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2章 渡河南下

第182章

渡河南下 念及於此,洪承疇立馬調集麾下諸將,從四面八方趕往孟津渡口,準備給這幫反賊們來個甕中捉鱉。

可就在這時,前線突然傳來一個令衆將都意想不到的消息:

欽差監軍李進朝和盧有德發話了,命令洪承疇不得帶兵前往孟津渡,以免破壞招降一事。

這楊進朝和盧九德,本是崇禎派往前線充當監軍的太監。

兩人一聽說有賊寇主動前來投降,而且還孝敬了幾十箱銀子,眼珠子都瞪圓了。

這可是大功一件吶!

兩人當機立斷,根本沒和洪承疇知會一聲,直接答應了招降一事。

楊進朝和盧九德的權利著實不小。

在離京之前,崇禎擔心他們不能懾服這羣驕兵悍將,還特意給他倆頭上加了個“節制諸將”的名頭。

可這一加,就壞了大事。

這幫太監,嘴上喊著是爲皇爺分憂,爲朝廷辦事,然而骨子裡卻都是羣見錢眼開、唯利是圖之輩。

眼見官軍同意了招降一事,王自用立刻派遣張妙手,賀雙全等幾位首領,將剩下的十幾箱金銀,全都擡去了彰德府,拜謁楊進朝和盧九德。

論能屈能伸,這幫起義軍的首領們可謂是一絕。

爲了儘可能打消官軍疑慮,張妙手等人不僅奉上銀子,而且姿態放得極低,每天鞍前馬後的伺候著,把兩個死太監哄得一愣一愣的。

看在銀子和麪子的份上,這倆太監哪裡還顧得上什麼軍機謀略,乾脆繞過了總督洪承疇,直接以“欽差監軍”的身份,代表皇帝,下令叫停了所有針對“降軍”的圍剿行動。

並且還嚴令洪承疇及其麾下各路官軍,不準在農民軍放下武器後,行殺降之舉,務必要“以德服人,彰顯皇恩浩蕩。”

洪承疇接到這兩道命令,氣得是七竅生煙。

眼看大半年的心血即將付之東流,他氣急敗壞,帥帳之內,凡是能砸的東西,片刻間便被他砸了個稀爛。

“混賬!”

“閹豎誤國!誤國啊!”

洪承疇仰天長嘆,胸膛劇烈起伏,顯然是氣到了極致。

可就算洪承疇再怎麼不甘心,再怎麼氣憤,也無能爲力。

楊進朝和盧九德這兩個監軍太監,代表的可是皇命,頭上安的是節制諸將的權利。

洪承疇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公然違抗皇權,跟皇帝的代言人對著幹。

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王自用等一干反賊,在京營的“嚴加看管”下,大搖大擺的走出山區,駐紮在孟縣附近。

無奈之下,洪承疇只能派出一支五百人的小股部隊,駐紮在渡口附近,防止賊兵突然渡河南逃。

而起義軍這邊,自從搭上了監軍太監這條線,日子一下就好了起來。

不僅從山裡走出來了,甚至還能駐紮在富庶的孟縣周邊,總算是有了一個後勤基地。

王自用、高迎祥等人,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寶貴的喘息之機。

各路首領嚴令麾下將士,不準擾民、不準劫掠,試圖與孟縣附近的百姓搞好關係。

義軍一面假意與王樸、楊進朝和盧九德等人虛與委蛇,拖延時間; 一面派出精幹人手,喬裝打扮後進入孟縣,向城裡的百姓商販購買糧食、棉衣、藥材等物資,補充給養。

雖然義軍行動隱蔽,將王樸等人騙了過去,可還是有細心的將領發現了問題。

此人正是前段時間調過來不久,負責在渡口附近協防的左良玉。

他敏銳察覺到了義軍的小動作。

這幫反賊們,雖然表面上偃旗息鼓,一副等待受降的模樣,但其營寨附近,卻常有小股人馬活動,不像是要投降的鬆散、懈怠模樣。

而且渡口附近,經常有賊騎出沒,形跡可疑,一看就是在打探地形。

左良玉心中生疑,立刻將自己的發現上報給了王樸和兩個監軍太監。

然而,此時的王樸和楊進朝等人,正忙著瓜分王自用送上來的孝敬呢,哪裡還有心思搭理左良玉這個不識時務的邊鎮武夫? 這羣人隨口便把左良玉給打發了回去,只當他是杞人憂天,挑撥朝廷與義軍的關係,意圖通過殺降來升官發財。

