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掌荊州劉備受封 感知遇張鬆獻圖
上回說到,周瑜領兵到達漢陽,欲進駐江陵,坐實了南郡太守之職位,劉瑞聞言,親自前往漢陽去見周瑜。
周瑜聽聞劉瑞的話,陷入沉思。一刻之後說道:“若吾不能進駐南郡,只恐難威望全無,無法立足矣!”
劉瑞笑道:“公瑾勿憂!襄陽、樊城亦隸屬於南郡,公瑾不若起兵攻打襄陽、樊城,吾父可派兵相助。如此公瑾既能坐實了南郡太守,又能令曹操知曉孫劉兩家聯盟之堅固,使其不敢正視吳楚之地!”
周瑜說道:“炎興真是打的好算盤!此番汝父非但一城一池未少,又能解除北邊的隱患!”
劉瑞笑道:“此皆是公瑾逼迫,不得已而爲之啊!”言畢二人大笑。
周瑜說道:“既如此,吾便起兵逆襄江北上,炎興可率軍走旱路,你我在麥城相會,如何?”
劉瑞笑道:“公瑾放心,定不失約!”而後離去。
江陵城,劉瑞回來後面見了劉備等人。劉備問道:“周瑜可願退兵?”
劉瑞笑道:“吾勸說周郎率兵攻打襄陽、樊城,許之遣軍相助。如今公瑾已然起兵逆襄江北上。”
孔明笑道:“公子好狠毒!此番假借江東士卒之手爲主公解除了北方憂患,又令周瑜打消進駐江陵之心!”
劉瑞笑道:“奈何公瑾逼迫甚急,吾只能爲此計。”
劉備笑道:“既如此,吾當發兵速速援助周郎,以免其心生悔意!”
衆人聞言,皆大笑。隨後劉備升帳聚將,不時文武皆至。劉備方欲擇將出徵,不料一小校匆匆跑來,說:“主公,周瑜遣使者來。”
劉備說道:“讓使者進來。”
不時使者走進大帳。劉備問道:“公瑾遣汝來莫不是催促吾發兵?”
使者說道:“小人不知,然大都督書信在此,請皇叔閱覽。”說完遞上了書信。
劉備看後,說道:“既如此,汝便回去告知周郎,言待他日回軍攻取襄陽之日,吾定派軍隊相助。”那使者聞言,抱拳退下。
待其走後,劉瑞問道:“父親剛剛所言何意?”
劉備笑著將書信遞給劉瑞。劉瑞看後搖搖頭,說:“此番倒是省下吾軍出動了!”
劉備看到衆人一臉疑惑,說道:“此番聚起諸位,本欲擇將出徵,助周瑜攻取襄陽,奈何其主兵敗合肥,招周瑜速速率軍返回,故而襄陽暫時免於征戰矣!”
孔明說道:“決勝於兩陣之間,爲孫權所短,治理江東,使其安定昌盛,乃是其所長也!”
劉瑞聞言,心裡暗歎:不料孔明竟將孫權看的如此透徹!
劉備看到衆人已然到齊,笑道:“大家難得聚得如此齊全,今日不妨留在此處,大家不醉不歸!”田豐聞言,拂袖而起。
劉備看到後,連忙攔下他,說道:“元皓定然有言教我!”
田豐說道:“如今曹操在北,時有南下之心,孫權在東,有似猛虎!主公當時時警惕,盡力發展吾軍之實力,而非日日高歌,天天酒宴!”
劉備慚愧的說道:“先生所言極是,備知錯矣!”
田豐聽到劉備認錯,連忙改容視之,說道:“主公言重了!”
劉備挽著田豐手臂說道:“備乃愚鈍之人,幸得諸位不棄相助,纔有今日之勢!若日後備言行有誤,還望諸公指出!”衆人聞劉備之言,心裡皆暗歎他心胸寬廣,善於納諫。
自此劉備更加勉勵,勤于軍政。在衆人的共同努力下,荊州軍勢擴充至十五萬,其中有狼軍八萬,荊州軍六萬。衆人以軍隊不可分裂爲二爲由,曾進言欲將荊州軍與狼軍混編在一起,然劉備不允,說道:“狼軍乃是天下之精銳!荊州軍雖訓練有素,奈何其戰力遠不如狼軍。若兩軍混編,強弱雜亂,于軍不利!”衆人聞言,這纔不再言混編一事。
後數日,劉備與衆人在校場上操練兵馬,不時一僕人匆匆跑來對劉備說:“主公,刺史大人病重。”劉備大驚,騎馬奔向劉琦府中,劉瑞聽聞此消息後亦是匆忙前去。
刺史府,劉備父子走進劉琦的房屋,看到劉琦正躺在牀上奄奄一息。劉備走過去握住劉琦的手哭問道:“侄兒爲何成這幅摸樣!”
