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主父孤膽入秦,議政天下諸侯;制定雲中、雁門滅秦之策;修築內、外長城以固北疆,肅清邊患;北上尋胡,降服樓煩;蕩平中山國,徹底解決腹心之患。趙主父,雄心勃勃之時,再想創下一片豐功偉業。
趙主父怎麼也沒想到,父子三人出遊沙丘,卻被權臣公子成、李兌處心積慮,醞釀了一場宮廷政變。而他,不是政變守護者,卻被當成進攻的對象。
此次,沙丘宮變。無論是忠於趙主父,或者是忠於趙王何,還是忠於代安君。這些將士都爲自己的主君,獻出了生命。隨著,第一道晨陽照進沙丘宮,白晝重新取代這片大地。
漫長而又驚心動魄的黑夜,總算結束。
今夜之後,趙主父、代安君、趙王何,父子三人徹底反目成仇。太傅、代安君死,趙主父被囚,田不禮等人逃亡,還犧牲了很多忠心爲主的將士。這些人或死,或囚,或逃,對於趙國而言,無疑是巨大的災難。
李兌以王命爲由,誅殺代安君,兵圍主父宮,剿滅亂黨。
趙主父如何發落,他也不敢做主。他更不想承擔起謀害趙主父的罵名。
於是,李兌想借助趙王何心中地恨,借刀殺了趙主父,從而到達,竊取趙氏的政權。
當李兌來到趙王何的寢宮,卻聽聞趙王何昨夜便已經回到了邯鄲。一向老謀深算地李兌,這時才發現,不足十五歲的趙王何,並不是容易對付的少年。
趙主父被圍困在宮殿,是生,是死,沒有趙王何進一步命令。主父若死,王上以不知情爲由。他們以‘平叛’爲名的功臣,其用心也是昭然若揭。李兌爲之努力的一切,就會蕩然無存。這些平叛地功臣,也就成爲禍國、亂國的臣子。
千百年後,人們只會記得沙丘宮變,王上年幼,權臣公子成、李兌,犯上作亂,誅殺代安君,兵圍趙主父。他們也就會承擔起千古的罵名。
趙王何迴歸邯鄲,打破了李兌後期取代趙氏天下的計劃。
公子成見李兌去王宮請命歸來,問道:“王上打算如何對付趙主父。”
李兌嘆道:“我們自以爲大局都掌控在手中,卻沒想到被王上利用了。”
公子成問道:“我們被王上利用?王上才十五歲,他會有這麼大的能耐。”
“我們都認爲王上才十五歲,沒有主見。面對宮變,也會不知所措。我們卻忽略了這個十五歲的少年,繼承了趙主父的智慧。”李兌出了一口氣,平穩心神,“趙主父三子,個個都是人中之龍。”
公子成纔不想聽這些。他們除去代安君、太傅等攔路虎,又兵圍趙主父,大局已定。他若得到趙王何謀害趙主父的命令。趙主父死,江山就是他的囊中取物。
公子成回到邯鄲,憑藉個人威望,以及在宗室無人取代的地位。公子成以趙王何弒殺父兄,無德爲由,罷黜趙王何,自立爲王,又何嘗不可。
公子成沒有耐心地問道:“王上打算如何處置趙主父。”
李兌深知眼前這個看似和睦地老人,其實是老謀深算、最有城府之人。除掉趙主父父子三人,此人也成爲了他取代趙氏天下的障礙。現在,他們還是同盟,不能決裂。
李兌裝出無奈地神色,答道:“昨夜,王上已經回邯鄲。”
“你說什麼。”公子成驚道:“王上,回邯鄲了。”
李兌極力讓自己的語調平和地答道:“昨夜宮變,嚇壞了王上。王上,才連夜趕回邯鄲。”
公子成韜光隱晦數十年,在趙肅侯、趙主父面前,深藏不漏。他自然不相信,王上是因爲害怕,才連夜趕回邯鄲。
他的一生,都在算計,小心翼翼地活著。卻怎麼也沒想到,大事將成功之時,會被十五歲的少年,壞了好事。
趙王何這步棋,也將他從功臣,逼到了亂臣賊子的行列。畢竟,趙主父的聲望,不是任何人能夠取代。
趙主父若死,他必定會留下千古罵名。趙主父不死,又沒有得到趙王何的命令。公子成善後不好,不僅身敗名裂,還會子嗣被絕。自己也會落得欺瞞幼主,謀害主父,誅殺王子、大臣等所有的惡名。
想到此處,公子成背後驚出一身地冷汗。
公子成雖和李兌聯手,但對他也不信任。李兌的野心,他何嘗不知。但公子成也沒想到,李兌的計謀,誘殺了太傅、代安君,兵圍趙主父,卻怎麼也沒想到,他們年歲加起來,過了百歲的人,卻輸給了一個十五歲的小孩。
公子成心中已經盤算好,他最多能夠取代太傅的地位,成爲趙國的相邦,甚至是權臣。但他若謀奪趙主父的天下,註定是不可能了。
他真的取代趙主父天下,自行王道,就做實了叛逆之罪,註定會被羣起攻之,還會落下罵名。
