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

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鳳陽城內的喧囂與血腥尚未散去,濃煙裹挾著焦糊味和血腥氣,在中都的上空盤旋不散。

“兒郎們!隨我踏平朱家祖墳!”

隨著張獻忠一聲令下,身後的老營骨幹們爆發出震天的歡呼, “殺!”

沉重的櫺星門在瘋狂的撞擊下轟然洞開,數千人馬涌過御金橋,戰馬的鐵蹄踏碎了神道上的寧靜。

此時守陵的太監、僕役們早已被嚇得魂飛魄散,跪倒一片,瑟瑟發抖。

張獻忠看也不看,策馬直衝陵園核心——皇堂享殿。

穿過內皇城的金門,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享殿,金黃的琉璃瓦在晨曦的微光下,閃閃發亮。

享殿高五丈,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丹陛三級。

上有黃琉璃瓦廡殿頂,下有須彌座臺基,並飾龍鳳欄板。

東西配殿拱衛兩側,同樣雕樑畫棟,彰顯著朱家皇權的赫赫威儀。

“呸!”

張獻忠狠狠啐了一口濃痰,翻身下馬,靴子重重踏上丹陛,發出沉悶的迴響。

他猛地推開厚重的朱漆大門,大馬金刀地闖了進去。

享殿內陳設著多組祭案,瀰漫著香燭的淡淡餘味。

張獻忠饒有興致的湊上前去,仔細觀看著牌位上面的名字。

髹漆正案上,供奉的是朱元璋父母,朱五四淳皇帝、陳氏淳皇后的神位。

兩側的從案上,供奉著他的兄嫂、侄兒以及一些特殊配祭者,比如贈地恩人劉繼祖夫婦、乾孃趙氏等。

祭案旁,鼎、簋、豆、尊、爵等青銅禮器森然羅列,在昏暗光線下泛著幽冷的綠光。

可張獻忠這個刀頭舔血的大老粗,哪裡認得清這些勞什子的用處?

他瞇著眼,湊近一個敞口的青銅尊,裡面盛著色澤飽滿的黍稷; 另一個鼎裡是碼放整齊的犧牲祭肉,酒爵裡似乎還殘留著清冽的酒香。

“狗日的朱家,好生奢侈!”

“就連平日祭祀都要用現米,新肉!”

想起沿途所見鳳陽百姓枯槁的面容,襤褸的衣衫,餓殍遍野的慘; 再看看大殿內豐盛、新鮮的祭品,一股邪火猛地竄上張獻忠的腦門。

“啊——!”

暴怒的吼聲在空曠的大殿內迴盪。

張獻忠猛地抽出腰刀,寒光一閃,用盡全力狠狠劈向供奉朱五四夫婦的正案!

“給老子開!”

鐺!鐺!鐺! 木屑四濺。

可那實木打造的厚重祭案,堅硬異常,張獻忠被虎口震得發麻,刀口都捲了刃,也只是在桌邊留下了幾道深淺不一的刀痕。

“幹你孃!”

眼見劈砍無效,他更是怒不可遏,飛起一腳,狠狠踹在祭案上。

沉重的祭案搖晃著,終於轟然翻倒,上面的牌位、香爐、供品稀里嘩啦摔了一地,朱五四和陳氏的牌位滾落在塵埃裡。

張獻忠喘著粗氣,胸口劇烈起伏,眼中血絲密佈。

他大步衝出殿門,對著殿外幾個噤若寒蟬的幾個義子,嘶吼道: “拆!”

“給老子拆!把這些給死人住的鳥房子都給老子拆乾淨!”

“一塊磚、一片瓦都不準剩下!”

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人哪敢怠慢,立刻帶著如狼似虎的士卒涌進享殿。

孫可望一馬當先,抄起祭案旁一根沉重的禮儀金瓜,狠狠砸向了面前的青瓷大缸! 嘩啦!

只聽一聲脆響,那精美的大缸眨眼便碎了一地。

周遭的士卒們如同蝗蟲過境,徹底瘋狂。

有人掄起沉重的鉞斧,狠狠劈砍向描金繪彩的樑柱,木屑紛飛; 有人爬上供桌,將那些象徵著禮制尊嚴的青銅鼎、簋粗暴地推倒在地,尊、爵等精巧器物更是被摔得扭曲變形;

有人抓起裡面供奉的黍稷、犧牲,像垃圾一樣扔得到處都是,金黃的粟米混著塵土,祭肉被無數骯髒的靴底踐踏。

雕花的窗櫺被砸爛,琉璃瓦被從屋頂掀下,摔在丹陛上裂成無數碎片。

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看著眼前的一片狼藉,張獻忠胸中的邪火非但沒有平息,反而燒得更旺! 他又把目光盯上了享殿的正後方的巨大封土,那裡埋葬著老朱家的祖宗。

他要挖墳掘屍!

