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5章 牆頭草

第235章

牆頭草

朱燮元的軍令火速傳到了川中各地。

江油城下,侯良柱看著手中措辭嚴厲的令箭,臉色陰沉無比。

這幫該死的文官,嘴皮子上下一動,自己就得帶著部下去和賊兵拼命。

到頭來就算打了勝仗,軍功還不知道要被他們侵吞多少!簡直豈有此理! 可牢騷歸牢騷,侯良柱也不敢再繼續磨洋工。

否則到時候真被朱燮元參上一本,他也不好受。

侯良柱收起軍令,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傳令下去!”

“收攏兵馬,拔營前往保寧府!”

可下令歸下令,但執行起來總還是有些操作空間的。

侯良柱帶著兵馬一路磨磨蹭蹭,顯然是存了心思想拖延時間,免得提前對上了賊兵主力。

而另一頭的參將丁雲翔,則截然不同。

他帶著三千精兵,在同行的四川巡撫劉漢儒的不斷催促下,朝著西邊的石泉縣火速進發。

劉漢儒當初在江油縣城下寸功未立,反倒被邵勇帶兵追殺了數百里,損兵折將,顏面盡失。

從那以後,他就一直憋著一口惡氣,想從賊人身上找回場子。

接到朱燮元的軍令後,他可謂是喜出望外。

在他看來,眼下賊兵主力盡在保寧府一帶,後方空虛,正是他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劉漢儒估摸著,最多不超過三日,他便能攻破小小的石泉縣城,直搗賊兵老巢。

石泉縣,大致位於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一帶,境內多山地,地勢險要。

三千多明軍,浩浩蕩蕩地闖進了這個偏僻的山區地帶,自然瞞不過沿途探哨的眼睛。

此時,李自成早已提前接到了警報,正在緊鑼密鼓地疏散著石泉縣周邊的百姓。

說實話,要不是手上的人手不夠,他也不願意輕易放棄這座縣城。

石泉縣因其緊鄰松潘衛,在明代時,一度曾是朝廷治理羌族地區的前沿據點。

所以這座城池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整體呈現出背靠高山,兩側臨河的有利態勢。

可由於年久失修,城池的東面和南面城牆早已垮塌,短時間內,根本找不到足夠的條石來修復城牆。

據前線的探哨傳回消息,明軍估計最多兩日,就會兵臨城下。

沒辦法,李自成也只能放棄守城,轉而將防線撤至更爲險要的北部山區。

好在石泉縣人口不多,周邊只有三四個村子,要把百姓們轉移到山中避難並非難事。

他早已下令,讓各村的里正甲長組織百姓堅壁清野,把所有能吃的糧食和能用的物資,都提前搬到了山裡。

眼下,只等最後一個村子,上嶺村的百姓們撤離,李自成就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他已經提前讓人準備了大量的石雷。

等百姓全部撤走後,麾下的民兵就可以在官道上鋪設石雷,徹底封死官軍北上的道路。

可就在李自成焦急等待的時候,他麾下的民兵隊長餘承業和李定國,卻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上嶺村的里正賀銘生,糾集了村中的百姓公然抗命,拒絕撤離。

“那姓賀的老頭什麼意思?!”

“好好的,怎麼突然鬧起來了?”

李自成看著前來報信的餘承業,眉頭緊皺。

餘承業朝著地上啐了一口,怒道:

“不知道,這老東西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

“我跟定國來來回回勸了好幾趟,他都死咬著不肯鬆口。”

李自成捋著下巴,百思不得其解。

這幫人哪來的膽子抗命?

莫不是剛過上了幾天好日子,就忘記朝廷的大缺大德了?

“走,去看看!”

他隨即帶著兩隊民兵,快馬加鞭趕到了上嶺村。

村口,以里正賀銘生爲首的一衆村民,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賀銘生是個屢試不第的老秀才,上嶺村這種偏僻的地方,出個秀才都已經是了不得的人物了。

所以村民們纔會推舉其爲里正,主持鄉間事務。

賀銘生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還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樣子。

他見著李自成非但沒有害怕,反而滿臉帶笑地迎了上去:

“不知將軍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寬恕則個?!?

他先是酸溜溜地行了個禮,隨即又陰陽怪氣地問道: “眼下官兵正朝著石泉縣殺來,將軍怎的還有心思來我下嶺村?”

