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 當陝西亂成了一鍋粥的時候,以王嘉胤和江瀚爲首的山西義軍,已經開始品嚐起了勝利的果實。
兩個大賊頭子,分成一南一北,開始對太原府和汾州府進行有組織的擴張和劫掠。
王嘉胤在成功打退尤世祿之後,意氣風發,膽子也越發大了起來。
他開始不滿足於搶掠一些普通州縣,竟然把目光盯向了山西的心臟,太原府。
山西境內,有三位藩王,分別是大同府的代王,太原府的晉王,以及潞安府的沈王。
這三位藩王,尤其是太原的晉王,歷代經營,富甲一方,積攢的金銀財寶、良田美產,簡直難以計數。
而王嘉胤就是盯上了晉王這塊肥肉。
他派人給江瀚送去了一封書信,熱情洋溢地邀請江瀚合兵一處,共取太原,想要幹一票大的! 而江瀚在收到王嘉胤的書信後,連連搖頭,哭笑不得。
打太原府?
開什麼玩笑! 且不說自己手下的幾百戰兵正在養傷,根本無法出戰。
太原府作爲山西省城,城高牆厚,防守嚴密,官軍兵備齊全,絕非靜樂、岢嵐那種縣城可比。
而且就算是走了大運,真的把太原府給打下來了,那又如何?
把晉王給宰了?
那可是朱元璋開國時就傳下來的藩王,是崇禎皇帝也要重視幾分的宗親。
你今天把晉王給宰了,估計第二天崇禎就得發瘋。
恐怕到時候,崇禎真的會不管不顧,把所有重兵都給調集到山西來。
他們兩個賊首,誰也跑不了!
當然了,山西境內這麼多朱家的王爺,個個富得流油,江瀚也不可能完全不動他們。
只是他選擇的目標,就比較容易實現了。
江瀚把目光投向了散佈在各地的王莊。
他可是清楚記得,上次在延安金明川上游,打下的那個王莊有多富裕。
直接把他一年的軍需都給解決了,油水之豐厚,遠超一些貧困州縣。
而他現在所在的汾州府,地處汾河平原南側,河流水系發達,土地肥沃。
整個汾州府,有將近七成的沃土,都掌握在慶成王和永和王手上。
這兩個郡王,雖然名頭不如晉王響亮,但他們佔據的王莊,可一點也不少。
於是,江瀚立刻調兵遣將,將董二柱和邵勇都派了出去。
他們兵分三路,在汾州府境內掃蕩,四處尋找慶成王和永和王的王莊。
一開始,江瀚的部隊開進鄉間時,附近的鄉民百姓如同驚弓之鳥,看到兵甲旗幟,就嚇得四散而逃,根本不敢靠近。
畢竟這年頭到處都在鬧賊,官軍和賊兵都難以分辨。
但漸漸地,情況發生了變化。
得益於江瀚定下的嚴格軍紀,他派出去的這幾個司的士卒,雖然在攻打地主塢堡、圍子時兇狠無比,但在行軍和宿營時,確實做到了秋毫無犯。
他們不進民宅,不搶民財,而且還自己花錢,向偶爾大膽靠近的村民購買一些蔬菜、棉布。
時間一長,附近的鄉民們慢慢看明白了。
這支打著上山虎旗號的隊伍,似乎真的和那些兵痞、流寇不一樣。
他們竟然不搶老百姓的東西!
於是,鄉民們的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
每次大軍開拔或者宿營,後面總會跟著一堆推著小車、挑著擔子的鄉民。
他們跟在隊伍後面,販賣一些自己做的炊餅、上山撿來的山珍、或者自家種的瓜果蔬菜。
甚至還有人專門跟在馬隊後面,撿拾馬糞回去當肥料。
而帶兵的兩個把總,也樂得如此。
他們按照江瀚的吩咐,拿出一些銀錢銅板,向這些鄉民們購買吃食。
同時,也和這些鄉民們拉拉家常,打聽附近哪個地主的莊子最大?哪個地主的糧食最多? 就這樣一二來去,士卒和鄉民們混熟了,也得知了王莊的所在地。
沒過多久,這些王莊便被江瀚等人帶兵一個個攻破,附近衛所的衛軍根本不敢迎戰。
他們只敢遠遠地看著,等賊兵走後,再跑去王莊四處搜尋,看看有沒有漏網之魚。
每一個王莊被攻破,都意味著大批的糧食、布匹、牲畜、藥材等被繳獲。
江瀚的輜重營迅速充實起來,賺得是盆滿鉢滿。
時間很快就進入了盛夏時節,天氣酷熱難當,連日的高溫讓行軍變成了一種酷刑。
江瀚索性下令各部停止掃蕩,將部隊重新集結。
他們沿著孝河北岸,一處地勢較高、靠近水源的地方,安營紮寨,準備休整度夏。
營地就在孝義縣城附近,大約二十里。
但幾千賊寇突然囤兵城外,可把縣城裡的縣令老爺和一衆士紳們嚇得夠嗆。
他們生怕這支剛剛洗劫了各大王莊的賊兵,順手把孝義城也給平了。
縣令不敢怠慢,趕緊派了一個能言善辯的師爺,作爲使者,來到了江瀚的大營之中。
這位師爺代表縣令以及城內的士紳大戶,想和江瀚“談談條件”。
話裡話外的意思很明白:
只要江瀚不攻打孝義縣城,那麼一切都好說,錢糧軍需方面,他們願意資助一部分。
江瀚自然是樂見其成,天氣這麼熱,鬼才願意去攻城呢。
送上來的錢糧軍需,不要白不要。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江瀚與師爺定下了密約: 孝義縣方面,每月定期向江瀚提供一定數量的硝石、硫磺、銅鐵等軍需物資;
而江瀚則保證,他的部隊絕不踏入孝義縣城一步,並且會“約束”其他路過此地的亂匪,保證孝義縣的平安。
之所以特意加上後面這條,就是因爲城裡的老爺們聽說了,太原府附近的許多州縣,都被巨寇王嘉胤給搶了一乾二淨。
這簡直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江瀚兵不血刃地得到了一個補給點,而孝義縣的官紳們,則用錢糧軍需買來了平安。
至於這錢糧是從哪裡來的? 自然還是從城內外的普通百姓身上搜刮來的。
對此江瀚也是無能爲力,他管不了那些,現在他要幫著各路義軍們訓練新兵了。
各路頭領送來的青壯們陸陸續續抵達了大營,大概有七八百人。
而江瀚也收到了他們送來的戰馬,一共兩百匹。
加上之前四處搶掠得來的馬匹,江瀚的馬隊現在足足擴充到了八百多人。
由於李老歪仍在養病,所以這次練兵的任務,就落到了邵勇的頭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