張獻忠叫停麾下人馬,騎馬帶著他們穿過紅門,來到了巨大的封土堆前。

“挖!給咱老子挖!”

他指著封土堆,聲音因爲極度亢奮而扭曲, “把朱五四和陳氏的棺材板子給老子撬開!”

“老子要把朱家的老祖宗挫骨揚灰!讓朱重八在地下也睡不安穩!”

這道命令如同驚雷般在衆人耳邊炸響,他身後的親兵下意識地就要去找來鋤頭鐵鍬。

但一旁的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人聽了卻臉色大變。

幾人互相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懼。

刨墳掘屍,這在任何時代都是駭人聽聞、犯下忌諱的惡行。

坊間更有傳說會遭天譴,損陰德,禍及子孫。

可他們幾人都不敢上前去勸。

此時的張獻忠,狀態明顯不對。

他雙目赤紅,佈滿血絲,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嘴角甚至不受控制地抽搐著,涎水順著鬍鬚滴落。

張獻忠騎在馬上,死死盯著封土堆,手舞足蹈,嘴裡還唸唸有詞。

可等了半晌,卻不見有人上來幹活,他猛地一回頭,兇戾地盯著身後的衆人; “耳朵都聾了?!還愣著幹什麼?!”

“當老子的命令是放屁?!”

作爲老大的孫可望硬著頭皮上前,噗通一聲跪倒在張獻忠馬前,急聲勸道:

“父帥!還請三思啊!”

“俗話說,掘人祖墳,有傷天和,恐恐遭天譴?!?

一旁的劉文秀也緊隨其後,趕緊跪下:

“是啊父帥,大哥說得有道理!”

“損了陰德,怕是對父帥日後的大業不利!”

“地宮深埋地下,誰知道里面有沒有歹毒的機關埋伏?”

“貿然挖掘,兄弟們折損事小,萬一傷了父帥……”

艾能奇也跟著上前勸道:

“父帥,下面的人已經審過守陵的閹狗了,都說地宮內並無金銀陪葬,不過是兩張草蓆、兩口薄棺罷了!?!?

“挖它何益?”

張獻忠見著幾個義子都在勸他,勃然大怒。

“放屁!”

他一臉猙獰,咬牙切齒,臉上的橫肉都在抽搐,手中的馬鞭高高揚起,帶著風聲,狠狠抽在爲首的孫可望的肩頭!

“什麼天譴?什麼陰德?”

“狗屁!”

“這幫姓朱的鳥皇帝坐天下,害死了多少好漢?餓死了多少百姓?”

“他朱家的陰德早就敗光了!”

“老子就是要挖!就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他老朱家的龍脈,被咱老子挖斷了!”

極度的憤怒和某種病態的執念,徹底吞噬了張獻忠最後一絲理智。

他猛地翻身下馬,幾步衝到旁邊一個親兵跟前,一把奪過他手裡的鋤頭,竟親自朝著那巨大的封土堆,用盡全身力氣狠狠刨了下去!

“你們不挖是吧?”

“好!好得很!老子自己動手!”

張獻忠一邊瘋狂地揮舞著鋤頭,一邊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

“朱五四!陳氏!你兒子當皇帝享盡了榮華富貴!”

“你們躺在這風水寶地也吸夠了民脂民膏!舒坦了幾百年!夠本了!”

“咱老子今天就讓你們出來曬曬太陽!透透氣!”

“哈哈哈!”

泥土在鋒利的鋤頭下翻飛,張獻忠狀若瘋魔,每一鋤都用盡全力,手臂上青筋暴起,豆大的汗水糊了滿臉,他卻渾然不覺。

這癲狂的模樣讓周圍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

該說不說,張獻忠是有點精神疾病在身上的。

鳳陽皇陵的封土東西長約二十丈,南北寬約十五丈。

就這麼一座巨大的封土堆,他一個人扛著鋤頭就想挖開,簡直是異想天開。

看著自家父帥揮舞著鋤頭的癲狂模樣,身後的劉文秀喃喃道: “父帥.父帥這是怎麼了?”

“自從陝北扯旗以來,父帥的行事爲何越來越癲.瘋狂?”

他不敢說出“癲狂”二字,但意思不言而喻。

一旁的孫可望捂著劇痛的肩膀,臉色慘白,冷汗涔涔。

他猛地回頭,對著身後的親兵壓低聲音吩咐道:

“快去通知城內的幾位首領!”

“讓他們來勸勸父帥!”