“莫非是來遊山玩水的?”

李自成聞言,冷冷地瞥了賀銘生一眼。

他這輩子最討厭的除了貪官污吏,就是這幫自以爲讀了幾天聖賢書,就高人一等的窮措大。

整天之乎者也,一輩子都成不了什麼大事。

賀銘生之所以這麼有恃無恐的原因,李自成當然也很清楚。

無非就是看江瀚的隊伍軍紀嚴明,從不輕易大開殺戒,所以他纔敢公然帶著村子裡的百姓抗命。

要是換了自己以前在陝西時的脾氣,這廝早就被亂刀砍死了。

怎麼可能還會耐著性子,親自跑來勸說? 但現在,他既然已經加入了江瀚軍中,一應流寇的習性就必須改掉,凡事都得按規矩來。

“賀里正,軍情緊急,我就不和你兜圈子了。”

李自成沉聲道,

“如今官兵正朝石泉縣趕來,我已下令全縣軍民堅壁清野,退入山中?!?

“爲何你上嶺村,遲遲不動?

賀銘生搖了搖頭,一臉輕鬆: “將軍此言差矣?!?

“我等皆是大明子民,世代都生活在上嶺村?!?

“官軍來就來了,爲何非要我等拖家帶口,退入那深山老林之中?”

“馬上可就要入冬了,我這一把老骨頭,可經不起折騰?!?

李自成強壓著怒火,耐心解釋道: “賀里正久居山中,有所不知?!?

“官軍可不像我軍這般好說話。”

“到時候,管你是不是良善之家,只要家裡有糧,誰也逃不過被搶的下場?!?

賀銘生瞇著眼,反問道: “是嗎?”

“可我怎麼覺得,朝廷的官軍,壓根就不是衝著咱們這些小老百姓來的呢?”

“王師入境,乃是剿匪安民,我等皆是良善百姓,安分守己,爲何要跑?”

這番話,句句不離朝廷,字字不離王師,看似恭敬,實則每一句話,都在暗諷李自成等人才是真正的匪類。

聽了這話,李自成的眼神瞬間冷了下來。

他盯著眼前油滑的老東西,耐著性子,最後解釋了一句: “賀里正,你搞錯了,如今這個世道,官就是匪!”

“官軍來了,絕不會因爲你們自稱良民就高擡貴手。”

“他們只會搶走你們的糧食,燒掉你們的房子!”

“只有跟我們進山,纔是唯一的活路!”

可賀銘生卻擺了擺手: “哎,李將軍此言差矣?!?

“我等小民不懂什麼天下大事,只曉得守著祖宗留下來的家業,按時納糧,便是本分?!?

“將軍您身負重任,還是快些帶著兵馬,進山躲避吧。”

“我等就不給將軍添亂了?!?

說罷,他對著李自成淺淺一揖,想要下令送客。

李自成搖搖頭,準備繞開他: “你一個人說了不算,我得問問上嶺村的其他村民?!?

可賀銘生卻直接攔在了他的面前:

“不必了,李將軍?!?

“賀某不才,在村裡教書育人多年,村裡的百姓,基本都聽我的話。”

“我說不走,他們也絕不會走。”

說著,賀銘生轉過頭,看向身後的村民。

村民們立刻會意,高聲嚷道:

“沒錯!賀老說的在理!”

“我等本來就是朝廷的順民,官軍怎麼可能對咱們下手!”

“我看你們就沒安什麼好心!”

“莫不是想把咱們騙到山裡去,盡數誅殺?”

李自成看著眼前這羣愚昧而又冥頑不靈的村民,徹底失去了耐心。

“姓賀的,我最後再問你們一遍,走還是不走?”

賀銘生冷哼一聲,斷然拒絕道: “李將軍,我最後也說一次,打死都不去!”

“將軍還請早些離去吧,看在貴軍沒有在我上嶺村大開殺戒的份上,我也不會向朝廷提及貴軍的行蹤。”

得到了答覆後,李自成也沒再過多廢話,帶著麾下的民兵掉頭就走。

他騎在馬背上,回頭深深地看了一眼不遠處的上嶺村,冷笑連連。

真是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等哪天屠刀真的落到頭上了,這幫人才會知道什麼叫痛。

回城的路上,一旁的餘承業,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

“李將軍,這老東西敢這麼硬氣,分明就是認準了,咱們不會回來找他麻煩?!?

