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

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

聽江瀚提到陰平道,在場的衆(zhòng)將恍然大悟。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深的疑慮與擔憂。

雖然三國演義裡將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滅蜀的故事,描繪得神乎其神,明初時,傅友德也曾效仿此法,偷渡陰平,滅了夏國。

但故事歸故事,這條道路的艱險,早已深入人心。

陰平道,全長近五百里,確實是入蜀的第四條道路。

但其實,陰平道又分成了正道和小道。

陰平正道,亦稱“白水道”,因其途經(jīng)白水縣而得名。

這是一條水陸兼行的入蜀通道,路線沿著白龍江過白水關,經(jīng)石門關、葭萌關,最終進入昭化。

而江瀚所說的,鄧艾伐蜀的陰平道,其實指的是另一條陰平小道。

這條古道,與其說是路,不如說是一條山間僻徑,既艱險又狹窄,其間更有長達數(shù)百里的無人區(qū)。

其路線從甘肅文縣起始,沿白水江向西南,途中要翻過天險摩天嶺,走落衣溝、陰平山、最後直達江油關。

這就是一條專門用來軍事奇襲的小道。

一想到要率領大軍走上這麼一條路,在場的衆(zhòng)將心裡都有些打鼓。

他們之前從關中進入漢中時,就已經(jīng)親身領教過蜀道的艱難了。

要知道,陳倉故道就算再險峻,好歹也是一條官道,經(jīng)歷過歷朝歷代的多次修繕。

可這陰平小道,說白了,就是一條野路! 途中既無標識,也無人煙,一旦在茫茫羣山中迷失了方向,那可就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李老歪、邵勇等人面面相覷,都不敢開口接下這個任務。

讓他們在平原之上,領兵衝陣,打一場堂堂正正的大仗,這羣人個個都是好手。

但要讓他們去面對這片崇山峻嶺,誰也沒有把握能順利走出來。

身死事小,如果貽誤了軍機纔是大事。

江瀚將衆(zhòng)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卻並沒有第一時間開口。

他的心中,早已有了合適的人選。

江瀚的目光,落在了不遠處,沉思不語的李自成身上。

李自成當然也明白,放眼全軍上下,恐怕沒有比他更適合執(zhí)行這個任務了。

他當即站了出來,對著江瀚一抱拳,主動請纓: “大帥!偷渡陰平這事兒,就交給我吧!”

他咧嘴一笑,帶著幾分自嘲說道,

“咱們在秦嶺裡被官軍追著跑了幾個月,別的本事沒學會,這爬山鑽溝的本事,倒是被逼著練得爐火純青。”

“既然前人都能過去,我自然也能過去!”

江瀚聽罷點點頭,臉上露出了讚許的笑容: “好!我也正有此意。”

他快步走到輿圖前,開始詳細闡述入蜀的計劃: “我打算兵分兩路,第一路由我親率七千主力大軍,依舊走金牛道這條官道。”

“廣元、昭化等地,有利州衛(wèi)的官兵駐紮,需要大軍才能打下來。”

“只要肅清了廣元和昭化的明軍,我就可以屯兵於劍門關下。”

“屆時,我會擺出一副強攻的姿態(tài),將川北明軍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劍門關一線。”

“這樣一來,闖將你率領奇兵,從陰平小道殺出時,就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

江瀚看了看李自成,繼續(xù)分析道: “你拿下江油關後,立刻揮師北上,沿著大劍山抵達劍門關南面,隨後與我南北夾擊劍門關。”

李自成聞言,連連點頭。

這個計劃,總體上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劍門關對於從北面漢中來的敵人而言,確實是一道天險。

漢中來的軍隊,要想攻破劍門關,那就必須仰攻,不僅坡度極大,而且道路十分狹窄,根本無法展開部隊。

但如果是從南面進攻劍門關,則是一片開闊的平地,根本無需仰攻,也能擺開陣勢。

計劃擬定後,江瀚和李自成便立刻開始著手準備,偷渡陰平的事宜。

糧草和輜重是一定要帶的。

但馬車這種東西,是肯定不能帶上路的。

所有的物資,只能換成體型更小、更善於爬山的騾子來馱運。

這些牲口,不僅可以用來運送糧草輜重,而且必要時,還可以變成將士們果腹的軍糧。

李自成估摸著,大概走到摩天嶺一帶,這些騾子應該就派不上用場了。

到時候就地宰了吃肉,給士卒補充體力。

爲了確保萬無一失,李自成最近幾天,一有空便在仔細研究鄧艾破蜀的史料記錄。

爲此,他不僅找來了三國演義,甚至還找來了三國志進行比對。

三國志上的原文倒是不多,只有寥寥幾句話: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

“山高谷深,至爲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

“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當李自成把這段記錄拿給江瀚看時,兩人都敏銳的注意到了其中的關鍵, “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再對比三國演義中的具體情節(jié),兩人這才明白,這一段劇情,應該就是鄧艾率軍翻越摩天嶺那一段。

