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2章 訓練民兵

第212章

訓練民兵 聽了這話,趙勝有些驚訝: “大帥,這餘承業和李定國兩人,如今不過才十二三歲的年紀,讓他們帶兵,這.合適嗎?”

他有些不解: “軍中驍將那麼多,您怎麼會突然想起他倆了?”

但江瀚卻沒正面回答他,他總不能說自己能未卜先知,知道李定國將來必定會是一員大將吧。

他只是擺了擺手: “無妨,你只管去傳令就是,我自有安排。”

趙勝見狀,立刻收起了所有的疑慮,乾脆地點了點頭。

他很清楚,在江瀚麾下做事,什麼事可以提意見,什麼事必須無條件執行。

兵權和人事,這兩件事,他從來不隨意摻和。

一來,他知道自己帶兵打仗的能力不行,遠不如邵勇、李老歪那些悍將;

二來,這也是江瀚作爲主帥的核心權力所在,作爲下屬,他絕不能越界。

做人啊,位置一定要擺正。

不多時,餘承業和李定國便被帶到了府衙大堂。

兩人看上去都有些激動和興奮,顯然是已經從趙勝那裡,提前得到了點小道消息。

行過禮後,兩個少年人站得筆直,滿臉期待地望著高坐上首的江瀚。

江瀚也不跟他們廢話,直截了當地開口道:

“今天叫你們來,不爲別的?!?

“我打算,讓你們帶兵……”

他話還沒說完,兩個小子已經驚喜地叫出聲來:

“真的?!”

兩人的歡喜之色溢於言表,他倆之前在輔兵營裡,已經幹了將近一年多了。

每天的工作,不是搬運糧草,就是整理軍械,有時候還要負責打掃戰場。

雖然日子過得苦點累點,但在此期間,他們也跟在那幫邊軍老卒的身後,學到了不少戰陣技巧。

後來,他倆又被調到江瀚帳下聽用,耳濡目染,更是學到了不少排兵佈陣、安營紮寨的本事。

自覺小有所成,兩人蔘軍入伍的想法,就越來越重。

哪個好男兒,不想提三尺劍,立不世功? 帶兵打仗,縱橫沙場,可比在輔兵營裡威風多了。

如今聽到江瀚親口說,要讓他們帶兵,兩人心裡自然是喜不自勝。

他倆本以爲,大帥是看他們學有所成,準備把他們編入戰兵營,當個隊官之類的角色,帶著麾下衝鋒陷陣。

可江瀚接下來的話,卻如同一盆涼水,潑到了他倆頭上。

“別高興得太早了?!?

“我打算讓你們去帶民兵。”

“民兵?”

餘承業和李定國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難以置信。

而反觀江涵,則是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 “當然是民兵,你們倆想什麼呢?”

“就你們現在這小身板,也想進戰兵營?”

“還帶兵?你們能帶得動誰?誰又會服你們的管教?”

江瀚考慮的很清楚,這兩人現在最多也就是個半大的少年。

而自己麾下的那幫邊軍,個個都是身高六、七尺的西北大漢。

再加上自己從不吝惜糧草,一天三頓地投喂,這羣漢子,個個都養得是身強體壯,人高馬大。

餘承業和李定國這兩人還沒成年,他倆就算再能長,也比不過那幫西北邊軍。

而論起戰陣技藝和身體素質,他倆更是差了那些老兵們一大截。

強行把他們安插進戰兵營,不僅不能服衆,反而是在害他們。

倒不如讓他們自己帶民兵,從零開始。

在訓練民兵的同時,這兩人也能跟著一起成長。

拔苗助長不是好事,慢慢培養就是了,他相信要不了多久,這兩塊璞玉,就能被打磨成器。

江瀚沒有理會兩人臉上的驚訝,轉而仔細解釋起了自己的安排:

“訓練民兵,旨在低成本地擴充武裝力量,形成梯隊防禦體系?!?

