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4章 改造降將

第264章

改造降將

劍州城外校場的所見所聞,徹底粉碎了馬科心中對朝廷的幻想,以及對江瀚所部“流寇”身份的誤解。

原來這幫人不知不覺間,已經有了改朝換代的念頭和實力。

當黑子那句“可有興趣”問出時,馬科便沒有太多猶豫,重重地點了點頭。

“方將軍、董將軍,”

他的喉頭滾動,聲音帶著一絲沙啞: “末將.馬科,願歸順大帥,以效犬馬之勞!”

他單膝跪地,抱拳行禮,姿態雖低,眼神卻比之前明亮了許多。

董二柱和方黑子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喜色。

兩人齊齊上前一步,用力扶起馬科:

“馬兄弟快快請起!”

“能得馬兄弟相助,我軍如虎添翼!”

“走,回府衙細說!”

州府衙內,燈火通明,知州李興懷也被請來。

馬科既已歸降,便再無保留,將自己所知洪承疇北路軍的詳情和盤托出:

“洪督師洪承疇主力約四萬餘人,三邊秦軍佔大半,餘下是山西的客軍。”

“其中精銳勁旅約八千人,由副總兵張應昌和參將賀人龍統領,駐紮在漢中府勉縣一帶,離金牛道口不遠。”

“洪承疇本人坐鎮漢中府城,統籌糧秣,催逼甚急。”

“至於陝西境內,現在正由陝西巡撫李喬領一萬秦兵,防備青海蒙古部落。”

“根據最新情報說,其首領林丹汗已經死於天花。”

“三邊重鎮,邊軍主力亦被抽調不少,如今多爲老弱及守備部隊,士氣低落,欠餉嚴重。”

“尤以寧夏、固原兩鎮爲甚,兵士怨聲載道,時有小股譁變。”

Www Tтkan c ○ “我和方將軍此次喬裝南下,主要就是爲了聯絡貴州總兵許成名,以及雲南黔國公沐家,請其發兵北上,夾擊川北。”

“蜀道崎嶇險峻,強攻損失太大,洪承疇想借雲貴兵力,開闢南路戰場,分散你等兵力”

董二柱、黑子和李興懷聽得極爲認真,不時在輿圖上做著標記。

馬科帶來的情報印證了江瀚之前的判斷,也提供了更精確的細節。

知州李興懷聽完,眼中精光一閃,看向董二柱和黑子:

“二位,我看馬將軍深得洪承疇信賴,咱們是不是能利用他的身份做點文章?”

“比如設個圈套,穿個假消息回去,把張應昌和賀人龍手下的八千精銳,或者更多秦軍,引進來吃掉?”

李興懷畢竟不是帶兵的將領,他只知道,如果能殲滅洪承疇的一部精銳,肯定是大功一件。

可幾位帶兵的將領聽了後,卻有些沉默不語。

“李知州,恕我直言,你想法是好的,但難度有點大。”

黑子率先開口,指著輿圖上狹窄的山間小道:

“金牛道雖然已經多改爲碥道,但大軍依舊擺不開。”

“就算能引來張應昌等人,我軍埋伏的兵力也無法形成合圍,最多隻能打他個措手不及,令其潰退。”

“長隊形行軍,一旦前鋒遇襲受挫,後面的士卒也不會再貿然深入。”

董二柱點點頭,補充道:

“沒錯,山間地形不利於打殲滅戰。”

“再者,馬將軍的家人可還在西寧呢,要是現在就反水,恐怕族人會遭受牽連。”

“如果洪承疇見不到馬將軍本人,以他的性格,絕不會輕信他人所言,更不會派大軍深入。”

李興懷聽罷,捋了捋須,顯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

其實董二柱還有句話沒有明說。

馬科畢竟新降,而且手上又掌握了不少軍中機密,他是絕不可能放馬科回去的。

最終,還是董二柱拍了板:

“如果強求殲滅明軍,風險太大,收益卻未必高。”

“咱們北路就暫取守勢,依託天險消耗即可。”

“至於馬將軍,就暫時不用拋頭露面了,免得連累西寧的族人。”

“對了,我龍安府有商隊可通往安多雪區,那裡離西寧不遠。”

“如果馬將軍願意,也可以派親信,將家人從西寧接來。”

馬科聞言,一臉感激地朝著董二柱抱拳行禮: “多謝董將軍體諒!”

