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

趙主父端起酒樽,不答,反問道:“諸位覺得,結束亂世,安定天下的諸侯,會是出自哪國。”

“天下諸侯,強國有七。齊、楚、燕、趙、韓、魏、秦,都是萬乘之國。若論一統天下,有實力者唯有魏、齊、秦、楚、趙,五國最有資格。”涇陽君琢磨少許,又道:“齊國實力最強,又是天下諸侯之中最富。齊威王、齊宣王,兩代雄主,皆爭霸中原,諸侯莫敢爭鋒。能夠一統天下,定當是齊國莫屬。”

趙主父舉樽對著涇陽君,淡淡答道:“齊威王、齊宣王,的確英雄了得。但,齊國成爲東方霸主足矣,想要一統天下是不可能的。”

涇陽君舉樽回迎,問道:“齊國爲何不能一統天下。”

“齊國之地,背靠大海,北臨燕,東有趙、魏,南有楚。”趙主父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又道:“齊國不能一統天下,原因有三。”

魏冉問道:“請問是那個三個原因。”

趙主父答道:“第一,地理所限制。”

“地理?”

“齊國想要統一天下,開拓疆土。齊國有三個方向選擇。第一個往北攻燕,第二個西攻三晉,第三個南下攻楚。”

魏冉點頭道:“不錯。齊國東面靠大海,只能往這三個方向發展。”

趙主父又道:“齊宣王起五都之兵及北地之衆,不足六十日攻破燕國薊城。就是爲了向北發展。可惜,趙主父插手,扶持公子職爲燕王。諸侯又在濮水敗齊,齊國燕地得而復失。齊國選擇北進,那是不可能的。”

秦王道:“北進不行,可以向西。”

趙主父笑道:“齊國選擇西進,又有三晉阻攔。”

秦王又道:“齊國不能向北,向西,只能向南。”

趙主父道:“齊國南下,又有龐大的楚國。”

“趙使說得不錯。齊國難以向北、向西、向南發展。”涇陽君問道:“第二個原因又是什麼。”

“齊國排外,也不重視人才。”趙主父端起酒樽,又道:“齊國雖強,但主上好大喜功,人才流失嚴重。”

秦王淡淡道:“趙使何處此言。”

“齊威王雖兩敗魏國,奠定東邊第一強國的地位。兵家孫臏、名將田忌,不受重用,卻被排擠,流落在外。齊宣王雖西伐三晉,南攻楚國,北滅燕,敗秦,打遍諸國各國。但齊國伐燕不成,必會遭到燕人反擊。”

秦王笑道:“燕國是弱國弱旅,齊國是強國勁旅。燕國討伐齊國,簡直是癡人說夢。”

“燕王職繼位,勵精圖治,高築黃金臺招賢,休養生息,足以見得燕王擁有雄心壯志。他日若有機會,燕王豈會不報亡國之恥。”趙主父對著秦王笑著問道:“武王伐紂,還不是以弱旅之師,取得勝利。齊國雖強,但也有弱的時候。燕國雖弱,也會有強大的時候。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魏冉點了點頭又問道:“齊國不能一統天下第三個原因,又是什麼。”

趙主父笑道:“齊國安於享樂,有王霸之心,卻無兼併天下之志。”

涇陽君道:“靖郭君賢明傳遍諸侯,素有大志。難道他沒有兼併天下之心。”

趙主父笑道:“齊相靖郭君田文,善於謀己,不善爲國謀。”

涇陽君問道:“爲何這麼說。”

趙主父道:“齊、秦相隔千里。齊相號召諸侯伐秦,大軍趕赴函谷關要走多少時日。縱使攻破了秦國,齊國能得到什麼好處。”

魏冉問道:“趙使是齊相,會帶領齊國,如何走出困境。”

“我是齊相就應該想著如何向北、向西、向南發展。眼下,齊國就有一個走出困境的方法。”

羋戎問道:“什麼方法。”

趙主父道:“楚國一蹶不振,國勢大衰。齊國應該看準時機,南下伐楚,開疆拓土,而不是西進遠征秦國。靖郭君伐秦是爲了私怨,豈能帶領齊國走向強盛。”

羋戎問道:“縱使孫臏、田忌之輩,流落他國。齊國也沒有因爲他們的離開而弱,被諸侯所欺。齊宣王伐燕,不足六十日而破。足見齊國之強。齊國雖敗諸侯於濮水,燕國得而復失。但齊國南下討伐楚國,大獲全勝。齊國爲何不能一統天下。”

趙主父道:“齊國,無論是北上亡燕,還是南下攻楚,或者西進攻打三晉。齊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秦王道:“爲了什麼。”

趙主父面向衆人,答道:“齊國之舉,是爲了平衡諸侯勢力,成爲東方第一強國,是爲了維持齊國強國的地位。”

“這……”秦王也找不到話語反駁。

趙主父厲聲道:“齊國明知北上伐燕無果、西攻三晉無望,就該南下滅越,與楚國爭天下。齊國不亡越,壯大疆土,越國卻被楚國所滅。如今的齊國,疆土所限,既不能北上,也不能西進,更不能南下。安能兼併天下。”

