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

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

帥帳之內,燭火搖曳,將掛在中央的輿圖映照得忽明忽暗。

趙勝的賬本像是一柄利劍一樣,懸在衆人頭頂,爲了養兵,江瀚決定朝著銀川的慶藩下手。

但寧夏鎮作爲九邊重鎮之一,其中的最重要的鎮城銀川,可不是輕易就能打下來的。

江瀚需要制定一個周密的行動計劃。

銀川城,位於馬世龍駐守的靈州所後方,直線距離足有一百二十多裡,中間還隔著一條黃河天險。

寧夏總兵馬世龍,就像一頭攔路虎一樣,牢牢守在了前往銀川的必經之路上。

並且他還將附近墩堡裡的守軍收攏,佈置在靈州所一線,擺明了就是要憑藉墩堡堅城與賊兵對峙。

馬世龍這是在拖延時間,等待朝廷的援軍。

江瀚自然也很清楚這一點,經過一番商議後,他決定兵分兩路。

一路由邵勇領兵,繞過靈州防線,從寧安堡出塞,沿著賀蘭山,直抵銀川城下;

另一路則由他親率主力,擺出一副要強攻的姿態,吸引馬世龍的注意力。

江瀚想清楚了,即便是自己率軍正面攻破了靈州所,馬世龍也會帶兵退回銀川防守。

與其打一場艱苦的攻城戰,還不如派人繞道後方,看看能不能從內部攻破銀川城。

如果不行,那就在城內製造混亂,逼迫馬世龍回援,自己再派兵截殺援軍。

念及於此,江瀚便將寧夏鎮的降兵都交給了邵勇,讓他仔細挑選幾名嚮導,以免迷失方向。

由於馬世龍把附近墩堡裡的邊軍,都一股腦的召回了後方,邵勇輕易便越過了邊牆,一路向北而去。

五天後,一隻風塵僕僕的的“商隊”,便出現在了銀川城外。

寧夏鎮城銀川,西有賀蘭山以爲天然屏障,東有黃河環繞以爲天險,可謂固若金湯。

整個城池呈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城牆周長九里,高三丈五尺,牆基寬達兩丈,城外更有兩丈深、十丈闊的護城河,易守難攻。

邵勇原本以爲,想要潛入銀川城會十分困難,當他真正抵近城門時,才發現所謂的“固若金湯”,不過是金玉其外罷了。

哪他媽還有兵了? 除了逃亡的邊兵和被馬世龍抽調去前線靈州所的精銳,城裡剩下的,全是些老弱病殘。

號稱九邊重鎮的寧夏鎮城,如今就像個婊子一樣,什麼人都能進進出出。

六座城門洞開,守城的城操軍們,一個個半死不活地靠在牆根下曬太陽,對來往的行人視若無睹。

邵勇帶著五百名扮作商隊的精兵,就這麼大搖大擺地從西門、鎮遠門走了進去。

除了守門的將官,恬著臉上來敲詐了他幾兩“進城稅”之外,根本沒人多問一句他們是幹什麼的。

對這幫城操軍來說,能混一天就是一天。

只要是你是一副漢人的面孔,他們根本就懶得多費半句口舌。

從鎮遠門入城,沒走幾步,兩座氣勢恢宏的府邸便映入眼簾。

邵勇還以爲是慶王的王府,結果經過打聽後才知道,這只是兩個郡王的王府罷了。

邵勇看著高聳的內牆,有些咂舌。

郡王府都氣派成這樣了,那親王府還了得?

