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4章 進入漢中

第204章

進入漢中 當江瀚派出的斥候終於找到李自成時,他正帶著部隊,在藍田、臨潼一帶四處打劫富戶呢。

這隊斥候一路從陳倉走來,當真是九死一生。

他們在茫茫秦嶺中翻山越嶺,躲避著官軍和野獸,跑了好幾百裡地,全靠著沿途百姓的接濟和指點,才終於找到了李自成的隊伍。

得知江瀚大軍已經在陳倉站穩腳跟,並且派人來找他,李自成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即便下令收攏隊伍,準備西進與江瀚的主力會師。

對此,新降不久的劉宗敏有些不解: “大哥,咱們如今兵強馬壯,在這商洛山中逍遙自在,有必要去寄人籬下,聽人號令嗎?”

“咱們這支隊伍,可都是大哥你自己一手拉扯起來的。”

李自成聞言,臉色瞬間變得無比嚴肅,他沉聲糾正道:

“兄弟,你這話就說錯了!”

“咱們這支隊伍,從根子上說,就是江大帥的隊伍!”

“你以爲我那老營三百多精銳,是從哪裡來的?這都是臨行前大帥特地撥給我的。”

他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劉宗敏,一字一頓地說道:

“我如今是江大帥麾下的哨長,如今你來投奔於我,自然也是歸於大帥麾下。”

“這一點,你務必牢記,日後萬不可再有此想法!”

“再說了,咱們這點人馬,充其量也就是小打小鬧罷了,真要幹大事,還得跟著人家。”

劉宗敏從未見過李自成如此鄭重其事,心中一凜,也立刻抱拳應道: “是小弟糊塗了,自當如此!”

由於沒了鄧玘的追兵,李自成乾脆也不再躲藏,直接帶著隊伍出了秦嶺,大搖大擺的從西安府,一路趕往了陳倉。

“大帥!闖將回來了!”

陳倉縣衙內,江瀚正獨自坐在大堂內,看著輿圖上的陳倉故道發愁。

入蜀的路線都定好了,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帶路,江瀚都快愁死了。

如今聽聞李自成回來了,他精神一振,立刻起身:

“快,請闖將進來!”

不多時,一個身形精悍、黝黑乾瘦的漢子大步走進了縣衙,正是李自成。

他見了江瀚,沒有半點遲疑,當即便單膝跪地,聲如洪鐘: “末將李自成,參見大帥!”

此刻李自成的心裡,對江瀚的敬佩又上了好幾個臺階。

這一路上,李自成可是早就聽斥候說了,當他在秦嶺裡苦苦支撐的幾個月裡,江瀚不僅攻破了九邊重鎮的寧夏鎮城,而且還宰了慶王。

就連副總兵曹文詔,都被生擒活捉了,聽說還綁回來明正典刑,斬首示衆。

簡直是人比人,氣死人。

當初曹文詔在秦嶺裡,可是把自己追的上躥下跳的,誰成想剛調到寧夏不久,轉頭就將被江大帥給宰了。

“都是自己人,不必多禮”

江瀚連忙上前,把李自成給扶了起來,拉著他坐下, “這幾個月,倒是辛苦你了。”

江瀚看著李自成那張飽經風霜、憑空老了好幾歲的臉,便知道他在山裡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尤其還帶著一羣饑民百姓。

李自成聞言,彷彿找到了知音,對著江瀚大倒苦水。

他把這幾個月如何在絕境中求生、如何訓練新兵、如何與官軍周旋的經歷,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

江瀚聽完,不免搖了搖頭,感嘆道:

“你也真是不容易。”

“不過好在總算是熬出頭了。”

一番寒暄過後,便到了說正事的時候。

江瀚開門見山: “我打算即刻發兵,從陳倉故道進入漢中。”

“闖將你久在山中,可有這條道路的詳細情報?”