“齊國雖富,競技之師雖強。但受地域所限、人才流失嚴重、無王霸之心。”羋八子想了想,又道:“一統天下,必定不會是齊國。我也認同趙使這個觀點。”

“齊國不足安天下,楚國總有資格吧!”羋戎問道:“楚國疆域之大,兵力之多,天下諸侯莫於能及。”

趙主父朗笑道:“楚國更不成氣候。”

羋戎見趙使竟然輕視楚國,問道:“爲何。”

趙主父鄭重道:“楚國位居南疆,中原諸侯一向視楚爲蠻夷。先有晉國,後有齊國,皆壓制楚國。楚國疆域之廣,但地廣人稀。兵力之多,但國力勢力錯綜複雜,難以擰成拳頭。楚國雖是大國,但不是強國。楚國成爲南方霸主則可,終究成不了天下之主。”

“非也。”羋戎反駁道:“中原諸侯,不敢欺楚,足以見得楚國大而強。”

“中原諸侯忙於內爭,是沒有將楚國放在眼中,而不是不敢欺楚。”趙主父問道:“楚國僭越王道,周天子號召諸侯伐楚,楚被迫取消王道。楚王問鼎,中原諸侯也出兵討伐。濮水之戰,大敗楚國。楚國不敢北上與中原諸侯以爭天下,只能向東和向南發展。”

魏冉問道:“楚國亡了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成爲大江上巨大的國家,南方的霸主,又該如何解釋。”

“楚國成爲大江之上的大國,是因爲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趙主父笑道:“楚國亡越,國力達到極盛。楚國的好運也就用完了。”

羋戎道:“趙使,這話是什麼意思。”

趙主父獨自飲了一樽酒,又道:“楚王滅越,欲飲馬黃河,攻伐中原。結果又如何?垂沙敗於諸侯聯軍,重丘數敗秦國。楚國支離破碎,國內四分五裂。楚國對戰中原諸侯,最終落得大敗,難道不足以證明,楚國大而不強。”

魏冉反駁道:“楚國地大,兵廣。若有雄主,楚國定當能重回先祖霸業時的輝煌。”

“楚之文化,與中原格格不入。楚要想一統天下,就要迎戰整個中原諸侯。如今,楚國忠義之士被貶,奸佞當道,楚國積重難返。”趙主父舉著酒樽,向著魏冉擡手道:“楚國建國至今,開疆拓土,但從沒有徵服強國晉國和齊國,只能欺負小國、弱國。楚國落敗,想要重回霸業,中原諸侯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羋八子認真品味這句話,現在的楚國打不贏秦國,豈能一統天下,淡笑道:“趙使所言不錯。楚國看似龐大,實則不堪一擊。吳國曾以數萬之兵,攻破郢都。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爲父兄報仇。如果不是申包胥哭秦庭,秦國出兵相助,楚國早就亡了。”

趙主父道:“楚國地大,兵多,但楚國內部勢力錯綜複雜。楚國偏安一隅,成爲南方霸主足矣。楚國想要染指中原,一統天下,簡直是癡人說夢。”

魏冉見齊國、楚國都不能一統天下,問道:“難不成是魏國。”

羋戎也道:“魏國是人才大國,大爭之世,人才最重要。”

涇陽君也道:“魏國有霸主的根基,魏武卒橫行天下近百年。魏國若有雄主,定能重建霸業。”

趙主父淡淡笑道:“魏國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機會,豈會被上天再選中一次。”

羋八子見趙使口出狂言,問道:“魏國有霸主根基,國內人才濟濟。且不說吳起、樂羊、龐涓之流。公孫衍和張儀兩個魏國人,攪得天下諸侯不得安寧。最可恨的是這兩個人鬥智鬥勇,竟然把天下諸侯當棋子。天下諸侯還不能置身事外。魏國若有雄主、明君,難道沒有機會一定天下。”

“正因爲魏國建立首霸,東征西討,才被諸侯圍攻,深陷四戰之地。諸侯豈會看著魏國再強大一次。”趙主父平靜凝視著衆人,語調激烈道:“魏國日落西山,已成過去。不是秦國攻伐,就是齊國敲打,楚國也對魏用兵。自從龐涓去後,魏國東敗齊,西敗秦,南敗楚。韓、趙也出兵攻打他。今,魏國雖有中興之勢,自保尚且不足,豈能爭霸天下,一統山河。”

魏冉點頭道:“今日之魏,也不是齊、秦兩國的對手。魏國不成氣候,豈能一統山河。”

羋八子見趙使出言不遜,竟然不將天下最富、雄獅最強的齊國;疆域最廣,甲兵最多的楚國;以及有霸主根基的魏國放在眼中,冷聲問道:“趙使莫非覺得一統天下者,難不成會是趙國。”

魏冉眸色大驚道:“天子出邯鄲,天下爲一統。莫非真的是趙國結束戰亂,安定天下。”

