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

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

隨著一道道命令從百丈關發出,整個龍安府都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起了這場大戰。

後方的大本營平武縣內,兵馬調動,塵土飛揚。

李自成接到江瀚的命令後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便把麾下兵馬一分爲二。

他親自帶領三百本部兵馬,前往石泉縣接替防務。

而他的侄兒李過,則是帶著主力部隊,護送三千匹戰馬,浩浩蕩蕩地開赴江油,交割兵馬。

根據江瀚信中所述,李自成鎮守的石泉縣,很可能會面臨官軍偏師的瘋狂進攻。

雖然只是一支偏師,但以李自成現在手上的兵力,也不好硬抗。

他手上只有三百戰兵,五百民兵,以及剛剛從雪域帶回來的兩百朗生。

爲了補充兵力,李自成剛一抵達石泉縣,便立刻下令,徵調左近村莊青壯入伍,加緊訓練。

他要在川北的羣山中與官軍周旋數月,必須提前做足準備。

與此同時,李老歪已經率部提前趕到了江油,正式從劉寧手上接受了這座川北門戶。

他手上的人馬還算寬裕,有七百戰兵以及近兩千多民兵。

但人多也不見得是好事,李老歪的防守任務,比李自成重得多。

江油不像石泉縣那樣,位於羣山之中,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和天然的防禦。

縣城四周多是平原,除了一條繞城而過的涪江,幾乎無險可守。

因此,甫一到任,李老歪便立刻下令在城外大興土木,開挖壕溝,修築土牆,準備採取層層設防、節節抵抗的梯次防禦戰術,來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惡戰。

坐鎮後方平武縣的大總管趙勝,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他的手上,攥著的是前線數萬將士的後勤命脈,一點兒也馬虎不得。

手中的硃筆輕輕一勾,都代表著海量的軍械糧餉調動。

數以千計的糧車滿載著脫殼的稻米,從平武、青川兩地的庫房中,源源不斷地彙集到前線各地將領手中。

他甚至把辦公場所都搬到了工部的冶鐵司附近,閒暇之餘,他還要去督促作頭柴宇和他手下的匠戶們全力開工,爲即將組建的騎兵部隊打製馬具。

好在是柴宇早有準備。

當初大帥在工部忙活舍利子的事情時,曾教給他們一種叫做“流水線”的作業方式。

一副看似複雜的高橋馬鞍,被拆分成了前後鞍橋、鞍座、蹀躞帶等數個零件。

其中,需要熟練技藝的關鍵零件,比如承重和塑形的鞍橋,就由經驗最豐富的老工匠親自上手; 至於其他相對簡單的配件,比如皮質的鞍座、肚帶、以及固定的鞍釘等,就可以交給新來的學徒做。

最後再由專人進行拼裝、測試。

這種新的的作業方式,極大地提升了馬具的生產效率。

但半裝的棉甲馬鎧,就比較麻煩了。

棉甲不僅需要預先用桐油和藥水,對厚實的棉布進行反覆的漿洗、晾曬,使其變得堅硬厚實。

而且還需要在內層,一片片地縫製上甲片,最後還要調試皮質搭扣的鬆緊,確保既能貼合馬身,又不影響其奔跑。

整個過程非常耗時,而且必須是老師傅親自上手。

但軍令如山,工部的匠人們也只能分成三班倒,晝夜不停地趕製。

至於馬槊什麼的,短時間是別想了。

馬槊這玩意兒,是古代頂級的騎兵重武器,其製作耗時與工藝複雜程度,遠超普通的長矛。

一桿合格的馬槊,製作週期長達兩到三年,工序十分繁瑣,號稱“一槊抵十槍之價,非將帥不可用”。

以江瀚現在的家底,暫時還玩不起重裝騎兵。

在所有將領中,任務最艱鉅、壓力也最大的,當屬組建騎兵隊伍的劉寧。

雖然他們這批邊軍,個個都能騎射,不需要再進行基礎訓練。

但充當戰馬的馬匹,可是要經過嚴格挑選的。

對於挑選戰馬,軍中自有一套流傳甚廣的口訣:

