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1章 詐降

第181章

詐降 俞冠宇看著面前年輕將領譏諷的眼神,有些恍惚。

問太祖皇帝爲什麼造反?

給俞冠宇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提及此事。

他原以爲就是那點餉銀惹的禍,才導致這幫邊軍集體造反譁變,根本沒仔細想過,背後有何原因。

將俞冠宇打發走後,江瀚也要開始準備動身行軍了。

趁著黃河封凍的這段時間,他打算帶兵從風陵渡繞過潼關,進入關中平原。

Wшw⊕тTk Λn⊕C O

冬天行軍,說實話難度不小,但好在官軍現在基本都在避冬,江瀚能夠安心的在陝州城裡,蒐集各類輜重物資,以抵禦嚴寒。

相比於江瀚的從容不迫,東路義軍可就悽慘許多了。

自從王嘉胤於九月死於內奸之手,左丞相王自用臨危受命,被一衆大小首領推舉爲新任盟主。

面對官軍的兇猛攻勢,王自用深知不可力敵,當即拍板決定分頭行動,化整爲零。

一聲令下,各路人馬紛紛鑽進了山西的幾處山脈裡。

王自用、拓養坤和張應金等人,領著殘部,一頭扎進了太行山的崇山峻嶺裡,與官軍玩起了捉迷藏。

羅汝才與張一川則引兵折返晉中,潛入沁州左近的太嶽山區,憑藉複雜地形與官軍周旋。

而高迎祥等人,則是帶著麾下精銳,重新返回晉東南地區,在陽城、澤州一帶的深山老林之中,躲避冠軍追剿,伺機而動。

王自用的想法很好,各路義軍也是打游擊的老手,但架不住冬天來了,山裡根本待不住人。

纔剛剛十一月初,刺骨的寒風就已經刮進了山裡,凍得這幫義軍跟孫子似的。

他們本就是倉皇從戰場上逃出來的,糧草輜重都被燒了大半,不少人還穿著草鞋單衣,根本扛不住山裡驟降的氣溫。

飢寒交迫之下,義軍之中的非戰鬥減員急劇增加,凍死、餓死、病死的將士不計其數,傷亡之慘重,甚至超過了與官軍正面交鋒的損失。

反觀官軍一方,依照慣例,山裡下雪後,便會偃旗息鼓,暫緩進山剿匪,等來年開春再做計較。

可就在洪承疇部署官軍修整防禦時,京城方向,卻突然來了一羣趾高氣昂的太監。

這些天使內臣們個個身負皇命,空降到了各路剿匪官軍的大營裡。

原來,遠在京師的崇禎皇帝,看見前線剿匪的各路文官武將在互相扯皮推諉,他唯恐剿匪大計出了岔子,立馬將宮中內監派到了前線督軍。

崇禎雖然很信任洪承疇,但身爲皇帝,註定了他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下面的大臣。

無論是吵著要“誅殺閹黨”的東林黨人,還是口口聲聲“五年平遼”的袁督師,無一例外,都狠狠地辜負了崇禎的信任。

有了這些前車之鑑,崇禎愈發多疑,最終還是走上了他哥的老路,派出內臣監督外臣。

洪承疇接到皇帝的聖旨,上面措辭嚴厲,著令其務必在開春之前,將盤踞在山西、河南一帶的王嘉胤餘黨悉數剿滅。

皇帝老子一張嘴,底下臣子跑斷腿。

接到這道聖旨,洪承疇絲毫不敢怠慢。

上一個剿匪不力的三邊總督楊鶴,已經被崇禎扔到袁州充軍去了,他可不想重蹈覆轍。

於是,洪承疇立刻召集麾下諸將議事,部署針對王嘉胤餘部的圍剿行動。

十一月末,幾路官軍主力傾巢而出,頂著刺骨寒風,在深山裡對各路義軍展開了更爲瘋狂的追剿。

太行山方向,洪承疇上書朝廷,檄調盧象升盡起麾下精銳,自太行山東麓合圍,務必將盤踞山中的王自用、拓養坤等部賊兵,從山裡攆出來,逼進預設的包圍圈。

晉中太嶽山方向,則由張應昌、賀人龍等宿將,率領八千秦兵,如同篦子一般,一寸一寸地深入山中腹地,搜尋藏匿其中的羅汝才、張一川等部。

至於晉東南地區,則由洪承疇親自坐鎮,調集重兵,對藏匿在此的高迎祥等部展開拉網式清剿。

山裡的義軍們本就凍得瑟瑟發抖,餓得前胸貼後背,眼巴巴盼著大雪封山,官軍能消停幾日。

可不知道這幫官軍又抽了哪根筋,就算頂著嚴寒,踩著及膝的積雪,也要鑽進山裡來絞殺他們。

一時間,太行山、太嶽山等地,烽煙四起,原本白雪皚皚的山區被官軍的搜山部隊攪得雞飛狗跳。

就連藏在王屋山深處的張獻忠、馬守應等人,都被從老巢裡硬生生給攆了出來,倉皇逃命。

各路義軍叫苦不迭,在官軍的圍追堵截之下,活動空間被一再壓縮,幾乎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眼見麾下弟兄們死傷日益慘重,身爲盟主的王自用愁得飯都吃不下。

終於,他牙關一咬,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詐降! 帥帳之中,油燈如豆,光線昏暗,氣氛壓抑得令人喘不過氣來。

王自用剛剛提出詐降的想法,高迎祥便霍然起身,提出了反對意見: “左相,此計恐怕不妥!”

