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身在齊國,忽聞,張儀入楚,匆匆忙忙離開齊國,回到楚國就是爲了殺張儀。
丹陽一役,屈氏一族罹難。屈原對張儀的仇恨如大江之水,不能絕。屈原回到楚國,竟然得知楚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放他,送他歸國。
進入楚宮,屈原心情萬分悲痛,“張儀欺騙王上,我國數十萬將士爲他而死。王上,爲何不殺了他。以慰死去將士的亡靈。”
楚王理解屈原的心情,任他發泄,也不答話,端起酒樽一飲而盡。
昭陽見狀,忙道:“左司徒,你出使齊國辛苦了,早點下去休息。”
屈原不理會昭陽的善意,怒視楚王質問道:“張儀欺楚,王上放他歸國。如何對得起三軍將士的亡靈。”
昭陽瞥了一眼楚王,見楚王臉色極其難看,“左司徒,不殺張儀,自然有更深層的考慮。”
屈原轉過身對視昭陽,那道憤怒的眼神似乎要吞滅一切,“願聞其詳。”
昭陽整理措辭道:“殺了張儀,秦國就會背棄盟約。秦國也不會歸還漢中郡、商於之地。殺了張儀,黔中郡也是秦國的。秦國也會以此爲由,出兵伐我。秦、楚戰火又開,那該如何是好。”
“先祖披荊斬浪,纔有楚國現在這個局面。楚國立國至今,何曾怕過戰事。秦國要戰,楚國奉陪。”屈原又道:“張儀和楚國不共戴天,豈能不殺之,以慰陣亡的三軍將士。”
張儀歸國,昭陽知道屈原不能釋懷,安撫道:“左司徒,秦、楚兩國好不容易和平相處。殺了張儀,秦、楚戰火重開。你難道想生靈塗炭嗎?”
屈原放聲笑道:“令尹,你變了。你已經不是那個爲楚國征戰沙場、殺敵破陣的熱血兒郎。”
昭陽氣急道:“左司徒,你…你…”
靳尚道:“左司徒,你豈能因爲一己之私,置楚國與戰火之中。”
“屈原一心爲國,日月可鑑。”屈原怒視著他,“殺張儀,即可平息民憤,又可壯我國威。秦國不歸還漢中、商於,我們就用武力收回來。秦國敢出兵攻我黔中郡,我們就攻破咸陽。秦國和楚國是不可能和平共處。有秦國,就沒有楚國。我們不趁著國勢比秦國強,打壓它。一旦秦國緩過勁來,重新恢復國力。我們不對付秦國,秦國也會主動和我們交手。”
楚王一甩手中酒盞,怒道:“屈原,你休要放肆。殺不殺張儀,寡人說了算。”
“哈哈哈哈。”屈原聞言,縱聲長笑。其音迴盪在大殿每個角落。
楚王沉著臉問道:“屈原,你笑什麼。”
屈原止住笑聲,環顧著衆人,“數十萬將士爲了楚國的榮譽、尊嚴而戰。那些死去的將士也爲國戰死,死得太不值了。衆位將士,屈原無能啊!不能爲你們報仇雪恨。”
楚王喝斥道:“寡人爲了大局,釋放張儀有何不對。”
屈原正視楚王那道憤怒的眼神,大無畏地回道:“張儀欺楚,也欺騙王上。我國數十萬將士也因他而死。張儀再次入楚。屈原以爲,王上見了他,會把他烹入火中。屈原,沒想到王上胸襟寬廣,竟然不計前嫌。與楚國的仇人冰釋前嫌,放了他。王上說是大局,屈原不懂什麼是大局。但屈原知道,有仇必報,血債血償。”
‘有仇必報,血債血償’,這八個字令人震耳欲聾。
楚王拍著案幾,怒道:“屈原,寡人忍你很久了。”
“公孫衍推舉王上爲合縱長。楚、韓、魏、趙、燕五國結盟,聲勢浩大,兵發函谷。我楚國天威名揚諸侯。五國聯軍兵發函谷離今日不足數年。韓、魏兩國助秦攻楚。這是爲何。”
昭陽等人也不知道,如日中天的楚國,爲何落得這般境地。