不過他也沒過多停留,而是帶著隊伍,在城西南角的一處不起眼的區域,包下了幾個相鄰的客棧,將人馬都給安頓了下來。

他登上客棧的頂樓,極目遠眺。

只見那些王府之內,盡是雕樑畫棟,苑囿臺榭,假山流水,極盡奢華。

穿著光鮮的僕役們往來不絕,水磨竹林之間,蔬果豐饒,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邵勇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見過這種繁華的場景。

高門大院,王府樓臺,商鋪林立,處處朱牆碧瓦,那些顯貴們身穿華服,在亭臺間不斷穿行,彷彿生活在另一個世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池西南角落裡,那一片密密麻麻,四處漏風的茅草房子,以及房子外那些衣不蔽體,一臉麻木的百姓。

安頓好一切後,邵勇便帶著幾個精幹的親衛,開始對銀川城內的情況進行詳細的偵察。

城內的佈局並不複雜。

行政與軍事的核心區,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帶,按察司、都指揮使司、都察院,乃至鎮守太監的宅邸,都盤踞於此。

邵勇最關心的,是城內的軍事單位部署。

寧夏左屯衛、右屯衛等五衛的衛所,分佈在城內各處。

而神機營、雜造局(兵器作坊)、兵車廠等要害軍事設施,則集中於靠近振武門的西北角。

寧夏倉、預備倉等幾個巨大的糧倉,則位於平坦巷一帶。

大致摸清了城裡的情況後,邵勇發現,除此之外,這銀川城裡,全他媽是王府!

大大小小,足足有十座之多。

每一座王府高大的院牆之外,都像是固定的景觀一般,站滿了前來討活兒的百姓。

男人們一個個弓身子,捲起褲腿,卑躬屈膝的看著門房,祈求王府裡的貴人能高擡貴手,賞他們一個活計。

而人羣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女子,要麼是喪父,要麼是喪夫的,頭上插著一根草標,想要賣身進入王府爲奴爲婢。

當奴才沒什麼不好,至少能混口飽飯吃。

邵勇親眼看見,一個穿著錦袍的太監,用一方潔白的手巾捂住口鼻,滿臉嫌棄的站在院牆外,看著這幫臭烘烘的平頭百姓。

前面是幾個小太監,正在人羣裡挑挑揀揀,像是採買牲口一樣,最終領了三五個看起來還算齊整的女子出來。

被挑上的,如蒙大赦,歡天喜地地對著王府大門,砰砰地磕頭拜謝;

沒被挑上的,則是哭天搶地抱腿扯衣,想要再爭取爭取,直到被守衛們一頓毒打,打得頭破血流,她們才肯撒手。

但他們也沒哭,只是委屈地用破布裹了裹傷口,繼續默默地蜷縮在王府的牆根兒底下,偷偷地打量著王府門口那對冰冷威嚴的石獅子,等待著下一次機會。

邵勇注意到,這些十座王府中,以報恩寺旁的壽陽王府門外聚集的人最多,而之前路過的鞏昌王府,相比之下確是有些冷清。

他有些不理解,後來聽掌櫃的說,這些王府都會不定期會採買婢女。

而壽陽郡王因爲常年吃齋唸佛,脾氣在這些王爺裡算是稍微好些的,至少不會輕易打殺下人。

而那鞏昌郡王,則以脾氣暴虐聞名,動輒以折磨下人爲樂,據說每年從他府裡擡出去的屍首,不下百十具。

邵勇聽得是眉頭緊皺,心中殺機四起。

他想起了大帥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遲早有一天,要把這幫姓朱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都給掛在路燈上!”

邵勇不明白什麼是路燈,但他此刻擡起頭,看著客棧門外高高掛起的幌子,心裡默默地念叨了一句: “掛在這上面,應該也不錯?!?

