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王嬴駟膝下有二十幾子。然,他最鍾愛太子蕩。
秦惠王鍾愛他,不僅是因爲太子蕩是他和秦王后生下的嫡長子。更重要的是太子蕩重武好戰(zhàn)的個性十分像極了秦惠王嬴駟。
秦王后從魏國嫁到秦國,公元前329年,爲秦惠王生下一名男嬰。
秦惠王心中大悅,爲這名男嬰取名爲蕩。秦惠王對這名男嬰充滿了期望,他希望這名男嬰長大後,能夠蕩平四海,橫掃宇內(nèi),揚秦國威名於諸侯。
攻三晉、擊雄楚、破強齊、橫掃義渠是秦惠王立足諸侯的得意之作。然,天有不測風雲(yún)人有旦夕禍福。秦惠王尚未實現(xiàn)心中的抱負,便撒手人寰。山東諸侯也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討伐秦國。
秦王蕩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擊破諸侯謀秦的陰謀,保住秦國曆代先君留下的基業(yè)。秦王蕩繼位後的表現(xiàn)也沒有辜負秦惠王對他的期望。
韓、魏、齊、楚、越五國各自懷著不同的目的來到秦國。一是祝賀秦國新王繼位;二是試探秦國的底線,伺機相伐。
秦王蕩自然明白,這些人來意不善。
秦王蕩從小崇尚武力,敬仰英雄。伍子胥破楚,也被他津津樂道之一。秦王蕩怎麼也想不到弱吳竟然能夠破強楚,還鞭屍楚王。
秦王蕩找來甘茂,問他吳國之事。甘茂告訴他,吳國已經(jīng)滅亡了上百年。楚國東邊的大國是越國。楚、越兩國水土相接,人文相近,彼此都視對方爲敵。兩國都在謀劃消滅對方。
秦王蕩得知這個消息,心中已然有了攻楚的策略。
越國使者來到咸陽。
秦王蕩親自在咸陽朝陽殿接見越國使者。雙方在朝陽殿談了五個時辰。秦王蕩詢問了越國使者很多事情,進一步瞭解帶有神秘感的大國越國之後,立馬與越國達成夾擊楚國的密約,以此制衡楚國。
爲了斷絕韓、魏兩國趁著秦國喪主,新王剛立,萌生攻秦的想法。秦王蕩以最高禮節(jié)接見齊使,以此向諸侯表明齊秦連橫。齊、秦結(jié)盟,韓、魏兩國便呈被夾擊之勢,行事便有顧慮。秦王蕩也明白這樣做,只能起到威懾作用。
爲了杜絕韓、魏兩國在齊、秦之間左右搖擺。秦王蕩立魏王嗣之女爲後,讓王后向母國釋放善意。隨後向魏使提議,等到秦國國喪之後,邀魏王嗣臨晉相會,進一步鞏固魏、秦同盟。
秦王蕩得知大庶長嬴疾之母是韓女,便派嬴疾與韓使歡娛,再續(xù)秦、韓之好,以此羈縻韓國。
韓、魏、齊、楚、越五國,參加完秦惠王葬禮之後,便離開秦國回國覆命。秦王蕩守住了秦惠王生前的英明及秦國的故土。他用行動向秦國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蜀相陳莊殺死蜀候叛國的消息傳到了咸陽。
秦王蕩勃然大怒,召集羣臣問道:“陳莊叛國,膽敢在蜀地自立爲王。寡人想要聽你們的意見。”
嬴疾率先道:“王上,蜀地乃蠻夷所居。得之,不能增加秦國國力。失之,也不會對秦國有所損傷。蜀地彪悍,好鬥。民心不歸秦國。我們將蜀地強制納入秦國,恐怕會損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秦王蕩冷冷地問道:“叔叔的意思是要寡人棄其地,讓夷人居之?!?
嬴疾點了點頭,“臣,正是這個意思?!?
秦王蕩不作回答,注視著衆(zhòng)人,不緊不慢地問道:“你們也是這個意思?!?
張儀道:“巴蜀之地,實乃荒壤之地。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民,不足以臣。蜀地,羣山環(huán)繞,道途艱險,聲息不通外界。我們不如空其地,任夷人居之?!?
秦王蕩道:“張儀,你也主張放棄蜀地?!?