“以龍安府四個縣爲例,每縣招募五百到八百名青壯組成民兵,如此一來,全府便可以快速組建起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守備隊伍。”

“這些人,或許野戰不行,但守城、巡邏、維持地方治安,應該是能幫上大忙的?!?

江瀚說著,轉而又考校起下面的兩人:

“你們知道,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

餘承業和李定國對視一眼,開始抓耳撓腮地仔細思考起來。

還是李定國反應更快: “我知道了!大帥!”

“這幫人,可以採用‘戰時給糧、閒時務農’的模式,這樣一來,便可以儘可能減少養兵費用?!?

“這一點,倒是和明初時候的衛所制度有些相似。”

江瀚滿意地點點頭,又看向餘承業,想聽聽他的見解。

餘承業思索片刻後,接著補充道: “這這幫人,還可以當做咱們的後備兵員?!?

“咱們現在沒辦法再從邊鎮招募老兵了,所以這幫人就可以先當做預備役來培養。”

“等他們漸漸熟悉弓馬之後,就可以從中選優,編入戰兵隊伍?!?

江瀚聽罷,滿意地點了點頭: “不錯?!?

“你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農戶,訓練成合格的民兵。”

“我要求不高,至少要讓他們守得住紀律,聽得懂命令,分得清令旗。”

“我估計,十一月底,就能把田分完;到時候,你們就可以去挑選你們手下的兵將了。”

“你們各自帶三百民兵吧,暫時擔任哨長一職,直接劃歸我麾下,聽我號令?!?

“明年的春耕,大概是在二月底,這期間,你們有三個月的時間來訓練?!?

“回去好好想想,該怎麼把這支隊伍帶出來?!?

“到時候,我會親自去檢閱你們練出來的民兵?!?

“要是不行,你倆就繼續回輔兵營呆著吧?!?

說罷,江瀚便擺了擺手,將目瞪口呆的餘承業和李定國,給攆了出去。

……

走出帥府的大門,餘承業一張臉,都快垮到了地上。

“壞了,定國,咱倆這次,怕是又要回輔兵營呆幾年了?!?

李定國倒算鎮定:

“慌什麼,承業哥,咱倆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

“事在人爲!”

“你不是一直都想帶兵嗎?現在機會來了,怎麼能不把握?。俊?

餘承業嘆了口氣: “可我想帶的是戰兵??!”

“這些百姓農戶組成的民兵,能頂什麼用?”

“連隊列都站不穩,只怕是一遇到官軍就望風而逃了。”

但李定國還是很樂觀,眼中閃爍著光芒:

“我倒覺得,這恰恰是個機會?!?

“大帥說的很有道理,咱倆現在,確實還沒那個能力去帶戰兵?!?

“與其去帶那幫老兵,咱們倒不如從頭開始,練一支完全聽命的部隊出來?!?

餘承業聽罷,白了他一眼: “你說的倒是輕巧!”

“咱倆現在,就是個光桿司令,手底下一個能用的老兵都沒有,拿啥練兵?”

李定國神秘兮兮地對他招了招手,示意他附耳過來: “承業哥你聽我說,反正現在沒有戰事,咱們可以去戰兵營‘借’點兵出來?!?

“不多,只借三五個就好?!?

“實在不行,咱們就花銀子,湊一湊,請幾個老兵,過來幫咱們訓練!”

說幹就幹。

兩人將身上所有的零碎,全都掏了出來,攏共湊齊了十八兩銀子,作爲他們的“啓動資金”。

眼下離分田,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他倆也急不得,只能先做些準備工作。

月末的時候,餘承業帶著李定國,跑到了駐紮在城外的戰兵營,找到了相熟的千總曹二,並說明了來意。

“什麼?借兵?!”

曹二聽了餘承業的話,猛地從地上竄了起來,一臉震驚地看著這兩個小子。

餘承業連忙解釋: “對!不白借!我倆有銀子!”

“就借三個人,一個月給他們開二兩銀子!”

