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襲營寨曹丕遭敗績 退曹兵劉瑞遷軍民
上回說道,劉瑞欲遣軍襲擊臨淄卻擔心曹丕知曉後率軍增援,陳登言有辦法能使曹丕不知,且又能奇襲臨淄。故而獻上計策。
劉瑞領了陳登之計,不禁大喜,說道:“元龍果然智慧超羣,今番曹丕必敗於我手!”
陳登笑道:“公子謬讚了!然爲此計,還需公子困住曹丕方可!”
劉瑞聞言,立即屯兵北海城外,多派騎兵四處遊弋,狙殺曹軍探馬,儘量斷絕曹丕與外界聯繫。並派遣太史慈叫陣,辱罵曹軍,以此麻痹曹丕,使其不知劉瑞意圖。卻另遣孫觀,對他耳語一番後使其回牟平。
北海城,滿寵看著城外的牟平軍,說道:“大公子,如今我軍坐守孤城,消息不通,恐生變故啊!”
曹丕嘆道:“奈何前翻損兵折將,士氣低落,難以出戰啊!”
滿寵亦嘆道:“不想劉瑞一小小太守,竟有如此手段!”
徐晃聽到他二人如此高看劉瑞,不禁大怒,說:“公子,某雖不才,願出城與之一戰,定要斬下太史慈及劉瑞之首!”
曹丕無奈的說道:“公明勇猛,吾亦知矣,若論單挑,他二人非汝敵手,若劉瑞、太史慈一齊出陣,恐公明雙拳難敵四手!”
徐晃聞言,不再吭聲。
滿寵沉思一會兒後,說:“不如趁夜突圍而出,暫守臨淄,整頓軍馬在戰劉瑞。”
曹丕想都沒想就說道:“不可!北海乃是阻攔牟平軍之要塞,若輕棄之,恐青州不復爲我所有!且三弟早已屯兵陽都,吾若撤軍,三弟必將成爲孤軍!”
徐晃聽到滿寵之言,說道:“大公子,劉瑞兵屯北海,然掄起軍力,其與我軍不相上下,不如我軍暫不出戰以慢其心,待劉瑞防守鬆懈之後可突然出兵劫營,如此劉瑞猝難防備,我軍可獲全勝!”
曹丕聽後,說道:“劉瑞豈能不防備我軍劫營?”徐晃答曰:“吾料其必有所防備,然或三日、或五日,若我軍十數日皆不出城迎戰,則劉瑞士卒必以我軍懼怕,其防備定然鬆懈!此乃是兵法所云‘示弱於敵’!”
曹丕聽後看向滿寵,此時滿寵知道讓曹丕放棄北海已是不可能了,故而說道:“若不棄北海,只能如此了!然劉瑞軍中定有智者相輔,故而爲此計當萬分小心,若不成應及時撤退,以免中計!”
曹丕說道:“既如此,我等暫且在城中休整士卒!”
牟平軍大營,太史慈一連叫了數日陣,然曹軍卻只是龜縮城中,故而來見劉瑞。
陳登聽聞曹軍據城堅守的消息後,對劉瑞說:“公子,曹軍不出,想必是有所計劃。”
劉瑞點點頭,說:“滿寵智廣,且曹丕尚有軍三萬餘,若趁夜劫我營寨,則我大勢去矣!”
陳登笑著說道:“公子自今夜起可命大將輪番守夜巡查,若有異動,可及時應變。如此可防備其劫營。”
劉瑞聽後,說:“元龍良言,吾當聽之!子義、省之,自今夜起,我等三人輪番守夜巡查,不可懈怠!”
管亥聞言,說:“無需公子,我二人即可!”
劉瑞笑道:“吾若事不躬親,士卒豈能效命,無需再議!今夜由我先來巡營。”
十日後,曹丕於城頭之上看到牟平軍防守懈怠,故而對滿寵說:“吾觀敵人銳氣已散,今夜便可劫營!”
