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趙、魏、楚、燕五國攻秦不利,隨後修魚、觀澤,魏國再敗。魏國國內(nèi)民憤滔天,所有矛頭指向公孫衍。
魏王嗣不堪國人重壓,選擇與秦國求和。
秦國答應(yīng)魏國求和,但是有一個條件…驅(qū)逐公孫衍,立田需爲相。
公孫衍見秦王駟和張儀忌憚他,不會讓他留在魏國。魏國再也沒有他立足之地。公孫衍也知道自己走後,魏國國政,將會被秦國干涉。他辛辛苦苦倡導的合縱攻秦,也將會付之東流。
爲了不讓秦國計謀得逞,公孫衍在離開魏國之時,向魏王嗣建議,以田罌之子田文爲相。
魏王嗣也不甘心被秦國掌控,派人前去齊國,邀請齊相田罌之子田文入魏爲相。
田文入魏爲相,爲了齊國的利益,必將會抵制秦國。齊相田罌,也會改善和魏國之間的關(guān)係。
公孫衍離魏走韓,聯(lián)合楚國對抗秦國。韓、趙之盟穩(wěn)定。公孫衍雖離開了魏國,但齊、魏、韓、趙、楚,形成了新的合縱之勢。
公孫衍離魏,田需也沒有成爲魏相。秦國也沒能插手魏國國政。張儀和公孫衍之間的較量,雙方打了一個平局。
今,燕國大亂,齊、燕、趙、中山四國正在燕地角鬥,無暇顧及中原之事。秦王駟和張儀看準時機,發(fā)兵攻韓。秦國攻韓,既是打破公孫衍新一輪合縱之勢,也能離間韓、楚之間的關(guān)係。
公孫衍離魏,再次來到韓國,受到韓王康的信任和重用。韓王康將訓練新軍地任務(wù),交給他負責。
公孫衍爲韓國訓練的新軍尚未成形,秦國便出兵攻打韓國。韓王康得知秦國出兵的消息,召集重臣商議如何退敵。
韓王康問道:“秦國又來攻打我們,諸位有何退敵之策。”
韓鵬左右看了看,喊道:“王上,臣主張戰(zhàn)。”
韓王康沉思半響,又問道:“犀首,有何意見。”
公孫衍道:“臣,贊成大司馬意見。與秦國開戰(zhàn)。”
韓王康見公孫衍也主張戰(zhàn),心裡有底,點了點頭,問道:“犀首爲寡人訓練新軍,是否可以奔赴戰(zhàn)場殺敵。”
“新軍尚未成形。”公孫衍從容不迫答道:“但秦人來犯,可以一戰(zhàn)。”
韓王怒道:“秦人欺我太甚,寡人早就不想忍了。”
韓鵬和秦國交過幾次手,自然知曉秦國的實力,提醒道:“王上,秦國之力,不可小覷。我們一邊與秦國開戰(zhàn),一邊向天下諸侯求助。”
韓王康問道:“天下諸侯誰會來救我。”
韓鵬答道:“趙國。”
“趙國和秦國打了三年。秦國攻佔趙國中都、西陽。秦將嬴疾渡過大河,攻佔趙國離石、藺城等地。趙國雖擊退秦人,收復失地。但趙將趙莊、藺興等人爲國戰(zhàn)死。秦、趙一戰(zhàn),趙國付出慘重地代價。趙國危難之時,寡人不曾派兵相救。今,秦人攻我,你讓寡人向趙國求助。寡人如何開得了這個口。”韓王康深深地出了一口氣,愧色道,“退一步說,趙君不計較韓國之舉。如今,趙國正在插手燕國,與齊國相爭。趙國豈能助我國退敵。”
韓鵬想了想,又道:“王上,我們可以向魏國求救。”
韓王康搖了搖頭,“魏王將女兒嫁給秦王之子,以續(xù)秦、魏之好。魏國怎會爲了韓國,得罪秦國。”
大司寇韓嵩道:“王上,我們可以向齊國求救。”
韓王怒道, “你們不要忘了,我們和齊國的仇恨,不亞於秦國。”
“三年前,秦國出兵攻我,魏、趙出兵助我國抵抗秦國。不是齊國偷襲魏國,在觀澤打敗趙、魏聯(lián)軍。三晉男兒,豈能在修魚被秦國斬首數(shù)萬人。申差等衆(zhòng)多將士,也不會命喪秦人之手。”韓鵬怒道:“大司寇難道忘了。一個月前,齊國還對我國國政指手畫腳。田闢彊揚言要出兵攻打我國。一點也都不把我國放在眼中。我們寧可與秦國血戰(zhàn)而亡,也不能向齊國求助。”
“寡人也痛恨齊國。齊國想要吞併燕國,寡人也不答應(yīng)。寡人才答應(yīng)趙君放燕質(zhì)子歸國。”韓王康也是怒火中燒,“寡人相信,燕、趙兩國會聯(lián)合起來,好好教訓齊國。”
“秦國勢大,若無諸侯國來救,我國危矣。”韓相公仲侈道:“王上,我們不如向秦國求和。”
“韓相,我們怎可未戰(zhàn)先怯。”韓鵬厲聲道:“我們寧可與秦國血戰(zhàn),絕不求和。”
“寡人也是這個意思。”韓王康正色道:“秦國要打,寡人迎戰(zhàn)便是。”
韓嵩見王上打定主意和秦國開戰(zhàn),呼道:“難道就沒有諸侯來救我們了嗎?”
