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

安頓好韓姬瑤和孩子後,趙雍方纔離開迎鳳殿。走出大殿,望著滿天星辰。

趙雍道:“寡人要做一名合格的夫君和父親。”

韓忠笑著補上一句,“還要當一名合格的王上。”

“寡人以月色起誓,他日必將重拾先祖輝煌,傲視諸侯。”趙雍的眼神朝著迎鳳殿內看了一眼,“寡人不僅要守護好君父遺留給寡人的千里江山。寡人還要爲子孫打下一片數千裡山河。”

韓忠目視著月光映襯下的少年。這一幕,他曾經見過。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以龐涓爲將,領兵十萬,進攻趙國,兵至趙都邯鄲。趙成侯種以全國之力抵抗魏國。魏國兵峰正盛,圍困邯鄲兩年。

爲了保存趙氏宗廟,大臣建議遷都避禍。趙太子語認爲遷都,會亂了軍心,助長魏人的囂張氣焰,邯鄲也會歸魏人所有。趙語穿上戰(zhàn)甲,親自登上邯鄲城樓,誓死保衛(wèi)國都,絕不後退。

趙成侯英雄一世,也不願意落得罵名,以邯鄲爲根基,與魏國一戰(zhàn)。趙國一邊積極與魏國作戰(zhàn),一邊向齊國求助。

齊威王以田忌爲將、軍師孫臏領軍十萬,救援趙國。桂林一役,齊軍打敗了魏軍,齊國聲威大震。邯鄲之戰(zhàn),趙國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公元前351年,魏國與趙國在漳水之畔締結合約,魏人撤出邯鄲。同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藺城。

趙成侯是何等英雄了得,與諸侯交戰(zhàn),不落下風。攻打衛(wèi)國,奪取衛(wèi)國七十三座鄉(xiāng)邑,佔領甄城。打敗鄭軍,將土地送給韓國。聯(lián)合韓國南下在獮澤打敗魏軍,包圍魏惠王,試圖將魏國一分爲二。向西攻秦,在高安打敗秦軍。向東攻打齊國,直至鄄地,佔領齊長城。聯(lián)合韓國攻周,將週一分爲二。

趙國在趙成侯的帶領下是何等的風光無限。

邯鄲之難,漳水之盟打擊了趙成侯萬丈雄心。此戰(zhàn)之後,趙成侯無心與諸侯爭強,整日變得鬱鬱寡歡,以酒色麻痹自己,憶往昔逝去的榮耀。

一年後,趙成侯甍,趙肅侯語繼承主君之位。

趙國國內不穩(wěn),兼之外敵虎視眈眈。趙肅侯也是寢食難安,他時常登上龍臺俯視邯鄲,握緊拳頭髮誓,“一定要守護好君父留下的千里江山。”

韓忠從這個少年身影,看見了先君影子,眼眶有些溼潤,“君上越來越像先君?”

趙君得子,趙國後繼有人。喜訊從趙宮散了出來,邯鄲城內一片喜氣洋洋,恭祝國君喜得貴子。

趙雍在叢臺宮擺下酒宴,宴請朝中重臣,他要把自己得子的喜悅分享給衆(zhòng)人。

韓姬瑤坐在趙雍身旁,享受著衆(zhòng)大臣的祝賀。叢臺宮載歌載舞,慶賀趙君得子。

酒過五巡,趙雍起身,對著衆(zhòng)人道:“寡人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諸位。”

趙雍柔和地目光看著韓姬瑤和她懷中的孩子,“王后爲寡人增添子嗣。寡人決定,立他爲太子。”

衆(zhòng)大臣聞言,齊聲道:“王上聖明。”

韓姬瑤見孩子被夫君立爲太子,趙國未來的儲君,欠身道:“謝王上。”

趙雍見她剛生完孩子,身子虛弱,上前攙扶道:“不必多禮。”

韓姬瑤取過一樽酒,禮敬道:“王上,臣敬你一樽。”

趙雍在她耳畔低聲叮囑道:“你剛爲寡人增添子嗣,身體不好。還是不要飲酒。”

“今日是孩兒立爲太子。我不喝點酒,有點說不過去。”韓姬瑤輕聲說道:“大臣都看著?你也不想他們說我不懂禮數。”

趙雍見她執(zhí)意要飲酒,低聲道:“少喝點。”

“知道了。”韓姬瑤舉樽禮敬大臣,一飲而盡。

韓姬瑤親自替趙雍斟酒,甜美一笑,“今天是大喜日,喝點酒,不礙事的。”