滿寵看了一眼城外,說:“大公子,此計太過危險,故而還請公子留在城中,由臣與徐將軍領兵前去即可。”
曹丕聽後,說:“先生莫要小看我!吾爲丞相之子,自當親臨戰場!”徐晃亦來勸說,曹丕只是不依。
是夜,月色暗淡,星辰隱光,曹丕、徐晃集合部隊準備出城劫營。臨行前,徐晃對曹丕說:“公子,此番前去由末將先往,若敵有準備,公子從後接應。”
曹丕點點頭說:“公明自當爲先鋒。”而後看了看滿寵,說:“先生且在城中堅守,若難分敵我,不可開城門!”
滿寵抱拳應諾。而後曹丕、徐晃各領一萬人馬,悄悄地向牟平軍大營摸去。
今夜正巧輪到劉瑞值夜,此時他正帶領著野狼軍巡視大營,看著漆黑的夜空,回憶起自己的前世。劉瑞不禁失笑,沒想到自己也會淪爲殺人機器,這也許就是亂世的特色吧!正胡思亂想之時,卻聽到了幾下樹枝被踩斷的聲音,這種聲音太特別,因爲樹枝若是正常踩斷,聲音應當很清脆,然而剛剛的幾聲卻非常悶,顯然是有人因害怕造成大的聲音而輕腳走路踩斷的。想到這,劉瑞不禁提起了精神,對身後的野狼護衛使了個眼色,提醒他們小心提防。而後假裝巡查他處,卻暗中繞回了寨門。子時過後,原本靜悄悄的周圍,突然多起了鳥獸的叫聲,若不仔細聽還真聽不出異樣,然人的模仿再像,野獸那獨有的音色也難以複製出來,故而當聲音傳到劉瑞耳朵裡後,他便知道外圍有人了。
劉瑞對身邊的幾個人說:“汝等速去叫醒陳監軍以及太史慈、管亥兩位將軍,讓他們速速集合部隊,準備迎戰。”
小校聽後悄悄離去。只聽到一聲悶叫,哨塔上的士兵突然摔了下來,隨後便聽到無數腳步向寨門衝來。一聲巨響後,寨門被撞開,無數曹兵涌了進來,隨後殺喊聲四起。
劉瑞在暗處細細觀察,看到一隊人馬衝向了自己的中軍大帳,心裡暗笑道:終於找到首領了!接著便一聲大喊,野狼軍突然在黑暗中殺出,無數曹軍被這突然殺出的軍隊嚇得魂不附體。劉瑞也不管那些呆若木雞的曹兵士卒,徑直的衝向自己的中軍大帳,因爲那裡有曹軍的高級將領。果然不出劉瑞所料,徐晃帶兵殺進來後徑直的衝向中軍大帳,他的目的很簡單---斬殺劉瑞!
然而當他衝進大帳後發現,燈火通明的軍帳裡卻空無一人!正當他要撤退時,劉瑞已經殺了過來。
此時徐晃、劉瑞皆不曾騎馬,率領的也都是親衛,徐晃看到劉瑞後,不禁大怒道:“小兒安敢設空寨引我,此番定要斬汝首級!”
劉瑞冷哼一聲,說:“賊子休得口出狂言!呂布尚且不是我對手,何況汝乎!”說完拔出長劍刺向徐晃,二人身後的親衛也都紛紛對殺起來。
此時太史慈、管亥都已集合了部下,陳登也出了營帳,對他二人說:“子義可率軍支援公子,省之繞過我軍大寨,伏兵其後,待曹軍撤退之時可於暗處殺出。”
二人領命而去。此時中軍大帳早已血流成河,雖說徐晃的親衛都是百裡挑一的好手,但面對劉瑞訓練的野狼護衛,終究難以上得了檯面。故而交戰沒多久就被殺盡。唯有徐晃手持大斧依舊在跟劉瑞步戰。令他難以置信的是,此番跟劉瑞對戰間發覺其本領竟然高出太史慈數倍,讓徐晃不禁驚出一身冷汗。他料自己敵不過劉瑞,故而虛晃一招奔出大帳,有如此好的機會斬殺徐晃,劉瑞哪能放過,故而立馬追了出去。正巧碰到太史慈率軍來援,二人率領人馬一起追殺徐晃,不想曹丕率軍從後突然殺出,接應了徐晃。
曹丕此時已經知道劫營被發現,故而救出徐晃後匆忙率軍撤退,不想半路中又殺出一軍,折了不少人馬後才逃回城。管亥一路追殺,最終在北海城門外被滿寵以弓箭兵阻攔,故而撤軍回營。比至天明,曹丕清點人馬,折軍萬餘,且回來的大多帶傷,且衣甲不全。自此,曹丕在軍力上已然弱於牟平軍。
經過一夜的撲火、收拾,終於將大寨打掃乾淨。經過清點,只有前寨損失言重,折兵三千,其他兩座營寨都不曾遭到毀壞。太史慈等人問起昨夜之事,劉瑞一一告與他們。
陳登笑道:“此番若非公子警覺,恐怕三營皆沒矣!”
