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

屈原身在齊國,忽聞,張儀入楚,匆匆忙忙離開齊國,回到楚國就是爲了殺張儀。

丹陽一役,屈氏一族罹難。屈原對張儀的仇恨如大江之水,不能絕。屈原回到楚國,竟然得知楚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放他,送他歸國。

進入楚宮,屈原心情萬分悲痛,“張儀欺騙王上,我國數十萬將士爲他而死。王上,爲何不殺了他。以慰死去將士的亡靈。”

楚王理解屈原的心情,任他發泄,也不答話,端起酒樽一飲而盡。

昭陽見狀,忙道:“左司徒,你出使齊國辛苦了,早點下去休息。”

屈原不理會昭陽的善意,怒視楚王質問道:“張儀欺楚,王上放他歸國。如何對得起三軍將士的亡靈。”

昭陽瞥了一眼楚王,見楚王臉色極其難看,“左司徒,不殺張儀,自然有更深層的考慮。”

屈原轉過身對視昭陽,那道憤怒的眼神似乎要吞滅一切,“願聞其詳。”

昭陽整理措辭道:“殺了張儀,秦國就會背棄盟約。秦國也不會歸還漢中郡、商於之地。殺了張儀,黔中郡也是秦國的。秦國也會以此爲由,出兵伐我。秦、楚戰火又開,那該如何是好。”

“先祖披荊斬浪,纔有楚國現在這個局面。楚國立國至今,何曾怕過戰事。秦國要戰,楚國奉陪。”屈原又道:“張儀和楚國不共戴天,豈能不殺之,以慰陣亡的三軍將士。”

張儀歸國,昭陽知道屈原不能釋懷,安撫道:“左司徒,秦、楚兩國好不容易和平相處。殺了張儀,秦、楚戰火重開。你難道想生靈塗炭嗎?”

屈原放聲笑道:“令尹,你變了。你已經不是那個爲楚國征戰沙場、殺敵破陣的熱血兒郎。”

昭陽氣急道:“左司徒,你…你…”

靳尚道:“左司徒,你豈能因爲一己之私,置楚國與戰火之中。”

“屈原一心爲國,日月可鑑。”屈原怒視著他,“殺張儀,即可平息民憤,又可壯我國威。秦國不歸還漢中、商於,我們就用武力收回來。秦國敢出兵攻我黔中郡,我們就攻破咸陽。秦國和楚國是不可能和平共處。有秦國,就沒有楚國。我們不趁著國勢比秦國強,打壓它。一旦秦國緩過勁來,重新恢復國力。我們不對付秦國,秦國也會主動和我們交手。”

楚王一甩手中酒盞,怒道:“屈原,你休要放肆。殺不殺張儀,寡人說了算。”

“哈哈哈哈。”屈原聞言,縱聲長笑。其音迴盪在大殿每個角落。

楚王沉著臉問道:“屈原,你笑什麼。”

屈原止住笑聲,環顧著衆人,“數十萬將士爲了楚國的榮譽、尊嚴而戰。那些死去的將士也爲國戰死,死得太不值了。衆位將士,屈原無能啊!不能爲你們報仇雪恨。”

楚王喝斥道:“寡人爲了大局,釋放張儀有何不對。”

屈原正視楚王那道憤怒的眼神,大無畏地回道:“張儀欺楚,也欺騙王上。我國數十萬將士也因他而死。張儀再次入楚。屈原以爲,王上見了他,會把他烹入火中。屈原,沒想到王上胸襟寬廣,竟然不計前嫌。與楚國的仇人冰釋前嫌,放了他。王上說是大局,屈原不懂什麼是大局。但屈原知道,有仇必報,血債血償。”

‘有仇必報,血債血償’,這八個字令人震耳欲聾。

楚王拍著案幾,怒道:“屈原,寡人忍你很久了。”

“公孫衍推舉王上爲合縱長。楚、韓、魏、趙、燕五國結盟,聲勢浩大,兵發函谷。我楚國天威名揚諸侯。五國聯軍兵發函谷離今日不足數年。韓、魏兩國助秦攻楚。這是爲何。”

昭陽等人也不知道,如日中天的楚國,爲何落得這般境地。

屈原胸膛急劇起伏,悲憤道:“五國兵發函谷,登臺立誓,不破秦國,誓不退兵。秦國未破,我國自行退兵。秦國和韓、趙、魏三國大戰。韓、趙、魏三國慘敗,被斬首八萬。三晉從此疏離楚國。”

