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五十二掌荊州劉備受封感知遇張鬆獻

五十二掌荊州劉備受封 感知遇張鬆獻圖

上回說到,周瑜領兵到達漢陽,欲進駐江陵,坐實了南郡太守之職位,劉瑞聞言,親自前往漢陽去見周瑜。

周瑜聽聞劉瑞的話,陷入沉思。一刻之後說道:“若吾不能進駐南郡,只恐難威望全無,無法立足矣!”

劉瑞笑道:“公瑾勿憂!襄陽、樊城亦隸屬於南郡,公瑾不若起兵攻打襄陽、樊城,吾父可派兵相助。如此公瑾既能坐實了南郡太守,又能令曹操知曉孫劉兩家聯盟之堅固,使其不敢正視吳楚之地!”

周瑜說道:“炎興真是打的好算盤!此番汝父非但一城一池未少,又能解除北邊的隱患!”

劉瑞笑道:“此皆是公瑾逼迫,不得已而爲之啊!”言畢二人大笑。

周瑜說道:“既如此,吾便起兵逆襄江北上,炎興可率軍走旱路,你我在麥城相會,如何?”

劉瑞笑道:“公瑾放心,定不失約!”而後離去。

江陵城,劉瑞回來後面見了劉備等人。劉備問道:“周瑜可願退兵?”

劉瑞笑道:“吾勸說周郎率兵攻打襄陽、樊城,許之遣軍相助。如今公瑾已然起兵逆襄江北上。”

孔明笑道:“公子好狠毒!此番假借江東士卒之手爲主公解除了北方憂患,又令周瑜打消進駐江陵之心!”

劉瑞笑道:“奈何公瑾逼迫甚急,吾只能爲此計。”

劉備笑道:“既如此,吾當發兵速速援助周郎,以免其心生悔意!”

衆人聞言,皆大笑。隨後劉備升帳聚將,不時文武皆至。劉備方欲擇將出徵,不料一小校匆匆跑來,說:“主公,周瑜遣使者來。”

劉備說道:“讓使者進來。”

不時使者走進大帳。劉備問道:“公瑾遣汝來莫不是催促吾發兵?”

使者說道:“小人不知,然大都督書信在此,請皇叔閱覽。”說完遞上了書信。

劉備看後,說道:“既如此,汝便回去告知周郎,言待他日回軍攻取襄陽之日,吾定派軍隊相助。”那使者聞言,抱拳退下。

待其走後,劉瑞問道:“父親剛剛所言何意?”

劉備笑著將書信遞給劉瑞。劉瑞看後搖搖頭,說:“此番倒是省下吾軍出動了!”

劉備看到衆人一臉疑惑,說道:“此番聚起諸位,本欲擇將出徵,助周瑜攻取襄陽,奈何其主兵敗合肥,招周瑜速速率軍返回,故而襄陽暫時免於征戰矣!”

孔明說道:“決勝於兩陣之間,爲孫權所短,治理江東,使其安定昌盛,乃是其所長也!”

劉瑞聞言,心裡暗歎:不料孔明竟將孫權看的如此透徹!

劉備看到衆人已然到齊,笑道:“大家難得聚得如此齊全,今日不妨留在此處,大家不醉不歸!”田豐聞言,拂袖而起。

劉備看到後,連忙攔下他,說道:“元皓定然有言教我!”

田豐說道:“如今曹操在北,時有南下之心,孫權在東,有似猛虎!主公當時時警惕,盡力發展吾軍之實力,而非日日高歌,天天酒宴!”

劉備慚愧的說道:“先生所言極是,備知錯矣!”

田豐聽到劉備認錯,連忙改容視之,說道:“主公言重了!”

劉備挽著田豐手臂說道:“備乃愚鈍之人,幸得諸位不棄相助,纔有今日之勢!若日後備言行有誤,還望諸公指出!”衆人聞劉備之言,心裡皆暗歎他心胸寬廣,善於納諫。

自此劉備更加勉勵,勤于軍政。在衆人的共同努力下,荊州軍勢擴充至十五萬,其中有狼軍八萬,荊州軍六萬。衆人以軍隊不可分裂爲二爲由,曾進言欲將荊州軍與狼軍混編在一起,然劉備不允,說道:“狼軍乃是天下之精銳!荊州軍雖訓練有素,奈何其戰力遠不如狼軍。若兩軍混編,強弱雜亂,于軍不利!”衆人聞言,這纔不再言混編一事。

後數日,劉備與衆人在校場上操練兵馬,不時一僕人匆匆跑來對劉備說:“主公,刺史大人病重。”劉備大驚,騎馬奔向劉琦府中,劉瑞聽聞此消息後亦是匆忙前去。

刺史府,劉備父子走進劉琦的房屋,看到劉琦正躺在牀上奄奄一息。劉備走過去握住劉琦的手哭問道:“侄兒爲何成這幅摸樣!”