摩天嶺的地勢肯定無比險峻,以至於鄧艾作爲主帥,都只能用氈毯裹住身體,從山上滾下去,以此來鼓舞士卒繼續(xù)前進。

看完這段,江瀚和李自成都愣住了。

這得是多艱險的道路,才能逼得一軍主將,用這種危險的方式來以身作則? 說不定滾著滾著,腦袋就撞上哪塊突出的巖石,當場就暴斃了。

爲了儘可能減小士卒的傷亡,江瀚立刻下令,緊急召集軍中所有的能工巧匠,一起商討研究。

看看能不能想出什麼法子,打造一些輔助登山、下山的工具,用來幫助士卒們安全地越過摩天嶺。

這幫工匠們聽了也很爲難。

大型的器械太重,要是沒有馬車,根本帶不進山裡。

臨時趕製,恐怕在山裡也施展不開。

而小型的工具,面對摩天嶺這種險地,恐怕也起不到什麼太大的作用。

思來想去,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工匠,最終提出了一個方案,搞了個名爲“竹網(wǎng)彈簇”的東西出來。

這個名字聽起來很複雜,但實際原理卻很簡單。

先取手腕粗細的堅韌竹竿,以猛火烘烤,使其變軟彎曲成弓形,並用麻繩藤蔓捆紮固定。

將數(shù)十個這樣的弓竹,以縱橫交錯的方式,層層迭加,再往上面蓋上厚實的松枝、皮革以及棉被等軟物,防止弓竹刺穿。

要用的時候,只需要先派幾個士卒,用繩索墜下山崖,找一處相對平坦的落腳點。

然後讓士卒們把“竹網(wǎng)彈簇”用麻繩綁住,鋪設成一個臨時的“安全氣墊”。

坡上的士卒,便可以朝著這竹網(wǎng)陣,或滾或滑,安全落地。

這玩意兒,說白了,就是鄧艾“氈毯自裹”的升級版。

其原理,就是利用弓竹強大的彈性和韌性,來緩衝人體下墜時受到的巨大沖擊力。

最關鍵的是,這東西的主要材料是竹子和藤蔓。

這兩樣材料,在山裡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士兵們只需要攜帶一些關鍵的輔料,比如皮革、棉被等,然後就可以隨時隨地,就地取材打製器械。

完全不用費力扛著,在山路里穿梭行軍。

江瀚估摸著這玩意兒應該能派上用場,隨後便在漢中府境內,蒐集了大量的騾馬。

並且又命令工匠們連夜趕製了數(shù)百牀厚實的棉被以及皮革,一股腦地全都塞給了李自成。

一切準備就緒。

九月中旬,李自成便帶著他的兩千多兵馬,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漢中,踏上了偷渡陰平的旅途。

就在李自成率兵趕往甘肅後,江瀚也隨之升帳點兵,親率七千主力大軍,拔營南下。

他的任務同樣艱鉅。

從漢中府的沔縣,到川北重鎮(zhèn)廣元,是長達四百餘里的漫漫征途。

他必須儘快掃清沿途的所有障礙,囤兵於劍門關下,擺出強攻的姿態(tài),將川北明軍所有的注意力都牢牢吸引過來,爲從陰平小道偷渡的李自成部,創(chuàng)造戰(zhàn)機。

這一次他只是幌子,一切行動都是爲了策應李自成。

大軍一路南下,江瀚驚訝地發(fā)現(xiàn),明軍在金牛道上的防禦,竟然十分鬆懈。

他很詫異,自己在漢中府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來,難道四川的文武官員們都是瞎子和聾子?