趙雍低聲提醒道:“你身體不好,不能再喝了。”

“今日舉國同慶。我身爲孩兒的母親,也要慶賀纔是。”韓姬瑤壞壞地說道:“你別皺眉了,我有分寸,不會喝醉的。”

趙雍拿她沒辦法,嘆道:“我順了你的意思。飲酒傷身,你還是少喝點。”

韓姬瑤見他答允,笑道:“好。”

衆(zhòng)臣舉起酒樽,面向王上、王后,齊聲道:“臣等敬王上、王后和太子一樽。”

趙雍、韓姬瑤舉樽示意,一飲而盡。

趙雍見夫人飲酒後,臉色彤紅,問道:“你還好嗎?”

韓姬瑤不想被他小看,回道:“這點酒難不倒我。”

忽然,侍者快步走來,高呼道:“王上,魏使公孫衍求見。”

叢臺宮靜了下來。

趙雍對侍者道:“請他進來。”

公孫衍大踏步走了進來,行禮道:“犀首,拜會趙王。”

趙雍擡手道:“犀首,不必多禮,賜坐。”

公孫衍回禮,“謝趙王。”

趙豹笑道:“犀首來趙國不是爲了喝酒吧!”

公孫衍直接表明來意,朗聲道:“犀首此番前來,一是爲了恭祝趙王得子,討杯酒喝。”

趙豹笑道:“此子已被吾王立爲儲君,趙國的太子。犀首是不是應該舉樽痛飲。”

“理應如此。”公孫衍豪氣干雲連續(xù)喝了幾樽酒。

趙雍問道:“犀首來邯鄲,第二件事是什麼。”

犀首放下酒樽,揚聲道:“合縱攻秦。”

叢臺宮,一片安靜。

趙雍平復心境,打破安靜,“合縱攻秦。”

公孫衍見趙臣一片驚愕,趙君卻穩(wěn)如泰山,神色不改,問道:“趙王,我們能談正事嗎?”

大司寇公子成,語調不善道:“今日是我國大喜之日,舉國同慶。犀首要談國事,請明日再來。”

肥義見氣氛詭譎,語調溫和道:“今日是我國大喜之日,談論國事能否改日商議。”

“歲月易老,不等人,我只爭朝夕。”公孫衍拿起酒樽,又放下,環(huán)顧趙國衆(zhòng)臣,揚聲道:“趙王願意與我談合縱攻秦之事,犀首留下來。不談,犀首走,便是。”

公孫衍之言,完全沒有緩和餘地。趙雍看了會諸臣,又看了看公孫衍,問道:“犀首爲何要合縱攻楚。”

公孫衍見趙君王年輕,卻鎮(zhèn)住朝臣。這幾年,趙王成長速度如此之快。趙王再長大幾歲,趙氏風骨將會再一次叱吒風雲。

三晉再出明主,何懼諸侯。

公孫衍見趙王願談伐秦,忙道:“秦國伐齊,新敗,士氣受挫。此刻,正是聯(lián)合中原諸侯合縱攻秦之時。”

叢臺宮再坐之人,皆是老臣、重臣,說話頗具分量。攻秦雪恥、收復失地也是他們的心願。

秦國新敗,這些人主張聯(lián)合韓、魏以攻秦,既雪恥收復失地,又狠狠敲打一下秦人囂張的氣焰。公孫衍一言,激發(fā)了在座之人的血性。

趙豹率先出列,應和道:“王上,秦人欺我辱我,此仇不得不報。臣,贊成合縱攻秦。”

“臣也贊成合縱攻秦。”在座的大多數趙國重臣皆贊成合縱攻秦,尤其是歷經河西一戰(zhàn)存活的老將,請戰(zhàn)之聲日益高漲。

趙雍看了看衆(zhòng)人,又看了看犀首,問道:“犀首,你要寡人蔘與合縱。”

“對。”公孫衍鏗鏘有力地道:“我打算邀集趙、韓、魏、楚、燕五國合縱攻秦。”

“三晉合縱攻秦,些許能成功。”李兌話鋒一沉,問道:“楚國和燕國怎會參與合縱攻秦。”

公孫衍答道:“秦人佔據了楚人的土地。秦人東出以爭天下,也會威脅了到楚人的利益。我們邀集楚人蔘與合縱攻秦,楚王熊槐必會參與。”

