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牆頭草
朱燮元的軍令火速傳到了川中各地。
江油城下,侯良柱看著手中措辭嚴厲的令箭,臉色陰沉無比。
這幫該死的文官,嘴皮子上下一動,自己就得帶著部下去和賊兵拼命。
到頭來就算打了勝仗,軍功還不知道要被他們侵吞多少!簡直豈有此理! 可牢騷歸牢騷,侯良柱也不敢再繼續磨洋工。
否則到時候真被朱燮元參上一本,他也不好受。
侯良柱收起軍令,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傳令下去!”
“收攏兵馬,拔營前往保寧府!”
可下令歸下令,但執行起來總還是有些操作空間的。
侯良柱帶著兵馬一路磨磨蹭蹭,顯然是存了心思想拖延時間,免得提前對上了賊兵主力。
而另一頭的參將丁雲翔,則截然不同。
他帶著三千精兵,在同行的四川巡撫劉漢儒的不斷催促下,朝著西邊的石泉縣火速進發。
劉漢儒當初在江油縣城下寸功未立,反倒被邵勇帶兵追殺了數百里,損兵折將,顏面盡失。
從那以後,他就一直憋著一口惡氣,想從賊人身上找回場子。
接到朱燮元的軍令後,他可謂是喜出望外。
在他看來,眼下賊兵主力盡在保寧府一帶,後方空虛,正是他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劉漢儒估摸著,最多不超過三日,他便能攻破小小的石泉縣城,直搗賊兵老巢。
石泉縣,大致位於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一帶,境內多山地,地勢險要。
三千多明軍,浩浩蕩蕩地闖進了這個偏僻的山區地帶,自然瞞不過沿途探哨的眼睛。
此時,李自成早已提前接到了警報,正在緊鑼密鼓地疏散著石泉縣周邊的百姓。
說實話,要不是手上的人手不夠,他也不願意輕易放棄這座縣城。
石泉縣因其緊鄰松潘衛,在明代時,一度曾是朝廷治理羌族地區的前沿據點。
所以這座城池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整體呈現出背靠高山,兩側臨河的有利態勢。
可由於年久失修,城池的東面和南面城牆早已垮塌,短時間內,根本找不到足夠的條石來修復城牆。
據前線的探哨傳回消息,明軍估計最多兩日,就會兵臨城下。
沒辦法,李自成也只能放棄守城,轉而將防線撤至更爲險要的北部山區。
好在石泉縣人口不多,周邊只有三四個村子,要把百姓們轉移到山中避難並非難事。
他早已下令,讓各村的里正甲長組織百姓堅壁清野,把所有能吃的糧食和能用的物資,都提前搬到了山裡。
眼下,只等最後一個村子,上嶺村的百姓們撤離,李自成就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他已經提前讓人準備了大量的石雷。
等百姓全部撤走後,麾下的民兵就可以在官道上鋪設石雷,徹底封死官軍北上的道路。
可就在李自成焦急等待的時候,他麾下的民兵隊長餘承業和李定國,卻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上嶺村的里正賀銘生,糾集了村中的百姓公然抗命,拒絕撤離。
“那姓賀的老頭什麼意思?!”
“好好的,怎麼突然鬧起來了?”
李自成看著前來報信的餘承業,眉頭緊皺。
餘承業朝著地上啐了一口,怒道:
“不知道,這老東西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
“我跟定國來來回回勸了好幾趟,他都死咬著不肯鬆口。”
李自成捋著下巴,百思不得其解。
這幫人哪來的膽子抗命?
莫不是剛過上了幾天好日子,就忘記朝廷的大缺大德了?
“走,去看看!”
他隨即帶著兩隊民兵,快馬加鞭趕到了上嶺村。
村口,以里正賀銘生爲首的一衆村民,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賀銘生是個屢試不第的老秀才,上嶺村這種偏僻的地方,出個秀才都已經是了不得的人物了。
所以村民們纔會推舉其爲里正,主持鄉間事務。
賀銘生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還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樣子。
他見著李自成非但沒有害怕,反而滿臉帶笑地迎了上去:
“不知將軍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寬恕則個?!?
他先是酸溜溜地行了個禮,隨即又陰陽怪氣地問道: “眼下官兵正朝著石泉縣殺來,將軍怎的還有心思來我下嶺村?”
“莫非是來遊山玩水的?”
李自成聞言,冷冷地瞥了賀銘生一眼。
他這輩子最討厭的除了貪官污吏,就是這幫自以爲讀了幾天聖賢書,就高人一等的窮措大。
整天之乎者也,一輩子都成不了什麼大事。
賀銘生之所以這麼有恃無恐的原因,李自成當然也很清楚。
無非就是看江瀚的隊伍軍紀嚴明,從不輕易大開殺戒,所以他纔敢公然帶著村子裡的百姓抗命。
要是換了自己以前在陝西時的脾氣,這廝早就被亂刀砍死了。
怎麼可能還會耐著性子,親自跑來勸說? 但現在,他既然已經加入了江瀚軍中,一應流寇的習性就必須改掉,凡事都得按規矩來。
“賀里正,軍情緊急,我就不和你兜圈子了。”
李自成沉聲道,
“如今官兵正朝石泉縣趕來,我已下令全縣軍民堅壁清野,退入山中?!?
