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
搖黃軍臨時營地裡,氣氛壓抑得讓人幾乎喘不過氣。
董二柱召來了搖黃軍的一衆大小首領,把江瀚的意思,原封不動地傳了下去。
“諸位首領,我家大帥的意思呢,聯姻就不必了。”
董二柱坐在主位上,端著茶盞,語氣平淡, “想要入夥,沒必要通過這種方式。”
“從民兵或者輔兵管隊做起,已經是我家大帥給出的最優條件了。”
“我軍究竟是什麼樣子,想必各位在來的路上,應該也看清楚了。”
“只要不是行伍出身的,任誰想加入,都要重新整編訓練,各位也不例外。”
“當然了,”
他話鋒一轉,又給了一絲餘地, “如果各位不想寄人籬下,那也無妨。”
“大帥說了,可以給各位發一筆安家銀,再加上我龍安府之後會分發田地,想必各位回鄉做一富家翁,也不是什麼難事。”
“還是那句話,各位想走就走,想留就留,我等絕不勉強。”
一番話講完,董二柱便不再言語,只是慢悠悠地喝著茶,將問題扔給了帳內幾位搖黃軍的首領。
Wшw● ттκan● co
聽了這話,人羣中的陳代雲倒是神色如常,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但爲首的搖天動可就急了。
說白了,他纔是那個想攀高枝的人。
雖然他們幾個首領義結金蘭,但生逢亂世,只有刀槍兵馬,纔是安身立命的資本。
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沒有幾個人能輕易放下,即便是很小的權利。
搖天動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把自家三妹嫁出去,就是想傍上江瀚這個大樹,從中撈點好處。
可他萬萬沒想到,人家根本就看不上他們這幫烏合之衆。
大老遠地跑來一趟,結果連正主的面都沒見上! 搖天動擠出一絲笑容,湊到董二柱跟前,試探道: “董參將,您看.這事兒,是不是還有商量的餘地?”
“要不,您再幫著勸勸江大帥?”
“我這三妹,什麼條件,您是親眼見過的。”
“正好江大帥也是孤身一人,兩人簡直就是天作之合啊!”
“再說了,咱們兩家同爲反明的義軍,等三妹嫁過去了,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到時候還能互相幫襯幫襯.”
可搖天動把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董二柱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默不作聲,只是一個勁兒地喝著茶。
其中拒絕的意思,不言而喻。
無奈之下,搖天動只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陳代雲,想讓她親自出面,再爭取爭取。
可陳代雲反倒是很豁達。
她已經看清了,這場所謂的“聯姻”,從頭到尾,都只是自家大哥的一廂情願罷了。
搖天動上桿子想把自己給嫁出去,分明就是想從龍安府的手裡,撈點政治資本。
對此,陳代雲雖然說不上生氣,但心裡還是難免有些失望。
她站起身,一臉堅決: “大哥,不必再勸了。”
“董參將說的沒錯,咱們這點人馬,實在翻不起什麼大浪。”
“既然現在川北已經換了主人,咱們再回去大巴山裡落草爲寇,肯定也不合適了。”
說著,她深深地看了一眼搖天動:
“不知道大哥你怎麼決斷,我還有父仇未報,也不可能回去相夫教子。”
“既然龍安府願意收留,那我就從一個民兵做起,將來未嘗不能跟著打進成都府。”
眼看自家三妹把話說得這麼死,搖天動也有些氣急,開始指責起董二柱來:
“董將軍,我等拱手讓出南江縣,又千里迢迢地來到百丈關,可結果竟然連你家大帥的面都見不到!”
“未免也太過輕視我等了吧?!”
“難道這就是貴軍的待客之道?!”
聽了這話,董二柱終於放下茶盞,緩緩開口: “此言差矣。”
“我家大帥並非是輕視諸位,主要是他最近在策劃一場大戰,實在是分身乏術。”
“至於婚娶一事,他也明說了,等日後攻下了成都府,再說也不遲。”
“好了,話我已經帶到,我也該回中軍參會了。”
“諸位有緣再見!”
