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

韓、趙、魏三家,爭鬥百年。突然,要放下過往,摒棄仇恨,攜手合作,很多人都認爲是不可能的事。然,公孫衍是一位喜歡挑戰自我的人,衆人越是認爲不可能的事,他卯足幹勁去做。對他而言,這樣既彰顯出他的與衆不同。同時,也不會在自己的人生之中留下遺憾。

有些事,做了,會後悔一時。不去做,會後悔一輩子。

公孫衍是決不會讓這件事,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人生無悔...這四個字,一直激烈著他。

酒宴告畢,公孫衍帶著九分醉意,回到使館。

次日,酒醒,已是正午十分。

魏國宗室魏璦早上來過一次,因公孫衍醉酒未醒,而不得見。據聞公孫衍酒醒,放下手中的事匆匆趕來,氣急道:“上大夫,與趙國締結聯盟一事,進展如何。”

公孫衍酒醒,頭有輕微疼痛,扶著額頭,緩了緩心神,吐出四個字,“困難重重。”

魏璦聞言,神色遲疑,“上大夫,還有你出馬都不能解決的事。”

“魏、趙兩國,裂痕太深。兩國皆能放下過往,締結聯盟,實屬困難之至。”公孫衍對魏、趙兩國的前景充滿擔憂,“現在,我們舉步維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魏璦聞言,神態沉重,在房間內來回走動。突然停下腳步,看著公孫衍,“上大夫,秦國又出兵攻打我國。楚國對我國也是虎視眈眈。你快想想辦法,早日促成魏、趙兩國和解,締結聯盟,緩解不利於我國的局勢。”

公孫衍又何嘗不願意早日促成魏、趙兩國締結聯盟。然,趙宮的情形,他是盡收眼底。叢臺宮殿上,至少有一大半的人反對合縱。趙君,雖沒有對合縱一事表明態度。但見趙君的神情,情況不容樂觀。

魏璦見公孫衍不說話,忙道:“上大夫,你倒是說句話呀!”

“我能說什麼。”公孫衍凝視著他,“締結聯盟,要雙方真心實意達成共識。我們要給趙君、諸臣及趙國的百姓,一點緩和情緒的空間吧!”

魏緩想了想也覺得公孫衍之言,很有道理。一下讓魏、趙兩國放下恩怨,攜手合作,是有點讓人接受不了。莫說,趙國難以接受,就是魏國國內,反對之聲,也是高漲。

魏璦沉默少許,問道:“上大夫,與趙締結聯盟,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公孫衍沉思半響,面有難色,“難說啊!趙國不像魏國。魏國有王上,獨斷朝綱。趙國政治形勢複雜,宗室林立,異族大臣諸多…趙君年幼。合縱,比我想象中難上百倍。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難怪,公孫衍要親力親爲出使趙國。合縱,關係重大,道途艱難。魏璦見他爲國事絞盡腦汁,嘆道:“犀首,真乃國士。”

叢臺宮,趙君表面是說不談國事,只顧飲酒。看上去是盡滅公孫衍的威風,實則是趙君有意維護。酒宴上,趙國諸臣向他發難。不說公孫衍有沒有能力應對趙國百官之言。就單憑這些人對魏國的憤懣之情,公孫衍也難能安然離開。

酒宴善後,趙雍將趙豹、公子成、肥義、李兌、田不禮、公孫璞及龐武等人留了下來。

趙雍毫無隱晦,開門見山地問道:“合縱一事,你們怎麼看。”

趙豹頓首道:“君上,臣不贊成合縱。”

公孫璞、龐武、李兌等人,也是擁護相邦之言。

趙雍見這麼多人反對合縱,也不表露心聲,又問道:“大司寇,有何意見。”

公子成打了一個酒嗝,醉語道:“君上,說什麼。我老了,喝多了,沒聽清楚。”

趙雍知他是故意裝醉,但又不能點破,只好又說了一遍。公子成雙眸凝視著君上又打了一個酒嗝,“君上…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我…支持…”

公子成話語含糊,他也不說是支持誰的意見,便昏睡過去。

趙雍見他伏案而睡,心裡明白,你是很難將一位裝睡的人喊醒。

田不禮見衆人反對合縱,又見君上的目光看著自己,忙道:“君上,臣認爲,合縱利大於弊。”

肥義見君上的目光正看著他,也表明態度道:“臣,贊成合縱。”

趙豹冷笑道:“你們是忘了魏、趙之間的深仇大恨了嗎?”

龐武聞言,臉色哀痛,感觸頗深,“魏、趙兩國,水火不容,怎能合縱,締結聯盟。君上,魏人對趙國做的,你不能忘啊!”