公子成歷經趙肅侯、趙主父,年歲已過七十,已經沒有多少時日可活。他可不想自己晚節不保,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公子成心想:“他瞞過了南征北戰的趙肅侯,也瞞過了不世明君的趙主父。卻不曾想到,自己晚年卻被一個十五歲的小孩算計。”
李兌見公子成沉默良久,始終沒有說話,問道:“大司寇,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我老了,經不起野外的風寒。這裡的事情,交給你了。”公子成說完,也不顧及李兌的表情,轉身就走。他可不想因爲趙主父的生死,落得晚節不保。
李兌還來不及說話,公子成已經走遠,心中罵道:“老狐貍。”
“左司寇。”李嘯問道:“趙主父,我們該如何處置。”
李兌苦笑道:“王上、大司寇都不想揹負罵名,我也不想承擔起這個千古罵名。”
“趙主父的生與死,都對我們不利。”李嘯壓低聲音道:“我們不如…”
“不可。我們何人能夠敵得過趙主父。”李兌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截斷道:“趙主父是凝聚趙國的核心,無人能及。此次,我們密謀之所以能夠成功。你可知,是爲什麼?”
李嘯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趙主父善於謀敵,不善謀己。”李兌緩了口氣,又道:“我們在暗處,趙主父在明處。又被我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趙主父怎麼也沒想到,和睦的父子三人,竟會反目成仇。”
李嘯感傷道:“趙主父一生,何其雄哉。其功業遠超趙氏歷代先君,姬周天下諸侯,無人能比。偉大的趙主父,卻因爲沙丘宮變而被囚禁,何其讓人痛心啊!左司寇,我們這麼做,是否…”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李兌眸色沒有和善,“趙主父不死,我如何能謀奪趙氏的江山。”
李嘯問道:“接下來,我們怎麼做。”
李兌眸色陰冷地問道:“趙主父和王上,那個好對付。”
“自然是王上。”李嘯驚駭道:“你是要殺趙主父。”
“沒有王上的命令,誰敢謀害趙主父。”李兌注視著眼前這座,昨日還是令人羨慕的宮殿。今日卻是斷壁殘垣,令人哀嘆,“我回邯鄲,面見王上。這裡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我?”李嘯打了一個寒顫,“我不能控制這裡的局勢。”
“四邑之兵,我也交給你了。”李兌叮囑道:“無論趙主父如何折騰,你不能讓任何人與他說話,更不能讓任何人靠近大殿。我走後,你要封閉宮門,圍住大殿。你也不能讓任何人往大殿送食物給趙主父。”
“你是要困死、餓死趙主父?”
“沒人敢謀害趙主父,我也不能。但,趙主父不死,就是我們死。”李兌仰天長嘆道:“以圍待誅,這是最好的方法。”
李嘯擔憂道:“王上,怪罪下了,又該如何。”
“王上殺了兄長,有何面目,面對趙主父。”李兌又看了一眼大殿,心道:“他就是不想承擔弒兄殺父的罵名,才連夜迴歸邯鄲。沒想到最後,我竟然輸給了一個十五歲的少年。”
李兌晝夜不停,趕回邯鄲,面見趙王何。
趙王何回到邯鄲,召集羣臣戒備。
沙丘宮變,早已經傳開了。趙王何想要隱瞞,也是不可能的。
趙王何對外說這場宮變是因爲代安君在田不禮等人攛掇下,行謀逆之事。好在神靈護佑,亂黨被剿滅,代安君被誅,田不禮等亂臣逃亡。主父也因此患病,留在了沙丘宮。
爲了避免趙國朝局變動,他提前回到邯鄲,處理政務。以及在這次宮變死去的太傅等忠君愛國之人。至於,其他什麼都沒有說。
衆大臣皆以爲,趙王何年幼,因爲宮變,受到了驚嚇,也不敢進宮打擾。
李兌進入宮中,行禮道:“臣,拜見王上。”
“此次,宮變對虧有你。”趙王何感激道:“你是寡人的功臣。”
李兌摸不透眼前這個少年,語調謙卑道:“臣爲王上效力,倍感殊榮,不敢以功臣自居。”
趙王何擡手道:“起來吧!”