左良玉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愈發不安,而此時,洪承疇派出的小股部隊也抵達了渡口附近,領頭的是都司馬科。

見到馬科,左良玉毫不避諱的將自己的猜測,都講了出來。

馬科看見左良玉憂心忡忡的模樣,同樣也很無奈: “左將軍的擔憂不無道理,軍門也正發愁呢。”

“早在陝西剿匪時,軍門就已經發現了賊人狡詐,最愛詐降,只要官軍一有鬆懈,便立刻復叛,防不勝防。”

“奈何楊進朝等人不聽勸告,所以軍門才特意派我帶兵前來渡口,以防賊兵趁機渡河。”

左良玉嘆了口氣,憤然道: “你我合兵不到兩千人,拿什麼抵擋賊兵?”

“該死的閹豎,遲早釀成大禍!”

兩人一合計,最後也只能暗中加強防禦,並且通知了同樣在附近協防的河南巡撫玄默,小心戒備,以防不測。

時間很快來到崇禎五年,正月二十八日,是義軍正式向京營投降的日子,也是義軍準備渡河的日子。

黃河渡口,王樸、楊進朝和盧九德三人,志得意滿的站在臨時搭建起來的帥臺之上。

幾人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立下大功,班師回朝接受賞賜的景象,絲毫沒有警惕之心。

而下面的京營官兵們,更是鬆鬆垮垮,隊列散亂,不少人甚至武器都沒帶,只等著儀式結束,便好回城瀟灑快活。

按照事前的約定,王自用、高迎祥等義軍首領,將帶領麾下“幡然悔悟”的士卒代表,正式向王樸等人遞交降表,並獻上名冊。

寒風吹過渡口,捲起陣陣白霜。

在官軍期盼的目光中,幾個反賊首領,果然如約而至,帶著數百名手無寸鐵的士卒,緩緩來到了渡口前的空地上。

他們一個個垂頭喪氣,裹著厚厚的粗布棉袍,遠遠望去,就是一副走投無路的模樣。

爲首的楊進朝見狀,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隨即便帶著身旁的侍衛,上前虛迎衆人。

他接過降表,隨即清了清嗓子,準備發表一番彰顯朝廷威儀與仁德的訓話。

可就在此時,異變陡生!

只聽不遠處傳來一陣騷動,由遠及近,數千早已集結好的賊兵,突然從駐地殺出,浩浩蕩蕩的衝破官軍的阻礙,直奔京營而來。

楊進朝還不知道發生了何事,只是覺得外面有些吵鬧, 他皺著眉頭,不滿地擡頭看了眼營地外圍: 只見地平線上喊殺聲四起,數以千計的賊兵捲起漫天煙塵,朝著營寨就殺了過來。

楊進朝見狀,大驚失色,轉頭看向前方的王自用、高迎祥等賊首。

幾位首領互相對視一眼,見時機成熟,深吸一口氣,厲聲喝道: “弟兄們,動手,隨我宰了這幫官兵!殺出一條活路!”

