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

齊國境內,無戰事之憂。齊國臨淄也是平靜祥和。閒暇之時,齊王田闢彊輾轉來到稷下學宮,祭酒孟子剛爲學者上了精彩的一課。

衆學子離開後,田闢彊上前行禮道:“聞先生之講義,寡人收穫頗豐。先生乃當世宿儒,縱觀四海天下,沒人能與之相比。”

“王上擡愛了。”孟子回禮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不敢居高。”

“先生過謙了。”田闢彊道:“今日來此,一是看望先生。二是請先生爲寡人解惑。”

“王上有惑,我若能解,必當竭盡所能。”

“先生之所學,天下人人皆知。先生若不能幫寡人解惑。”田闢彊對著左右笑道:“天底下便沒有人能替寡人解惑呢?”

“王上之言,愧不敢當。”孟子再拜道:“不知王上有何疑惑,需要我解。”

“何爲賢君。”

“若爲布衣之士,以誠、孝、仁、禮、智爲賢;若爲大殿之臣,以忠、孝、誠、禮、智、才爲賢;若爲人君,當辨忠奸、親賢臣遠小人、爲天下謀福、治國興邦爲賢。”

“何爲明君。”

“一是開疆拓土,奠定千秋基業之君。二事繼承守業,開創盛世之舉。三是承天命於宇廈將傾、社稷飄零的衰世,勵精圖治、中興之主。四是雖沒有開創國家,締造盛世,也沒有中興國家,但鞏固了身後國家的待興之主。若君兼有其一,是爲明君。”

“賢君與明君相比,哪一個更受後人尊崇。”

“明君。”

“何也。”

“明君對外開疆拓土以強國,國強則民安。民安,則天下定。”

“敢問先生,寡人是賢君,還是明君。”

“王上安社稷、辨忠奸、親賢臣,治國興邦,爲天下謀福祉,爲大齊開創盛世之舉。對外揚威諸侯,不被諸侯所欺。”孟子稱讚道:“賢明二字,王上兼備。”

“哈哈哈哈。”田闢彊大悅道:“父王給寡人取名闢彊,父王的意思既要寡人守住祖宗得來不易的千秋基業,也是激烈寡人開拓疆土,傲視諸侯。論賢明二字,寡人更喜歡做一名開疆拓土的明君。明君者拓土以強國,強國則民安。”田闢彊沉默少許,問道:“燕國之事,先生如何看待。”

“逆臣子之篡奪王位,太子平歸國重整綱紀。子之與太子平相互攻伐。”孟子停頓少許,又道:“燕國動盪,王上出兵討伐,這正是武王伐紂之時的大好時機,也是王上開疆拓土,樹立千古美名之時。王上,千萬不可錯過啊!”

衆將也齊聲高賀道:“王上,先生說得對。我們趁這個機會出兵燕國,燕地便是我齊國的。”

田闢彊沉吟少許,又道道:“子之主政亂國。有的大臣勸寡人不要出兵燕國。他們說齊國是東方強國。我國出兵燕國,諸侯國忌憚齊國的強大,便會聯合起來干涉我國兼併燕國。齊國之力有限,是不能與天下諸侯爲敵。有的大臣認爲寡人出兵燕國,是撥亂反正,大義之舉。也是齊國開疆拓土大好時機。先生,你怎麼看。”

“燕國未亂,齊國出兵。燕國上下視齊國爲入侵者,必會齊心協力抵抗。”孟子換了一口氣,“然,子之篡奪王位,而不安民。燕國之君,虐待臣民,百官離心離德。國人無不怨憤。王上出兵燕國,撥亂反正。燕地之民,不會認爲齊國是入侵者。他們會認爲齊國是來拯救他們與水深火熱之中。燕民不但不會抵抗我軍,反而會簞食壺漿、夾道迎接我國仁義之軍。果真如此,齊國霸業可成。”

“先生之言,寡人受教了。”田闢彊起身,拱手道:“先生,告辭。”

孟子起身回禮道:“恭送王上。”

田闢彊回到宮中,田罌急色道:“王上,太子平派人向我國求助。”

田闢彊急色問道:“燕國亂了。”

田罌答道:“燕國不只是亂了,還是大動亂,亂的不可收拾。”

“好啊!”田闢彊喜不自勝,“燕國越亂,對我齊國越有利。寡人等待地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王上,使臣正在大殿等候,你見還是不見。”

“見。怎麼不見。使臣遠道而來,我不見他,豈不是失了禮數。”田闢彊說完,朗聲大笑。田罌聞言,也跟著賠笑。

姬平派出的大使來到齊宮,泣道:“王上,請救救我國。”

齊王故作不知,安慰道,“大使,有話慢慢說。”

“燕太子歸國爭位,被子之所敗。太子命我前來,向齊國求助。”燕國使臣,滿含涕零道:“請王上出兵,救救我大燕國。”

“姬平。”田闢彊關切地問道:“可還活著。”

“太子在慄源老將軍的護佑下,逃進無終山,得以保全性命。”

“姬平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田闢彊揮手道:“大使先去官驛歇息,容我與諸位大臣廷議之後,在給大使答覆。”

燕使拱了拱手,行禮告退。

燕使走後,齊國大臣一致主張,出兵討伐燕國。

大司馬田和躬身出列問道:“王上,我們以何名義出兵燕國。”

田和這一問,難住了齊王。以何名義攻燕,他不曾想過。

田罌見狀,忙道:“燕國大亂,姬平派使前來求助,這不是名義嗎?”

