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田闢彊以盟主的身份,邀請韓、魏兩國,攻伐楚國。
韓、魏兩國忌憚楚國之勢,再一次以齊國爲核心,擁護齊王田闢彊,攻伐楚國。此次作戰,也是齊、韓、魏第三次征伐楚國。
最近幾年,齊王田闢彊身體每況愈下,一日比一日差。田闢彊意識到這是上天在召喚他的信號。人不能與天鬥,更不能逆天改命。
臨走之前,他要帶領大齊的競技之師,創造新的輝煌。他要擊敗楚國,讓齊國傲然與諸侯之上。攻伐楚國,既是爲了自己的萬世功勳,同時也是爲了齊國百年基業。
此次,作戰的規模、投入軍隊的數量,也超過了前兩次。田闢彊爲了避免出現被諸侯干涉的情況再次發生。這一次,他也做好了應對燕、趙兩國的策略。
此次對戰,田闢彊勢在必得。
齊王以匡章爲將,領兵十萬,南下攻楚。韓、魏兩國也想趁機削弱楚國的勢力,謀取楚國的疆土。魏王以公孫喜爲將,出兵八萬。韓王以暴鳶爲將,領兵七萬。齊、韓、魏三國兵力加起來二十五萬。
此戰,聲勢浩大,也是齊、韓、魏與楚國的生死決戰。
秦國和中原諸侯達成同盟。秦王稷以庶長奐爲將,領兵十萬,攻伐楚國。
楚王忽聞齊、韓、魏三國再次出兵,頭疼之餘,毅然決定用武力還擊。
十幾年前,楚王不惜國力孱弱,膽敢迎戰秦、韓、魏、越及秦屬地苴、巴、蜀三國。十幾年後,楚王同樣有自信迎戰齊、韓、魏、秦四國諸侯。
楚王一邊以唐昧爲將,領兵二十萬對戰齊、韓、魏三國。另一邊以景缺爲將領兵八萬迎戰秦國。楚王讓昭雎、昭滑二人率領江東郡十五萬之衆,做好北上攻入齊國的準備。又讓景翠率領丹陽留守的五萬之衆,支援景缺。楚國一國之力,迎戰齊、韓、魏、秦四國諸侯。雙方投入的規模、作戰兵力、拉開的戰線,幾乎席捲了整個中原。
趙雍見中原再次陷入混戰,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北邊與燕國結盟,南邊與宋國結盟。趙國對中山國發動了第五次攻滅之戰。
急促悠長地鼓聲響徹雲霄。趙國文武百官聽見鼓聲,魚貫而入,來到叢臺宮。
趙雍看著殿內的大臣,不怒自威,“秦、齊、韓、魏四國聯合起來對戰楚國,第三次中原大戰一觸即發。中原亂了,我國又該何去何從。”
“楚國以一國之力對戰齊、秦、韓、魏四國諸侯。楚國不自量力,以卵擊石。楚國敗亡的日子不遠矣。”公子成笑道:“臣認爲,我們應該加入攻楚的行列,以謀楚國疆土。”
又有幾名宗室大臣擁護道:“臣等附議。”
趙雍也不急著發表自己的想法,問道:“李兌,說說你的想法。”
李兌沉思少許,“齊、秦、韓、魏攻楚就是爲了瓜分楚國廣袤的疆域。臣也認爲,我們應該加入攻楚的陣營,進而瓜分楚國的疆域,以壯大我國的實力。”
趙爵接話道:“君上,我們也可以利用攻楚的機會,向諸侯展示一下,我們推行胡服騎射的成果。”
趙希眸色激動,神情嚮往道:“楚國的申息之師,同時對戰秦銳士、魏武卒、齊競技、韓勁弩,再加上趙鐵騎。此戰,乃更古未有的大戰。臣想著這個畫面,無不壯懷激烈。”
許鈞也道:“此戰,聚集了天下精銳。臣想想也覺得激動萬分。”
公孫璞也道:“君上,臣贊成加入攻伐楚國的行列。”
又有幾名大臣,附和道:“臣等附議。”
趙雍眸色平靜,掃視殿內的大臣,語調平和地問道:“你們都是這個意思嗎?”
