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

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 廣元縣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戰報,靜靜地躺在江瀚的案頭。

生擒官軍遊擊將軍馬科?

江瀚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對於馬科這個名字,他並不陌生。

馬科,西寧衛軍戶出身。

其家族世襲武職,在當地頗有根基。

此人並非庸才,相反,在明末西北戰場上,算得上一員悍將。

這人早年應該是李卑的副將,跟隨李卑在陝西剿滅流寇。

但問題是,江瀚記得很清楚,當初他在延安府陣斬李卑時,並沒看見馬科的身影。

難道借調到洪承疇手下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馬科應該是李卑病逝之後,才隸轉到洪承疇麾下。

在洪承疇麾下,馬科延續了其敢打敢衝的風格,是洪承疇手中一把鋒利的快刀。

在潼關南原之戰中,他與曹變蛟合力,將李自成打得僅剩十八騎狼狽逃竄,戰功赫赫。

值得一提的是,馬科還打過鬆錦之戰,可謂是從崇禎初年一直打到崇禎末年甚至清初。

然而,馬科的作戰能力掩蓋不了他骨子裡的現實與搖擺。

歷史上,他的軌跡清晰地刻著“反覆”二字: 當李自成攻陷北京後,時任薊鎮總兵的馬科,未做多少抵抗便投降大順政權,受封懷仁伯。

在大順一方,馬科也是兢兢業業,徵四川,攻潼川,後敗於張獻忠之手。

在李自成山海關兵敗,被清軍攻破西安後,馬科又和一衆降將投降了清軍。

完成了其明、順、清三方陣營的“大滿貫”。

馬科作戰能力是有的,但忠誠度屬實不高。

此人的每一次選擇,核心邏輯都是保存實力,趨利避害。

他不是吳三桂那種野心勃勃、能攪動風雲的梟雄,更像是一個在亂世浪潮中努力不被淹沒、試圖保住家族地位和自身利益的現實主義者。

看著馬科這份充滿“彈性”的履歷,江瀚陷入了沉思。

這人到底要不要納入麾下? 打退洪承疇和盧象升的圍剿後,江瀚就要發兵徹底吞併四川,開府建制,從流寇蛻變爲真正的一方政權。

馬科這種人,雖然忠誠度不高,但確實是個不錯的“打工人”。

而新政權的建立和穩固,除了靠自己人之外,也得靠不少明朝降將降臣相助。

說到底,大明不缺人才,但是江瀚眼下很缺人才。

總不可能抓一個殺一個,搞得舉世皆敵。

其實對於招降納叛一事,江瀚有自己的一套準則。

戰場廝殺,各爲其主,可以不計前嫌。

爭天下不是請客吃飯,戰場上刀兵相見,各爲其主,手上沾血在所難免。

要是事事計較,那便無人可用。

歷史上的李自成在攻打開封時,被明將陳永福射瞎一隻眼,此仇可謂不共戴天。

但李自成在面對陳永福投降時,還是能折箭爲誓,既往不咎,展現出了容人之量。

江瀚自問,他或許做不到李自成那般大度地化解如此深仇,但基本的“不因戰場舊怨而絕人歸路”的胸懷,還是必須要有的。

這是建立政權吸引人才的基礎。

江瀚對於招降納叛一事,只有一個大原則。

那就是屠殺百姓者,絕不寬宥!這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至於劫掠,說實話,劫掠在古代軍隊中幾乎是常態。

整個封建王朝歷史上,能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隊伍,也就岳家軍和戚家軍而已。

岳家軍的軍紀,是靠岳飛個人的道德感召力,和極其嚴苛的條例才做到的。

而最重要的,則是相對穩定和優先的後勤保障。

這是理想主義、個人魅力和相對充足物質基礎的罕見結合。

而對於戚家軍來說,其嚴明的軍紀,同樣也是建立在嚴格的約束和相對優厚的軍餉上的。

但這幫明末的西北邊軍呢? 朝廷財政崩潰,邊軍欠餉輒數年、數十年。

再加上文官武將層層剋扣,士卒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讓他們餓著肚子去打仗,還要做到秋毫無犯?