“爲何你上嶺村,遲遲不動?
賀銘生搖了搖頭,一臉輕鬆: “將軍此言差矣?!?
“我等皆是大明子民,世代都生活在上嶺村?!?
“官軍來就來了,爲何非要我等拖家帶口,退入那深山老林之中?”
“馬上可就要入冬了,我這一把老骨頭,可經不起折騰?!?
李自成強壓著怒火,耐心解釋道: “賀里正久居山中,有所不知?!?
“官軍可不像我軍這般好說話。”
“到時候,管你是不是良善之家,只要家裡有糧,誰也逃不過被搶的下場?!?
賀銘生瞇著眼,反問道: “是嗎?”
“可我怎麼覺得,朝廷的官軍,壓根就不是衝著咱們這些小老百姓來的呢?”
“王師入境,乃是剿匪安民,我等皆是良善百姓,安分守己,爲何要跑?”
這番話,句句不離朝廷,字字不離王師,看似恭敬,實則每一句話,都在暗諷李自成等人才是真正的匪類。
聽了這話,李自成的眼神瞬間冷了下來。
他盯著眼前油滑的老東西,耐著性子,最後解釋了一句: “賀里正,你搞錯了,如今這個世道,官就是匪!”
“官軍來了,絕不會因爲你們自稱良民就高擡貴手。”
“他們只會搶走你們的糧食,燒掉你們的房子!”
“只有跟我們進山,纔是唯一的活路!”
可賀銘生卻擺了擺手: “哎,李將軍此言差矣?!?
“我等小民不懂什麼天下大事,只曉得守著祖宗留下來的家業,按時納糧,便是本分?!?
“將軍您身負重任,還是快些帶著兵馬,進山躲避吧。”
“我等就不給將軍添亂了?!?
說罷,他對著李自成淺淺一揖,想要下令送客。
李自成搖搖頭,準備繞開他: “你一個人說了不算,我得問問上嶺村的其他村民?!?
可賀銘生卻直接攔在了他的面前:
“不必了,李將軍?!?
“賀某不才,在村裡教書育人多年,村裡的百姓,基本都聽我的話。”
“我說不走,他們也絕不會走。”
說著,賀銘生轉過頭,看向身後的村民。
村民們立刻會意,高聲嚷道:
“沒錯!賀老說的在理!”
“我等本來就是朝廷的順民,官軍怎麼可能對咱們下手!”
“我看你們就沒安什麼好心!”
“莫不是想把咱們騙到山裡去,盡數誅殺?”
李自成看著眼前這羣愚昧而又冥頑不靈的村民,徹底失去了耐心。
“姓賀的,我最後再問你們一遍,走還是不走?”
賀銘生冷哼一聲,斷然拒絕道: “李將軍,我最後也說一次,打死都不去!”
“將軍還請早些離去吧,看在貴軍沒有在我上嶺村大開殺戒的份上,我也不會向朝廷提及貴軍的行蹤。”
得到了答覆後,李自成也沒再過多廢話,帶著麾下的民兵掉頭就走。
他騎在馬背上,回頭深深地看了一眼不遠處的上嶺村,冷笑連連。
真是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等哪天屠刀真的落到頭上了,這幫人才會知道什麼叫痛。
回城的路上,一旁的餘承業,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
“李將軍,這老東西敢這麼硬氣,分明就是認準了,咱們不會回來找他麻煩?!?
“爲何.爲何不乾脆把他們全給宰了?”
李自成瞥了他一眼: “你小子想什麼呢?”
他一臉嚴肅地看著餘承業: “首先,軍令寫得清清楚楚,不得隨意屠戮百姓?!?
“這羣人雖然抗命,但充其量也就是羣沒腦子的牆頭草罷了?!?
“我估計,是聽說朝廷派兵來了,所以纔想重新迴歸朝廷的治下。”
“咱們剛佔據龍安府還不到一年,雖然明面上不少人都假意臣服,但小心思可不少。”
“這幫牆頭草,一向是有奶便是娘。”
“只要咱們這邊稍微露出一點頹勢,就有人會開始蠢蠢欲動。”
? тт κan? ¢ 〇
聽罷,餘承業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李自成接著繼續解釋道: “再說了,咱們眼下一共才一千五百人?!?
“其中,龍安府本地的民兵就有將近一千人?!?
“要是當著他們的面,把上嶺村給屠了,你讓這羣民兵怎麼看咱們?”
“人心散了,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不管是陝西還是四川,官軍不都是一個德行?”