“繞道雪區路途太過遙遠,家中長輩年事已高,恐怕難以長途跋涉。”

“將軍放心,既然末將已經答應投降,就絕不會出爾反爾。”

“如果攻打朝廷城池,我起個諢號遮掩就是了,想必應該不會連累族人。”

聽了這話,董二柱哈哈一笑,上前拍了拍馬科的肩膀:

“看來馬將軍從賊之後,適應得挺快啊!”

“這樣也好。”

但他話鋒一轉,鄭重道: “馬將軍,有一事我得事先言明。”

“你有心歸順,我等自然竭誠歡迎。”

“但大帥有令,凡是軍中帶兵的將領,都需要先接受一段時間的教育學習,你也一樣。”

馬科聽了一愣: “學習?”

“董將軍,末將雖不才,也讀過些兵書戰策.”

董二柱神秘地笑了笑,打斷他: “馬將軍誤會了,不是考校你兵法。

“我所說的學習,是指學習我軍規章制度,同時也爲了統一思想,助你更好地融入我軍。”

“放心,不是什麼壞事,等會你就知道了。”

“走吧,我帶你去營中先吃頓飯,咱邊吃邊聊。”

就這樣,董二柱和黑子兩人,領著一頭霧水的馬科,又回到了城外的軍營當中。

此時天色已晚,操練的號子聲漸漸遠去,空氣中開始瀰漫起食物的香氣。

“馬兄弟,走,帶你看看咱軍中平時都吃什麼!”

董二柱拍了拍馬科的肩膀,語氣輕鬆, “咱劍州大營的伙食,保管比你跟著洪老倌兒的時候強!”

馬科勉強笑了笑,心中卻還是惦記著之前說的學習一事,忍不住開口問道: “董將軍,先前您說那教育究竟有何章程?”

“可否提前透露一二,末將也好早做準備。”

一旁的黑子不由分說地拉著馬科的手就往前走:

“急啥?”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兒要一件一件辦。”

“每天晚飯後,軍中都會開設學堂,講點東西,等吃完飯你親自去聽聽就明白了!”

“放心,不是考你四書五經!”

他頓了頓,補充道,

“這可是大帥親自定下的規矩,所有人都得過這一關,連我和老董當初也聽過!”

馬科見問不出更多,只得按下疑惑,跟著二人走向軍營西側的一片寬敞區域。

他遠遠的便看見幾座竹木混搭,蓋著油布的棚子,正是營中食堂。

旁邊是冒著滾滾蒸汽的伙房,十幾口大鍋正被伙伕們奮力攪動著,飯菜的香味在空氣中瀰漫。

食堂的棚子外,一隊隊結束操練的士卒正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各自隊官的帶領下,有序地進入了不同的棚子。

讓馬科略感意外的是,食堂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分成了好幾處,入口處還隱約有標識。

董二柱看出了馬科的疑惑,邊走邊隨口解釋道:

“喏,看見沒?”

“中間最大的是戰兵和輔兵的,右邊是民兵的,前頭那個帶隔間的,是咱們軍官吃飯的地兒。”

馬科心中瞭然,他忍不住問道: “董將軍,末將觀貴軍似乎頗爲體恤士卒,這食堂爲何還要區分?”

“帶兵打仗不都講究個將領與士卒同甘共苦嗎?”

黑子在一旁搭腔解釋道:

“嗨,馬兄弟,這你就不懂了。”

“大帥說了,體恤士卒是體恤,但規矩是規矩。”

“士卒和軍官職責不同,肩上的擔子不同,該有的體面也得有。”

“再說了,咱軍中又不缺吃食,何必搞那一套。”

董二柱接過話頭,說得更直白些:

“馬兄弟,咱們都是帶過兵的人,心裡都清楚。”

“底下的士卒要的其實很簡單,吃飽穿暖,按時發響,長官不隨意打罵就行。”

“咱們當將官的,要操心軍略、統籌糧秣、督訓士卒、承擔勝敗之責,勞心勞力,壓力更大。”

“大帥體恤咱們,讓咱們吃得好點,有個清淨地方邊吃邊議事,也是情理之中。”

