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

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

唱名到最後三人時,曾瑞的聲音陡然拔高:

“本科探花——閬中周德福!”

聽了這個名字,在場的衆人面面相覷,議論聲起。

“周德福?”

“誰啊?”

“沒聽過這名字啊?”

只見前排一個角落,一個身著半舊皁服、年約五十多歲、身形微佝的老者,猛地擡起頭,一臉錯愕。

他左右看看,一條腿邁了出去卻又立刻收回來,想上前又不敢上前,似乎懷疑自己聽錯了。

“老周?周書辦?!”

有眼尖的把他認了出來,失聲叫道, “這不是州府衙工房的吏員周德福嗎?!”

“啊?!真的假的?”

“天老爺,真有吏員中試?!還進了三鼎甲?!”

人羣瞬間譁然,衆人臉上寫滿了驚愕和難以置信。

周德福在無數道或震驚、或鄙夷、或羨慕的目光注視下,彷彿才如夢初醒。

他渾身微微發抖,深吸一口氣,努力挺直了佝僂的腰背,邁著急促的小碎步出列,對著曾瑞和四周深深一揖,抱拳過頂。

緊張之下,他的動作甚至有些僵硬,嘴脣哆嗦著,老眼已然有些溼潤。

曾瑞微微頷首,目光轉向下一位,聲音依舊洪亮:

“本科榜眼——南部縣陳安!”

話音落下,一個身著洗得發白、打有補丁儒衫的青年應聲而出。

他面容清癯,手上帶著常年勞作的繭子,眼神卻明亮而堅定,正是南部縣陳安。

他臉上帶著一絲得償所願的激動笑容,向著四方拱手。

只是那笑容深處,掠過一絲微不可察的詫異,自己答得已算盡善盡美,竟然還不是狀元? 難道不成那幫家學淵源的進士子弟,也出來應試了?

不可能啊。

曾瑞也沒理他,而是再度拔高了聲音,朗聲道: “本科案首狀元——劍州吳熙!”

“誰?”

“吳熙?沒聽過啊,哪家才子?”

聽到自己的名字,人羣中的吳熙只覺得腦子裡“嗡”的一聲,一片空白。

周圍所有的聲音瞬間遠去,只剩下心跳如擂鼓。

案首?狀元? 前日大帥召見,沒想到今天竟然中了狀元?

巨大的不真實感瞬間淹沒了他。

吳熙幾乎是憑著本能,在一片豔羨和嫉妒的驚呼聲中邁出腳步,有些發飄地走出人羣,來到階前空地中央。

冬日的陽光有些刺眼,他下意識地瞇了瞇眼,隨後對著曾瑞和歡呼的人羣深深作揖,心緒卻仍在雲端飄蕩。

可這還沒完,曾瑞接下來的話更是如同一道驚雷,震得全場譁然:

“大帥有令——”

“榜眼陳安,才學兼備,即日赴任蒼溪縣縣令;探花周德福,老成幹練,即日赴任南部縣縣令!”

“什麼?!縣令?!”

“秀才和老吏也能當縣令?!”

“天老爺,招賢令不曾欺我,最優者真的可爲一縣主官!”

不怪衆人如此驚訝,縣令雖然聽起來是區區七品官,但實際上縣令又號稱百里侯,父母官。

很多普通人一輩子能見到的最大的官員,就是縣令。

就連曾瑞身爲舉人,此前也是苦等了幾年,最後纔等來了個廣元縣縣令的職缺。

說起來,這還得感謝江瀚,要不是他帶兵宰了上一任廣元縣縣令,朝中無人敢走馬上任。

否則曾瑞可能等到頭髮花白,都不一定能等來這個職缺。

巨大的驚呼,羨慕聲在人羣中爆發開來,幾乎要把州衙儀門給掀翻。

無數道目光匯聚,緊緊地盯著那積年老吏和落魄秀才,充滿了震撼。

可人們突然回過神來,還有個狀元郎呢?他該是什麼職位? 議論聲四起,有的說是縣令,有的膽子更大,直接猜是知州。

就在此時,曾瑞的聲音再次響起,蓋過了所有喧譁: “肅靜!”