“那洪承疇是個什麼玩意兒,你我兄弟哪個不知,哪個不曉?”

“那廝殺降的名聲,早已傳遍山陝兩地,咱們就算是詐降,恐怕也難逃屠刀!”

他話音剛落,帳內的羅汝才也站了出來,沉聲道: “盟主三思啊!洪承疇詭計多端,心狠手辣。”

“詐降一事,風險太大,萬一洪承疇趁咱們放下武器,直接把咱們屠了該如何是好?”

他捻著頷下稀疏的短鬚,眉頭緊鎖,顯然對洪承疇忌憚到了極點。

另一側,張獻忠也是一臉愁容,甕聲甕氣地說道: “當初韓城之戰,王左掛就是輕易信了洪承疇,結果反而被其誅殺。”

“這個洪剃頭,言而無信,絕不可投降於他!”

帳內諸將紛紛點頭附和,一時間議論紛紛,顯然對洪承疇的兇名和他的殘酷手段十分忌憚。

這些在刀口上舔血的漢子,不怕死在戰場上,就怕死得窩囊,死得不明不白。

王自用環視衆人,搖了搖頭:

“諸位兄弟稍安勿躁,我並沒有說過要向洪承疇那廝投降。”

“我準備聯絡的,是黃河對岸的那支官軍!”

此話一出,帳內頓時安靜下來,衆人面面相覷,心裡滿是疑惑。

王自用見狀,繼續解釋道: “這兩個月以來,咱們東躲西藏,與各路官軍沒少打交道。”

“我留心觀察過,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

“這山陝兩地的官軍,無論是邊軍還是衛軍,打起咱們來,那叫一個兇狠。”

“可唯獨一支兵馬,卻有些格格不入,分明是出工不出力。”

“哪支兵馬?”衆人眼前一亮,連忙追問道。

王自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沉聲道: “就是駐紮在黃河北岸,孟津渡一帶的那支官軍。”

“前些日子,我派出去的探子已經傳來確切消息,這是京營副將王樸率領的京營兵,約有五千人左右。”

“咱們可以一路往孟津渡且戰且退,到時候派人渡河,假意向王樸投降,送上金銀珠寶,麻痹他們。”

“只要官軍放鬆警惕,咱們就能想辦法渡河。”

高迎祥聽罷,還是有些不放心: “這圍剿的總指揮可是洪承疇,萬一他繞過王樸,命我們直接投降於他呢?”

王自用搖了搖頭: “應該不會,我打聽清楚了,洪承疇頭上掛的是提督山陝兩地軍務。”

“王樸麾下的是京營,那可是皇帝老兒的部隊,他洪承疇應該不敢繞過王樸吧?”

他眼神一凝,繼續補充道, “實在不行,咱們就拖,只要能拖上個十來天,黃河應該就能徹底凍上。”

“到時候咱們就能踏冰而過,直奔中原腹地而去。”

王自用的眼光很毒辣,在一衆精兵強將中成功找到了軟柿子。

黃河對岸的京營,正是幾路大軍中最容易被突破的。

這支京營內部不僅成分複雜,而且兵員素質極其低劣。

京營五千兵馬,其中大半是臨時從京畿附近強徵來的老弱病殘,衣甲不全,兵刃鏽蝕,因此也被邊軍戲稱爲“乞丐兵”。

剩下的一小半,則是來自京城各路公侯伯爵府上的勳貴子弟。

這些公子哥,平日裡只知道吃喝玩樂,聲色犬馬,鬥雞走狗,無所不爲。

此次被家中長輩強行塞進軍中,名爲剿匪,實則鍍金,只盼跟著洪承疇混點微末軍功,回去也好繼承爵位。

崇禎初期的京營,就是大明勳貴們中飽私囊,吃空餉的地方。

就拿王樸這支營兵來說,賬面上一共有五千之衆,可實際在營的,竟然不足一千人,剩下的全成了勳貴們口袋裡的銀子。

後來皇帝下旨整頓,並且命令京營參與剿匪戰事。

這幫勳貴們才慌了神,在京城內外四處抓捕饑民乞丐,市井潑皮,一股腦兒地塞進軍中充數。

另一方面,他們又將自家的子弟和家丁護院,一起編入了軍中,美其名曰爲皇上分憂,實則不過是想混點功勞回去交差。

這樣一支部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在先前與賊寇的幾次遭遇戰中,這支京營天兵,甚至還出現過未戰先潰的情況。

這幫老爺兵和下面的老弱病殘們,聽見流寇的喊殺聲,拔腿就跑,差點被賊寇衝出了包圍圈。

還好不遠處的友軍及時趕到,這纔打退了賊兵,救下了這幫酒囊飯袋。

對於這樣一支部隊,即便是洪承疇再精明強幹,也那他們毫無辦法。

畢竟這幫人個個都是與國同休的勳貴子弟,要是真被賊兵宰了幾個,洪承疇也不好向皇帝交代。

而這些勳貴子弟們,也壓根兒不把洪承疇這個三邊總督放在眼裡。

打仗?打什麼仗?