劉琦嘆道:“叔父,吾自知命不長久,待吾死後,叔父自領荊州!”
隨後劉琦看到劉瑞,強笑道:“瑞弟,自從見到汝,吾才知何爲兄弟情誼!昔日瑞弟屢次救我於生死之中,你我雖非親兄弟,然勝似親兄弟!”
劉瑞走上前說道:“弟亦待兄長爲至親!兄長不可太過悲傷,吾有良醫華佗,定能治療兄長之病!”隨後差人前去請華佗。
劉琦拉著劉備父子的手說:“自家父去世,吾本以爲此世間再無親人,幸得上蒼不棄,將叔父跟瑞弟留在吾身邊,使得琦不至於孤苦無依,故今日雖死,亦無悔矣!”言畢昏死過去。
待華佗趕來爲劉琦診治時,劉琦已然去世。劉備伏在劉琦身邊大哭不止。劉瑞看到此情景,亦是流下幾行清淚。
劉備厚葬劉琦,數日皆以淚洗面。衆人看到劉備哭的如此傷心,亦不免爲之墜淚。待劉備情緒好點後,孔明將劉備父子請至議事廳,衆人亦是紛紛被邀請進來。
孔明見衆人皆至,說道:“今劉大人病故,荊州無人治理,請主公替其治理荊州!!”
劉備聞言,說道:“琦兒剛剛病故,吾尚無心思想此事,容日後再議吧!”
不時李嚴、向朗、霍峻代表荊州官吏請命,表劉備爲荊州牧,劉備亦是推辭不受。衆人見劉備如此,皆看向劉瑞、劉瑞知衆人之意,說道:“父親,琦兄病故,兒知父親心中傷痛!然逝者已去,父親即便是日日爲其哭泣又能如何?如今陛下幽禁於許昌,日日思盼我等勤王!父親若不速速進位,恐寒了衆人之心!”
劉備聞言,擦乾了眼淚,說道:“備德行淺薄,恐不能勝任!”
衆人依舊勸說,劉備無奈,說道:“承蒙諸公不棄,備暫且代管荊州!”
後孔明等人一同上書獻帝,表劉備爲荊州牧。獻帝聞之,立即下令封劉備爲荊州牧。
自此,劉備奔波十數年,終於有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大器晚成的英雄,正準備騰空飛翔,逐鹿天下!
一日,劉備與孔明談論天下,問道:“當日孔明於隆中時言當取荊益以爲根本,如今已然得到荊州,然益州所有者乃是吾之同宗,吾不忍下手。”
孔明笑道:“當日主公亦曾言荊州爲兄長之基業,不忍奪之,然今日荊州已然在主公之手,主公放心,早晚必有機會讓主公進川!”
正當劉備跟孔明談的投機,卻聽到劉瑞在遠處笑著走來,劉備問道:“瑞兒怎麼了?”
劉瑞笑道:“剛剛探馬來報,言劉璋遣張鬆前去許都朝貢,然曹操以其無禮,故令人將他亂棍打出。”
劉備聞之,略帶不滿地說道:“瑞兒豈可因他人受辱而如此狂笑!”
劉瑞靠過去小聲說道:“此難道不是父親取益州的機會麼?”
劉備聞言,一頭霧水。孔明聽到後大笑道:“公子果然深謀遠慮!”
劉備看到孔明跟劉瑞皆大笑,問道:“瑞兒剛剛所言是何意?”