屈原胸膛急劇起伏,悲憤道:“五國兵發函谷,登臺立誓,不破秦國,誓不退兵。秦國未破,我國自行退兵。秦國和韓、趙、魏三國大戰。韓、趙、魏三國慘敗,被斬首八萬。三晉從此疏離楚國。”
楚王剋制心中的憤怒,他要聽屈原還能說什麼。
“楚國在中原諸侯無信,導致中原大戰,沒有一國盟友相助。楚國落得這個局面,豈不可悲。”屈原雙眸神色悲涼,又道:“秦、韓、魏、越四國結盟攻打我國。齊國聯合宋國,出兵魏國。減輕了我們應對諸侯的壓力。楚國上下一致,向秦國復仇。敗秦軍,破武關,下藍田。我們一鼓作氣,何愁攻不破秦國咸陽。”
楚國上下,也爲錯過攻破秦國,悲憤不已。
“戰場形勢一片好轉,王上竟然選擇與秦國議和。楚國不顧信義,私自退軍。濮水之邊,秦、韓、魏三國,擊敗了齊國。你們可知,齊國現在最恨的人是誰。”
靳尚道:“秦、韓、魏三國擊敗了齊國,齊國當然是恨他們。”
“錯。齊國最恨的是楚國。”屈原厲聲道:“是我楚國。”
昭陽問道:“打敗齊國的是諸侯,齊國爲何恨我楚國。”
“齊國幫我們牽制魏國兵力。我們與秦國議和,背信棄義。將秦、韓、魏三國引向齊國。濮水之邊,齊國落得大敗。齊國豈能不恨楚國。”
一人道:“我們欺齊如何,齊國有本事,就出兵會攻我。”
“齊國早晚就會攻打楚國。”屈原痛聲道:“此次,出使齊國,楚、齊兩國費盡周折,方纔重新締結盟約。你們竟然毀了。”
昭陽問道:“左司徒,爲何說齊、楚兩國外交毀了。”
“齊王想要看到楚國聯齊絕秦。王上釋放張儀,齊王看不到楚國的誠意,必會痛恨楚國。一旦,齊國恢復國力,天下局勢有變。齊國就會聯合中原諸侯,攻打楚國。以報我國背信棄義之仇。”
楚王道:“齊王想要報仇,要看他有沒有那個本事。寡人坐擁之國,天下諸侯不能相比。寡人豈會怕齊國。”
“泱泱大楚,爲何會敗給秦國。就是我們自高自大,不把秦人放在眼中。”屈原見楚王還沉睡在大國的美夢之中,尚未醒來,“齊國我們得罪了。秦國也得罪了。中原諸侯無一國與我國交好。楚國得罪了天下諸侯,等著開戰吧!”
“打就打。寡人還怕齊國不成。”
“昏君啊!昏君。”屈原大罵道:“楚國在你手中,早晚會亡。”
楚王勃然大怒, “屈原,寡人敬你是人才,處處禮讓你。寡人的退讓在你眼中竟是無能、昏庸。大殿之上,公然辱罵寡人,蔑視寡人之威。是可忍,孰不可忍。來人,將屈原發配漢北,無宣詔,不得踏入楚國郢都一步。”
屈原聞言,閉上雙眼,心境久久不能平息。
昭陽忙道:“王上,左司徒太愛自己的國,纔會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來。請王上開恩,饒了他。”
景翠也道:“請王上看在左司徒一心爲國,饒恕他。”
衆人也道:“請王上開恩。”
“諸位,不用爲屈原求情。”屈原睜開雙眼,那顆爲國躁動的心已經漸漸冷卻,“屈原不願看著楚國大好河山,淪落秦國之手。王上發配臣去漢北,臣領命。”
楚王見他不知悔改,怒道:“誰敢替他求情,同罪。來人,將屈原發配漢北。”
“不必了。我自己走”屈原披著散發,一步一走出大殿,“楚國離亡國之日不遠啦!楚國,我拿什麼拯救你。”
楚王被屈原一頓辱罵,頓時,沒有了心情品嚐美酒和欣賞歌舞,拂袖離開大殿。楚王走後,衆人也是不歡而散。
昭陽起身匆匆離開大殿。
昭雎見狀也追了上去,問道:“令尹,將要去何處。”
昭陽沒有停下腳步,回道:“屈原是個人才,不能這樣讓他離開郢都,前往漢北。”
昭雎道:“屈原辱罵王上,王上大怒,發配他去漢北,乃咎由自取。令尹前去送行,王上心裡會不痛快。”
