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

公元前334年,秦公駟(秦惠王)將長女孟嬴遠嫁燕國。當時燕國國君是燕文公(燕易王),稱爲燕易後。

次年,孟贏生下一子,取名爲職。

公元前323年,燕文公參加了公孫衍提倡地五國相王,燕國開始稱王,是爲燕易王。兩年後,燕易王甍,其子噲繼位。

姬噲尚未繼位,公子升、公子職對他王位威脅最大。姬噲繼位後,對公子升、公子職進行打壓。公子升被髮配北疆苦寒之地,抵禦東胡。公子職爲了避禍,在燕易後等人斡旋下,前往韓國爲質。

齊國佔領燕國後,不以王道仁政善待燕國百姓,以霸道之術威懾管制。燕國宗廟被毀,鎮國之器和燕國美人,也被齊軍送回齊國臨淄。

齊軍、中山軍是勝利者,燕國之衆乃亡國奴隸。兩國軍紀開始敗壞,大肆掠奪民財,姦淫擄掠。燕太子平亦不能阻止。燕國短享受了短暫和平,再次陷入水生火熱之中,燕地之衆苦不堪言。

燕地之衆以爲齊國、中山國乃仁義之師,是來拯救他們。故而不加抵抗,打開城門迎接兩國之師。齊、中山兩國佔據燕國之後,露出了真實面目。

燕地之衆,方纔醒悟。齊、中山兩國不是來救燕,而是亡燕。燕國亡了,他們成爲了亡國之人。

隨著齊、中山與燕國矛盾激化。燕國有志之士不甘心亡國,四處奔走。燕地之衆彙集在公子升的旗幟下,反抗齊人、中山國的剝奪、壓迫。

匡章、司馬稠以太子平名義,鎮壓反叛。公子升兵寡將少,很快被齊、中山兩國擊敗。公子升雖敗,卻激發了燕地之衆同仇敵愾驅逐外敵的鬥志。

齊王田闢疆見燕地之衆反叛,勃然大怒。

大司馬田和道:“王上,燕地之衆思念姬姓一族,我們不如將燕國還給他們。”

“你說什麼。”齊王不悅道:“寡人好不容易打下燕國,豈能拱手相讓。”

“燕地之衆不歡迎我們。我們取燕,燕地之衆便會反抗。”

“烏合之衆,寡人何懼之。寡人應該給那些愚蠢之人,長點教訓。”田闢疆冷聲道:“只有血的教訓,才能讓那些人安分守己。傳令給匡章,燕地反叛之人,格殺勿論。”

田罌道:“王上,趙國打算插手燕國之事。”

田闢疆怒喝道:“你說什麼。”

田嬰道:“臣收到密報。趙君派樂池前往韓國迎接燕國質子公子職歸國。”

“你說什麼。”田闢疆注視著他,問道:“趙君插手燕國之事,還打算將燕國質子護送歸國。”

田罌道:“正是。”

田闢疆問道:“公子職乃何許人也。”

田罌語調不快不慢答道:“公子職乃燕易王之子,其母是燕易後。燕易後,還有一個身份。她是秦王駟的長女。”

“燕易後是秦王駟的長女。”田闢疆冷笑道:“有意思,有意思。”

“王上,燕國的情況比我們想象中還要複雜。”田和見王上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害,“燕易後是秦王駟的長女,公子職是秦王駟的外孫。公子職回到燕國,不僅會得到燕地之衆衷心擁戴。秦、趙、韓三國也會支持公子職回國。我們取燕便會遭至諸侯共同討伐。”

“公子職一人,牽動了韓、趙、秦、燕四國。”田闢疆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充滿鬥志,“韓、趙、魏、楚、燕五國攻秦,秦國尚且不懼。我國實力凌駕在秦國之上,豈能怕了韓、趙、秦、燕四國。四國敢來,寡人舉兵滅之。”