曹二的臉瞬間黑了下來,嚴肅無比: “你小子想得美!”

“我告訴你,這些兵都是大帥的,沒有大帥的命令,我一個人都不會往外借!”

“你倆可別來害我了,要借兵可以,拿著大帥的手令來?!?

“其他免談!”

餘承業見狀,只得軟磨硬泡起來:

“曹二哥,你就幫幫忙吧!”

“這是大帥給我和定國的考驗,也是我倆第一次練兵,要是做不好估計又得回輔兵營裡了?!?

“我又不幹別的,主要是想請幾個經驗豐富的老兵,來幫著訓練訓練。”

可就算他好話說盡,曹二的頭,卻搖得跟撥浪鼓一樣: “不行!”

“你就是說破了大天也不行!”

他斬釘截鐵地說道:

“我告訴你,這個頭我是絕對不可能開的!”

“我今天要是私底下把兵借給你了,那我和朝廷那幫以權謀私的官將們,有什麼區別?”

看著曹二一副堅決的模樣,餘承業和李定國兩人才意識到,自己的想法還是太天真了。

出師不利,兩人有些垂頭喪氣,告罪了一聲便準備離開。

曹二見他們這副樣子,也不免有些好笑,終究還是於心不忍,叫住了他們。

“這樣吧,我給你們倆出個主意?!?

“大帥要你們練的只是民兵而已,又不是用來野戰的精銳戰兵?!?

“你們在軍中學了這麼久,那點本事,用來教一幫百姓,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他語重心長地說道:

“這戰陣當中,個人的武藝,還在其次?!?

“最重要的,還是紀律!”

“只要一支隊伍,能做到進退如一,令行禁止,就算來的是萬人敵,他也抵不過箭矢和鉛子齊射。”

“你們啊,倒不如回去好好想想,該怎麼把這幫烏合之衆的紀律給練出來?!?

“另外,你們可以先照著兵書,寫個練兵的章程出來,我幫你們遞上去?!?

“看看大帥能不能開恩,給你們調撥一些人手?!?

兩人聽完,如夢初醒,對著曹二千恩萬謝,回去之後,便立刻拿出兵書,仔細研究去了。

……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餘承業和李定國,終於等來了點選兵員的時候。

校場之上,平武縣周邊幾個村子裡,凡是分到了田的人家,都按規定,派出了家中的青壯過來,黑壓壓地站了一大片。

兩人對照著從紀效新書上學來的方法,開始一絲不茍地,挑選自己麾下的兵卒。

本來,按照兵書上所說,選兵有“四要”、“四不要”。

像什麼城市遊滑之人不要、在官府裡當過差的不要、四十歲以上的不要、皮膚白淨的不要; 還有什麼膽怯者易逃,膽大者易莽撞亂陣等等 但說白了,這些東西也並非絕對的定式。

比如說,首先優選鄉野老實人,要求黑大粗壯,能耐辛苦,手面皮肉堅實,有土作之色,此爲第一。

但總結下來,其實就是一個核心,老實聽話,服從管教。

像什麼力大、豐偉、伶俐,武藝之類的,都只是錦上添花。

就如同曹二所說的一樣,戰場之上,最重要的,永遠是紀律。

只有一支進退有據的隊伍,才能算得上一支真正的部隊。

但很顯然,此刻的餘承業和李定國,對於這個道理,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他們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嚴格按照兵書上的規矩,精挑細選。

對此,在不遠處悄悄觀察地江瀚,看得是直嘆氣,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看來這兩人還是沒懂自己的意思。