“狀元吳熙,才思敏捷,見解超卓,深得大帥嘉許!”

“特擢升爲從六品劍州州同知,分管農政、水利諸事!”

人羣瞬間安靜下來,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

從六品州同知?! 一個剛剛放榜的新科狀元,甚至還沒來得及觀政,直接就授了從六品的實權州官?! 吳熙剛剛從驚喜中緩過神來,可突如其來的任命又讓他腦子一空,愣在了原地。

他從之前深夜召見一事中有過推斷,估計自己很可能是要被派去劍州對付樑家。

可他也就敢想象州署吏目,最多是個從七品的州判官頂天了,沒想到竟然是二把手州同知?

無數雙眼睛死死盯著空地上的年輕狀元郎,羨慕?嫉妒?敬畏?

種種情緒交織在空氣中,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儀門外,只剩下吳熙粗重的呼吸聲和風吹過紅綢的獵獵聲響。

這次恩科放榜帶來的震撼,一浪高過一浪,徹底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

唱名完畢,真正的重頭戲纔剛開始。

新科三鼎甲被請入州衙後堂,由曾瑞親自主持,換上了象徵榮耀的嶄新衣袍。

按照明廷規制,吳熙是一身緋紅圓領袍,繡著鷺鷥(Lùsī)補子,頭戴烏紗帽,腰纏玉帶。

陳安和周德福則是青色官袍,繡著鸂??(Xīchì)補子,同樣頭戴烏紗,玉帶環腰。

當三人重新出現在儀門外時,早已備好的三匹披紅掛綵的高頭大馬正候著他們。

在衆人灼熱目光注視下,三人翻身上馬,領著六十五位中試學子,浩浩蕩蕩。

早有兵丁開道,鑼鼓喧天而起。

“誇官遊街——!”

隨著一聲高喝,遊街隊伍緩緩啓動,向著城內主要街道行去。

兩列盔明甲亮、精神抖擻的衛兵開道,長槍如林,在陽光下閃著寒光,無聲地宣告著新政權的力量。

緊隨其後的,是一匹特意挑選、披著紅綢的高頭大馬。

馬上端坐的,正是新晉案首吳熙。

他頭上簪著一朵碩大鮮豔的紅綢花,雖然外面是嶄新的官袍,可內裡依舊穿著那件舊儒衫。

這是曾瑞特地交代的,要他把舊儒衫塞在內裡,以供衆人觀摩。

這並非是要羞辱吳熙,而是要體現此次恩科的重點,不拘一格降人才。

遊街的路線不長,卻極具深意: 從州衙出發,穿行保寧府最繁華的幾條主街,最後直奔壽王府而去。

江瀚在壽王府設下了瓊林宴,等著他們。

馬蹄踏在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街道兩旁,早已擠滿了聞訊而來的百姓。

“看!那就是案首吳熙?”

“聽說之前是劍州一個窮秀才,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了!”

“真的假的?窮秀才也能考第一,還能騎大馬遊街?”

“那還有假!沒看見親兵護衛?聽說他可是大帥親點的案首!”

“嘖嘖,連舊衫都不捨得換果然有真本事,穿破衣爛衫也能出頭。”

“快看,狀元郎後面的探花,那不是府衙的老吏周德福嗎?沒想到他也中了!”