田和內心惶恐,王上是打算與四國開戰,忙道:“王上,四國之勢不容小覷。尤其是秦國。東破三晉,北掃義渠,西懾戎敵,南取苴、蜀、巴三國千里之地。朝中又有嬴疾、庶長操、司馬錯、甘茂、魏章等能征善戰之人,還有張儀縱橫之輩。請王上慎重。”

田闢疆嘲笑道:“秦國是我國的手下敗將,沒什麼好怕的。寡人取燕勢在必得,諸侯國敢來便是與齊國爲敵。”

“王上,臣認爲公子職是四國的關鍵。”田嬰看出了田闢疆的志向,無論取燕會遭到多大的阻礙,他也會寧折不屈,“沒有了公子職,四國也不會走在一起。”

“齊相,派人前去韓國交涉。”田闢疆揚聲道:“韓國膽敢將公子職送回燕國,便是與齊國爲敵。”

“喏”

“你們退下吧!”

田嬰、田和拱手行禮告退。

出了齊宮,田和停下腳步,問道:“齊相,取燕將會爲我國帶來災禍。王上如此胡來,你怎麼也不勸勸王上。反而,鼓勵王上與諸侯一爭長短。”

“大司馬,王上的心思,你還沒有看明白嗎?”田嬰的雙眼注視著天邊,“取燕乃萬世之功。亦是廣拓疆土,成就威名之時。燕地是齊國囊中之物唾手可得,輕易放棄,不僅是王上不甘心,齊國上下也會不甘心的。”

“燕人反叛,諸侯共謀救燕。”田和嘆道:“局勢對我們不利。”

“王上的性情,你豈能不懂。”田嬰悠悠道:“目前的局勢對我們不利。但燕質子若不能歸國,又會如何。”

田和道:“燕地無主,燕地之衆羣龍無首。”

田罌笑道:“燕質子沒有了,韓、趙、秦、燕四國豈能達成共識,討伐我國。”

田和琢磨道:“齊相的意思是想利用燕質子,挑撥韓、趙、秦、燕四國之間的關係。”

“不錯。”田嬰脣角含笑,問道,“大司馬,燕質子死在趙國,或者死在韓國。韓、秦、燕、趙四國會如何。”

“四國將會陷入內鬥。”田和認真品味這句話,笑道:“趙國支持公子職,將韓、趙、魏、秦四國聯繫在一起。齊相將計就計,以公子職離間韓、趙、燕、秦四國的關係。此計實在是高啊!”

在韓的燕國質子得知齊國破燕,燕王子之戰死,燕王噲葬身火海的消息。

公子職痛哭流涕,悲呼道::“燕國亡了。”

上天似乎感應到公子職心中的悲傷,一陣狂風吹來,先前明媚如洗地天空,被黑雲覆蓋。一道電閃滑過天際,緊接著雷鳴般地怒吼響徹大地,大雨磅礴而下。

“上天啊!你也感受到了我的悲傷。”公子職置身雨中,仰頭質問,“燕國何罪之有。你怎能如此懲罰燕國。”

一人,喊道:“少公子,下雨了,進來避一避雨。”

公子職淚流不止,哭喊道:“燕國亡了...亡了。”

那人見少公子如此悲傷,也是悲慼不已。燕國亡了,他們成了無國之人,也成了亡國之人。家破人亡,豈能不讓人痛心。

韓王康指著案幾上的國書,問道:“這是趙、燕、齊、秦四國送來地國書。趙國以樂池爲使者前來我國迎公子職歸國。”

秦相問道:“秦國是什麼意思。”

“秦國讓寡人善待公子職。秦國的意思,也是和趙國相同。”

韓鵬問道:“齊國和燕國又是什麼意思。”

“齊國和燕國希望寡人將質子送去齊國臨淄。”

韓相問道:“王上打算怎麼處理燕質子。”

面對四國文書,韓王也是頭疼,問道:“你們覺得,寡人應該聽秦、趙,將質子送回燕國,還是聽齊、燕,將他送去齊國。”

