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

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

當侯天錫的鋒矢陣被撕碎,劉寧終於露出殺招。

麾下騎兵從三面同時合圍,左面的騎兵持銃吸引官軍注意,右後隊則緊跟著後方盲區,不停地彎弓搭箭;最前頭的騎兵猛地調轉馬頭,堵住了官軍的道路。

侯天錫的戰馬被流矢射中,把他甩在泥灘上。

他掙扎著站起,卻看見賊騎從後方涌來:騎兵們一邊用馬刀收割潰兵,一邊從盲區放箭。

此時的侯天錫後心也中了幾箭,他轟然倒地,不甘地看著麾下部將被賊兵逐一點名,倒斃馬下。

不到半個時辰,官軍的騎兵便盡數倒在了嘉陵江畔。

而劉寧看也沒看地上的侯天錫,猛地一夾馬腹,帶著麾下的騎兵就朝前方侯良柱的軍陣趕了過去。

此時,侯良柱正專心指揮著麾下官兵緩緩撤退。

當他聽見身後傳來的馬蹄聲時,心中一緊。

他滿懷期待的朝著身後望去,卻只看見了賊騎的身影。

“天錫.”

他強壓下心中的悲痛,厲聲嘶吼道: “不許停!”

“前方五里就是丘陵,只要過去了,咱們就能甩開賊騎!”

侯良柱像一頭受傷的野獸,死死盯著前方那片連綿的山坳,那是大軍最後的生路。

可在這片戰場上,五里路卻顯得如此漫長。

劉寧帶著騎兵在明軍大陣外遊曳,像是一羣禿鷲盤旋在四周,鐵蹄踏得塵土飛揚。

他勒馬立於高處,抽出腰間短銃朝天放了一槍。

呼嘯聲中,騎兵們立刻散開陣型,開始用各種手段不停地襲擾著官軍的大陣。

前隊騎兵張弓搭箭,箭矢如飛蝗般掠過軍陣,釘在官軍的盾牌或甲冑上,不斷有人慘叫著倒下;

後排的則從馬背一側的皮囊之中抽出投矛,藉著戰馬奔騰的速度,沉重的投矛輕易穿透前列官兵,順勢將後面的士兵釘在了地上; 三眼銃的鉛子齊發,瞬間在人羣中炸開一片血花。

“把震天雷給老子扔進去!”

數十騎兵解下腰間的鐵罐,點燃引信後奮力擲向官軍陣中。

隨著一聲巨響,鐵罐落地炸裂,硝煙混雜著碎石飛濺,殘肢斷臂散落一地。

震耳欲聾的響聲讓陣中官軍臉色煞白,陣型不由自主地鬆動了幾分。

官軍被這無休止的襲擾折磨得瀕臨崩潰,屍體在陣前堆成了小山,傷兵的哀嚎聲此起彼伏。

死亡的陰影和巨大的心理壓力,如同不斷收緊的絞索,勒得每一個官軍士兵喘不過氣。

眼看著前方的丘陵越來越近,一名年輕官兵突然扔掉手中長矛,連滾帶爬地脫離了大陣,發了瘋似的朝著丘陵方向狂奔而去!

“老子不幹了!跑啊!”

有了第一個逃兵,自然就有第二個,第三個 “跑!快跑!”

“留在這就是等死!”

恐慌如同瘟疫般席捲了整個後隊。

無數士兵緊隨其後,他們丟盔棄甲,推開擋路的同袍,不顧一切地脫離了勉強維持的圓陣,只恨爹孃少生了兩條腿。

侯良柱苦心維持的軍陣,在這一刻轟然散開。

“完了!”

侯良柱眼前一黑,差點從馬上栽下來。

噓———

不遠處的劉寧見狀,眼中寒光一閃,立刻吹響了骨哨。

早已等候多時的騎兵們,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猛地從各個方向撲出,狠狠地撞進了潰散的人羣。

馬刀揮舞,帶起一蓬蓬血霧,慘叫聲響徹原野。

更要命的是,身後的地平線上,代表賊兵主力的滾滾煙塵已經迫近,先頭部隊的旗幟甚至已經清晰可見。

邵勇率領的前鋒步卒,正邁著大步猛撲而來。

官軍徹底陷入混亂,哭喊聲、廝殺聲、馬蹄聲混作一團。

“大帥,快突圍吧!”

