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渡河 架不住張獻忠的苦苦央求,江瀚只能“勉爲其難”的同意了他的請求。
就這樣,張獻忠以其義子李定國爲質,從江瀚手中換取了五百石救命糧草。
得到了糧草,張獻忠心中稍定。
第二天入夜,他與老回回便悄然集結了麾下那三百殘兵,收拾行囊,準備趁夜離開大塬,轉道向王屋山而去。
而江瀚則是帶著李自成、劉國能等首領,親自爲張獻忠送行。
“兩位,此去路途艱險,多多保重!”
江瀚站在火光下,臉上帶著一絲關切與鄭重,拱手道別。
張獻忠立馬於夜色當中,回頭望向塬上燈火通明的營地,又看了一眼這位親自出營相送,言辭懇切的上山虎,心中涌起了一絲難以言喻的愧疚與感激。
他用力抱拳回禮,聲音略帶沙啞地說道: “大帥高義!”
“今日援手之情,我與馬兄弟銘感五內!”
“今日厚賜,來日定當涌泉相報,絕不敢忘!”
說罷,他一撥馬頭,不再多言,帶著隊伍,頭也不回地扎進了夜幕之中。
然而,張獻忠卻是想錯了。
江瀚親自前來,可不是表達什麼兄弟情誼的,他只是想親眼看著張獻忠離開營地,免得他反悔。
他看著張獻忠逐漸消失的背影,不由得暗自感嘆道:
“圖圖哥真是是好人啊。”
江瀚本來還在苦思冥想,究竟該用什麼法子,才能把李定國這塊璞玉給拐過來,沒想到張獻忠自己就送上門來了。
張獻忠這邊,得了糧草就想開溜,甚至都來不及修整。
兩邊都覺得自己賺大了,生怕對方反悔。
而在江瀚身旁,全程目睹了這一切的李自成、張天琳等人,對於江瀚的所作所爲,心中只有欽佩與敬服。
瞧瞧人家這待人接物的氣度,果然非我等所能及也。
要說此刻最迷茫,也最不知所措的,那就只剩下李定國了。
他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被父帥留在了這片陌生的營地,眼睜睜看著自家隊伍遠去,心中充滿了失落與茫然。
校場邊上,餘承業不知道從哪裡摸出來兩個烤得焦黃的野薯,遞了一個給垂頭喪氣的李定國,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安慰道: “哎,我說,別喪氣了,你就安心呆著吧。”
“你父帥雖然把你撂下了,但咱們大帥心腸好,他肯定不會丟下你不管的。”
“再說了,還有哥罩著你呢。”
李定國接過野薯,卻沒有多少食慾,只是低著頭,聲音有些發悶:
“希望如此吧。”
“我只是沒想到,父帥父帥他真的會把我一個人丟在這裡”
不遠處,江瀚剛剛送走張獻忠,正準備回帳歇息,卻無意中瞥見了校場邊上的餘承業和李定國。
兩個小子正勾肩搭背地湊在一起,嘀嘀咕咕地說著什麼。
他心中一動,不由得放輕了腳步,悄無聲息地繞到了兩人身後。
江瀚也很好奇,餘承業這小子,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究竟是怎麼和李定國混熟的。
還親如兄弟,情同手足。
只聽餘承業拍著胸脯,擺出一副大哥的模樣:
“你放心,你就跟哥混。”
“等明天我就去找大帥求情,給你討一個輔兵噹噹。”
“總比你現在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強。”
李定國聞言,原本黯淡的眼神中頓時閃過一絲光彩: “真的嗎?”
他本來就對兵戈之事極爲嚮往,如今聽了餘承業這番話,心中的陰霾被衝散不少,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
“咳咳!”
就在兩人相談甚歡之際,一個略帶威嚴的咳嗽聲,突然從他們身後響了起來。
聽到這熟悉的咳嗽聲,餘承業和李定國神色一怔,連忙從地上跳了起來,手忙腳亂地轉過身去。
江瀚負手而立,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們倆: “你們兩個小子,躲在這裡幹什麼呢?”
餘承業看見江瀚那張略帶戲謔的臉,頓時被嚇了一跳,也不知道剛剛自己跟李定國說的話,有沒有被江叔聽去。
他上前一步,剛想開口解釋: “江江叔,我們就是隨便聊聊.”
江瀚聞言,瞪了餘承業一眼: “說了多少次,參軍以後,在軍營裡要稱職務!”
餘承業嚇了一個激靈,連忙挺直腰桿,學著軍中士卒的模樣,大聲應道:
“是!謹遵大帥教誨!”
