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進入漢中 當江瀚派出的斥候終於找到李自成時,他正帶著部隊,在藍田、臨潼一帶四處打劫富戶呢。
這隊斥候一路從陳倉走來,當真是九死一生。
他們在茫茫秦嶺中翻山越嶺,躲避著官軍和野獸,跑了好幾百裡地,全靠著沿途百姓的接濟和指點,才終於找到了李自成的隊伍。
得知江瀚大軍已經在陳倉站穩腳跟,並且派人來找他,李自成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即便下令收攏隊伍,準備西進與江瀚的主力會師。
對此,新降不久的劉宗敏有些不解: “大哥,咱們如今兵強馬壯,在這商洛山中逍遙自在,有必要去寄人籬下,聽人號令嗎?”
“咱們這支隊伍,可都是大哥你自己一手拉扯起來的。”
李自成聞言,臉色瞬間變得無比嚴肅,他沉聲糾正道:
“兄弟,你這話就說錯了!”
“咱們這支隊伍,從根子上說,就是江大帥的隊伍!”
“你以爲我那老營三百多精銳,是從哪裡來的?這都是臨行前大帥特地撥給我的。”
他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劉宗敏,一字一頓地說道:
“我如今是江大帥麾下的哨長,如今你來投奔於我,自然也是歸於大帥麾下。”
“這一點,你務必牢記,日後萬不可再有此想法!”
“再說了,咱們這點人馬,充其量也就是小打小鬧罷了,真要幹大事,還得跟著人家。”
劉宗敏從未見過李自成如此鄭重其事,心中一凜,也立刻抱拳應道: “是小弟糊塗了,自當如此!”
由於沒了鄧玘的追兵,李自成乾脆也不再躲藏,直接帶著隊伍出了秦嶺,大搖大擺的從西安府,一路趕往了陳倉。
“大帥!闖將回來了!”
陳倉縣衙內,江瀚正獨自坐在大堂內,看著輿圖上的陳倉故道發愁。
入蜀的路線都定好了,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帶路,江瀚都快愁死了。
如今聽聞李自成回來了,他精神一振,立刻起身:
“快,請闖將進來!”
不多時,一個身形精悍、黝黑乾瘦的漢子大步走進了縣衙,正是李自成。
他見了江瀚,沒有半點遲疑,當即便單膝跪地,聲如洪鐘: “末將李自成,參見大帥!”
此刻李自成的心裡,對江瀚的敬佩又上了好幾個臺階。
這一路上,李自成可是早就聽斥候說了,當他在秦嶺裡苦苦支撐的幾個月裡,江瀚不僅攻破了九邊重鎮的寧夏鎮城,而且還宰了慶王。
就連副總兵曹文詔,都被生擒活捉了,聽說還綁回來明正典刑,斬首示衆。
簡直是人比人,氣死人。
當初曹文詔在秦嶺裡,可是把自己追的上躥下跳的,誰成想剛調到寧夏不久,轉頭就將被江大帥給宰了。
“都是自己人,不必多禮”
江瀚連忙上前,把李自成給扶了起來,拉著他坐下, “這幾個月,倒是辛苦你了。”
江瀚看著李自成那張飽經風霜、憑空老了好幾歲的臉,便知道他在山裡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尤其還帶著一羣饑民百姓。
李自成聞言,彷彿找到了知音,對著江瀚大倒苦水。
他把這幾個月如何在絕境中求生、如何訓練新兵、如何與官軍周旋的經歷,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
江瀚聽完,不免搖了搖頭,感嘆道:
“你也真是不容易。”
“不過好在總算是熬出頭了。”
一番寒暄過後,便到了說正事的時候。
江瀚開門見山: “我打算即刻發兵,從陳倉故道進入漢中。”
“闖將你久在山中,可有這條道路的詳細情報?”