李兌又問道:“燕國地處北寒,與秦國沒有領土之爭。燕易王娶秦王之女。燕、秦兩國乃姻親兄弟之國,締結盟約。燕國怎會出兵同我們合縱攻秦。”

“這是韓、魏和楚國的文書。”公孫衍笑著從大袖拿出幾份文案道:“這是燕王噲締結合縱的盟書,諸位要不要看看。”

韓忠上前取過文書,呈給趙王。

趙雍拿起文書觀閱,笑道:“犀首動作好快。”

“雷利風行,乃我個性。拖拖拉拉豈是大丈夫所爲。”說完,公孫衍取出一張堪輿圖,“趙王請看。合縱之勢,從北往南。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和楚國呈一條直線,此乃合縱。”

趙雍的目光隨著公孫衍的手指滑動。

公孫衍指著堪輿圖問道:“趙王看出什麼沒有。”

趙雍知道是公孫衍有意考量他,正色道:“合縱勢大,向東可以攻齊,向西可以攻秦。有了合縱之勢,便可維持天下局勢。無論是齊國,還是秦國,甚至是楚國皆不敢貿然針對三晉發(fā)動戰(zhàn)爭。犀首,寡人說得可對。”

公孫衍見趙王一看此圖,竟然說出他心中所想,笑道:“正是如此。”

李兌冷笑道:“五國攻秦,有幾分勝算。”

公孫衍也不隱瞞,坦誠道:“七成。”

“五國攻秦,五國君主各懷鬼胎,步調難以保持一致。”李兌又道:“再加上五國固有間隙,勢難齊心協(xié)力。此次攻秦雖然勢大,但也是震懾秦國而已。若要攻之,滅之,談何容易。”

公子成冷聲道,“秦國地勢險峻,尤其是函谷關,秦人稱爲天下第一險關。中原諸侯要攻破秦國,首先要攻破函谷關。”

李兌接話道:“諸侯強兵壓境,秦國有滅國之憂,秦人便會團結起來,共赴國難。秦國地處西戎,民風彪悍,加之秦人善戰(zhàn)。五國攻秦,勝算有五成已是不錯。”

趙國廷臣也禁了聲音,公子成和李兌之言不無道理。五國攻秦,豈能那麼容易。

公孫衍凝視著趙雍,眸色堅決果斷,“攻秦勝算哪怕只有一成,也要攻打它。”

公子成道:“明知不能,怎麼爲之。”

“我們只有佔據函谷關,才能徹底壓制秦人。晉國壓制秦人數百年。魏國河西之戰(zhàn),也壓制了秦人近百年。今秦人國勢已然恢復,又有東出函谷,以爭天下之勢。”公孫衍越說越快,情緒激動,“身爲三晉男兒,豈能不重拾先祖的偉業(yè)。壓制秦人,方能保三晉和平。秦人一朝不滅,三晉永無太平。”

公孫衍與李兌關於合縱攻秦利與弊,進行了一場辯論。

公孫衍認爲秦國非打不可。唯有壓制秦人東出函谷的勢頭,方能保證三晉的安全。

李兌認爲攻秦不是上策,發(fā)展國力纔是趙國的重心。

趙國廷臣之間也展開了一場戰(zhàn)與不戰(zhàn)之間的爭辯,直到夜已深,衆(zhòng)人也沒有達成一致。

韓姬瑤產後,身子虛弱。此刻,也是困得不行,但她還是逞強地裝出沒事一般。

趙雍看出了她的變化,不忍心讓她遭受國事這份苦,宣佈攻秦之事,擇日再議,領著夫人往後宮而去。

衆(zhòng)人齊聲恭送道:“送王上。”

趙雍離開叢臺宮,這場酒宴也就沒有喝下去的意義。

翌日,公孫衍正在魏國官驛休息,昨夜歸來他想了很多。

五國合縱攻秦,是保衛(wèi)三晉太平,最重要的辦法。伐秦也是他平生志向。

趙國不參與合縱,合縱攻秦之勢,便會大打折扣。尤其是趙國的地理位置,封鎖秦國,缺了趙國可不行。

公孫衍走在窗前,雙手推開窗戶,讓外面的陽光射進房內。陽光打在身上,著實溫暖了許多。

門外有人喊道:“公孫大人,趙國使者求見。”

公孫衍見趙國來人,揚聲道:“請他進來。”

趙使韓忠走進房內,行禮道:“犀首,我奉王上之命,請你入宮。”