公孫衍道:“楚國。”
韓鵬疑色道:“楚國會出兵救援我國。是我聽錯了,還是犀首口誤。”
“大司馬沒有聽錯。”公孫衍一字一句道:“我們向楚國求援。”
韓王康也是充滿疑慮,問道:“楚國爲什麼會救我國。”
“秦國滅了苴、蜀、巴三國。秦國對楚國已然夠成威脅。”
韓鵬問道:“犀首之意,秦楚兩國會開戰(zhàn)?”
“秦國要想將本土和莒、蜀、巴三國連在一起。秦國就要奪取楚國漢中郡。臣斷定,少則半年,多則兩年。秦國和楚國會有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zhàn)。楚國救我,便是救自己。我們派兵去向楚國求援,楚國必會出兵,遏制秦國。”
“好。”韓王康道:“犀首,寡人命你率領(lǐng)新軍前去對戰(zhàn)秦軍。”
公孫衍領(lǐng)命道:“喏。”
“韓鵬,出使楚國,向楚王求助。”
“喏。”
“韓國的國運,寡人拜託諸位了。”
韓鵬帶著財寶和美女,來到楚國國都郢都,面見楚王熊槐。
楚王見韓鵬攜帶財寶和美人,問道:“大司馬出使我國,何必這般客氣。”
韓鵬道:“秦國出兵攻我,吾王派我前來向楚王救援。”
楚王左右看了看,驚道:“秦國出兵了。”
韓鵬點了點頭,算是應(yīng)答。
楚王問道:“秦國出兵,韓王是什麼意思。”
“吾王以公孫衍爲將,阻擊秦軍。”
“公孫衍?”楚王想了片刻,對著楚臣問道:“這個名字,寡人好像在哪裡聽過。”
令尹昭陽道:“公孫衍正是犀首。”
“哦。”楚王追問道:“推舉寡人爲合縱長,號召諸侯合衆(zhòng)縱攻秦國的那個人嗎?”
昭陽道:“王上,正是此人。”
楚王問道:“公孫衍不是在魏國?怎麼跑去韓國。”
昭陽道:“秦國逼迫魏王驅(qū)逐公孫衍。公孫衍離魏前往韓國效力。”
楚王發(fā)出感嘆道:“公孫衍要是能來我國就好了。”
屈原輕聲咳嗽一聲,以示提醒。
楚王會意,擡手道:“大司馬請下去休息。寡人廷議之後,在給你答覆。”
韓鵬行禮告退。
楚王問道:“秦國攻打韓國,韓王向寡人救援。寡人是救,還是不救。”
“我們派兵前去救援韓國,等同於向秦國宣戰(zhàn)。”昭陽尋思半響,又道:“王上,臣建議不救。”
“臣等附和。”
屈原鼻息重重哼了一聲。
楚王見他有話要說,問道:“左司徒,有什麼話要說。”
屈原用冰冷地眼神,掃視四周之人,面向楚王,“王上,秦國攻韓是爲了震懾中原諸侯,攻打我國纔是最終目的。臣主張救援韓國,抵抗秦國。楚、韓同盟,秦國攻打我國,便會有後顧之憂。”
“左司徒,寡人沒聽錯吧!”楚王笑道:“秦國會攻打我國。”
衆(zhòng)人聞言,一陣大笑。
屈原神色寧靜,也不做任何辯解。
楚王傲色道:“楚國之地,天下最廣,四海諸侯無一國能比。寡人擁有束甲百萬,猛將千人。當今天下,是楚國的天下。四海諸侯,沒有一國敢和楚國開戰(zhàn)。區(qū)區(qū)秦國,安敢攻打楚國。秦國不來則已,若來,寡人必滅之。左司徒未免太杞人憂天了。”
衆(zhòng)人聞言,又是一陣大笑。
昭陽也道:“左司徒多慮了。秦國是沒有膽量和我國開戰(zhàn)的。秦國攻打韓國是爲了掠奪韓國土地、人口。”
