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

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 就在江瀚窩在龍安府,安安靜靜地種田、練兵、搞基建的時候,外面的世界,早就亂成了一鍋粥。

自從王自用、高迎祥等三十六營首領,在黃河邊上詐降,併成功突破了明軍的黃河防線進入河南之後,可謂是“龍歸滄海,虎入深山”。

起義軍首先在豫西的澠池縣馬蹄窩一帶,設下埋伏,將追擊而來的防河守軍袁大權部,打了個全軍覆沒。

隨後一溜煙地衝出了河南巡撫玄默設下的包圍圈,進入了河南地界。

此時的河南,可謂是一片人間煉獄。

根據記載,崇禎三、四、五、六年,連年大旱,“秋既無收,麥又難種。野無青草,十室九空。”

本該是產糧大省的中原腹地,一斗米的價格,竟然暴漲到了五錢銀子。

百姓們辛苦勞作數日,到頭來,竟然連一升米也買不起。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挖草根、剝樹皮充飢。

數十萬百姓跟蝗蟲一樣,所到之處寸草不生,草根樹皮吃完了,就只能吃觀音土飽腹。

一時間,放眼望去,中原大地之上,隨處可見面黃肌瘦、肚子鼓脹的百姓。

他們蜷縮在路邊,發出陣陣哀嚎,腹脹而死。

到了最後,就連觀音土都沒得吃,於是饑民們只能上吊,或是填溝自盡。

可就在這種情況下,河南各地的官府不但不思賑濟,反而加大了搜刮的力度。

各地官府以“剿賊”爲名,大肆攤派,責令百姓上繳兵糧、器械、布帛等,用以籌軍。

由於明廷那奇葩的“寅吃卯糧”稅制,上一年的攤派還沒能繳清,下一年的新餉,便又接踵而來。

時人記載:

“日額未完,新餉已催;新徵甫畢,舊逋又下.”

“村無吠犬,尚敲催呼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樸之血。”

在這片絕望的土地上,從山西渡河而來的起義軍,變成了河南饑民百姓眼中,唯一的救星。

起義軍一進入河南,便同當地的貧苦農民聯合了起來,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造反洪流。

先前在山西,因洪承疇重兵圍剿而損失慘重的各路起義軍,在河南獲得了海量的兵源補充,日漸壯大。

短短數月,起義軍裹挾的民衆,竟然有數十萬之多!

而得到了兵源補充後,橫行狼、一斗谷、掃地王、滿天星等八營部衆,湊足了十餘萬人馬,當即揮師西入武關,直奔關中一帶而去。

山陽、鎮安、商南三地,同時陷落,起義軍隨後北上,兵鋒直指西安府。

可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洪承疇此時,正在關中剿匪呢。

自從江瀚帶著部隊從漢中進入了蜀地之後,洪承疇無奈只能放棄追剿。

四川畢竟不是他的轄區,他也不好越庖代俎,入川剿匪。

於是,他只能將滿腔的怒火,都發泄在了關中、漢中一帶的刁民身上。

得知河南來的起義軍,竟然敢踏入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要攻打府城西安,洪承疇大爲光火。

他媽的,現在是什麼阿貓阿狗,都敢來捋他的虎鬚了? 洪承疇本就因爲愛將曹文詔被擒殺,憋了一肚子氣,正無處發泄。

就在這個當口,掃地王、滿天星等人就撞了上來,其結果可想而知。

他們可算遭了大罪,在洪承疇的鐵血鎮壓下,不到半個月,便被殺了個丟盔棄甲,血流成河。

當初入陝時他們帶了浩浩蕩蕩十萬之衆,最後僅僅只有不到三萬人,僥倖從洪承疇手上逃出生天。

而由王自用、高迎祥、張獻忠等人領導的另一路起義軍,就要聰明多了。

他們仗著自己馬匹多、機動快,專挑明軍防守的薄弱地點下手。

負責在嵩縣一帶鎮守的左良玉,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攔截和救援,起義軍便一頭扎進了地勢複雜的盧氏山區。

盧氏山區之內,常年盤踞著一批“礦盜”。

他們仗著山高路遠,路途艱險,一直在山區裡和官府打著遊擊。

王自用等人率兵抵達後,這些“礦盜”便積極響應,充當嚮導,帶著起義軍,從山間小道,成功繞到了內鄉,隨後直奔湖廣的鄖陽、襄陽地區而去。

崇禎五年的下半年,就在江瀚還在漢中四川一帶鑽林子的時候,這路起義軍就接連攻破了品西、上津、保康諸縣,轉而盯上了鄖陽府。

鄖陽府,位於陝、豫、川、湖、廣五省交界之處,是典型的“五不管”地帶。

其轄區內崇山峻嶺,民生凋敝,長久以來,都是盜賊叢生之地。

如今,數十萬流寇即將殺入鄖陽,可整個鄖陽府,卻只有區區五百標兵。

鄖陽巡撫蔣允儀,面對著來勢洶洶的賊兵,根本無力抵抗。

眼見周圍州縣一個個被攻破,蔣允儀甚至寫下了絕筆書,命人呈交到了京師。

其中寫道:

“……臣束手無策,惟上書請死而已。”

而英明神武的崇禎皇帝,在收到這封絕筆書後,第一時間竟然不是同情和惋惜,反倒是憤怒無比。

什麼叫束手無策?