“子之以平叛爲由,擊敗市被和姬平。子之在燕國深得人心。”田和頓了頓,又道:“子之是燕國的王。姬平乃廢太子,在我齊國爲質。我們以姬平求助,出兵燕國。燕國上下定會以爲,姬平歸國爭位是我國在背後慫恿。今,姬平一敗,我齊國出兵。中原諸侯,也會認爲是姬平勾結齊國,禍害燕國。且不說,中原諸侯會作何反應。燕國國內勢必會團結一致抵抗我軍。以燕太子之名出兵燕國,不能使人信服。”

“大司馬,你有何高見。”田闢彊聽他如此說,想必有良策,忙道:“快快向寡人道來。”

“臣以認爲,我國先將子之篡奪王位不義之舉,昭告諸侯列國。”田和又道:“其次,邀請中原諸侯國一同討伐子之,重整燕國君臣綱紀。其三,我們要向燕國之衆表明。齊國伐燕,是匡扶正道,而非滅燕國。”

田罌問道:“天下諸侯好利,豈會跟隨我國討伐燕國。”

“天下諸侯不會跟隨我齊國匡扶正道。”田和頓了頓,續道:“燕地和我國、中山國及趙國相鄰。我們只需邀請趙國和中山國匡扶正道即可,不需要問其他諸侯的意思。”

田罌冷聲道:“趙國和中山國不答應伐燕,我國難道就白白錯過,討伐燕國的大好機遇。”

齊宮也是一片議論。

“齊國是當世強國,滅燕,齊國足以。何需趙國和中山。”

“天下諸侯,莫不要看我齊國臉色。趙國和中山豈能阻撓我齊國開疆拓土。”

“燕國大亂,此時我國不出兵更待何時。”

“今日,不取燕國;他日,燕國定會被諸侯所奪。”

田闢彊仔細聆聽殿內衆人的意見。但田和之言,並非不無道理。昔日,魏國倚仗國力,北虐趙國,南制楚韓,東攻齊國,西謀秦國。

諸侯見魏國太強,聯合起來,共同打擊魏國。齊魏桂林、馬陵之戰。魏趙邯鄲之戰,趙肅侯一生與魏相互攻伐。秦魏河西之戰。魏韓新鄭之戰。魏楚襄陵之戰。魏國與諸侯四處開戰,國力大衰,終使霸業成空。

秦國河西一戰,雪百年恥辱。秦國佔據魏國河西、上郡,東出函谷以爭天下。由於東出勢頭迅猛,引起中原諸侯恐慌,亦遭韓、趙、魏、楚、燕五國兵發函谷。

今日之齊,中原諸侯已經有所忌憚。齊國討伐燕國,沒有處理好與諸侯之間的關係。齊國,也會遭至中原諸侯共同討伐。齊國也會走上魏國霸業衰敗的老路。

正如老子所說,福禍相依。齊國討伐燕國,看似上天的恩賜,實則不是上天給齊國降下的災難。

田闢彊選擇當一名開疆拓土的明君,而不是尊禮安民的賢君。燕國子之之亂,給他創造了一個機會。錯過了,必會抱憾終身。

“燕國是要討伐的。寡人還要拉上兩個幫手才行。”田闢彊又道:“寡人討伐燕國,未免被諸侯說成恃強凌弱,以遭諸侯嫉恨。寡人決定邀請中山國和趙國一同出兵燕國,重整燕國朝綱。”

“王上,趙國和中山國會出兵嗎?”

“趙國會不會出兵,寡人不知道。”田闢彊脣角勾起一抹陰冷地笑道,“中山國不足八百里,面對如此的誘惑。中山王若要開拓疆土成就美名。安敢不響應寡人的號召。”

“王上,臣這就去安排人出使趙國和中山國,邀請他們共同討伐子之。”

“燕國亂了,寡人也該出手了。無論趙國和中山國是否擁護寡人,出兵伐燕。燕國,寡人是要定了。”田闢彊起身往前走了幾步,揚聲道:“章子何在。”

匡章出列道:“末將在。”

“寡人以你爲將,起臨淄、平陸、高唐、即墨和莒五都之兵,及北地之衆以伐燕。”田闢彊神色肅然道:“章子,寡人能否開拓疆土,兼併燕國,就倚仗你了。章子,不要辜負了寡人對你的期望。”

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九章 揚國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四章 破局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
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九章 揚國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四章 破局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桃市| 黔南| 泉州市| 安溪县| 古丈县| 通辽市| 白银市| 抚州市| 澄城县| 灵丘县| 四川省| 恭城| 来凤县| 重庆市| 博客| 永定县| 英超| 长治县| 长丰县| 万安县| 泉州市| 三门峡市| 通江县| 黎平县| 三台县| 高密市| 襄垣县| 普兰县| 什邡市| 连江县| 满洲里市| 扶沟县| 呼和浩特市| 鄂温| 榕江县| 繁昌县| 祁连县| 华蓥市| 庐江县| 布尔津县|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