張獻忠的鋤頭揮得飛快,泥土飛濺。

然而,面對這龐大如山丘的封土堆,他個人的力量顯得如此渺小可笑。

小半個時辰過去,他累得氣喘如牛,汗如雨下,可面前的封土堆卻幾乎看不出什麼變化。

徒勞的進展,反而像一桶油澆在他心頭的怒火上。

造反前食不果腹的屈辱,被官軍像攆狗一樣追殺的痛苦記憶,如同毒蛇般噬咬著他的神經。

良久,張獻忠似乎是挖累了,又或許是嫌進度太慢。

他猛地把鋤頭往地上一杵,朝著身後吼道:

“來人!”

“把火藥給老子搬過來!”

“給我炸,今天老子就算把軍中火藥都耗光,也要把這烏龜殼給炸開!”

身後的衆人面面相覷,用火藥炸皇陵封土?

這是什麼操作? 孫可望等人更是面如土色。

張獻忠見他們依舊僵立不動,最後一絲耐心徹底耗盡。

他猛地抽出腰刀,刀尖直指衆人,厲聲咆哮道: “你們他媽的翅膀都硬了是不是?!”

“老子的軍令都敢不聽?!”

“信不信老子把你們剁碎了喂狗!”

他一邊嘶吼著,一邊提著刀,殺氣騰騰地朝著最前面的孫可望衝了過去。

刀光劃出一道寒芒,帶著淒厲的風聲,眼看就要劈到孫可望頭上!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聲炸雷般的暴喝由遠及近。

“八大王!住手——!”

急促馬蹄聲由遠及近,打斷了張獻忠的動作。

高迎祥、張一川、馬守應等幾位首領,終於聞訊趕來了。

眼前的景象讓三人倒吸一口涼氣: 只見張獻忠渾身泥濘,面目猙獰扭曲如惡鬼,手中腰刀高舉,距離孫可望的頭顱僅有三寸之遙! 高迎祥策馬衝到近前,厲聲喝道,

“八大王!你這是要幹什麼?!”

“可望是你最倚重的義子,這次能攻破鳳陽,全賴他帶人裡應外合,立下首功?!?

“你非但不賞,反而提刀要砍他,你莫不是被什麼邪祟衝撞,得了失心瘋不成?!”

張獻忠聞言如遭雷擊,終於回過神來,看著手上的腰刀,一陣後怕。

他剛剛已經完全喪失了理智,險些殺了自家義子。

他緩緩收起腰刀,轉頭看向高迎祥:

“闖王,你來得正好!”

“我正要請朱皇帝的爹孃出來‘曬曬太陽’!”

高迎祥聞言立刻翻身下馬,幾步搶上前,一把抓住張獻忠的手臂: “糊塗!”

“八大王!你冷靜點!”

“咱是義軍,打的是替天行道,誅殺佞臣的旗號!”

“你今天要是把人祖墳給刨了,今後天下人怎麼看我們?!”

他指著那數丈高的封土堆,聲音沉重而懇切: “就算是不識字的佃戶都清楚,挖人祖墳,傷天害理?!?

“這事兒要是傳出去,別說那幫讀書人,就算最底層的販夫走卒、鄉野老農,都會對我們心生抵制?!?

“誰不知道這是斷子絕孫的缺德事?他們會怎麼想我們?會怎麼看我們?”

“百姓們只會覺得咱們比那幫貪官污吏還要狠毒,還要喪盡天良!”

“要是失了民心,咱的隊伍還怎麼拉人入夥?”

掃地王張一川也趕緊上前幫腔:

“是啊,八大王!闖王說得在理!”

“咱們只需要毀了這地上的宮殿,殺了守陵的閹狗,就足以讓朱家小兒吐血三升,震動天下了。”

“何必非要行此絕戶計,授人以柄,反倒白白污了自家名聲?”

一旁的馬守應也粗聲粗氣地勸道: “老張,聽咱一句勸!”

“犯不著跟兩個死了幾百年的老骨頭較勁!”

“留著這墳堆,讓朱皇帝天天看著,想起來就肉疼,不更解氣?”

衆人的勸誡,尤其是高迎祥關於民心、大義的疾呼,像一盆盆冷水澆在暴怒的張獻忠頭上,終於讓他稍稍清醒了一些。

張獻忠的胸膛劇烈起伏,握著刀柄的手指關節捏得發白,死死瞪著眼前那堆封土,腦海裡天人交戰。

“哼!”

半晌後,他狠狠地將手中的腰刀摔在地上,終於放棄了挖墳掘屍的想法。

張獻忠轉過身,不再看那土堆,可他眼中的戾氣絲毫未減。

“行!不挖了!”

“但我也不能便宜了他老朱家!”

他指著周遭的宮殿和封土堆周圍鬱鬱蔥蔥的參天古木,厲聲下令道:

“給老子燒!把這些宮殿統統燒成白地!”

“附近一棵樹都不許留,全砍了當柴燒!”

“還有!”

他目光如刀,掃向遠處那些跪在地上抖如篩糠的守陵太監,

“這些閹狗,平日裡仗著守陵作威作福,吸盡了民脂民膏,一個不留!全給老子砍了!”