“齊國攻破了燕國。燕國的國政由齊國把持。我們將燕質子送回燕國,便會得罪齊國、燕國。”韓相憂色匆匆,又道:“我們把燕質子送去齊國臨淄,便會得罪趙國、秦國。王上,我們無論將燕質子送去何處,都會得罪諸侯。”

“韓相所說,正是寡人頭痛之事。”韓王康深感無奈道:“寡人無論怎麼做,總會得罪諸侯。”

韓鵬笑道:“韓國一向被諸侯遺忘、蔑視。今日,趙、齊、燕、秦四國的目光同時關注我國。韓國有點受寵若驚啊!”

“寡人感受到的是驚嚇。”

韓相問道:“王上,打算將燕質子送往何處。”

韓王康不答,問道:“寡人應該將質子送去何處。”

“燕國是我國用來牽制趙國和齊國的盟國。今,齊國破了燕國。燕太子平心向齊國。我國和燕國盟約也就瓦解了。”韓鵬又道:“燕質子在我們手中一點用處也沒有。齊國想要,我們就送給它。”

“非也。”韓相反駁道:“今日之齊,破了燕國。齊國國勢大增,也會威脅到我國。我們若送燕質子回國與燕太子平爭位。燕質子贏了,便會感謝我國之恩德。燕、韓兩國也可再續同盟。”

公叔也道:“燕質子對我韓國是至關重要的。就看我們如何用之。我們用好了這枚棋子,韓國便能在大國夾縫之中生存。退一步說,韓質子失敗了,我們也沒有多大損傷。”

“燕質子回國爭位失敗了。”韓鵬挖苦道:“齊國、燕國就成了我們的敵人。韓相,與齊國爲敵,不是明智之舉啊!”

“燕質子失敗了。但我們也沒有輸。”韓相道:“趙國和我國同盟關係仍在。”

“人生是一場豪賭,就看我們有沒有膽量去賭。”韓王康道:“秦國攻打我國,魏、趙出兵救我。若非齊國趁三晉不備,發動偷襲。修漁一戰,我們三晉豈會折損8.2萬男兒。”

韓相道:“王上這話是什麼意思。”

韓王冷哼一聲道:“齊國和三晉的恩怨尚未了結。田闢疆給寡人兩個選擇,你們想知道田闢疆說個什麼。”

韓鵬問道:“田闢疆說了什麼。”

“第一種選擇是叫寡人將燕質子送去臨淄,亦或者殺之。第二種選擇就是寡人和齊國爲敵。”

韓鵬罵道:“田闢疆是什麼東西。安敢對我國指手畫腳。”

韓王怒色道:“齊王有個性,寡人也是有脾氣的。燕質子何去何從應該由寡人說了算。”

韓相道:“王上是打算將燕質子送回燕國。”

“寡人將燕質子送回燕國,田闢彊心裡便會不痛快。”韓王康笑道:“齊國不是威脅寡人嗎?寡人何懼。齊國出兵攻我,韓國雖弱,也會傾國之兵迎戰。”

韓鵬鼻息沉重,罵道:“田闢疆小兒安敢如此放肆。完全不把我國放在眼中。”

韓王自嘲道:“寡人也是一國之君,齊國竟然如此小看寡人。”

韓鵬怒道:“王上,臣支持將燕質子送回燕國。燕質子回國,田闢疆要焦頭爛額了。”

www ?Tтká n ?¢ ○

“不錯。寡人就是想那小子焦頭爛額。”韓王康問道:“燕質子身在何處。”

“正在官驛。”

“召他進宮。”

不多時,燕質子公子職來到韓宮,行禮道:“外臣,拜見韓王。”

韓王康見來者儀態從容,身上散發著王者之氣,實乃人中之龍,心中大驚。有意試探地問道:“齊王讓寡人將你送去臨淄,亦或者殺之。公子,寡人應該如何做,請你教我。”