張儀道:“得蜀地對秦國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反而還會空耗秦國國力。臣以爲,去之可矣?!?
秦王蕩問道:“我們不要巴蜀之地,又當如何?!?
張儀蕩氣迴腸地說道:“攻韓國,拔宜陽,下三川,車通周室,問九鼎,建秦國千秋霸業(yè)?!?
秦王蕩尚未表態(tài),一人厲聲反駁道:“王上,臣以爲巴蜀之地,不可棄。”
秦王蕩看著那人,問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司馬錯?!?
秦王蕩在腦海之中搜索眼前這個人的記憶,眼神一亮,“司馬錯,寡人記得你。”
司馬錯聞言,倍感受寵若驚。
秦王蕩掃視了一下羣臣,問道:“先王在世時,是否以東進、西擴、北拓、南下的策略,詢問過諸位。”
嬴疾雖不知秦王蕩爲何一問,答道:“確有其事?!?
“前大良造公孫衍主張西擴,以壯大秦國疆土。庶長操認爲義渠是秦國的心腹之患,主張北拓疆土。我們應該將義渠廣袤的國土,納入秦國,方有爭霸諸侯的資本。父王沒有意識到義渠的危害,只是派兵攻打,也沒有徹底肅清義渠帶來的隱患。父王的目光盯著中原,盯著魏國,不願意西拓,北上,選擇東進?!?
“先王選擇東進,激怒了中原諸侯?!笔硬俚溃骸绊n、趙、魏、楚、燕五國合縱,兵發(fā)函谷。義渠趁機南下,破我李帛,殺我秦將。先王這才意識到義渠的危害不壓於中原諸侯,故而多次出兵草原打壓義渠?!?
“父王橫掃義渠,威懾西戎之後。曾在東進和南下,猶豫不決。張儀主張東進,司馬錯主張南下取巴蜀。巴蜀能夠成爲秦國國土,司馬錯功勞密不可分。”秦王蕩的目光落在司馬錯的身上,“蜀地叛亂,寡人想聽聽你的意見。”
司馬錯性格粗狂,直接表明態(tài)度,“王上,巴蜀不可棄?!?
秦王蕩見總算有一個人,主張巴蜀不可棄,也不表露心態(tài),挺直身體,問道:“很多大臣讓寡人放棄巴蜀,你爲何要寡人留住巴蜀?!?
司馬錯正色道:“諸位大臣只是道聽途說,蜀地是如何如何。其實是一點都不瞭解巴蜀。”
秦王蕩有意讓大臣多瞭解巴蜀,意味深長地問道:“巴蜀是一塊什麼樣的疆土,寡人也不知道。”
司馬錯知道秦王蕩話中的意思,神情認真地答道:“巴蜀之地,羣山環(huán)繞,道路艱險,金牛道也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稱謂。但蜀地一馬平川,沃野千里。巴蜀不是荒蕪無用之地?!?
秦王蕩聞言,來了濃厚的興致,語調(diào)柔和道:“司馬錯,爲寡人好好講講。巴蜀是一塊什麼樣的土地?!?
南取巴蜀,也是司馬錯一生的心血。秦臣捨棄巴蜀的言論,也會令他的功業(yè)前功盡棄。秦王給他機會,訴說巴蜀。司馬錯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正色道:“進入蜀地,有兩條路?!?
“皆說,條條大道通洛邑?!鼻赝跏巻柕溃骸斑M入蜀地,只有兩條路?”
司馬錯道:“一條是臣破蜀的金牛道。另一條是由楚地沿江河而上。”
“如此說來,蜀地守住了金牛道。外敵便無法攻破。蜀地與世隔絕,又無戰(zhàn)火之患,宛如人間仙境。”秦王蕩嘆道:“蜀道難,難以上青天。”
“蜀道穿越大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彼抉R錯見秦王蕩臉色難看,又道:“然,蜀地沃野千里,物產(chǎn)豐富。能與我秦國關(guān)中八百里相形媲美?!?
秦王蕩驚呼道:“巴蜀之地,能與我大秦關(guān)中八百里相形媲美。司馬錯之言,是否太誇張?!?
