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2章 大軍壓境

第152章

大軍壓境 洪承疇站在血泊邊,對著張福臻等人大談其“追剿爲上,以殺止亂”的道理。

他神情冷峻,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平息亂局,匡扶社稷。

但洪承疇似乎全然忘記了,或者說,是刻意不去回想,自己也曾是這卑微衆生中的一員。

論起出身,洪承疇比起這些饑民們也高不到哪兒去。

他自幼家境貧寒,十一歲時輟學,只能每天跟著母親走街串巷,靠賣豆乾勉強餬口。

如果洪承疇生在陝西,只需要一場大旱,頃刻間就能讓他淪爲食不果腹的饑民。

但他運氣很好,生在了受災並不嚴重的福建,而且還有族人辦學。

在沿街叫賣豆乾的間隙,他常常會跑到村中學塾外,踮著腳尖,偷偷聽夫子講學。

他的這份聰慧與勤奮,被當時的同族才子洪啓胤先生看在眼中。

洪啓胤見這孩子雖然衣衫破舊,但眼神中透著一股靈氣,談吐間也頗有見地,不禁起了愛才之心。

於是,洪啓胤便將洪承疇收爲弟子,不僅免除了他所有的束脩和生活開銷,更是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在洪承疇的課業簿冊上,洪啓胤曾寫下“家駒千里,國石萬鈞”的批語,可見其厚望。

而洪承疇也確實沒有辜負恩師,他天資聰穎,又肯下苦功。

萬曆四十三年,洪承疇一舉考中舉人,時年二十三歲。

次年,洪承疇赴京參加會試,高中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正式踏上了仕途。

二十四歲的進士,可謂是風頭無兩,然而,官場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他入仕後,也曾起起伏伏,在各個衙門間輾轉,品嚐過人情冷暖,見識過官場險惡。

多年以後,憑藉著自身的才幹與不懈的鑽營,他終於爬到陝西督糧參政得位子上,開始在陝西官場嶄露頭角。

正因爲自幼出身貧苦,洪承疇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刁民爲何要鋌而走險,聚衆造反。

天災連綿,百姓無地可耕,再加上官府橫徵暴斂,這纔將他們逼上了絕路。

但爲官多年,他同樣也很清楚,大明朝的基層政府到底是什麼德行。

朝廷對於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束手無策;豪紳大戶們良田萬頃,卻巧立名目,逃避賦稅。

但國庫空虛,開支浩繁,朝廷上下都需要用錢。

無奈之下,朝廷只能不停地向農民徵稅,而這也導致了陝西連綿不絕的農民起義。

面對這種上層無力,下層貪腐的情況,洪承疇逐漸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剿匪理論”。

在他看來,既然朝廷無力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那就只能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了。

面對這些刁民,唯一的辦法就是殺。

殺他個人頭滾滾,殺他個血流成河! 只有把這些吃不上飯的刁民們給殺乾淨了,纔能有效地緩解因爲人口過多而造成的糧食壓力,進而維持住朝廷在陝西的統治。

洪承疇的這一觀點,倒是和數百年後提出人口論的馬爾薩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出發點和理論體系截然不同,但在通過削減底層人口來緩解社會矛盾這一點上,邏輯驚人地相似。

有了這樣一套理論作爲支撐,洪承疇在戰場上殺起俘虜來,自然是心安理得,毫不手軟。

在他初出茅廬的韓城之戰中,他便下令將三百俘虜,無論男女老幼盡數誅殺。

而這一戰也打響了他洪承疇“知兵”的名頭。

崇禎也因此對其青睞有加,不久便擢升其爲延綏鎮巡撫,繼而升任三邊總督。

每一次屠殺,洪承疇來都能積累戰功,轉而帶來官職的升遷。

所以品嚐到了“殺人升官”的甜頭後,洪承疇也愈發堅定了自己的那套剿匪理論。

陝北的一個又一個饑民,成爲了洪承疇在官場裡青雲直上的墊腳石。

而這樣的殺俘行爲,自然也會遭到像張福臻這種官員的抵抗,但洪承疇自有辦法。

一封措辭嚴厲的奏疏,從邊牆直送京師。

奏疏中,洪承疇不僅詳細的彙報了自己在鐵角城“大破賊巢,斬首數千,俘虜盡誅”的赫赫戰功;

