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

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 由於一時半會找不到李自成的部隊,無奈之下,江瀚只能採取兩手準備。

一方面,他派出了好幾隊精幹的斥候,組成小隊,帶著熟悉地形的百姓深入秦嶺,四處搜尋李自成的蹤跡;

另一方面,他則是在鳳翔府以及關中各州縣,利用活捉並處決曹文詔所帶來的巨大聲望,策動了不少百姓起義造反,攻打縣城塢堡,進一步攪亂朝廷在關中的統治根基。

就在江瀚火急火燎地尋覓著李自成的下落時,他卻萬萬沒想到,此時的李自成,早就跑到了藍田、商洛一帶。

江瀚給李自成的任務,是讓他進山打游擊,探清幾條進入漢中道路的具體情況。

說實話,李自成最開始並沒能很好的完成這個任務。

他帶的隊伍,一開始就連生存都成問題。

他的麾下只有三百邊軍勁卒,剩下的都是在關中各地收攏的饑民和百姓。

這些人空有一腔反抗的熱血,但論起戰鬥力來說,確實是贏弱不堪。

許多人上半輩子都是在地裡刨食的農民,根本沒有參加過戰鬥,更別提山地遊擊作戰了。

而他們的對手,卻是久經戰陣的曹文詔,左光先,鄧玘等人。

最開始,李自成等人還能憑藉著對地形的熟悉,時不時給左光先等人來幾下。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左光先等人也漸漸熟悉了地形,摸到了山地作戰的竅門。

這下李自成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幾位宿將帶著麾下精銳,在秦嶺之中對李自成的部隊展開了瘋狂的圍追堵截。

曹文詔的騎兵雖然在深山中施展不開,但其他幾位將領麾下有的是訓練有素、艱苦耐戰的邊兵,戰鬥力遠非李自成麾下的雜牌部隊可比。

戰鬥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

李自成的探哨往往剛發現官軍的蹤跡,對方的精銳不知道從哪個犄角旮旯,就已經殺到了他們近前。

一幫連列隊都夠嗆的新營兵們,面對明軍的精銳,幾乎是一觸即潰。

在這崎嶇的山間小道上,新營兵們也根本談不上結陣自保,只會在驚恐中望風而逃,然後被四面八方竄出來的官軍絞殺。

短短一個月,李自成麾下的人馬就銳減了三成。

每天都有上百人死在官軍的追殺,或者死在山中惡劣的環境下。

隊伍裡瀰漫著一股絕望的氣息,許多人開始動搖,甚至出現了小規模的逃亡。

李自成心急如焚,如果再這樣下去,不出兩個月,他的這點部隊就會被官軍徹底剿滅。

然而,俗話說得好,人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在絕望中,李自成那如同野草般堅韌的性格,也被徹底激發。

他狠下心來,大刀闊斧的對自己的隊伍做出了調整。

他把新營和舊營的部衆重新整編,毅然決然了送走了軍中的老弱,並將整個隊伍的人數壓縮到了兩千人左右。

送走了老弱病殘後,李自成就能把所有資源,都投注到這兩千部衆身上。

全軍上下所有能吃的,無論是打來的野味,還是採來的野果,甚至是磨成粉的樹皮,都一股腦的塞給了這兩千人多人。

好在是提前送走了軍中的老弱病殘,李自成才得以節省出糧食,讓這羣人吃飽。

他也想通了,與其照料幾千人的吃喝拉撒,還不如精簡人馬,保持核心人員的士氣和戰鬥力。

就這樣,在大量資源的傾斜下,這小兩千的人馬被養的膘肥體壯。

於是,李自成帶著他們,毅然決然的從秦嶺的最高峰太白山,翻了過去。

隊伍一路急行軍兩天兩夜,一舉跳出了官軍的包圍圈。

說實話,要是帶著幾千人的隊伍和輜重,李自成肯定無法做出這種戰術動作。

好在是把官軍甩掉了,緊接著李自成便利用行軍的間隙和休整期,開始對麾下的部衆進行強化訓練。

訓練的內容很簡單,逃跑、藏身、偷襲。

逃跑,這是第一要務,也是作爲一名合格流寇的必備技能。

這一項訓練,主要就是在崎嶇的山路上進行長距離奔襲,揹著負重爬上陡峭的崖壁,學習如何在密林中快速穿梭而不發出大的響動。

跑不動的,會被江瀚手下的老兵們用藤條毫不留情的抽打,直到他們能一口氣在山裡跑出四五里,纔算合格。

李自成就是要讓這羣新兵們明白,不論是在山裡還是在平原上,跑得比官軍快,就是活命的第一要素。

當然了,總有意外的時候。

要是碰上了路況或者是天氣不允許,沒辦法順利跑掉,那就只能就地藏身了。

新兵們要學習如何辨別風向,選擇能夠遮風擋雨,而且有水源的隱蔽地點安營紮寨;