公子成左右看了看,見沒人說話,答道:“臣主張攻楚,以壯國威。”
趙雍問道:“田不禮,你是什麼意思。”
田不禮感覺到有很多雙眼睛盯著他,但他也沒有感覺到如芒在刺,平靜地答道:“臣,不主張攻楚。”
公子成質問道:“此乃伐楚,謀取疆域最好的時機,不可錯過。”
田不禮答道:“齊、韓、魏、秦四國攻伐楚國是因爲他們和楚國接壤。楚國勢大就會威脅到他們的利益。爲了圖存、圖強,中原諸侯只能聯合起來,征伐楚國,以弱之。我們加入攻伐楚國的行列,縱使得到疆土,中間有韓、魏阻隔,對趙國也沒有益處。”
趙雍想了很久,又道:“樂毅,你有何看法。”
樂毅沒想到君上會詢問他的意見,剋制心中泛出的情緒,義正言辭地答道:“臣也不贊成攻伐楚國。”
趙雍皺眉問道:“爲什麼。”
樂毅答道:“齊、韓、魏、秦四國伐楚聲勢浩大,冠絕宇內。但楚國疆域遼闊、戰將千員、甲兵百萬。齊、韓、魏、秦四國攻滅不了楚國,楚國也不能擊敗四國的進攻。”
趙雍不答,注視著樂毅。
樂毅續道:“齊、韓、魏、秦四國是隻猛虎,但楚國也是隻猛虎。”
公子成冷笑道:“楚國是猛虎,這……”
樂毅正色道:“十幾年前,楚國一國之力,迎戰韓、魏、秦、越及苴巴蜀,而不落敗。楚國兵臨藍田,差點亡了秦國。足以證明,楚國的申息之師,乃天下勁旅。楚國是隻猛虎。”
趙雍沉默少許,問道:“面對楚國這隻猛虎,你打算如何應對。”
樂毅肅穆道:“臣認爲,我們應該讓兩虎相爭,坐收漁利。無論是四國勝,還是楚國勝,對我們都有利。”
肥義也道:“樂毅說得不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田不禮迎合道:“十幾年前,秦、楚相爭,引發了第二次中原大戰。大戰結束,秦、楚打得兩敗俱傷,齊國被諸侯聯合擊敗,韓、魏也傷了元氣。我們利用良好的局勢,插手燕國內政。”
趙雍道:“四國攻楚又會如何。”
肥義道:“四國攻楚,將會引發第三次中原大戰。”
“第三次中原大戰來了,我們如何應對。”
“臣認爲,我們不應該加入四國攻楚,而是讓楚國牽制諸侯的兵力。”
田不禮接話道:“君上莫非忘了中原大戰,總會改變諸侯格局。”
李兌道:“第一次中原大戰之後,齊國崛起,魏國霸業衰落。我國也在大戰之中,損失慘重。”
田不禮接話道:“第二次中原大戰之後,天下格局又出現了五強…東有齊,西有秦,南有楚,北有趙,中有魏。”
趙雍問道:“第三次大戰之後,中原格局又會怎樣。”
肥義答道:“無論是楚勝,還是四國勝,他們都會損兵折將,空耗國力。我們趁勢攻伐中山,就能走上強盛之邦,傲視諸侯,進而可以挑戰齊、楚。”
趙國文武大臣對於是否加入攻楚行列,進行了激烈地討論。趙雍見氣氛差不多了,制止兩方繼續討論下去。衆人見君上有話要說,大殿內陷入沉默。
趙雍見著文武大臣爭得耳紅目赤,但局勢仍在自己掌控之中,語調平和道:“諸位,齊、韓、魏第一次聯合起來,攻伐楚國。寡人說過一句話,你們是否還記得。”
衆人回憶了片刻,皆不出聲。
公子章答道:“君父,孩兒記得。”
趙雍用慈愛的目光看著自己的孩兒,問道:“寡人說了什麼話,章兒,你大聲說出來。”
公子章揚聲道:“攻伐楚國,那是齊、韓、魏三國的事。”
“寡人說過的這句話,你們可還記得。”趙雍見殿內一片沉默,又道:“齊、韓、魏三國第二次聯合攻楚,寡人又說了什麼。”
公子章答道:“初心不改,誓滅中山。”
趙雍點了點頭,問道:“寡人說的這八個字,你們都忘了嗎?”