“我帶弟兄們掩護你!”

副將高浩渾身浴血,衝到侯良柱馬前,聲嘶力竭地吼道。

侯良柱看著眼前的場景,沒有絲毫猶豫:

“走!”

他猛地一勒繮繩,對著身邊的家丁嚷道, “跟我衝出去!”

“擋路者死!”

他雙目赤紅,催馬徑直撞開了面前擋路的步卒,飛也似的衝了出去。

身後還在瘋狂逃命的步卒被他甩的老遠,此時,侯良柱腦海裡只有一個念頭, “逃!逃到丘陵後面去!”

可劉寧早就盯上了侯良柱,見他想跑,立刻帶兵追了過去。

他撥轉馬頭,從斜刺裡直插過去,把侯良柱和他的親兵堵死在了人潮裡。

就在這時,邵勇的前鋒步卒也趕到了戰場邊緣。

“官軍已潰,給老子殺!”

邵勇見到眼前潰散的官兵,大喜過望,帶著麾下一千多前鋒步卒,衝進了戰場。

侯良柱的副將高浩見狀,還想帶著中軍主力上前抵擋。

可邵勇的步兵早已結成一支支小隊,長矛攢刺,刀牌劈砍,打得高浩這幫人毫無還手之力,成片成片地倒下。

侯良柱被劉寧的精騎死死纏住,左衝右突不得脫身,眼看著賊兵的前鋒就要殺到,他絕望地閉上了眼睛: “吾命休矣!”

可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陣雄渾有力戰鼓聲穿透了戰場的喧囂,從前方的丘陵上傳了過來。

“咚!咚!咚!咚!”

侯良柱猛地睜開眼,循聲望去,只見不遠處的丘陵頂端,不知何時出現了一支軍容嚴整的部隊。

白桿紅纓,靛藍衣袍! “是白桿兵!秦將軍到了!”

侯良柱絕處逢生,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一股狂喜涌上心頭。

剛剛衝進戰場的邵勇也聽到了鼓聲,他瞇起眼睛,警惕地望向丘陵方向。

很快,斥候飛馬來報: “稟將軍!前方三裡外發現官軍援兵,約有三千之衆。”

“其中長矛步兵約一千八百,弓弩銃手約九百,兩翼各有一百五十騎。”

邵勇心中一凜,立刻掏出千里鏡仔細觀察起官軍的援兵。

靛藍色的衣袍在風中獵獵作響,雪白的長桿密集地指向天空,槍尖下紅纓隨風舞動,如同一片跳動的火焰。

中軍處,一桿紅色大旗迎風招展,上面一個斗大的“秦”字鐵畫銀鉤,氣勢磅礴! 邵勇不敢怠慢,立刻下令: “吹號!收攏部隊!”

“先把眼前的潰兵和侯良柱給我圍死,快!”

丘陵上,秦良玉居高臨下,將下方混亂血腥的戰場盡收眼底。

她發現,整個賊兵陣線顯得異常散亂,兵力也被分割開來。

賊兵的前鋒步卒,還在圍殺侯良柱的中軍;而他們的騎兵,則在廣闊的戰場上四處馳騁,追殺著外圍的潰兵。

見此情形,秦良玉身旁,一員身形魁梧的獨眼副將站了出來,聲如洪鐘: “督帥!”

“賊兵驕狂散亂,正是破敵救人的良機!”

“且讓末將領兩千兒郎,先救出侯總兵再說!”

此人正是秦良玉的獨子,有著“趙子龍、小馬超”之稱的馬祥麟。

當年他隨軍馳援山海關,在渾河血戰中,遭後金軍的流矢射中左眼。

受此重創,馬祥麟非但不退,反而當場拔出箭簇,連發三箭,射殺三名敵軍,可謂是勇冠三軍。

秦良玉看著不遠處危在旦夕的侯良柱,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祥麟,小心行事!我替你壓陣!”

“得令!”

馬祥麟眼中精光一閃,猛地轉身抽刀,聲如炸雷: “石柱兒郎!隨我破賊救人!”