(銀川城平面圖) 邵勇此行只帶了五百多人,想要靠這點人馬,將偌大的銀川城攪亂,想必還是有些困難的。

雖然城裡的衛軍們,看起來過得也不太順心,但邵勇總不可能大搖大擺地衝進衛所,挨個去問人家要不要跟他一起造反吧? 所以,他急需找到一個可靠的內應。

大帥臨行前曾有交代,最好能在城裡的工坊酒肆附近,尋摸尋摸有沒有出來打短工的守軍。

或者,乾脆直接以商隊招工爲由,看看能不能聯繫到合適的內應。

邵勇先是去了城西北的木廠附近,那兒是軍屬和匠戶的聚居區。

他也的確找到了幾個偷偷出來打短工的守軍,可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些拖家帶口的。

他們所求的,不過是幾文錢補貼家用,一旦提到任何敏感的話題,他們便立刻警惕起來,避之不及。

隨後,邵勇又嘗試著去左屯衛、右屯衛的營地門口招工,說是自己的商隊需要一批力工搬運貨物,工錢優厚。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出面接活的,全都是些守備、遊擊之類的軍官。

這羣人邵勇可太清楚了,表面上說是爲底下的兵將找條活路,實則是把這羣人當成苦力來用。

每天早晚點卯必不可少,邵勇試了好幾次,都沒找到可乘之機。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一個人的出現,讓事情迎來了轉機。

這人,是自己找上門來的。

他叫朱行。

這天,邵勇正和親衛幾人,在盤算著該如何行動時,客棧掌櫃領著一個身形單薄、面帶菜色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這位客官,聽說您的商隊在招人,我這邊有個相熟的小兄弟,你們看看能不能用?!?

邵勇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正要開口拒絕,那人卻好像看出了什麼,連忙站出來躬身作揖: “這位貴人,在下在下朱行,聽說貴商隊在招工,我能識文斷字,可以幫您記賬算賬.”

“要是力氣活,我也能幫著扛扛包,只要能餬口就行?!?

聽了眼前這人的話,邵勇的眼睛,瞬間瞇了起來。

姓朱?莫非是?

經過一番仔細詢問,邵勇這才確定了朱行的身份,一個落魄的宗室子弟,被廢爲庶人的龍子龍孫。

邵勇看到了朱行身上的價值,當即便將其招入了麾下,並以“記賬先生”的名義,給朱行發了不少工錢。

一來二去,兩人也漸漸混熟了。

邵勇的豪爽與尊重,讓長期處於屈辱和貧困中的朱行,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和尊嚴,逐漸將其引爲知己。

眼見時機差不多成熟了,邵勇便特意在房間裡備下了一桌酒菜,主動邀請朱行前來吃酒。

席間,邵勇頻頻爲朱行斟酒添菜,言語間盡是對朱家人的推崇和尊重。

朱行本就不勝酒力,加上心中鬱結,幾杯烈酒下肚,便已是面紅耳赤,話也多了起來。

“姓朱的有什麼好處?”

“我這輩子,最恨的就是這個朱字!只要生下來,那就再也摘不掉了!”

他端著酒杯,一臉苦楚地看著邵勇,

“我要不是姓朱,要不是宗室子弟,那就能像尋常士子一樣,參加科舉,考取功名!”

“憑我的才學,未必不能博一個出身?”

“可就因爲這個姓,我什麼都做不了!朝廷的祿米全都發給大宗,咱們這些旁支分脈,想要喝口湯都難!”

“什麼狗屁親戚,吃起絕戶來,一個個眼睛都不眨,我不過是仗義直言了兩句,便被請出金冊,廢爲庶人.”

他越說越氣憤,說到激動處,猛地將手中的酒杯狠狠地摔在地上,發出一聲脆響。

“我恨!我恨我姓朱!我恨這該死的慶藩!”

他趴在桌上,竟失聲痛哭起來。

眼見時機成熟,邵勇緩緩湊到朱行身旁, “朱兄,你想不想造反?”

在朱行驚詫的目光中,邵勇緩緩講述了自己的身份,並一臉鄭重地看著他。

“幹了!”

