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圍三闕一 得知岢嵐縣失守後,許鼎臣再也坐不住了,他連忙將靜樂縣的一衆文武佐官都叫到了縣衙。
天色陰暗,山雨欲來。
大堂內,許鼎臣端坐於上首,臉色陰沉,手指不斷地叩擊著面前的紅木桌案。
他掃視了一圈堂內的文武佐官,沉聲道:
“都說說吧!”
“如今岢嵐縣失陷,賊人不日便將抵達靜樂城下?!?
“值此危難之際,我等該如何是好?”
然而回應他的只有一片沉默。
堂下的一衆官員們,個個眉頭緊鎖,眼觀鼻,鼻觀心,彷彿老僧入定一般,沉默不語。
許鼎臣等了半晌,見無人回話,胸中怒火噌地一下就躥了上來!
他猛地一拍桌案,咆哮道: “都啞巴了?!”
“平日裡一個個伶牙俐齒,到了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反倒都成了鋸了嘴的葫蘆?”
“召集你們來縣衙,是讓你們羣策羣力,商議守城大計的! “一個個都不說話,想什麼呢?”
想什麼? 堂下的官員們心中都在冷笑,他們想的很簡單,也很一致,那就是趕緊跑!
就連岢嵐縣那種的堅城都被攻破了,靜樂這小破城,既無險可守,也無兵可用,拿什麼去抵擋那幫如狼似虎的賊寇?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棄城撤走,一路撤到太原府去! 只有撤到太原那高大堅固的城池裡去,他們纔會有安全感。
可終究還是沒人敢開這個口,開口就要擔責,失地之罪,誰也不想抗。
沉默良久,許鼎臣的副手何翔終於站了出來: “許道臺,賊兵來勢洶洶,銳不可當?!?
“既然岢嵐縣已經失守,恐怕賊兵已經朝著靜樂殺過來了?!?
他頓了頓,小心翼翼地擡眼看了看許鼎臣,
“依卑職愚見,咱們不如先暫避其鋒,棄城撤往太原府,再圖後策”
許鼎臣聞言,冷哼一聲, “撤?”
“本官受宋巡撫重託,身負守備靜樂、屏障太原的重任,怎麼能不戰而逃?”
他嘶啞著嗓子怒吼道, “你難道不知道,一旦靜樂失守,賊兵便可長驅直入?”
“整個太原府、汾州府一馬平川,拿什麼擋住賊兵?”
“屆時,三晉之地,烽煙四起,生靈塗炭,你我有何面目面見皇上?!”
許鼎臣一番話說得是慷慨激昂,正氣凜然。
可堂下衆人卻反應平平,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波瀾。
底下的官吏們撇了撇嘴,在心底暗自腹誹:
面見皇上?皇上眼裡什麼時候有我們這種小角色了?
話說得好聽,還不是爲了你許大人的官聲和前途,拉著咱們一起送死罷了。
當然,這些大逆不道的話,他們是萬萬不敢說出口的,面上依舊是一副謙恭的模樣。
此時,城內的守將林勇站了出來,抱拳道:
“許大人教訓的是!”
“可如今城內兵力空虛,面對賊兵數萬大軍,我等實在力有不逮?!?
“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許鼎臣沉思片刻,緩緩道: “王嘉胤想要進入太原府可沒那麼簡單,尤世祿和曹文詔還在屁股後跟著他呢!”
“曹文詔先前傳來戰報,他率領關寧騎兵,在雁門關外斬殺了賊將吳三景,稍作休整後便會趕往寧武關?!?
“西路的尤世祿,算算時日,說不定也已經快抵達岢嵐縣附近了?!?
“只要我等堅守不出,到時候兩路官兵左右夾擊,定能將這股賊兵按死在呂梁山脈之中!”
許鼎臣一番分析說得頭頭是道,彷彿勝利就在眼前。
可堂下衆人聽了,卻是面面相覷。
說了半天,全他媽是空話,要守城總得有兵吧? 不然怎麼堅守到朝廷大軍前來支援? 林勇搖搖頭,十分無奈:
“許大人,道理是這個道理,可咱們手上沒兵?!?
“如今城內只有不到八百守軍,加上所有民壯,也不過一千三百來人?!?
“想要守住城池,簡直難如登天!”