“用他們的狗頭,平平咱心中的火氣!”

眼見張獻忠終於鬆口,高迎祥、張一川、馬守應三人心中懸著的大石頭才轟然落地,不約而同地長舒一口氣。

高迎祥朝著身後的兵丁們使了個眼色: “還愣著幹什麼?”

“按八大王說的去辦!快!”

命令被迅速執行。

數千人齊齊上陣,斧斤之聲不絕於耳。

一顆顆象徵著皇家氣運、據說能蔭庇子孫的百年古柏、蒼松,在利斧下轟然倒塌。

與此同時,無數的火把被投入皇陵四周的殿宇內。

火苗點燃了帷幔、門窗、樑柱……沖天的火焰貪婪地舔舐著精美的建築。

濃煙滾滾,如同巨大的黑色喪幡,將象徵著皇權尊嚴的殿宇吞沒其中。

噼啪作響的燃燒聲中,夾雜著木結構坍塌的巨響,彷彿是大明王朝在烈火中哀鳴。

而更淒厲的是太監們的哭嚎求饒聲。

六十餘顆頭顱在皇陵的廢墟前滾滾落地,污血浸透了朱家的龍興之地。

張獻忠站在一片狼藉的皇陵核心,腳下踩著燒焦的瓦礫,望著眼前沖天的火光和滾滾濃煙,心中無比快意。

他張開雙臂,仰天發出一陣歇斯底里的狂笑。

這片象徵著朱明王朝起源的龍興之地,已然被他踩在腳下,付之一炬! 這份毀滅帶來的極致快感,暫時填補了他心中的窟窿。

皇陵的烈焰在熊熊燃燒,將半邊天空映照得一片血紅。

張獻忠、高迎祥、張一川、馬守應等幾個反賊頭子,就站在封土堆的最高處,享受著勝利的快感。

刺鼻的焦糊味和血腥氣混合在一起,瀰漫在空氣中,襯得這幾人如同魔神一般。

“痛快!真他孃的痛快!”

張獻忠一腳踢飛一塊燒得發黑的琉璃瓦,環視著這片廢墟,臉上是毫不掩飾的狂傲和滿足。

“朱重八!你看到了嗎?”

“你老朱家的祖墳,咱老子給你揚了!”

“你朱明王朝龍脈已斷,等著被老子推翻吧!”

一旁的高迎祥同樣也是意氣風發。

他看著眼前這片象徵意義極其重大的廢墟,一個念頭突然在他腦海裡冒了出來。

他猛地一拍大腿,興奮道: “八大王說得對!”

“一把火燒了這龍興之地,就等於掘了朱明的根!”

“這不再是簡單的殺官造反,而是向整個朱明王朝宣戰!向坐在金鑾殿上的朱家小兒宣戰!”

他目光灼灼地掃過張獻忠、張一川和馬守應等人, “弟兄們,我等幹下了這等捅破天的大事,朝廷的狗官們絕不會善罷甘休。”

“咱們和他們,現在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就算想降也絕無可能了!”

張一川和馬守應心頭巨震,隱隱猜到了高迎祥的意思。

果然,高迎祥的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煽動性: “以前咱們造反,總說什麼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狗屁話,現在看來,簡直可笑無比!”

“豺狼當道,安問狐貍?”

“現在天下最大的豺狼,就是那紫禁城裡的崇禎皇帝,就是這吃人不吐骨頭的朱明王朝!”

“不把這最大的首惡剷除,就算殺再多貪官污吏,也救不了天下!”

他指著腳下朱家的祖墳,又指向火光沖天的各處殿宇:

“我打算通告全天下,反了這朱明王朝!”

“使天下英雄,共襄義舉!”

張獻忠聽罷,眼中兇光爆射,高迎祥這番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什麼狗屁皇帝,早就該拉下馬!

他裂開嘴,露出森白的牙齒,獰笑道: “闖王說得對!”

“咱們幹了這前無古人的大事,難道還縮著腦袋當流寇?”

“是時候亮出旗號了!”

“依我看,咱們乾脆就在這朱家的祖墳上,稱帝建號!”

“告訴全天下,這大明的天,該換了!”

“稱帝?!”

張一川和馬守應雖然也熱血沸騰,但聽到這兩個字,還是忍不住退了一步。

這步子,邁得實在有些大了。

“有何不可!”

張獻忠霸氣地一揮手,

“朱重八一個要飯的乞丐都能當皇帝,咱們兄弟手握雄兵,當橫掃天下,憑什麼做不得皇帝?”

“老子就要在這朱家的墳頭上稱帝,氣死老朱家的列祖列宗!”

