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

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 當車廂峽大捷的奏報,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呈送到紫禁城時,朱由檢爆發出了他登基以來最暢快的一次大笑。

“好!好一個陳奇瑜!真乃國之棟樑!”

他已經太久沒聽到過這樣的好消息了。

遼東的韃子虎視眈眈,關內的流寇此起彼伏,連年的天災讓帝國的財政捉襟見肘。

自從登基以來,他可謂是宵衣旰食,夙夜憂嘆,鬢角甚至已經早早地染上了霜白。

而陳奇瑜送來的這份捷報,就如同一記曙光,讓他看到了平定天下的希望。

“朕果然沒有看錯人!”

“這次一定要把這幫賊寇一網打盡!”

朱由檢興奮地在御案前來回踱步,可就在這時,一旁的王承恩卻遞來了一個摺子。

“皇爺,這還有一封方謹的奏摺,據他說賊兵想招安了。”

朱由檢有些詫異地接過奏摺,迅速的掃了兩眼,眉頭緊皺。

他隨手將摺子遞迴給王承恩,問道: “大伴,你說這次賊兵是真降還是假降?”

“賊兵狡詐多端,不可不防啊。”

但王承恩卻沒有立刻回話,他彎腰接過摺子,語氣謹慎:

“軍國大事,奴婢一個閹人不懂,也不敢亂說話。”

“這些事情,皇爺最好還是和閣老尚書們討論爲好。”

朱由檢聽罷嘆了口氣:

“你呀你,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

“現在就咱們主僕兩,還有什麼好顧慮的?”

“算了,你去通知閣老和六部大臣,明日召開廷議。”

次日,崇政殿內,重臣雲集。

漢白玉的臺階光可鑑人,盤龍金柱莊嚴肅穆。

然而,殿內的氣氛卻異常的緊張,主撫和主剿派吵到了天上去。

“啓奏陛下!”

首輔周延儒第一個站了出來,他面色漲紅,語氣慷慨激昂, “車廂峽之圍,乃天賜我大明之良機,中原大半流寇盡在網中。”

“臣以爲,當立刻傳檄陳奇瑜發動總攻,務必將賊首盡數拿下,押解京師,千刀萬剮,以儆效尤!”

他的話音剛落,吏部尚書李長庚也出班附和道:

“首輔所言極是。”

“流寇之患,在於其反覆無常,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如今將其主力一網打盡,我看乾脆盡數斬殺爲好!”

“非如此,不足以震懾天下宵小,非如此,不足以告慰戰死將士之英靈!”

崇政殿內,除了溫體仁和兵部尚書張鳳翼沒說話之外,像是禮部尚書黃汝良,刑部尚書胡應臺等重臣都紛紛站了出來,表示同意。

但崇禎卻搖了搖頭:

“諸位愛卿,朕倒是有個想法,你們暫且聽聽看。”

“監軍內臣方謹上了封奏摺,他說賊兵言辭懇切,想要投降招安,戴罪立功。”

“朕覺得這個提議還不錯,數萬賊兵,要是盡數斬殺,恐怕有傷天和。”

崇禎話音剛落,大殿內立刻傳來了此起彼伏的反對聲。

“皇上,萬萬不可啊!”

“賊兵狡詐多端,全靠陳總督運籌帷幄,前線將士捨生忘死,這才堪堪把賊兵堵在車廂峽中。”

“若是心存僥倖,恐怕多生變數,後患無窮”

殿內大多數官員紛紛點頭稱是,“剿滅盡殲”之聲,不絕於耳。

在他們看來,這不僅是軍事上的需要,更是政治上的正確。

對反賊的任何仁慈,都是對自己的殘忍。

而此時,戶部尚書畢自嚴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

這位掌管著帝國錢袋子的老人,聲音沙啞,他也不提反對,也不提同意,而是好好的給朱由檢算了一筆經濟賬。

“陛下,請聽老臣一言。”

“戰端一開,靡費巨大,陳總督大軍圍困月餘,人吃馬嚼,耗餉已是不菲。”

“若是此次不能平定匪患,恐怕再拖下去,國庫就要空了。”

他緩緩擡起頭,掃視著周圍的一種大臣, “諸位閣老、部堂別忘了,在四川還有一夥更棘手的叛軍。”

