,此時定然疲憊不堪,不如分兵前往安樂收復城池,則劉瑞定然猝不及防!”

夏侯惇聞言,問李典道:“昨夜劉瑞率多少人馬?”

李典答曰:“一萬餘人!”

夏侯惇點點頭對徐晃說:“公明且領兩萬士卒強攻安樂,定要收復此城!”徐晃抱拳領命而去。

此時曹軍軍營中,曹丕兵敗、安樂失守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徐晃走在士卒中間,明顯感到軍心不穩,故而再次折回軍營對夏侯惇說:“夏侯將軍,如今士卒聞安樂失守,軍心不穩!”

夏侯惇聞言,沉思一刻後突然向李典問道:“昨夜曼成是如何逃出來的?”

李典嘆了口氣,說:“乃是劉瑞放末將回來的!”

衆人聞言,皆用一種質疑的眼神看著李典。夏侯惇看了看衆人的眼睛,說:“諸位莫疑,曼成乃是我軍中長者,非朝三暮四之輩!今番劉瑞放曼成歸來,無非是欲令我軍士知曉安樂失守之事,如此好擾亂我軍心!傳令下去,再有敢亂言者,斬!”將令一下,軍中再無傳言,士卒畏懼軍法,亦是個個安分,然而臉上的惶恐之色卻依然存在。

一個時辰後,徐晃率領著兩萬曹軍到達安樂城下。劉瑞站在城牆上,對衆人說道:“清晨伯言勸吾修補城牆以待曹軍,起初吾並未在意,然此時看來,伯言所料不虛啊!”衆人聞言,皆用一種讚歎的目光看向了那位少年。

只聽到一聲令下,曹兵開始了攻城。看著一架架雲梯立在城牆上,劉瑞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恐懼。因爲此時安樂城中雖有一萬士卒,然而經過一夜的奮戰,皆疲憊不堪,且大多是原荊州軍,戰力不強,故而劉瑞幾乎動搖了堅守下去的意志。

陸遜似乎看出了劉瑞的意圖,走來說道:“古人云‘兵不兩勝,亦不兩敗’,若公子欲棄城,則爲敗矣,定不能安然撤退!”

劉瑞聞言,毅然地走向城頭,與士卒站在一起抵禦進攻。士卒看後頓時士氣大漲,疲勞困意全消。

當徐晃攻城之時,劉備於博望坡接到消息,知劉瑞擊敗曹丕,且率軍攻佔了安樂,故而召集衆將說道:“瑞兒在安衆大破曹丕之軍,且於昨夜攻佔了安樂,如今夏侯惇已是孤軍!”

徐庶聞言說道:“夏侯惇若知安樂失守,定然分兵再去攻取,主公不妨趁此時進兵!”

劉備聞言,問道:“既然夏侯惇後路被斷,則其定然無糧草接濟。我等不若待其糧盡之時在進兵,如此可獲全勝!”

陳羣說道:“公子雖破安樂,然其軍力不多,且定然疲憊不堪。若安樂易手,則夏侯惇再無後顧之憂矣!”

劉備聽後,起身說道:“非軍師之言,吾幾陷瑞兒於險地!衆將聽令,隨吾進兵!”衆人起身轟然應諾。

半個時辰後,劉備率領著十萬大軍進發至曹軍營外,夏侯惇在寨內看到劉備金盔金甲,其身後立著一排武將及十萬大軍,不禁大驚。

田豐在寨外看到曹軍只是不出,故而對劉備說道:“今夏侯惇堅守不出,主公可令人準備火箭射入其寨,逼出曹軍!”

劉備聞言說:“夏侯惇深諳兵法,安能不防備火攻?且其士卒用命,恐難攻克。”

田豐笑道:“主公可圍三缺一,以化解曹軍鬥志,卻在半路埋下伏兵,如此夏侯惇可擒也!”

劉備聞言大喜,遂命令道:“三弟、文遠、雋義,汝三人各領三千血狼軍圍住南、西、北三面,以火箭射其寨;子龍、明觀、興霸,汝三人各率五千軍守住曹軍三門,若有人衝出,立即率軍殺出!二弟可領一萬士卒埋伏在東面山後,若夏侯惇從東面逃出,二弟可趁勢殺出!”衆人聞言,皆領命而去。

而後劉備對身後剩餘諸將說道:“夏侯惇突圍之時,諸位率軍從三面追殺,將夏侯惇趕往東面!”衆人聞言,轟然應諾。

在張飛、張遼、張頜三支軍隊的進攻下,曹軍大寨終於變爲一片火海。夏侯惇看到三處火起,不禁大嘆道:“不想十萬精銳,盡皆折損於此處!”