江瀚這才點了點頭,隨即看向了一旁顯得有些侷促不安的李定國: “李定國,聽說你想當輔兵?”
李定國見江瀚看向自己,心中更是忐忑,連忙低下頭,小聲應道: “回回大帥,我想試一試。”
江瀚看著眼前的李定國,心中早已樂開了花,但他面上還是保持著一方統帥的威嚴。
他拍了拍李定國的肩膀,勉勵道:
“嗯,不錯,好男兒就該金戈鐵馬,蕩盡天下不平。”
“以後你就安心住下便是,好好幹,莫要辜負了本帥對你的期望。”
餘承業在一旁,聽得下巴都快驚掉了。
他還以爲江瀚會毫不猶豫的拒絕呢。
畢竟當初他在馬家村吵著想要參軍,都被江瀚無情的拒絕了。
後來被官軍抓去延安府一通好打,他才如願以償,勉強當上了輔兵。
怎麼換成李定國這小子,江叔就這麼好說話了?
江瀚也懶得解釋,他軍務繁忙,實在沒有時間來管這兩個半大小子。
略作思忖之後,江瀚便決定把李定國也編入輔兵營,一併扔給了邵勇。
讓他和餘承業先在軍中做些雜物,磨鍊心性,熟悉軍務。
等日後有暇,江瀚再把他倆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打退了曹文詔的夜襲,江瀚還以爲可以暫時清靜一些時日,好生整頓兵馬,規劃下一步行動。
然而,他還是低估了朝廷剿匪的決心,以及自己在義軍當中的聲望。
張獻忠離開不過數日,陸陸續續地,又有不少義軍首領,紛紛率領殘部,前來投奔。
這些人,大都是被剿匪的官軍給逼來的。
其中以曹操羅汝才、混十萬馬進忠、改世王許可變等人爲首,再加上其他大小首領,如同百川歸海一般,紛紛匯聚到了江瀚所在的大塬之上。
一時間,江瀚的營地規模急劇膨脹,各路人馬混雜,旌旗遍野,號稱三萬之衆。
雖然其中老弱婦孺、饑民百姓佔據了一大半,真正可戰之兵不足一萬,但聲勢著實浩大,足以令官軍側目。
面對如此衆多的賊寇,曹文詔和艾萬年也曾數次嘗試主動進攻。
但江瀚本部穩如泰山,再加上外圍又有衆多流寇營寨作爲屏障,官軍多次進攻都無功而返,甚至還折了不少人進去。
曹文詔見賊勢甚重,不敢力敵,只能暫時收縮兵力,與賊寇形成對峙之勢,等待後續援軍到來,再圖進剿。
而江瀚這邊,看著營地周圍這三萬人馬,頭都大了。
三萬人吶,每天吃喝拉撒都足以把江瀚逼瘋。
難怪當初王嘉胤在河曲,無論如何都要把麾下的各路反王分封出去。
實在是沒糧食供這麼多人。
沒辦法,江瀚只能趁著官軍主力尚在集結,指揮各路首領翻過中條山,主動出擊。
憑藉火炮之力,以及前赴後繼的饑民,接連攻克了平陽府南部的解州、夏縣,繳獲了不少糧草物資。
兵鋒一度威逼晉南重鎮,運城。
然而,好景不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四面八方前來追剿的各路官軍,也開始陸續抵達戰場。
宣府總督張宗衡親自坐鎮運城,調兵遣將,張應昌、左光先等陝北悍將,也率領著邊軍精銳南下。
黃河對岸,左良玉親率兩千精兵,駐紮在茅津渡口,時刻提防著流寇渡河南竄。
官軍的兵力越來越多,包圍圈也越收越緊,起義軍的活動空間被急劇壓縮。
爲此,江瀚不得不放棄了新佔的州縣,收縮防線,再次翻過中條山,退回了黃河北岸的平陸附近。
轉眼之間,已經到了初冬時節,寒風凜冽,草木凋零。
崇禎四年十一月,天氣一年比一年更冷,黃河上已經出現了碎冰。
但距離黃河徹底封凍,能夠讓大隊人馬隨意通行,至少還需要一個多月。
但官軍可不會讓賊寇如願以償,隨著冬日臨近,官軍的攻勢也愈發凌厲起來。
崇禎三令五申,嚴令各路將領,務必在黃河封凍之前,將賊寇徹底剿滅,絕不容許他們竄入中原腹地,糜爛地方。
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江瀚帶著各路首領,與四面八方圍攻而來的各路官兵,在塬上塬下,展開了數場規模不等的激戰。
短短十幾天內,衆人打了不下二十場戰鬥,埋伏,夜襲,對壘.各式各樣的戰鬥都打了一遍。
雙方你來我往,死傷慘重。
憑藉著精良的裝備、悍勇的戰兵,江瀚本部雖然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但大體上還能保持建制,戰力還在。
然而,那些依附在他周圍的其他首領們,可就沒那麼幸運了。
在官軍高強度的猛攻下,他們可謂是屢戰屢敗,死傷慘重,營寨被破,糧草被焚,士氣也跌落到了谷底。
有的首領妄圖在中條山裡打游擊,但卻被官軍跟攆兔子一樣,攆得四處亂竄,不少人活活凍死在了山裡。
絕望之下,有一些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義軍頭領,開始在山裡砍伐林木,趕製木筏,想要強行渡過黃河。
但左良玉怎麼會讓他們如願以償?