“物資充足了,就沒必要非得搞同甘共苦那套表面文章。”

“士卒吃得好,咱們也吃得好,大家各安其分,把勁兒用在正地方,這纔是長久之道。”

“只要別像那幫狗官,剋扣士卒的血汗錢糧去享受山珍海味就行。”

說話間,三人已走到軍官食堂門口。

門口有衛兵肅立,見是董二柱和方黑子,立刻行禮放行。

食堂裡比外面安靜許多,擺放著十幾張方桌條凳。

此時已經有七八名把總、千總級別的軍官在此就餐。

幾人見著上官,忙不迭的抹了把嘴,起身行禮。

董二柱見狀擺了擺手: “沒事兒,都吃好喝好,不用管我們。”

三人找了一張空桌坐下。

很快,伙伕端來了飯菜:

主食是摻了少量白米的粟米飯,管夠。

一大盆油水十足、燉得軟爛的豬肉,裡面還混著著蘿蔔、幹豆角等蔬菜。

一碟醃芥菜疙瘩,再加上一碗飄著油花的菜湯。

這飯菜雖然比起馬科之前在軍中當遊擊的時候差了些,但比起普通明軍軍官已是天壤之別。

更重要的是,份量足,油水厚,熱氣騰騰,一看就能頂飽扛餓。

“來,馬兄弟,別客氣!”

董二柱招呼著馬科,給他和黑子端了一碗飯,

“四川這邊主要是種稻米居多,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慣。”

“軍中平時不讓飲酒,但飯菜管夠。”

馬科看著眼前的飯菜,突然來了一句: “董將軍,可否讓我去下面士卒的食堂裡看看?”

董二柱聞言,點了點頭: “馬兄弟自便,我倆就不等你了。”

馬科二話不說,火急火燎的跑出了棚子,徑直走進了中間最大的食堂裡。

他今天就要好好看看,這羣人是不是真的不缺糧食。

見此情形,食堂裡的董二柱和黑子兩人對視一眼,齊齊聳了聳肩,便不再理會,埋頭幹起了飯。

很快,馬科一臉失魂落魄地重新回到了棚子裡。

回想起剛纔的所見所聞,他苦笑兩聲: “貴軍好手段!”

“連底下的士卒都能端著冒尖的飯碗,喝著帶油水的菜湯。”

“要是我三邊秦軍,人人都能吃得這麼好,何來譁變一說?”

他心中對江瀚軍的後勤能力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這支軍隊,是真的不缺糧! 能把最底層的士卒都基本餵飽,還能保證軍官有體面的伙食,這份組織能力和物資儲備,絕非等閒之輩。

他端起飯碗,夾了一大塊肥肉送入口中,油脂的香氣和鹹鮮的味道瞬間充滿了口腔。

一種踏實的飽腹感油然而生。

他悶頭扒了幾口飯,含糊地問道:

“董將軍,這晚上的課到底講些什麼?”

董二柱灌了一口菜湯,咂咂嘴: “今晚的課堂上,會有份手冊發給你。”

“你仔細聽軍中掌令講課,然後對照冊子就明白了。”

馬科看著董二柱篤定的樣子,心中的好奇更甚,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想看看到底是什麼冊子了。

一個時辰的飯點兒很快過去,馬科終於等來了他心心念唸的課堂。

三人來到校場南側一間大帳內,掀簾而入。

大帳內,不少士卒早已在此等候多時,而講課的掌令則是老熟人王五。

董二柱拉著馬科,介紹道:

“給你引薦一下,這位是軍中掌令王五。”

“當初單槍匹馬,策劃了甘肅鎮暴動,憑一己之力爲我軍拉來了數千人馬。”

馬科看著面前的王五,愣了愣神。

甘肅鎮暴動聲勢浩大,他之前也有所耳聞。

可他萬萬沒想到,那場轟動整個邊鎮的起義,竟然是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漢子乾的。

王五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董頭兒,我也就是運氣好罷了。”

“全靠弟兄們擡舉。”

董二柱擺擺手,打斷他:

“功就是功,難得大帥看重你,今天別丟了份。”

“這位是新降的馬遊擊,以後就交給你負責了。”

“今天先講講軍紀,把大帥寫的冊子給馬將軍看看。”