公孫衍回禮,“請大令帶路。”

昨夜,趙雍將韓姬瑤送回迎鳳殿。

韓姬瑤見他離開叢臺宮後心事重重,久久不能安睡,問道:“夫君,攻秦雪恥,收復失地,也是你的志向。公孫衍邀請我國合縱攻秦,你爲何不答應。”

趙雍長嘆道:“攻伐,乃國之大事,不可不慎重。我雖想攻秦雪恥,收復山河。不能一戰(zhàn)擊敗秦國,我豈能輕易伐秦。”

韓姬瑤貼在他的胸膛,問道:“夫君有何顧慮。”

趙雍語調柔和道:“攻秦雪恥,收復河西,不僅是趙國廷臣的使命,也是我的使命。君父未能完成遺願,抱憾終身。身爲人子,便要繼承先輩遺願。”

秦人桑丘慘敗,趙雍心裡已然萌發(fā)了攻秦之心。但他制止了那顆狂熱之心。就是一邊等待契機,另一邊秘密準備攻秦之事。

諸侯合縱攻秦,這是最佳的契機。

公孫衍來趙,邀請他合縱攻秦,他心裡是贊成的。但,攻伐之事,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不慎,釀成大禍。他貴爲一國之主,不僅要對百姓負責,還要對妻兒負責。既然要打,就要取勝。

“夫君,何不單獨見見魏國來的使者,聽聽他的意見。”韓姬瑤又道:“夫君再做決定是否參與合縱攻秦。”

“夜已深了。”趙雍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快睡吧!”

公孫衍跟隨韓忠進入迎鳳殿,行禮道:“犀首,拜會趙王、王后。”

趙雍擡手道:“賜坐。”

“謝趙王。”公孫衍慷慨落座。

韓姬瑤沏好一壺茶,盈盈一笑,“犀首,這是我父王派人送來上等雲峰。你品嚐一下。”

公孫衍仔細品嚐了一番,笑道:“韓國的味道。”

韓姬瑤起身盈盈一拜道:“犀首與夫君商談國事。我身爲一介女流,多有不便。請容我告退。”

公孫衍起身,行禮道:“送王后。”

韓姬瑤走後,趙雍開門見山地問道:“犀首是如何說服燕王和楚王加入合縱攻秦的。”

公孫衍怎麼也沒想到他會有此一問,倍感震驚。衆(zhòng)人只關心,伐秦勝算如何。沒有任何人問他是通過什麼手段,聯(lián)合諸侯。

公孫衍見他有此一問,他也知曉趙王的性格,據實已告,“燕王噲爲太子時。公子升和少公子職與之相爭,以求儲君之位。燕國乃姬姓一脈,傳承了姬周禮制。嫡長子傳承製度,也根植在燕易王的心中。燕易王年老,不堪國事重壓,將國中大小事物交給姬噲?zhí)幚怼<埨檬种袡嗔Γ懦惣骸⒐由l(fā)配苦寒之地,少公子職派去韓國爲質。燕易王甍,姬噲繼位,就沒有任何阻力。”

燕國的動向,趙雍也密切關注。趙雍怎麼也沒想到公孫衍很少去燕,竟能將燕國內政分析如此透徹。公孫衍所言不虛,燕國也不太平。

“但,對姬噲有個隱患。”公孫衍見趙雍沒有說話,續(xù)道:“燕易王娶秦王駟之女。秦國陪嫁的人,在燕國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趙雍問道:“陪嫁之人,豈能控制燕國朝政。”

公孫衍道:“這股力量不可小覷,甚至可以左右燕國朝局。燕王噲坐上了王位,心裡著實不安。我前往燕國,邀請燕王噲合縱攻秦,分說厲害。”

趙雍問道:“犀首請繼續(xù)說。”

公孫衍道:“燕國出兵,有三個好處。”

趙雍問道:“那三個。”

公孫衍道:“一,可以鞏固地位,樹立君威。二,也能敲打秦國陪嫁之人不臣之心。三,也表明了燕國與中原諸侯步調一致。燕國的地位,也會得到中原諸侯的認可。”

趙雍心道:“這就是縱橫之術。”

公孫衍問道:“趙王還有什麼要問的。”

趙雍笑道:“燕國一直被中原諸侯給忽視。犀首邀請燕國合縱,不但解決了困擾歷代燕君的難題,還增強了合縱之勢。”

公孫衍點頭道:“正是如此。”

趙雍笑道:“燕王噲我也曾見過,此人看上去愚鈍,實則藏有大智慧。犀首切中了燕國的命脈,燕王噲怎會不加入合縱攻秦之勢。”

“燕王權衡利弊,當日給了我答覆,願意合縱攻秦。”

“楚國呢?”