學習如何在離開時抹去痕跡,佈設迷陣和陷阱誤導官軍; 學習如何利用地形地貌,設置明哨暗哨,並用身上的物資構建臨時警戒線。

在崇山峻嶺中,提前發現敵人,從而隱藏身形,同樣也是保命的訣竅。

訓練的最後一項便是偷襲。

如果只是一味地逃跑和隱藏,那就談不上什麼游擊戰了,肯定要在恰當的時機和地點,冷不丁的給官軍來那麼一下。

這項訓練,不需要費時費力的訓練陣法,只需要練習如何伏擊。

李自成親自帶著這幫新兵們,反覆勘察地形,教他們如何選擇狹窄陡峭、林木茂密的伏擊點; 老兵則教他們,如何利用地形佈置滾石檑木,並將其威力發揮到最大,又教他們在山間要道挖陷坑,埋設絆發石雷。

只要一擊得手,不管戰果如何,立刻沿著預設的路線遠遁。

核心思想只有一個:打了就跑,絕不戀戰。

他們目標不是殲敵,而是用最小的代價,殺傷和襲擾官軍,致使官軍不敢深入追擊。

就這樣,緊鑼密鼓的訓練了幾周後,李自成便化整爲零,將這小兩千人,分散在了儻駱道和子午道附近的山脈當中。

一來是做起了佔山爲王的勾當,打劫在漢中、關中兩地來往的商幫; 二來則是能夠探明附近的地形地貌,完成江涵交代的任務。

最開始,李自成還擔心自己麾下的隊伍,會不會誤傷到普通的過客行商,可後來他才發現,自己完全是多慮了。

這年頭,敢於穿行秦嶺的,來往於關中和漢中的商幫,背後無一不是藩王高官、豪紳大戶,根本沒有幾個是普通人。

於是,李自成不僅把商隊的財貨給劫了,而且更是廢利用,將這些背景深厚的“肉票”當做籌碼,吸引官軍前來救援。

說實話,要是一般的商隊被劫,人質被綁,曹文詔,左光先等人理都懶得理。

但是,這些商隊敢出來做生意,可都是有背景的,不少人甚至就是藩王、官紳們的親族家眷。

這下,壓力就全來到了負責剿匪的幾位將領頭上。

關中和漢中的官紳們在家眷被綁後,立刻向幾位剿匪的將領施壓,甚至以斷絕糧餉補給爲威脅,逼迫官兵進山剿匪。

無奈之下,曹文詔、鄧玘等人也只好硬著頭皮,加快了追剿的步伐,一頭撞進了李自成早已精心佈置好的陷阱之中。

李自成等人把綁來的肉票,分別安置在了儻駱道附近幾處險要地帶,並且放出風聲,逼迫官軍分兵來救。

第一個遭殃的便是鄧玘的部隊。

鄧玘麾下的把總萬濤,親自率領著一支三百餘人的小隊,小心翼翼地朝著其中一處山谷摸去。

山道崎嶇,兩側皆是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林木茂密,處處都透著一股殺機。

萬濤不斷派出哨探,反覆偵察,可除了發現一些敵人倉皇留下的痕跡外,並未察覺到任何異常。

當他們順利的拐過幾道彎後,前方豁然開朗,只見幾十名力夫學徒、司賬主事都被捆在一起,丟在了山間的幾座石屋當中。

周圍只有寥寥七八個賊寇在看守巡邏。

萬濤見狀,大喜過望,想都沒想就帶人衝了上去,準備殺光賊人,救出人質。

可就在他帶人衝鋒時,卻一腳踩中了埋設的石雷,當場便被炸斷了右腿。

在場的官兵大驚失色,立刻意識到這是中了賊兵的埋伏,一時間不敢再上前,生怕重蹈覆轍。

就在官兵們準備退兵時,頭頂卻落下了一堆巨石和滾木。

滾木巨石砸入陣中,瞬間便壓得官兵們血肉橫飛,慘叫聲、骨骼碎裂聲不絕於耳。

原本還算齊整的撤退陣型,被硬生生砸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亂石更是堵死了他們來時的道路。

混亂之中,埋設在道路兩側的陷坑發揮了作用,不少官兵在躲閃時失足跌入,被削尖的竹矛刺穿了身體。

緊接著,山谷四周箭如雨下。

那些經過數週訓練的新兵,雖然準頭依舊堪憂,但勝在佔據了絕對的地利,居高臨下,只管朝著人堆裡射,依舊給官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殺——!”