“四大三高兼二小,雙長兩短一灣平,蹄堅骨秀形如鶴,耳小眼大胸膛闊”。

其中,“四大”就是眼大、鼻大、雙鳧大、袖囊大。

眼大如垂鈴,象徵心臟大,耐力強; 鼻孔大,則呼吸通暢,利於長途奔襲; 雙鳧大(馬匹胸部兩側的診脈點),代表胸膛寬闊,肺活量足; 袖囊大(馬匹肩部的肌肉結構),則代表肩部強健,負載力佳。

“三高”,指壽旋高、膝高、馬掌骨高;“二小”,則指耳朵要小、山三骨要小 正是根據這些繁瑣的特點,古人才能將馬匹,精準地區分成上、中、下三等。

雖然相馬的要求十分繁瑣,但劉寧卻沒在這上面花太多時間。

早在雪域高原交割戰馬時,李自成就親自對這批馬,進行過一次嚴格的點選,提前剔除了夾雜在其中的劣馬。

別忘了,李自成可是驛卒出身,常年都在馬背上奔波。

他對於相馬之術,自然不會陌生。

但是,良馬並不等於合格的戰馬。

騎兵們在分到各自的戰馬後,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人與馬之間的信任。

這個過程,必須小心翼翼,簡直比伺候老頭老太太還要小心。

要先令馬匹熟悉人聲,聽懂呼喝;再用柔軟的草把,輕輕擊打其兩肋,使其不驚; 然後用手,反覆輕拍其背、腹、肩、胯,讓其習慣於主人的撫觸。

最後再以繮繩牽行,讓它習慣於跟隨人的腳步,不嘶不跳,方纔允許上鞍。

上鞍也不是隨便把馬鞍往馬背上一扣就行的。

要在馬匹完全放鬆的狀態下,反覆地進行上鞍、卸鞍的動作,逐步消除其對騎乘的本能抗拒。

等騎兵能夠順利上馬後,就可以訓練戰馬服從轉向、強化其對繮繩壓力的條件反射。

再者,馬這種動物,生性敏感膽小,戰場中的噪音、火光、兵器、屍體等刺激極易引發馬匹驚慌,進而失控。

所以,脫敏訓練纔是重中之重。

自古訓馬,強調“以漸習之”,要通過不斷地模擬戰場元素,來逐步消除馬匹的恐懼。

所以自從接手這批馬匹後,劉寧便一直在對其進行感官脫敏訓練,以適應戰場刺激。

首先,是基礎的視覺脫敏。

先在百步之外,豎立五色旗幟,讓馬匹遠遠地注視,習慣這些色彩; 然後,再將距離縮短至五十步,讓步兵揮舞著旗幟,在馬羣前馳走; 最終,要讓士兵手持兵器,直接衝到馬前,等馬匹面不改色,纔算合格。