並且還特意點名了延綏鎮巡撫張福臻“心存婦人之仁,險些縱走賊酋,貽誤戰機”云云,請求皇帝聖裁。

崇禎當然也明白其中深意,爲了安撫鼓勵洪承疇,同時也爲了殺雞儆猴,警告那些在剿匪戰事中瞻前顧後、心慈手軟的官員;

崇禎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便下旨將張福臻一擼到底,革職查辦。

至於空出來的延綏巡撫一職,崇禎思慮再三,最後換上了陝西左布政使陳奇瑜,並命其繼續追剿陝西殘寇。

看見洪承疇乾淨利索的解決了陝西的兩股大賊,崇禎對其的倚重更甚。

崇禎旋即下旨,命洪承疇督撫山、陝兩省軍務,負責統籌指揮對山西羣賊的圍剿。

對於在剿匪戰事中表現突出的曹文詔,崇禎帝自然也是不吝賞賜。

他不僅讓曹文詔官復原職,坐回了東路副總兵,而且還特意抽調了九百關寧鐵騎入關,劃歸曹文詔麾下。

這在當時的明軍序列中,已經算是一支相當可觀的機動力量了。

與此同時,崇禎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調兵遣將,意圖構建一個更爲嚴密的包圍網。

他緊急調遣大名府兵備道盧象升,領三千天雄軍,火速進駐太行山東麓的臨城府一帶。

盧象升的主要任務,就是剿滅盤踞在太行山一線的賊寇,避免其竄入北直隸。

針對上山虎和王嘉胤這兩個大賊,試圖渡過黃河,進入中原腹地的想法,崇禎更是高度重視。

他果斷任命太常寺少卿玄默,出任河南巡撫,總攬河南防務。

崇禎派遣京營副將王樸,率領五千京營兵馬,沿黃河南岸各處重要的渡口,分兵駐守。

同時,再調昌平副總兵左良玉,率領兩千精兵火速南下,協助玄默御賊。

幹清宮內,崇禎看著輿圖上一個個代表著賊寇的紅點,心裡早已發了狠。

他不僅連發五道敕令,更是從早已捉襟見肘的內帑中,又擠出了三十萬兩白銀,撥付給了各路官軍。

崇禎嚴令各路總督、巡撫、總兵,務必在今年入冬之前,將上山虎和王嘉胤這兩大賊寇主力,盡數剿滅! 皇帝決心已下,軍餉、糧草到位,大明的戰爭機器再一次高速運轉起來。

盧象升得令後,即刻率領麾下三千天雄軍,一頭扎進了連綿起伏的太行山中。

這裡有兩股賊寇,蠍子塊拓養坤和混天王張應金。

天雄軍不愧爲盧象升一手打造的精銳,三千士卒兵不卸甲,馬不卸鞍,硬是在太行山裡追了拓養坤和張應金大半個月。

在這大半個月裡,盧象升每天不是在急行軍,就是在伏擊與反伏擊之中度過。

拓養坤和張應金被追得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手下兵馬死傷慘重,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拓養坤本來也算得上是一員悍將,但實在架不住盧象升文武雙全,扛著一把大刀身先士卒,打得拓養坤抱頭鼠竄。

打不過,實在打不過。

無奈之下,拓養坤和張應金只能帶著殘部,狼狽不堪地退出了經營許久的太行山。

轉而一路向南,投奔澤州的王嘉胤去了。

而另一邊,剛剛官復原職,又得了兵力補充的曹文詔,更是意氣風發。

他統領一千五百關寧鐵騎,從延水關浩浩蕩蕩殺入山西,直奔八大王張獻忠和老回回馬守應而去。

馬守應看見官軍的騎兵就犯怵,當年李卑帶著兩百騎兵追了他兩晝夜的事情,他至今還記得。

而如今,來的是人數更多,也更爲精銳的關寧鐵騎,他嚇得魂都丟了一半。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馬守應拉著張獻忠就要跑。

而此時的張獻忠,剛剛在流寇之中嶄露頭角,手下聚攏了近萬人馬,也算得上是一方渠帥。

他見著馬守應想不戰而逃,一臉不屑: “跑什麼跑?他關寧兵是精銳,難道老子手下的兒郎都是泥捏的?”