就在官軍陣腳大亂之際,李自成親自率領著百餘位老營勁卒以及四五百新兵,從一側的密林中衝了出來。

有了老兵們壓陣,新兵們面對官兵不再驚慌失措,而是以小隊爲單位,緊緊跟在老兵身後,用新學來的簡單戰術,殺向了落單和受傷的官兵們。

萬濤大驚失色,強忍著斷腿的劇痛,急忙指揮部隊重整陣型,試圖反擊。

可是李自成的目標,根本就不是跟官軍決戰。

在短暫的交鋒過後,新兵們搶了一批兵器甲冑,並且成功將肉票們帶走後,李自成毫不猶豫地吹響了撤退的號角。

接到命令,新兵們如同潮水般退去,甚至沒來得及打掃戰場,便順著熟悉的山間小道,迅速消失在了密林之中,只留下滿地狼藉和百餘具官兵的屍體。

萬濤抱著斷腿,臉色鐵青,這夥賊人難不成吃藥了?

怎麼和之前大相徑庭? 同樣的場景,在接下來大半個月裡,在秦嶺各處不斷上演。

分兵追剿的官軍,無一例外都遭到了賊人的伏擊,損失慘重。

接二連三受到埋伏,幾位帶兵的將領一合計,發現還是不能冒進,只有穩紮穩打地推進最好。

只要把賊兵圍住,過不了一段時間,賊兵就會彈盡糧絕的。

事實證明,這招確實有效。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自成帶進山裡的箭矢、彈藥已經消耗殆盡,糧食也快見底了。

雖然糧草軍需時不時能得到補充,但還是沒辦法滿足兩千多人的日常消耗。

而他們斬獲的戰果,卻因爲官軍的警惕而越來越少。

鄧玘等人在吃了幾次虧後,變得無比小心謹慎,他們步步爲營縮小著搜索範圍。

並且加派了大量的探哨反覆偵查,絕不輕易進入任何可以的狹窄地帶。

這讓李自成等人精心準備的幾次伏擊都撲了個空。

最危險的一次是伏擊被提前偵破。

早已有準備的官軍精銳從四面八方反包圍過來,新兵們雖然拼死抵抗,但畢竟人數和裝備都處於劣勢,眼看著就要被全殲。

危急時刻,還是江瀚派過去的三百多精銳,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這支隊伍在李自成的麾下,一直扮演著救火隊和突擊隊的角色。

當伏擊戰順利時,他們隱而不發;當局勢危機時,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地投入戰鬥。

憑藉著精良的裝備和熟練地配合,這幫勁卒們硬生生衝出了官兵的包圍圈,並且斷後拼死擋住了官軍的追擊,這才讓被圍的新兵們得以全身而退。

經此一役,李自成的部衆雖然逃出生天,但也是元氣大傷。

江瀚派來的精兵傷亡近半,李自成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家底,又被打回了原形。

他的處境,再一次變得無比艱難。

就在李自成彈盡糧絕,幾乎要被活活困死在山裡的時候,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傳了過來, 寧夏告急,洪承疇一紙調令,將曹文詔,左光先等部,盡數調離了秦嶺!

