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

秦惠王嬴駟膝下有二十幾子。然,他最鍾愛太子蕩。

秦惠王鍾愛他,不僅是因爲太子蕩是他和秦王后生下的嫡長子。更重要的是太子蕩重武好戰(zhàn)的個性十分像極了秦惠王嬴駟。

秦王后從魏國嫁到秦國,公元前329年,爲秦惠王生下一名男嬰。

秦惠王心中大悅,爲這名男嬰取名爲蕩。秦惠王對這名男嬰充滿了期望,他希望這名男嬰長大後,能夠蕩平四海,橫掃宇內(nèi),揚秦國威名於諸侯。

攻三晉、擊雄楚、破強齊、橫掃義渠是秦惠王立足諸侯的得意之作。然,天有不測風雲(yún)人有旦夕禍福。秦惠王尚未實現(xiàn)心中的抱負,便撒手人寰。山東諸侯也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討伐秦國。

秦王蕩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擊破諸侯謀秦的陰謀,保住秦國曆代先君留下的基業(yè)。秦王蕩繼位後的表現(xiàn)也沒有辜負秦惠王對他的期望。

韓、魏、齊、楚、越五國各自懷著不同的目的來到秦國。一是祝賀秦國新王繼位;二是試探秦國的底線,伺機相伐。

秦王蕩自然明白,這些人來意不善。

秦王蕩從小崇尚武力,敬仰英雄。伍子胥破楚,也被他津津樂道之一。秦王蕩怎麼也想不到弱吳竟然能夠破強楚,還鞭屍楚王。

秦王蕩找來甘茂,問他吳國之事。甘茂告訴他,吳國已經(jīng)滅亡了上百年。楚國東邊的大國是越國。楚、越兩國水土相接,人文相近,彼此都視對方爲敵。兩國都在謀劃消滅對方。

秦王蕩得知這個消息,心中已然有了攻楚的策略。

越國使者來到咸陽。

秦王蕩親自在咸陽朝陽殿接見越國使者。雙方在朝陽殿談了五個時辰。秦王蕩詢問了越國使者很多事情,進一步瞭解帶有神秘感的大國越國之後,立馬與越國達成夾擊楚國的密約,以此制衡楚國。

爲了斷絕韓、魏兩國趁著秦國喪主,新王剛立,萌生攻秦的想法。秦王蕩以最高禮節(jié)接見齊使,以此向諸侯表明齊秦連橫。齊、秦結(jié)盟,韓、魏兩國便呈被夾擊之勢,行事便有顧慮。秦王蕩也明白這樣做,只能起到威懾作用。

爲了杜絕韓、魏兩國在齊、秦之間左右搖擺。秦王蕩立魏王嗣之女爲後,讓王后向母國釋放善意。隨後向魏使提議,等到秦國國喪之後,邀魏王嗣臨晉相會,進一步鞏固魏、秦同盟。

秦王蕩得知大庶長嬴疾之母是韓女,便派嬴疾與韓使歡娛,再續(xù)秦、韓之好,以此羈縻韓國。

韓、魏、齊、楚、越五國,參加完秦惠王葬禮之後,便離開秦國回國覆命。秦王蕩守住了秦惠王生前的英明及秦國的故土。他用行動向秦國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蜀相陳莊殺死蜀候叛國的消息傳到了咸陽。

秦王蕩勃然大怒,召集羣臣問道:“陳莊叛國,膽敢在蜀地自立爲王。寡人想要聽你們的意見。”

嬴疾率先道:“王上,蜀地乃蠻夷所居。得之,不能增加秦國國力。失之,也不會對秦國有所損傷。蜀地彪悍,好鬥。民心不歸秦國。我們將蜀地強制納入秦國,恐怕會損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秦王蕩冷冷地問道:“叔叔的意思是要寡人棄其地,讓夷人居之?!?

嬴疾點了點頭,“臣,正是這個意思?!?

秦王蕩不作回答,注視著衆(zhòng)人,不緊不慢地問道:“你們也是這個意思?!?

張儀道:“巴蜀之地,實乃荒壤之地。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民,不足以臣。蜀地,羣山環(huán)繞,道途艱險,聲息不通外界。我們不如空其地,任夷人居之?!?

秦王蕩道:“張儀,你也主張放棄蜀地?!?

張儀道:“得蜀地對秦國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反而還會空耗秦國國力。臣以爲,去之可矣?!?

秦王蕩問道:“我們不要巴蜀之地,又當如何?!?

張儀蕩氣迴腸地說道:“攻韓國,拔宜陽,下三川,車通周室,問九鼎,建秦國千秋霸業(yè)?!?