“這幫叛軍兵強馬壯,戰力自不必多說,等日後進剿川北,傷亡且不論,光是軍械、火藥、撫卹、犒賞,又將是一筆天文數字。”

“國庫.國庫實在”

畢自嚴沒有再說下去,但所有人都聽懂了他的意思,就連朱由檢也收起了笑容,面色沉重。

說實話,他的內帑和國庫,都早已接近空虛。

前前後後爲了剿匪,朱由檢給洪承疇撥款,給陳奇瑜撥款,林林總總加起來,已經有將近兩百萬兩銀子花出去了。

爲了湊齊這筆餉銀,兩年前兵部尚書樑廷棟還特意請求增派天下田賦。

在舊額增派五百二十萬兩之外,還要再增一百六十五萬兩的新餉。

當時,此議一出,滿朝譁然。

幾乎所有人都在反對,就連戶部的畢自嚴都痛心疾首的表示,不要再給天下百姓增加負擔了。

這位老臣甚至上了十條建議,懇請皇帝酌情減免天下賦稅,給快要被壓垮的百姓一絲喘息之機。

可爲了剿匪,爲了維持這搖搖欲墜的江山,朱由檢最終還是駁回了畢自嚴的提議。

錢糧這兩個字,如同一座大山,壓得他和大明都喘不過氣來。

殿內的爭吵還在繼續,主剿派還是佔了大頭,只有幾個微弱的聲音同意招安。

可朱由檢卻陷入了沉思。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面前的龍案,一個大膽而精妙的計劃,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成型。

畢自嚴不是提到四川的巨寇江瀚了嗎? 爲何不能來個以賊制賊?

高迎祥這羣人,雖然是悍匪,但如今已是走投無路的喪家之犬。

倒不如把這羣走投無路的流寇招安,給他們一個名分,讓他們去四川去剿那巨寇江瀚。

最後無論誰勝誰負,得利的都是朝廷。

既解決了流寇和叛軍,又能節省一大筆開銷。

想到這裡,朱由檢原本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破局之法。

“衆卿,不必再爭了。”

他挺起腰,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打斷了殿內的爭吵。

“撫,是下策;現在根本沒地方安置這數萬流寇。”

“剿,是中策;剿完了這幫流寇,還有一夥叛軍等著。”

“而今,朕有一上策!”

朱由檢目光掃過羣臣,緩緩解釋道,

“朕決定準其歸降,將這夥賊兵招安,而後,將他們遣往四川,剿滅巨寇江瀚!”

此話一出,滿殿大臣面面相覷,盡皆失語。

首輔周延儒更是目瞪口呆,他無法理解,爲什麼皇帝會做出如此天真的決定。

他正要開口反駁時,身後的一直沉默的溫體仁突然開口了:

“皇上聖明!”

“此乃驅虎吞狼之計,既可以免除安置賊兵的錢糧,又能驅使其爲國效力,豈不美哉?!”

溫體仁這廝可謂是明末腐朽政治生態的典型代表。

他以權術上位,卻無濟世之才;以清廉自保,卻放任危機惡化。

他這輩子做過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體察上意,排除異己。

就在這時,兵部尚書張風翼也站了出來,跟著附和道: “聖明無過陛下,此乃萬全之策,臣以爲可以一試!”

見到有人力挺自己,朱由檢信心爆棚,不顧其他重臣的苦苦阻攔,一意孤行,對陳奇瑜下達了同意招安的批覆。

很快,這道聖旨便被快馬加鞭,火速下達到了前線的陳奇瑜處。

收到聖旨的那一刻,陳奇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反覆將那捲黃綾看了數遍,上面的硃紅大印是如此刺眼。

他攥著聖旨,站在帳中,如同一尊石化的雕像,許久一動不動。

他想不通,他真的想不通! 明明勝利唾手可得,爲何要自毀長城?

將一羣餓狼放出牢籠,還指望它們能變成忠犬?