這可救了李自成一條老命。

參與圍剿他的官軍,就只剩下了鄧玘的川軍,他的壓力驟減。

由於少了大半兵力,鄧玘根本無法攔住賊兵的腳步。

李自成趁此機會,帶著部隊在關中和漢中之間反覆穿插,神出鬼沒。

他們時而北上關中,劫掠西安府附近的大戶;時而又南下漢中,騷擾明軍的補給線,截斷商隊。

李自成在一次對藍田縣的襲擊中,還找到了他命中註定的麾下猛將,正在打鐵的劉宗敏。

兩人一見如故。

劉宗敏甚至不等李自成多勸,當場便抄起傢伙,帶著李自成搶了附近的大戶,隨後便義無反顧地投奔了李自成麾下。

就這樣,李自成的隊伍在秦嶺山區徹底紮下了根,兵精糧足,聲勢日漸浩大。

與在山中如魚得水的李自成相比,鄧玘的部隊可就慘了。

由於遲遲不能剿滅匪寇,導致商路被斷,人質也救不出來,關中的老爺們,終於徹底失去了耐心。

他們乾脆直接停發了鄧玘部隊的所有軍餉和補給。

你們這幫丘八,連個小小的流寇都剿滅不了,可謂是丟盡了朝廷的臉面,還有什麼資格吃糧? 鄧玘派去西安府和漢中府催要糧餉的軍需官,數次被擋在衙門之外。

最終不僅空手而歸,甚至還被當地巡撫尋了個“言語不敬,衝撞官衙”的由頭,當衆打了一頓板子,受盡了羞辱。

這個消息傳回軍中,鄧玘麾下的川兵們,當場就炸開了鍋!

這支川軍,自從崇禎二年北上勤王以來,至今已有三年多未曾回家。

他們南征北戰,從京師打到山東,又從山東追到陝西,爲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

如今,巴蜀故里就在秦嶺的另一頭,近在咫尺。

可他們卻爲了皇命,強忍著思鄉之情,跟著鄧玘一頭扎進這深山老林,不畏艱險地追剿賊寇,可謂任勞任怨,忠心耿耿。

可他們換來的,不是朝廷的嘉獎,不是應得的糧餉,反而是刻意的折辱! 以王允成爲首的一衆軍官,再也壓抑不住胸中的怒火,二話不說,當場發動了兵變。

憤怒的士兵們手持刀槍,將鄧玘的中軍大帳圍得水泄不通,喊殺聲震天。

若非鄧玘平時爲人公道,賞罰分明,對下屬頗爲體恤,在軍中威望甚高,恐怕早已被亂兵當場砍成肉泥。

王允成也並非真想對鄧玘動手,他只是想裹挾著鄧玘,去攻打縣城,搶個痛快,發泄一下心中積壓已久的怨氣和屈辱。

面對著羣情激奮的部下,鄧玘好說歹說才把他們給勸住,讓他們放棄了攻打縣城的想法。

但他也知道,如今是軍心已散,不可能再去剿匪了。

於是鄧玘下令停止追剿李自成,然後讓各部避開防備森嚴的縣城,專門盯著關中和漢中附近的村莊、塢堡,自行“就食”。

鄧玘徹底擺爛了。

他不再管什麼軍紀,也不再理會什麼朝廷法度,默許了將士們的劫掠行爲。

我真的,太努力了,八點回家還能幹出五千字. (本章完)

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81章 神一魁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3章 魚腹丹書第45章 反制李家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5章 兵變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70章 報仇雪恨第72章 楊鶴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85章 野豬嶺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85章 野豬嶺第226章 搖黃軍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26章 搖黃軍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67章 張輦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30章 赴宴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50章 穿箭遊營第33章 交贖金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19章 城破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78章 整訓部隊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6章 交鋒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章 破局之策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181章 詐降第8章 段家父子第155章 夜襲第56章 吳澤第9章 總兵身死第74章 李自成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14章 內應第25章 馬家溝第29章 李總管第118章 攻城戰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236章 埋伏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169章 再渡河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04章 招撫羣賊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16章 入城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
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81章 神一魁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3章 魚腹丹書第45章 反制李家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5章 兵變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70章 報仇雪恨第72章 楊鶴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85章 野豬嶺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85章 野豬嶺第226章 搖黃軍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26章 搖黃軍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67章 張輦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30章 赴宴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50章 穿箭遊營第33章 交贖金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19章 城破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78章 整訓部隊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6章 交鋒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章 破局之策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181章 詐降第8章 段家父子第155章 夜襲第56章 吳澤第9章 總兵身死第74章 李自成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14章 內應第25章 馬家溝第29章 李總管第118章 攻城戰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236章 埋伏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169章 再渡河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04章 招撫羣賊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16章 入城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蚌埠市| 栾城县| 房产| 自贡市| 青海省| 金平| 绥中县| 麻阳| 阜新市| 新乡市| 阳山县| 永州市| 汝阳县| 汝州市| 巴林右旗| 满洲里市| 鹤壁市| 虞城县| 金华市| 元江| 鹿邑县| 大兴区| 浪卡子县| 鹿邑县| 安康市| 响水县| 泊头市| 巴中市| 衡水市| 黔江区| 东莞市| 慈利县| 漳浦县| 清水县| 宜黄县| 石泉县| 连州市| 清河县| 平远县| 延川县|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