“齊國破燕,勢力大增。王上不將我送去齊國,恐怕會帶來災禍。我乃亡國之人,豈能爲韓國帶來災禍。請王上將我送去齊國。”公子職滿臉憂傷,雙眸含淚,答道:“燕國亡了。我活著有什麼意思。”

韓王康留意著他,見他說話句句發自真心,“寡人將你送去齊國,你可會忌恨寡人。”

公子職淚流滿面,傷心欲絕道:“我乃無國無家之人。豈能忌恨王上。身爲亡國之人,能夠爲大王做點事,雖死無悔。”

韓王康見公子職年歲十九,亦是有錚錚傲骨之人。燕國雖亡,亦不能折了他的骨氣。

公子職明知前去齊國兇多吉少,毅然選擇奮勇向前。若是尋常人得知國家亡了,第一反應是痛哭流涕,博得諸侯同情。以國家利益作爲交換,讓諸侯出手相助。然,公子職沒有這樣做。

韓康見他跪在地上,擡手道:“起來吧!寡人不會將你送去齊國。”

“王上爲了一個亡國之人,得罪齊國。”公子職問道:“王上這樣做,值得嗎?”

“寡人也不知道這樣做值不值得。”韓王康認真地答道:“寡人看不慣齊國,更看不慣田闢疆。寡人讓你歸國,就是爲了不讓齊國痛快。”

公子職落淚道:“王上的恩情,職,永生不忘。”

“你不要哭了。燕國還可以復國。”韓王康道:“你復國後,還請不要忘了韓國。”

公子職又拜了三拜,感謝道:“燕國若得以復國,乃王上之恩。我若有幸成爲燕王,燕、韓兩國永結同盟。”

“好。”韓王康叮囑道:“復國之路,是一條很難走的路。望你念及祖上之德,殫精竭慮復興燕國。燕國若有復興之日,寡人替你高興。寡人也希望你能夠狠狠地揍齊人。”

“職,回到國內,定會以復興燕國爲己任。”公子職道:“我會報齊國亡國之仇。”

“你有如此志向,寡人倍感欣慰。”韓王康招了招手,指著一名將軍道:“這位是樂池將軍。”

公子職行禮道:“職,見過將軍。”

樂池回禮道:“末將奉趙君之命而來,護送公子歸國。一路上若有不敬之處,請公子見諒。”

公子職聽到趙君兩個字,問道:“韓王,這是怎麼回事。”

“不只寡人看不慣齊國,趙君也是如此。”韓王笑道:“寡人忘了告訴你,樂池將軍是趙君派來,迎你歸國。”

韓鵬笑道:“公子有所不知,趙君是吾王的女婿。”

韓王笑道:“趙君喊我岳父,讓我放你歸國。爲公爲私,寡人都會放你回去。”

“原來如此。”公子職朝著衆人行道:“多謝韓王,多謝趙君,多謝樂將軍。”

樂池道:“如有冒犯公子,還請公子海涵。”

“將軍嚴重了。職,乃亡國之人。有幸能夠得到韓王、趙君的扶持,又有將軍護送,回到燕國。職,感激不盡。”公子職躬身道:“一路上,辛苦樂將軍。”

韓王康笑道:“樂將軍,我將他交給你了。將軍打算何時護送質子歸國。”

樂池道:“末將打算立刻啓程。”

“好。”韓王康叮囑道:“路途艱險,兩位多保重。”

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九章 揚國威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
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九章 揚國威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江市| 天全县| 广灵县| 潼关县| 岢岚县| 阜新市| 宣武区| 巴楚县| 湾仔区| 镇远县| 辽阳县| 日土县| 丹棱县| 杭锦后旗| 珲春市| 吉木萨尔县| 定州市| 商水县| 宁波市| 胶州市| 营口市| 长宁区| 定西市| 连云港市| 合阳县| 张家港市| 德江县| 邵阳县| 河北区| 太和县| 万年县| 剑阁县| 湟中县| 黑山县| 云和县| 张家港市| 福建省| 乌拉特前旗| 龙山县| 始兴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