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

司馬喜回到官驛,司馬子期等人迎了上來。司馬喜進趙宮之前,和出趙宮之後,神色形成鮮明對比。

司馬子期等人根據司馬喜的臉色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趙國沒有接受中山國的條件。

司馬子期雖然早已經知道了答案,但還是忍不住問道:“司馬相,事情可否順利。”

司馬喜搖了搖頭,嘆息道:“我百思不得其解,趙君爲何會拒絕。”

當下,司馬喜將趙國叢臺宮發生的事情,全盤脫出。

司馬子期等人聞言,驚道:“多給的百里疆土不要,多給的賠償也不接受。趙國君臣是不是傻。”

司馬喜怔了一瞬,擡起頭看著司馬子期,問道:“你剛纔說什麼。”

司馬子期見司馬喜滿臉驚駭,忙道:“我們多給趙國百里疆土不要。”

“不是這句。”

“多給的賠償也不接受。”

“下一句。”

“趙國君臣是不是傻。”

“對,就是這句話。”

“司馬相,我說的這句話,有什麼不對?”

“你的這句話倒是提醒我了。”司馬喜眸色淡淡,恍然間變了一個人似的,“趙國君臣並不傻。尤其是趙君,乃趙氏百年不出英明之主。中山國有個預言,亡我中山國者,嬴姓也。看來,這句話將要應在趙君的身上。”

司馬喜緩了緩語氣,又道:“趙君,少年英雄,膽識謀略過人。趙國,在趙君的帶領下,國力蒸蒸日上。北伐中山,而不落敗。西渡大河,取河西北地。北上擊敗林胡人,林胡王臣服趙國。趙國,一個可怕的國度。”

“滅我中山者,嬴也。司馬相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司馬子期品味這些話,滿臉吃驚,“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國力大增。但,趙國是沒有實力滅亡中山國的。中山國不足千里,但兵車九千乘,甲兵數十萬。”

“此一時,彼一時。”司馬喜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趙國能夠起兵三十萬,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全面攻打我國。我國連戰連敗,丟失三分之二的疆土。曲陽、東垣一北一南,拱衛靈壽。石邑也是我們西出太行重要通道,更是拱衛靈壽東部屏障。曲陽、東垣、石邑相繼淪陷,趙國劍指靈壽,踏平中山指日可待。中山國幾經復國,幾經滅國。眼下的局勢,猶如百年前魏國出兵攻打我國。趙君若在,中山國離亡國的命運,不遠矣。”

“趙國東邊打不贏齊國,西邊打不過秦國,南邊打不贏魏國。今,趙國雖強,但也和當年的魏國實力相差甚遠。”司馬子期語調輕蔑道:“趙國想要滅掉中山,它還不夠格。”

其他幾位大臣,也跟著附議。趙國能夠滅了中山國,他們是絕不相信。

司馬喜看著眼前自以爲是的大臣,一點都沒有居安思危的精神。中山國在這樣繼續下去,離亡國的命運也就不遠了。

“司馬相,臣有一個疑問。”司馬子期問道:“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強國,我們學習中原而國弱。難道中原之術,比不過我們。”

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司馬子期。同樣困惑著許多人。中山釁王厝、中山王姿兩代君王,以儒學治理國家。中山國國力不強,反而有衰敗之勢,這是爲何。

難道是中原文明,真的比不上草原人。

但,中原人錦衣玉食,有先進的文明和禮制。四方諸夷無不向往中原文明。

中山國雖擺脫魏國重新復國。中山國先後擊敗魏、趙、燕等諸侯國,最終在夾縫之中存活下來。但中山國是異族的身份,始終被中原諸侯視爲異類。中山國曆代君主都想向中原靠齊,中原諸侯從不正眼看他一眼。

趙肅侯甍,趙君繼位。魏國邀集齊、秦、楚、燕攻滅趙國。中山國也想加入攻趙的陣營。中山國使者去到魏都大梁,魏惠王連面都不見。齊、燕兩國也譏諷中山國。

中山釁王厝爲了爭霸諸侯,提高中山國的影響力。積極響應魏人公孫衍號召的五國相王運動。

齊威王心高氣傲,豈能和中山國平起平坐。齊威王甚至打算割裂疆土給燕、趙,征伐中山國。中山釁王厝自然不服,聯合燕、趙,傾國之力抵抗。

隨後,燕王噲禪位,導致燕國大亂。中山釁王厝擁護齊王田闢彊的號令,出兵燕國。並攻破燕國數十座城池,克敵大邦。

中山國建國以來,何曾有過如此輝煌。就連遠在洛邑的周天子派出使者前來恭賀中山國的正義之舉。中山國雖攻破了燕國,也得到了周天子的表彰。但,天下諸侯還是以蠻夷的身份對待中山國,不願與之爲伍。