沒有絲毫猶豫,沒有半點遲疑,朱行斬釘截鐵。

其實,朱行答應造反,並非一時衝動。

這顆反叛的種子,早已在他心中埋藏了太多年,只等一個合適的時機生根發芽。

他的仇恨,不僅僅來源於貧窮。

比貧窮更折磨人的,是日復一日的羞辱。

是昔日對他卑躬屈膝的奴僕,如今可以對他頤指氣使的嘴臉;

是那些血緣上還是他“叔伯兄弟”的闊綽宗室,在宴會後將殘羹冷炙,如同打發野狗一般丟給他時的輕蔑眼神;

更是他年邁的母親,因爲缺錢治病,只能在病榻上痛苦呻吟,而他卻無能爲力的絕望。

得到了朱行的許諾,邵勇的計劃瞬間就盤活了。

朱行仗著對銀川城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的熟悉,帶著邵勇,開始在城市的陰暗角落裡秘密串聯。

他聯絡了其他同樣生活困苦、心懷怨恨的宗室庶人; 也找到了不少被拖欠軍餉、被軍官欺壓的底層衛所兵; 甚至還和城中一些走私鹽鐵的幫派搭上了線。

在聯絡的過程中,朱行向邵勇講述了寧夏鎮獨特的“造反傳統”。

與其他邊鎮的兵變不同,寧夏鎮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叛亂,是由蒙古降人發起的。

那還是嘉靖年間,寧夏鎮爆發了震動西北的“哱拜之亂”。

當時的寧夏,軍備廢弛,官將橫行。

名義上駐紮的五衛,額兵五萬四千人,至嘉靖中葉時,逃亡過半,剩下的也“多老弱充數,弓馬火器十不習一”。

而軍官們則大肆侵佔屯田,其中尤以蒙古降人出身的副總兵哱拜最爲貪婪,私佔軍田達千頃之多,導致普通士卒“春無種,冬無衣”,怨聲載道。

終於,在嘉靖二十七年的除夕夜,哱拜借犒軍之機,煽動麾下的蒙古“土達”士卒譁變。叛軍裡應外合,迅速攻佔了寧夏鎮城。

歷史的先例,給了朱行無比的信心,也讓邵勇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眼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邵勇立刻寫好密信,交由一名最可靠的親衛,趁著夜色,從城牆的薄弱處出城,回去向將江瀚報信。

信裡只有短短一句話:

“銀川城內,薪柴已備妥,三日之後,即刻火起!”

這兩天又開始加班了,明天我多更點

(本章完)

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2章 劉老爺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38章 練兵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46章 害民賊第9章 總兵身死第5章 兵變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54章 哥倆好第33章 交贖金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27章 水泥第22章 流寇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5章 兵變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5章 回陝西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51章 出發第227章 陳代雲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67章 張輦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89章 陣斬李卑第12章 劉老爺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5章 兵變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3章 魚腹丹書第27章 水泥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78章 整訓部隊第5章 兵變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67章 張輦第85章 野豬嶺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4章 發餉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49章 鐵角城第63章 李立遠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
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2章 劉老爺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38章 練兵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46章 害民賊第9章 總兵身死第5章 兵變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54章 哥倆好第33章 交贖金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27章 水泥第22章 流寇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5章 兵變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5章 回陝西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51章 出發第227章 陳代雲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67章 張輦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89章 陣斬李卑第12章 劉老爺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5章 兵變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3章 魚腹丹書第27章 水泥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78章 整訓部隊第5章 兵變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67章 張輦第85章 野豬嶺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4章 發餉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49章 鐵角城第63章 李立遠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巩留县| 汨罗市| 兴安盟| 峨眉山市| 锡林郭勒盟| 佛山市| 桃园县| 芜湖市| 五大连池市| 宁城县| 武川县| 灵川县| 延安市| 偏关县| 麻栗坡县| 威宁| 长白| 马鞍山市| 广元市| 修文县| 弋阳县| 庆元县| 青冈县| 兰西县| 通江县| 大埔县| 北宁市| 山西省| 牟定县| 巩留县| 武平县| 台北县| 贵定县| 柳河县| 金阳县| 调兵山市| 广东省| 临城县| 乐陵市|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