秦王蕩尚未表態(tài),一人厲聲反駁道:“王上,臣以爲巴蜀之地,不可棄。”

秦王蕩看著那人,問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司馬錯?!?

秦王蕩在腦海之中搜索眼前這個人的記憶,眼神一亮,“司馬錯,寡人記得你。”

司馬錯聞言,倍感受寵若驚。

秦王蕩掃視了一下羣臣,問道:“先王在世時,是否以東進、西擴、北拓、南下的策略,詢問過諸位。”

嬴疾雖不知秦王蕩爲何一問,答道:“確有其事?!?

“前大良造公孫衍主張西擴,以壯大秦國疆土。庶長操認爲義渠是秦國的心腹之患,主張北拓疆土。我們應該將義渠廣袤的國土,納入秦國,方有爭霸諸侯的資本。父王沒有意識到義渠的危害,只是派兵攻打,也沒有徹底肅清義渠帶來的隱患。父王的目光盯著中原,盯著魏國,不願意西拓,北上,選擇東進?!?

“先王選擇東進,激怒了中原諸侯?!笔硬俚溃骸绊n、趙、魏、楚、燕五國合縱,兵發(fā)函谷。義渠趁機南下,破我李帛,殺我秦將。先王這才意識到義渠的危害不壓於中原諸侯,故而多次出兵草原打壓義渠?!?

“父王橫掃義渠,威懾西戎之後。曾在東進和南下,猶豫不決。張儀主張東進,司馬錯主張南下取巴蜀。巴蜀能夠成爲秦國國土,司馬錯功勞密不可分。”秦王蕩的目光落在司馬錯的身上,“蜀地叛亂,寡人想聽聽你的意見。”

司馬錯性格粗狂,直接表明態(tài)度,“王上,巴蜀不可棄?!?

秦王蕩見總算有一個人,主張巴蜀不可棄,也不表露心態(tài),挺直身體,問道:“很多大臣讓寡人放棄巴蜀,你爲何要寡人留住巴蜀?!?

司馬錯正色道:“諸位大臣只是道聽途說,蜀地是如何如何。其實是一點都不瞭解巴蜀。”

秦王蕩有意讓大臣多瞭解巴蜀,意味深長地問道:“巴蜀是一塊什麼樣的疆土,寡人也不知道。”

司馬錯知道秦王蕩話中的意思,神情認真地答道:“巴蜀之地,羣山環(huán)繞,道路艱險,金牛道也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稱謂。但蜀地一馬平川,沃野千里。巴蜀不是荒蕪無用之地?!?

秦王蕩聞言,來了濃厚的興致,語調(diào)柔和道:“司馬錯,爲寡人好好講講。巴蜀是一塊什麼樣的土地?!?

南取巴蜀,也是司馬錯一生的心血。秦臣捨棄巴蜀的言論,也會令他的功業(yè)前功盡棄。秦王給他機會,訴說巴蜀。司馬錯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正色道:“進入蜀地,有兩條路?!?

“皆說,條條大道通洛邑?!鼻赝跏巻柕溃骸斑M入蜀地,只有兩條路?”

司馬錯道:“一條是臣破蜀的金牛道。另一條是由楚地沿江河而上。”

“如此說來,蜀地守住了金牛道。外敵便無法攻破。蜀地與世隔絕,又無戰(zhàn)火之患,宛如人間仙境。”秦王蕩嘆道:“蜀道難,難以上青天。”

“蜀道穿越大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彼抉R錯見秦王蕩臉色難看,又道:“然,蜀地沃野千里,物產(chǎn)豐富。能與我秦國關(guān)中八百里相形媲美?!?

秦王蕩驚呼道:“巴蜀之地,能與我大秦關(guān)中八百里相形媲美。司馬錯之言,是否太誇張?!?

“巴蜀之地,沃野千里,一馬平川。蜀地水源充足,氣候宜人,物產(chǎn)豐富。水旱從人民不知饑饉……謂之天府。蜀文化雖比不上中原文化,但自成一脈,足以勝過楚文化。蜀地與江漢平原相通,蜀通過巴,與楚江水上下,一葦可航,"蜀風"早與"楚流"交流混融?!?

“這也是你當初勸說父王,得巴蜀窺楚,以爭天下?!?

“正是。”司馬錯頓了頓,又道:“蜀人身居平原,人口衆(zhòng)多,又無戰(zhàn)亂。我們得之,即可將蜀地之民,用於征戰(zhàn)。又可將蜀地以充國土,成爲爭霸諸侯的資本?!?

張儀問道:“巴蜀會爲秦國爭天下?這是莫大的笑話?!?