這要求未免也太高了點。

在江瀚看來,這個問題的根源應該歸咎於大明朝廷的系統性崩潰,而非個人不可饒恕的罪惡。

因此,對於一般的劫掠行爲,江瀚在招降時會予以一定程度的理解。

除了系統性、大規模、有組織的屠殺,這是江瀚絕不能接受的。

尤其是動輒屠村滅鄉,以殺良冒功或純粹泄憤爲樂。

像曹文詔、曹變蛟叔侄,打仗確實勇猛,曹文詔還被譽爲“明季良將第一”。

但他們在鎮壓農民軍過程中,屢有屠戮百姓、殺良冒功的惡名。

這種雙手沾滿無辜百姓鮮血、以殘暴爲能事的明軍將領,即使能力再強,江瀚也絕不會招降。

這是原則問題,關乎新政權的道義根基和民心向背。

對照著自己的用人政策,江瀚重新審視著馬科。

作戰能力有,是塊打仗的料,熟悉官軍戰法,尤其擅長騎兵突襲。

雖然在歷史上馬科多次投降,但並未發現他有大規模、系統性屠殺平民的記載。

他在西北剿寇,作戰兇狠,殺賊無數,但這屬於“各爲其主”的範疇。

馬科的投降,更多是一種的自保式的選擇。

這與李成棟嘉定三屠,尚可喜屠廣州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思來想去,江瀚對此人下了最後定論。

馬科不是完人,甚至在一般人看來可以說品行有虧,但其並無屠殺百姓的劣跡,可以招降。

更重要的是,招降一個洪承疇手下的的遊擊將軍,對瓦解官軍北路士氣、獲取關鍵情報、乃至未來分化西北官軍集團,都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和現實價值。

“來人,傳我將令!”

江瀚揮手招來傳令兵,

“讓方黑子押送馬科及其親信部將至劍州,交由董二柱處置。”

“命他二人相機行事,設法招降馬科。”

數日後,劍州城。

風塵僕僕的黑子,押著神情萎靡的馬科和其副將唐陽抵達了城外。

早已接到命令的董二柱親自在城門迎接。

“黑子,可想死老子了!”

一聲洪亮的呼喊帶著毫不掩飾的欣喜。

董二柱大笑著衝下臺階,張開雙臂給了黑子一個結結實實的熊抱。

幾年不見,當初一起在底層掙扎求生的老兄弟,如今都已獨當一面,但軍中那份情誼卻絲毫未減。

“柱子!”

黑子也激動得眼眶發熱,用力回抱,拳頭在董二柱厚實的背上捶了兩下, “你狗日的,幾年不見,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坐鎮劍州的主將!”

“挺威風啊!”

寒暄過後,董二柱的目光掃過被嚴密看押的馬科,低聲道: “路上沒出岔子吧?”

“這就是馬科?”

黑子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黃牙: “放心!”

“捆得結實得很,插翅難飛!”

他同樣壓低聲音

“不過,看樣子還是有點不服氣。”

“當初在廣元城外,這廝發現我是內應,差點沒撲上來咬我。”

“咱回去好好商量商量。”

董二柱點點頭,沒再多問,而是熱情地招呼黑子進城,並將馬科等人交由親信嚴加看管。

當晚,董二柱在府衙後院設下私宴。

沒有山珍海味,只有大盆的燉肉、剛烙的鍋盔、兩樣野菜,還有幾罈子烈酒。

這纔是老兄弟敘舊該有的味道。

酒過三巡,幾碗烈酒下肚,驅散了初春的寒意,也拉近了時光的距離。

兩人從當年跟著大帥裝神弄鬼的趣事,說到各自這些年的拼殺,又說到犧牲的袍澤,唏噓不已。

酒桌上的氣氛熱烈而真摯。

敘舊的興頭稍歇,董二柱提起酒罈,給黑子和自己又滿上一碗,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些: “黑子,大帥要求招降的信我看過了。”

“這馬科你怎麼看?”

“路上打交道,摸出點門道沒?”

黑子端起碗,沒急著喝,瞇著眼回想了一下: “有點滑不留手的味道!”

“雖然不知道大帥爲什麼篤定這姓馬的可以招降,但此人的抵抗情緒的確不強。”

“不像咱們之前遇到的明軍將領,動不動就自刎殉國。”

“但等我再勸降時,他又開始扯什麼忠君死節的屁話,顧左言右。”

“把這人安排到獨立別院時,他受著,但卻沒半點感激的意思,好像理所應當。”

黑子灌了口酒,咂咂嘴,

“說他怕死吧,好像也不怕;但你說他想投降吧,嘴巴又嚴實得很。”

“反正.反正就是讓人捉摸不透,滑不留手。”

董二柱若有所思地啃著鍋盔,分析道:

“大帥讓咱倆招降他,是不是太看得起咱倆的能力了?”