當然了,他也不好苛責什麼,畢竟這是餘承業和李定國第一次帶兵。

嚴格按照教條來選,起碼也不會錯到哪兒去。

經過幾天的精挑細選後,餘承業和李定國終於選好了麾下的三百民兵,並準備對他們,展開爲期三個月的嚴格訓練。

而江瀚也從戰兵營裡,抽調了四十名老兵,幫著他倆訓練。

餘承業和李定國欣喜若狂。

他倆覺得有了這些老兵帶隊,把這幫新兵練出來,基本就是手拿把掐的事兒了。

但兩人很快就會意識到,想要把這羣剛剛放下鋤頭的農夫,練成一支合格的民兵,遠比他們預計的更困難。

他倆給這羣新兵定下的章程是白天訓練隊列、器械; 晚上,則集中起來,讀書認字,辨識令旗。

爲了方便訓練,他倆還在幾個村子附近,特意開闢了一處訓練場出來。

目的就是想讓這幫百姓,能夠心無旁騖地好好訓練。

然而,訓練剛開始了沒幾天,餘承業和李定國,就發現了不對勁。

這幫新兵在訓練時,個個都心不在焉,無精打采。

老兵們喊出的口令,他們常常要反應半天。

但到了解散的時候,這幫新兵就跟兔子似的,跑得比誰都快,眨眼就沒了人影。

到了晚上,好不容易把他們召集起來,準備教習認字時,更是個個哈欠連天,眼皮打架,根本學不進去。

眼見訓練沒有成效,餘承業和李定國倆人急了。

他倆更是加長了訓練時間,並讓這幫新兵們回去自己加練,開出了一劑猛藥。

可即便這樣,還是收效甚微。

無奈之下,兩人決定尋找江瀚求助,可等來的卻是閉門羹。

江瀚提供了除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只是讓他們倆自己想辦法解決,毫不留情。

回去後,李定國思來想去,他覺得是自己做事太過死板,每天只知道埋頭苦練,根本沒有在意麾下新兵們的具體情況。

於是他找來餘承業,兩人合計之後,決定對這幫新兵來個“家訪”。

說是家訪,但其實就是暗地裡跟蹤。

這天,兩人悄悄地跟在幾個民兵身後,跟著他們一路急匆匆地跑回家,想看看這幫人到底在搞什麼鬼。

結果他倆卻發現,這羣人跑回去後,根本沒像他們要求的一樣,加練白天的隊列和刺殺動作。

反倒是一頭扎進了自家剛剛分到的田地裡,一門心思地開始捯飭起田地來。

經過幾天的仔細觀察,兩人終於明白了其中關節所在。

原來,雖然現在是冬季農閒時期,但對於這幫農民們來說,要乾的活兒可一點也不少!