李自成點點頭,他入山之初,便已將陳倉道的情況摸了個遍。

他起身走到輿圖前,詳細解釋道:

“大帥,這條道主要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從大散關到鳳縣,此段約一百六十餘里,多爲山地,我軍攜帶輜重,日均可行二十至三十里。”

“這裡並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點,關鍵只在於攻破大散關。”

江瀚點頭示意他繼續。

“第二部分,便是連雲棧道。”

“棧道自鳳縣東北的草涼驛,一直延伸至沔縣,全長近五百里。”

“其中煎茶坪一帶可供我軍駐紮,咱們可以在此地集結整隊,攻破鳳縣。”

“在鳳縣休整補給一番後,就能進入連雲棧道。”

“途中,還要攻破留壩縣,之後會遇上武休關,那裡的峽谷極其狹窄,最窄處僅容三馬並行……”

李自成事無鉅細地介紹著棧道的具體情況,江瀚聽得是眉頭緊鎖。

怪不得古人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光是聽這番敘述,他都能感覺到行路艱難,不敢想象帶著大軍走上去,又會是何等景象。

李自成見狀,連忙寬慰道: “大帥也不必太過擔憂。”

“路就在腳下,來往漢中的商幫都能走,咱們的兵,比他們更吃得苦,小心些便是了。”

江瀚點了點頭,下令道: “既然如此,那就曉諭全軍,整編隊伍,三日之後,兵發漢中。”

他不能再等了。

根據最新情報,洪承疇帶著大軍,已經在靈臺縣附近駐紮了下來,距離陳倉,最多不過五六天的路程。

三日後,大軍兵臨大散關下。

此關雖然已經不復南宋時期的雄峻,但依然扼守咽喉要道,守軍雖然不多,但仍舊能以一當十。

對此,江瀚並未選擇強攻,而是命李自成率領三百精銳,僞裝成一支從關中運輸布匹的大型商隊,以重金賄賂守關士卒,得以混入關內。

當夜三更,李自成所部在關內突然發難,他舉火爲號,率部從關內發起了襲擊。

早已等候多時的江瀚大軍,如潮水一般涌向大散關,僅僅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便成功將這座入蜀的第一道門戶拿下。

