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章破襄樊曹仁棄城 遇玄德于禁降漢
關羽因兵力不足,故令周倉前往上庸處調援軍。三日後,上庸、新城兩處的軍馬集結完畢,總共一萬人。由孫禮、臧霸領軍前去支援,劉封、吳懿分別駐守二城。
孫禮、臧霸點起軍馬渡過漢水,在樊城以西下寨。其軍中多置旌旗,雖然僅有萬餘人,但遠遠看去卻好似三萬大軍。
徐晃正跟關羽鏖戰,突然聽聞樊城西邊屯駐著一支軍馬,故不得不分兵防守。關羽令關興、廖化各引一萬軍馬牽制徐晃左右兩翼,逐漸形成包圍之勢。
徐晃聽聞關興、廖化各引一軍包抄自己,故登高觀望,見荊州兵圍塹鹿角數重,故連夜在軍中挑選敢死之士,長驅徑入敵圍,大破關興、廖化之軍。
第二日,關羽親率主力進攻徐晃中軍,雙方大戰一場,勝負未分,各有損失,但逼得徐晃撤退三十里安營。
關羽召集衆文武商議破敵之計,正議論之時,忽一小校匆匆跑進大帳,道:“啓稟君侯,公子遣使送來書信!”
關羽立即令人將他請來,接過其手中書信,覽過後大笑道:“好,好!如今某再無後顧之憂矣!”
馬良不知何意,道:“荊州如今怎樣了?”
關羽道:“瑞兒巧施妙計,將來犯之敵盡數生擒,俘虜中也包括呂蒙!”
馬良沉思一刻,道:“如今荊州大捷,君侯何不讓公子遣軍來援?”
關羽頓了頓,道:“只怕狼軍久戰疲憊!”
馬良道:“公子率軍以逸待勞,想必士卒可堪一戰!”
關羽點點頭,正欲寫信調援兵之時,忽聞太史慈引軍來援,不禁大喜,將其引進大帳。
太史慈對關羽抱拳行禮,道:“公子聞前方將士苦戰,特令末將引軍兩萬來援!”
關羽點點頭,道:“此戰某確實兵力不足,然恐狼軍久戰疲憊,故正欲遣使詢問,不料子義卻先一步趕來!”
太史慈笑道:“君侯若想知狼軍是否疲憊。請雖末將出營一看!”說完做出一個請的動作。
關羽跟隨太史慈走出,看到校場之上,兩萬狼軍整齊排列。太史慈登高一呼,將手中長劍一舉,校場上的狼軍一齊大呼,呼聲將原本安安靜靜的江面震得現出無數波紋。
關羽大喜,道:“狼軍真不愧是精銳!此間雖只有兩萬,然其軍勢足可當十萬之衆!”
言畢令太史慈引狼軍向徐晃右翼方向靠攏;又分兵兩萬交與廖化、關平,令其引兵向徐晃軍左翼;令孫禮、臧霸引兵包抄徐晃後路;關羽親率主力正面進攻。
翌日,天剛剛亮,關羽率領大軍來到徐晃軍營外挑戰。徐晃聽聞鼓聲,一身披掛後衝出營外,卻發現自己的軍營已然被關羽軍團團圍住。
徐晃大驚,畢竟自己剛剛擊破了關羽的一次包圍,按說他已經沒有足夠兵力合圍自己,正當徐晃納悶之時,太史慈策馬奔到陣前,喝到:“徐晃小兒,還記得東萊太史慈否!”
徐晃聞之,慌忙向右看,發現右翼方向的軍馬跟其他三面的完全不同,細看之後認出了狼軍士卒,心中大驚。而後看到太史慈在陣前耀武揚威,又想起曾經自己跟太史慈死磕了數戰,不禁怒上心頭,喝到:“太史慈,今日有你沒我,有我沒你!”言畢打馬向太史慈殺去。
一旁的關羽見徐晃如此不要命的跟太史慈大戰,對周倉說道:“某聞汝曾百般辱罵徐晃,也未曾見他如此憤怒,爲何今日子義一出,卻惹得他這般瘋狂?”
周倉道:“啓稟君侯,小人曾聞昔日青州一戰,太史將軍力戰擊敗徐晃數次,此二人不見面則以,一見面定然已死相拼。又當陽一戰,徐晃設計將子義團團圍住,險些將其斬首,若非公子率軍救援,或許...”說著搖了搖頭。
關羽聞之,笑道:“怪不得瑞兒遣子義來援,原來是此二人水火不容!如今徐晃全力跟子義大戰,其軍無人約束,周倉,傳我將令,大軍一齊殺出,定要一戰擊敗之!”