中山釁王心中一陣失落,他極力向中原諸侯靠攏。爲何,中原諸侯還是輕視他。

論國力,中山國有八百里,兵車九千乘,甲兵數十萬,也算強國之列;論武力,中山國擊燕、趙、魏三國而不敗,不懼齊國之威,與萬乘之國一同稱王。又攻破燕國薊城,佔領數百里萬乘之國的土地。

幾年前,中山國先擊敗趙國,佔領鄗城;北上擊燕,斬殺燕將。中山國以一國之力對抗兩個萬乘之國,而不落敗。其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但,中原諸侯爲何還會輕視它呢?

中山國司馬稠甍逝,中山釁王厝萬分悲痛,以隆重地葬禮,爲其送葬。隨後以司馬稠之子司馬喜,繼承他的一切爵位。司馬喜精通權謀,又善於察言觀色。司馬喜知道,中山釁王文治武功都有了。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中山國可以融入中原。

於是,司馬喜向中山釁王建議以儒學治國,方能得到中原的認可。

融入中原,得到中原諸侯認可,這也是中山釁王厝最大的心願。

中山釁王厝不顧衆人反對,接受了司馬喜的政策。中山釁王厝也是第一個主動向中原學習的異族的君王。然,中山釁王厝放下蠻夷之態,向中原諸侯學習,直到臨死前,他也沒有看到中山國走上富強。反而,還被趙國萬人鐵騎攪得南疆不得安寧。

中山釁王想不明白,司馬喜也想不明白。中山國學習中原之術,難道就錯了嗎?

趙君推行胡服騎射,學習蠻夷,衆人皆笑。然,趙國胡服之功效,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司馬喜也時常在想,這是爲什麼。

難道是中原文明,真的比不過胡服之風。

但,司馬喜堅信,中原之地,無論是華服衣冠,還是禮制文明,以及瓊漿玉露、美味佳餚皆是中山和草原人不能比之。中原之地是人間天堂,也是四海蠻夷嚮往之所。

司馬喜深吸了一口氣,語調惆悵道:“非中原文明,比不過胡服之風。”

司馬子期問道:“我們學習中原而弱國,趙君推行胡服騎射而強國。司馬相,這難道還不能說明胡服之風遠勝於中原文明。”

“天下人皆笑趙君推行胡服之舉,乃荒唐可笑的行爲。他們都認爲趙君不發揚中原先進禮儀,反而主動向胡人學習,是背典忘祖。中原諸侯也將趙君之舉,視爲異類。他們愚昧地認爲趙君行胡服、習騎射就想復國強兵,簡直是癡心妄想。誰也沒想到這些自認爲是聰明的人,卻是最愚不可及。”司馬喜看著衆人,眸色明亮,“他們只知取笑趙君,卻沒有看到趙君的膽識和謀略。”

司馬子期糊塗道:“司馬相說的,我聽不明白。”

“中山國爲何會如此慘敗,不是我們學習儒家所致。”司馬喜道:“天下顯學,非儒即墨。儒學乃當世顯學,自然不會有錯。儒學是可以治國,也能強國。”

一人道:“我國以儒治國,被趙國擊敗,這還不能說明一切。”

司馬喜道:“我們學習的方式不對。我們也沒有趙君的膽識和魄力全面學習。”

又一人道:“司馬相這話是什麼意思。”

“我們只看到了儒學的好處,卻忘了儒學也有糟粕。我們爲了推崇儒學而忘了騎射,才導致我國孱弱。我國乃騎射之國,可惜,我們都忘了。”

司馬子期琢磨片刻,問道:“司馬相的意思是說我們學習的東西沒錯,而是學習的方向錯了。”

“不錯。我們學習的方向錯了。”

ωωω. тt kan. co “如何錯了。”

“中原是禮制之國,文明之邦。生存上千年而不被滅,反而胡服之風,不足百年就消失在歷史長河。”司馬喜看著趙君推行胡服騎射,以強國力。以前,他想不明白,今日他算是弄清楚了,也想明白自己錯在了何處,“趙國是禮儀之國。他們推行胡服騎射,並沒有忘了華夏禮制。趙君看到了胡服騎射的好處,同時也沒有忘了華夏先進文明,更沒有忘了華夏先祖留下的智慧。趙君將華夏智慧、胡服騎射與本國國情有效結合。趙國才取得了今日之輝煌。”

司馬子期驚道:“趙君推行胡服騎射,是爲了富國強兵,而不是爲了脫離中原。”