左大帥此時還是朝廷的忠臣良將,所以他堅決執行了皇帝的命令。
那些試圖強渡的義軍,往往還未靠近河心,便被南岸官軍密集的箭矢和火炮打得人仰船翻,悉數葬身於冰冷的黃河當中。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他們只能更加緊密地聚集在江瀚大營附近,尋求庇護,試圖茍延殘喘,拖到黃河封凍。
然而,曹文詔等官軍宿將,又豈是易與之輩?
他們見江瀚營寨防守嚴密,便直接放下江瀚不管,將矛頭對轉了周圍軍心渙散、戰力低下的軟柿子。
曹文詔指揮麾下兵馬,日夜不停地對這些外圍的小股流寇營寨,發動持續不斷的騷擾與攻擊。
官軍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快速突襲,打了就跑;
或是利用火炮的優勢,進行遠程轟擊,摧毀營防; 又或是趁著夜色,發動小規模的夜襲,製造混亂與恐慌。
總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不給這些小股流寇絲毫喘息之機,不斷地削弱他們的實力,消磨他們的意志。
更爲毒辣的是,曹文詔還使起了離間計,他聲稱朝廷大軍只誅首惡,不論脅從。
只要那些小股賊寇幡然悔悟,主動建功立業,官軍不僅可以既往不咎,甚至還會根據其“功勞”大小,酌情給予賞賜,甚至授予官職! 這個“功勞”所指,不言而喻就是江瀚的本部大營。
爲了增加可信度,曹文詔還特意把白廣恩拉了出來,讓他親自到陣前現身說法。
叛徒白廣恩在鐵角城一戰中投降官軍,並且因爲“告密有功”,被洪承疇授予了遊擊將軍一職。
白廣恩騎著高頭大馬,在陣前耀武揚威,他告訴各路義軍,只要能投降官軍,封妻廕子、榮華富貴唾手可得。
就這樣,在官軍持續不斷的軍事打擊和招降納叛之下,不少人真的開始心動了。
其中,改世王許可變,便是最早動了投降心思的一個。
許可變本來也不是什麼意志堅定之輩,當初造反也不過是爲了混口飯吃。
如今眼見官軍勢大,自己這點人馬在官軍的輪番攻擊下,死傷慘重,心中的那點反抗意志,早已被消磨得所剩無幾。
尤其是當他看到白廣恩的模樣後,更是心生嚮往,他覺得與其跟著上山虎等人困死在黃河北岸,倒不如學那白廣恩。
到時候拿著投名狀降了官軍,說不定也能搏一個封妻廕子、榮華富貴的前程。
於是,許可變便開始暗中派人,偷偷與曹文詔接洽,表達自己想要“棄暗投明”,歸屬朝廷的意願。
他甚至還主動提出,願意效仿白廣恩,通過出賣上山虎的軍情,協助官軍設伏,以此來作爲自己的進身之階。
夜色深沉,寒風呼嘯。
許可變的營地內,幾個黑影如同鬼魅一般,悄無聲息地溜出了營寨。
幾人趁著夜色的掩護,朝著官軍大營的方向奔去。
他們自以爲行事隱秘,但殊不知,他們的一舉一動,早已被江瀚散出去的暗哨看了一清二楚。
探哨不敢怠慢,立刻將這一重要情報傳給了江瀚。
中軍大帳之內,燈火通明;然而帳中的氣氛卻無比壓抑。
江瀚把麾下的核心將領,李老歪、邵勇、董二柱以及書辦趙勝,都召了過來,一起商議如何處置許可變一事。
李老歪聽了此事,怒不可遏,當即上前一步,抱拳沉聲道: “大帥,這等臨陣通敵的狗賊,我看就不必跟他廢什麼話了!”