“傳我將令,全軍出城,列陣迎敵!”

“老子倒要看看,他關寧兵是不是真的有三頭六臂?!”

說罷,張獻忠不顧馬守應苦苦勸阻,當即點起麾下三千老營兵,再加上五千隨從,在蒲縣外擺開了陣勢,準備與曹文詔硬撼一場。

張獻忠也想和上山虎一樣,踩著關寧軍的名頭,一戰揚名天下。

蒲縣城外,曠野之上,金鼓之聲隱隱,肅殺之氣瀰漫。

張獻忠騎在高頭大馬之上,親臨陣前,面上還帶著一股桀驁。

在他前方,三千老營精銳長槍如林,在曠野上列成數個步兵方陣,井然有序。

方陣兩翼,則是張獻忠的兩位義子、孫可望和劉文秀,他倆各自領五百騎兵,分列左右。

不遠處,曹文詔率領的一千五百關寧鐵騎則是蓄勢待發,準備衝陣。

面對張獻忠,曹文詔眼裡盡是不屑,這是哪裡來的蠢賊?

不僅火器沒幾桿,就連拒馬壕溝也不佈置,這也敢與我列陣搏殺?

“殺!”

隨著曹文詔一聲令下,曹變蛟和孫守法帶著一千精騎,直直的就衝了上去。

張獻忠只看見遠處煙塵越來越近,越來越濃。

馬蹄踏地的聲音也從最初的隱約可聞,迅速變成了急促的鼓點,震得腳下的大地都在微微顫抖。

一支黑色的鐵甲洪流洶涌而來,爲首一員驍將,正是曹文詔的侄兒曹變蛟。

他身披雙甲,頭戴鳳翅盔,手持一桿烏黑的精鋼馬槊,一馬當先,直撲張獻忠中軍帥旗而去。

“放箭!給老子狠狠地射!”

張獻忠陣中,有領兵的頭目見官軍騎兵已進入射程,嘶吼著下令。

隨著一片弓弦震顫,羽箭騰空而起,射向高速衝鋒而來的騎兵隊列。

然而,曹變蛟的率領的先鋒,人馬具披甲,箭矢射在騎兵厚實的甲冑之上,只發出一陣“叮叮噹噹”的脆響,便被輕易彈開。

“列陣,舉槍!”

眼見射箭無用,領兵的頭目轉而下令步卒舉起長槍,準備迎敵。

眨眼之間,曹變蛟率領的前鋒,便如同燒紅的犁頭一般,狠狠地撞進了張獻忠的步陣當中。

這些賊兵倒也能稱得上精銳,面對全速衝鋒的鐵騎,他們鼓起全身力氣,將手中的長槍奮力向前刺出,試圖擋住曹變蛟的衝鋒。

只要騎兵衝陣停下一瞬,步兵便能將其包圍,完成絞殺。

但他們面對的是曹變蛟,這可是能硬衝東虜中軍的狠人。

只見曹變蛟一馬當先,不避不讓,手中沉重的馬槊一抖,便將數桿迎面刺來的長槍磕盪開去。

隨即他暴喝一聲,馬槊順勢向前猛地一捅,面前一名賊兵連人帶甲被直接洞穿,慘叫著倒飛出去。

五百精騎如同虎入羊羣一般,硬生生地在步兵方陣中,撕開了一道血淋淋的缺口。

眼見前鋒破陣,孫守法緊隨其後,率領五百騎兵,從曹變蛟打開的缺口蜂擁而入。

騎兵們的馬刀閃爍著寒光,每一次劈砍,都帶起一蓬溫熱的血雨和淒厲的慘叫。

張獻忠的老營兵們也稱得上悍勇,面對如此兇猛的衝擊,依然有不少人拼死抵抗,揮舞著長槍與衝入陣中的騎兵顫鬥。

然而,在騎兵的不斷衝擊與分割下,原本嚴密的軍陣開始各自爲戰,出現了不可遏制的鬆動和混亂。

缺口如同一塊被撕裂的布帛,迅速擴大,並向四周蔓延。

張獻忠在帥旗下看得真切,眼見自己最爲倚仗、最爲信賴的老營精銳,竟然在剛一交手,就被衝得潰不成軍。

他臉上的桀驁,瞬間被驚駭與憤怒所取代。

張獻忠厲聲呼喊,指揮身邊的親兵和督戰隊上前堵住缺口,試圖穩住已經開始崩潰的陣型。

然而,敗勢已成,整個戰陣如同雪崩一般,潰散的兵卒裹挾著尚在猶豫和抵抗的士卒,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向後方瘋狂逃命。