這分明是你們這幫官員在推卸責任,想要棄城而逃! 於是,朱由檢當即下令,命錦衣衛出動,遠赴勳陽,要把蔣允儀革職拿問,下獄戍邊。

可事實上,蔣允儀並非庸碌之輩。

他在鄖陽任上,頗有政績,又是興修水利,又是積攢米糧,賑濟百姓,深得民心。

而且,蔣允儀在寫下絕筆書後,也並沒有擺爛等死。

他反而積極守備,大肆徵集民兵,修補城池,打製軍械,誓要與鄖陽府共存亡。

因此,當錦衣衛千里迢迢跑來抓捕他時,當地百姓可謂是痛哭流涕,就差沒寫萬言書了,

只能說蔣允儀命不好,兢兢業業操勞大半生,最後卻碰到了朱由檢這尊大神。

但朱由檢卻沒心思去管蔣允儀的冤屈,他此時正在崇政殿召開朝會,討論時局呢。

朝堂之上的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

崇禎一臉陰沉,將手中的奏報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廢物!一羣廢物!”

“都看看!你們都給朕好好看看!”

他的聲音,因憤怒而微微顫抖, “剿匪剿了這麼久,如今卻中原糜爛,流寇四起!”

“賊人竟然已經進入了湖廣!”

“湖廣可是我大明糧倉,要是連湖廣都被流寇佔了,你們告訴我,這天下,還怎麼撐下去?!”

“遼東的失地,該怎麼收回?!”

殿下的文武百官,一個個噤若寒蟬,無人搭話。

可朱由檢的咆哮還在繼續: “更糟心的是那個姓江的小賊,這廝不僅攻破銀川,屠了慶王一系,如今反倒從容不迫的竄入了四川,佔據了龍安府!”

“招兵買馬,分發田地,儼然就是一副坐寇的模樣!”

“他就差沒開府建制,稱王稱帝了!”

皇帝的咆哮聲響徹整個崇政殿,震得文武百官心頭髮慌,但誰也拿不出具體辦法。

他們心裡很清楚,如今大明的軍隊,就是一盤散沙。

洪承疇在鎮壓關中、漢中的農民起義;河南巡撫玄默,在鎮壓豫西一帶的賊兵;

昌平副總兵左良玉,在河南被流寇主力牽著鼻子,疲於奔命; 四川副總兵鄧玘則是在漢中府一帶停滯不前,出工不出力。

面對進入四川的叛軍,雲貴川三省總督朱燮元、四川總兵侯良柱等人,卻又被雲南作亂的土司給死死拖在了邊陲之地 眼下,大明的幾路官軍都在各自爲戰,根本無法形成合力。

面對這種情況,內閣的幾位大臣,又再次提出了老生常談的問題,統一事權。

以首輔周延儒爲首的官員們認爲,賊寇之所以能流突無定,四處逃竄,就是因爲各省各鎮,撫事權不一,互相觀望,推諉塞責。

所以,眼下必須簡拔一位重臣,開督設府,統攝各路兵馬,專事討賊。

朱由檢思來想去,也同意了這個意見。

他之所以一直沒開這個口子,主要還是擔心麾下臣子權力過大,容易生出事端。

可如今賊勢越來越大,四川、湖廣兩個產糧重地都收到了威脅,朱由檢也顧不上什麼權力制衡了,只能先把賊寇鎮壓下去再說。

可是,朝堂諸公對於督臣的人選,卻有著不同的意見。

這場關於督臣人選的爭論,很快便演變成了內閣首輔周延儒與次輔溫體仁之間的黨派傾軋。

崇禎五年,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的矛盾已經徹底激化。

周延儒藉著崇禎四年的科舉舞弊案,大肆攻訐溫體仁一黨。

其中,溫體仁的同鄉姻親閔洪學被拉下馬,被迫辭官回鄉。

而溫體仁自然也不甘示弱,他表面不動聲色,轉而借武舉一事暗中發揮,影射周延儒參與舞弊。

說起武舉,這還是崇禎皇帝親自牽頭,採取的重大改革。

朱由檢看見日益猖獗的賊寇,感念麾下的武將不堪一用,決定培養屬於一批真正聽命於自己的武將。

此前,朱由檢命人整頓京營失敗了,改革觸動了在京的利益集團,導致衆多勳貴集體上書,紛紛抵制改革,怨謗紛然。

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中,改革先鋒李邦華被趕下臺,黯然離京。

眼見京營盤根錯節,難以改制,於是皇帝只能另起爐竈,設立了武舉。

雖然明代一直有武舉,但崇禎這次把武舉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他仿照科舉殿試,直接搞了個武舉殿試出來。

中式者一共有三十二人,其中能掄百斤大刀者,僅有兩人。

這兩人就是王來聘和徐彥琦。

但是,就在武舉殿試按部就班舉行的時候,出現了重大變故,同樣能掄百斤大刀、武藝高超的徐彥琦竟然落選了。

一時武科舉子們憤憤不平,議論紛紛,認爲出現了舞弊。

當時正銳意重武的崇禎帝聞訊大怒,第一次開武舉殿試,竟然就出現舞弊,這是專門跟他對著幹呢?