這是何等荒唐的想法! 但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陳奇瑜就算坐到了五省總督的位置上,他也不敢抗旨不尊。

他長嘆一聲,彷彿瞬間老了十歲。

於是,經大明最高話事人親自批準,這年四月,陳奇瑜代表朝廷,同峽谷內的義軍達成了招安協議。

對於怎麼防止賊兵復叛,朱由檢甚至還親自下達了極其細緻的指令。

他要求陳奇瑜按賊兵數目,每一百人派一名安撫官加以監視,負責登記造冊;

並且,義軍整頓後,當立刻前往四川同叛軍作戰。

所過州縣,由當地官府供應糧草; 同時檄令所有官軍停止進兵,讓開道路,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就這樣,漢南的羣山裡,上演了一出極其荒誕的大戲。

三萬多名不久前還食不果腹、形容枯槁的義軍,浩浩蕩蕩地走出了車廂峽。

他們拿著銀子,臉上掛著謙卑恭順的笑容不停地賄賂著看守的明軍士兵和安撫官。

有了銀子開路,自然一切好說。

面對曾經的死敵,陳奇瑜的官兵們竟然一點不惱,反而列起了長隊來歡迎這幫“財神爺”。

很快,兩方人馬竟然勾肩搭背起來,彷彿是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般親切。

官兵們紛紛拿出自己珍藏的軍糧和酒水,和一衆賊兵大快朵頤。

而在不遠處的一的大帳裡,羅汝才正舉著酒碗,與守備唐通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彷彿是多年未見的至交好友。

他一邊給唐通倒酒,一邊大聲笑道: “唐將軍,若不是陳總督逼迫太甚,咱們兄弟何苦走到這一步?”

“今後,咱們都是爲朝廷效力,還望唐將軍多多照應!”

唐通踩著羅汝才送來的金銀,臉上笑開了花:

“好說好說!”

而張獻忠則領著一羣親信,大搖大擺地走到官軍的輜重營裡。

他抽出腰間鏽跡斑斑的長刀,對著看管軍需官說道: “軍爺,您看我們這兵器,都快成鏽燒火棍了。”

“日後要去四川給皇上賣命,沒點兒趁手的兵器可不行!”

“要不您通融通融?”

說著,張獻忠朝著身後揮了揮手,示意親兵奉上好處。

就這樣,在銀子的誘惑下,軍需官竟然真的打開庫房,讓他們搞起了以舊換新的買賣,趁機換走了大批武器。

根據記載:“義軍乃整旅出棧,與奇瑜兵指讓酣飲,易馬而乘,抵足而眠;賊之無衣甲者皆整矣,無弓矢者皆礪矣,數日不食者皆飽腹矣”

就在官兵們都以爲,這場平叛之戰終於功德圓滿時,一個漆黑的夜晚,殺機驟然降臨。

子時剛過,官軍營地裡便響起了一聲聲尖銳的哨響,聽見信號,遍佈在營地各處的義軍同時暴起發難! 白天還在笑嘻嘻聊著家常的賊兵,用新換來的長刀,乾淨利落地砍下了官軍的腦袋。

正在與安撫官喝酒飲宴的羅汝才,瞬間將碗中酒潑在對方臉上,隨後獰笑著割開了安撫官的喉嚨。

早已等候多時的張獻忠則親自帶隊,偷偷摸掉了輜重營的守衛,將官軍的糧草盡數繳獲。

整個過程,快、準、狠,充滿了默契。

大部分官兵在睡夢中就被捆成了糉子,反抗者當場格殺,剩下的不是被割掉耳鼻,就是被打斷手腳。

就這樣,這股義軍不僅恢復了元氣、補充了給養、甚至還更新了裝備。

“弟兄們,隨我向南!攻取荊州府!”

高迎祥馬鞭一指,大軍如開閘的洪水,向著毫無防備的中原大地,席捲而去。

……

消息傳回京師,朝野震動。

崇政殿內再一次召開了朝會。

只是這一次,殿內的氣氛與上次截然相反,曾經的歡欣鼓舞,變成了一片死寂。

所有大臣都低著頭,沉默不語,連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觸怒了龍椅上臉色鐵青的皇帝。

