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兩國主將下達開戰的命令,兩軍交鋒不分勝負。秦王嬴駟站在城樓上,見著楚人的勇猛也著實吃驚。
秦國忙於應付中原諸侯,以及西邊的戎夷。秦、楚兩國之間不曾發生過激烈交鋒。今日交戰,他便看出了楚國將會成爲秦國最難對付的敵人。
秦、楚幾次攻伐後,戰場局勢陷入膠著。楚軍六萬多人傾巢而出,而秦國還有二十幾萬的後備力量。
張儀向嬴駟建議,抽派一萬精兵,加入攻楚陣營。楚人一敗,戰場局勢對秦國來說將會發生逆轉。
嬴駟同意了張儀的建議,轉身對著一位將領道:“司馬錯,寡人撥你一萬人馬,前去支援嬴疾,務必給寡人痛擊楚人。”
司馬錯道:“喏。”
由於司馬錯一萬新生軍加入戰場,戰場形勢陡然發生逆轉。楚人在秦人的攻擊下,只能採取防守的姿態,再也不敢主動進攻。
公孫衍、趙歇、韓鵬和姬平站在高處,目睹秦人和楚人的決鬥。
姬平大呼小叫道:“犀首,楚軍頂不住了。”
韓鵬問道:“犀首,我們要不要去支援楚軍。”
趙歇回道:“昭陽太過自負,讓秦人好好教訓他們。”
姬平早就看不慣昭陽,點了點頭應和,冷言冷語道:“楚大將軍,讓我們看他如何揚威,如何攻擊秦人。我們去支援他,楚大將軍會不高興的。”
韓鵬問道:“我們難不成眼睜睜地看著楚人一個又一個倒下。”
公孫衍一直注視著戰局,他也明白,楚人輸了便會動搖五國聯軍的士氣。秦國重新投入一萬兵力作戰,楚人雖疲於應對,但楚人悍勇的精神發揮地淋漓盡致,也未曾見落敗的徵兆。
此戰,是楚人爲了榮譽而戰。韓、趙、魏、燕四國出兵幫助楚人,反而會讓楚人心裡不痛快。
公孫衍開口道:“楚人若敗,必會向我們求救。我們做好準備,接應楚軍。”
趙歇、韓鵬和姬平齊聲道:“喏。”
秦王嬴駟見投入一萬軍力,仍然打不退楚人,自嘲道:“楚人好難對付。”
張儀厲聲道:“王上,我們必須取得勝利。”
秦王環視著身邊的將領,指著嬴華道:“該你立功呢?”
桑丘一戰,秦國慘敗,數萬秦國男兒生死異鄉。嬴華身爲主將,理應與將士魂歸一處。然,嬴華身邊的副將,見難以挽回戰敗的命運。不惜冒犯主將,將之敲暈強行帶離戰場。副將率領秦國將士,衝向齊軍。
嬴華回到秦國,面對數萬死去的將士,心裡有愧,每日以酒買醉,日漸消沉。
嬴駟見嬴華歸來後,不奮發圖強,整日把自己關在黑黢黢的房間用酒來麻痹自己。
嬴駟不願見他如此頹廢,來到嬴華府邸,踹門而入,提著他的衣襟,怒色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男子漢大丈夫輸要輸得起。你是嬴姓趙氏的好男兒,怎可因一敗,沮喪懊惱。嬴華,你太令寡人失望。”說完,嬴駟重重將他摔在地上,也不看他。
嬴華不爲所動,沮喪道:“數萬將士,命喪齊地。王上,我辱了你的使命,也辜負了大秦將士。我該死,我該死。”
嬴駟上去給他重重一拳,喝道:“你是怎麼輸的,就給寡人雙倍地贏回來。嬴姓趙氏男兒,不怕輸。怕就怕輸了,沒有勇氣站起來。大秦歷代先君,皆因一戰之敗,站不起來。哪有大秦今日的局面。”
嬴華吶喊道:“王上,我還能贏回來嗎?”