於是崇禎帝將考官、監試御史等一大批官員下獄、撤職,然後又命人主持複試。

複試後選取百人,依照文榜例,分三甲傳臚賜宴。

最終,王來聘爲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狀元。

朱由檢看著武藝過人的王來聘大喜過望,當即給他連升十四級,授副總兵一職。

文試和武試都相繼出現了舞弊,這成爲了朝廷之上黨爭攻伐的最佳利器。

周延儒和溫體仁兩派人馬在朝堂之上,互相攻訐,罵得是不可開交,完全將軍國大事拋在了腦後。

而如今,到了推舉總督人選的關鍵時刻,這種黨爭,更是被髮揮到了極致。

周延儒率先站了出來,他推薦的是時任大名兵備道的盧象升。

他推薦的理由倒是冠冕堂皇,說盧象升文武雙全,戰功卓著。

但明眼人都知道,周延儒推薦盧象升的真正原因,是因爲他倆都是同鄉,都是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

而溫體仁就含蓄多了,他倒是沒有立刻站出來反對。

反而朝著身後使了個顏色,示意御史史範、高捷等人站出來,替他打頭陣。

溫體仁一黨甚至都不懂兵事,他們唯一知道的就是,但凡是周延儒推薦的人,他們就必須反對。

盧象升這個名字,雖然大家都有所耳聞,據說確實有勇有謀,是個人才。

但也正因爲其是個人才,就更不能讓他成爲周延儒的臂助! 什麼剿匪不剿匪的,和咱們這些京師部堂官員有什麼關係? 爲了和盧象升打擂臺,溫體仁一黨推出的人選是,時任山東巡撫的朱大典。

朱大典是浙江人,作爲浙江同鄉,朱大典在政治傾向上,天然地與溫體仁的“浙黨”,更爲親近。

朝堂之上,再次亂作一團。

各黨派官員,爲了各自的利益,吵得是面紅耳赤,唾沫橫飛。

龍椅之上的崇禎,看著底下這幫醜態百出的臣子,只覺得一陣心力交瘁。

他把這些人,全都否了。

本來,在他心中的最佳人選,是洪承疇。

可洪承疇,此次在寧夏圍剿巨寇江瀚時卻損兵折將,縱寇逃脫,這讓生性多疑的崇禎,不敢再對其委以重任。

思來想去,崇禎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另一個名字,陳奇瑜。

“夠了!”

崇禎猛地一拍龍椅,打斷了所有的爭吵。

他站起身,乾綱獨斷道:

“朕意已決!”

“擢延綏巡撫陳奇瑜,爲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五省軍務,視賊所向,隨方剿撫!”

就這樣,明代中後期,文官系統里名義上最大的官職,五省督師,大明剿匪總司令誕生了。

(本章完)

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9章 總兵身死第109章 論水滸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49章 鐵角城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155章 夜襲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90章 騙延水關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66章 延安府破第69章 焦屍第8章 段家父子第42章 流寇來襲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67章 張輦第89章 陣斬李卑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88章 銜尾追殺第69章 焦屍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2章 流寇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87章 中伏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34章 忠誠!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38章 水攻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53章 王師來了!第33章 交贖金第151章 洪剃頭第8章 段家父子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8章 段家父子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5章 回陝西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18章 攻城戰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41章 忠義堂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42章 流寇來襲第154章 哥倆好第147章 雙贏第55章 開倉放糧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69章 焦屍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
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9章 總兵身死第109章 論水滸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49章 鐵角城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155章 夜襲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90章 騙延水關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66章 延安府破第69章 焦屍第8章 段家父子第42章 流寇來襲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67章 張輦第89章 陣斬李卑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88章 銜尾追殺第69章 焦屍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2章 流寇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87章 中伏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34章 忠誠!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38章 水攻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53章 王師來了!第33章 交贖金第151章 洪剃頭第8章 段家父子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8章 段家父子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5章 回陝西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18章 攻城戰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41章 忠義堂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42章 流寇來襲第154章 哥倆好第147章 雙贏第55章 開倉放糧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69章 焦屍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古蔺县| 大英县| 舞阳县| 平度市| 潢川县| 兰考县| 大理市| 喀喇沁旗| 利川市| 兴化市| 出国| 三江| 虞城县| 枞阳县| 冕宁县| 大庆市| 洛隆县| 金秀| 乌拉特后旗| 陆河县| 上杭县| 阳江市| 衡南县| 南涧| 泸州市| 定陶县| 喀什市| 息烽县| 黄龙县| 新蔡县| 南涧| 临沭县| 涟水县| 佳木斯市| 榆林市| 康保县| 和林格尔县| 东光县| 新余市| 启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