許鼎臣似乎被戳到了痛處,立刻反駁道, “誰說沒兵了?!”
“本官已經派出快馬,趕往寧武關,急調窟龍關守備鄧陽南下參戰!”
“鄧陽手上有一支精兵,想必能拖上一陣!”
一旁的何翔聞言,苦笑一聲,再次勸道:
“許道臺,從靜樂到寧武關,少說也有三百多裡地?!?
“他鄧陽就算跑斷了腿,也得三天才能趕到,咱們這城池能守住三天嗎?”
“不如暫避鋒芒,之後再做打算”
“夠了!”
許鼎臣猛地一揮袖袍,打斷了何翔, “跑?”
“食君祿,守土安民;受皇恩,牧守一方?!?
“本官心意已決!城破,唯有一死而已!”
這番話說得是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可響應者依舊寥寥無幾。
幾乎所有人都在心裡破口大罵:
老東西,明明事不可爲,還非要拉著大家一起去死,簡直不可理喻! 但心裡罵歸罵,誰也不敢再公開反對。
無奈之下,衆人也只得怏怏地領命,各自散去,準備守城。
就在衆人準備城防之際,江瀚和王嘉胤的大軍已經抵達了靜樂縣。
城池外,旌旗招展,刀槍如林,黑壓壓的人頭攢動,一眼望不到邊際。
城牆上的守軍嚇得膽戰心驚,兩股顫顫。
王嘉胤走在最前面,看著靜樂縣低矮的夯土城牆,冷笑一聲,當即就準備下令攻城。
“大王!上山虎兄弟!這靜樂不如就交給高某如何?”
陣前,一個身材高大、氣勢豪邁的虯髯大漢策馬而出,正是闖王高迎祥。
他對著王嘉胤和江瀚,抱拳朗聲道: “殺雞焉用牛刀?”
“區區靜樂,交給在下便是!高某願爲先鋒,爲大王和上山虎兄弟拿下此城!”
原來,高迎祥在攻打岢嵐時,沒能幫上什麼忙,自覺寸功未立,心中頗爲不是滋味。
此刻見著靜樂縣,便主動請纓,想要露兩手。
王嘉胤和江瀚對視一眼,既然高迎祥願意代勞,他們也樂得清閒。
於是王嘉胤點了點頭,同意了高迎祥的請戰: “闖王勇武,區區一個靜樂,必定手到擒來!”
“那我和上山虎兄弟,就在此靜候闖王的佳音了!”
高迎祥哈哈一笑,當即指揮自己的部下,將城池三面團團圍住,只留下東門一處,無人看守。
這是他在三國演義裡學的,叫做圍三闕一,據說瓦解守軍意志,令其不戰而逃。
擺開陣勢之後,高迎祥又學著戲文裡的樣子,派了幾個嗓門大的親兵出去。
親兵們騎著快馬,跑到靜樂城下,反覆來回地高聲喊話: “城裡的官兵聽著!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家大王慈悲,不願多傷性命!”
“只要你們放下武器,獻城投降,我家大王絕不追究!”
“東門已經敞開,你們可以自行從東門離去,返回太原府!我等絕不追趕!”
“給你們半天時間考慮!今日天黑之前,要麼獻城投降,要麼自己從東門滾蛋!”
“要是敢負隅頑抗,城破之日,必定將你們屠個一乾二淨!”
喊聲迴盪在城頭,城頭上的軍民們心頭一震,私語聲漸起。
不僅是普通士卒和民壯,就連城內的一些低級官員和守城的隊官、把總們,也紛紛心動了! 這城池擺明了守不住,倒不如收拾細軟,跑回太原府去!
那賊兵可都說了,抵抗就要屠城,還不如干脆獻城投降呢! 反正天塌下來有他許大人頂著,咱們犯不著陪他一起死。
各種明哲保身的念頭如同野草般瘋狂滋長,迅速佔據了大部分官員的內心。
一時間,城內暗流涌動。
不少軍官開始私下串聯,商議著如何獻城投降。
有的官吏們已經開始偷偷打點行裝,準備腳底抹油了。
當許鼎臣得知這一消息,頓時怒不可遏:
“反了!”
“這幫賊子!竟然敢反過來勸降朝廷官兵?!”
他拔出配劍,帶著一隊守衛,怒氣衝衝的就趕去了東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