劉琦嘆道:“叔父,吾自知命不長久,待吾死後,叔父自領荊州!”

隨後劉琦看到劉瑞,強笑道:“瑞弟,自從見到汝,吾才知何爲兄弟情誼!昔日瑞弟屢次救我於生死之中,你我雖非親兄弟,然勝似親兄弟!”

劉瑞走上前說道:“弟亦待兄長爲至親!兄長不可太過悲傷,吾有良醫華佗,定能治療兄長之病!”隨後差人前去請華佗。

劉琦拉著劉備父子的手說:“自家父去世,吾本以爲此世間再無親人,幸得上蒼不棄,將叔父跟瑞弟留在吾身邊,使得琦不至於孤苦無依,故今日雖死,亦無悔矣!”言畢昏死過去。

待華佗趕來爲劉琦診治時,劉琦已然去世。劉備伏在劉琦身邊大哭不止。劉瑞看到此情景,亦是流下幾行清淚。

劉備厚葬劉琦,數日皆以淚洗面。衆人看到劉備哭的如此傷心,亦不免爲之墜淚。待劉備情緒好點後,孔明將劉備父子請至議事廳,衆人亦是紛紛被邀請進來。

孔明見衆人皆至,說道:“今劉大人病故,荊州無人治理,請主公替其治理荊州!!”

劉備聞言,說道:“琦兒剛剛病故,吾尚無心思想此事,容日後再議吧!”

不時李嚴、向朗、霍峻代表荊州官吏請命,表劉備爲荊州牧,劉備亦是推辭不受。衆人見劉備如此,皆看向劉瑞、劉瑞知衆人之意,說道:“父親,琦兄病故,兒知父親心中傷痛!然逝者已去,父親即便是日日爲其哭泣又能如何?如今陛下幽禁於許昌,日日思盼我等勤王!父親若不速速進位,恐寒了衆人之心!”

劉備聞言,擦乾了眼淚,說道:“備德行淺薄,恐不能勝任!”

衆人依舊勸說,劉備無奈,說道:“承蒙諸公不棄,備暫且代管荊州!”

後孔明等人一同上書獻帝,表劉備爲荊州牧。獻帝聞之,立即下令封劉備爲荊州牧。

自此,劉備奔波十數年,終於有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大器晚成的英雄,正準備騰空飛翔,逐鹿天下!

一日,劉備與孔明談論天下,問道:“當日孔明於隆中時言當取荊益以爲根本,如今已然得到荊州,然益州所有者乃是吾之同宗,吾不忍下手。”

孔明笑道:“當日主公亦曾言荊州爲兄長之基業,不忍奪之,然今日荊州已然在主公之手,主公放心,早晚必有機會讓主公進川!”

正當劉備跟孔明談的投機,卻聽到劉瑞在遠處笑著走來,劉備問道:“瑞兒怎麼了?”

劉瑞笑道:“剛剛探馬來報,言劉璋遣張鬆前去許都朝貢,然曹操以其無禮,故令人將他亂棍打出。”

劉備聞之,略帶不滿地說道:“瑞兒豈可因他人受辱而如此狂笑!”

劉瑞靠過去小聲說道:“此難道不是父親取益州的機會麼?”

劉備聞言,一頭霧水。孔明聽到後大笑道:“公子果然深謀遠慮!”

劉備看到孔明跟劉瑞皆大笑,問道:“瑞兒剛剛所言是何意?”

劉瑞笑道:“父親有所不知,張鬆有過目不放之能,亦是多才之士!奈何劉璋闇弱,故常嘆己纔不能施展。前翻出使許昌,本欲暗中與曹操通好,將西川獻給曹操,奈何張鬆爲人放蕩不羈,故令曹操不滿,反遭亂棍打出!此時正是他鬱悶失意之時,若父親能與其通好,使知父親能折節下士,他定然心存感激,待日後取西川時,張鬆爲報父親之情誼,定然暗中相助!”

劉備聞言,看向孔明。孔明笑道:“主公若能依公子所言,定能取得西川!”

劉備點點頭,說:“吾兒所言向來不失!既如此,諸位且隨孤一同前去迎接張永年。”

話說張鬆自許昌返回,途徑南郡之時遇到劉備。劉備遠遠的看到張鬆的車隊,策馬前去迎接,且親自將張鬆扶下馬,說道:“久聞永年之名,今日終得一見!”