剛說完,一小將跑來說:“將軍,東面無火,不若從東面撤出!”

李典聞言,說道:“此乃是劉備圍三缺一之法,只恐東面早已埋下伏兵,專待將軍了!”

夏侯惇嘆道:“奈何三面盡是大火,士卒無法突圍!”

李典說道:“將軍可率軍從東面殺出,卻向北而行!”

夏侯惇聞言,說道:“曼成所言,正合吾意!”之後夏侯惇集中兵力,於東面殺出,卻向北而行。

北面守將張飛、趙雲看後,皆率軍殺了過去。徐庶看出夏侯惇意圖,說道:“夏侯惇欲向北突圍,主公當速速發兵圍堵。”

劉備聞言,一聲令下,身後劉封、臧霸、關平、糜芳等人各領一隊殺出。夏侯惇抵擋不住,只能率軍向東逃走,劉備看到後大喜,令諸將從後追擊。

待等夏侯惇逃出數十里後,只聽到一聲炮響,在山後突然殺出一支軍馬,隨後便聽到一聲大喊:“關雲長在此久候了!”此聲一出,驚的無數曹軍掉落了兵器。

夏侯惇與李典在其親衛的保護下殺出重圍,繼續向東逃去。關羽看後大怒,騎上赤兔馬追去,即將追上之時,夏侯惇的親衛突然反身殺來,其中有十員驍將,將關羽團團圍住。只聽得驚天的一聲大喝,十員驍將有三人同時落馬,三個頭顱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後落地。其餘七人看後大驚,關羽在其遲疑之際,揮動著冷豔鋸又是一刀,七人亦身首異處。其殺人之速度讓周圍無數人驚訝無比。

關羽被那十員驍將攔住後,夏侯惇算是暫且逃過一劫,不等他慶幸,迎面突然殺出一隊人馬,而後便聽到身後馬蹄聲漸進,回頭一看,乃是關羽再次殺來。夏侯惇大驚,如今前後夾擊,不禁大叫:“吾命休矣!”

正絕望之時,前方爲首一人卻喊道:“兄長勿憂,弟特來相救!”

夏侯惇聽到聲音,細看了旗幟,只見大書‘夏侯’,得知乃是族弟夏侯淵,故而大喜。待夏侯淵趕來,同關羽廝殺一陣後各自撤兵。不時夏侯惇來到汝南,喘了口氣後問道:“妙才如何率軍從豫州趕來?”

夏侯淵說道:“乃是彰兒與兄長失去聯繫,後打聽得知子桓兵敗,亦聯繫不上,心裡生疑,故而來找吾,吾這才率軍來援,正巧碰到兄長。”夏侯惇聞言唏噓不已。

安樂城,雙方鏖戰數個時辰,各有損傷。特別是作爲攻城一方的曹軍,戰死六千餘,傷者無數!徐晃看到周圍所剩無幾的士卒,長嘆一口氣,說道:“傳令,撤軍回博望坡!”

劉瑞看到漸漸遠去的曹軍,長舒一口氣,說道:“若非伯言相勸,此時安樂早已易手!”

不時只見剛剛退去的曹軍再次向這邊殺來,劉瑞大驚,說道:“難不成曹軍援兵已到?”陸遜看後亦皺著眉頭。

待曹軍來到城附近後,劉瑞才知道,原來曹兵身後有無數的追兵趕殺,故而他們不敢在向南,只等朝這邊跑來。太史慈看到後,說道:“公子,好像是狼軍!”

劉瑞聞言,亦仔細的望去,說道:“果真是狼軍!難道父親擊敗夏侯惇,派人前來支援?”

剛剛說完,只見一大黑漢騎著烏黑馬來到城下喊道:“大侄子,俺沒來遲吧!”

劉瑞看到後,立馬出了城門,喊道:“三叔何故出現在此?”

張飛笑道:“大哥率軍大破夏侯惇之軍,故而遣俺來支援瑞兒!”

劉瑞聞言,說道:“徐晃正值疲憊之時,三叔速速追擊,可獲全勝!”

張飛聽後,立馬領著軍隊趕殺過去。然而徐晃跑遠,未能追上。隨後劉瑞隨著張飛一起來到博望坡。半個時辰後,衆人交割了軍隊,紛紛來到中軍大帳。劉備看到一地的旗鼓、輜重,笑道:“此番多虧諸位力戰,破了夏侯惇十萬大軍!”

張飛聞言,說道:“大哥何故忘了!若非俺大侄子奇襲了安樂,夏侯惇怎能分兵!”

劉備笑道:“此次吾兒功不可沒,待回去之後爲父當重重獎賞。”說完不自主的看向了關羽。

劉瑞答道:“父親言重了,兒所爲乃是爲振興我大漢,豈敢求賞!”