“爲何.爲何不乾脆把他們全給宰了?”

李自成瞥了他一眼: “你小子想什麼呢?”

他一臉嚴肅地看著餘承業: “首先,軍令寫得清清楚楚,不得隨意屠戮百姓?!?

“這羣人雖然抗命,但充其量也就是羣沒腦子的牆頭草罷了?!?

“我估計,是聽說朝廷派兵來了,所以纔想重新迴歸朝廷的治下。”

“咱們剛佔據龍安府還不到一年,雖然明面上不少人都假意臣服,但小心思可不少。”

“這幫牆頭草,一向是有奶便是娘。”

“只要咱們這邊稍微露出一點頹勢,就有人會開始蠢蠢欲動。”

? тт κan? ¢ 〇

聽罷,餘承業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李自成接著繼續解釋道: “再說了,咱們眼下一共才一千五百人?!?

“其中,龍安府本地的民兵就有將近一千人?!?

“要是當著他們的面,把上嶺村給屠了,你讓這羣民兵怎麼看咱們?”

“人心散了,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不管是陝西還是四川,官軍不都是一個德行?”

“等著吧,官軍會替咱們,好好地收拾這羣牆頭草的。”

數日後,劉漢儒領著三千官兵,殺氣騰騰地闖入了石泉縣境內。

本來他還以爲攻城會費一番功夫,可沒想到賊兵竟然只是稍作抵抗,便棄城而逃。

劉漢儒大喜過望,賊兵果然勢弱,該他揚眉吐氣了。

可當他帶兵走進石泉縣時,迎接他的卻是一座空城。

城裡的百姓十有八九,早就提前轉移到了山中。

就在他驚疑不定之時,不遠處縣衙的方向,突然傳來了一陣喧鬧聲。

劉漢儒和領兵的參將丁雲翔一臉警惕,帶著兵馬慢慢圍了過去。

可等他倆走進了才發現,不遠處站著一位年過六旬的老者,正帶著數百名村民,恭恭敬敬地跪在縣衙門外。

“學生賀銘生,現領上嶺村全村百姓,在此恭迎王師!”

爲首的老者,正是上嶺村的里正賀銘生。

他一邊作揖一邊抹著眼淚,湊上前去: “敢問這位上官是?”

劉漢儒看著賀銘生涕泗橫流的模樣,又聽他自稱“學生”,心中不由一動: “你是秀才還是舉人?”

賀銘生一揖到底,恭恭敬敬地回道: “晚生賀銘生,系萬曆十八年石泉縣儒學生員?!?

劉漢儒聽罷點了點頭,原來是個秀才,總算有個能說話的人了。

他翻身下馬,扶起眼前的賀銘生,急切的詢問道:

“本官四川巡撫劉漢儒,我且問你,這石泉縣怎麼回事?”

“城中百姓呢?”

提起這事,賀銘生立馬演技上身,嚎啕大哭: “劉巡撫,你們可算來了!”

“巡撫您是不知道,自從那幫反賊佔了石泉縣,我等忠良百姓,就沒過過一天安生日子?。 ?

“那幫賊兵倒行逆施,不僅強佔民田,而且還橫徵暴斂!”

“學生家中薄田不過百畝,硬生生被他們搶走了一半!”

“不日前,賊人聽說王師要攻取石泉縣,更是喪心病狂地擄走了附近幾個村子的百姓,裹挾著他們逃進了山裡?!?

“學生帶著鄉親們四處躲避,這才堪堪保全了性命?!?

“我等是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朝廷大軍趕到!”

劉漢儒聽完賀銘生這番聲淚俱下的哭訴,心中的疑慮頓時煙消雲散。

原來不是屠城,而是擄掠百姓?。∵@就說得通了。

他看著眼前的賀銘生,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溫言安撫道: “賀生員放心,爾等心向朝廷,忠義可嘉,本官都看在眼裡了?!?

“如今王師已至,你們也不必再擔驚受怕?!?

安撫過後,劉漢儒立刻切入了正題: “你可知道,那夥賊兵現在逃往了何處?”