兩千名白桿兵,聞聲而動,他們迅速以司爲單位變換陣型,眨眼間便擺出了三個大型的三角尖錐陣。

這是白桿兵最常用的陣型,錐陣內部結構精密,層層嵌套。

錐陣以司爲單位,第一重是披重甲的精銳,僅有一旗26名士兵; 第二重三旗,負責穩固錐尖;第三重五旗,提供持續推進能力,第四重七旗,擴大殺傷面;第五重八旗,爲基座穩固後方。

三個巨大的尖錐陣一字排開,從丘陵之上轟然衝下,目標直指被賊兵圍困的侯良柱而去。

“攔住他們!”

劉寧此時正在指揮騎兵絞殺侯良柱殘部,見到白桿兵殺來,立刻分出一支騎兵試圖攔截和襲擾白桿兵。

騎兵呼嘯而至,他們故技重施,試圖高速掠過軍陣外圍,騙出官軍的遠程火力。

可尖錐陣前排的白桿兵,面對著高速衝鋒而來的騎兵,竟不退反進。

“俯身!”

“出槍!”

錐陣中,馬祥麟一聲厲喝,只見前排十幾名身材矮壯、動作敏捷的白桿兵猛地伏低身體,突然加速前衝幾步! 他們手中造型奇特的白桿鉤鐮槍奮力探出,掃向了賊騎的下盤。

槍頭的鐵鉤精準地探向馬腿,鋒利的刃口深深嵌進馬筋。

戰馬淒厲的慘嘶驟然響起! 鋒利的倒勾輕易割斷了馬腿肌腱,甚至嵌入骨骼。

高速奔馳的戰馬瞬間失去平衡,如同被絆倒的巨人,帶著巨大的慣性轟然向前翻滾,栽倒在地。

馬背上的騎兵猝不及防,如同破麻袋般被狠狠甩飛出去,重重砸在地上,筋斷骨折。

“殺!”

幾乎在騎兵墜馬的同時,錐陣裡,第二、三重早已準備好的白桿兵一擁而上。

冰冷的槍尖,瞬間淹沒了這羣摔得七葷八素的騎兵。

慘叫聲戛然而止,只有利刃入肉的悶響和鮮血噴濺的聲音。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瞬間震住了其他試圖衝上來的騎兵。

他們驚懼地看著同伴連人帶馬被輕易放倒,衝鋒的勢頭不由得一滯。

“混賬!”

正在指揮步卒圍攻侯良柱的邵勇,也看到了側翼的變故。

眼見騎兵受挫,他怒罵一聲,也顧不上繼續圍攻侯良柱。

他立刻點起身邊的千餘前鋒,試圖攔下白桿兵的推進。

邵勇的帶領的前鋒同樣兇悍異常,徑直朝著錐陣的側翼衝了上去。

然而,剛一接觸,他們就嚐到了鉤鐮槍的厲害。

一名衝在前頭的悍卒,揮刀剛格開一桿刺來的長矛,冷不防側面一桿鉤鐮槍帶著風聲掃來!

鋒利的槍頭沒有刺穿他的身體,反倒是槍頭下的倒鉤,精準地鉤住了他肩頭連接護心和胸甲的皮帶,甚至直接鉤進了布甲的縫隙裡。

“給老子過來!”

使鉤鐮槍的白桿兵是個老手。

他雙臂肌肉虯結,猛地發力向後一拽。

那悍卒只覺得一股巨大的力量傳來,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一個踉蹌,撲倒在地。

他掙扎著想要爬起身來,可旁邊幾桿長矛已經從四面八方朝著他刺了過來。

噗嗤——

鋒利的矛尖輕易洞穿了他的肩胛,將那悍卒死死釘在地上。

類似的場景在戰場中不斷上演。

白桿兵們並不追求一擊斃命,而是利用鉤鐮槍的倒鉤特性,專鉤賊兵布面甲的連接處、下襬、甚至腳踝! 一旦鉤中,立刻有同伴配合拖拽倒敵人,而一旁等候多時的後隊則蜂擁而至,將其釘死在地上。

邵勇的前鋒雖然兵甲齊備,但面對這種刁鑽的打法和精密的配合,一時間竟被打得手忙腳亂,只能節節敗退。

“好機會!”