冬季,也需要對農田進行基礎維護。

由於這些田土都是剛剛纔分到手上,這幫農民就需要要抓緊時間,清理上一季收割後殘留的稻茬和雜草,以減少病蟲害的越冬場所。

這些地方能保溫,螟蟲、稻飛蝨等蟲卵易附著在殘茬上,藉此度過寒冬。

有的稻田還需要進行淺耕,疏鬆表層土壤,再引入冷水冬灌。

一方面,可以凍死埋在土壤裡的害蟲幼蟲;另一方面,也能使土壤經冬季凍融後更疏鬆,利於來年插秧。

還有的土地長期荒廢,需要修補田埂,檢查是否有坍塌或裂縫,並用新泥夯實,防止來年灌溉時漏水 正因爲心裡都惦記著這些活計,這幫民兵們根本沒有多少心思,放在訓練上。

甚至,爲了能省下點口糧,他們都不捨得吃飽,寧願餓著肚子,也要把糧食存下來,帶回家裡給妻兒老小。

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沒有足夠的體能,去應付高強度的訓練了。

瞭解到這些情況後,餘承業和李定國兩人恍然大悟。

本以爲練兵只需要狠抓隊列,拼命操練;可沒想到背後還有這麼多彎彎繞。

他倆一合計,與其強逼著民兵們訓練,倒不如先幫著這羣人,把農活全解決了。

只有這樣,才能讓這羣民兵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訓練中來。

於是,兩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暫時放棄練兵。

轉而組織起手下的所有民兵,一起挨家挨戶的整理土地,處理農活。

這個決定,在最初還是遭到了不少老兵的反對。

在他們看來,只需要用軍棍來教育一通,就能讓這幫民兵學會專心訓練。

但餘承業和李定國卻否定了這種觀念,棍棒只能暫時解決問題,治標不治本。

於是,第二天,他倆便各自帶隊,將麾下的三百民兵,全都帶到了田間地頭幹農活。

他倆也不再是發號施令的哨長,而是變成了帶頭幹活的工頭。

兩人把隊伍分成了幾個小隊,分頭行動,有的負責除草,有的負責翻地,有的負責修補田埂 而調撥來的四十個老兵,也在無奈之下,被拉來當了壯丁。

數百人擰成一股繩,合力幫忙,其效率遠非一家一戶單幹可比。

短短十餘天時間,幾千畝土地,便被他們整理得妥妥貼貼。

當這幫民兵們,親眼看到自己的長官,竟然真的捲起褲腿,和他們一起跳進冰冷的泥水裡,頂著嚴寒幹著農活時,他們也終於不再牴觸了,心中的隔閡徹底煙消雲散。

民兵們看著自家那捯飭得乾淨利索的土地,再看看餘承業和李定國那兩張被凍得通紅的臉龐時,一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們也終於明白了,這兩位小將軍,是真心在爲他們著想。

雖然不懂得什麼叫士爲知己者死,但民兵們都暗自下定了決心,絕不辜負兩位小將軍的一番好意。

再也不用老兵們拿著軍棍去催促和強迫了。

解決了後顧之憂的民兵們,再回到訓練場時,整個人的精氣神,都完全不一樣了。

個個都卯足了勁,毫不含糊。

民兵們即便是頂著寒風,也一絲不茍的完成著老兵們下達的每個命令。

隊列不再散亂,訓練場上喊殺聲中氣十足,充滿了幹勁兒。

就這樣,在經歷了最初的挫折之後,餘承業和李定國的練兵計劃,也開始慢慢走上了正軌。

(本章完)

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37章 開春種麥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8章 段家父子第33章 交贖金第151章 洪剃頭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32章 青皮無賴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42章 流寇來襲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38章 水攻第6章 交鋒第87章 中伏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51章 洪剃頭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8章 段家父子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00章 佯敗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80章 逃出生天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67章 張輦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4章 發餉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85章 野豬嶺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7章 激戰!第56章 吳澤第57章 馬家村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21章 安塞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82章 奸細第15章 回陝西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53章 王師來了!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35章 牆頭草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92章 威震西北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19章 城破第114章 內應第118章 攻城戰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53章 王師來了!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2章 破局之策第89章 陣斬李卑第67章 張輦第3章 魚腹丹書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
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37章 開春種麥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8章 段家父子第33章 交贖金第151章 洪剃頭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32章 青皮無賴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42章 流寇來襲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38章 水攻第6章 交鋒第87章 中伏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51章 洪剃頭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8章 段家父子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00章 佯敗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80章 逃出生天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67章 張輦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4章 發餉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85章 野豬嶺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7章 激戰!第56章 吳澤第57章 馬家村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21章 安塞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82章 奸細第15章 回陝西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53章 王師來了!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35章 牆頭草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92章 威震西北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19章 城破第114章 內應第118章 攻城戰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53章 王師來了!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a>第2章 破局之策第89章 陣斬李卑第67章 張輦第3章 魚腹丹書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河津市| 临澧县| 班玛县| 石棉县| 察哈| 铜川市| 崇明县| 云浮市| 河北区| 永德县| 安龙县| 宁海县| 珲春市| 嘉禾县| 南充市| 深泽县| 麦盖提县| 马关县| 公主岭市| 鄂托克前旗| 景谷| 县级市| 万盛区| 调兵山市| 榆社县| 齐河县| 潜山县| 星座| 南开区| 南宁市| 隆尧县| 龙井市| 长葛市| 盖州市| 玉林市| 淅川县| 肇源县| 资源县| 正蓝旗|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