高迎祥眼中精光一閃,他提出“反皇帝”是爲了明確目標,凝聚力量。

但張獻忠直接跳到“稱帝”,這野心和速度都超出了他的預期。

他立刻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嚮明廷宣戰,更像是義軍內部領導權的第一次公開競爭。

誰先稱帝,誰就佔據了名義上的最高點。

“好!八大王豪氣!”

高迎祥朗聲應和,但隨後他語氣一轉, “既然要稱帝,那就得有個章法!”

“我高某承蒙各路兄弟擡愛,忝爲盟主,這改朝換代的第一帝,自然……”

“慢著!”

張獻忠粗暴地打斷了高迎祥的話,他豈能聽不出高迎祥想佔這“首帝”的名頭?

“什麼盟主不盟主的?”

“這鳳陽城,是我義子可望和一川兄弟最先打下來的。”

“今天朱家皇陵是咱老張帶人燒的,要稱帝,也是咱先來!”

他不等高迎祥開口,猛地指向了旁邊的一面黑色明旗, “來??!把那破旗給老子扯下來!”

身後的親兵立刻上前,三下五除二扯掉了那面殘破的明旗,遞上了光溜溜的旗桿。

張獻忠奪過旗桿,對著旁邊一個略通文墨的小頭目吼道: “找塊白布來!

“老子已經想好稱什麼皇帝了!”

那小頭目哪敢怠慢,慌忙找來一塊白布,遞給了張獻忠。

張獻忠彎腰撿起一塊燒黑的木炭,在白布上歪歪扭扭地寫下了六個大字: 古元真龍皇帝!

他看著自己的傑作,滿意地笑了笑,隨後將白布胡亂綁在旗桿上,隨後猛地將旗桿往腳下一插! 旗桿深深插在老朱家的祖墳頭上,那面簡陋到寒酸的“帝旗”,在寒風中獵獵招展。

“哈哈哈!”

“從今兒起,咱老子就是古元真龍皇帝!”

張獻忠站在帝旗旁,叉腰狂笑,擺出一副睥睨四方的樣子。

彷彿腳下踩著的不是帝陵,而是他的金鑾寶座。

見此情形,高迎祥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他沒想到張獻忠動作如此之快,如此草率。

古元真龍皇帝?

這名號聽著霸氣,卻也透著草莽和不倫不類。

他心中冷笑連連: “莽夫!”

“你以爲插根旗就是皇帝了?”

高迎祥壓下心頭不快,臉上反而露出一絲讚許的笑容:

“八大王好氣魄!”

“不過稱帝建國,乃是開萬世之基業,名號年號,需得慎重,方能彰顯正統,號令天下!”

他不再看張獻忠那面可笑的旗子,轉身對著手下的幾個心腹將領,朗聲吩咐道: “去!”

“把城裡抓到的那幫狗官,給老子押幾個過來!”

“特別是那幾個穿紅袍的,統統押過來!”

幾個將領拱手領命而去,很快,三個面如死灰、官袍破爛不堪的大明官員被推搡了過來,跪倒在廢墟下。

高迎祥居高臨下地看著幾人,語氣森然: “你們都聽好了!”

“現在本王要改元稱帝,現在找你們過來,是要你們替我想想年號!”

幾個官員聞言面面相覷。

稱帝?而且還要在人家祖墳頭上稱帝? 這幫匪寇,簡直無法無天! 但他們也不敢忤逆高迎祥,畢竟賊兵的屠刀可就在背後虎視眈眈。

其中一人沉思良久,試探著開口道:

“大王舉義旗,誅……誅暴明,拯萬民於水火,此乃……此乃再造乾坤之偉業,非尋常草創可比?!?

“年號當……當顯赫赫武功,昭示新朝氣象,更要……更要承天應命,光耀千秋!”

他偷偷擡眼,見高迎祥面無表情,眼神卻似乎有催促之意,於是心中一橫,拋出了那個反覆掂量、自覺最能迎合對方心思的年號:

“小人……小人愚見,大王功蓋寰宇,威震八荒,正合‘興武’二字!”

“興者,起也,盛也;昭示大王興起於草莽,必將開創萬世之興隆盛世!”

“武者,威也,功也;彰顯大王赫赫武功,掃蕩羣醜,滌盪乾坤!”

“‘興武’年號,既承襲大王武勇,又寓意新朝國運昌盛,武德充沛,天下賓服!”

他頓了頓,偷偷觀察高迎祥的反應,見對方眼神微亮,似乎有幾分意動,立刻趁熱打鐵,聲音也提高了幾分, “大王!”

“昔有漢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其年號便是建武?!?

“大王今日之偉業,猶勝光武!”

“‘興武’二字,實乃天授,正配大王天命!”

“若大王用之,必能凝聚人心,震懾宵小,令天下英雄景從!”

“小人見識淺薄,惟大王聖裁?!?