公孫璞也是經歷過邯鄲劫難,也目睹了魏、趙之間那場戰爭,“那時我年幼,仍記得邯鄲劫難。魏人給我國帶來的屈辱,我是久久不能忘。”

又一人道:“先君在世時,對內休養生息,對外征戰諸侯,奪地平叛,與魏國爭雄。魏國也在諸侯國共同的打擊下,國力大衰。魏國國力衰退,不堪諸侯國武力,方纔想到與我國修好。這,會不會太晚了。”

趙豹點了點頭,眼神悽苦哀傷。

那段艱苦悲慘的日子,他也是難以忘懷。回想起與先君共同奮鬥的歲月,他也是滿目蒼涼。邯鄲劫難,包括先君在內,皆不能釋懷。因此,趙語一生,致力於打擊魏國,一雪前恥。然,恥爲雪,人已亡。未亡人活著,就要完成已故人的生前之志。

田不禮忍不住道:“齊、秦、楚三國締結聯盟,圍攻三晉。三晉各自爲政,不攜手合作。早晚有一天,會被齊、秦、楚三國吞併。君上,恥辱不能忘記。但,不能因爲恥辱,迷失眼界。目前的天下大勢,對趙國不利。我們要想改變,這種不利的局勢,對抗三國。合縱,是最好的法子。”

“臣也覺得。上大夫之言說的在理。”肥義權衡利弊之後,附和道:“今時不同往日。秦國張儀,提出以齊、秦、楚三國連橫,均分天下。面對三國之力,三晉首當其衝。三晉任何一國,皆不能對抗三國。三晉合,則可共對三國,以求生存。三晉分,則亡。齊、秦、楚對三晉虎視眈眈,合縱是制衡他們最好的法子。”

“大司馬,你沒喝醉吧!怎能淨說醉語。且不說魏人給我國帶來的邯鄲劫難。亦不說魏、齊兩國聯盟,多次攻打我國。先君剛去,魏罌邀請齊、楚、燕、秦四國,以會葬之名,伺機謀取我國。”趙豹頓了頓,語調之中充滿怒意,“邯鄲劫難時間太久、太遠,你們遺忘了。五國會葬,近在咫尺發生的事情,你們也忘了嗎?”

“對啊!君上,不能忘啊!”

“與魏爭雄,以較高下。這也是先君推行的國策。我們不會忘,也決不能忘。”

過往發生的事情,趙豹腦海深處一幅又一幅畫面浮現,“我不管什麼天下大勢。我只記得魏國,給我國帶來的災難。莫說,我們不能答應。邯鄲將士及百姓皆不會答應。魏、趙之間,放下仇恨,和睦共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魏、趙和睦,對趙國來說是件好事。”田不禮出聲道:“沒有了魏國之憂。向東,我們可以應對齊國。向西,也可應對秦國。在北,亦可應對北疆危急。我們與魏國不睦。趙國深處四戰之地,東西南北皆不能兼顧。趙國危矣,邯鄲亦危矣。”

“你身爲齊人,怎懂趙人的切膚喪親之痛。魏人給了你什麼好處,你竟然不顧趙國國恥,不顧及趙國諸臣及百姓的感情。你…不配爲趙國的臣子。”

“我是以趙國長遠計考慮,怎不配爲趙臣。我說的,錯了嗎?”

“豈止是錯了,簡直是錯得太離譜。先君在世,趙國也是深處四戰之地。先君屈服了嗎?趙國諸臣及百姓屈服了嗎?趙國危矣了嗎?邯鄲危矣了嗎?先君奪地平叛,征戰諸侯,不也是英雄人物。你身爲趙臣,不思國恥,危言聳聽,配爲趙臣嗎?”

趙雍見衆人吵得不可開交,適時地制止住了這個話題。起身,離開宮殿。衆人見君上離去,也不在爭吵,各自散去。

肥義站在遠處拱手向趙豹打招呼。

趙豹停下腳步,看了他一眼,眼神之中,充滿失望,也不理他,徑直離去。

次日,羣臣上書,皆說合縱弊大於利。

趙雍料到今日會引發軒然大波,叢臺宮也不會太平。索性,以醉酒未醒,不上朝處理朝政。羣臣在叢臺宮殿上發泄怨氣,方纔漸漸離去。

趙雍躲在叢臺宮,觀賞美景。但是百官的文書及不平之音,皆傳入了他的耳朵。趙雍也明白,與魏國合縱意味著什麼。無論任何事,總會有利有弊。但是,聰明人懂得如何取捨。如何在不傷害他人感情的同時,堅守心中的想法。