侯良柱看到賊兵被援軍吸引,心中狂喜。

他立刻反應過來,對著身邊的親兵們嘶吼道: “快,衝出去!”

“只要衝到援軍陣中,咱們就得救了!”

在親兵的拼死掩護下,侯良柱如同一隻受驚的兔子,拼命抽打著戰馬,不顧一切地朝著丘陵方向亡命奔逃。

他甚至不敢回頭看一眼那些爲了掩護他,正在被賊人屠戮的親兵。

馬祥麟看到侯良柱終於突出重圍,正朝著己方本陣狂奔,他果斷下令:

“鳴金收兵!”

“保持陣型退回去!”

尖銳的金鉦聲響起,三個巨大的錐陣立刻停止了推進。

外層長矛手緩緩歸隊,內層士兵則有序地拖回傷員和袍澤遺體。

錐陣如同三隻鋼鐵刺蝟,保持著嚴密的防禦陣型,一步步向丘陵上的中軍退去。

而邵勇的前鋒們此時也是心有餘悸,一時間也不敢過分緊逼,只能看著官兵收攏陣型。

侯良柱狼狽不堪地衝上了丘陵,穩穩停在了秦良玉的馬前,他盔歪甲斜,臉上沾滿了血污和汗水。

侯良柱大口喘著粗氣,對著秦良玉深深一揖,聲音顫抖 “秦秦將軍,大恩不言謝!”

“若非將軍神兵天降,侯某今日必死無疑!”

秦良玉端坐在馬上,看著侯良柱狼狽的模樣,只是微微頷首: “侯總兵客氣了。”

“你我同爲朝廷官員,互相救援本是分內之事”

“只是賊兵勢大,此地不可久留,我等需速速撤退,再圖良策。”

秦良玉的語氣十分平靜,但其中的疲憊卻怎麼也掩蓋不住。

她說話時,握著繮繩的手指還在微微顫抖,數日以來的急行軍,讓這位年過六旬的老將感到力不從心。

秦良玉和她的白桿兵實在太累了。

他們一路從石柱出發,乘船溯江,翻山越嶺。

數千里路程,風餐露宿,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就趕到了川北,幾乎榨乾了所有人的體力。

先發一章,晚上還有,今天把這段劇情結束。

(本章完)

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92章 威震西北第71章 戰後第169章 再渡河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200章 佯敗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235章 牆頭草第236章 埋伏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32章 青皮無賴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151章 洪剃頭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28章 慶功宴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51章 洪剃頭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75章 會盟延安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76章 剿撫並用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147章 雙贏第70章 報仇雪恨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69章 再渡河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49章 鐵角城第151章 洪剃頭第90章 騙延水關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38章 李家張家第65章 攻城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236章 埋伏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34章 忠誠!第236章 埋伏第35章 靖邊營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87章 中伏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71章 戰後第116章 入城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41章 忠義堂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1章 安塞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235章 牆頭草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69章 焦屍
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92章 威震西北第71章 戰後第169章 再渡河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200章 佯敗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235章 牆頭草第236章 埋伏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32章 青皮無賴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151章 洪剃頭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28章 慶功宴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51章 洪剃頭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75章 會盟延安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76章 剿撫並用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147章 雙贏第70章 報仇雪恨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69章 再渡河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49章 鐵角城第151章 洪剃頭第90章 騙延水關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38章 李家張家第65章 攻城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236章 埋伏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34章 忠誠!第236章 埋伏第35章 靖邊營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87章 中伏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71章 戰後第116章 入城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41章 忠義堂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1章 安塞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235章 牆頭草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69章 焦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大荔县| 侯马市| 合水县| 博爱县| 柳林县| 邢台县| 岳西县| 嘉鱼县| 孟村| 东台市| 子洲县| 浮山县| 林西县| 报价| 乌拉特后旗| 竹山县| 平凉市| 昌平区| 永年县| 桂平市| 蒲江县| 夏津县| 枞阳县| 察雅县| 镇原县| 安化县| 交城县| 沐川县| 东乡县| 大港区| 天峻县| 信阳市| 临沭县| 长治市| 灵璧县| 福贡县| 延寿县| 荣昌县| 伊金霍洛旗|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