劉瑞笑道:“父親有所不知,張鬆有過目不放之能,亦是多才之士!奈何劉璋闇弱,故常嘆己纔不能施展。前翻出使許昌,本欲暗中與曹操通好,將西川獻給曹操,奈何張鬆爲人放蕩不羈,故令曹操不滿,反遭亂棍打出!此時正是他鬱悶失意之時,若父親能與其通好,使知父親能折節下士,他定然心存感激,待日後取西川時,張鬆爲報父親之情誼,定然暗中相助!”
劉備聞言,看向孔明。孔明笑道:“主公若能依公子所言,定能取得西川!”
劉備點點頭,說:“吾兒所言向來不失!既如此,諸位且隨孤一同前去迎接張永年。”
話說張鬆自許昌返回,途徑南郡之時遇到劉備。劉備遠遠的看到張鬆的車隊,策馬前去迎接,且親自將張鬆扶下馬,說道:“久聞永年之名,今日終得一見!”
張鬆聞言,連忙抱拳說道:“皇叔言重了!鬆不過是一小小別駕,不敢受皇叔如此大禮。”
劉備說道:“永年雖官爵低,然才高八斗,令備好不欽佩!”說完作出一個請的姿勢,說:“府中略備苦酒,全當是爲永年洗塵。”
張鬆聞言,拱手說道:“多謝皇叔厚愛。”而後跟著劉備一同來到府中。
期間劉備跟張鬆交談甚歡,且將官位、身份拋卻,以朋友相稱。
張鬆見劉備如此禮賢下士,心中暗思:吾前日遭受曹阿瞞如此羞辱,若日後益州被他所得,吾豈有立足之地!近觀皇叔仁義且胸懷大志,不妨將西川獻與他!想到著,張鬆說道:“今天下大亂,曹賊勢強,皇叔若僅僅佔據荊州殘郡,恐難以抵擋。”
劉備聞言,長嘆一聲說:“吾亦知此事,奈何天下雖大,然除卻這幾郡城池,再無備立足之所。”
張鬆笑道:“皇叔謬以!如今有一處,皇叔可謀之。”
劉備問道:“何處?”
張鬆笑曰:“乃是益州!”
劉備連忙擺手說:“永年不可開此玩笑!季玉乃是備之同宗,豈能加之以刀兵!”
張鬆說道:“今吾主雖據益州,奈何其並無大志,近年連遭張魯征伐,少勝而多敗!且鬆聞曹操常有奪蜀地之意,若皇叔不取,他日定將被曹賊所佔!”劉備還是推辭不許。
孔明走來說道:“永年莫要強求此事,吾主仁慈,不忍對同宗下手。”
張鬆聞之,嘆道:“常聞皇叔仁義,今日一見,果不其然!”劉備聞言,只是付之一笑,而後舉杯向張鬆敬酒。
數日後,張鬆辭別了劉備欲回益州,劉備聞之,親自相送。送了數十里後,張鬆停下對劉備說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皇叔在此停步吧。”
劉備不捨的說道:“今番與永年一別,不知何時再見!”
張鬆聞言,不禁墜淚,說:“鬆得遇皇叔,今生無悔矣!”說完在袖口逃出一副地圖遞給劉備,說:“此乃鬆於西川時所畫,圖上詳盡標記著西川要害,他日皇叔定能用到!”言畢上馬離去。劉備握著手中的地圖,看著張鬆遠去的背影,不禁長嘆一聲。
江陵府,劉備將此圖遞給衆人。孔明看後大驚,說道:“此圖將西川囤糧之地、駐兵之所盡皆標出,若主公日後取西川,有此圖能勝十萬兵!”
劉備嘆道:“諸位有所不知,今與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耳。今番若攻劉璋,恐失天下之民望,奈何?”
劉瑞說道:“父親勿憂,張永年臨行前將此圖送與父親,想必是有所打算。父親只管在荊州操練兵馬以待日後所用!”劉備點頭稱善。
後一日,劉瑞陪清荷、薇兒在園中散步,清荷忽然間感覺不適,醫官爲其把脈後得知,清荷身懷有孕,劉瑞聞言大喜,自此對她照料有加。正當劉瑞打算好好照料清荷時,一僕人言被安插在江東的影狼遣人來送信,劉瑞令其進來,影狼遞上一封書信。劉瑞看完書信內容後不禁痛哭流涕。衆人慌忙將他扶起,問起原因。劉瑞說道.....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