嬴駟背對著他,冷聲道:“公孫衍邀集韓、趙、魏、楚、燕五國合縱,準備滅了我秦國。你若是嬴姓趙氏子孫,穿上你的戰甲,與寡人一同共赴國難。國難當前,嬴姓趙氏男兒,是不會選擇退縮。”
翌日,嬴華穿上戰甲,來到咸陽宮。
嬴駟喜道:“嬴華,你總算回來了。寡人就知道,你一定回來。”
嬴華跪在地上,告罪道:“王上,嬴華回來了。請王上給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好。”嬴駟上前扶起他,拍了拍嬴華強壯的臂膀,“明日你與寡人一同前往函谷關。重拾我嬴姓子孫丟失的尊嚴,找回大秦的榮耀。”
嬴駟見司馬錯率領的一萬精兵,也打不退楚人。於是,又讓嬴華領一萬精兵,加入戰場。
此戰,是嬴華重新找回自己的第一戰。
嬴華領兵一萬,出函谷關殺向楚人的陣地,爲了榮耀,他忘記了自己的生死。身中幾次劍傷,依然奮不顧身衝向敵陣。
身爲主將應該保全自己,然而嬴華不顧個人安危。嬴華的表現,激發了秦軍將士的血性,秦人嗷嗷地攻向楚人陣地。
戰場上秦國多出了兩萬將士,形勢對楚軍不利。昭陽抵擋不住秦人的強烈攻擊。但他是一位愛惜榮譽之人,也放不下臉面向韓、趙、魏、燕四國聯軍求援。昭陽爲了保存有生力量,下令後退。
嬴駟見嬴華一出馬,楚人便退去,大喜道:“嬴華不愧是一員猛將,殺得楚人膽戰心驚。”
趙歇道:“犀首,楚人退了。”
“該我們呢?”公孫衍揚手,做好應對楚軍撤退,秦軍乘勢攻擊的準備。
秦軍見楚軍退了,便想要趁楚人士氣大喪,一鼓作氣攻下對方陣地,破了楚軍。秦軍剛到楚軍陣前,遭遇聯軍成千上萬支箭矢。一個個秦軍將士便倒在了密密麻麻地箭雨面前。
嬴疾大喊道:“嬴華回來。”
嬴華用長劍撥開箭雨,神情十分不甘。
嬴疾指揮秦軍回到函谷關,沉重地大門再一次關上。秦軍雖未能消滅楚軍的有生力量,但擊退楚軍,也是一件鼓舞士氣的大事。秦王嬴駟走下城樓,親自迎接歸來的秦軍將士。
嬴疾、嬴華和司馬錯躬身道:“臣,拜見王上。”
“好。”嬴駟環顧著大秦將士的面孔,勉勵道:“你們都是大秦的好男兒。”
大秦將士齊聲高呼:“秦國萬歲,王上萬歲。”
山呼海嘯的聲音,從函谷關瀰漫開來。嬴駟在大帳內擺下宴席,犒賞出戰有功的將領。軍營之內不得飲酒,嬴駟只能以水代酒,敬衆人道:“德勝之日,回到咸陽。寡人與諸位醉飲三日。”
衆人雖是飲水,喝得也是相當痛快。
嬴疾問道,“張相。我不負使命,擋住了聯軍多番攻勢,守住了函谷關。不知張相,有何計策,解我國之危。”
“諸位將軍辛苦了。”張儀拜了拜,又道:“諸位齊心協力,擊退了楚人,振我軍士氣。五國聯軍銳氣也被我們消耗殆盡。王上,輪到我出場了。”
嬴華主動請命道:“嬴華願爲先鋒,聽張相調遣。”
“我怎敢調遣將軍。不過,我要離間五國,還要藉助將軍的力量。”張儀指著用泥土堆積成的戰場形勢,對著諸將說道:“這些時日,我暗中派出斥候,探查了五國聯軍的分佈。”
張儀從大袖之中,取出竹簡,快速展開,“諸位將軍請看。這是我根據聯軍分佈情況及聯軍的戰鬥能力,制定出的計策。”
嬴駟取過觀閱後,笑道:“好啊!張儀,你瞞著寡人做了這麼多功課。”
嬴疾讀罷,喜道:“太好了,這下我有信心擊敗五國聯軍。”
張儀對著嬴華行禮道:“能否請將軍領五千將士,送我去燕軍大帳。”
嬴華抱拳道:“張相有命,嬴華自當效命。”
嬴駟問道:“張儀,你去燕國做甚。”
張儀道:“五國聯軍之中,燕國戰力最弱。離我國也最遠。臣想要前往燕國,有說燕軍主將,勸他退兵。”
嬴駟聞言,臉色大變,制止道:“寡人不能讓你去冒險。”
張儀見王上擔憂自己的安全,更加堅定了他去燕國陣地的信念,“王上,你就讓臣去吧!燕國退兵,聯軍陣營也會鬆動。我國危局可難。”
嬴駟見攔不住他,點頭道:“好。寡人答應你。但你要活著回來見寡人。”
“謝王上。”張儀又道:“王上,我去燕軍大帳有說。請你派出一路人馬,繼續攻打楚軍。又分出一路人馬,截斷楚國的糧道。”
嬴駟問道:“爲何擊楚,截其糧道。”