說罷,他便徑直起身,離開了大帳,只留下搖黃的一衆首領,在原地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
出了搖黃軍的營地,董二柱暗自啐了一口: “呸,我還以爲這姓搖的是真心想給瀚二哥介紹一樁好姻緣。”
“結果沒想到,竟然是個想靠女人攀高枝的勢利眼。”
“差點被這狗日的給混過去了。”
他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快步趕回了中軍大帳。
掀開帳簾,他朝著桌案後等待已久的身影,遞了個眼神。
江瀚見狀,微微頷首:
“既然都到齊了,那咱們就開始吧。”
“今天緊急召開議會,主要是有重大的軍事行動,要向各位安排。”
這一次的中軍大帳裡有些冷清,只有董二柱,曹二,馬旭等幾個將領在場,其餘的都不在此處。
“根據鄧陽從漢中傳來的最新情報,後金的皇太極,已經徹底擊敗了蒙古察哈爾部,統一漠南。”
“林丹汗不敵,率殘部向西逃亡青海。”
“途中,林丹汗爲了求活,屢次犯邊索賞,甚至還派出了五萬騎,自清水、橫城分道進犯寧夏鎮。”
“總兵賀虎臣,寡不敵衆,力戰而亡。”
“三邊總督洪承疇聞之大驚,已於日前親率關中主力,前往寧夏御邊。”
“而湖廣的盧象升則正在調集重兵,專心討伐闖王高迎祥,同樣無暇他顧。”
說著,江瀚把幾封信件,遞給帳內的衆將傳閱。
“諸位,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戰略窗口期!”
他的聲音,變得異常亢奮, “我打算趁著這個機會,一舉殲滅四川明軍的主力部隊!”
“平武傳來消息,李自成已經從雪域回來了,此行一共帶回來近三千匹河曲馬,以及兩百奴隸。”
“我已經傳信,讓工部冶鐵司的作頭柴宇放下一切活計,不惜工本,全力打製馬鞍、馬鐙,以及半裝的棉甲馬鎧。”
“最遲一個半月,咱們就能湊出一支三千人的騎兵軍團!”
聽了這個消息,帳內衆將精神一振,眼中冒光。
說實話,他們這批從西北邊鎮殺出來的老兵,真要論戰鬥力,還得是騎在馬背上才能全部發揮出來。
畢竟當年在邊鎮時,他們可是餓著肚子,都要出塞和蒙古韃子交戰的。
現在有了這批戰馬,他們的戰鬥力能提升一個檔次。
江瀚攤開輿圖,細數著現在的敵我態勢:
“根據邵勇從梓潼傳來的消息,現在四川明軍的主力部隊,主要有兩股。”
“第一,是保寧府的四川副總兵張令,此人是員老將,箭術精湛,號稱‘神弩將’”
“他主要負責駐守川北地區,駐地就在保寧府,麾下約有五千人馬。”
“第二個,是四川總兵侯良柱。”
“他正率領川中主力,駐守於綿州至鹽亭一線,防備邵勇進兵成都府,手上約有八千精兵。”
“此外,我估計在成都府,應該還有一股明軍。”
“蜀王朱至澍就在成都府,肯定會有人拱衛府城,很可能是雲貴川三省總督朱燮元。”
“據我推算,他手上的兵力應該不會太多,畢竟雲南現在還有土司在作亂,朱燮元不敢輕易把貴州和雲南的兵馬調過來。”
衆人仔細看著輿圖上的幾處標點,揣摩半晌,大致明白了江瀚所說的狀況。
江瀚指著輿圖上的保寧府,畫出了一個包圍圈:
“現在咱們的目標很簡單,圍點打援!”
“我們和邵勇兩部,自西、北兩面,進攻保寧府。”
“要做出一副不惜代價也要攻破城池的樣子,逼綿州的侯良柱來救。”
“等他從綿州出兵後,再調集江油的劉寧率領新組建的騎兵軍團,設下埋伏,斷其後路,圍剿侯良柱的援軍!”