“他們有多少兵馬?爲首的賊將,又是何人?”

賀銘生一聽,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刻把李自成等人的消息,賣了個一乾二淨。

“回稟巡撫,那夥賊兵都躲進了北面的河谷裡。”

“爲首的賊將姓李,具體姓名不知?!?

“他手上兵馬不多,據學生觀察,最多不超過兩千人,其中還有不少是新招募的民兵.”

賀銘生可謂是把牆頭草演繹的淋漓盡致。

當初在李老歪治下,他被拿走半數田畝的時候,他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甚至還親自陪著笑臉,帶著軍中的掌令前去清丈,裝出了一副順民的樣子。

可等李老歪調走,李自成接手防務後,賀銘生便聽到風聲,說是官兵要來了。

當他聽到這個消息,賀銘生立刻意識到,自己飛黃騰達的機會來了! 他這個舉人,考了一輩子都沒能考上。

雖然在十里八鄉都被尊稱一聲賀先生,但賀銘生實在是當夠了先生,更不想一輩子窩在山溝裡教書育人。

只要他能協助官府,把這夥盤踞在山裡的賊兵給剿了。

說不定就能從中撈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

而當劉漢儒聽完賀銘生的情報後,更是喜出望外。

不到兩千人?還有民兵?

他看著眼前這個忠心耿耿的學生,越看越是順眼。

他拍了拍賀銘生的肩膀,許諾道:

“賀銘生是吧?我記住你了。”

“此次你提供軍情,乃是大功一件?!?

“等本官剿滅了山裡的賊寇,定會親自上書總督大人爲你請功!”

賀銘生等的就是這句話:

“多謝劉巡撫!多謝劉巡撫!”

劉漢儒意氣風發,他轉過身,對著身後的參將丁雲翔下令道: “傳令下去!大軍在城中休整三日!”

“三日之後,全軍向北進發!”

加班到10點纔回來,沒辦法只能先發再改了,不好意思

(本章完)

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章 破局之策第34章 忠誠!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109章 論水滸第72章 楊鶴第46章 慶藩來人第9章 總兵身死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14章 內應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71章 戰後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65章 攻城第72章 楊鶴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38章 練兵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48章 王莊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84章 處處碰壁第56章 吳澤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56章 吳澤第34章 忠誠!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54章 哥倆好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42章 開門紅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109章 論水滸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9章 總兵身死第3章 魚腹丹書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128章 慶功宴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85章 野豬嶺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55章 夜襲第27章 水泥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199章 突圍第15章 回陝西第155章 夜襲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84章 處處碰壁第95章 山西賊兵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69章 焦屍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55章 開倉放糧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2章 劉老爺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64章 投賊第109章 論水滸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48章 王莊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42章 流寇來襲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82章 奸細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52章 埋伏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49章 鐵角城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
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章 破局之策第34章 忠誠!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109章 論水滸第72章 楊鶴第46章 慶藩來人第9章 總兵身死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14章 內應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71章 戰後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65章 攻城第72章 楊鶴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38章 練兵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48章 王莊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84章 處處碰壁第56章 吳澤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56章 吳澤第34章 忠誠!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54章 哥倆好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42章 開門紅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109章 論水滸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9章 總兵身死第3章 魚腹丹書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128章 慶功宴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85章 野豬嶺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55章 夜襲第27章 水泥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199章 突圍第15章 回陝西第155章 夜襲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84章 處處碰壁第95章 山西賊兵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69章 焦屍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55章 開倉放糧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2章 劉老爺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64章 投賊第109章 論水滸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48章 王莊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42章 流寇來襲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82章 奸細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52章 埋伏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49章 鐵角城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慈利县| 芒康县| 巴彦县| 定远县| 冷水江市| 张掖市| 宜兰市| 吉木萨尔县| 新密市| 教育| 莱阳市| 大同市| 镇沅| 乌兰察布市| 广德县| 安新县| 阿合奇县| 阳东县| 沁源县| 乌审旗| 日土县| 揭西县| 抚州市| 新和县| 邵阳县| 葫芦岛市| 临潭县| 胶州市| 秦安县| 通化市| 织金县| 海林市| 东莞市| 集安市| 盘山县| 招远市| 石首市| 商洛市| 微山县|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