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章臧宣高力挫二將 潘承明設計劫營
孫權憑藉孫桓、孫韶的拼死相護,終於逃出張遼魔掌。
孫權在彭澤南五十里處紮下營寨,數個時辰後,衆文武陸續歸寨。
孫權令人清點了兵馬,十五萬人馬,歸來者十二萬,孫權貼身護衛王惇被斬於亂軍之中。不時,淩統、丁奉令人擡著著韓當進帳,孫權親自前去迎接。
此時韓當臉色煞白,且胸口處赫然插著一支竹箭。
孫權見此,心疼不已,道:“老將軍傷勢如何?”
韓當雙眼流淚,道:“末將不能攔下張遼,致使陛下受驚,罪當萬死!”
孫權攥著他的手,道:“老將軍不顧己身之安危,力戰敵將,朕感激悠然不及,如何會怪罪!”
韓當聞之,方欲答話,卻不料突然一陣劇烈咳嗽。
孫權立在他身旁,親自爲他輕輕拍打背部。
不時,韓當止住咳嗽,然其手心之中卻出現一團殷紅。
孫權見之大驚,趕忙宣太醫入帳爲其治療。
韓當擺擺手,道:“人生七十古來稀,末將今歲正巧七旬!大丈夫生於亂世,得遇明主,雖死亦無恨矣!”言畢口吐鮮血,氣絕而亡。
孫權握著韓當的手久久不願放開,少頃,兩行清淚在孫權眼角流下,對衆人道:“義公乃三世老臣,朕恐其年邁,本不欲令其隨軍出征。然今日若非義公,朕定不得歸矣!”
衆人聞之,皆慚愧的不敢言語。
話說文聘率衆死守城池,朱然、諸葛瑾率衆攻打了一整日,士卒傷亡甚重,然建昌城卻安穩如故。
文聘鎮定的指揮著士卒,親自扶傷病前去治療。
衆人見文聘如此愛護士卒,感其恩義,無不效之以死力。故建昌城中的蜀軍雖然奮戰一日,然卻個個精神飽滿,士氣振奮。
城外的朱然、諸葛瑾見如此,二人對視一眼,諸葛瑾道:“文聘真乃良將!建昌雖小,然卻阻我大軍十萬,且其猶然穩如泰山!”
朱然聞之,沉默不語。突然,其開口問道:“子瑜認爲陛下能否攻克彭澤?”
諸葛瑾聞之,道:“今文聘在此,彭澤定然無大將把守,料想陛下必可破之!”
朱然道:“吾總覺事有不對!文聘乃大將,豈能不防吾軍繞過建昌襲取其後?”
諸葛瑾皺起眉頭,道:“即便文聘有備,其以一郡之地,決計擋不住陛下傾國之師!”
朱然緩緩望向彭澤方向,輕微的嘆了口氣,道:“子瑜認爲陛下該不該攻打彭澤?”
諸葛瑾沉默良久,道:“爲人臣子,只識帝王之令!至於該與不該,皆憑後人議論吧!”
正當二人議論之時,忽探馬來報,言孫權兵敗彭澤,折兵三萬,大將韓當、貼身護衛王惇皆戰死。
朱然、諸葛瑾聞之,一臉的震驚。
朱然抓住那小兵,問道:“彭澤無大將把守,陛下如何會兵敗!”
小校戰戰兢兢道:“聞探馬言彭澤守將乃是蜀國左將軍張遼。陛下正率衆攻城,不料張遼率八百騎兵從城中突然殺出,衆人猝不及防,爲張遼穿陣而過。幸得衆將拼死相護,陛下才得以保全。”
諸葛瑾大驚,道:“不好,蜀國早有準備!”
朱然道:“子瑜之意,難道是劉備暗中令張遼來到彭澤,其意乃是欲防備陛下出兵?”
諸葛瑾點點頭,道:“今陛下兵敗,士氣必然低沉。倘若在令士卒攻城,恐不易也!不若你我共諫陛下,令退兵至此,合力攻打建昌。”
朱然深以爲然,點頭應允。
當夜,諸葛瑾、朱然的奏章送到孫權大帳之中。
孫權覽後,本欲從之,然又恐遭受張遼嘲笑,終究不允。遂答書一封,令二人繼續攻打建昌。
當日文聘聽聞孫權集結大軍正向此處而來,遂早早遣出信使前往荊州各郡請援。
信使最先抵達江夏。江夏太守臧霸聞知此事,立即舉兵增援。
翌日,信使抵達襄陽。
陸遜聞之,召集衆文武,道:“昔日陛下言孫權必然出兵襲擾荊州,遂令吾駐兵襄陽以待之!今日仲業使者言孫權發兵二十萬正向南昌而來,其意必是攻打彭澤!仲業兵少,不能久守!諸位各自引著本部軍馬隨吾前往彭澤,必要攔下孫權西進兵鋒!”