楚王剋制心中的憤怒,他要聽屈原還能說什麼。

“楚國在中原諸侯無信,導致中原大戰,沒有一國盟友相助。楚國落得這個局面,豈不可悲。”屈原雙眸神色悲涼,又道:“秦、韓、魏、越四國結盟攻打我國。齊國聯合宋國,出兵魏國。減輕了我們應對諸侯的壓力。楚國上下一致,向秦國復仇。敗秦軍,破武關,下藍田。我們一鼓作氣,何愁攻不破秦國咸陽。”

楚國上下,也爲錯過攻破秦國,悲憤不已。

“戰場形勢一片好轉,王上竟然選擇與秦國議和。楚國不顧信義,私自退軍。濮水之邊,秦、韓、魏三國,擊敗了齊國。你們可知,齊國現在最恨的人是誰。”

靳尚道:“秦、韓、魏三國擊敗了齊國,齊國當然是恨他們。”

“錯。齊國最恨的是楚國。”屈原厲聲道:“是我楚國。”

昭陽問道:“打敗齊國的是諸侯,齊國爲何恨我楚國。”

“齊國幫我們牽制魏國兵力。我們與秦國議和,背信棄義。將秦、韓、魏三國引向齊國。濮水之邊,齊國落得大敗。齊國豈能不恨楚國。”

一人道:“我們欺齊如何,齊國有本事,就出兵會攻我。”

“齊國早晚就會攻打楚國。”屈原痛聲道:“此次,出使齊國,楚、齊兩國費盡周折,方纔重新締結盟約。你們竟然毀了。”

昭陽問道:“左司徒,爲何說齊、楚兩國外交毀了。”

“齊王想要看到楚國聯齊絕秦。王上釋放張儀,齊王看不到楚國的誠意,必會痛恨楚國。一旦,齊國恢復國力,天下局勢有變。齊國就會聯合中原諸侯,攻打楚國。以報我國背信棄義之仇。”

楚王道:“齊王想要報仇,要看他有沒有那個本事。寡人坐擁之國,天下諸侯不能相比。寡人豈會怕齊國。”

“泱泱大楚,爲何會敗給秦國。就是我們自高自大,不把秦人放在眼中。”屈原見楚王還沉睡在大國的美夢之中,尚未醒來,“齊國我們得罪了。秦國也得罪了。中原諸侯無一國與我國交好。楚國得罪了天下諸侯,等著開戰吧!”

“打就打。寡人還怕齊國不成。”

“昏君啊!昏君。”屈原大罵道:“楚國在你手中,早晚會亡。”

楚王勃然大怒, “屈原,寡人敬你是人才,處處禮讓你。寡人的退讓在你眼中竟是無能、昏庸。大殿之上,公然辱罵寡人,蔑視寡人之威。是可忍,孰不可忍。來人,將屈原發配漢北,無宣詔,不得踏入楚國郢都一步。”

屈原聞言,閉上雙眼,心境久久不能平息。

昭陽忙道:“王上,左司徒太愛自己的國,纔會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來。請王上開恩,饒了他。”

景翠也道:“請王上看在左司徒一心爲國,饒恕他。”

衆人也道:“請王上開恩。”

“諸位,不用爲屈原求情。”屈原睜開雙眼,那顆爲國躁動的心已經漸漸冷卻,“屈原不願看著楚國大好河山,淪落秦國之手。王上發配臣去漢北,臣領命。”

楚王見他不知悔改,怒道:“誰敢替他求情,同罪。來人,將屈原發配漢北。”

“不必了。我自己走”屈原披著散發,一步一走出大殿,“楚國離亡國之日不遠啦!楚國,我拿什麼拯救你。”

楚王被屈原一頓辱罵,頓時,沒有了心情品嚐美酒和欣賞歌舞,拂袖離開大殿。楚王走後,衆人也是不歡而散。

昭陽起身匆匆離開大殿。

昭雎見狀也追了上去,問道:“令尹,將要去何處。”

昭陽沒有停下腳步,回道:“屈原是個人才,不能這樣讓他離開郢都,前往漢北。”

昭雎道:“屈原辱罵王上,王上大怒,發配他去漢北,乃咎由自取。令尹前去送行,王上心裡會不痛快。”

昭陽問道:“我知道屈原心中有把火,沒想到這把火如此旺盛。我以爲王上只會將屈原遠離朝堂,怎麼也沒有料到,王上會勃然大怒,將他發配去漢北。”

“這一次,王上是真的生氣了。也鐵了心,肅清屈氏一族。”昭雎低聲道:“屈氏不能再朝堂立足。楚國的天下就是我昭氏說了算。”