“我倆上陣殺敵還勉強湊合,可勸降明將這事兒還是頭一遭,根本沒頭緒。”

“剛纔你說,這人提及什麼‘忠君死節’時顧左言右,會不會他自己都不信這套?”

“只是拿忠義當擋箭牌,或者說,在給自己找臺階下?”

“對咱們的懷柔不感激說明他要麼心防極重,要麼根本不在乎咱們給的那點小恩小惠?”

他看向黑子, “你帶馬科在附近四處轉過沒?”

“他什麼反應?”

黑子搖搖頭: “路上走得急,沒機會。”

“不過大帥讓招降,我琢磨著,明天先帶他在劍州城裡轉轉?”

“讓他看看咱治下的百姓,比那朱明治下強上百倍,說不定能打動他?”

第二天上午,黑子換上一身利落的便服,來到關押馬科的小院。

院落在城西北角,守衛森嚴,但好在環境清幽。

“馬兄弟,昨晚睡得可算安穩?”

黑子推開房門,語氣比在廣元時緩和不少,

“大帥有令,讓我等好生款待將軍。”

“最近天氣不錯,我帶將軍在劍州四處轉轉,散散心?”

屋內的馬科狐疑看著黑子,猜不透對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散散心? 難不成要砍他腦袋?看架勢也不像啊。

他不動聲色地拱拱手,語氣平淡:

“方將軍客氣了。”

“階下之囚,多活一天算一天罷了。”

黑子看著他疏離的樣子,也不在意,於是帶著馬科和幾名貼身護衛,走出了院落。

劍州經過知州李興懷和同知吳熙一段時間的治理,已經從水患中恢復了不少。

城內雖然談不上上繁華,但處處秩序井然。

街道清掃得乾乾淨淨,商鋪也大多開門營業。

官府開設的平價糧店外,百姓們排著長隊,臉上不見菜色。

茶館裡飄出說書人的聲音,夾雜著茶客的喝彩. 黑子刻意放慢腳步,指著街景,語氣帶著自豪:

“馬兄弟你看,自從大帥佔了川北,就開始大肆提拔能臣幹吏,肅清朱明遺毒。”

“主官謹守政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

“雖比不得太平年月,但百姓總算有條活路,不必日日擔驚受怕,易子而食了。”

聽著黑子的介紹,馬科的目光掃過城內的街道、店鋪、行人,臉上確實掠過一絲驚訝,但也僅此而已。

他點點頭,語氣依舊平淡: “嗯,你等治軍理民,確有過人之處。”

雖然是讚歎,但聽起來更像是評價一件與己無關的小事。

走到城外一處粥棚,一行人見到排隊的老人和孩子時,黑子趁機解釋道:

“前些日子,川北發了大水,劍州災民數以萬計。”

“大帥有令,凡老弱婦孺,每日兩粥,直到今年秋收爲止。”

“雖然難以飽腹,總能吊住性命。”

馬科看著那粥棚,眼神卻有些飄忽,似乎在走神,只是隨口應道:

“好好,仁政仁政。”

那敷衍的態度,連旁邊跟著的護衛都微微皺眉。

黑子心中暗罵,但卻臉上不動聲色,又出城帶他看了幾處正在修復的水渠和屯墾點,聽當地官吏講述著引水灌溉、增產糧食的規劃。

馬科聽著,偶爾“嗯”一聲,態度極其敷衍。

他的注意力,更多是停留在周圍四處巡邏的士兵身上,觀察著他們的裝備、步伐和精神狀態。

一圈轉下來,講解的官吏口乾舌燥,可馬科的反應卻始終如一:

禮貌性的驚訝,平淡的附和,以及深藏的漠不關心。

他對街市的整潔、粥棚的設立、水利的興修,興趣缺缺。

只有當看到一隊押運糧草的車隊經過,或是一小隊裝備相對整齊的義軍巡邏兵時,他的目光纔會稍作停留,眼神深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