“巴蜀之地,沃野千里,一馬平川。蜀地水源充足,氣候宜人,物產(chǎn)豐富。水旱從人民不知饑饉……謂之天府。蜀文化雖比不上中原文化,但自成一脈,足以勝過楚文化。蜀地與江漢平原相通,蜀通過巴,與楚江水上下,一葦可航,"蜀風"早與"楚流"交流混融?!?
“這也是你當初勸說父王,得巴蜀窺楚,以爭天下?!?
“正是。”司馬錯頓了頓,又道:“蜀人身居平原,人口衆(zhòng)多,又無戰(zhàn)亂。我們得之,即可將蜀地之民,用於征戰(zhàn)。又可將蜀地以充國土,成爲爭霸諸侯的資本?!?
張儀問道:“巴蜀會爲秦國爭天下?這是莫大的笑話?!?
“中原大戰(zhàn),若非有巴蜀二十萬之衆(zhòng),秦國豈能對抗楚國?!彼抉R錯厲聲道:“得蜀地、保蜀地,不僅可以爲我國征戰(zhàn)諸侯提供兵力和糧草,還可以在戰(zhàn)略上壓制楚國。巴蜀之地也將成爲我國南邊一道艱險的屏障?!?
秦王蕩問道:“得巴蜀之地,如何能窺楚?!?
司馬錯忙道:“巴蜀位居大江上游。與楚江漢相通。蜀通過巴,與楚江水上下,一葦可航。巴蜀天險衆(zhòng)多,楚人想逆江而上攻巴蜀是不可能的。但巴蜀順流而下,擊楚國卻是水到渠成?!?
“說得容易,執(zhí)行起來難。”張儀冷聲道:“以巴蜀攻楚,如何行得通。如果巴蜀能伐楚,爲何不東出伐楚,以爭天下。巴蜀善戰(zhàn),豈會被我們滅國?!?
“我們能滅巴蜀,並非巴蜀不善戰(zhàn),實乃巴蜀之亂給了我們出兵的機會?!彼抉R錯又道:“楚國建都丹陽,向東拓地數(shù)千裡,成爲大江上最大的國家。楚國不能西進,攻伐巴蜀,此乃地勢所致。我們和楚國交戰(zhàn),率衆(zhòng)沿江而下,楚國無險可守。”
張儀見司馬錯之言,佔據(jù)上風,反駁道:“巴蜀之民,民風未開。尤其是蜀道崎嶇,難以通行。蜀中雖有沃土千里,但水害災難,發(fā)生頻繁。我們得了蜀地,就要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道路,疏通河渠?!?
司馬錯也不退步,“巴蜀民風未開,我們就去傳播文化;巴蜀道路崎嶇,我們就平整蜀道;巴蜀水害災難頻繁,我們就修河道,修築大壩。秦川不也是災害頻繁,在秦國數(shù)代先祖的治理下,也爲一塊寶地。巴蜀若經(jīng)營得當,何嘗不能成爲寶地?!?
“昨日得之,今日亦失之。得其地,不足以擴疆土;得其民,不足以爲臣。秦國與中原諸侯相爭,國力有限。分散軍力去巴蜀,只會空耗國力。丹陽、藍田兩役,我們正因爲分兵巴蜀,導致兵力不足。秦國險些敗給了楚國?!睆垉x問道:“我們豈能重蹈覆轍。”
嬴疾也道:“秦相所言甚是。大國相爭,靠的是兵力,拼的是國力。司馬錯領(lǐng)兵三萬,攻滅巴蜀。是因爲巴、蜀兩國內(nèi)鬥,給了我國可乘之機。陳莊叛國自立爲王,形勢有所不同。陳莊必會在金牛道設(shè)下重兵防守。”
張儀接過話道:“我們派重兵去蜀地鎮(zhèn)壓叛亂,一旦,中原有戰(zhàn)事,我國兵力枯竭。蜀地得之,也不能有效的管制。這一次我們平定叛亂,以後也會有人再次反叛。我們在巴蜀投入太多的兵力、財力和物力,如何與中原諸侯相爭。臣思之,得蜀地,弊大於利,不如棄之?!?