王五點點頭,隨後從懷裡掏出一本精裝的冊子,遞給了馬科。

馬科雙手接過,仔細一看上面赫然印著幾個大字:

新軍條例及掌令訓導綱要

翻開冊子,裡面的第一段話就讓他差點驚掉了下巴:

暴明失道,官貪將懦,兵匪肆虐,百姓塗炭。

江某承天應人,率衆起義,志在澄清寰宇,拯救萬民於水火。

欲竟此偉業,必先鍛雄師。

蓋聞治軍之道,首在明紀律、辨上下、嚴號令、重賞罰。

此綱要乃我軍立身之本、制勝之基。

凡我麾下,上至將佐,下至卒伍,並掌令諸員,務須深研熟記,身體力行。

戚少保有云:“兵衆而不知律,必爲寇所乘!”

今取其兵書精要,融於我軍規條之中,望三軍將士,恪守勿違;同心戮力,共建功業!——江瀚

馬科神情凝重,不顧旁邊有人,藉著油燈仔細翻閱起了這本冊子。

綱要第一條:宗旨與使命。

本軍宗旨:推翻暴明,驅除韃虜。

士卒使命:恪守本分,精練武藝,效死疆場,以衛鄉土父老。

第二條:軍紀。

對於戰場作戰,其中談到

“金鼓旗幟爲命,聞鼓則進,聞金則止,將令所指,萬死不辭。”

而對於日常行軍駐紮,又要求做到“取民間一絲,必照價給付”

擅闖民宅、調戲婦女者,軍法從事!

而對於戰場繳獲,其中也有明確規定,要求繳獲歸公。

“戰陣所得,無論金銀財帛、軍械糧秣,悉數上交,由主帥論功行賞,私匿者同盜論處。”

第三條是官兵職分。

爲將需智勇兼備,明賞罰,嚴號令,愛兵如子。

臨陣當先,退則在後;體察士卒飢寒勞苦,善加撫卹;勤加操練,教習戰法;有過必罰,有功必賞,務使軍中信服。

爲兵需尊上敬長,恪守本分。

勤習武藝,聽從教誨;臨陣奮勇,不得退縮;愛惜器械,嚴守營規;同袍相濟,患難與共。

其中,還著重提到了“掌令”一職。

掌令定位十分明確:爲什伍耳目,主將喉舌。

須以忠義爲本,持身以正。

主要負責宣講軍紀宗旨,監察軍令執行,糾察不法情事。

最關鍵的是,掌令有越級彙報的權力,並直屬於江瀚麾下。

綱要第四條中,更是強調了集體監督責任。

一伍之中,互相督察;一什之內,彼此規誡。

什伍內有人犯禁,而同伍、同什未能及時制止或上報,視情節輕重連坐受罰。

掌令也要負監察不力的責任。

第五條是日常操練。

軍中要求勤練不輟,士卒須按操典勤習戰陣技藝,熟稔金鼓號令。

技藝超羣、勇猛敢戰、忠誠可靠者,經考校可入選鋒營,享雙餉厚賞,甲冑精良,爲全軍鋒銳。

而對於第六條,軍功敘錄與賞罰,則是一改明軍以首級輪功的傳統,改用了新的記功方式。

軍功敘錄,首重戰局勝負與達成既定目標。

戰後論功,由主將、軍中贊畫會同各級軍官、掌令共同負責。

依據戰前部署及實際戰況,覈查各部是否完成所承擔的戰術、戰略目標。

比如攻克指定據點、守住關隘、擊潰或殲滅敵軍、掩護主力側翼、按時抵達預定位置等。

核心原則就是不再以人頭論功,而是以完成任務、取得勝利爲根本。

達成目標者,即爲有功。

完成目標的部伍,除了集體賞賜表功外,還可以按功績大小、出力多寡,經覈定後予以相應賞賜。

而斬將、奪旗、陷陣、先登等特殊功勞則不在此例。

當單獨記錄,另行重賞!