衆將聞之,皆抱拳應諾。
隨後陸遜集結十五萬兵馬,取道襄江向東而進。
荊州刺史潘濬聞之此事,亦率領十萬大軍星夜向彭澤而來。
孫權兵敗後,令士卒休息一夜,第二日再次陳兵彭澤城下,令士卒四面圍城,攻打不息。
彭澤城中的蜀軍見識到昨日張遼率衆破敵,對其勇猛敬佩不已。
張遼藉此散播吳兵不善陸戰之言,故蜀軍雖少,然士氣高漲。
孫權引衆攻打半日,士卒傷亡慘重,卻連護城河也沒能跨過去。
吳兵士卒心中還記得昨日張遼的面龐,故當他們扛著雲梯衝鋒時,總擔心張遼再次引軍殺出。
孫權在後方看到麾下士卒軍心低迷,毫無戰意,不禁怒上心頭,拔劍便欲斬殺落後的士卒。
衆將見孫權如此,唯恐軍心譁變,故趕忙將他攔下。
正當此時,忽見彭澤西門處的士卒紛紛向此處逃奔而來。
西門領軍將領徐盛喝止不住,只得任由亂軍將自己擠向孫權中軍。
孫權大驚,令孫桓引軍前去一看究竟。
不時,徐盛來到孫權中軍。
孫權厲聲喝到:“汝身爲堂堂後將軍如何狼狽至此!”
徐盛道:“陛下息怒!臣本率衆攻城,卻不料於城西突然殺出無數蜀軍。士卒見此,惶恐不安。臣喝止不住,以至於此!”
孫權大驚,道:“可知是何處來的兵馬?”
徐盛搖搖頭,道:“臣無能,未曾探聽出來。”
不時,彭澤西門處蜀軍結陣而來,孫權細看其旗幟,大書‘臧’字。
未及一刻,蜀軍來到孫權軍前,爲首一將手持大刀,立在陣前喝到:“孫權小兒,厚顏無恥!竟不顧聯盟之宜加兵於我州郡!”
丁奉聞之大怒,策馬奔至陣前,道:“大膽賊將,竟敢直呼吾陛下名諱!”
臧霸冷笑一聲,道:“吳地小吏,竟敢自稱天子!”
言畢領軍衝上去,丁奉大怒,舉刀迎戰。
二將大戰二十餘合未分勝負。臧霸轉而一思,撥馬邊走。
丁奉不棄,緊追其後。
臧霸見此,心中大喜。
丁奉眼見得即將追上,卻不料臧霸忽然轉身,舉刀劈向自己。
丁奉大驚,爲避其刀鋒,反身落馬。臧霸收刀不及,將丁奉戰馬斬死,丁奉趁機狼狽逃回。
臧霸大怒,打馬追上去。
丁奉之弟丁封恐兄長有失,故不待孫權發令,擅自衝上去,喝到:“賊將休傷吾兄,大將丁封在此!”
言畢挺槍攔下臧霸。
臧霸大怒,舉刀砍向丁封。
二將約戰十餘合,丁封力怯,撇下臧霸逃回本陣。
臧霸哪裡能捨,繼續追擊。
孫權見二將皆敗,不禁大怒。
其將周泰道:“陛下勿憂,待末將前去斬了那廝!”
孫權看向周泰,笑道:“朕有幼平,何懼賊將!”
周泰得令孫權之令,策馬飛出,迎上臧霸舉刀便砍。
臧霸與其交戰一合,便感覺出此人武藝不凡。
二人馬頭錯開,臧霸喝到:“來將通名!”
周泰冷笑道:“吾乃前將軍周泰!”
臧霸聞之,不禁大驚。
周泰一聲征戰,頗有勇命。臧霸自料非其敵手,正猶豫盡退之計,忽聞身後有人喊道:“宣高且退,讓某來會會那廝!”
臧霸轉身看去,乃是張遼,不禁大喜。
不時,張遼策馬飛到臧霸身邊,道:“吾在城頭見宣高立敗二將,故特來此處接替汝!”言畢衝向周泰。
孫權在陣中看到張遼引衆殺出,當即便欲逃跑。
後見張遼並未向自己衝來,心中才稍稍平靜。
周泰見惹出了張遼,暗叫苦也。
然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故硬著頭皮衝了上去。
二將交手二十餘合,周泰原本心懼,加之力怯,故虛晃一招,撥馬便向後逃。
張遼策馬追之,轉眼間已靠近孫權。
孫權大驚,撇下衆人向後逃去。
江東士卒皆懼憚張遼,如今見他殺來,登時四散潰逃。
張遼大喜,獨騎殺入亂軍之中。
臧霸見張遼如此,恐其有失,遂引衆從後殺來。
張遼看到孫權身影,心中萌生出生擒他的想法,故打馬衝他追去。
孫權見張遼追來,顫抖著聲音喊道:“速來護駕!”
正當此時,孫權身旁轉出一將,只見他張弓搭箭,衝張遼射去。
張遼聽聞弦響,趕忙側身躲避。然還是被射中肩胛。
幸得臧霸引軍殺到,將張遼救走。
吳兵見張遼退去,皆長舒一口氣。
不時,孫權引衆回到大寨,此番雖然損失不大,然軍心徹底潰散。
孫權想起剛剛一幕,問道:“何人及時箭狙張遼?”