奪下散關後,真正的考驗纔剛剛開始。

等大軍踏上了通往鳳縣的棧道,江瀚才真正體會到了何爲“蜀道之難”。

棧道在懸崖峭壁間盤旋,狹窄處僅容一輛馬車勉強通過,一側是萬丈深淵,雲霧繚繞,令人頭暈目眩。

江瀚麾下的將士,雖然轉戰各地,也鑽了不少山川密林,但他們也沒見過這麼難走的棧道。

行進之間,不時就有士卒因爲腳下溼滑,或者一時失神,連人帶車慘叫著墜下懸崖,連屍體都找不回來。

更要命的是,許多路段的木質棧道早已年久失修,腐朽不堪。

平時走一些商幫倒還能勉強支撐一二,可這九千大軍連綿數十里,沉重的輜重馬車接二連三的通過,壓得不堪重負的棧道“咯吱”作響。

好幾次,部隊正在通過棧道時,腳下的木板竟轟然斷裂,十餘名士兵連同馬匹瞬間便被深淵吞噬。

爲此,大軍不得不停下腳步,並找來輜重營的工匠,修復棧道。

這幫工匠們僅僅綁了根麻繩在腰間,便冒著生命危險,懸在空中,緊急搶修棧道。

幾個人輪番上陣,忙活了大半天,才終於修好了棧道,讓大軍繼續通行。

況且,這一段路上,並沒有太多的平坦地帶,能讓數千大軍安營紮寨。

很多時候,士卒們只能白天趕路,晚上坐在棧道上席地而眠,忍受著林子裡的蚊蟲鼠蟻。

就這樣,大軍在山裡一路走走停停,時而要披荊斬棘,時而要填補塌方。

原本一百六十里的路,竟足足走了將近十天,才疲憊不堪地抵達了鳳縣外的煎茶坪。

煎茶坪是清姜河河谷上的一個埡口,有一處平緩地帶,可以供大軍臨時修整。

根據鳳翔府志記載,此地乃漢高祖劉邦曾引兵駐馬煎茶於此。

當年劉邦拜韓信爲大將,讓他統領十萬大軍從漢中沿陳倉道襲取關中。

時值七月,酷暑難耐,漢軍在秦嶺山中行軍數日,盤爬至山頂埡口,已是飢渴難忍,口舌生煙。

於是劉邦便命令軍隊在樹蔭下休息,侍衛們在近旁探得一眼深泉,清澈見底,水流涓涓向外溢出。

劉邦見水心喜,忙讓士兵起火,取水煎茶,一解大軍渴飲。

這就是煎茶坪的由來。

但江瀚此刻卻沒有取水煎茶的雅興,他一面命麾下將士原地紮營,一面找來李自成等人,就著輿圖,商議如何攻取鳳縣。

當夜,大軍四面合圍,猛攻鳳縣。

久不聞兵戈之聲的秦嶺腹地,終於被震天的喊殺聲驚醒。

儘管鳳縣上下官員全力抵擋,但江瀚手底下可是有將近九千多銳士,根本不是一個小小鳳縣能擋得住的。

不到兩個時辰,鳳縣便宣告被破,知縣、縣丞等人自刎殉國。

拿下鳳縣後,江瀚第一時間便派人安撫百姓,可他卻發現,城中的人口並不算太多。

大部分都是往來漢中的商幫在此休整。

爲了避免走漏風聲,引得明軍警覺,江瀚順手就把這批人給劫了,並且把商隊裡的管事們都宰了。

拿下鳳縣後,江瀚便讓麾下士卒好好休整了三天,放鬆放鬆,接下來還有幾百里路要走呢。

三日後,大軍繼續南下,從草涼驛踏上了連雲棧道。

所幸,這條道路經過朝廷多次整修,主體部分大多是土石結構的碥路,走起來比之前的木質棧道要舒服太多。

許多地方頗爲寬闊,足以讓大軍從容通過,再也不需要將士們肩扛手挑的帶著輜重翻山越嶺了。

八月底,大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順勢攻破了留壩,打開了虎頭關、雞頭關,並一舉佔據了漢中府的北面門戶——褒城。

至此,江瀚帶兵從陳倉出發,前後花了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成功進入了漢中府。

行軍路上,因爲酷暑、失足、以及強攻關隘而損失的兵力,足有六七百人。

並且,還有不少士卒因此生了一場大病。

而這,還僅僅是入蜀的第一段路。

想要從漢中真正進入四川腹地,還有更艱難的米倉道、金牛道,在等著江瀚的隊伍。

(本章完)

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29章 練兵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56章 吳澤第81章 神一魁第74章 李自成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47章 雙贏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41章 忠義堂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69章 焦屍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52章 埋伏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22章 流寇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7章 激戰!第25章 馬家溝第95章 山西賊兵第72章 楊鶴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42章 流寇來襲第104章 招撫羣賊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47章 雙贏第72章 楊鶴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87章 中伏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5章 兵變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51章 洪剃頭第227章 陳代雲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35章 靖邊營第22章 流寇第53章 王師來了!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78章 整訓部隊第43章 砍瓜切菜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5章 兵變第42章 流寇來襲第52章 埋伏第114章 內應第142章 開門紅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48章 王莊第151章 洪剃頭第226章 搖黃軍第64章 投賊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72章 楊鶴第25章 馬家溝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
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29章 練兵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56章 吳澤第81章 神一魁第74章 李自成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47章 雙贏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41章 忠義堂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69章 焦屍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52章 埋伏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22章 流寇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7章 激戰!第25章 馬家溝第95章 山西賊兵第72章 楊鶴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42章 流寇來襲第104章 招撫羣賊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47章 雙贏第72章 楊鶴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87章 中伏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5章 兵變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51章 洪剃頭第227章 陳代雲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35章 靖邊營第22章 流寇第53章 王師來了!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78章 整訓部隊第43章 砍瓜切菜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5章 兵變第42章 流寇來襲第52章 埋伏第114章 內應第142章 開門紅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48章 王莊第151章 洪剃頭第226章 搖黃軍第64章 投賊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72章 楊鶴第25章 馬家溝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师宗县| 文成县| 修水县| 刚察县| 微山县| 当阳市| 仁寿县| 北京市| 怀化市| 荣成市| 阳新县| 河池市| 宜黄县| 农安县| 江都市| 汉阴县| 忻城县| 平远县| 东乌珠穆沁旗| 马尔康县| 泸州市| 安溪县| 遵化市| 山阳县| 延庆县| 隆回县| 天长市| 措勤县| 义乌市| 织金县| 桃园县| 绍兴县| 进贤县| 仁怀市| 房山区| 台安县| 蒙山县| 聂拉木县| 翁牛特旗|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