“中原大戰(zhàn),若非有巴蜀二十萬之衆(zhòng),秦國豈能對抗楚國?!彼抉R錯厲聲道:“得蜀地、保蜀地,不僅可以爲我國征戰(zhàn)諸侯提供兵力和糧草,還可以在戰(zhàn)略上壓制楚國。巴蜀之地也將成爲我國南邊一道艱險的屏障?!?

秦王蕩問道:“得巴蜀之地,如何能窺楚?!?

司馬錯忙道:“巴蜀位居大江上游。與楚江漢相通。蜀通過巴,與楚江水上下,一葦可航。巴蜀天險衆(zhòng)多,楚人想逆江而上攻巴蜀是不可能的。但巴蜀順流而下,擊楚國卻是水到渠成?!?

“說得容易,執(zhí)行起來難。”張儀冷聲道:“以巴蜀攻楚,如何行得通。如果巴蜀能伐楚,爲何不東出伐楚,以爭天下。巴蜀善戰(zhàn),豈會被我們滅國?!?

“我們能滅巴蜀,並非巴蜀不善戰(zhàn),實乃巴蜀之亂給了我們出兵的機會?!彼抉R錯又道:“楚國建都丹陽,向東拓地數(shù)千裡,成爲大江上最大的國家。楚國不能西進,攻伐巴蜀,此乃地勢所致。我們和楚國交戰(zhàn),率衆(zhòng)沿江而下,楚國無險可守。”

張儀見司馬錯之言,佔據(jù)上風,反駁道:“巴蜀之民,民風未開。尤其是蜀道崎嶇,難以通行。蜀中雖有沃土千里,但水害災難,發(fā)生頻繁。我們得了蜀地,就要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道路,疏通河渠?!?

司馬錯也不退步,“巴蜀民風未開,我們就去傳播文化;巴蜀道路崎嶇,我們就平整蜀道;巴蜀水害災難頻繁,我們就修河道,修築大壩。秦川不也是災害頻繁,在秦國數(shù)代先祖的治理下,也爲一塊寶地。巴蜀若經(jīng)營得當,何嘗不能成爲寶地?!?

“昨日得之,今日亦失之。得其地,不足以擴疆土;得其民,不足以爲臣。秦國與中原諸侯相爭,國力有限。分散軍力去巴蜀,只會空耗國力。丹陽、藍田兩役,我們正因爲分兵巴蜀,導致兵力不足。秦國險些敗給了楚國?!睆垉x問道:“我們豈能重蹈覆轍。”

嬴疾也道:“秦相所言甚是。大國相爭,靠的是兵力,拼的是國力。司馬錯領(lǐng)兵三萬,攻滅巴蜀。是因爲巴、蜀兩國內(nèi)鬥,給了我國可乘之機。陳莊叛國自立爲王,形勢有所不同。陳莊必會在金牛道設(shè)下重兵防守。”

張儀接過話道:“我們派重兵去蜀地鎮(zhèn)壓叛亂,一旦,中原有戰(zhàn)事,我國兵力枯竭。蜀地得之,也不能有效的管制。這一次我們平定叛亂,以後也會有人再次反叛。我們在巴蜀投入太多的兵力、財力和物力,如何與中原諸侯相爭。臣思之,得蜀地,弊大於利,不如棄之?!?

“王上,蜀地不能棄。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則秦國昌盛。”司馬錯急道:“我們攻丹陽,取漢中的目的就是爲了將巴蜀連成一片。我們得巴蜀即可擴充疆土,得其民,有了爭霸的資本。又在戰(zhàn)略上壓制楚國。我們放棄巴蜀,楚國勢必會取之。”

張儀道:“楚要巴蜀,任其取之。”

司馬錯厲聲道:“楚得蜀地,秦國後方不穩(wěn)。秦國如何能與天下諸侯相爭。得一土,守一土。安可既得之,不守,而又割棄之?!?

“好了,你們不要爭了。”秦王蕩聽他們說這麼多,就是爲了進一步瞭解巴蜀,霸氣道:“父王將王位傳給寡人,就是因爲父王相信,寡人能夠守得住秦國每一寸山河。父王費盡千辛萬苦纔打下巴蜀之地,怎可在寡人手中失去?!?

張儀聞言,問道:“王上打算派兵入蜀平叛?”

秦王蕩眸色深深,語調(diào)強硬,“巴蜀之地已經(jīng)是秦國的疆土,豈能讓他人所得。且不說巴蜀之地有用,亦或者沒用。陳莊叛國,在蜀中自立爲王,此舉是對大秦天威嚴重挑釁。寡人出兵平叛,亦是向諸侯宣告,大秦不放棄任何一寸山河?!?