周倉領命,登上高臺揮動帥旗。關興、廖化、孫禮、臧霸看見令旗後,立即指揮軍隊四面殺出,一時間近十萬荊州軍殺向徐晃軍營。
徐晃跟太史慈並了數十合,聽到四周傳來殺喊聲,突然清醒,欲棄了太史慈回軍中指揮士卒,不料太史慈死死糾纏,一時間徐晃難以脫身。故不得不力戰太史慈。
如今的關羽雖然年已五旬,但其神威卻絲毫不減。此時他跨著赤兔,一馬當先衝進徐晃軍中,其目標便是帥旗。
徐晃的副將史渙見關羽正衝自己殺來,立即組織兵力阻擋。奈何那些士卒懼於關羽威勢,竟無人上前阻攔。關羽單刀匹馬衝進亂軍之中,史渙躲避不及,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
關羽手提史渙首級大喝一聲,曹兵個個喪膽,盡皆下跪請降。關羽傲然的看著周圍的士卒,不禁想起自己當年斬殺文丑的情形。同樣是亂軍之中,同樣是敵方大將,只是當日自己那飄逸的長髯,已被染成銀白色。想到此,關羽暗自嘆了口氣。
徐晃跟太史慈苦戰之時,發覺原本嘈雜的戰場突然變得非常安靜。故忙裡偷閒,轉身看了一眼,這一眼足以令徐晃終生難忘!數萬人整齊的跪拜於地,中間關羽身著綠袍,昂首立於馬上。而後發現關羽手中提著一顆首級,細看之後,不禁大驚失色。徐晃見此番大戰損兵折將,自知兵敗,故棄了衆軍士單騎逃走。太史慈趕忙打馬上前追殺,卻已是追之不及。
半個時辰,關羽令人清掃完戰場,清點了俘虜,竟有三萬!加上前翻生擒于禁的七軍,共計六萬人。
關羽不禁頭疼不已,對馬良道:“如今降卒佔軍中士卒多半,若其突然暴亂恐難以御之!不知季??捎杏嫴撸俊?
馬良沉思一刻,道:“如今徐晃逃亡,樊城指日可破!不若令子義將軍率領狼軍押送俘虜先回荊州,斷絕他們逃跑的意念!”
關羽道:“子義僅有兩萬人,如何能看的住六萬降卒!”
馬良笑道:“君侯忘記子義的士卒皆爲狼軍了?”
關羽一拍額頭,笑道:“若非季常提醒,吾幾忘矣!嗯,那些降卒見了狼軍無不戰戰兢兢,若交與子義看押,絕對不會出問題!”而後令太史慈押送俘虜回南郡,關羽整合了軍隊再次圍攻樊城。
樊城守將曹仁聽聞援軍敗退,且大多投降,故此時萬念俱灰,早已萌生棄城逃跑的想法。然不待他逃走,關羽卻再一次圍住了城池。
曹仁副將牛金道:“如今援軍皆退,樊城恐不保矣!不知將軍有何打算?”
曹仁道:“吾知樊城難保,故原本領軍撤退,奈何如今關羽再一次圍困城池,突圍甚難,爲之奈何!”
牛金道:“今關羽軍剛剛大戰,士卒疲憊,且其軍剛剛圍住城池,立足不穩,將軍若能集中兵力突圍一處,定然可破圍而出!”
曹仁見如今唯有如此,遂趁夜集結起全部兵力向北突圍。果然關羽軍疏於防範,被其突圍而出。然曹仁部衆大多死於亂軍之中,待成功突圍,環顧左右,僅餘牛金與不足十騎。曹仁長嘆一聲,率衆逃向宛城。
關羽見走了曹仁,嗟呼不已,然如今敵將已然逃走,遂不復追擊。而後率軍進駐樊城,修補城牆。
話分兩頭,劉瑞遣使向成都報捷。自劉瑞出兵後,關羽在前線一直是傳回捷報,且江東並不曾遣軍偷襲荊州,故不以江東爲意。
數日後,荊州使者至,將劉瑞大勝呂蒙之書信遞上,劉備看後,不禁驚得半天沒說出話。
孔明見劉備表情詫異,故相問,劉備將書信遞給孔明??酌骺瘁?,道:“恭喜主公,此番公子設計大破呂蒙大軍!”
劉備道:“此番若非瑞兒,非但荊州不保,二弟性命亦堪憂??!”
隨後孔明將書信傳示衆人,陳羣看過後,道:“如今公子生擒江東將校、士卒甚衆,大王當考慮考慮如何對待孫權!若欲戰,則當進兵;若欲和,當遣使往江夏與孫權談判!”劉備聞之,陷入沉思。
不時只聽到門外一聲炸雷似的喊聲,而後見一黑臉大漢走進來。衆人看去,乃是張飛。
劉備搖搖頭,道:“翼德都這把年紀,怎還這般魯莽!”
張飛尷尬的笑了笑,道:“俺聽聞二哥在荊州打的好不熱鬧,故特來向大哥請命,前去看看二哥?!?
劉備笑道:“果真是欲看看雲長?”