朱由檢看著這一幕,只覺得自己的臉火辣辣地疼,像是被扇了幾個耳光一樣。

他不敢去想,下面的臣子們會怎麼看他,會不會把他當成一個笑話。

可作爲天子,他實在拉不下臉承認自己的錯誤。

於是他本能地開始找起了替罪羊,想要把自己摘出去。

可朝廷裡的臣工們都清楚,這驅虎吞狼的“妙計”,是皇帝一個人提出來的。

就連溫體仁和張風翼都只是附和而已。

無奈之下,朱由檢只能把目光投向了還在千里之外的陳奇瑜。

而此時的陳奇瑜,正忙得焦頭爛額。

他一面要忙著組織軍隊繼續追剿賊兵,一面又要急著寫奏疏向皇帝請罪,推諉責任。

雖然錯不在他,但態度一定要有,這是陳奇瑜爲官多年得出來的經驗。

在他的奏疏裡,先是把罪責歸於監軍太監方瑾,痛斥其“阻撓撫局,殺降激變”; 隨後,陳奇瑜又把責任推給了在外圍協防的陝西巡撫的練國事,說他配合不力,未能及時安頓好降兵。

收到奏疏,朱由檢眼前一亮,背鍋的這不就來了嗎! 他立刻抓住機會,聖旨一下,首先逮捕了安撫官李嘉彥,隨後又將陝西巡撫練國事等五十餘人革職下獄。

然後,他又火速任命陝西左布政使李喬接任巡撫一職,收拾爛攤子。

可事情並沒有就此平息。

崇禎倒是把自己給摘乾淨了,下面的官員們卻不樂意了。

很快,給事中顧國寶、陝西巡按傅永淳等人,紛紛上疏,他們將矛頭直指身爲主帥的陳奇瑜。

他們痛斥其招撫無方,以至於縱虎歸山,釀成大禍。

眼見羣情激奮,朱由檢也只能“順應民意”。

隨後他以“調度無方,玩寇失機,致使大局糜爛”爲由,將陳奇瑜給革職拿問。

儘管朱由檢內心很清楚,真正導致此次圍剿失敗的,是自己力排衆議的決策。

但爲了維護自己聖明君主的顏面,他急於撇清責任,毫不猶豫地把鍋扣到了陳奇瑜的頭上。

就這樣,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陳奇瑜,被一紙詔書送回了老家保德州閒住,並且永不敘用。

崇禎一朝,起起伏伏的文官多如牛毛,很多人今日被貶,明日就可能被重新啓用。

但陳奇瑜一直等到崇禎十七年,就連皇帝都吊死在了煤山上,他也沒等來重新啓用的詔書。

這位五省總督的政治生命,從此徹底終結。

原因很簡單,皇帝不能容忍一個見證過自己決策失敗的臣子,繼續待在重要的位置上。

根據我查資料的情況來看,陳奇瑜應該是替崇禎背了大鍋,不然不可能落得個永不敘用的下場。

雖然陳奇瑜反順,但他最後面對清朝的招降,還是始終不肯剃髮歸順,直到被人檢舉,最後死在了韃子手裡。

(本章完)

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81章 神一魁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54章 拿下王莊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42章 開門紅第238章 水攻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151章 洪剃頭第128章 慶功宴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1章 安塞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114章 內應第98章 投名狀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181章 詐降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38章 練兵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67章 張輦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146章 害民賊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57章 馬家村第42章 流寇來襲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14章 內應第238章 水攻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6章 交鋒第22章 流寇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4章 篝火狐鳴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66章 延安府破第12章 劉老爺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26章 搖黃軍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38章 水攻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14章 內應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85章 野豬嶺
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81章 神一魁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54章 拿下王莊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42章 開門紅第238章 水攻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151章 洪剃頭第128章 慶功宴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1章 安塞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114章 內應第98章 投名狀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181章 詐降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38章 練兵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67章 張輦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146章 害民賊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57章 馬家村第42章 流寇來襲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14章 內應第238章 水攻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6章 交鋒第22章 流寇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4章 篝火狐鳴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66章 延安府破第12章 劉老爺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26章 搖黃軍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38章 水攻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14章 內應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85章 野豬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平县| 龙门县| 凤庆县| 黄山市| 富宁县| 游戏| 溧水县| 洪江市| 乌拉特后旗| 个旧市| 嘉禾县| 兴仁县| 永宁县| 含山县| 喀喇沁旗| 沅陵县| 什邡市| 凤庆县| 永福县| 新丰县| 高青县| 东至县| 原阳县| 治县。| 宝应县| 祥云县| 昔阳县| 焉耆| 晋城| 客服| 台山市| 宁安市| 多伦县| 铅山县| 竹山县| 伽师县| 柳州市| 探索| 秀山| 仁化县|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