江瀚的第一站,便是寧強縣。

他的先鋒部隊剛剛抵達城下,還沒準備開始進攻,城頭上的守軍便不見了蹤影,根本沒人敢抵擋。

寧強縣的知縣還在和新納的小妾尋歡作樂呢,就被突然趕來的縣丞撞了個滿懷。

聽到賊人兵臨城下的消息,知縣大人二話不說,丟下身旁的美人,撒腿就跑。

可他還沒跑多遠,便被有意投賊的百姓們團團圍住,直接扭頭送回了城門處,開城請降。

這幫百姓們倒不是真心實意的想投奔江瀚,他們只不過是想拿個獻城的功勞,免得被這夥不知名的賊人給屠了。

江瀚倒是沒太難爲這幫百姓,他只是途經(jīng)寧強縣而已,正常人誰沒事兒屠城啊? 過了寧強,便是入川的第一個重要關隘,七盤關。

此關雖也建在險要之處,但因爲其深處腹地,年久失修,關牆更是多有垮塌。

七盤關的守軍們只有區(qū)區(qū)百人,而且?guī)缀醵际切├先醪垼静豢耙粦?zhàn)。

這幫守軍們只是象徵性的放了幾箭,隨後便被李老歪帶隊打了下來。

這般順利的進軍,讓江瀚心中稍安。

同時,他也對明廷在川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力,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這個龐大的帝國,已經(jīng)是千瘡百孔了。

自己只要能在兩到三年內成功拿下雲(yún)、貴、川三省之地,說不定就能提前幾年,把崇禎送上那顆歪脖子樹上去。

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終於,到了廣元縣時,才遇到了一點像樣的抵抗。

廣元是川北重鎮(zhèn),也金牛道的樞紐所在。

駐守此地的,是利州衛(wèi),衛(wèi)指揮使叫李昌銘。

當衛(wèi)指揮使李昌銘顫巍巍地走上城樓,看見城外那連營十里、旌旗蔽空景象時,只覺得兩眼一黑,雙腿發(fā)軟。

他這利州衛(wèi),雖然不是那種承平已久的內地衛(wèi)所,但由於安奢之亂和沙普之亂,衛(wèi)所裡的可戰(zhàn)之兵都被調去了貴州和雲(yún)南等地。

如今能拉上城頭打仗的,也不過就兩千多人。

而城外的賊兵,根據(jù)他粗略估計,至少不下六千人,而且個個兵強馬壯,裝備精良。

就他這點兵力,怎麼可能擋得住城外這支賊兵? 但身爲一衛(wèi)指揮,他也不可能不戰(zhàn)而逃。

李昌銘鼓起勇氣,一面下令全軍登城戒備,另一面火速找到廣元縣令,讓他立刻發(fā)動城中青壯,並召集了所有在冊的生員們,一同上城協(xié)助守備。

就這樣,廣元城頭之上,出現(xiàn)了一副頗爲滑稽的景象。

一邊是瑟瑟發(fā)抖的衛(wèi)所官兵,另一邊,則是一羣彎弓搭箭的,奮力禦敵的書生。

江瀚在城外看得直搖頭,直接命令麾下將士開始強攻。

伴隨著鼓聲和炮聲,李老歪和邵勇等人帶著數(shù)千精銳,扛著雲(yún)梯,如同黑色的潮水,朝著廣元縣城發(fā)起了衝擊。

城頭上,臨時召集起來的生員們倒是個個奮勇當先,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shù)。

可他們人數(shù)終究太少,而本應該出力禦敵的衛(wèi)所兵們,卻個個畏敵如虎,不敢搏命。

李昌銘麾下的衛(wèi)所兵們,在第一輪衝擊下,便已士氣崩潰,轉頭就往城下跑。

不到兩個時辰,江瀚的部隊便攻上了城頭。

李昌銘眼見大勢已去,也顧不上什麼鎮(zhèn)守之責了,當機立斷,帶著生員和親兵們,從城南倉皇出逃,直奔劍門關而去。

他現(xiàn)在唯一的念頭,就是希望那座天下雄關,能擋住這幫賊兵的腳步。

成功拿下廣元縣後,江瀚並沒有第一時間就揮師殺向劍門關。

他先是下令,將城中負隅頑抗的明廷官員盡數(shù)肅清,並且花了幾天時間,掌控了廣元縣全城。

等到這個時候,他才分出三千人馬,負責駐守廣元。

廣元縣的位置很重要,江瀚必須在此地站穩(wěn)腳跟,以防備西南方向的昭化守軍,避免被人抄了後路。

將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江瀚這才率領著剩下的四千餘人,繼續(xù)一路南下,終於抵達了那座聞名千古的劍門關。

儘管一直都聽說劍門關險峻無比,可當江瀚見到它時,也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見大劍山和小劍山兩面絕壁之間,如同被斧子劈開了一道小口,對峙而立,直插雲(yún)霄。