整個大陣被衝了個稀碎,再也無法組織起任何抵抗。

張獻忠本人更是差點命喪亂軍之中,幸好其義子孫可望和劉文秀拼死殺開一條血路,這纔將他救了出來,僅以身免。

這一戰,張獻忠元氣大傷,再也不敢提什麼列陣迎敵的蠢話。

他與馬守應兩人如同驚弓之鳥,帶著殘兵敗將,倉皇向南逃竄。

而曹文詔則是指揮騎兵,銜尾追殺,一連追擊了兩晝夜,斬獲賊首五百餘級,繳獲輜重糧草不計其數。

張獻忠一路瘋狂逃竄,一口氣直接跑到了江瀚的駐地平陸縣,這才甩掉了曹文詔的關寧騎兵。

至於那些分散在山西各地的其他賊寇,像什麼羅汝才、過天星、亂世王之流,日子同樣也不好過。

在洪承疇的統籌調度下,副總兵張應昌,帶著左光先、艾萬年、馬科等一衆陝西悍將,開始在山西各個州府,清剿流寇。

這些小股流寇,哪裡是這幫官軍的對手,一時間被打的抱頭鼠竄。

只能被迫放棄原有的活動區域,一路轉戰,朝著黃河附近的江瀚和王嘉胤兩人靠攏,尋求庇護。

官軍則不斷地收縮著包圍圈,步步爲營,層層推進,不斷壓縮著起義軍的生存和活動空間。

大有將其一舉困死在黃河北岸,畢其功於一役的態勢。

黃河兩岸,再次成爲了雙方戰略博弈的焦點。

(本章完)

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63章 李立遠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9章 總兵身死第67章 張輦第96章 李代桃僵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41章 忠義堂第181章 詐降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04章 招撫羣賊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42章 開門紅第235章 牆頭草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64章 投賊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48章 王莊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57章 馬家村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99章 突圍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238章 水攻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8章 段家父子第89章 陣斬李卑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51章 洪剃頭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238章 水攻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34章 忠誠!第38章 李家張家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159章 渡河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52章 埋伏第51章 出發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34章 忠誠!第236章 埋伏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37章 開春種麥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56章 吳澤第235章 牆頭草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80章 逃出生天第155章 夜襲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29章 練兵第72章 楊鶴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27章 陳代雲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18章 攻城戰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52章 埋伏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0章 城北劉家
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63章 李立遠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9章 總兵身死第67章 張輦第96章 李代桃僵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41章 忠義堂第181章 詐降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04章 招撫羣賊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42章 開門紅第235章 牆頭草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64章 投賊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48章 王莊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57章 馬家村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99章 突圍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238章 水攻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8章 段家父子第89章 陣斬李卑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51章 洪剃頭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238章 水攻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34章 忠誠!第38章 李家張家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159章 渡河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52章 埋伏第51章 出發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34章 忠誠!第236章 埋伏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37章 開春種麥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56章 吳澤第235章 牆頭草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80章 逃出生天第155章 夜襲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29章 練兵第72章 楊鶴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27章 陳代雲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18章 攻城戰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52章 埋伏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0章 城北劉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延长县| 大余县| 黄骅市| 吴川市| 施秉县| 玉环县| 西乌珠穆沁旗| 潞西市| 神木县| 桐梓县| 洪雅县| 汾西县| 宁化县| 石首市| 东兴市| 怀集县| 云梦县| 连城县| 河曲县| 宣武区| 比如县| 淮阳县| 张家港市| 乌鲁木齐县| 澄城县| 松阳县| 腾冲县| 大兴区| 南昌县| 陆丰市| 仙游县| 迁安市| 昌乐县| 原阳县| 定西市| 永胜县| 沁水县| 博罗县| 牙克石市|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