“我這就帶兵,將許可變那廝拿下,然後再當著其他首領的面,將其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江瀚擡手虛按,攔住了李老歪:
“慢著!”
“你去把他拿了,其他首領怎麼看我?”
李老歪急了:
“大帥,這狗賊擺明了要投敵,難道還留著他過年不成?”
江瀚看著他,語氣平靜地反問道:
“空口無憑,你說許可變想要投敵,誰信呢?”
“你有他通敵的書信,還是抓到了他派出去的信使?”
“什麼都沒有,你就把一個主動來投的頭領給砍了,其他人怎麼看?”
江瀚嘆了口氣,繼續分析道, “咱們從最開始的三萬多人,能夠堅持打到現在,只剩下一半人都還不散,靠的是什麼?”
“不就是大家夥兒信得過我,願意抱團取暖,共抗官軍嗎?”
“要是沒有證據,就動手宰了許可變,恐怕不等曹文詔打過來,咱們自己內部就先炸了鍋。”
“人心散了,隊伍還怎麼帶?”
李老歪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麼,但終究還是把話嚥了回去。
他知道江瀚說的是實話,只是心裡憋著一股火,只能悶聲退了回去。
大帳內,一時間無人說話,所有人眉頭緊鎖,顯然都覺得這事兒棘手。
衆人沉默半晌,最後還是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江瀚,等著他拿主意。
江瀚緩緩走到輿圖前,目光如炬,緊盯著輿圖上那條蜿蜒曲折的黃河水道。
他的手指在輿圖上緩緩移動,最終停在了黃河南岸的白浪渡上。
“眼下官軍圍困日緊,要是不想辦法破局,恐怕會有更多人想要投敵。”
江瀚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渡河吧,如今只有渡河纔有一線生機。”
“他許可變不是想拿咱們的情報,去曹文詔那裡邀功嗎?”
“那我就給他這個機會!”
“傳令下去,就說我軍糧草不濟,軍心浮動,準備三日之後,集結主力,夜襲白浪渡,強渡黃河南下!”
帳內諸將聽得雲裡霧裡,這不等於把脖子伸出去給人家砍嗎?
唯有趙勝心思敏捷,他眼珠一轉,試探著問道:
“大帥的意思是聲東擊西?”
江瀚讚許地點了點頭:
“正是。”
wWW ?TTκan ?C○
“我打算派主力佯攻白浪渡,將官軍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白浪渡去。”
說著,他手指在輿圖上一劃,點在了另一個渡口, “實則聲東擊西,派一隊精兵,走上游的陌底渡,偷渡黃河。”
衆將聽罷,頓時兩眼放光,李老歪和邵勇更是上前請命: “大帥,末將願爲先鋒,率部偷渡黃河。”
但江瀚卻搖了搖頭,看著二人道: “不,此戰我要你們親率大軍主力,佯攻白浪渡。”
“我親自帶兵渡河!”
趙勝一聽,頓時急了,連忙勸道: “大帥,萬萬不可!偷渡黃河何等兇險?”
“您是三軍之主,萬一有個閃失,我等該何去何從?”
“就是,我去吧,大帥!”
一時間,帳內勸阻聲此起彼伏,都希望江瀚收回成命。
江瀚眉頭一擰,沉聲道: “吵什麼吵?”
他目光依次掃過李老歪、邵勇、董二柱,趙勝等人,問道:
“你們幾個,誰會水?”
四人聽罷,面面相覷,皆是默然搖頭。
他們這幫從陝北殺出來的漢子,平日裡在地上龍精虎猛,可這水裡的功夫,的確是一竅不通。
江瀚嘆了口氣: “別說是你們,全軍上下幾千人,真正會水的,怕是挑不出三百人。”
說白了,他們這幫從陝西出來的邊兵,除了整日在延綏鎮吃沙子,哪裡會什麼水?
江瀚倒是會游泳,但面對寬闊的黃河,他心裡也發怵。
更別提那些不會水的士兵了,恐怕見到黃河,腿都要軟了,哪裡還敢渡河?
所以江瀚這個主帥必須親自出馬,身先士卒。
再說了,現在軍中就那麼點人能用,還沒到江瀚能夠安穩端坐於帳中,發號施令的時候。
軍情緊急,他該上也得上。
江瀚掃了一圈衆人,深吸一口氣:
“此事無須再議,我意已決!”
“三日之後,你們率軍佯攻白浪渡;而我親率八百精銳,趁夜偷渡陌底渡!”
“此戰一定要搏出一線生機!”
6K,不可以說我更新少了!真的盡力了,我還要查資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