涇陽君也大驚道:“趙主父塵定北疆、擊三胡、拓胡疆,建立赫赫功業,遠超齊恆、晉文,前無古人。趙國之勢,莫非真的能結束戰亂,安定天下。”

羋戎也道:“如今的趙國與天下諸侯交好。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也不可估量。難不成趙國有兼併天下的實力和魄力。”

秦王心道:“莫非讖語所言是真的,上天選擇了趙國。趙國將會結束戰亂、安定天下。”

羋八子心道:“趙主父雖是不世之君,立下赫赫功業,也是蓋世英雄。但趙主父壯年退位,廢長立幼。趙氏一族向來內鬥成風。趙主父若不在,趙國定會大亂。安定天下之人,不是趙主父。那麼,趙國豈能結束戰亂,一統天下。”

羋八子轉念又想,瞳孔睜大。如果不是趙國,更不可能是韓國和燕國。難不成結束戰亂,一安天下者,會是秦國。但齊、韓、魏三國伐秦,秦國是否能應對這次危機,尚未有定數,豈能結束戰亂,一安天下。

wωω? тtκan? CΟ

趙主父迎視著秦國諸臣,鏗鏘有力地答道:“能夠結束戰亂,一安天下者,非秦即趙。”

秦國重臣聞言,震驚不已。結束戰亂,一安天下,竟然不是秦國,就是趙國。

羋八子本以爲趙使貶低諸侯,也會貶低秦國,擡高趙國的地位,又誇大趙主父的功效。令羋八子也沒想到趙使會如此之說。

難道秦國真的有機會安定天下。

秦王見自己有機會,一統山河,剋制心中的情緒,問道:“趙使爲何會認爲,結束戰亂,安定天下,不是秦國,就是趙國。”

趙主父答道:“太后所言不錯。”

羋八子問道:“我說了什麼。”

趙主父答道:“讖語所言,天子出邯鄲。但讖語還有言,嬴姓取代姬姓。秦、趙兩國皆是嬴姓,所以一統山河,不是秦國,就是趙國。”

樓緩見趙主父說得太多,等秦國重臣回味過來,定會識破他的身份,心裡一片焦慮,但也不敢開口,以免提前暴露趙主父的身份。

羋八子對視著趙主父,問道:“秦國和趙國,最終是誰,將會成爲開創新天下的主人。”

趙主父也不好定論。雖說讖語之言,天子出邯鄲。但一統山河,未必會是趙國。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國力不同日而語。趙國國力,雖不弱於燕、韓、魏,但也不至於凌駕在齊、秦、楚三國之上。如今的趙國,也沒能力以一國之力,對戰天下諸侯。

趙主父想起魏國霸主之時,也被諸侯羣起而攻之,最終國弱。趙國也是四戰之地,諸侯圍攻,真的能一統山河。

秦王逞能地問道:“秦、趙兩國,孰強孰弱。”

趙主父回道:“秦王這個問題覺得有意思嗎?”

秦王堅持道:“寡人要聽聽趙使如何說。”

“十幾年前,秦、趙對戰,趙國不是秦國的對手。秦強趙弱,也是不爭的事實。”趙主父話語一轉,又道:“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與季君之亂的秦國,誰更厲害,不好定論。”

秦王問道:“如何才知道,秦、趙孰強孰弱。”

趙主父見秦王非要問出一個結果,回擊道:“秦、趙開戰。”

秦王問道:“寡人很想知道,大秦的鷹銳之士與大趙百金之士,誰纔是天下第一勁旅。”

趙主父見秦王出言挑釁,也不敢示弱道:“秦、趙只好開戰。”

此時,一道響雷,驟響,隨著電閃,滑過夜空,大雨傾盆而下。

秦國應對齊、韓、魏三國,已經自顧不暇。秦王非要和趙國較勁,爭強好勝,分個勝負,豈不是得罪趙國,將秦國往火坑上推。縱使秦國要和趙國分個高低,也要把國難解了再說。

羋八子頭腦清醒,出言制止道:“天下最強的勁旅既不是秦國銳鷹之士,也不是趙國的白金之士。”

樓緩趁機插話道:“太后認爲誰纔是天下最強的勁旅。”

羋八子揚聲道:“齊國的競技之師。”

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七章 韓候康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十八章 太傅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六章 賭國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
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七章 韓候康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十八章 太傅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六章 賭國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彭泽县| 台江县| 东方市| 太仓市| 商南县| 宜黄县| 出国| 南康市| 正宁县| 柳江县| 墨江| 泰宁县| 永清县| 莱西市| 宁陵县| 肥东县| 泽普县| 巴林左旗| 沙雅县| 常熟市| 古田县| 周至县| 江孜县| 太白县| 定结县| 固始县| 偃师市| 淮滨县| 民权县| 丹寨县| 兴文县| 汉中市| 宜宾市| 从江县| 项城市| 尚志市| 仙居县| 精河县| 武冈市|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