絕壁之間,僅有一條狹窄的石道和小溪蜿蜒向上。

最頂上,有一座小小的關樓,像一枚釘子,死死地鍥在了這條唯一的通道上,徹底斷絕了通往蜀中的道路。

那開鑿在崖壁和小溪之間的石道,最窄處僅能通過一人一馬,坡度甚至有將近六十度左右。

關樓之上,利州衛(wèi)指揮使李昌銘正帶著麾下士卒和生員鎮(zhèn)守關隘,冷冷地俯視著江瀚這羣不速之客。

這等天險,怪不得十萬大軍也拿不下來。

但江瀚此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他必須要給足守軍壓力,從而策應李自成的行動。

邵勇還是老樣子,帶著麾下的精銳選鋒,頂起長盾試圖沿著石道,一點一點的逼近劍門關。

可這注定是一場徒勞,他的士兵們,甚至連關樓百步之內都無法靠近。

從坡頂傾瀉而下的滾石檑木,帶著巨大的衝擊力,狠狠地砸向了邵勇的選鋒。

即便是頭上頂著長盾,士卒們也根本擋不住這麼大的衝擊力,一個個被砸得頭破血流,紛紛從石道上滾落,傷亡不輕。

見此情形,江瀚也沒辦法,只能下令鳴金收兵。

現(xiàn)在要想破關,就只能等李自成的部隊了。

今天回來的有點晚,sorry (本章完)

第9章 總兵身死第48章 王莊第71章 戰(zhàn)後第116章 入城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5章 回陝西第255章 改進戰(zhàn)法 四川水患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147章 雙贏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jié),我要解民倒懸第68章 誰的錯?第3章 魚腹丹書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109章 論水滸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38章 練兵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96章 李代桃僵第72章 楊鶴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69章 再渡河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77章 朝中風雲(yún)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67章 張輦第21章 安塞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64章 投賊第151章 洪剃頭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77章 朝中風雲(yún)第151章 洪剃頭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47章 雙贏第118章 攻城戰(zhàn)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zhàn)第200章 佯敗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68章 誰的錯?第3章 魚腹丹書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zhàn)第114章 內應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6章 交鋒第71章 戰(zhàn)後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jié),我要解民倒懸第3章 魚腹丹書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8章 段家父子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177章 朝中風雲(yún)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tǒng)第227章 陳代雲(yún)第95章 山西賊兵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77章 朝中風雲(yún)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114章 內應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68章 誰的錯?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33章 交贖金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63章 李立遠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226章 搖黃軍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38章 練兵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27章 陳代雲(yún)第38章 李家張家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
第9章 總兵身死第48章 王莊第71章 戰(zhàn)後第116章 入城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5章 回陝西第255章 改進戰(zhàn)法 四川水患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147章 雙贏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jié),我要解民倒懸第68章 誰的錯?第3章 魚腹丹書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109章 論水滸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38章 練兵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96章 李代桃僵第72章 楊鶴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69章 再渡河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77章 朝中風雲(yún)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67章 張輦第21章 安塞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64章 投賊第151章 洪剃頭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77章 朝中風雲(yún)第151章 洪剃頭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47章 雙贏第118章 攻城戰(zhàn)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zhàn)第200章 佯敗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68章 誰的錯?第3章 魚腹丹書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zhàn)第114章 內應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6章 交鋒第71章 戰(zhàn)後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jié),我要解民倒懸第3章 魚腹丹書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8章 段家父子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177章 朝中風雲(yún)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tǒng)第227章 陳代雲(yún)第95章 山西賊兵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77章 朝中風雲(yún)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114章 內應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68章 誰的錯?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33章 交贖金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63章 李立遠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226章 搖黃軍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38章 練兵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27章 陳代雲(yún)第38章 李家張家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河县| 乌海市| 收藏| 陇西县| 繁峙县| 宣汉县| 视频| 宁蒗| 邢台市| 广平县| 合作市| 尼勒克县| 海安县| 平阳县| 新民市| 山阴县| 汾西县| 江达县| 德阳市| 溆浦县| 象州县| 襄汾县| 治多县| 金川县| 潮安县| 漠河县| 古交市| 新巴尔虎左旗| 汉阴县| 永川市| 五莲县| 富阳市| 西安市| 江山市| 赤水市| 德安县| 鹤山市| 梅河口市| 咸阳市| 库车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