“等著吧,官軍會替咱們,好好地收拾這羣牆頭草的。”
數日後,劉漢儒領著三千官兵,殺氣騰騰地闖入了石泉縣境內。
本來他還以爲攻城會費一番功夫,可沒想到賊兵竟然只是稍作抵抗,便棄城而逃。
劉漢儒大喜過望,賊兵果然勢弱,該他揚眉吐氣了。
可當他帶兵走進石泉縣時,迎接他的卻是一座空城。
城裡的百姓十有八九,早就提前轉移到了山中。
就在他驚疑不定之時,不遠處縣衙的方向,突然傳來了一陣喧鬧聲。
劉漢儒和領兵的參將丁雲翔一臉警惕,帶著兵馬慢慢圍了過去。
可等他倆走進了才發現,不遠處站著一位年過六旬的老者,正帶著數百名村民,恭恭敬敬地跪在縣衙門外。
“學生賀銘生,現領上嶺村全村百姓,在此恭迎王師!”
爲首的老者,正是上嶺村的里正賀銘生。
他一邊作揖一邊抹著眼淚,湊上前去: “敢問這位上官是?”
劉漢儒看著賀銘生涕泗橫流的模樣,又聽他自稱“學生”,心中不由一動: “你是秀才還是舉人?”
賀銘生一揖到底,恭恭敬敬地回道: “晚生賀銘生,系萬曆十八年石泉縣儒學生員?!?
劉漢儒聽罷點了點頭,原來是個秀才,總算有個能說話的人了。
他翻身下馬,扶起眼前的賀銘生,急切的詢問道:
“本官四川巡撫劉漢儒,我且問你,這石泉縣怎麼回事?”
“城中百姓呢?”
提起這事,賀銘生立馬演技上身,嚎啕大哭: “劉巡撫,你們可算來了!”
“巡撫您是不知道,自從那幫反賊佔了石泉縣,我等忠良百姓,就沒過過一天安生日子?。 ?
“那幫賊兵倒行逆施,不僅強佔民田,而且還橫徵暴斂!”
“學生家中薄田不過百畝,硬生生被他們搶走了一半!”
“不日前,賊人聽說王師要攻取石泉縣,更是喪心病狂地擄走了附近幾個村子的百姓,裹挾著他們逃進了山裡?!?
“學生帶著鄉親們四處躲避,這才堪堪保全了性命?!?
“我等是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朝廷大軍趕到!”
劉漢儒聽完賀銘生這番聲淚俱下的哭訴,心中的疑慮頓時煙消雲散。
原來不是屠城,而是擄掠百姓?。∵@就說得通了。
他看著眼前的賀銘生,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溫言安撫道: “賀生員放心,爾等心向朝廷,忠義可嘉,本官都看在眼裡了?!?
“如今王師已至,你們也不必再擔驚受怕?!?
安撫過後,劉漢儒立刻切入了正題: “你可知道,那夥賊兵現在逃往了何處?”
“他們有多少兵馬?爲首的賊將,又是何人?”
賀銘生一聽,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刻把李自成等人的消息,賣了個一乾二淨。
“回稟巡撫,那夥賊兵都躲進了北面的河谷裡。”
“爲首的賊將姓李,具體姓名不知?!?
“他手上兵馬不多,據學生觀察,最多不超過兩千人,其中還有不少是新招募的民兵.”
賀銘生可謂是把牆頭草演繹的淋漓盡致。
當初在李老歪治下,他被拿走半數田畝的時候,他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甚至還親自陪著笑臉,帶著軍中的掌令前去清丈,裝出了一副順民的樣子。
可等李老歪調走,李自成接手防務後,賀銘生便聽到風聲,說是官兵要來了。
當他聽到這個消息,賀銘生立刻意識到,自己飛黃騰達的機會來了! 他這個舉人,考了一輩子都沒能考上。
雖然在十里八鄉都被尊稱一聲賀先生,但賀銘生實在是當夠了先生,更不想一輩子窩在山溝裡教書育人。
只要他能協助官府,把這夥盤踞在山裡的賊兵給剿了。
說不定就能從中撈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
而當劉漢儒聽完賀銘生的情報後,更是喜出望外。
不到兩千人?還有民兵?
他看著眼前這個忠心耿耿的學生,越看越是順眼。
他拍了拍賀銘生的肩膀,許諾道:
“賀銘生是吧?我記住你了。”
“此次你提供軍情,乃是大功一件?!?
“等本官剿滅了山裡的賊寇,定會親自上書總督大人爲你請功!”
賀銘生等的就是這句話:
“多謝劉巡撫!多謝劉巡撫!”
劉漢儒意氣風發,他轉過身,對著身後的參將丁雲翔下令道: “傳令下去!大軍在城中休整三日!”
“三日之後,全軍向北進發!”
加班到10點纔回來,沒辦法只能先發再改了,不好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