公孫衍徒留趙國多日,也未能見到趙君。魏璦見合縱難成,心灰意冷地說道:“上大夫,走吧!趙國是不會放下恩怨,締結聯盟。我們在趙國也無濟於事。明日,我們便啓程回國。王上也不會怪罪我們。”

公孫衍手中握有一卷書籍,正在聚精會神的觀看。

魏璦見他不說話,以爲是他心高氣傲,放不下臉面,好言道:“上大夫,你爲魏國做的一切。我也看在眼裡。回國後,我會如實稟報王上。你,不必介懷。也不要太傷心了。魏國需要你。王上也需要借你的才華,振興國力。”

公孫衍放下書卷,揉了揉疲憊的眼神。

魏緩見他聽從了自己的意見,“我馬上命人收拾,明日便入趙宮遞交文書,離開趙國。”

“我們不用走了。”

“趙君不搭理我們,趙國諸臣也是這樣。我們留在這裡,有什麼意義。趁趙國未對我們發難,我們能夠體面的離開。一旦…”魏璦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趙君遣送我等離開。那時,我們在離去,體面盡失,有辱國體。”

公孫衍避而不答,雙眼看著窗外,問道:“我們來趙國幾日了。”

魏緩回道:“十日。”

“十日。”公孫衍伸展一下僵硬的身子,“趙國,我們會離開的。但,不是明日。”

“可…”

公孫衍知道他要說的話,截斷道:“我們會風風光光離開,絕不會被趙國辱了國體。”

魏緩聞言,覺得公孫衍有了主意,“你有辦法說服趙君及諸臣參與合縱。”

“十日,趙國諸臣及百姓的情緒應該緩解了吧!”公孫衍語調篤定,“趙國,該來人了。”

魏緩不解道:“上大夫說趙國會來人?”

公孫衍指著窗邊的數只雀鳥,“雀鳥臨窗,煩憂之事盡去。喜事,該來臨了。”

魏璦上前將雀鳥趕走,關好窗戶,“上大夫,事情都到這個地步。你還閒情逸致說這些。”

按理說,在叢臺宮酒宴上,有許多人反對合縱。這些人,應該利用手中的權利,發動人力破壞合縱。魏人身在邯鄲處境堪憂,館驛也會被波及,館驛四周不太平纔是。然,事實卻剛好相反。

魏國在邯鄲的館驛,沒有遭到任何人的騷擾。魏人去趙國集市,採購物資,也沒有遭到不公平待遇。出現,這一切現象,說明是有人下了命令,保護著他們及魏國在邯鄲的館驛。

誰有這麼大的力量,既能夠壓制百官言論,又能制止本國人民,因情感激烈,滋生事端,導致事態擴大。除了,趙君有這個實力,其他人是不能做到。

這幾日,公孫衍靜下心來,仔細將叢臺宮發生的事情,靜靜想了數遍。他解讀了趙君之語,表面是殺他威風,實則是維護他。根據這些微末細節,公孫衍斷定,魏、趙兩國締結聯盟合縱,是有機會的。

公孫衍將自己所想所感說給魏璦聽。

魏璦聽了,也覺得頗有道理。

公孫衍嘆道:“趙君,爲了魏、趙兩國做出了巨大努力。我也該爲趙國送上一份禮物纔是。”

魏璦忙道:“上大夫不能做出有辱國家的事情。”

公孫衍笑了笑,對他的言語不放在心上。

夜色降臨。公孫衍命人擺好酒席,便遣散侍者。魏璦問他,你這是做什麼。

公孫衍笑道:“有客來。”

“上大夫在趙國還有朋友嗎?”

公孫衍知他話中的意思,也不出言爲自己辯護。

魏緩問道:“上大夫命人給趙君送去了什麼。”

公孫衍伸出粗壯的手指,“中山不滅,趙國不興。”

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三章 佈局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四章 破局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
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三章 佈局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四章 破局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浦县| 新昌县| 甘泉县| 宜兰县| 仙居县| 岑巩县| 张家川| 福建省| 湘阴县| 芒康县| 武川县| 林口县| 黔东| 湘潭县| 儋州市| 宜良县| 西吉县| 夏河县| 板桥市| 神木县| 聂拉木县| 英超| 垣曲县| 鄂托克旗| 牙克石市| 孟连| 筠连县| 东海县| 邢台县| 晋州市| 邢台市| 安陆市| 青阳县| 英吉沙县| 招远市| 五峰| 白玉县| 阜新市| 信宜市| 图木舒克市|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