劉備點點頭,對衆人說:“此番大勝,吾令人備下了慶功宴!”

劉瑞聞言,突然想到了宛城下的劉琦,故而說道:“父親,如今大公子劉琦正在宛城與曹丕對峙。”

劉備聞言,皺起了眉頭,對身後的三位軍師說道:“此番曹軍大敗,吾欲趁勢收取南陽,諸位意下如何?”

徐庶搖搖頭說道:“我軍剛剛大戰,正值疲憊之際,若主公擊破南陽,則許昌處於我軍兵鋒之下。如此曹操定然起兵奪回。以我軍之實力,尚難以與曹操爭鋒,不若令劉琦撤回,雙方各自罷兵,修養士卒。”

陳登、田豐亦是勸劉備罷兵。劉備大嘆一聲後,說:“如此,令琦兒撤回吧!”

公元203年,劉備率衆大破夏侯惇十七萬大軍,殺得曹軍人人膽寒,不敢正視荊楚之地。

劉備收拾了戰場,方欲率軍回新野,不料劉表遣伊籍到來,言有要事,請劉備速去襄陽。劉備聞言,問道:“機伯先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讓兄長如此著急?”

伊籍說道:“吾亦不知,只是近聞劉大人身體不適,且蔡瑁在襄陽城調集兵馬。皇叔此去當小心,莫要被蔡瑁設計了!”

劉備聞言,點點頭答道:“如此機伯先行回去告知兄長,言吾不日便到!”送走了伊籍,劉備找來三位軍師說道:“剛剛機伯先生言,兄長今日身體不適,且蔡瑁於襄陽城調集兵馬,此番又召見我,不知何意!”

徐庶說道:“主公剛剛擊敗曹軍,想必劉荊州必不害主公,然蔡瑁之輩不得不防!如此,主公可使子龍領兵五百護衛左右,如此定然無憂!”

劉瑞聞言,說道:“父親,此番兒亦欲跟隨前往!”

劉備聞言,說道:“吾兒有傷在身,不可前去!”

劉瑞笑道:“父親忒小心了!曹丕近十萬大軍尚且傷不了我,何況蔡瑁豎子之輩?”

徐庶笑道:“公子聰明伶俐,身手矯健,陪護於主公左右未嘗不可!”

劉備聽後,說道:“如此吾兒便隨我前去,但切記,萬事小心!”隨後父子二人策馬向襄陽行去,臨行前劉瑞令太史慈將那五百死士帶上,跟趙雲一同護衛在劉備左右。

欲知劉備父子此行究竟如何,請看下回!

