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章 佈局

趙國新君雍涉位,面臨的第一次挑戰,就是魏罌派來的大使向趙國遞來的國書。

魏國國書既表達了對死去的趙肅侯語敬慕之情,又表達了對新君恭賀之語,以及希望魏趙兩國能夠化解以恩怨,和平共處。在國書最後一列,魏候罌露出了真面目,他向趙國提出了一個請求...魏國打算派出一萬人,前來參加葬禮。

魏國的國書,言語誠懇,毫無半點蠻橫之態。若是一般人,決定會相信魏國釋放出的友好和善意。

正因爲魏國主動放下姿態,讓趙國相邦公子豹,捉摸不透。

按理說,趙國國君去世,諸侯派人前來告慰國君亡靈,本應該是正常的現象。奇怪的就是魏國爲何要派出萬人送葬。周天子甍,也不見諸侯派出萬人前去祭奠。除非,諸侯心中另有所圖。

趙豹將魏國國書看了數遍,不看則好,一看覺得國書中大有文章。再加上,魏國大使,放低姿態,態度謙卑恭順,弓著身子,靜待答覆。趙豹明銳的鼻子,瞬間嗅到了戰火的味道。

趙豹以事關國體,不敢擅自做主,擇日以國書,告知魏國大使,以此觀察對方會有何種反應。魏國大使面含微笑,既不逼迫對方做決定。也不多言,以免壞了大事。索性給對方時間,讓他自己去琢磨。

趙豹沒有從對方嘴裡得到有用信息,心中暗歎:“這位大使,果真不能小覷。”

魏使爲了不打擾對方,躬身退了出去。

魏使告退後,相邦趙豹拿著魏國遞來的國書,立馬入宮,將這件事稟告給新君雍。新君雍見茲事體大,邀請重臣共同商議。不多時,趙國諸臣,魚貫而入。大臣以享受俸祿、品位高低分爲左右兩列依次跪坐。趙豹身爲諸臣之首,第一個位置理所當然由他居坐。

趙豹對著高坐的趙君,行了一禮,雙手高舉魏國國書,“君上,魏候罌(魏罌雖已稱王,但是趙國人並沒有承認),請求一萬人前來趙國送葬,告慰先君。臣不敢擅自做主,請君上定奪。”

趙雍雖然年幼,深諳爲君之道。在情況尚未明朗,就急於表明立場的國君,不是一個好的君主。此刻,位居殿中心懷叵測之人,也在靜靜等待著,甚至期待年幼的國君,犯下一個致命的錯誤。面對魏國國書,新君雍與趙國諸臣,舉行了一場辯論。辯論的內容:趙國應當以何種方式,回覆魏國的國書。

以大司寇公子成爲主的宗室重臣認爲,應當以柔。他們認爲,先君剛喪,新君年幼。眼下趙國是不能刺激魏國,以防魏人出兵,亂我家國。魏國有什麼要求,儘量答應他們。只要滿足魏人的胃口,魏人是不會和趙國過不去的。魏人開出的條件,他自信趙國給得起。

公孫璞、肥義、李兌等人認爲,趙國新君年幼,先君剛去之際,來此國書,顯然是隱藏著陰謀。尤其是國書中說的一萬人送葬,顯然是包藏禍心。這一萬人表面是弔祭先君,實則也是圖趙的一支軍隊。無論,趙國以剛,或以柔回覆國書。魏國會趁機,出兵趙國。

與其以柔,不如以剛。魏人即便征伐趙國,見趙國態度強硬,尚有後憂。再說,大爭之世,魏人想憑藉一國之力覆滅趙國,簡直是黃粱一夢。

正當兩派爭得耳紅目赤之時,所有人的目光匯聚在趙君雍一人身上。趙君雍心裡明白,無論支持哪一方的意見,總會傷了另一方人的心。趙國君臣關係,猶如水火。他問自己,君父尚在,面對此局,他應當如何抉擇。然,目前的情況,容不得他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

趙雍將深幽的目光轉向相邦趙豹,問道:“君父常說,宗室子弟君最賢。若遇邦國大事,難以決斷,需請教相邦。今,魏國來信,我應當如何回之,還請相邦教我。”

趙豹臉頰抖動,敏銳的鼻子,已經嗅到了來自不同方向的敵意。他爲趙國相邦多年,乃睿智之人。趙侯語尚在,時常向他討教治國之策。他的意見,也總是被採納,用於治國之中。

趙語也時常說:宗室子弟君最賢。

他用餘角的目光,瞥了一眼高坐的君上。他身爲相邦,對待魏國的國書,本可自行決斷。他將國書告知君上,就是爲了不趟渾水。思慮再三,他決定將這個皮球,踢給君上,讓他定奪。趙雍得知,先聽取了他的意見。然後,召集諸臣共同商討。皮球踢來踢去,又踢給了他。趙豹心嘆:君上年幼,但不簡單。

兩派各執一詞,見解都有道理。趙豹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頗有些爲難。更何況對於剛出入朝堂,政治不深,年僅十五歲的孩子。倘若抉擇不對,爲趙國帶來災難。任何人,都付不起這個責任。一想到,新君雍在如此複雜的情況下,尚能保持鎮定,頗有爲君之道。

