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
鼓響三通後,各營首領便陸續趕到了江瀚的中軍大帳內。
江瀚放眼望去,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一個個皆是灰頭土臉,衣甲不整,渾身上下疲憊不堪。
但疲憊歸疲憊,各營首領依舊需要上報戰損。
帳內氣氛凝重,衆首領紛紛落座,開始清點麾下損失。
江瀚這邊,由於應對得當,此戰只折損了四十多名弟兄,重傷十二人,輕傷二十八人。
這些傷亡,大多都是被曹文詔那一波投矛,再加上具裝騎兵衝陣時造成的。
而作爲代價,曹變蛟和孫守法也留下了四十二具人馬屍體,再加上艾萬年麾下的二十八名邊軍步卒。
單從戰損來看,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互有勝負。
但對於大塬之上的其他首領來說,這個夜晚可就沒那麼好過了。
首先是李自成、張天琳、劉國能等人。
他們的營寨先是被曹文詔燒了大半,緊接著又被曹變蛟銜尾追殺,損失慘重。
幾人欲哭無淚,本來夜襲剛開始的時候,靠著江瀚派來的親兵協助,他們麾下的兵將還能勉強保持冷靜,維持陣型。
可誰曾想,曹變蛟裹挾著張獻忠的數千潰兵,如同山洪一般衝了過來,瞬間就把他們軍陣給衝得七零八落。
更可氣的是,真正死在官軍刀槍之下的士卒並不算多。
大多數人都死在了逃命路上,互相擁擠踩踏、拔刀相向的士卒,佔了大半。
正因爲如此,李自成等人看著張獻忠、馬守應兩人,皆是一臉不悅。
媽的,老子在這塬上呆得好好的,你倆倒好,非要把官軍往這兒領! 張獻忠看著衆人的眼神,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今晚損失最慘重的,就是張獻忠和馬守應。
本來曹文詔發動夜襲,就是衝著他倆的營寨去的。
關寧兵們先是四處縱火,把張獻忠手底下的兵將們,如同趕牲口一般從營帳裡逼出來,然後再遠遠地抽射。
粗略估計,死於大火濃煙之中,以及被官軍當場射殺的,恐怕就不下一百號人。
但更多的人都死在了後續的大潰逃當中,被自己人踩死的,黑暗中不分敵我自相殘殺的,足足有五六百之多。
張獻忠和馬守應從蒲縣帶回來一千多殘兵敗將,經過戰後清點,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
更讓張獻忠欲哭無淚的是,前兩日江瀚借給他的三千石救命糧食,他還沒捂熱乎呢,就被燒了個一乾二淨!
大火足足燒了兩個多時辰,其間不斷有人試圖救火,可終究還是杯水車薪。
張獻忠的老臉黑得跟鍋底一樣,在心裡把曹文詔的祖宗十八代都操了個遍。
狗日的曹文詔,怎麼偏偏就逮著老子一個人往死裡揍? 他也顧不上什麼顏面了,起身朝著江瀚和在座的幾位首領鞠了一躬,略帶歉意的開口道:
“大帥、各位首領,這次遭到官軍夜襲,全都是我一人之過。”
“如今遭此大敗,兄弟我也沒臉再待下去了,我準備帶著殘部去王屋山裡頭髮展了。”
“這平原大壩,我等實在無力與官軍對抗。”
江瀚聞言,連忙上前扶住張獻忠,出聲寬慰道:
“八大王,夜襲本就難防,更何況來的還是官軍精銳。”
“既然已經敗了,從頭再來便是,不必妄自菲薄。”
“你我並肩作戰,將來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開玩笑,江瀚還想著挖張獻忠的牆角呢,張獻忠要是鑽到王屋山裡去了,自己還怎麼挖人?
甚至,江瀚的內心還有些期待,萬一哪天張獻忠不小心戰死了,自己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把孫可望和李定國兩人給挖來。
到時候這兩人一內一外,豈不美哉?
可張獻忠似乎決心已定,連連搖頭拒絕: “大帥的好意,在下心領了。”
“只是,此番害得各位首領損失慘重,張某實在沒臉,再和諸位並肩作戰。”
“我意已決,明晚收拾妥當後,便啓程去往王屋山。”
“只是.在下還有一不情之請,還望大帥能救救兄弟。”
江瀚有些詫異: “什麼不情之請?”
張獻忠擡頭看了一眼江瀚,硬著頭皮開口道:
“您您能不能再.再借點糧食給兄弟週轉一二?”
“我不要多了,有個.有個八百石,不,五百石!五百石就夠了!”
張獻忠說完這話,只感覺自己的臉有些發燙,他也知道這個要求有些過分。
前些日子,他纔剛剛從人家手裡借走了三千石糧食,這纔沒過兩天,竟然又要借糧,而且一開口又是五百石。
江瀚聽罷,眉頭緊皺,遲遲沒有點頭回應。
張獻忠這小子竟然想跑,那我這筆買賣不是血虧? 帳中其他幾位首領也是面面相覷,不敢出聲。
江瀚在心中暗自盤算,這張獻忠的部隊屢戰屢敗,幾乎成了個無底洞,自己若是再繼續無償援助下去,恐怕遲早要被他拖垮。
他沉吟片刻,當即便想開口婉拒。
張獻忠看見江瀚這副模樣,哪裡還不知道對方心中所想? 他生怕江瀚搖頭拒絕,到時候可就再無轉圜餘地了。
情急之下,他腦中靈光一閃,急聲道: “大帥,兄弟我也知道,空口白牙地再向您借糧,實在是說不過去。”
“這樣吧,大帥,我.我把義子李定國,先暫時押在您這裡,等日後還上了糧食再說。”
“他他雖然年紀小了點,但自幼聰慧,但日後必成大器!”
“而且而且他還和大帥您的小侄餘承業相熟,兩人親如兄弟,早已義結金蘭。”
張獻忠這回是真的沒辦法了,只能厚著老臉,把自己的義子拿出來頂債了。
他手上現在是啥也沒有,彈盡糧絕,麾下兵將就剩下三百多人,這些都是他日後東山再起的籌碼,是絕對不可能拿出來頂債的。
而他麾下的另外三個義子,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如今勉強能夠獨當一面,是他領兵打仗的倚仗,自然也不可能拿出來頂債。
思來想去,盤算了一圈,也就只剩下一個年幼的李定國可以拿來頂債了。
因此,年僅十一二歲的李定國,硬是被張獻忠吹上了天,想要“賣”個好價錢。
此話一出,饒是張獻忠臉皮再厚,也不禁漲得通紅。
當著一衆首領的面,說要拿一個十來歲的小子來頂三千五百石糧食,他實在是難以啓齒。
但如今他走投無路,也只能硬著頭皮開口,希望江瀚能再借他點糧食。
江瀚聽了張獻忠這番話,人都懵了。
什麼? 誰跟李定國親如兄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