“直到今日,我纔想明白。趙君不顧天下人罵名,大膽推行胡服騎射。趙國爲何會在這兩年,突飛猛進。原來是我們以自己的侷限性去了解趙君,其實我們根本不懂趙君。”司馬喜回憶往昔,續道:“趙君年少,便聲名大振,響徹四海諸侯。諸侯皆行王道,以爭天下。唯獨趙國,不稱爲王。你可知,趙君說了什麼話。”

司馬子期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函谷關之戰,修魚之戰,觀澤之戰,中都、西陽之戰,離石、藺城之戰,趙君連連戰敗。這幾戰,趙國輸給了諸侯。但也打醒了趙君。趙君不顧衆人之意,下達罪己詔,去王稱君。”司馬喜語調平穩,鏗鏘有力地說道:“無其實,安敢稱王乎。”

“無其實,安敢稱王乎。”司馬子期聞言,滿臉錯愕,“趙君會說出這樣舉世聞名的話來。”

“是啊!不僅你不相信,諸侯也不相信。諸侯都認爲趙君連王都不敢稱,自然沒有爭霸天下的野心。”司馬喜沉重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趙君的言行也是告訴了我們,沒有實力之前,切不可彰顯自己的野心。我們不懂趙君,甚至輕視趙君。趙國在中原混戰,才得以避免陷入戰亂,積蓄力量,發展國力。”

司馬子期問道:“這幾年,趙君除了三伐中山,也沒有取得任何成就。”

“趙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趙君繼位,三晉二十多年,不曾交惡。大爭之世,沒有諸侯能夠做得到。”司馬喜注視著衆人,又道:“趙君的成就,遠不及於此。”

“趙君,還有何成就。”

“趙君雖敗諸侯,但趙君先扶持燕王職,插手燕國內政;後扶持秦王稷,插手秦國內政。趙國三伐中山而不敗,西渡大河收河西,北擊林胡。趙君取得這些成就,就是諸侯不應該忽視卻選擇忽視。趙君,能夠遊刃有餘,應對諸侯,是個了不起的人啊!”

“我們都認爲趙國還是那個軟弱可欺的國家。經司馬相如此說來,還真是這麼一回事。”司馬子期聞言,瞳孔睜大,“趙君手段高明,懂得韜光隱晦,瞞過諸侯。趙君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司馬喜感嘆道:“假如趙君再有二十年光景,天下諸侯,莫敢與之爭鋒。趙君也將會是魏文侯之後,最賢明的君主。”

司馬子期也贊同司馬喜之言,如今的趙國,對內、對外形勢一片大好。不出二十年,趙國將會鼎立於諸侯之上,成爲強國,遠勝齊國。

司馬子期不明白了趙君爲何不接受中山王開出的條件,驚呼道:“趙國不要我們的贈送的疆土,不要我們雙倍的賠償。趙君究竟想幹什麼。”

“趙君的心意還不昭然若揭。趙國不要贈送的疆土,不要我們雙倍的賠償。”司馬喜臉色沉重,眸色充滿前所未有的擔心,“趙君想要學魏文侯,亡我中山。”

“亡我中山。”司馬子期聞言,胸膛急劇起伏,“趙君的野心還真不小。“

司馬喜道:“趙君繼位,趙國孱弱,諸侯欺凌。如今的趙國,不僅三晉二十幾年不曾內鬥。趙君先插手燕國內政,後插手秦國內政。趙國在趙君的帶領下不但從內外交困的局面走出來。趙國還位立強國之林。”

一人喊道:“我們的對手是趙君,中山國可就危險了。”

“是啊!趙君是百年不出的英明之主。其豐功偉業也是趙氏歷代君主不能相比。”司馬喜擔憂道:“我們的對手是趙君,中山王危矣。亡國中山,嬴也。中山,危險了。”

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十八章 暗處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十七章 秦風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
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十八章 暗處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十七章 秦風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昌县| 宜黄县| 祁连县| 民乐县| 乐山市| 齐齐哈尔市| 紫金县| 钟祥市| 浙江省| 台南市| 贵溪市| 共和县| 固镇县| 湘西| 蒙自县| 余姚市| 龙口市| 双流县| 巴林右旗| 神农架林区| 隆林| 道真| 乌鲁木齐县| 韶关市| 武乡县| 巴彦县| 屏边| 霍城县| 五原县| 乐清市| 呼和浩特市| 浮山县| 南华县| 汨罗市| 巴林右旗| 望都县| 高碑店市| 扎鲁特旗| 哈巴河县| 凤庆县| 松江区|