昭陽問道:“我知道屈原心中有把火,沒想到這把火如此旺盛。我以爲王上只會將屈原遠離朝堂,怎麼也沒有料到,王上會勃然大怒,將他發配去漢北。”
“這一次,王上是真的生氣了。也鐵了心,肅清屈氏一族。”昭雎低聲道:“屈氏不能再朝堂立足。楚國的天下就是我昭氏說了算。”
“楚王能夠坐穩王位。就是因爲屈、昭、景三大家族相互制衡,相互掣肘。如今,屈氏走了,三大家族的平衡也被打破。”昭陽擔憂道:“楚王見昭氏勢力壯大,也不會聽之,任之。今日屈氏的落敗,也是日後的昭氏。屈原乃大才之人,就是愛國的那顆心太真誠,性子寧彎不折。他說的話也不無道理。中原諸侯,楚國沒有一個朋友。楚國豈不可憐乎。”
昭雎道:“楚國不需要朋友。”
昭陽冷笑道:“果真如此,齊、秦兩國便會對楚國動手。楚國離亡國之日,不遠了。”
昭雎驚道:“令尹,你的意思是說,不久將會有大戰。”
“你等著看吧!”昭陽凝視著這座巍峨的宮殿,“不出五年,楚國又將不會太平。”
昭陽追出城門外,發現了屈原的背影,大呼道:“左司徒,請留步。”
“屈原已經是發配漢北的罪人。令尹前來送我,不怕惹禍上身。”
“我和左司徒的交情,豈會怕惹禍上身。”
屈原聞言,一股暖流涌入心間,“屈原能夠認識令尹,乃前世功德。請受我一拜。”
昭陽連忙阻止道:“你我是一殿之臣。我的年紀也比你長了許多。我們早已經是亦師亦友。左司徒豈能行如此大禮。”
“屈原會永遠記住令尹。”
“左司徒,你什麼都好,就是脾性太倔。”昭陽伸出手送他前行,“我們是臣子,他是王上。你說話也不注意分寸。怎能說些大逆不道的話頂罪王上。王上將你發配漢北,一點也不委屈你。”
“屈原的個性就是如此。”
“王上之所以不殺張儀,是因爲想借秦國這把刀。”昭陽壓低聲音,“張儀乃勢利小人,心胸狹窄。爲了相國之位,處心積慮擠走公孫衍。公孫衍乃大才之人,若不離秦,安會有天下風雲動盪。秦國也不會連年征伐,與諸侯開戰,損傷國力。張儀爲了留在秦國,不惜擠走陳軫這樣一流地謀士。張儀爲了達到目的,會不顧一切使用卑鄙的手段。”
“張儀爲人,我早有耳聞。令尹說這些與殺不殺張儀有何關係。”
“左司徒,虧你還是聰明人。怎麼看不透其中的奧秘。”昭陽道:“張儀胡作非爲是因爲秦王寵幸他。一旦,秦王走了,新王繼位。秦國豈會有張儀的立身之所。秦國大庶長嬴疾是秦王的弟弟,丹陽、藍田、濮上三役,贏嬴疾擊楚破齊是何等軍功。張儀相國地位也將會被他取代。張儀爲了自己相國之位,立足秦國,也會想法設法排擠嬴疾、魏章、甘茂等人。嬴疾、甘茂、魏章乃一代名將。我們就讓張儀替楚國除去這些厲害的對手。”
“秦王若在,張儀地位無人能夠觸動。嬴疾功高,但他是位智者,不會謀求相國之位。”
“秦王在,張儀無憂。秦王若不在,張儀豈能立足秦國。”昭陽低聲道:“藍田一役,秦王病重。恐怕活不過多少時日了。我們就等著張儀除去嬴疾、甘茂和魏章等有功的將領。新王繼位,也會殺張儀,以立國威。”
“令尹,請止步。你不懂屈原的心。”屈原行禮,“告辭。”
昭陽回禮,他也猜不出屈原這句話中的意思。
屈原和張儀之間的恩怨,豈非他人能懂。屈原看了一眼郢都,轉過身去,沒有半點留念,十分瀟灑地離開。
屈原一邊走,一邊高唱,“國無人莫吾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爲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