等到馬匹完全適應後,還要燃燒溼草製造濃煙,模擬戰場硝煙等複雜環境。

(初立五色旗於百步外,令馬注視;次近至五十步,揮旗馳走;終令騎士持矛戟突至馬前。) 緊接著是聽覺脫敏,要達到“不驚鼓炮雷霆”的程度爲止。

訓練從最基礎的鼓鑼聲開始,逐步過渡到火銃的點射、齊射,甚至是火炮的轟鳴。

每當馬匹受驚時,騎兵都需要立刻通過撫摸、餵食等方式,安撫自己的坐騎。

等到數十門火炮在百步外齊聲轟鳴,而馬匹不驚不竄,纔算脫敏成功。

最後,是氣味與觸覺脫敏。

戰場中的血腥味、屍體的觸感也可能引發馬匹不適。

訓練中,會特意宰殺牲畜,將鮮血塗抹在草束之上,讓馬匹嗅聞; 甚至會將羊腸鋪在地上,驅使戰馬反覆在上面馳踏,使其不再畏懼腥穢。

訓練的後期,還要讓馬匹習慣踩踏用稻草紮成的、形態各異的“屍體”。

(殺羊取血,塗於草束,令馬嗅之;鋪羊腸於地,馳踏其上不避腥穢。月餘,則見屍、聞血而不驚。) 觸覺脫敏,則是更具對抗性的訓練。

訓練時,會預先在馬場中放置大量手持木槍的草人。

騎兵要不斷地控制胯下的戰馬,接觸、衝擊這些草人,消除其對碰撞的恐懼。

等這一系列的脫敏訓練都做完了,至少也得一兩個月的時間。

可這還沒完。

脫敏成功,僅僅只代表馬匹可以被牽上戰場了。

之後還得進行更爲複雜的實戰模擬訓練,將馬匹的戰場行爲徹底固化爲本能。

衆所周知,馬是羣居動物,天生就帶有協從性。

沒有經過訓練的馬匹,在奔跑時互相之間的距離,會本能地靠得很近。

而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這種極近的距離是非常致命的。

所以,騎兵需要讓馬匹習慣,在衝鋒時,將互相之間的間距,控制在一丈二尺左右。

這樣既能形成集羣優勢,又能避免互相擁擠,方便騎兵輾轉騰挪。

等馬兒熟悉了距離後,就到了最後一步,實戰演練。

選精騎數十,披甲持械,模擬對敵衝殺。

或佯敗奔逃,令馬追逐;或突然鳴金收兵,令馬急停。

馬兒如果出現驚慌失措,那騎兵就需要緊控繮繩,厲聲喝止,然後再反覆演練。

騎兵的作戰方式,絕不是後世影視劇裡展示的那樣,大兵團集羣衝鋒。

經過這一連串的訓練,每個騎兵都精貴著呢。

如非必要,是不可能輕易去衝擊早已擺好了陣型的步兵方陣的。

明代不同於宋代,全副武裝的具裝甲騎極少,大多數騎兵都是以弓馬騎射見長。

因此,也更講究多梯次、小分隊的連續進攻;要求做到前隊無功,後隊再上,攻勢連綿不絕。

這對於騎兵和馬匹之間的配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個過程,是一個非常精細,且極爲漫長的過程,一點也急躁不得。

有句話說得好,“躁進則馬膽裂,徐圖乃可成良駒”。

所以說,劉寧纔是整個作戰任務中,最關鍵的一環。

江瀚什麼時候發動總攻,全看劉寧手底下的這支騎兵,什麼時候能夠真正成型。

面對如此重任,即便是久經沙場的劉寧也不免有些緊張。

沒辦法,他也對下了死命令。

麾下所有的騎兵,除了睡覺之外,其他時間都必須和自己的戰馬,待在一起。

就算吃飯,也得端著碗蹲在馬廄前,和自己的戰馬同吃同拉,培養感情。

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今天日萬!

先更2章五千字,等我吃個飯再來!不寫完不睡覺! 騎兵怎麼訓練我已經交給你們了,記得穿越的時候用上,不用謝。

(本章完)

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14章 內應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2章 劉老爺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66章 延安府破第89章 陣斬李卑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236章 埋伏第37章 開春種麥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27章 水泥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1章 安塞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87章 中伏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80章 逃出生天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47章 雙贏第51章 出發第4章 篝火狐鳴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3章 魚腹丹書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67章 張輦第142章 開門紅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57章 馬家村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7章 水泥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77章 上架感言第52章 埋伏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87章 中伏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21章 安塞第68章 誰的錯?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33章 交贖金第65章 攻城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66章 延安府破第67章 張輦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神一魁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34章 忠誠!第82章 奸細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2章 劉老爺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1章 安塞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
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14章 內應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2章 劉老爺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66章 延安府破第89章 陣斬李卑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236章 埋伏第37章 開春種麥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27章 水泥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1章 安塞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87章 中伏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80章 逃出生天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47章 雙贏第51章 出發第4章 篝火狐鳴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3章 魚腹丹書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67章 張輦第142章 開門紅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57章 馬家村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7章 水泥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77章 上架感言第52章 埋伏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87章 中伏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21章 安塞第68章 誰的錯?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33章 交贖金第65章 攻城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66章 延安府破第67章 張輦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神一魁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34章 忠誠!第82章 奸細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2章 劉老爺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1章 安塞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同江市| 公主岭市| 大石桥市| 施秉县| 古浪县| 怀安县| 嘉善县| 罗甸县| 苗栗县| 哈尔滨市| 通海县| 柞水县| 台北县| 乌兰浩特市| 克拉玛依市| 芜湖市| 磐安县| 临沂市| 西华县| 吉林市| 廊坊市| 深圳市| 荥阳市| 三原县| 鹿邑县| 固镇县| 同德县| 兴山县| 永康市| 尼玛县| 织金县| 当阳市| 琼结县| 灯塔市| 岑溪市| 阳高县| 沁阳市| 任丘市| 启东市| 克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