話音剛落,身後數百名看似手無寸鐵的降卒,立刻脫下裹得厚厚的粗布棉袍,從懷中掏出了各式武器,直奔四周的京營守衛而去。

站在最前頭的數十名守衛,還沒明白過來發生了什麼事,便已被亂刀砍翻在地,連慘叫聲都未沒能發出幾聲,便已氣絕身亡。

見此情形,楊進朝二話不說,立刻帶著身旁的守衛轉頭就跑,準備退回中軍處,再和這幫言而無信的賊人算賬。

而周圍的守衛們見狀,也瞬間搞清楚了情況,立刻跟在楊進朝的屁股後頭,瘋狂逃竄。

王自用、高迎祥等人也不去追他們,反而掉轉槍口,帶著麾下士卒就朝營地外頭衝,試圖與大部隊匯合。

帥臺之上的王樸,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得目瞪口呆。

直到身旁的盧九德提醒他,他才反應過來,立刻讓旗兵打出令旗,命令麾下京營堵住路口,絕不能讓賊首輕易逃出昇天。

眼下怕是擋不住賊兵過河了,他只能試試看,能不能將這幾個前來詐降的賊首拿下,亡羊補牢。

但是,王樸好像忘記了自己麾下部隊的尿性。

那幫平日裡趾高氣揚的勳貴子弟,看見殺氣騰騰衝過來的賊兵,帶著親兵家丁轉頭就跑,根本提不起一絲反抗的勇氣。

至於那些臨時從各處抓來的乞丐兵們,更是不堪。

這羣人本來就是臨時湊數的乞丐,潑皮之流,看見賊兵殺來,直接一鬨而散,跑得比兔子還快。

更有甚者,竟然被嚇得癱軟在地,腿上根本提不起勁兒。

整個大軍營地,瞬間亂成了一鍋粥。

高迎祥手持一口厚背環首大刀,一馬當先,隨手便將擋在前方的官兵砍翻在地: “弟兄們!隨我衝出去渡河,等進了河南,咱們就有活路了!”

“殺啊!”

數百人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輕易地便衝出了官軍營地,與趕來的大部隊接上了頭。

幾路人馬合兵一處,當即便衝向了渡口,準備渡河南下。

黃河南岸,此時的左良玉和馬科,正死死地盯著北岸的狀況,心急如焚。

他們這次本想跟著一起過去,可卻被楊進朝等人勒令停在原地待命,扼守渡口。

說白了,楊進朝等人就是害怕左良玉帶兵過去,把招撫一事給攪黃了。

“左將軍!不好,出事了!”

隨著馬科一聲驚呼,左良玉心頭驟緊,連忙掏出千里鏡,仔細查看對岸情況。

只見北岸煙塵四起,殺聲震野,緊接著,大批士卒出現在了渡口附近。

見此情形,左良玉心裡很清楚,肯定是賊兵衝破了防線,試圖渡河南逃。

可他萬萬沒想到,這纔不到一炷香的時間,王樸的京營便被衝散了。

左良玉見狀,立刻吩咐兒子左夢庚: “快!全軍戒備,讓弓手和銃手守在北岸,決不能讓賊寇踏冰而過!”

“另外,把幾門小炮都拉出來,對準冰面給我使勁地轟!”

隨即,他又看向馬科: “馬都司,你帶騎兵守在北岸即可,不要上前接敵。”

馬科聞言有些不解:

“左將軍,這是何意?”

左良玉冷冷一笑: “我昨天已經讓手下將士,趁夜鑿碎冰層,只要賊兵敢大隊人馬過河,必然會掉進河中!”

“雖然現在冰面看起來完好無損,可你要是帶兵上前迎敵,說不準冰層就塌了。”

馬科撓了撓頭,又提了個問題: “左將軍,即便如此,咱們恐怕也攔不住賊兵。”

“這黃河冰面這麼寬,賊兵要是發現先頭部隊落水,只需要換個地方渡河就是了。”

左良玉點了點頭,神色平靜:

“我知道。”

“那左將軍你爲何”

左良玉嘆了口氣,耐心解釋道: “這場圍剿,自從那兩個閹貨出來攪局,我就知道註定要失敗了。”

“既然如此,那我只需要看好渡口,不讓賊兵從我部的防區過去,就算完成任務了。”

“到時候,圍剿失利的責任,怎麼著也甩不到我的頭上。”

左良玉又不傻,他手上就剩下不到一千人,就算加上馬科和玄默的人馬,總共也才三千人。

對面的賊兵,看架勢,至少有一兩萬人,浩浩蕩蕩,連綿不絕。

如今沒了黃河天險阻擋,就自己手頭上這點人馬,根本不可能攔住賊兵。

他要做的,就是守好自己的防區,免得事後被那兩個閹貨反咬一口,說他御賊不力。

事情的發展,果然和左良玉設想的一模一樣。

王自用等人本來想率兵從渡口過河,可結果先頭部隊剛走到一半,冰面便承受不住,裂成了斷斷續續的好幾塊。

不少義軍士卒,猝不及防下,直接掉進了冰冷的河水裡。

身旁的同袍想要去救,結果剛上前兩步,官軍的炮彈便劈頭蓋臉的砸了下來,腳下的冰面也隨之裂開,不少人都掉進了河裡。

見此情景,衆人也不敢再上前去救,只是不斷拋著繩索,試圖將落水的同袍給救起來。

可現在天寒地凍的,就連岸上的人也被凍得手腳冰涼,更何況落水的士卒?

