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 三邊總督楊鶴移駐寧州的消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在陝西各路將領的耳朵裡炸開了鍋!
“什麼?!楊鶴跑到寧州前線去了?!”
“媽的,這個御史出身的酸丁不是隻會玩嘴皮子嗎?竟然真的敢以身犯險?”
短暫的震驚之後,便是此起彼伏的咒罵聲。
這些帶兵的將領們,哪個不是爲官多年老油條? 他們自然看得出楊鶴此舉的用意,這是在逼他們這些畏戰不前的傢伙,立馬揮師去解慶陽之圍! 但罵歸罵,他們還是得立刻點起兵馬,往慶陽府趕。
楊鶴如果真的死在了賊寇手裡,他們這些見死不救、坐視上官殉國的將領,有一個算一個,都別想有好果子吃!
到時候朝廷震怒,他們輕則革職查辦,重則抄家砍頭。
“傳令下去!立刻點兵!馳援慶陽!”
還在榆林鎮戴罪的總兵王承恩,幾乎是把榆林鎮最後一點能動彈的人馬都拉了出來,勉強湊了三千多人,火急火燎地南下,趕往安塞縣。
賊人勢大,他要先去與賀虎臣合兵一處,聯手向慶陽府方向進發。
而賀虎臣此時也是一肚子苦水,他並不是有意推諉,避戰不前的那一派。
他不去慶陽府的原因就只有一個,他的部隊急需修整。
賀虎臣麾下的兵丁實在太慘,他們之前冒著大雪出征,去清剿譚雄,雖然仗打贏了,但死傷可不小。
他手底下這幫弟兄,真正戰死的其實不多,可凍傷凍死的卻不在少數!
還沒緩過勁來呢,又接到命令要去和神一魁死磕。
但沒辦法,頂頭上司楊鶴都跑到寧州去玩命了,他就算心裡再不情願,也只能硬著頭皮,催促著麾下這幫帶著凍傷的士卒們,前往慶陽府。
而原本在陝北主持招撫工作的洪承疇,更是直接撂下了那些降而復叛的農民軍,親率麾下精銳,直奔寧州方向而去!
洪承疇心裡氣得不行。
他本來就對楊鶴的招撫政策嗤之以鼻,認爲這純屬婦人之仁,只會養虎爲患。
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頂頭上司和皇帝都要招撫,他也只能在清澗、延綏等地磨洋工。
他甚至巴不得神一魁鬧得再大一點,最好能一鼓作氣攻破慶陽府,讓朝廷看到楊鶴的無能。
然後皇上一怒之下,將楊鶴撤職查辦,再讓自己頂上去當這個三邊總督。
可沒想到如今楊鶴竟然以身爲餌,親赴前線,這下他就必須帶兵去救了,畢竟楊鶴死了事小,他的烏紗帽可不能有閃失。
而當楊鶴一行人出現在寧州城下時,整個寧州上下的各級官員也都驚呆了。
三邊總督怎麼親自來了?
寧州知州週日強帶著一衆官吏,戰戰兢兢地將楊鶴迎入府衙。
原本那些已經偷偷收拾好細軟、準備腳底抹油開溜的寧州官員們,此刻也只能死了這條心,乖乖去迎接楊鶴。
畢竟總督大人都來寧州坐鎮了,他們還能往哪兒跑? “楊總督,何至於此啊?!”
週日強苦著臉勸諫道,
“寧州直面兵鋒,實在太過兇險!您乃朝廷西北柱石,豈可以身犯險?”
“依下官之見,還是請楊總督暫且退到後方的宜君縣去,等幾個帶兵的總兵將賊寇擊退之後,再移駐寧州不遲。”
楊鶴不屑地冷笑一聲,猛地一拍桌案,厲聲道: “退個屁!”
“本督身後便是陝西腹地,還能往哪裡退?難道任憑這幫賊寇打到西安府,驚動秦王殿下嗎?!”
他環視著堂下戰戰兢兢的官員們,斬釘截鐵, “告訴城中軍民,我就在這城頭上看著!我就算是死,也絕不會後退一步!”
“我倒要看看,是本督先死在這寧州城頭,還是他們幾個總兵參將,先把那神一魁給打退了!”
與此同時,正在圍攻慶陽府的神一魁,也敏銳地察覺到了不對勁。
他這邊剛剛分兵一部,攻佔了旁邊的合水縣,活捉了合水縣令蔣應昌,正準備集中主力,一鼓作氣拿下慶陽府城。
可突然之間,原本那些被他打得不敢冒頭的各路官軍,像是瘋了一樣,從四面八方,朝著他猛撲而來!
攻勢迅猛,悍不畏死,與前幾日簡直判若兩軍! “怎麼回事?!這幫官軍吃錯藥了?!打起來跟不要命一樣。”
神一魁坐在臨時搭建的中軍大帳裡,聽著手下傳來的各路消息,眉頭緊鎖。
先前被他擊潰的副總兵張應昌帶著麾下的奇兵營,與遊擊將軍左光先的遊兵營匯合。
(大明邊軍配置:總兵統領標兵營,副總兵領三千人爲奇兵營,遊擊將軍領三千人爲遊兵,參將守備各路城作策應,爲援兵。) 兩部官軍如同一把尖刀,從東面的華池縣方向,直插慶陽府城下,與守軍裡應外合,猛攻他的圍城主力! 而在東面的合水縣方向,王承恩和賀虎臣這兩大總兵,竟然也盡起麾下大軍,朝著他剛剛佔領的合水縣城發起了猛攻! 不久後,連延綏巡撫洪承疇的援軍也趕到了戰場,加入了圍攻合水縣的行列! 在官軍不計代價的輪番衝擊下,神一魁派去駐守合水縣的部隊率先支撐不住,僅僅兩日便宣告失守! 留守的數千農民軍被斬殺殆盡!
而圍困慶陽府的神一魁本部,也在張應昌和左光先的夾擊下,被打得節節敗退,傷亡慘重。
勝利的天平,似乎在一夜之間,就倒向了官軍一方! 眼看著神一魁的主力即將在慶陽府被合圍,各路官軍將領準備一鼓作氣,將這股農民軍徹底剿滅之時。
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命令,卻從後方的寧州傳來了! “停止進攻!招撫神一魁所部!”
原來,就在官軍剛剛奪回合水縣之際,坐在寧州的楊鶴敏銳的意識到,神一魁馬上要被聯合剿滅了。
他立刻派出了自己的親衛,帶著總督旗牌令箭,火速趕往了前線,命令各部立刻停止進攻,原地待命! 衆將得到命令,俱是不解,抓著傳令兵就要討個說法。
但那傳令兵支支吾吾,就是說不出來個一二三。
所有人都搞不明白,爲什麼在這關鍵時刻,楊鶴又想起了他那心心念唸的招撫政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