張鬆聞言,連忙抱拳說道:“皇叔言重了!鬆不過是一小小別駕,不敢受皇叔如此大禮。”

劉備說道:“永年雖官爵低,然才高八斗,令備好不欽佩!”說完作出一個請的姿勢,說:“府中略備苦酒,全當是爲永年洗塵。”

張鬆聞言,拱手說道:“多謝皇叔厚愛。”而後跟著劉備一同來到府中。

期間劉備跟張鬆交談甚歡,且將官位、身份拋卻,以朋友相稱。

張鬆見劉備如此禮賢下士,心中暗思:吾前日遭受曹阿瞞如此羞辱,若日後益州被他所得,吾豈有立足之地!近觀皇叔仁義且胸懷大志,不妨將西川獻與他!想到著,張鬆說道:“今天下大亂,曹賊勢強,皇叔若僅僅佔據荊州殘郡,恐難以抵擋。”

劉備聞言,長嘆一聲說:“吾亦知此事,奈何天下雖大,然除卻這幾郡城池,再無備立足之所。”

張鬆笑道:“皇叔謬以!如今有一處,皇叔可謀之。”

劉備問道:“何處?”

張鬆笑曰:“乃是益州!”

劉備連忙擺手說:“永年不可開此玩笑!季玉乃是備之同宗,豈能加之以刀兵!”

張鬆說道:“今吾主雖據益州,奈何其並無大志,近年連遭張魯征伐,少勝而多敗!且鬆聞曹操常有奪蜀地之意,若皇叔不取,他日定將被曹賊所佔!”劉備還是推辭不許。

孔明走來說道:“永年莫要強求此事,吾主仁慈,不忍對同宗下手。”

張鬆聞之,嘆道:“常聞皇叔仁義,今日一見,果不其然!”劉備聞言,只是付之一笑,而後舉杯向張鬆敬酒。

數日後,張鬆辭別了劉備欲回益州,劉備聞之,親自相送。送了數十里後,張鬆停下對劉備說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皇叔在此停步吧。”

劉備不捨的說道:“今番與永年一別,不知何時再見!”

張鬆聞言,不禁墜淚,說:“鬆得遇皇叔,今生無悔矣!”說完在袖口逃出一副地圖遞給劉備,說:“此乃鬆於西川時所畫,圖上詳盡標記著西川要害,他日皇叔定能用到!”言畢上馬離去。劉備握著手中的地圖,看著張鬆遠去的背影,不禁長嘆一聲。

江陵府,劉備將此圖遞給衆人。孔明看後大驚,說道:“此圖將西川囤糧之地、駐兵之所盡皆標出,若主公日後取西川,有此圖能勝十萬兵!”

劉備嘆道:“諸位有所不知,今與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耳。今番若攻劉璋,恐失天下之民望,奈何?”

劉瑞說道:“父親勿憂,張永年臨行前將此圖送與父親,想必是有所打算。父親只管在荊州操練兵馬以待日後所用!”劉備點頭稱善。

後一日,劉瑞陪清荷、薇兒在園中散步,清荷忽然間感覺不適,醫官爲其把脈後得知,清荷身懷有孕,劉瑞聞言大喜,自此對她照料有加。正當劉瑞打算好好照料清荷時,一僕人言被安插在江東的影狼遣人來送信,劉瑞令其進來,影狼遞上一封書信。劉瑞看完書信內容後不禁痛哭流涕。衆人慌忙將他扶起,問起原因。劉瑞說道.....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

