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練兵 對於王嘉胤,他們是敬畏其勢力和總掌盤的名號;
而對於江瀚,他們的眼神中則更多了幾分好奇和佩服。
“將軍當真是勇猛,連曹蠻子都栽在您手裡了,我等佩服!”
“是啊是啊,此戰過後,將軍的大名,怕是要傳遍山西了!”
“以後咱們跟著橫天王和上山虎將軍,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吹捧之詞不絕於耳,江瀚只是微笑著一一應對,不卑不亢。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該是談正事的時候了。
只見一個身材粗壯的漢子,端著酒碗站了起來,對江瀚說道: “將軍,在下劉國能,號闖塌天。”
“如今我有一事,不知道能否請將軍幫把手?”
江瀚舉起酒碗,點了點頭:
“在座的都是兄弟,只要我能辦到,絕不含糊。”
劉國能聽罷,舉起酒碗一飲而盡,接著說道:
“將軍,咱們這幫人只會打些順風仗,平日裡打打衛軍什麼的還成。”
“可要是碰上了邊軍的硬茬子,那就是一觸即潰。”
“我今天在城外,看見了將軍手下的那幫士卒,才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強軍。”
“在下有個不情之請,想請將軍幫咱們也練練兵!”
“只要將軍您肯點頭,有什麼要求,儘管提,要錢要糧要娘們,咱們都能給你弄來!”
劉國能這話一出,立刻引起了在場不少頭領的共鳴。
他們也都看出來了,江瀚的安塞營,戰鬥力遠超他們這些義軍。
要是自己的手下也能練成那樣,那以後搶地盤、打官軍豈不是更有底氣? 一時間,院子裡安靜了不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江瀚身上。
江瀚聽了這話也有些犯難,自己的兵都是邊軍營兵出身,本身的戰鬥力就不俗。
而在場的義軍,除了王嘉胤之外,其餘人麾下的兵馬,大多都是些農民、饑民組成的乞丐部隊。
首先在人員基礎上就差了不少,這哪是一朝一夕能練出來的?
但江瀚也不好直說,酒宴上他也不想掃了其他人的興。
江瀚沉吟片刻,還是點了點頭:
“既然劉大當家的都這麼說了,那在下也不好藏私。”
“不過,練兵一事,耗資甚巨,軍械、糧草、餉銀,哪樣都不能少。”
“這些都得各位自行提供,娘們兒就不必了。”
“我只要一樣東西,那就是馬匹。”
“我幫各位練兵,每練出兩百名合格的士卒,各位就以五十匹健壯的馬騾來換。”
“如何?”
江瀚這個要求一出口,大堂裡頓時響起一片吸氣聲,剛剛還熱切的頭領們,臉上都露出了爲難之色。
對於他們這些流動作戰的義軍來說,馬匹、騾子這些牲畜,簡直就是命根子。
來回轉進,躲避官軍圍剿,全靠這些腳力。
沒了馬,他們跑都跑不快,一旦被官軍主力咬住,那就是死路一條。
用五十匹的馬騾去換兩百的戰兵?這代價似乎有些讓他們難以接受。
就在衆人左右爲難之時,劉國能又開口道:
“各位頭領,咱們總不可能跑一輩子吧?”
“要我說,該打就要打,不能一味地四處逃竄!”
“你們看如今這個局勢,不就是打出來的嗎?”
“要是沒有橫天王和上山虎將軍打的這兩場硬仗,咱們怎麼可能進入太原府這樣的富饒之地?”
劉國能的這番話有理有據,也說到了一衆首領的心坎裡。
總不能一輩子都像喪家之犬一樣,東躲西藏吧? 誰不想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誰不想光明正大地佔據一塊地盤,關起門來發展建設?
可這一切都要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能打過官軍,否則就只能被追著一路跑。
一時間,衆頭領都陷入了猶豫之中,大堂裡再次安靜下來,只有粗重的呼吸聲。
看著這幫人猶豫不決的樣子,主座上的王嘉胤終於開口了。
他清了清嗓子,朗聲笑道: “我看各位兄弟是捨不得自己的家底啊!”
“上山虎兄弟的要求雖然高了點,但也是實情,練兵確實不易。”
他轉向江瀚,說道:
“上山虎兄弟,你看這樣如何?”
“讓各家挑選一部分最機靈、最可靠的青壯,送到你那裡去。”
“你呢,就費點心,幫他們把這第一批人給操練出來。”
“等這批人學成回去了,再讓他們去教其他人。”
“這樣一來,既能讓各家都學到練兵的法子,也省得你一次帶那麼多人,太過勞累。”
“至於馬匹嘛……”
王嘉胤豪氣地一揮手:
“我先替他們出一半!”
“五十匹馬換兩百戰兵,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是有些多了。”
“等將來打下了大塊地盤,再讓他們還回來就是了!”
王嘉胤這個提議,可謂是替所有人都解了圍;既能學到練兵之法,又不用花費太大。
衆頭領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紛紛拍手稱善,齊聲讚頌橫天王高義。
江瀚看了王嘉胤一眼,心中暗歎。
這王嘉胤確實有幾分手段,頗有些豪氣雲天,不拘小節的樣子。
但這種看似大方的做法,也暴露了他自身的一些缺點。
如此輕信他人,難道就不怕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這.或許就是他最終敗亡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眼下這個方案對江瀚來說,倒也合適,於是他便點頭同意了。
敲定了練兵的事情,王嘉胤興致更高,又提起了第二件事。
“弟兄們!”
他舉起酒杯,高聲道, “如今曹文詔被打跑了,尤世祿也快撐不住,馬上要退兵了。”
“只要官軍主力一退,這富庶的汾河平原,可就都歸咱們了!”
“太原府、汾州府、平陽府遍地都是地主老財。”
“咱們現在也該劃分一下地盤,到時候各自去發財去!”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所有頭領的興趣,搶大戶、擴充實力,這纔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
經過一番商議,最終決定,以州府爲界,大致劃分爲南北兩個區域。
王嘉胤作爲盟主,勢力最大,自然是挑了北面富庶的太原府及其周邊地區。
而江瀚則選擇了南面的汾州府一帶。
汾州府雖然不如太原府核心,但也是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的區域,更關鍵的是,江瀚對那一帶相對熟悉一些。
畢竟之前在石樓縣時,他搶的就是汾州府周邊的晉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