劉瑞亦笑道:“乃是蒼天助我!”
隨後劉瑞憑藉人數的優勢包圍了北海城,曹丕陷入了進退無路的境地。
大海之上,一隊船隻正快速的向對岸駛去。“將軍,前方便是臨淄城了。”
一小校對一名將領報告道。那將領聽後,心裡想道:此番乃是我水軍首次出戰,定要一鼓作氣,攻破臨淄!想到這,那將對身後的士卒說道:“傳我將令,拉起‘曹’字大旗,準備靠岸!”
小校聽後跑去傳令了。不久,船隊靠岸,沿海的守軍看到迎面駛來的船隊,向守將報告道:“將軍,前方百餘隻船正靠岸,船上拉起‘曹’字大旗,不知是何人。”
守將領聞言,走過去觀看,待船隊靠近後喊道:“來者何人?”
那將領向身旁的一士卒使了一個眼神,士卒走到船頭喊道:“我等乃是丞相派來的援軍,聽聞公子跟敵軍對峙於北海,故而前來支援!”
岸邊的將領聞言問道:“那爾等爲何由水路而來?”
船上的小卒答曰:“我等奉命由樂陵直接出海,走水路支援大公子。”
岸邊的將領聽後,說:“汝等暫且靠岸,待我軍士覈查。”
等船隊靠岸後,那將剛剛欲進船覈查,卻不料被船上一將持雙戟一戟斬下頭顱,港口的士卒見到後紛紛下跪投降。
“甘將軍,此處曹兵皆已投降。”
原來那將乃是甘寧!當日劉瑞命孫觀回牟平,乃是通知甘寧,使他率領水軍走海上奇襲臨淄,而劉瑞卻率軍在北海與曹丕相持,如此臨淄城的守軍只知道曹丕在北海與敵軍對峙,定然想不到會有軍隊突襲。如此臨淄城便可一鼓而破。
正如陳登所料,甘寧剛剛率軍殺到臨淄城,城上的守兵頓時潰不成軍,一鬨而散。甘寧不費吹灰之力便奪了城池,斷了曹丕的後路。
消息傳到北海,曹丕大驚失色,召集徐晃、滿寵問道:“想必二位已然知曉,臨淄城被劉瑞襲破了!如今我軍退路受阻,又無糧草供應,爲之奈何?”
滿寵聽後,說:“大公子,如今我軍大勢已去,不如趁夜殺出,逃至泰山郡。”
曹丕問道:“劉瑞定有所防備,只恐難以突圍啊!”
滿寵說道:“若我軍突圍,走西門至泰山郡最近,然劉瑞定於西門處暗伏精兵,故而今夜公子可率軍由南門突圍,而後走博陽,屬下率軍在西門誘惑敵軍,公明可保公子突圍!”
徐晃聽後,說:“還是吾爲公子引誘敵軍,先生隨公子由南門突圍吧!”
曹丕聞言,說:“公明乃是勇將,定能突圍而出,先生乃是文人,若留下引誘敵軍,定然不保!公明切記,吾在泰山郡等候君來!”
徐晃用力的點了點頭。是夜,徐晃率領兩千軍打開西門向外衝殺,劉瑞聞言立即組織兵力阻攔,隨後曹丕率領大部由南門殺出,南門守軍因寡不敵衆最終被其逃走。
徐晃在陣中來回衝殺,見身後士卒折盡,故而揮動著大斧殺出一條道路,走小路投章丘而去。
等劉瑞率軍趕到,曹丕、徐晃皆已逃走。陳登聽到曹丕逃走的消息後,嘆道:“此番若非徐晃在西門如此奮勇衝殺,曹丕定然難以逃出!”
劉瑞笑道:“聲東而擊西,此番到是吾中了滿寵之計!”