李自成點點頭,他入山之初,便已將陳倉道的情況摸了個遍。
他起身走到輿圖前,詳細解釋道:
“大帥,這條道主要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從大散關到鳳縣,此段約一百六十餘里,多爲山地,我軍攜帶輜重,日均可行二十至三十里。”
“這裡並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點,關鍵只在於攻破大散關。”
江瀚點頭示意他繼續。
“第二部分,便是連雲棧道。”
“棧道自鳳縣東北的草涼驛,一直延伸至沔縣,全長近五百里。”
“其中煎茶坪一帶可供我軍駐紮,咱們可以在此地集結整隊,攻破鳳縣。”
“在鳳縣休整補給一番後,就能進入連雲棧道。”
“途中,還要攻破留壩縣,之後會遇上武休關,那裡的峽谷極其狹窄,最窄處僅容三馬並行……”
李自成事無鉅細地介紹著棧道的具體情況,江瀚聽得是眉頭緊鎖。
怪不得古人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光是聽這番敘述,他都能感覺到行路艱難,不敢想象帶著大軍走上去,又會是何等景象。
李自成見狀,連忙寬慰道: “大帥也不必太過擔憂。”
“路就在腳下,來往漢中的商幫都能走,咱們的兵,比他們更吃得苦,小心些便是了。”
江瀚點了點頭,下令道: “既然如此,那就曉諭全軍,整編隊伍,三日之後,兵發漢中。”
他不能再等了。
根據最新情報,洪承疇帶著大軍,已經在靈臺縣附近駐紮了下來,距離陳倉,最多不過五六天的路程。
三日後,大軍兵臨大散關下。
此關雖然已經不復南宋時期的雄峻,但依然扼守咽喉要道,守軍雖然不多,但仍舊能以一當十。
對此,江瀚並未選擇強攻,而是命李自成率領三百精銳,僞裝成一支從關中運輸布匹的大型商隊,以重金賄賂守關士卒,得以混入關內。
當夜三更,李自成所部在關內突然發難,他舉火爲號,率部從關內發起了襲擊。
早已等候多時的江瀚大軍,如潮水一般涌向大散關,僅僅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便成功將這座入蜀的第一道門戶拿下。
奪下散關後,真正的考驗纔剛剛開始。
等大軍踏上了通往鳳縣的棧道,江瀚才真正體會到了何爲“蜀道之難”。
棧道在懸崖峭壁間盤旋,狹窄處僅容一輛馬車勉強通過,一側是萬丈深淵,雲霧繚繞,令人頭暈目眩。
江瀚麾下的將士,雖然轉戰各地,也鑽了不少山川密林,但他們也沒見過這麼難走的棧道。
行進之間,不時就有士卒因爲腳下溼滑,或者一時失神,連人帶車慘叫著墜下懸崖,連屍體都找不回來。
更要命的是,許多路段的木質棧道早已年久失修,腐朽不堪。
平時走一些商幫倒還能勉強支撐一二,可這九千大軍連綿數十里,沉重的輜重馬車接二連三的通過,壓得不堪重負的棧道“咯吱”作響。
好幾次,部隊正在通過棧道時,腳下的木板竟轟然斷裂,十餘名士兵連同馬匹瞬間便被深淵吞噬。
爲此,大軍不得不停下腳步,並找來輜重營的工匠,修復棧道。
這幫工匠們僅僅綁了根麻繩在腰間,便冒著生命危險,懸在空中,緊急搶修棧道。
幾個人輪番上陣,忙活了大半天,才終於修好了棧道,讓大軍繼續通行。
況且,這一段路上,並沒有太多的平坦地帶,能讓數千大軍安營紮寨。
很多時候,士卒們只能白天趕路,晚上坐在棧道上席地而眠,忍受著林子裡的蚊蟲鼠蟻。
就這樣,大軍在山裡一路走走停停,時而要披荊斬棘,時而要填補塌方。
原本一百六十里的路,竟足足走了將近十天,才疲憊不堪地抵達了鳳縣外的煎茶坪。
煎茶坪是清姜河河谷上的一個埡口,有一處平緩地帶,可以供大軍臨時修整。
根據鳳翔府志記載,此地乃漢高祖劉邦曾引兵駐馬煎茶於此。
當年劉邦拜韓信爲大將,讓他統領十萬大軍從漢中沿陳倉道襲取關中。
時值七月,酷暑難耐,漢軍在秦嶺山中行軍數日,盤爬至山頂埡口,已是飢渴難忍,口舌生煙。
於是劉邦便命令軍隊在樹蔭下休息,侍衛們在近旁探得一眼深泉,清澈見底,水流涓涓向外溢出。
劉邦見水心喜,忙讓士兵起火,取水煎茶,一解大軍渴飲。
這就是煎茶坪的由來。
但江瀚此刻卻沒有取水煎茶的雅興,他一面命麾下將士原地紮營,一面找來李自成等人,就著輿圖,商議如何攻取鳳縣。
當夜,大軍四面合圍,猛攻鳳縣。
久不聞兵戈之聲的秦嶺腹地,終於被震天的喊殺聲驚醒。
儘管鳳縣上下官員全力抵擋,但江瀚手底下可是有將近九千多銳士,根本不是一個小小鳳縣能擋得住的。
不到兩個時辰,鳳縣便宣告被破,知縣、縣丞等人自刎殉國。
拿下鳳縣後,江瀚第一時間便派人安撫百姓,可他卻發現,城中的人口並不算太多。
大部分都是往來漢中的商幫在此休整。
爲了避免走漏風聲,引得明軍警覺,江瀚順手就把這批人給劫了,並且把商隊裡的管事們都宰了。
拿下鳳縣後,江瀚便讓麾下士卒好好休整了三天,放鬆放鬆,接下來還有幾百里路要走呢。
三日後,大軍繼續南下,從草涼驛踏上了連雲棧道。
所幸,這條道路經過朝廷多次整修,主體部分大多是土石結構的碥路,走起來比之前的木質棧道要舒服太多。
許多地方頗爲寬闊,足以讓大軍從容通過,再也不需要將士們肩扛手挑的帶著輜重翻山越嶺了。
八月底,大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順勢攻破了留壩,打開了虎頭關、雞頭關,並一舉佔據了漢中府的北面門戶——褒城。
至此,江瀚帶兵從陳倉出發,前後花了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成功進入了漢中府。
行軍路上,因爲酷暑、失足、以及強攻關隘而損失的兵力,足有六七百人。
並且,還有不少士卒因此生了一場大病。
而這,還僅僅是入蜀的第一段路。
想要從漢中真正進入四川腹地,還有更艱難的米倉道、金牛道,在等著江瀚的隊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