張飛抓了抓頭,笑道:“順便幫二哥打打架。”衆人聞之,皆大笑。
劉備點點頭,道:“經翼德這麼一說,孤亦是非常想念雲長!不若這樣,此番孤親自前方荊州跟孫權談判,順道看看雲長!”
張飛問道:“大哥跟孫權談什麼判?”
劉備將書信遞給張飛,張飛看後,怒罵道:“這孫權忒不地道!若非瑞兒領兵前去,此番二哥定然有危險!大哥放心,且與俺五萬精兵,俺定將孫權首級取下獻給大哥!”
孔明道:“主公,如今尚不能跟孫權決裂!”
劉備問道:“爲何?”孔明道:“今曹操獨大,若孫劉相爭,曹賊必然從中取利!”
張飛問道:“那依軍師之言,該何時消滅孫權?”
孔明道:“如今荊益疲憊,當先養成實力,而後取涼州,復興故都!守虎牢天險,如此便可滅曹並孫,平定天下!”
劉備微微點了點頭,道:“孔明所言有理!孤此時亦不想跟孫權決裂!就這麼定了,孤親自前往江夏,翼德可願隨行?”
張飛點點頭,道:“大哥去看望二哥,俺豈能落後!”
劉備笑道:“此番前去談判並非作戰,孤欲令長文、公與隨孤一同前去!”陳羣、沮授聞之,抱拳應諾。
劉備點點頭,目光落在徐庶身上,道:“雲長向來孤傲,衆人之中,恐只有元直受他待見,此番元直隨孤一同前往,輔佐雲長鎮守荊州!”
徐庶亦抱拳應諾。劉備對趙雲道:“子龍亦久不見雲長,不若隨孤一同前去吧!”趙雲聞之大喜,抱拳應諾。
劉備與張飛、趙雲、陳羣、沮授、徐庶等前往荊州,留孔明坐鎮成都。
三日後便到達南郡,張飛騎著烏黑馬走在前面探路,突然發現北面趕來一支軍馬,張飛大驚,趕忙給劉備報信。
劉備聞之,對衆人道::“如今二弟剛剛大破曹兵,想來必是從前線調回南郡的軍馬,諸位勿疑,隨孤前去看看?!?
不時劉備一行人趕上去,細看旗幟,大書“太史”二字,劉備笑道:“此必是子義!”而後策馬奔過去。
太史慈遠遠的看到一人頭戴王冕、身披赤袍,細看乃是劉備,不禁大驚,趕忙下馬跪拜。
劉備策馬奔去,親自將太史慈扶起,道:“子義可是由樊城而來?”
太史慈道:“正是!君侯令臣看押著這近六萬降卒回南郡,不想在此遇到大王!”
劉備看了看隊伍中的俘虜,道:“雲長如何生擒這些軍馬?”
太史慈道:“此一半乃是于禁之兵,因被君侯放水淹沒駐地,故盡皆投降;另一半乃是徐晃之兵,因君侯於萬馬之中斬其大將首級,軍士懼於君侯威勢,故不戰自降!”言畢令人將於禁帶來。
劉備看到于禁後,走過去拉住他的手噓寒問暖。
于禁見劉備如此對待自己,頓時痛哭不已,道:“禁乃敗軍之將,不敢勞大王如此憐愛!”
劉備道:“昔日備在許都時,聽聞將軍之事蹟,知將軍乃不世將才,後知將軍歸來,孤喜不自勝,今日終能一見!”
于禁受寵若驚,連忙下跪道:“禁兵敗被俘,幸蒙大王厚愛,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聞之大喜,遂讓于禁上馬,與他並馬而行。太史慈見劉備上馬欲行,故問道:“大王欲往何處?”
劉備道:“孤久不見雲長,故欲前往樊城與之相見!”
太史慈道:“啓稟大王,君侯在樊城修繕城牆,增設防禦,想必不日便回軍,大王不若暫在南郡等候?!?
劉備點點頭,道:“如此也好,免得孤去了妨礙衆人!”言罷調轉馬頭向南郡進發。
劉備一行人來到南郡,劉瑞之子劉安、劉聰聽聞劉備來了,慌忙出去相迎。
劉備看到自己的兩個孫兒,喜不自勝,拉著他二人的小手寒暄一番。
劉備來到南郡,視察了荊州的軍政,對雲長的能力讚歎不已。而後看了看荊州官吏的政績,發現其中一位名喚潘濬的人很有能力,故令人將他請來。劉備與其交談之時,對他讚不絕口。
潘濬道:“如今荊南五溪蠻聽聞君侯出兵,蠢蠢欲動,幸君侯大勝曹軍,故蠻人不復出兵!只恐他日再起戰事,蠻人必當橫行,請大王調撥兵馬平討之!”
劉備聞之,點點頭,道:“承明久在荊州,必然知曉荊南地形,孤今日封汝爲輔軍中郎將,授予兵權,待時機成熟後出兵伐之!”潘濬聞言大喜,抱拳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