陳登苦笑一聲,說:“乃是屬下顧慮不周。”
劉瑞挽著陳登的手臂走回大帳,說:“元龍無需自責,雖逃了曹丕,然其五萬大軍皆毀在汝之手矣!”說完哈哈大笑。
是役,曹丕以五萬大軍與劉瑞對峙於北海,幾乎全軍覆沒,僅帶數千人逃回泰山郡,徐晃亦負傷數十處逃走。劉瑞見曹丕敗走,故而留下孫禮把守北海、孫觀駐守昌邑,令甘寧將臨淄府庫搬空後率軍回牟平。而他自己卻率領大軍兩萬人前往昌邑跟張遼匯合,打算同田豐合兵共戰曹彰。
瑯琊郡,田豐看著手裡的情報,拍手對張頜、高覽、臧霸說道:“昨夜公子大破曹丕五萬大軍,解了昌邑之急,今日已屯兵平昌,約期共戰曹彰。”
張頜笑著說:“公子真不愧爲人傑!如今我軍四萬雄兵,曹彰不過三萬人,滅之易如反掌!”
田豐笑道:“雖曹彰軍少,然吾聞此人勇猛非常,所戰無敗績,故而當謹慎處之。”衆將聽後,皆欲出戰與其一較高下。
第二日,田豐主動率軍出城跟曹彰對峙。原來在田豐率軍來到瑯琊後,立即分出張頜在瑯琊城西門建起一座大寨,一可與城中之兵成犄角之勢,二可防止曹彰進兵平昌。故而曹彰率軍來到瑯琊城後不敢分兵,只能天天派人來挑戰,然張頜、田豐各自謹守,皆不曾出戰。
不想今日田豐竟然主動率軍出城跟自己對峙,曹彰正納悶時,探馬傳來消息,言大公子曹丕兵敗北海,今已逃到泰山郡,然無力在進兵。曹彰聞言後,頓時明白,原來田豐、張頜之所以不出戰,乃是想拖住自己,如今兄長兵敗,自己這三萬人馬恐怕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了,故而此時曹彰已有退兵之心。
然還不等他下令撤兵,一小校匆匆進來說道:“三公子,探馬來報,言平昌城出動數萬大軍向這邊殺來,如今距離我軍已不足十里!”
曹彰聞言大驚,看來此時自己是無法撤兵了。不過曹彰並不害怕,因爲自從他帶兵作戰以來,未嘗一敗!憑藉其勇猛,他也不把劉瑞等人放到眼裡。故而下令列好陣勢,準備迎敵。
不時,劉瑞率軍趕到,曹彰打馬走到陣前,看著眼前的劉瑞、張頜、高覽、太史慈、臧霸等人,蔑視的說:“吾自出徵以來,百戰百勝,爾等犯上作亂,若此時投降,吾可饒爾等性命,若執迷不悟,死路一條!”
劉瑞聽後,哈哈大笑,說:“曹彰,曹丕五萬人馬吾尚不懼,今皆已被我殺盡,況且汝之三萬人!此刻竟然還敢口出狂言!”
曹彰怒罵道:“劉瑞休逞口舌,敢出陣與吾一戰否?”
剛剛說完,只見劉瑞陣中飛出一將,喊道:“曹彰小兒,雁門張遼來取汝首級!”
曹彰聽後怒火中燒,策馬奔出迎戰張遼。二人在陣中交戰近百合竟未分出勝負,然劉瑞看來,張遼此時刀法依舊不亂,而觀曹彰,卻已是強弩之末矣。故而笑著對陳登說:“不出三十合,曹彰必敗!”
陳登笑了笑,說:“公子當速戰速決。”
劉瑞聞言,說:“難不成元龍又有毒計?”
陳登笑道:“公子可在曹彰戰敗逃回後,揮軍掩殺,趁亂令太史慈射斷曹彰將旗,如此曹軍定然大亂,可一鼓而破之!”
劉瑞聽後,說:“元龍妙計百出,真吾智囊!”