回到劍州的院落後,馬科屏退侍從,獨自坐在窗邊。

窗外是守備森嚴的軍士和劍州城的一角,安寧祥和,但他心中卻毫無波瀾。

論民生,這羣賊子做的確實不錯。

可馬科出身軍戶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的只有軍功、升遷、糧餉、地盤。

對於民生一事,那是文官們才需要考慮的事情。

他真正關心的,是川北這支軍隊的成色! 根據今日所見,劍州城附近那些頭戴紅巾的巡邏兵,步伐還算整齊,精神頭也足,但裝備.大多是皮甲、布甲,鐵甲很少見。

糧草車隊…運的似乎是粟米雜糧居多,白米很少,後勤看起來也談不上多充裕。

總的來說,這支軍隊比底層的衛所兵強,但比起洪督師麾下的精銳秦軍,還是有所不如。

靠這樣的軍隊,估計能守住隘口,佔據四川,但之後呢?該怎麼出去呢? 說起來,這事兒也不怪馬科。

他之前從沒和江瀚的隊伍打過交道,對於江瀚的戰績也只是道聽途說而已。

今天他所見的巡邏兵,基本都是一些民兵。

馬科之所以到現在都沒開口投降,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還未曾見識到江瀚軍隊真正的核心戰力。

從賊一事可馬虎不得,那可是要禍及家人的。

馬科可不是一無所有的大頭兵,他馬家在西寧世代紮根,那兒可還在朝廷治下。

經過這麼多年的征戰,他很清楚,大明現在早已是烽煙四起,遍地反賊。

雖然還能調遣軍隊鎮壓叛亂,但那股大廈將傾的味道,怎麼也揮之不去。

他雖然對降賊沒什麼心理負擔,但他更不想從一個火坑,跳進一個看起來更沒前途、隨時可能覆滅的火坑。

他需要看到贏的希望,看到強大的武力! 看到足以支撐他背叛朝廷後,還能安身立命甚至更進一步的資本!

而黑子自然不知道其中關鍵。

他送回馬科後,憋著一肚子氣,火急火燎地趕回了府衙,準備找董二柱商議。

而此時的府衙裡,董二柱很明智地拉來了知州李興懷和同知吳熙,想要讓他倆讀書人幫著參謀參謀。

黑子憋著一肚子氣回到府衙,把馬科一路的反應,原原本本、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遍。

“幾位,你們是沒見那廝的眼神!”

“看粥棚跟看路邊的石頭沒兩樣!”

“我說引水灌田,他嗯嗯啊啊敷衍兩句,心思都不知道飛哪去了!”

“可看到運糧的車隊,看到巡邏的兵,這姓馬的眼珠子轉得賊快!”

“這廝莫不是在探查敵情?想趁機溜走?”

黑子說完,狠狠灌了一大口茶水,義憤填膺。

可一旁的知州李興懷聽完,倒是從中琢磨出了一絲味道。

“方將軍,據你所述,這姓馬一路上對民生不甚在意,只對兵事才表現出一定的興趣。”

“我倒覺得,這廝不像是在探查敵情,反倒像是在評估咱們的實力。”

“你仔細想想,他現在被嚴加看管,根本不可能逃得出去。”

“而此人投降後也並未自殺殉國,表明志向,你們應該能從中看出來點什麼吧?”

黑子和董二柱聞言一愣,齊齊問道:

“看出什麼?”

這下輪到李興懷傻眼了,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咋還不明白? 他捋了捋須,仔細解釋道: “二位將軍不是降將,不明白此中關鍵。”

“說來慚愧,李某也是降臣,對於降臣的心理還是有些瞭解的。”

“我覺得馬科此人,是在暗中評估咱們的軍事實力。”

“他怕死,但更怕投錯了隊伍,死得毫無價值,甚至連累家族!”

“對於領兵打仗的將領來說,民生一事是他們最不關心的。”

“任你民生搞得再好,可守不住地盤,一樣是鏡花水月。”

“只有一隻強大的軍隊,才能保證降將的前途,才能讓他們產生改換門庭的念頭!”

一旁的吳熙也跟著附和道: “李知州所言沒錯,此人反覆提及‘忠義’,那是他給自己臉上貼金,無非是想找塊遮羞布而已。”

“他心裡真正盤算的,是其中利弊,乃至今後前途,和民生無關。”

董二柱聽罷恍然大悟,他站起身踱了兩步,一臉興奮: “明白了!”

“對付這種人,講仁政、說民生,就是對牛彈琴。”

“想讓他歸降,就得把他心裡的那點僥倖和疑慮徹底打碎。”

“讓他清清楚楚意識到,跟著朱明王朝,跟著洪承疇只有死路一條,家族更是會遭受牽連。”

“而咱們兵強馬壯,前途無量;跟著大帥,他馬科不僅不會死,甚至還可能更上一層樓!”