議論聲、驚歎聲、羨慕聲交織在一起。

吳熙騎在馬上,感受著四面八方投來的灼熱目光,好不得意。

春風得意馬蹄疾,古人誠不欺我也! 人生要是來上這麼一次,就算死了也不後悔。

遊街的隊伍穿街過巷,最終停在了城西南的壽王府大門前。

壽王府始建於弘治四年,歷時五年於弘治九年建成。

爲了修建這座王府,壽王朱祐榰強拆城中鳳凰山麓的千餘戶民居,遷移縣學、寺觀、公署數十處。

甚至聽信術士“金虎昂首不利主家”的讒言,將象徵祥瑞的鳳凰山鏟爲平地。

可一頓勞民傷財後,朱祐榰卻僅僅在此住了八年,就鬧著上書改封到了湖廣德安府。

此後,這座壽王府就徹底空置了下來。

爲了第一次開科取士圓滿落幕,江瀚特意下令,將空置已久的壽王府打掃出來,並在此設下瓊林宴,接待一衆士子。

江瀚希望藉此釋放出政治信號,昭告四川全省,以示他改天換日的決心。

此刻,壽王府朱漆大門洞開,嶄新的紅毯從門前一直鋪到正殿丹墀之下。

府內亭臺樓閣雖難掩歲月痕跡,但處處整潔一新,廊柱重新翻新,窗紙新糊,連庭院中的雜草都被清除乾淨,十分莊重和喜慶。

士卒肅立於道路兩旁,個個昂首挺胸,平添幾分威嚴。

遊街隊伍抵達王府大門前停下。

曾瑞早已在此等候,他肅容道:

“大帥已在府中正殿等候諸位新科俊彥,請隨我來。”

三人下馬,在曾瑞的引領下,踏上紅毯,穿過一道道森嚴的門禁,步入這曾經象徵著天家威嚴的深宅大院。

壽王府正殿內,燈火通明。

雖不及當年盛況,但此刻的宴席卻也規制極高,珍饈美饌,絲竹悠揚。

江瀚高踞主位,神情中帶著一絲和煦。

曾瑞與軍中幾位將領作陪,新科進士們分坐兩側。

席間,江瀚寥寥數語,勉勵衆人盡忠職守,造福一方。

飲宴漸漸進入尾聲,酒過三巡,衆人臉上還是興奮不已,臉頰上都帶著紅暈。

江瀚並未多留,只是道“諸位辛苦”,便在親衛簇擁下先行離席。

接著一衆士子也在馮承宣的帶領下,離開了大殿。

見此情形,新科三鼎甲吳熙、陳安、周德福三人也準備告退。

剛走出正殿大門不遠,身後便傳來曾瑞的聲音:

“三位新貴,留步。”

三人聞聲轉身,只見曾瑞快步走來,身後跟著幾名捧著朱漆托盤的侍從。

“大帥有賞賜,命本府親自轉交。”

三人有些詫異,今天已經是超規格了,怎麼還有賞賜。

曾瑞帶著笑臉,揮了揮手,身後的侍從依次上前。

首先是探花周德福。

托盤上赫然是幾錠沉甸甸、閃著潤澤光芒的官銀,旁邊還有一個精巧的紫檀木盒。

曾瑞打開盒蓋,裡面是一方上好的端硯,硯臺一角鐫刻著一個小小的“福”字,旁邊另有一枚小巧的銀質印章,刻著“勤政惠民”四個小字。

“周縣令,”

曾瑞看著這位激動得手足無措的老吏,

“大帥知你半生謹小慎微,勤懇於事。”

“銀子收好,這是安家立業之本,硯臺勉勵你執筆爲民,印章希望你時刻銘記‘勤政惠民’四字。

“不要辜負大帥所託,當好這百里侯,替他牧守一方。”

周德福雙手顫抖地接過,老淚縱橫,深深一揖到地: “下官.下官肝腦塗地,難報大帥恩德萬一!”

接著是榜眼陳安。

托盤上同樣是幾錠官銀,除此之外,還有幾冊裝幀精良的書卷。

曾瑞拿起最上面一本,赫然是肅本淳化閣帖。

“陳縣令,”

曾瑞看向這位年輕的寒門士子, “大帥知道你喜愛書法,這是從寧夏慶藩搜出來的淳化閣帖。”

“雖然只是拓本,但裡面包括了王羲之、王獻之、張芝、鍾繇等宋以前歷代書法大家的匠心之作。”

“應該是慶王從蘭州找來的。”

陳安鄭重接過,心中感到一陣暖流。

他深深作揖: “學生定當夙夜匪懈,不負大帥栽培!”