“王上,蜀地不能棄。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則秦國昌盛。”司馬錯急道:“我們攻丹陽,取漢中的目的就是爲了將巴蜀連成一片。我們得巴蜀即可擴充疆土,得其民,有了爭霸的資本。又在戰(zhàn)略上壓制楚國。我們放棄巴蜀,楚國勢必會取之。”
張儀道:“楚要巴蜀,任其取之。”
司馬錯厲聲道:“楚得蜀地,秦國後方不穩(wěn)。秦國如何能與天下諸侯相爭。得一土,守一土。安可既得之,不守,而又割棄之?!?
“好了,你們不要爭了。”秦王蕩聽他們說這麼多,就是爲了進一步瞭解巴蜀,霸氣道:“父王將王位傳給寡人,就是因爲父王相信,寡人能夠守得住秦國每一寸山河。父王費盡千辛萬苦纔打下巴蜀之地,怎可在寡人手中失去?!?
張儀聞言,問道:“王上打算派兵入蜀平叛?”
秦王蕩眸色深深,語調(diào)強硬,“巴蜀之地已經(jīng)是秦國的疆土,豈能讓他人所得。且不說巴蜀之地有用,亦或者沒用。陳莊叛國,在蜀中自立爲王,此舉是對大秦天威嚴重挑釁。寡人出兵平叛,亦是向諸侯宣告,大秦不放棄任何一寸山河?!?
嬴疾忙道:“王上…”
秦王蕩制止道:“司馬錯說的不錯。得巴蜀之地,即可佔其地,以擴大秦疆域。又可奪其民,爲秦效力。我們還可以在戰(zhàn)略上,壓制住楚國。蜀道崎嶇,難以通行。我們就拓寬馳道。蜀地之風未開化,我們就辛苦一點,將大秦的東西交給他們。蜀地水災頻繁,我們就派人去疏通河道。”
司馬錯喜道:“我們?nèi)裟芎煤霉芾硎竦?,蜀地便可稱爲第二個關(guān)中。”
秦王蕩點了點頭,贊成對方的觀點,又道:“三川、齊魯之地雖好,但諸侯國會答應嗎?既然秦國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國土,我們就要管理好已有的疆土。治理蜀地是要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蜀地治理好了,回報給大秦的是我們不能想象的。爭霸天下是要看得長遠,我們不能鼠目寸光。”
嬴疾思之,也覺得王上言之有理,又不能改變王上心意,妥協(xié)道:“王上說的是。臣見識淺薄,糊塗了。”
張儀見王上之意是要巴蜀,嬴疾等衆(zhòng)多大臣也不站在他這面。如今,他勢單力孤,爭論下去也沒有意思。但語調(diào)之中,還是透露出不快,“王上看得長遠,臣,不及萬分。”
司馬錯見保住了巴蜀之地,喜道:“王上聖明?!?
衆(zhòng)臣也跟著喊道:“王上聖明?!?
司馬錯趁勢,主動請纓,“王上,臣願意領(lǐng)兵,入蜀平叛?!?
“司馬錯將軍不要著急。入蜀平叛,寡人心中已有合適的人選?!鼻赝跏帉⒛抗舛⒅拭?,問道:“甘茂,你願意爲寡人分憂,領(lǐng)兵入蜀平叛嗎?”
甘茂聞言怔了半響,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王上會將入蜀平叛的大事交給他。以致於甘茂沒有及時作出適當?shù)霓拺?
秦王蕩等了很久,也不見他說話,已經(jīng)失去了耐心,“甘茂。”
甘茂回過神來,他明白王上是要給他建立功業(yè)的機會,忙道:“臣願意領(lǐng)軍入蜀平叛?!?
秦王蕩問道:“入蜀平叛,你需要多少人?!?
甘茂沉思片刻,方道:“三萬?!?
“蜀人衆(zhòng)多,三萬人馬似乎少了點?!?
“蜀地及秦國將士或是因爲受陳莊矇騙,或是忌憚他的淫威,暫且屈服。我們?nèi)魧⒋筌娺M入蜀平叛的消息散播出去。臣相信,蜀地之民和忠於秦國的將士,必定會反叛,復歸秦國。”甘茂進一步說道:“陳莊殺蜀候通自立爲王是爲了一己私慾。陳莊不僅是秦國的敵人,也是蜀國的敵人。臣率三萬將士去討伐他,算是給他面子?!?
秦王蕩朗聲道:“寡人在咸陽宮等著你凱旋歸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