這類功勞,經過覈實無誤後,將由大帥親自發文,給於超出規格的厚賞,並通令全軍褒揚,鼓勵士氣。

而對於有過則必罰,未能完成軍令、臨陣退縮、貽誤戰機、謊報軍功者,依照軍法嚴懲不貸。

馬科身爲明軍將領,對“首級論功”這一點可謂是深有感觸。

說實話,首級論功在理想狀態下是具備一定合理性的。

相較於“衝鋒”“破敵”等主觀戰功評價,首級作爲實物證據,確實能減少冒功舞弊的現象。

畢竟生擒斬首,有實物可驗,而當先破敵沒有證據可憑。

而且對於底層士兵來說,首級與賞銀、升遷直接掛鉤,理論上更能激發作戰的積極性。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都要建立在制度完備且正常運轉的情況下。

隨著明朝財政潰敗、官僚腐敗加劇及大規模戰爭頻發,首級論功制度就變成了軍事災難的催化劑。

典型如薩爾滸之戰,杜鬆部的士兵,因爭割首級導致攻勢停滯,遭後金援軍反殲。

戚繼光更是痛斥北軍: “殺倒一賊,三五十人爭搶,反被敵軍乘機沖垮!”

同時系統性造假與濫殺也出現了。

爲了湊出首級,明末時期不少明軍屠殺平民。

毛文龍等將領更是通過“買功”、“換俘”、“竄名”等手段虛構戰功。

再加上明末時期,朝廷財政崩潰,導致無賞可發,激勵失效。

明廷長期拖欠軍餉,首級賞銀常以“賞紅”(紅布)代替。

馬科從軍多年,他部下很多士卒,出生入死僅得一象徵物,營中的紅布都快壘成小山了,自然士氣低迷。

對於“首級論功”,馬科可謂是深惡痛絕。

他十分贊同江瀚改變記功方式的舉措。

一旁的董二柱看著馬科專心致志的樣子,也不忍再過多打擾。

於是他招來王五,低聲吩咐道: “這人我就交給你了,你多上點心。”

“務必要把他在明軍那頭養成的壞習慣給改過來,否則大帥是不會讓他帶兵上戰場的。”

“此人是我軍接納的第一個明軍降將,想必以後還會更多。”

“你自己也要總結總結,得出一套能夠通行全軍的方法。”

王五思索良久,重重地點了點頭:

“沒問題,董頭兒,你就交給我吧。”

“兩個月,兩個月的時間,我一定把他教出來!”

(本章完)

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38章 水攻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46章 慶藩來人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42章 開門紅第85章 野豬嶺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67章 張輦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22章 流寇第80章 逃出生天第9章 總兵身死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85章 野豬嶺第128章 慶功宴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74章 李自成第116章 入城第81章 神一魁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85章 野豬嶺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34章 忠誠!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55章 夜襲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9章 李總管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116章 入城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35章 靖邊營第74章 李自成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72章 楊鶴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15章 回陝西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69章 焦屍第12章 劉老爺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69章 焦屍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92章 威震西北第4章 篝火狐鳴第80章 逃出生天第45章 反制李家第147章 雙贏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52章 埋伏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56章 吳澤第118章 攻城戰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130章 官軍動向
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38章 水攻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46章 慶藩來人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42章 開門紅第85章 野豬嶺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67章 張輦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22章 流寇第80章 逃出生天第9章 總兵身死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85章 野豬嶺第128章 慶功宴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74章 李自成第116章 入城第81章 神一魁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85章 野豬嶺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34章 忠誠!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55章 夜襲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9章 李總管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116章 入城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35章 靖邊營第74章 李自成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72章 楊鶴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15章 回陝西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69章 焦屍第12章 劉老爺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69章 焦屍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92章 威震西北第4章 篝火狐鳴第80章 逃出生天第45章 反制李家第147章 雙贏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52章 埋伏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56章 吳澤第118章 攻城戰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130章 官軍動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庄河市| 资源县| 永安市| 勐海县| 英吉沙县| 灵石县| 章丘市| 揭阳市| 成都市| 得荣县| 资阳市| 灌云县| 莆田市| 湛江市| 腾冲县| 同心县| 志丹县| 江津市| 罗田县| 庆云县| 屯留县| 和田市| 芦溪县| 洛川县| 嫩江县| 祁连县| 小金县| 宿迁市| 泰和县| 康乐县| 临邑县| 平武县| 乐陵市| 宁强县| 柳林县| 五华县| 化隆| 句容市| 登封市|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