讓咱們這幫錦衣玉食的少爺,跟那幫泥腿子出身的邊鎮丘八一樣,在冰天雪地裡和賊寇拼命? 簡直笑話! 咱爺們該打的仗,從我祖上,跟著太祖爺定鼎天下、跟著成祖爺起兵靖難的時候,就已經替咱們打完了! 想讓哥幾個剿匪?做夢去吧。

而洪承疇自然也清楚這幫大爺兵的德行,根本懶得與他們多費口舌。

索性大手一揮,將其統統安置在黃河北岸、遠離主戰場的孟津渡口,美其名曰扼守要津,防賊渡河。

實則就是眼不見心不煩,只求這幫大爺們,別在自己眼前晃悠添亂就行。

爲了穩妥起見,他還特地將河南巡撫玄默,以及剛剛調過來的左良玉,也一併安排在了渡口一線,協助經營防守,替這幫老爺兵們充當屏障。

而洪承疇自己,則是親率麾下久經戰陣,吃苦耐勞的邊兵,在山西境內對各路義軍窮追猛打。

王自用敏銳的發現了這個破綻,最終成功說服了帳內的各路首領。

沒辦法,死馬當成活馬醫吧,眼下是真的找不到突破的機會了。

洪承疇和他麾下的秦兵們,給義軍們帶來的壓力實在太大。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行此險招,或許還能博得一線生機。

於是,各路大小首領紛紛響應號召,忍痛掏出了自己壓箱底的家當,東拼西湊,最後足足湊齊了三十幾箱金銀珠寶出來。

隨後,王自用又派遣一隊心腹,帶著部分金銀,秘密聯絡上了黃河對岸的王樸,言辭懇切地表達了願意歸降朝廷的想法。

王樸一聽說賊寇主動請降,並且還奉上了厚禮,當即喜出望外。

他毫不客氣地將賊寇的見面禮收入囊中,隨即大手一揮,派人快馬加鞭將賊寇請降的消息,通知了前線總指揮洪承疇。

正坐鎮澤州的洪承疇聽聞此事,冷笑連連。

他跟反賊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對於這幫反賊們詐降的套路可謂是門清。

要不是真的被逼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絕境,這幫刁民,會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用腳後跟想都知道絕無可能!

不過洪承疇轉念一想,既然這幫反賊想要投降,自己大可以順水推舟,先應下此事。

到時候無論真假,把這幫人全屠了便是,省得朝廷還要浪費糧食,安置這幫刁民。

屆時,困擾朝廷數年之久的流寇匪患,就能平息大半。

自己也能騰出手來,專心對付盤踞在陝州的巨寇上山虎。

(本章完)

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36章 整頓軍紀第169章 再渡河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21章 安塞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2章 劉老爺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71章 戰後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9章 總兵身死第4章 篝火狐鳴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159章 渡河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56章 吳澤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146章 害民賊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59章 渡河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59章 餘承業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65章 攻城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忠義堂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7章 激戰!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34章 忠誠!第82章 奸細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章 破局之策第155章 夜襲第92章 威震西北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35章 靖邊營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51章 出發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39章 天傷星盧濤
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36章 整頓軍紀第169章 再渡河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21章 安塞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2章 劉老爺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71章 戰後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9章 總兵身死第4章 篝火狐鳴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159章 渡河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56章 吳澤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146章 害民賊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59章 渡河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59章 餘承業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65章 攻城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忠義堂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7章 激戰!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34章 忠誠!第82章 奸細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章 破局之策第155章 夜襲第92章 威震西北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35章 靖邊營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51章 出發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39章 天傷星盧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镇平县| 汉源县| 西峡县| 石泉县| 汤原县| 凤冈县| 新绛县| 崇明县| 兴隆县| 新野县| 扶沟县| 会宁县| 肃宁县| 隆化县| 阿瓦提县| 岢岚县| 海安县| 淮安市| 嘉祥县| 石棉县| 石屏县| 剑阁县| 嘉义市| 马公市| 阿鲁科尔沁旗| 盖州市| 嘉峪关市| 谷城县| 东辽县| 宕昌县| 江孜县| 江永县| 龙海市| 萝北县| 梅州市| 古田县| 射阳县| 和田县| 林州市|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