他停下腳步,目光炯炯地看著黑子:

“咱倆明天兵分兩路。”

“你負責帶他去城南校場,我負責整隊操練,讓他好好看看咱軍中的威勢!”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明。

黑子再次來到馬科的院落,這次他換上了一身筆挺的戎裝,腰挎長刀,神情肅殺。

“馬將軍,請吧。”

“今天帶你換個地方。”

黑子的語氣不容置疑。

馬科心中一凜,知道戲肉來了。

他默不作聲地起身,跟著黑子走出院落,翻身上馬。

一行人策馬出城,直奔城西。

越靠近目的地,耳邊那低沉而充滿力量的咆哮聲就越發清晰。

進入戒備森嚴的營門,眼前的景象讓馬科瞬間瞳孔收縮,呼吸都爲之一窒。

肅殺之氣撲面而來,巨大的校場之上,晨霧尚未散盡。

數以千計的士兵正在操練。

沒有喧譁,只有軍官短促有力的口令聲、以及令旗揮舞時帶起的風聲。

黑子居高臨下,指著校場上的方陣:

“馬將軍,怕你不清楚,那些頭戴紅巾的,是我軍最新招募的民兵。”

“中間披著雙甲的,纔是我軍的戰兵。”

“就是踏破銀川,宰了慶王,陣斬曹文詔,侯良柱,張令等人的虎狼之師!”

馬科抿著嘴,死死盯著眼前的校場,沒有說話。

校場上,數個巨大的步兵方陣正在演練攻防。

前排的長槍兵陣列如林,隨著號令,手上動作整齊劃一,槍尖閃爍著寒光。

而刀盾手則是排著緊密的盾陣,配合著槍陣徐徐推進,步伐緊湊。

那股沉默中爆發出的力量感,遠非馬科昨天在城中看到的巡邏兵可比!

更遠處,馬蹄聲不絕。

兩支千餘人的騎兵部隊,正操持著胯下戰馬,由南向北徐徐而來。

透過千里鏡,馬科看見數千戰馬膘肥體壯,奔騰起來肌肉賁張。

隊伍加速中,突有一支千餘人的騎兵從中裂陣而出,疾馳向另一頭的靶場而去。

煙塵裡,馬背上的騎兵猛地一拉繮繩,整齊劃一地停在靶場邊,隨後抄起馬背上的燧發鳥銃翻身下馬,快速列成三隊,傾瀉著手上火力。

馬科瞪大了雙眼,轉頭看向一旁的黑子:

“方將軍,這戰法我怎麼從未見過?”

黑子隨意地擺了擺手: “沒什麼,我家大帥新琢磨出來的,叫什麼龍騎兵。”

“說是用於戰場快速投射火力。”

馬科當初追隨李卑時,本就以騎兵見長,如今聽聞新戰法,瞬間來了興趣。

“不知可否近處一觀?”

黑子看他一臉興奮地樣子,伸出右手: “自然。”

一行人穿過校場,馬科也在仔細地觀察著士兵們身上的裝備,甚至還親手摸了摸。

鐵葉棉甲厚實且輕便,戰兵要害處各有護心、護喉、護腋; 最前頭的選鋒們的裝備更是令人心驚,手臂上戴著的是精鐵臂韝,頭頂的是鉢體明盔,臉上還蒙了一層面甲。

聽一旁的董二柱說,這都是披了三層甲冑的精銳之師。

馬科聽了更是難以置信,這一千多人統統都能披三層甲? 見他一臉難以置信,董二柱隨手從陣中點了兩名選鋒出來,讓他當場查驗。

馬科瞪大了眼睛,看著從選鋒身上脫下來的環鎖鎧,亮銀鎖子甲和鐵葉棉甲,一句話說不出來。

長槍、腰刀、盾牌制式統一,弓箭手用的也是製作精良的長梢弓或勁弩。

馬科的臉色已經變了,之前的漠然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臉凝重。

這哪裡是流寇?

這分明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強軍。

就這身裝備,放到軍費充足的遼東去,都只有精銳的家丁才能穿上。

而他今天竟然在西南一隅的賊兵身上,見識到了。

“馬將軍,如何?”

“以你明將的身份來看,我等這支隊伍如何?”