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109章 過華山陳登施計破陵陽狼軍用武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一百零一章 劉炎興殺將破陣龐令明怒戰夏侯六十五章 漢中之戰六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135章 調兵馬徑取彭城曹子丹退守東郡第64章 漢中之戰(五)五十二掌荊州劉備受封感知遇張鬆獻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115章 平遼東司馬出兵賺曹休周魴斷髮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133章 破淮陰周邵泄恨遇周魴曹休再敗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九十二章 北伐曹魏八二十八襲營寨曹丕遭敗績退曹兵劉瑞遷軍民142章 伐曹魏三出大軍謀朝歌陳登獻計十二章 設醫官華佗首出仕徐州亂父子再相隔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第1章 遊泰山少年墜山崖 夢驚醒穿越到三國111章 戰長江周泰斗勇破孫權張龐用兵十三章 昌盧城三人戰呂布敗溫候劉瑞受重傷三十二章 中毒計徐晃折兵渡淯水曹丕報仇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105章 孫仲謀江東稱帝張文遠彭澤破敵第64章 漢中之戰(五)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八十五章 北伐曹魏一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五十三章 南徐城弔唁周瑜魯子敬引薦龐統二十章 拜獻帝劉瑞訴身世封太守持節回牟平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125章 布空城智欺夏侯渡黃河蜀人進兵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131章 襲譙郡迫降毋丘龐士元計誘蔣奇131章 襲譙郡迫降毋丘龐士元計誘蔣奇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三十四章 渡淯水子義逞勇破夏侯曹軍喪膽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十五章 攬俊傑坐談天下事定計策劉瑞始造船112章 甘興霸智取虎林劉炎興妻子重逢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第40章 瞞蔡瑁劉瑞用計 曹孟德率軍伐荊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六十六章 漢中之戰七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致讀者朋友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113章 取廬江吳氏修書降孫權單騎入城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110章 戰涇水孫劉對壘出奇策龐德襲城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130章 破陳留徐晃授首襲魏寨孫禮劃謀四十一章 曹孟德橫渡襄江劉豫州死守大寨三十八章 新野城衆將比武漢皇叔初遇臥龍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138章 敗魏軍曹彰死節司馬懿議奏棄城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118章 淮水南曹真折軍陸伯言兵臨古城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八十三章 江東迎親三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
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109章 過華山陳登施計破陵陽狼軍用武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一百零一章 劉炎興殺將破陣龐令明怒戰夏侯六十五章 漢中之戰六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135章 調兵馬徑取彭城曹子丹退守東郡第64章 漢中之戰(五)五十二掌荊州劉備受封感知遇張鬆獻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115章 平遼東司馬出兵賺曹休周魴斷髮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133章 破淮陰周邵泄恨遇周魴曹休再敗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九十二章 北伐曹魏八二十八襲營寨曹丕遭敗績退曹兵劉瑞遷軍民142章 伐曹魏三出大軍謀朝歌陳登獻計十二章 設醫官華佗首出仕徐州亂父子再相隔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第7章 革軍旅劉瑞建狼軍 廣招賢牟平添智臣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第1章 遊泰山少年墜山崖 夢驚醒穿越到三國111章 戰長江周泰斗勇破孫權張龐用兵十三章 昌盧城三人戰呂布敗溫候劉瑞受重傷三十二章 中毒計徐晃折兵渡淯水曹丕報仇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105章 孫仲謀江東稱帝張文遠彭澤破敵第64章 漢中之戰(五)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八十五章 北伐曹魏一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三十一章 漢皇叔起兵十萬救公主劉瑞血戰五十三章 南徐城弔唁周瑜魯子敬引薦龐統二十章 拜獻帝劉瑞訴身世封太守持節回牟平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八十二章 江東迎親二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九十三章 北伐曹魏完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七十一章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125章 布空城智欺夏侯渡黃河蜀人進兵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131章 襲譙郡迫降毋丘龐士元計誘蔣奇131章 襲譙郡迫降毋丘龐士元計誘蔣奇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三十四章 渡淯水子義逞勇破夏侯曹軍喪膽107章 劫吳營蜀軍大勝戰鄱陽潘馬授首十五章 攬俊傑坐談天下事定計策劉瑞始造船112章 甘興霸智取虎林劉炎興妻子重逢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137章 曹子文大戰趙雲姜伯約鐵車殺敵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第40章 瞞蔡瑁劉瑞用計 曹孟德率軍伐荊五十七章 龐士元分兵而進擒張任襲取雒縣六十六章 漢中之戰七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致讀者朋友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113章 取廬江吳氏修書降孫權單騎入城一百零二章 司馬懿遷師河北漢太子興兵劫寨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三十五章 三尺舌聯合吳楚劉關張桃園結義110章 戰涇水孫劉對壘出奇策龐德襲城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130章 破陳留徐晃授首襲魏寨孫禮劃謀四十一章 曹孟德橫渡襄江劉豫州死守大寨三十八章 新野城衆將比武漢皇叔初遇臥龍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九十四章 姜伯約增竈進兵勇龐德帶棺出征138章 敗魏軍曹彰死節司馬懿議奏棄城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三十七章 荊州牧託付心事劉炎興樊城收將118章 淮水南曹真折軍陸伯言兵臨古城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134章 明進兵暗襲靈璧克泗縣進逼下蔡141章 遊故地劉瑞憶舊登昆崳奇遇神明136章 假中計王雙伏誅牧野坡騎軍交鋒139 曹子廉奮兵敗周邵駱公緒妙計謀下邳八十三章 江東迎親三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北票市| 金塔县| 虞城县| 修水县| 铜鼓县| 蛟河市| 溆浦县| 右玉县| 荆门市| 泰兴市| 碌曲县| 鸡西市| 雷州市| 新建县| 定日县| 丹阳市| 抚州市| 罗源县| 北海市| 台湾省| 广德县| 丽水市| 延寿县| 铅山县| 嘉善县| 碌曲县| 张家界市| 四川省| 紫金县| 周口市| 五河县| 灵丘县| 兴海县| 新蔡县| 嘉荫县| 温宿县| 祁东县| 宝山区| 长春市|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