“楚國雖是南方泱泱大國,但楚人桀驁不馴,自立爲王,不服中原之禮,不敬周室。周室爲了顏面,率王師攻楚。中原諸侯鄙視楚人爲野蠻人已有數百年。”公孫衍又道:“今日之楚,亦非當日之楚。”

趙雍也想進一步瞭解南楚,問道:“今日之楚,有何不同。”

“楚地之廣,遠超三晉和齊國。楚地兵車萬乘,甲兵百萬,大有以爭天下之勢。楚國合縱也有好處。”

“什麼好處。”

“我以合縱攻秦,推舉楚王爲合縱長。楚國加入合縱,既得到中原諸侯認可,又提升楚國的地位。秦國和楚國爭鬥了幾百年,又有領土爭端。秦國若要東出,以爭天下。秦、楚兩國必然水火不容。楚王知曉其中厲害,便答應合縱攻秦。”

趙雍臉色一沉道:“寡人不參與合縱攻秦,犀首會不會責怪寡人。”

公孫衍沒想到趙王會如此一問,心裡捲起千丈巨浪,但他臉色平靜,回道: “趙國拒絕合縱,合縱缺了一角,合縱之勢將會大大減弱。但攻秦之勢,絕不會中途而廢。”

“犀首爲何攻秦。”

“爲何攻秦。”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公孫衍是魏人,但讓他一戰(zhàn)成名的是秦國。秦王偏愛張儀,立張儀爲相。公孫衍被逼離開秦國來到魏國。輾轉流浪十幾年,他又做了些什麼。

除了年歲增長,白了頭髮,好像並沒有什麼事值得他緬懷一生。他想要建立不朽的偉業(yè),秦國便會出來壞其好事,斷了他的歸路。

攻秦,一是爲了泄心頭之恨。其次,他看到了秦人給母國帶來的威脅。現(xiàn)在的秦國國力已然不可小覷,光憑一國之力是難以取勝,唯有合縱攻秦,方能保住母國的安危。

“攻秦乃畢生所願。”公孫衍眸色多了點恨意,“既是爲公,也是爲私。”

公孫衍和張儀,魏國和秦國,這些事傳遍諸侯,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公孫衍能夠坦誠自己的心意,著實令趙雍感覺意外。公孫衍沒有用爲國爲民的大道理來說服他,而是爲公爲私,此乃大丈夫。

趙雍問道:“五國攻秦,敗了又如何。”

“大丈夫立於天地。有些事做了會後悔一時,不做會悔恨終身。犀首寧可做選擇前者,也不願做選擇後者。”

趙雍熱血上涌,拍案道:“好,寡人就參與合縱。”

公孫衍一愣,問道:“趙王爲何...”

趙雍凝視著他,揚聲道:“犀首,你是百年難遇的人才。寡人不支持你,不但你會壯志難酬,抱憾終身。寡人也會如此。犀首充分施展你的才華,替寡人狠狠教訓一下秦國。”

公孫衍眼眶飽含淚水,活了這麼多年,總算遇見了一位懂他之人。公孫衍行了國士之禮,鄭重道:“趙王,犀首決不負你。”

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四十八章 宣戰(zhàn)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zhàn)(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四十五章 請戰(zhàn)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zhàn)(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十八章 太傅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zhàn)國新時代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xiāng),狐死必首丘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zhàn)(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
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四十八章 宣戰(zhàn)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zhàn)(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四十五章 請戰(zhàn)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zhàn)(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十八章 太傅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zhàn)國新時代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xiāng),狐死必首丘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zhàn)(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城步| 大田县| 雷波县| 芜湖县| 湖州市| 周口市| 盱眙县| 健康| 伽师县| 阳谷县| 丘北县| 沛县| 囊谦县| 镇远县| 天长市| 措勤县| 兴安盟| 邓州市| 边坝县| 门源| 界首市| 韶山市| 特克斯县| 桐乡市| 高唐县| 满城县| 临江市| 慈利县| 监利县| 云安县| 安仁县| 万年县| 西华县| 长岛县| 铁力市| 塘沽区| 宣武区| 革吉县| 闽侯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