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四十二章 破曹軍張趙顯威襲襄陽二蔡獻計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九十六章 鐵車陣大敗蜀軍定計策陳登破敵三十九襄陽城再遇龐公劉玄德二訪臥龍四十九章 赤壁風雲起完四十一章 曹孟德橫渡襄江劉豫州死守大寨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九十章 北伐曹魏六七十二章 圍朱然文聘用計破沔陽關張鏖戰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128章 伐曹魏再出大軍取洛陽克復舊都四十九章 赤壁風雲起完八十五章 北伐曹魏一九十二章 北伐曹魏八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七十九章 呂子衡成都說媒劉玄德花園逼婚九十六章 鐵車陣大敗蜀軍定計策陳登破敵六十六章 漢中之戰七二十七劉關張古城重相聚平昌城大破曹丕軍142章 伐曹魏三出大軍謀朝歌陳登獻計128章 伐曹魏再出大軍取洛陽克復舊都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二十七劉關張古城重相聚平昌城大破曹丕軍三十六章 嫁公主皇叔得計娶雙妻劉瑞大婚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五十五章 法孝直進言取蜀劉玄德擇將出兵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十八章 襄陽城劉瑞訪隱士棄水路潁川尋名人109章 過華山陳登施計破陵陽狼軍用武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九十七章 擒二帥羌王服心定西涼姜維守邊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八十九章 北伐曹魏五七十八章 東北方隕落大才孫仲謀遣使聯姻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二十七劉關張古城重相聚平昌城大破曹丕軍致讀者朋友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五十六章 論對策孔明作答斬二將劉備伐蜀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五十五章 法孝直進言取蜀劉玄德擇將出兵第2章 揭身世老人爲指路 尋得母抗惡得忠良123章 奮短兵元復渡河背水戰子義破敵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119章 錦囊計妙取上蔡識敵謀陸遜移兵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第10章 斬張闓劉瑞顯身手 至兗州初會曹孟德二十章 拜獻帝劉瑞訴身世封太守持節回牟平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106章 臧宣高力挫二將潘承明設計劫營十六章 駕商船遠航大海上起風波袁氏平青州142章 伐曹魏三出大軍謀朝歌陳登獻計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四十二章 破曹軍張趙顯威襲襄陽二蔡獻計140章 奪城牆四將逞威破下邳曹洪覆沒二十六賈文和毒計破汝南劉玄德死戰僅脫身七十章 守荊州劉瑞遣將謀荊州曹孫聯盟十三章 昌盧城三人戰呂布敗溫候劉瑞受重傷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致讀者朋友四十六章 赤壁風雲起二九十八章 司馬孚出使江東孫仲謀驅逐魏使106章 臧宣高力挫二將潘承明設計劫營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二十二感知遇張遼降牟平據徐州父子首相聚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六十七章 漢中之戰八六十二章 漢中之戰三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九十六章 鐵車陣大敗蜀軍定計策陳登破敵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
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四十二章 破曹軍張趙顯威襲襄陽二蔡獻計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九十六章 鐵車陣大敗蜀軍定計策陳登破敵三十九襄陽城再遇龐公劉玄德二訪臥龍四十九章 赤壁風雲起完四十一章 曹孟德橫渡襄江劉豫州死守大寨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九十章 北伐曹魏六七十二章 圍朱然文聘用計破沔陽關張鏖戰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128章 伐曹魏再出大軍取洛陽克復舊都四十九章 赤壁風雲起完八十五章 北伐曹魏一九十二章 北伐曹魏八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七十九章 呂子衡成都說媒劉玄德花園逼婚九十六章 鐵車陣大敗蜀軍定計策陳登破敵六十六章 漢中之戰七二十七劉關張古城重相聚平昌城大破曹丕軍142章 伐曹魏三出大軍謀朝歌陳登獻計128章 伐曹魏再出大軍取洛陽克復舊都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二十七劉關張古城重相聚平昌城大破曹丕軍三十六章 嫁公主皇叔得計娶雙妻劉瑞大婚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第3章 處異世首戰除惡霸 招流民建設新牟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五十五章 法孝直進言取蜀劉玄德擇將出兵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十八章 襄陽城劉瑞訪隱士棄水路潁川尋名人109章 過華山陳登施計破陵陽狼軍用武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九十七章 擒二帥羌王服心定西涼姜維守邊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八十九章 北伐曹魏五七十八章 東北方隕落大才孫仲謀遣使聯姻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二十七劉關張古城重相聚平昌城大破曹丕軍致讀者朋友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五十六章 論對策孔明作答斬二將劉備伐蜀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五十五章 法孝直進言取蜀劉玄德擇將出兵第2章 揭身世老人爲指路 尋得母抗惡得忠良123章 奮短兵元復渡河背水戰子義破敵126章 馬孟起助取弘農司馬懿歸師中原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119章 錦囊計妙取上蔡識敵謀陸遜移兵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第10章 斬張闓劉瑞顯身手 至兗州初會曹孟德二十章 拜獻帝劉瑞訴身世封太守持節回牟平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四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106章 臧宣高力挫二將潘承明設計劫營十六章 駕商船遠航大海上起風波袁氏平青州142章 伐曹魏三出大軍謀朝歌陳登獻計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四十二章 破曹軍張趙顯威襲襄陽二蔡獻計140章 奪城牆四將逞威破下邳曹洪覆沒二十六賈文和毒計破汝南劉玄德死戰僅脫身七十章 守荊州劉瑞遣將謀荊州曹孫聯盟十三章 昌盧城三人戰呂布敗溫候劉瑞受重傷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致讀者朋友四十六章 赤壁風雲起二九十八章 司馬孚出使江東孫仲謀驅逐魏使106章 臧宣高力挫二將潘承明設計劫營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四十四章 斬曹純劉瑞救父曹阿瞞怒調大軍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二十二感知遇張遼降牟平據徐州父子首相聚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六十七章 漢中之戰八六十二章 漢中之戰三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九十六章 鐵車陣大敗蜀軍定計策陳登破敵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江市| 无棣县| 文安县| 垫江县| 岢岚县| 闸北区| 靖远县| 尉犁县| 宽城| 登封市| 德惠市| 清新县| 永春县| 定兴县| 北流市| 石门县| 黄平县| 革吉县| 礼泉县| 泽库县| 青田县| 临泉县| 嘉荫县| 抚州市| 孝义市| 伊宁市| 叶城县| 栾城县| 重庆市| 沧源| 陆丰市| 吴川市| 客服| 土默特左旗| 鸡西市| 当阳市| 彰化市| 东丽区| 鹤庆县| 察雅县| 共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