最後,輪到狀元吳熙時,托盤上的東西明顯不同。

除了銀子外,還有一個更大、更厚實的錦盒。

曾瑞親自打開錦盒,裡面整齊碼放著幾味名貴藥材,旁邊另有一個小一些的藥匣,裝著幾瓶貼著紅紙標籤的丸藥。

更令人意外的是,侍從裡還有位揹著藥箱、身著乾淨布衣的老者。

曾瑞的目光落在吳熙身上,聲音低沉:

“狀元郎,”

他指著藥材和藥匣, “大帥聽聞你老母臥病在牀,特意命我從府庫裡調了些上好的滋補藥材和丹丸,或能緩解病痛。”

他頓了頓,指向身後那位老者: “這位是府城名醫,張濟生張大夫。”

“大帥特命他隨你同返劍州,爲令堂診治療養,務求盡心盡力。”

吳熙聽罷,整個人都僵住了。

他望著那錦盒裡散發著清香的滋補藥材,又看向那位老醫匠,再想起家中病榻上形容枯槁、日夜呻吟的老母 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楚涌上心頭,他的眼眶瞬間通紅,淚水不受控制地涌了上來。

吳熙“噗通”一聲重重跪倒在地,朝著正殿方向砰砰砰,猛地磕了幾個響頭。

青石地磚發出沉悶的撞擊聲,額頭上瞬間一片血紅,可他卻渾然不覺。

“大帥厚恩.學生學生”

他聲音哽咽,幾乎說不出完整的話,心裡滿是感激。

曾瑞看著吳熙額頭的血跡和激動難抑的樣子,眼中閃過一絲瞭然。

嘖嘖,拿捏人心這塊,還得看大帥。

他上前一步,扶起了這位狀元郎:

“起來吧。”

“莫要做此女兒姿態,平白讓人笑話。”

身後的陳安和周德福見狀,也忙不迭的上前,扶起了吳熙。

曾瑞點點頭: “東西收好,三日之後,準時趕赴劍州上任。”

“大帥派了衛兵隨行護衛,劍州的李知州也已經等候多時。”

他盯著吳熙通紅的雙眼,一字一句地提醒道: “好好幹,別忘了大帥交代你的事。”

(本章完)

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69章 焦屍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77章 上架感言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4章 發餉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47章 雙贏第2章 破局之策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88章 銜尾追殺第78章 整訓部隊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27章 陳代雲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35章 靖邊營第50章 穿箭遊營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59章 渡河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74章 李自成第118章 攻城戰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章 破局之策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33章 交贖金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章 破局之策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16章 入城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154章 哥倆好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82章 奸細第21章 安塞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8章 段家父子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74章 李自成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12章 劉老爺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82章 奸細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45章 反制李家第181章 詐降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55章 開倉放糧
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69章 焦屍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77章 上架感言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4章 發餉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47章 雙贏第2章 破局之策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88章 銜尾追殺第78章 整訓部隊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27章 陳代雲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35章 靖邊營第50章 穿箭遊營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59章 渡河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74章 李自成第118章 攻城戰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章 破局之策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33章 交贖金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章 破局之策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16章 入城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154章 哥倆好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82章 奸細第21章 安塞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8章 段家父子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74章 李自成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12章 劉老爺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82章 奸細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45章 反制李家第181章 詐降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55章 開倉放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阜康市| 蒙山县| 沂南县| 武清区| 肥东县| 天长市| 丽水市| 石屏县| 温宿县| 灵石县| 溧水县| 黔南| 张家口市| 天台县| 陈巴尔虎旗| 宁津县| 瑞昌市| 乌兰浩特市| 阜阳市| 雷州市| 舟山市| 昌宁县| 华蓥市| 永定县| 彭阳县| 临城县| 金寨县| 海伦市| 肃宁县| 威远县| 湘乡市| 余干县| 麻城市| 嘉峪关市| 金溪县| 同仁县| 陈巴尔虎旗| 富顺县| 获嘉县|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