短暫權衡利弊之後,趙豹必須做出選擇,擡頭道:“回稟君上,臣認爲,諸臣言之有理。眼下,趙國處於多事之秋,能免則免。魏人以一萬之衆,送我先君,必是受先君德義感昭。我們以剛烈之詞拒絕魏人善意,會惹怒魏人。臣贊成,理當以柔。”

趙豹選擇站在了宗室一方,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過後的結果。趙國立國,不能缺少宗室子弟的支持。即便寒了肥義等人之心,也不能讓自己樹敵於宗室。

宗室盤根錯節,力量是無比巨大的。

宗室之人見相邦也站在自己這一邊,無不笑容相對。肥義、李兌之人的意見雖沒被新君採納,也看不出他們臉上有不悅之色。對於他們而言,分說利弊是臣子的責任。他們的言論,是否得到君上的重視及採納,又另當別論。

“相邦所言甚是。”趙雍沉吟片刻,續道:“還請相邦不辭勞苦,親自處理這件事。”

趙豹怔了一下,隨即行禮道:“喏。”

翌日,魏國大使很早就在相邦府邸等候。府邸傭人,早將此事通報進去。

趙豹沉吟一會,心道:“魏使來得真早。”

他身爲一國之相,若是擡高架子,讓他國大使等著!此事傳出去,恐怕就會落得個冷落他國大使的‘美名’。趙豹,最愛惜自己的名聲。於是,整理好衣冠而出,含笑道:“大使,起得可真早。”

魏使回禮,“心中有事,不敢入睡。”

趙豹知他意思,從長袖之中取出一副竹簡,“這下可安心睡覺了吧!”

魏使伸出雙手,謙恭的接過竹簡,假意糊塗道:“相邦,趙君的意見如何。”

“趙君,答應了魏候的請求。”

魏使暗中高興,躬身謝道:“有勞相邦辛苦。”

“爲君上做事,怎可言苦。”趙豹,執著魏使的手,“魏使,何不進去,與我小酌幾樽。”

“相邦好意,我心領了。”魏使,大手一揮,身後兩名士卒擡出一個箱子。魏使命人打開它,指著箱子裡面的東西說道:“我即將回國,將此事告知魏王。他日相聚,再與相邦大醉。這點東西,算是請相邦喝酒。”

趙豹也不正眼去看那箱東西裝有何物,隨手一揮,命人將箱子擡了下去,對手魏使道:“魏使有事,我就不多加挽留。”

“告辭。”

魏使走後,趙豹對傭人說道:“將箱子裝入馬車,我要進宮。”

傭人不解,問道:“大人,這是魏使孝敬您的。”

“我身爲一國之相,還缺這點東西。”

魏使得到趙國回覆的國書,便出了邯鄲,快馬將趙書送回魏國宮中。魏王罌一覽國書,朗聲大笑:“季大夫,你不愧是我大魏傑出的大使。”

季大夫道:“能爲王上效命,乃臣之幸。”

魏王大悅,賞賜千金。

魏太子嗣,恭賀道:“父王如此高興,必是趙君應允了我國提出的條件。”

魏王點了點頭,流露出的目光,頗有讚賞之態。

惠施出列道:“大王,能否將書信,傳給臣閱覽。”

魏王將信交給身邊的宦者,命他傳了下去。惠施見此書文,心中大樂。魏王,笑呵呵地道:“國相,你看出什麼沒有。”

惠施將書信傳給其他大臣,“公孫將軍臨走之時曾說:趙國回信以剛烈之詞,出兵暫緩。趙國以柔回之,圖趙可行。”

“公孫將軍,果真是個人才。”魏王容顏大悅,“竟然能想到用一封書信,試探趙國虛弱。孤以爲,趙人性子剛烈,竟有如此柔和之態,也出孤意料之外。公孫將軍出使齊國,有些時日。不知,公孫將軍能否說動齊王與寡人一同謀趙。”

“王上不必擔憂,公孫將軍出馬,此事可成。”惠施說道:“不僅齊國會響應。秦國、楚國、燕國也會加入我們圖趙。”

“這真是個好消息。”魏太子嗣看完書信,慷慨而談道:“趙人向我大魏示弱。看來趙人是怕了我國。有了其他四國相助,趙國何愁不滅。”

惠施道:“王上,我們探出了趙國虛實,公孫將軍交代的下一步,可以實行了。”

魏罌點了點頭道:“選擇精壯之士,交給吾兒和相國。”

太子嗣、惠施相互一視,齊聲道:“喏。”

魏罌起身,面向宮門,意氣風發,“孤,給趙國下了這盤棋。趙人應當如何應對。”

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九章 揚國威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
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九章 揚國威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奉新县| 新津县| 象山县| 晋宁县| 曲靖市| 江永县| 堆龙德庆县| 莲花县| 横山县| 青海省| 汝城县| 开江县| 哈尔滨市| 凤山县| 武山县| 玉山县| 武山县| 民丰县| 永新县| 彭泽县| 沂源县| 青川县| 渝中区| 山阳县| 钦州市| 长顺县| 雷州市| 康定县| 通海县| 普安县| 玉山县| 收藏| 夏河县| 温泉县| 垫江县| 庐江县| 万荣县| 红原县| 昌吉市|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