張儀道:“楚人無糧食,自然會退兵。楚國一退,剩下的便是三晉。”
嬴疾問道:“三晉之兵,如何破之。”
張儀指著三晉的陣營,答道:“三晉之間,魏國對我國敵意最深。我們集中主力攻打魏國,魏國招架不住我們強勢攻擊,也會主動退兵。”
嬴疾又問道:“韓、趙如何破。”
張儀笑道:“魏、楚若退兵,韓、趙兩國見了,也會自行退兵。”
嬴駟見五國之兵可退,國難可解,鬆了一口氣,“張儀,你放心地去吧!寡人,會按照你說的進行。”
張儀躬身行了一禮,便走出了大帳。
嬴疾見著張儀離去的背影,問道:“王上,張相此行,怕是兇多吉少。”
“張儀就是這個性子,總愛挑戰他人辦不到的事情。”嬴駟舒緩語調,笑道:“寡人相信,他會平安的歸來。”
嬴華率五千將士,大鬧燕軍陣地。
張儀利用夜色掩護,混進燕軍大營。
燕軍主將姬平正在營帳內,注視著地圖。今日楚人與秦人交戰,他是親眼目睹。秦人的戰鬥力,讓人不能小覷。忽然,賬外一陣騷動。
姬平走出賬外見燕軍將士圍住幾人,問道:“怎麼回事。”
一人道:“太子,有刺客闖入。”
“刺客。”姬平微怒,大手一揮,“殺了他們。”
一人高喊道:“且慢。我等不是刺客,是秦國的使者。”
“秦國的使者。”姬平轉過身去,殺氣更盛,語調冰冷刺骨,“殺。”
那人大笑道:“將軍,你殺了我們,定會後悔的。”
姬平見那人臨危不懼,還算有膽量,問道:“你是誰。”
那人正色道:“秦相張儀。”
公孫衍、張儀兩個魏國人,鬧得天下諸侯不得安寧。姬平轉過身來,認真打量此人,語調輕蔑道:“你是秦相,來我大營做甚。”
張儀見他轉身,便有機會,忙道:“我是來幫將軍的。”
姬平展開雙臂,大笑道:“你幫我什麼。”
“太子領兵在外,燕國可一切安好?”張儀見對方神色微動,以退爲進道:“太子若不想聽,請你殺了我。”
“我倒要聽聽,你想說什麼。”姬平見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心中大驚。也做了一個咔嚓地手勢,恐嚇道:“你若說不出什麼,休怪我手中長劍無情。”
姬平進入大帳,坐在主位,問道:“張儀,你要幫我什麼。”
張儀問道:“燕國和秦國是兄弟之國。秦國不是燕國的敵人,爲何燕國要出兵攻我秦國。”
姬平漫不經心地回了一句,“你是來數落我燕國的罪行嗎?”
“非也。”張儀娓娓道來,正色道,“燕國和秦國是兄弟之國。吾王之女,嫁給燕王爲妻,以續燕、秦百年之好。燕國與秦國既沒有領土爭端,亦不曾發生過戰事。兩國一直都是和睦共處。燕國攻打秦國能得到什麼好處。”
“這…”姬平答不上來。
“燕國新王繼位,任子之爲相。子之操縱燕國國政,替燕王發佈政令,排除異己。此刻,已有不臣之心。”張儀見他神色不安,加重語氣問道:“太子領兵五萬攻打秦,燕國國內空虛。太子,你不怕子之勾結齊國和北胡,瓜分燕國嗎?”
姬平靜下心來,琢磨這些話。
張儀見他聽進去了,趁勢道:“秦國不是燕國的敵人。”
姬平問道:“誰是燕國的敵人。”
“齊國、北胡纔是燕國的敵人。子之,也是太子,你的敵人。”
姬平問道:“你要如何幫我。”
“只要太子退兵,秦國便是燕國的盟友。齊國和北胡攻打燕國,秦國也會派兵援助。太子有了秦國支持,子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這幾日,姬平也收到了來自燕國的消息。
北胡聽說燕國國內,兵力空虛,重兵壓境。齊國也在燕國的邊境上駐紮重兵。燕相子之,繼續弄權,排除異己。太傅也被子之趕走。
燕國的朝堂上皆是子之的親信。姬平尋思,若在不回去,燕國的天下將會成爲子之的。
其實,姬平已然動了撤兵地念想。經張儀一番有說後,他撤兵之意,更加尖銳。對待張儀也十分客氣,“好,我答應退兵,今日秦相所言,能否當真。”
張儀鬆了一口氣,舉手立誓道:“張儀以秦相之名對天發誓,若有違背諾言,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