“楚王能夠坐穩王位。就是因爲屈、昭、景三大家族相互制衡,相互掣肘。如今,屈氏走了,三大家族的平衡也被打破。”昭陽擔憂道:“楚王見昭氏勢力壯大,也不會聽之,任之。今日屈氏的落敗,也是日後的昭氏。屈原乃大才之人,就是愛國的那顆心太真誠,性子寧彎不折。他說的話也不無道理。中原諸侯,楚國沒有一個朋友。楚國豈不可憐乎。”

昭雎道:“楚國不需要朋友。”

昭陽冷笑道:“果真如此,齊、秦兩國便會對楚國動手。楚國離亡國之日,不遠了。”

昭雎驚道:“令尹,你的意思是說,不久將會有大戰。”

“你等著看吧!”昭陽凝視著這座巍峨的宮殿,“不出五年,楚國又將不會太平。”

昭陽追出城門外,發現了屈原的背影,大呼道:“左司徒,請留步。”

“屈原已經是發配漢北的罪人。令尹前來送我,不怕惹禍上身。”

“我和左司徒的交情,豈會怕惹禍上身。”

屈原聞言,一股暖流涌入心間,“屈原能夠認識令尹,乃前世功德。請受我一拜。”

昭陽連忙阻止道:“你我是一殿之臣。我的年紀也比你長了許多。我們早已經是亦師亦友。左司徒豈能行如此大禮。”

“屈原會永遠記住令尹。”

“左司徒,你什麼都好,就是脾性太倔。”昭陽伸出手送他前行,“我們是臣子,他是王上。你說話也不注意分寸。怎能說些大逆不道的話頂罪王上。王上將你發配漢北,一點也不委屈你。”

“屈原的個性就是如此。”

“王上之所以不殺張儀,是因爲想借秦國這把刀。”昭陽壓低聲音,“張儀乃勢利小人,心胸狹窄。爲了相國之位,處心積慮擠走公孫衍。公孫衍乃大才之人,若不離秦,安會有天下風雲動盪。秦國也不會連年征伐,與諸侯開戰,損傷國力。張儀爲了留在秦國,不惜擠走陳軫這樣一流地謀士。張儀爲了達到目的,會不顧一切使用卑鄙的手段。”

“張儀爲人,我早有耳聞。令尹說這些與殺不殺張儀有何關係。”

“左司徒,虧你還是聰明人。怎麼看不透其中的奧秘。”昭陽道:“張儀胡作非爲是因爲秦王寵幸他。一旦,秦王走了,新王繼位。秦國豈會有張儀的立身之所。秦國大庶長嬴疾是秦王的弟弟,丹陽、藍田、濮上三役,贏嬴疾擊楚破齊是何等軍功。張儀相國地位也將會被他取代。張儀爲了自己相國之位,立足秦國,也會想法設法排擠嬴疾、魏章、甘茂等人。嬴疾、甘茂、魏章乃一代名將。我們就讓張儀替楚國除去這些厲害的對手。”

“秦王若在,張儀地位無人能夠觸動。嬴疾功高,但他是位智者,不會謀求相國之位。”

“秦王在,張儀無憂。秦王若不在,張儀豈能立足秦國。”昭陽低聲道:“藍田一役,秦王病重。恐怕活不過多少時日了。我們就等著張儀除去嬴疾、甘茂和魏章等有功的將領。新王繼位,也會殺張儀,以立國威。”

“令尹,請止步。你不懂屈原的心。”屈原行禮,“告辭。”

昭陽回禮,他也猜不出屈原這句話中的意思。

屈原和張儀之間的恩怨,豈非他人能懂。屈原看了一眼郢都,轉過身去,沒有半點留念,十分瀟灑地離開。

屈原一邊走,一邊高唱,“國無人莫吾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爲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十章 繼位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十八章 太傅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六章 賭國運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
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十章 繼位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十八章 太傅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六章 賭國運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居| 南丰县| 响水县| 黑山县| 无锡市| 瑞昌市| 静乐县| 鄂伦春自治旗| 惠东县| 曲阜市| 松滋市| 红安县| 丰原市| 绿春县| 胶南市| 监利县| 稷山县| 英吉沙县| 津市市| 阜康市| 沾化县| 沧州市| 汶上县| 米泉市| 盘山县| 米易县| 西乌珠穆沁旗| 重庆市| 刚察县| 松阳县| 吉水县| 洛南县| 巴里| 宜昌市| 辽中县| 固始县| 玉门市| 松江区| 浏阳市| 神木县| 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