大明這幫文官幹啥啥不行,但拍起馬屁來,倒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就連素來沉穩的高迎祥聽了這話,也被哄得哈哈大笑,心情舒暢:

“好好好!”

“就依你所言,改元興武!”

高迎祥招來麾下親兵,給那文官遞上紙筆:

“聽好了,你就給本王寫——”

“闖天王高迎祥,於崇禎八年正月,在鳳陽承天應命,改元興武!”

“你們再仔細想想,寫一篇告示,就叫‘闖天王興武元年告示’,我要昭告天下!”

“寫完先貼滿鳳陽城的大街小巷,我要讓全城百姓都知道,大明的天,變了!”

幾個官員聽了是如喪考妣,寫這種東西,以後他們還怎麼在朝堂上混? 可沒辦法,賊兵的刀鋒就在眼前,幾人只能顫抖著雙手,著手思索告示內容。

張一川和馬守應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五味雜陳。

稱帝?他們當然也心動。

但看高迎祥和張獻忠兩人的架勢,他們明智地選擇了暫時觀望。

張一川只是默默地讓自己的手下控制了一些要害區域; 而馬守應則是咧著嘴,看看張獻忠的旗,又看看高迎祥讓人寫的告示,盤算著哪邊風頭更勁。

皇陵廢墟上的改元稱帝,充滿了草莽的豪氣,也夾雜著一絲爭權奪利的味道。

張獻忠和高迎祥的稱帝行爲,實在是一時興起,行爲草率之舉。

他們手下既沒有明確的疆域,也沒有系統化的官僚體系,更沒有穩定的稅收。

並且,兩人的帝號在後續的流動作戰中,也很快被棄用。

(張獻忠後來主要用大西王,高迎祥則一直以闖王爲號)

但這一舉動本身的政治意義十分重大,它標誌著明末農民起義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起義軍從傳統的,訴求相對模糊的“反貪官”、“求活路”的暴動或叛亂,正式升級爲以推翻朱明王朝、奪取最高統治權爲目標的鬥爭。

焚燬象徵朱明政權合法性和神聖性的皇陵,並在其廢墟上宣佈稱帝建號,這是對朱明統治根基最赤裸裸的否定和最徹底的宣戰書。

它極大地鼓舞了起義軍的士氣,震懾了明廷,同時也將起義軍自身逼上了與明王朝決一死戰、再無退路的境地。

皇陵的餘燼未冷,古元真龍皇帝的破旗和興武元年的告示,已然貼滿了鳳陽城的大街小巷。

雖然這場活動充滿了草莽氣息和內部競爭,但卻絲毫不妨礙慶功宴的舉行。

昔日的鳳陽知府衙門裡,燈火通明,杯盤狼藉。

大堂裡擺滿了酒席,都是從城中富戶和官倉裡搶來的酒肉。

張獻忠麾下的老營兵馬,高迎祥手下的闖營精銳,以及張一川、馬守應的手下,濟濟一堂。

氣氛熱烈無比,劃拳聲、狂笑聲、酒杯碰撞聲交織在一起。

“喝!”

“都給老子喝!”

張獻忠赤著半邊膀子,露出精壯的肌肉和幾道猙獰的傷疤。

他拎著一個碩大的酒罈,直接對著壇口狂飲,酒水順著嘴角鬍鬚淋漓而下。

“慶賀咱老子當了皇帝!”

“慶賀燒了朱家的祖墳!”

“哈哈哈!”

堂下立刻響起一片參差不齊、帶著醉意的恭賀聲,既有喊張獻忠的,也有喊高迎祥的,涇渭分明。

“恭賀古元真龍皇帝!”

“恭賀闖天王改元興武!”

張獻忠聽到有人喊高迎祥,牛眼一瞪,哼了一聲,但並未發作,只是將酒罈重重頓在案上,濺起一片酒花。

高迎祥端坐上首另一側,他穿著不知從哪個勳貴府邸搶來的蟒袍,顯得沉穩許多,也更添幾分威儀。

他面帶微笑,舉杯向衆人示意: “弟兄們,今天我等攻破中都,焚燬龍脈,實乃壯舉一件!”

“但!新朝初立,根基在於民心!”

“我等既承接天命,當解民倒懸,昭示仁德!”

高迎祥話音剛落,張獻忠那邊立刻就有了動作。

他猛地一拍桌子: “闖王說得對!”

“咱老子是皇帝了,不能虧待了鳳陽的窮苦爺們兒!”

“孫可望!”

“兒臣在!”一旁的孫可望立刻出聲應道。

張獻忠大手一揮,盡顯“皇恩浩蕩”: “你帶人去!”

“把城裡所有官倉、還有那些狗大戶的糧倉,全給老子打開!”

“放糧!分給城裡的窮苦百姓!”

“告訴他們,這是咱古元真龍皇帝賞他們的!”