嬴疾忙道:“王上…”

秦王蕩制止道:“司馬錯說的不錯。得巴蜀之地,即可佔其地,以擴大秦疆域。又可奪其民,爲秦效力。我們還可以在戰(zhàn)略上,壓制住楚國。蜀道崎嶇,難以通行。我們就拓寬馳道。蜀地之風未開化,我們就辛苦一點,將大秦的東西交給他們。蜀地水災頻繁,我們就派人去疏通河道。”

司馬錯喜道:“我們?nèi)裟芎煤霉芾硎竦?,蜀地便可稱爲第二個關(guān)中。”

秦王蕩點了點頭,贊成對方的觀點,又道:“三川、齊魯之地雖好,但諸侯國會答應嗎?既然秦國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國土,我們就要管理好已有的疆土。治理蜀地是要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蜀地治理好了,回報給大秦的是我們不能想象的。爭霸天下是要看得長遠,我們不能鼠目寸光。”

嬴疾思之,也覺得王上言之有理,又不能改變王上心意,妥協(xié)道:“王上說的是。臣見識淺薄,糊塗了。”

張儀見王上之意是要巴蜀,嬴疾等衆(zhòng)多大臣也不站在他這面。如今,他勢單力孤,爭論下去也沒有意思。但語調(diào)之中,還是透露出不快,“王上看得長遠,臣,不及萬分。”

司馬錯見保住了巴蜀之地,喜道:“王上聖明?!?

衆(zhòng)臣也跟著喊道:“王上聖明?!?

司馬錯趁勢,主動請纓,“王上,臣願意領(lǐng)兵,入蜀平叛?!?

“司馬錯將軍不要著急。入蜀平叛,寡人心中已有合適的人選?!鼻赝跏帉⒛抗舛⒅拭?,問道:“甘茂,你願意爲寡人分憂,領(lǐng)兵入蜀平叛嗎?”

甘茂聞言怔了半響,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王上會將入蜀平叛的大事交給他。以致於甘茂沒有及時作出適當?shù)霓拺?

秦王蕩等了很久,也不見他說話,已經(jīng)失去了耐心,“甘茂。”

甘茂回過神來,他明白王上是要給他建立功業(yè)的機會,忙道:“臣願意領(lǐng)軍入蜀平叛?!?

秦王蕩問道:“入蜀平叛,你需要多少人?!?

甘茂沉思片刻,方道:“三萬?!?

“蜀人衆(zhòng)多,三萬人馬似乎少了點?!?

“蜀地及秦國將士或是因爲受陳莊矇騙,或是忌憚他的淫威,暫且屈服。我們?nèi)魧⒋筌娺M入蜀平叛的消息散播出去。臣相信,蜀地之民和忠於秦國的將士,必定會反叛,復歸秦國。”甘茂進一步說道:“陳莊殺蜀候通自立爲王是爲了一己私慾。陳莊不僅是秦國的敵人,也是蜀國的敵人。臣率三萬將士去討伐他,算是給他面子?!?

秦王蕩朗聲道:“寡人在咸陽宮等著你凱旋歸來的消息。”

第六章 賭國運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zhàn)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四十八章 宣戰(zhàn)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十章 繼位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zhàn)中山大力士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zhàn)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zhàn)國新時代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zhàn)中山大力士第四十五章 請戰(zhàn)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nèi)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jié)盟,安敢挑戰(zhàn)諸侯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zhàn)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zhàn)疆場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zhàn)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四十九章 決戰(zhàn)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zhàn)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zhàn)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jié)盟,圖滅中原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yún)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xiāng),狐死必首丘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zhàn)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qū)齊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四十七章 遭遇
第六章 賭國運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zhàn)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四十八章 宣戰(zhàn)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十章 繼位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zhàn)中山大力士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zhàn)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zhàn)國新時代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zhàn)中山大力士第四十五章 請戰(zhàn)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nèi)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jié)盟,安敢挑戰(zhàn)諸侯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zhàn)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zhàn)疆場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zhàn)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四十九章 決戰(zhàn)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zhàn)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zhàn)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jié)盟,圖滅中原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yún)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xiāng),狐死必首丘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zhàn)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qū)齊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四十七章 遭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山县| 肥乡县| 宁晋县| 西乌珠穆沁旗| 白朗县| 金阳县| 寿宁县| 张家港市| 闽侯县| 灵寿县| 姚安县| 淮滨县| 博乐市| 万安县| 呼和浩特市| 万源市| 胶南市| 叶城县| 吉林省| 辰溪县| 尼勒克县| 建始县| 石渠县| 太白县| 银川市| 齐齐哈尔市| 天柱县| 玛多县| 花莲县| 大城县| 周至县| 嵩明县| 子长县| 奎屯市| 灌阳县| 忻城县| 伊川县| 祁阳县| 大余县| 景德镇市|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