“謝,王上。”李兌起身,又道:“王上,臣入宮,是爲了趙主父而來。”
趙王何臉露哀傷道:“代安君謀反真的是趙主父授意的。”
李兌爲了堅定趙王何殺伐之心,點頭算是迴應。
趙王何悲憤道:“趙主父爲何要代安君反我。”
李兌道:“趙主父孤身入秦、降服樓煩、蕩平中山,再建功業。趙主父封廢太子爲代安君、亂臣田不禮爲代相,統領北疆四郡,就是爲了分裂趙國。”
“分裂趙國?”趙王何問道:“對趙主父而言,有何好處。”
“趙國一分爲二,王上和代安君必會有矛盾。”李兌注視著趙王何的眸色,“趙主父挑撥代安君和王上之間的矛盾,就能控制趙國的局勢。一旦,大局已定。趙主父收回王權,自行爲王。”
趙王何失聲問道:“趙主父想要成爲趙國的王。”
“趙主父不是趙國之主,取得功勳,也沒人記得他。”李兌又道:“這幾年,趙主父的心境有所改變。入秦歸來,便想以王道,爭霸天下。”
“趙主父爲了私心竟然想要將趙國一分爲二。”趙王何眸色的恨意,越來越深,“寡人,絕不原諒。”
“代安君謀逆、趙主父護佑亂黨,證據確鑿。臣雖剪除了亂黨,平定了局勢。臣將趙主父圍困在宮殿,不敢擅自做主。”李兌話鋒一轉,問道:“趙主父,應該如何,還請王上示下。”
“他是寡人之父。雖有過,但對趙國有功。寡人能如何。”趙王何眸色黯淡道:“寡人身爲人子,豈能治趙主父之罪。趙主父人人稱頌,趙國何人不知。寡人說趙主父有罪,天下人,也會不信服。你告訴寡人,應該如何。”
“趙主父禍亂趙國,王上就不深究?”
“寡人,下不了手。”
李兌心下涌現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害怕,趙王心軟,放過趙主父,那麼,死的人就會是他們,冷聲問道:“王上將趙主父、代安君當做父兄。他們又將王上當成了什麼?”
ωωω★тт kán★C○
“寡人…”
“王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李兌眸色沒有半點祥和,“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王位,更沒有父兄。”
“讓我好好想想。”趙王何眸色悽苦道:“弒兄殺父,此等罪惡滔天,人神共憤。寡人,豈能承受。”
趙王何遲遲不表態,令李兌心急如墳,“楚人建國數百年,何曾不是政變奪位。周平王弒兄殺父,遷都洛邑,天下人諸侯,可曾說過什麼。王上,要王權,鞏固地位,就不得有父子情深。”
“寡人…”
李兌見王上猶豫不決,不禁有些發慌,逼迫道:“王上殺了代安君,趙主父豈會饒過你。”
趙王何聞言,計較其中厲害。他與趙主父,定不能和解,眸色露出強烈地殺氣,問道:“你要寡人怎麼做。”
李兌見狀,心中竊喜,語調平靜地答道:“古人自有大義滅親。趙主父若出宮,必會掀起狂風血雨。趙國將會歷經更大的動亂。王上爲了趙氏的江山,趙國的穩定,還請王上,大義滅親。”
“寡人,下不了手。”
李兌又道:“國內人人稱頌趙主父。趙主父對趙國有莫大的功勞。王上身爲人子,治趙主父之罪,天下人不會信服。王上,臣有個計策。”
“說。”
“以圍代誅。”
趙王何眉頭一緊,握緊拳頭,說了四字,“任卿所爲。”
李兌雖知,趙王何動了殺氣,也想殺了趙主父。但趙王何卻沒有明說,如何處置趙主父。
李兌見趙王何沒有給出明確的政令,心中有些著急,剛準備開口,卻見趙王何揮手,語調疲憊道:“下去吧!”
李兌也不行禮告退,還想說點什麼。趙王何裝出受驚之色,起身往殿後走去。李兌見狀,只得行禮恭送趙王何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