潘璋起身道:“啓稟陛下,乃是末將軍司馬馬忠。”
孫權令人將馬忠喚來,道:“今日朕多賴卿之力,方能安全撤回。”而後下旨封馬忠爲懷義將軍、東陽侯。
臧霸救起張遼回到彭澤,令軍醫爲其診治。
幸好竹箭射入不深,僅爲皮肉之傷。
待包紮好後,張遼道:“一時大意,爲宵小之輩算計!若非宣高,吾恐不得歸矣!”
臧霸道:“文遠言重矣!你我數十年交情,何出此言!昨日聞文遠以八百騎大破孫權十五萬大軍,吾還猶自不信。今日文遠單騎嚇退吳兵十餘萬衆,方信服!”
張遼道:“幸得陛下於太子殿下信任,將彭澤安危交與吾,今吳寇來犯,豈敢不以死力破敵!”
張遼拉著臧霸的手,道:“不知宣高帶來多少軍馬?”
臧霸道:“吾盡起江夏守軍兩萬衆!”
張遼大喜,道:“如今吳兵士氣低迷,吾與宣高據城而守,定可保城池不失!只是不知仲業能支持幾時啊!”
臧霸道:“仲業深諳兵法,定可無憂!且想必刺史大人已然派出援兵,不日便到!”
話說潘濬率軍十萬於長沙星夜奔向建昌,其先鋒劉磐引軍兩萬先一步抵達。
正巧諸葛瑾、朱然正率衆攻打城池,劉磐引軍突然殺出,吳兵猝不及防,陣腳大亂。
朱然、諸葛瑾約束士卒,徐徐而退。
文聘親自出城將劉磐引進城中,道:“子巖如何領兵來此?”
劉磐道:“吾奉刺史大人之令,特來領兵支援!”
文聘大喜,道:“潘刺史何時可到?”
劉磐道:“三五日內必到!”
文聘道:“如此便好!吳兵連日攻城,吾麾下士卒死傷慘重,能戰者僅有萬餘人,今子巖領兵而來,吾可無憂矣!”
劉磐道:“只恨吾僅有兩萬,否則定將吳兵殺盡!”
文聘道:“待刺史大人率軍抵達之後,定叫子巖殺個痛快!”
劉磐聞之,憨厚的大笑。
諸葛瑾、朱然令人打探情況,得知乃是蜀國揚武將軍劉磐引軍抵達。
諸葛瑾道:“吾料不差,不出數日,蜀國援軍必至!”
朱然道:“奈何文聘固守有方,吾等攻打數日,不能破之!”
諸葛瑾沉思一刻,道:“不若夜襲城池!”
朱然道:“試他一試也好!”
當夜,朱然率軍三萬悄悄來到城下襲城。卻不料文聘早有準備,令士卒以火油澆下。吳兵士卒被燒死者不計其數。
朱然長嘆一聲,引軍撤離。
翌日,潘濬引軍八萬抵達建昌。
文聘、劉磐聞之大驚,趕忙出城相迎。
待衆人靠近,文聘道:“刺史來的好快啊!”
潘濬笑道:“聽聞仲業死守孤城,吾豈能不速進兵!不知如今吳兵如何了?”
文聘將潘濬引進城,道:“孫權令諸葛瑾、朱然分兵十萬攻打建昌,鏖戰數日,其部下傷亡近四萬。如今吳兵疲憊不堪,且士氣低迷,吾雖有破敵之心,談實無兵力!今大人來此,必可破敵矣!”
不時,衆人來到議事廳,潘濬道:“仲業言吳兵疲憊,吾欲引兵劫寨,如何?”
文聘道:“吳人知曉大人率衆來此,必然有所防備!”
潘濬笑著在他二人耳邊說了一番,二人聞之大喜,道:“如此定然可退吳兵!”
當夜,潘濬與劉磐各引兩萬軍前去劫寨。
劉磐引軍來到吳兵大寨北門,待士卒砍斷圍欄之後,率軍突入吳營。
卻不料營中空無一人,劉磐大驚,引衆後撤。
正當此時,其周圍突然殺出無數軍馬,劉磐奮死一戰突圍而出,率衆狼狽逃竄。
潘濬聽聞吳兵大寨殺喊聲四起,遂率軍在南門突入。
朱然得知大寨北門遭襲,恐蜀軍聲東擊西,故令人加強了南門防備。
果然潘濬率軍偷襲,諸葛瑾領兵殺出,潘濬大敗逃回。
待擊退了蜀軍後,朱然、諸葛瑾令人撲滅大火,朱然道:“幸得子瑜提醒,否則今夜大寨必然損失不輕!”
諸葛瑾道:“義封有言重了!吾只料到敵軍趁夜襲營,卻料不到其聲東擊西!”二人相視一眼,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