正聊著,卻看到曹彰因氣力不支逃回本陣。劉瑞立即揮軍掩殺,曹軍騎將爲接應曹彰亦率軍衝來,當兩軍剛剛碰撞在一起,曹彰的將旗卻突然落地,隨之便有人大喊‘曹彰已死,降者不殺!’曹軍聞其言驚恐不已,士氣大跌。劉瑞令太史慈、張遼各領一隊在曹軍之中來回衝殺,將其陣形打亂。曹軍兵失主將,軍心渙散,故而大敗。
曹彰忙令人舉起大旗,然大勢已去,只能下令向陽都撤軍,士兵聞言皆爭相逃跑。
田豐見狀,令張頜率三千飛狼軍從左包抄,令高覽率三千飛狼軍從右包抄,命臧霸率領中軍壓制曹兵。一番大戰,曹彰潰不成軍,奪路而逃。劉瑞於亂軍之中看到曹彰將旗,故而策馬殺了過去。曹彰此時如驚弓之鳥,知有人追殺自己,只能棄了旗鼓。
劉瑞追到百步之內,見曹彰越跑越遠,故而棄了銀槍,拉滿花雕弓,一箭射去,正中曹彰。然曹彰銀盔銀甲,雖射中,卻未落馬,此刻已被其護衛圍在中間逃走。
自此,曹彰三萬大軍一戰皆沒。回到陽都後,曹彰清點了部下,回來的不足三千人!看到如同乞丐的士兵,曹彰捂著箭傷大怒道:“劉瑞小兒!一戰之辱、一箭之仇,吾必報!”
劉瑞半月之間大破曹兵近十萬,知曹兵皆退,故而令孫觀、孫禮棄了昌邑、北海亦撤軍回牟平。
沮授、陳羣聽聞劉瑞凱旋而歸,出城三十里相迎。劉瑞拉著二人的手問道:“先生準備的如何了?”
沮授答曰:“皆已妥當,只等公子回城!”
劉瑞聽後大喜。後率軍進城,大賞三軍不提。
回到家中,薇兒首先跑出來抱住劉瑞,甘氏亦走出來,拉著劉瑞一番詢問,大多是身體如何,有無受傷之類的。
劉瑞伸展著胳膊說道:“量曹賊豎子,安能傷的了我分毫!”
薇兒聽後,只是笑著依偎在劉瑞懷裡。甘氏看到他二人如此親熱,也不打擾。
休息數日後,劉瑞來到港口,看到大小船隻來往不停,牟平所有糧草、器械、牛馬等輜重皆已裝載,百姓亦集結至港口,故而殺馬宰牛,祭祀了河神,令文吏清點戶籍,共有八萬戶,六十餘萬口,軍近十萬人。爲方便安排,以三十戶爲屯,一百二十戶爲一鄉,依次登船。自劉瑞開始造船,至今已經造的大船一百五十艘、小船三百餘艘,足可容納此些百姓。牟平一干文武看著擁擠的港口,個個感慨萬千。
孫禮走到劉瑞身邊,說:“公子當初未曾想到牟平會有今日的繁盛吧。”
劉瑞笑著說:“昔日平定牟平,只想能侍奉母親安居此處,不想世事變遷,惹出了諸位爲我嘔心血。”
田豐嘆息道:“怎奈公子生於亂世!若天下不定,恐無人能安居樂業!”
沮授亦插言道:“元皓兄所言極是!公子當更加勉勵,儘早清除漢穢,還天下百姓以安寧!”
劉瑞轉身看著衆人,說道:“蒙賴諸位不棄,使得吾有今日成就!諸位放心,我當削心約志,還天下百姓以安定!”
劉瑞帶著心中的壯志,率領著牟平所有軍民踏上了遷徙的路程。茫茫大海之上,近千隻船一路向南駛去。劉瑞在臨行前,接受甘寧的建議,分出十艘快船爲先鋒,探查前方道路、指引方向,將裝載百姓、錢糧的大船擺在中間,另將戰船分爲五隊,每隊百艘,分別護衛在大船四周,剩下的那隊四處巡視,防止意外。並且在每艘大船上裝載數名醫官,專爲百姓診治疾病。
此時劉瑞領著一幫文武立在最中間的大船上,迎著海風共同飲酒,不覺間,天色已晚。正巧一輪圓月掛在天空之上,藉助大海的襯托,顯得非常漂亮。劉瑞此時帶著幾分醉意,看著天空中的圓月,不禁想起了前世的家人,想起每逢中秋月圓之際陪伴父母賞月的情景,感嘆良久。故而滿飲一觴酒,詩興大發,隨口唱出了後世流傳最爲廣泛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待他唱完,衆人無不拍手稱好。
陳羣說道:“向來只聞公子熟讀兵法、春秋,不想竟然有如此文采!”