“只要打掉了侯良柱所部,保寧府的張令就成了甕中之鱉。”
“憑他一支孤軍,無論如何也守不住保寧府。”
“只要殲滅了這兩支明軍主力,成都府自然孤立無援,到時候任憑咱們拿捏。”
聽了江航的作戰計劃,帳內的衆將紛紛點頭,都覺得此計可行。
可等仔細消化過後,卻還是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他們個個掰開手指頭,算了又算,發現現在根本找不出多餘的人手,來組建這隻騎兵軍團。
要知道三千人可不是個小數目,江瀚這一趟總共才帶了八千戰兵入川。
此次南北兩路進攻保寧府,江瀚已經抽乾了所有能調動的兵力。
就連剛訓練不到一年的民兵,都拉出來了。
現在軍中的比例,基本上是民兵和精銳戰兵五五開,剩下的都留在龍安府看家。
騎兵不同於步兵,這是個高技術而且十分耗錢的兵種。
一個普通人,沒有大半年的時間,恐怕連控馬都學不會,更別提在馬上衝鋒陷陣、開弓騎射了。
算來算去,他們怎麼都湊不出三千人來組建這支騎兵軍團。
曹二率先提出了這個問題: “大帥,咱們現在人手可不夠啊!”
“軍中總共只有八千人,上馬能騎射,下馬能步戰。”
“這一趟,咱們南北兩路大概就帶了四千左右的精銳出來,剩下四千人都在龍安府看家護院。”
“大帥您應該清楚,想要把那羣民兵訓練成合格的騎兵,至少也得一兩年的功夫。”
“總不可能把看家的老兄弟們都抽調出來,組成騎兵吧?”
可江瀚聽罷,卻重重地點了點頭,斬釘截鐵: “沒錯!我這次就是要孤注一擲!”
“我打算把咱們從西北帶來的精銳全拉出來,投入戰鬥!”
“我要一戰殲滅四川明軍主力!”
“我算過了,龍安府只留一千戰兵和部分民兵就行。”
“剛好剩下三千人,這批人全都組成騎兵!”
此話一出,滿帳皆驚。
董二柱更是急不可耐地站了起來:
“三千人都調出來?!”
“那那龍安府怎麼辦?!”
“咱們大軍一動,龍安府守備必然空虛,萬一官軍趁機打進龍安府怎麼辦?!”
“那可是咱們的根基之地,豈能容官軍在龍安府四處燒殺搶掠?!”
可江瀚決心已定,大手一揮打斷了董二柱: “不要怕這些瓶瓶罐罐,打碎了咱們將來還可以再建。”
“有句話說得好,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只要咱們的主力部隊還在,一切都不是問題。”
“再說了,現在秋收已經結束,就算官兵想打砸搶燒,他也沒什麼東西可以搶。”
“讓李自成充分發揮民兵的作用,把游擊戰在川北的羣山裡打起來。”
“民兵帶著百姓堅壁清野,往山裡躲。”
“只要能拖住三個月,我一定能拿下綿州和保寧府的明軍主力!”
隨著衆將紛紛離去,一場決定川中局勢走向的大決戰也即將來臨。
而決戰之前,江瀚必須把自己麾下的所有資源,全都調動起來。
中軍大帳之內,他徹夜未眠。
就著昏黃的燭火,江瀚開始親自起草調令。
傳令兵們在帳外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奔赴後方的各個州縣,把江瀚的命令傳遞下去。
“.現命石泉縣守將李老歪,即刻拔營,率本部兩千兵馬換防至江油縣。”
江油是南下成都平原的門戶,也是防備成都明軍北上的要衝,地勢平坦,利於大兵團作戰,所以他需要一員猛將鎮守後方。
然後是平武縣的李自成,率部即刻開拔,接替石泉縣一應防務。
“.石泉地處羣山之中,道路崎嶇,易守難攻。”
“敵軍若來,必是偏師奇襲,你麾下兵馬多擅山地作戰,由你鎮守石泉,扼守我軍側後方,切記不必死守,保存實力爲上……”
再然後是平武縣的趙勝。
江瀚要求趙勝調集平武、青川等地所有秋糧,盡數脫殼、打包,運往百丈光和梓潼一線,保證後勤。
並且還命其監督冶鐵司,要求一個月半內,必須將所有高橋馬鞍、雙邊馬鐙,半裝棉甲馬鎧準備到位。
所有材料趙勝需要全力提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