公元前306年,楚攻滅越國。
齊、韓、魏聯合起來攻伐楚國。趙國抓住這個時機,推行胡服騎射。隨後,北上攻伐中山。趙國一雪前恥,不僅收回了被中山國佔領的鄗城。趙國鐵騎還揚威中山,攪得中山國南疆天翻地覆。中山國東出的井陘要道也掌握在趙國手中。
公元前305年,趙國利用中原混戰的局面,起兵近三十萬,再次北伐中山,攻破中山三分之二的疆土。向西渡過大河,收回被秦國佔領的河西北地。趙國北上,擊敗林胡,招募林胡勇士。隨後,趙國插手秦國內政,扶持燕質子公子稷回秦國,繼任秦王。
秦國和楚國聯姻、結盟,齊、韓、魏聯合起來第二次征伐楚國。趙國一邊敲打中山國,兵臨靈壽,迫使中山王姿割裂疆土;另一邊在趙國推行胡服令,擴大胡服功效。
齊、韓、魏三國兩次攻伐楚國,趙國對外征戰沒有敗跡,趙氏建國以來取得如此輝煌的功效。擊中山、收河西、北破林胡、五使入諸侯、扶持秦王等功效,衆人也是有目共睹。如今,秦、楚交惡,齊、韓、魏三國聯合起來三伐楚國,趙雍豈能加入中原亂局。
趙雍沉默良久,不在說話。
過了片刻,肥義率先道:“君上之志,臣不敢忘。”
田不禮也跟著道:“臣莫敢忘。”
趙希、許鈞等人,也道:“臣,不敢忘。”
一波又一波聲音傳來過來,衆人皆道:“臣不敢忘。”
趙雍揚聲道:“齊、韓、魏三伐楚國,天下諸侯陷入混戰。寡人還是那句話,既不幫中原諸侯,也不幫楚國。攻伐楚國之事,就交給中原諸侯。攻滅中山,初心不改。”
公子成問道:“君上是打算五伐中山。”
“不錯,寡人正有此意。”趙雍眸色明亮,語調平和,“寡人尚未解決中山腹心之患。又沒能開拓胡疆,以壯國力。寡人尚未實現心中制定的那份宏圖大業,以爭天下。寡人豈能因爲中原亂局,忘了初衷。初心不改,誓滅中山。”
公子章問道:“君父是想趁著中原混戰,出兵征伐中山。”
“第二次中原大戰,寡人雖沒有加入諸侯攻楚。但寡人在燕國開闢了新的戰場,迎戰齊國和中山國。此次,寡人雖沒有加入第三次中原大戰,但寡人可以利用這個局面,同樣可以開闢新的戰場...攻破靈壽,蕩平中山。”趙雍意氣勃發,揚聲道:“五伐中山,正式開始。”
諸臣聞言,熱心沸騰,紛紛請戰攻伐靈壽,踏平中山。
三日後,趙雍率領步兵、騎兵共計十萬,攻伐中山國。
第三次中原大戰正式開始。
中山王姿正在宮中飲酒作樂,諸臣作陪。忽然,一名士卒疾馳而來,高呼道:“王上,緊急軍情。”
中山王姿揮手道:“念。”
“趙國起兵十萬,進犯我國。”
中山王姿聽聞趙國又一次出兵,嚇得臉色慘白,咆哮道:“趙君真愛折騰寡人啊!諸位,趙國出兵了,我們該怎麼辦。”
司馬喜答道:“王上,我們不是趙國的對手,議和吧!”
中山王姿怒斥道:“寡人寧可與趙君血戰到底,絕不議和。”
公子尚深知中山國之力是不能和趙國對抗。公子尚見王上意氣用事,勸阻道:“王上,我們不能與趙國硬碰硬。我們不如派出大使向齊國求助。”
中山王姿問道:“齊國豈會救我們。”
公子尚提議道:“我們將疆土獻給齊國。齊國就會被捲入到戰爭之中。齊、趙相爭,我們就能趁勢發展,以謀天下。”
中山王姿怒道:“此乃,無能之舉。寡人絕不答應。”
公子尚回擊道:“王上難道想看著祖宗留下的基業毀於一旦。”
中山王姿瞪了一眼,咆哮道:“寡人繼位以來,趙君數次伐我。寡人割裂疆土之舉,辱沒了祖宗的英明。寡人不願意繼續懦弱。趙君想戰,寡人迎戰便是。寡人寧可爲國戰死,絕不向趙國低頭。”
司馬喜冷哼一聲道:“王上,征伐之事,非同小可。請王上以大局爲重,三思而行。”
司馬子期附和道:“請,王上三思。”
陰簡公道:“請王上三思。”
田簡也道:“請王上三思。”
衆人也齊聲道:“請王上三思。”
“你們是什麼意思,想要逼寡人嗎?趙君有脾氣,寡人也是有脾氣。爾等無須再言。”中山王姿怒道:“寡人繼位以來,趙君數次伐我。是可忍,孰不可忍,無須再忍。傳令下去,傾盡國力與趙國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