劉瑞聽後,猛然清醒,心裡暗叫苦,不想今日酒後剽竊了蘇軾的作品,看來以後自己得小心點了。如今衆人已經聽到這首詞,只能硬著頭皮說道:“諸位謬讚了,乃是今日賞此美月,有感而發!”爲了自己不再亂言,劉瑞託不勝酒力,回房休息了。
第二日天剛剛亮,迎著海風,劉瑞習慣的打了一套拳法。遙望著漸漸遠去的牟平,心裡竟然多出了一絲不捨。回想起自己剛剛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怎能想到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更想不到令無數後人敬仰的英雄會齊聚在自己麾下。此時他一人坐在甲板上,任憑海風吹亂自己留起的長髮,回憶起這十一年的往事。正當劉瑞想的出神時,一雙靈巧的手在後面抱住了自己。
劉瑞轉過身去,看到薇兒正微笑著站在自己身後,故而問道:“此時尚早,怎麼不睡了?”
薇兒說道:“不習慣海上的顛簸,故而早早醒了,正看到哥哥在外面打拳。”
劉瑞輕輕的把薇兒攬在懷裡,說:“在海上還需顛簸數十日,慢慢會適應的。”
薇兒靠在劉瑞的懷裡,一種莫名的安全感襲擾著她的神經,此刻她靜靜享受著這種感覺。劉瑞看薇兒如此享受,亦輕輕撫摸著她的頭髮,沒多久便哄她睡去。因自己在外征戰,許久沒能好好陪陪薇兒,故而任憑她睡在自己懷裡。劉瑞仔細端詳著薇兒,被她俊俏的模樣深深迷住了。故而不自然的俯下頭輕輕吻了吻她的額頭,不想薇兒睡的淺,被這一吻給擾醒。她紅著臉注視著劉瑞,問道:“等到了荊州,哥哥會娶我麼?”
劉瑞看著眼前的美人,溫柔的說:“父親與關叔早已立下婚約,故而今生你註定是我的妻子!”兩人就這樣相互依偎著,一聲海鳥的鳴叫劃破了天空的寧靜,一輪紅日緩緩的在東方升起。
海上的生活枯燥乏味,更沒有什麼事情可做,故而他將大部分時間陪伴在母親與薇兒身邊。對於劉瑞而言,富貴名位,都抵不過親人的一聲問候。
正當他沉浸在親情之中時,卻聽到不遠處的船上圍著許多人。故而劉瑞找來孫觀問發生什麼事,孫觀答道:“公子,今日聽聞馬吏言戰馬因在水上飄蕩過久,故而生了疾病。華醫館正在船上爲戰馬治病,大家心奇,故而圍在船上。”
劉瑞詫異的說:“華醫館亦精通此術?省之、仲臺,隨我去看看。”
劉瑞一行人匆匆來到載運戰馬的大船上,看到華佗正翻看一匹戰馬的眼皮,仔細查看後,揮筆寫下了一張藥房交給馬吏,說:“照此方抓藥,混雜於草料中餵食,不日即可痊癒。”
劉瑞在一旁拍手讚歎說:“先生醫術高超,不論人畜,凡有疾病皆可治癒,真乃我牟平生靈之福啊!”
華佗聽到劉瑞如此誇讚自己,笑著說:“公子過獎了!乃是得遇明主,方可展己之所能啊!”
劉瑞高興之餘,將華佗請上自己的大船,又召集衆人前來喝酒。不時皆至,唯獨少了陳登。故而問道:“往日吾請喝酒,元龍必定先至,今日爲何遲遲未到?”
陳羣聽後,說:“公子不妨再派人前去通知,或許他讀書讀到妙處將此事忘了!”
劉瑞笑道:“諸位有所不知,元龍向來是寧忘姓氏,絕不忘酒宴!”說完遣近衛再去請他。
不一會,近衛匆匆跑來對劉瑞說:“公子,不好了!陳校尉.....”
欲知陳登究竟如何,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