黑子在一旁,語氣帶著淡淡的傲然。

馬科喉結滾動了一下,艱難地吐出兩個字:

“當世精兵!”

黑子聞言嗤笑一聲, “精兵?”

“這只是川北的一支偏師罷了。”

“在川東的夔州府,我家大帥正領著主力部隊囤兵瞿塘峽,攔住湖廣的明軍。”

“另外還有三位參將,正帶著麾下部隊在成都府,潼川州四處攻城略地。”

他朝著馬科揮了揮手,一臉神秘: “跟我來,讓你見識見識好東西。”

心神劇震下,馬科已經全然忘記了觀摩騎兵新戰法一事。

他亦步亦趨的跟著前頭的黑子,穿過層層崗哨,來到校場後方一處被高大木柵圍起來的獨立營地。

這裡的守衛更加森嚴。

當木柵門被緩緩推開,看清裡面的景象時,馬科如遭雷擊,整個人僵在原地,眼睛瞪得溜圓,嘴巴微張。

這裡是輜重營的位置。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堆積如山的制式兵器,長槍腰刀,燧發鳥銃散發著森森寒光,顯然造價不菲。

而另一頭則擺著整整齊齊各式甲冑,大量厚實的布面鐵甲堆得密密麻麻,看得馬科直流口水。

這些武器裝備,要是給都給西北的秦軍換上,嘖嘖 而在這輜重營的核心位置,被油布半遮蓋著的,是數十門重炮。

油布縫隙中露出的幾根粗壯黝黑的炮管,令人心悸。

旁邊堆放著成箱的實心鐵彈和用油紙包裹嚴密的火藥包! “這麼多重炮”

自從進了輜重營,馬科的嘴就沒合攏過。

他太清楚後勤輜重對於明軍戰鬥力影響有多大了。

黑子滿意地看著馬科那副見了鬼的表情,走到一門重炮跟前,用力拍了拍冰冷厚重的炮身:

“怎麼樣,馬將軍?”

黑子的聲音不高,卻充滿了誘惑,

“洪承疇困在漢中,寸步難行。”

“盧象升被擋在夔門,舟師更是難越雷池一步。”

“四川一地,遲早是我軍的囊中之物!”

“待打退兩路官軍,我家大帥便要揮師西進,鯨吞全川!”

黑子的右手在空中狠狠一握,彷彿將整個四川攥在手心一樣。

他死死盯著心神劇震的馬科,一字一句道:

“我家大帥說了,據巴蜀天險,開府建制,練兵積粟。”

“南可取雲貴,穩固根基;北可圖漢中,控陝西三邊之地;東可下湖廣,飲馬長江!”

“不知道馬將軍對此,可有興趣?”

(本章完)

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146章 害民賊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76章 剿撫並用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48章 王莊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35章 靖邊營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76章 剿撫並用第9章 總兵身死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65章 攻城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72章 楊鶴第3章 魚腹丹書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2章 劉老爺第155章 夜襲第87章 中伏第14章 發餉第82章 奸細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67章 張輦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28章 慶功宴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8章 段家父子第74章 李自成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80章 逃出生天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42章 開門紅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09章 論水滸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47章 三家合謀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59章 渡河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71章 戰後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59章 餘承業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29章 李總管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14章 發餉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68章 誰的錯?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
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146章 害民賊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76章 剿撫並用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48章 王莊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35章 靖邊營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76章 剿撫並用第9章 總兵身死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65章 攻城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72章 楊鶴第3章 魚腹丹書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2章 劉老爺第155章 夜襲第87章 中伏第14章 發餉第82章 奸細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67章 張輦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28章 慶功宴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8章 段家父子第74章 李自成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80章 逃出生天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42章 開門紅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09章 論水滸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47章 三家合謀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59章 渡河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71章 戰後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59章 餘承業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29章 李總管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14章 發餉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68章 誰的錯?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孟村| 澜沧| 临洮县| 邹城市| 南皮县| 湘阴县| 铜川市| 扶余县| 营山县| 准格尔旗| 松阳县| 个旧市| SHOW| 望都县| 临沭县| 黄冈市| 翁牛特旗| 精河县| 张北县| 宜黄县| 淮阳县| 嘉祥县| 肃北| 沾化县| 石城县| 屯留县| 永平县| 安溪县| 桐城市| 江孜县| 长海县| 南木林县| 招远市| 满洲里市| 呼和浩特市| 琼中| 梁平县| 固阳县| 百色市|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