開倉濟貧,是最直接、最粗暴,也最能迅速收買底層民心的手段。

張獻忠此舉,就要讓鳳陽百姓們記住,是他張獻忠給了他們活命的糧食。

“兒臣遵旨!”

接到命令後,孫可望第二天一早便行動起來,幾個義子分頭行動,風風火火地趕去開倉放糧。

很快,城中幾處糧倉方向傳來了百姓震天的歡呼聲和爭搶糧食的喧鬧。

而高迎祥也不甘示弱,既然你張獻忠行“仁政”,那我就反著來,施酷刑! 他找來麾下的幾位心腹將領,吩咐道:

“我聽說鳳陽守陵閹豎楊澤,巡撫楊一鵬之流,敲骨吸髓,罪惡滔天?!?

“新朝當立,必先誅此首惡,以正視聽,以平民憤!”

“楊一鵬跑了,但那閹豎楊澤還在牢裡。”

“你去,把他和牢裡的罪官押到菜市口,我要當著全城父老的面公審他們!”

聽了這話,高迎祥的心腹大將劉哲點了點頭,立刻帶人籌備此事。

很快,菜市口臨時搭起了一個高臺,無數飽受摧殘的鳳陽百姓聞風而來,將菜市口圍得水泄不通。

幾個大明官吏,包括鳳陽府的同知、推官等,被五花大綁地押上高臺。

見此情形,一羣罪官早已嚇得魂不附體,屎尿齊流。

高迎祥端坐檯上主位,身旁一個識字的文書,當著全城百姓的面,一條條宣讀這些官吏的罪狀。

橫徵暴斂、草菅人命、貪贓枉法、助紂爲虐. 每念一條,臺下百姓的怒火就高漲一分,咒罵聲、哭訴聲匯成憤怒的海洋。

“……罪證確鑿,按律當斬!”

隨著文書最一句高聲宣判,臺下的百姓們怒吼聲也震天動地。

“殺!殺!殺!”

劊子手大刀寒光閃過,幾顆罪官的頭顱滾落塵埃,污血噴濺。

每一次行刑,都引來百姓山呼海嘯般的叫好。

最後一個被押上來的,是穿著囚服,抖似篩糠的守陵太監楊澤。

城破之時,他見大勢已去,又狠不下心自殺,只能跪地乞降。

他的出現,如同在滾油裡潑了一瓢冷水。

“楊澤!”

“是楊澤那狗閹賊!”

“扒皮抽筋的畜生!”

“我爹就是被他下令活活打死的”

臺下的百姓瞬間沸騰了,壓抑了數年的血海深仇在此刻爆發。

無數石塊、泥巴、如同暴雨般砸向高臺上的楊澤。

若非有士兵阻攔,憤怒的人羣早已衝上去將他撕碎。

高迎祥看著臺下洶涌的民憤,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臺前,雙手虛按,竟奇蹟般地讓狂怒的人羣稍稍安靜下來。

“鳳陽的父老鄉親們!”

高迎祥的聲音洪亮而充滿力量, “這楊澤身爲守陵太監,不思護佑皇陵,反而仗勢欺人,橫徵暴斂,視爾等如草芥。”

“剋扣軍餉,逼反守陵將士,其罪罄竹難書,天理難容!”

“今天,孤以闖天王的名號,判此獠點天燈極刑!”

“希望能慰藉慘死在其手中的冤魂,以正我新朝之威!”

聽了這話,臺下的百姓們又沸騰了。

“好!點天燈!”

“燒死他!”

“闖天王萬歲!”