他們一個個身體僵硬,根本抓不住繩子,只能漸漸沉入冰冷的河底 中軍處的王自用得知此事,當機立斷,放棄了眼前的渡口,轉而讓大軍沿著河岸往上,重新找地方渡河。

就這樣,左良玉鎮守的渡口算是守住了,而義軍也重新找了個口子,成功渡過了黃河,直奔河南腹地而去。

“蠢貨!”

“幾個貪財爭功的蠢貨!”

消息很快傳到洪承疇耳中,得知事情經過,洪承疇氣得眼前一黑,差點直接昏了過去。

自己和麾下將士忙活了大半年,眼看就要把反賊困死在山裡,就因爲這幾個太監的貪婪和愚蠢,功虧一簣。

現在好了,這幫反賊溜進了一馬平川的中原腹地,就算想剿,也要重新再組織兵馬,難度也增加了不少。

其實,洪承疇的內心深處,還是有些不滿,他只不過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剿匪剿的好好的,陛下爲什麼非要派幾個閹貨出來監軍,以至於壞了大好局面? 但是,這些疑惑和牢騷,他也就只敢在心裡發發而已,明面上,他絲毫不敢有半點怨言。

可這還沒完,正當洪承疇準備調兵遣將,繼續派兵追剿匪寇時,一名親兵突然神色慌張的闖了進來:

“洪總督,不好了,陝西方向傳來急報!”

洪承疇心裡“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

那親兵喘著粗氣,急聲道: “巨寇上山虎已於三日前繞開潼關防線,兵鋒直指華陰縣,關中告急!”

最近敏感時期,章節一直在被屏蔽審覈,搞得焦頭爛額的,不好意思。

(本章完)

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26章 搖黃軍第72章 楊鶴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226章 搖黃軍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19章 城破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89章 陣斬李卑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89章 陣斬李卑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25章 馬家溝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38章 練兵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56章 吳澤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2章 破局之策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19章 城破第155章 夜襲第30章 赴宴第147章 雙贏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68章 誰的錯?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142章 開門紅第10章 城北劉家第88章 銜尾追殺第59章 餘承業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56章 吳澤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5章 馬家溝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46章 害民賊第22章 流寇第22章 流寇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38章 水攻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29章 李總管第66章 延安府破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46章 害民賊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27章 陳代雲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
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26章 搖黃軍第72章 楊鶴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226章 搖黃軍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19章 城破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89章 陣斬李卑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89章 陣斬李卑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25章 馬家溝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38章 練兵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56章 吳澤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2章 破局之策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19章 城破第155章 夜襲第30章 赴宴第147章 雙贏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68章 誰的錯?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142章 開門紅第10章 城北劉家第88章 銜尾追殺第59章 餘承業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56章 吳澤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5章 馬家溝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46章 害民賊第22章 流寇第22章 流寇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38章 水攻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29章 李總管第66章 延安府破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46章 害民賊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27章 陳代雲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垣曲县| 灵台县| 宝兴县| 郯城县| 沙雅县| 吉木乃县| 临沭县| 綦江县| 元阳县| 务川| 新竹市| 阜城县| 开封市| 石嘴山市| 朝阳市| 兰考县| 井冈山市| 长丰县| 桑日县| 子洲县| 新晃| 镇江市| 湘阴县| 淳化县| 丹凤县| 山丹县| 台州市| 泽普县| 湛江市| 聊城市| 昭苏县| 五指山市| 游戏| 正定县| 东台市| 铁岭县| 延寿县| 平凉市| 惠东县|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