楚宮有很多人紛紛出言迎合。
“秦國乃弱國,豈敢覬覦我大楚。”
“秦人敢來,末將願領(lǐng)兵,叫秦軍有來無回。”
“末將也願意領(lǐng)兵,攻破秦軍,佔領(lǐng)咸陽宮,生擒秦王。”
屈原見這羣狂妄自大之徒,強忍住心中的怒氣。楚國在這樣繼續(xù)發(fā)展下去,離滅亡也就不遠。
楚王見屈原無話可說,笑道:“左司徒,你聽見這些聲音了嗎?你還堅持認爲秦國會和我國開戰(zhàn)。”
屈原睜開雙眼,環(huán)顧左右狂妄自大之輩,“秦國攻打韓國之後。臣預言,不出一年,秦國就會出兵攻打我國。”
屈原一言,澆滅楚王心中的驕傲。楚王怒道:“屈原,你是覺得楚國打不贏秦國。”
“王上息怒。左司徒心直口快,你不要往心裡去。”昭陽朝著屈原使去一個眼神,“左司徒,快向王上告罪。”
“舉世混濁唯我獨清,衆(zhòng)人皆醉唯我獨醒。”屈原冷聲道:“我盡了一個臣子的本分,說了臣子該說的話,何罪之有。”
昭陽氣得臉色慘白,“左司徒,你…”
楚王道:“屈原,寡人給你一個機會。你爲何斷定秦國會來攻我。你的理由不能說服寡人。寡人不會放過你。”
“今日之秦,亦非昔日之秦。楚、韓、趙、魏、燕五國之勢,亦不能攻破秦國。足以見得,秦國有爭天下的實力。”屈原厲聲道:“秦國佔據(jù)巴、蜀之地,早晚會和我們開戰(zhàn)。今日我們助韓擊退秦國。中原諸侯我們就多了一個盟友。”
“盟友。”楚王眸色不屑,“寡人不需要。”
“我們就等著秦人打過來吧!”屈原說完,大袖一揮,怒髮衝冠地離開楚宮。
楚王勃然怒道:“屈原,你給寡人站住。”
屈原頭也不回地離開出宮。
楚王問道:“陳軫,你出自縱橫家。秦國攻韓,寡人是救還是不救。”
陳軫洞悉了楚王的心意,“王上,不如我們學學齊國圍魏救韓一事。”
“圍魏救韓。”楚王穩(wěn)定思緒,問道:“先生,請說給寡人聽。”
“王上,我們不救援韓國。韓國沒有底氣和秦國開戰(zhàn)。韓國會向秦國求和。”陳軫見王上眉宇舒展,聽進去了自己的主張,續(xù)道:“我們答應(yīng)出兵救援韓國,給韓王一個抵抗秦國的勇氣。我們救援大軍行程緩慢,抵達韓、楚邊境按兵不動,鼓譟聲勢救韓。等待秦、韓相伐,消耗秦、韓兩國國力。”
楚王琢磨片刻,厲聲道:“好,就這麼辦。”
韓鵬回到國內(nèi),將楚王出兵救援韓國的消息,告知韓王康。韓國上下一片狂熱,下定決心與秦人決戰(zhàn)。
韓相公仲侈見狀,進言道:“王上,秦國攻打我們是用拳頭,楚國救我是用虛名。我們怎能依靠楚國的虛名,和秦國開戰(zhàn)。”
韓王質(zhì)問道:“楚國是南方大國,豈會用虛名欺騙寡人。”
“楚國乃蠻夷,豈會有信義。”公仲侈道:“五年前,我們和楚國約定,一起攻秦,不破秦國,絕不退兵。楚國不但退兵,還攻打我國。王上,難道忘了楚國是如何背信棄義。”
“楚王爲何要助寡人攻秦。”
“楚國用虛名救我,實則是讓我們抵抗秦國,消耗國力。楚國的話是不能信。”
“即使楚國欺騙寡人。”韓王康揚聲道:“寡人也不會向秦國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