百姓的歡呼聲達到了頂點,充滿了復仇的快意。

本來,高迎祥是想把這死太監凌遲處死的。

可奈何找遍了鳳陽城,手下都沒能找到一個會凌遲手藝的劊子手,於是他只能作罷,改用了點天燈。

點天燈雖然略遜於凌遲,但同樣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

得了高迎祥的命令後,幾個如狼似虎的士兵立刻上前,不顧楊澤殺豬般的哭嚎求饒,三兩下將他扒得精光。

楊澤養尊處優,一身肥膘白花花的,在寒風中格外刺眼。

士兵們不由分說,把他拖到一旁的巨大油桶邊,裡面是早已準備好的桐油。

楊澤像是一頭待宰的肥豬,被士兵把整個身子硬生生浸入了油桶當中。

他的慘叫聲被油淹沒,變成咕嚕咕嚕的氣泡。

楊澤被反覆按下去,提起來,確保身上的每一寸皮膚,都吸飽了油脂。

這個過程持續了大半天,可圍在菜市口的百姓們卻從未散去,一直在臺下歡呼叫好。

期間楊澤好幾次昏死過去,又被寒風和士兵的踢打弄醒,反覆折磨。

等行刑時,士兵把渾身油亮、奄奄一息的楊澤給拖出來,並用早已浸滿了桐油的麻布,從頭到腳將他緊緊包裹起來,只在腳根位置,留出一根用於點火的布頭。

行刑臺旁,早已豎起了一根高達三丈,碗口粗的筆直樹幹。

士兵們將裹成糉子、浸透油脂的楊澤頭朝下、腳朝上,死死捆在了樹幹頂端。

楊澤倒吊著,肥碩的肚子和胸膛垂下來,像一頭待烤的乳豬。

一個義軍士兵舉著火把,獰笑著點燃了他腳上預留的麻布。

(由於寫的過於詳細被審覈gank了) 整個過程,從點燃布頭到最終燒成一截焦炭,整整持續了一天。

數萬鳳陽百姓圍在四周,從白晝到黑夜,看著這盞巨大的“人燈”。

他們非但沒有因恐懼散去,反而爆發出經久不息、近乎癲狂的歡呼!

“燒得好!燒死這狗閹賊!”

“闖天王萬歲!”

“古元真龍皇帝萬歲!”

“新朝萬歲!”

百姓們狂熱地呼喊著高迎祥和張獻忠那新鮮出爐、甚至有些滑稽的帝號。

火光映照著他們因復仇而扭曲興奮的臉龐。

皇陵上的烈焰剛剛熄滅,而這盞由守陵太監點燃的“天燈”,又將鳳陽城重新照亮。

守陵太監楊澤死了,而另一位罪大惡極的鳳陽巡撫楊一鵬則趁亂溜了。

城破時,他偷偷躲在了一處不爲人知的地道內。

趁著全城百姓都在關注菜市口的行刑時,他偷偷溜出了城外,頭也不回地朝著東北方向的宿州亡命狂奔。

宿州城,知州衙門。

宿州知州婁嘉澤,此時接到消息,正爲鳳陽方向的動亂心神不寧。

突然間,手下同知急匆匆趕來,說是在城外發現了鳳陽巡撫楊一鵬的身影。

很快,一個渾身污泥、官袍破爛的中年男子被帶了進來。

楊一鵬見到婁嘉澤,立刻撲倒在他面前,絕望地哭喊道:

“婁知州,全完了,全完了?。 ?

“鳳陽……鳳陽丟了,皇陵……皇陵被流寇燒了……”

“兩個賊子竟然……竟然在皇陵的封土上……稱帝了!”

“什麼?!”

婁嘉澤聞言如遭雷擊,臉色瞬間慘白如紙,他一屁股癱坐在椅子上,渾身冰涼,牙齒咯咯作響。

鳳陽陷落?皇陵被焚?流寇稱帝?

這三條裡,隨便哪一條拎出來,都是能震動天下的駭人消息。

他不敢想象,紫禁城裡的那位年輕天子,聽到這個消息後,會是何等反應。

快!快!”

婁嘉澤猛地跳起來,聲音都變了調, “八百里加急!水路並進!驛站換馬不換人!”

“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報進京師!”

(本章完)

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41章 忠義堂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59章 餘承業第41章 忠義堂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9章 李總管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73章 聲名鵲起第48章 王莊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169章 再渡河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35章 牆頭草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章 破局之策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19章 城破第200章 佯敗第59章 餘承業第96章 李代桃僵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38章 練兵第199章 突圍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82章 奸細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8章 段家父子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49章 鐵角城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85章 野豬嶺第48章 王莊第12章 劉老爺第68章 誰的錯?第90章 騙延水關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3章 魚腹丹書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30章 赴宴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26章 搖黃軍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5章 兵變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46章 害民賊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159章 渡河
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41章 忠義堂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59章 餘承業第41章 忠義堂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9章 李總管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73章 聲名鵲起第48章 王莊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169章 再渡河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35章 牆頭草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章 破局之策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19章 城破第200章 佯敗第59章 餘承業第96章 李代桃僵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38章 練兵第199章 突圍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82章 奸細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8章 段家父子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49章 鐵角城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85章 野豬嶺第48章 王莊第12章 劉老爺第68章 誰的錯?第90章 騙延水關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著兵甲!第3章 魚腹丹書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30章 赴宴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26章 搖黃軍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5章 兵變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46章 害民賊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159章 渡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柞水县| 沧州市| 沧源| 招远市| 武胜县| 呈贡县| 凤冈县| 碌曲县| 新竹市| 家居| 尚义县| 方正县| 克什克腾旗| 平江县| 肇庆市| 电白县| 凉山| 安宁市| 五家渠市| 安宁市| 盘山县| 那曲县| 周宁县| 吴江市| 湛江市| 厦门市| 玛纳斯县| 合肥市| 武胜县| 河北区| 三门峡市| 秦安县| 顺义区| 平湖市| 资兴市| 昂仁县| 澳门| 凉城县| 连云港市| 渭南市|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